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说到这里,陈东祥话语微顿,又犹豫的看了赵俊臣一眼。
见到陈东祥的神色变化,赵俊臣却好似早已经料到了陈东祥的心思,接口说道:“只是,那黄有容之所以想要招揽你,只是为了借着你的手来对付我,而你若是进入黄有容的门下后,完全没有任何的成绩功勋,也不会受到黄有容一派的信任与重视,可是如此?”
陈东祥垂头道:“大人明察万里,下官佩服。”
赵俊臣笑道:“关于这些,我自然是早已经想到了。”
说话间,赵俊臣从袖口中抽出一份纸张,然后将它递给了面前的陈东祥。
陈东祥恭敬的接过,接着展开一看,心中竟是顿时一冷。
~~~~~~~~~~~~~~~~~~~~~~~~~~~~~~~~~~~~
原来,在份这纸张上面,正罗列着许多官员的名字,在名字的旁边,又注释着这些官员的一些罪名罪证!
最重要的是,这些官员,不仅全都是出自于赵俊臣的门下,其中更有许多人,还在赵俊臣的门下资历颇深,早在赵俊臣吞并了温观良的势力之前,就已是投靠了赵俊臣!虽都只是些户部的郎中与员外郎,却已是投靠赵俊臣许多年了,为赵俊臣掌控户部立下了不少功勋,对赵俊臣也是忠心耿耿!
但此时,赵俊臣突然将这些官员的名字、以及这些官员的罪名罪证都一一罗列了出来,并交给了陈东祥,有着怎样的意图打算,却已是很明白了。
赵俊臣这是打算借着这次党争的机会,通过陈东祥、并借着黄有容的手,彻底铲除掉这些官员!!
思及这些人对赵俊臣的耿耿忠心,以及这些年来对赵俊臣的功劳苦劳,如今赵俊臣的这般态度,即使以陈东祥的自私性子,此时却也是不由的心中发冷。
陈东祥的思绪变化,一旁的赵俊臣自然看的明白。
只听赵俊臣叹息道:“如你所猜想,这份纸张上所罗列的官员名字,正是你日后为黄有容递上的投名状!这些官员,有许多都是我门下的老人了,在你投靠了黄有容之后,若是能帮着黄有容把他们给整治了,想来黄有容一定会重视你的。”
“可是,据下官所知,这些同僚们,一向是对大人您忠心耿耿……”
陈东祥抬头看着赵俊臣,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赵俊臣却摇了摇头:“这段时间以来,我在朝中的势力扩充太快了,所招收的那些门人,也皆是鱼龙混杂,有的没能力,有的太能坏事,又有的人干脆就是别派安插在我门下的探子,对你我日后的发展,却只是有害无利,所以借着这次与黄有容党争的机会,倒是正好可以清理一番。”
说到这里,赵俊臣又是一声叹息,说道:“只是可惜,这其中还有一些人,是在户部跟随我多年的老人了,忠心与能力,皆是不差,但从前被我惯坏了,却是太过贪心,如今户部被他们搞的乌烟瘴气的,使我如今想要做些什么事情,也都是有心无力。
我其实一直都在给他们机会,不仅给了他们许多别的好处,更是一再警告,只希望他们能够收敛一些,可惜这些人实在见不得银子,仗着有我的庇护,行事太肆无忌惮!再这么下去,户部迟早都会被他们掏空,而户部一向是我在朝中的根基所在,若是户部出了意外,大家都没好处,所以为了全局考虑,虽然明知道他们的忠心与能力,却也只能忍痛把他们抛弃了。”
说话之间,赵俊臣目光炯炯的看着眼前的陈东祥,又缓缓说道:“不过,当今世上,就是这么残酷,一个人若是看不清形势,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就总会被淘汰,在官场之上,尤其如此!这些人我明明给了机会,却一直都是屡教不改,也只能被淘汰了,我想陈大人你对于这般情况,也一定会理解的,是不是?”
赵俊臣的这一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陈东祥自然很明白。
赵俊臣这次打算借着黄有容的手清理门下官员,尤其是其中有许多官员还是对赵俊臣忠心耿耿的老人,若是传了出去,对赵俊臣在派系中的声望,定然会产生恶劣影响。所以赵俊臣的这一番话,正是在警告陈东祥,绝不可将这件事传出去。
所以,陈东祥没有丝毫迟疑,马上严肃保证道:“大人这是为了全局考虑,下官自然理解,还请大人放心,这件事下官定然会守口如瓶,绝不让第三人知道!”
听到陈东祥的保证后,赵俊臣脸上露出欢快满意之色,说道:“陈大人果然聪慧,总是一点即透,与陈大人你谈话,我也是轻松许多。”
“大人过誉了。”
陈东祥垂头道。
赵俊臣这次借着党争的机会清理门下官员,对陈东祥颇是有些冲击。
如果说,在此之前,陈东祥是因为赵俊臣展露的那些心机手段,所以对赵俊臣有些顾忌的话,那么如今赵俊臣在清理门下官员时所展露的果决与无情,却是让陈东祥感到敬畏了。
不过,也正因为这件事实在是有些惊世骇俗,所以赵俊臣也不怕透漏给陈东祥知道,即使将来陈东祥真的背叛了赵俊臣,并把这件事情公布出去,世人怕也很难会相信。
另一边,赵俊臣见陈东祥已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又似乎在不经意之间保证道:“并非过誉,我这是说真的,如今在我门下,人才实在是少,像陈大人这样既忠心又有能力还心思聪慧的人才,更是难得。如今只是让陈大人担任工部侍郎的位置,实在是委屈了。”
听赵俊臣这么说,陈东祥眼中精光一闪,却也没有插话,又是垂头听着赵俊臣继续说下去。
只听赵俊臣缓缓问道:“说起来,当初我之所以能够在朝中胜了温观良、并吞并了温观良大部分的门下势力,陈大人你居功至伟,可惜我却一直没找到机会回报陈大人,陈大人你不会怪我吧?”
陈东祥连忙说道:“下官不敢。”
赵俊臣却是一副诚恳的表情,说道:“坦白说,当初我根基不稳,虽然明知道陈大人你的才干,却反而不敢轻易重用你了,但如今世易时移,也正是陈大人你发挥本领的时候了。说起来,按照我的计划,待日后陛下他结束了南巡回京之后,也就是黄有容倒台之时,但如此一来,内阁中就空出了一个位置。而对于这新阁老的位置,我是打算要全力争取的。毕竟,咱们在内阁中若是没人,实在是行事不便利。”
听赵俊臣这么说,陈东祥身体不由的微微一震,一瞬间就想到了许多。
赵俊臣虽然在朝中有些权势影响,但因为本身的资历太浅的缘故,却还不是进入内阁担任阁老的时候。如此一来,赵俊臣争取到的阁老位置,也只能交给门下官员。
而遍数赵俊臣门下,有资格有资历担任这阁老之位的,却也只剩下如今的工部尚书左兰山了。
然而,前朝的崇祯皇帝,为了避免内阁的权势太大,为了限制内阁的影响,却是定下了规矩,朝中官员若是进入内阁担任阁老后,就不得再担任其他的实职官位。
这样一来,在左兰山担任阁老后,那工部尚书的位置就空下了!
而赵俊臣此时突然提及此事,显然是有意把空出的工部尚书的位置交给陈东祥了!
从侍郎升到尚书,从三品升到二品,虽只是提升了一个品阶,但在朝中的待遇与地位,却是天差地远。
简单的说,侍郎之职位,只是为朝廷跑腿办事的,而六部的尚书职位,却已是可以参与到朝廷的政策制定了!
对陈东祥这样的野心之人而言,这自然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之前霍正源虽然也提出了相似的好处,但与赵俊臣如今的许诺相比,却不过在画大饼罢了。
就在陈东祥心思急转之间,赵俊臣已是确认了陈东祥的心中想法,笑道:“可惜,我本身的资历与声望还太浅,所以这新阁老的位置,我是打算交给左兰山大人的。到了那个时候,依照先帝定下的规矩,这工部尚书的位置却又会空了下了,而这个位置,我是属意陈大人你的。”
得到了赵俊臣的准确答复,陈东祥连忙起身,大声说道:“多谢大人抬举扶持!下官今后必是为大人忠心耿耿,但有吩咐,在所不辞!”
赵俊臣笑眯眯的说道:“都是自己人,陈大人你本身也有才干,我这么做也是应该的。只要陈大人用心为我办事,这不过是才刚开始罢了,只盼陈大人你不要忘了今日的话就好!”
~~~~~~~~~~~~~~~~~~~~~~~~~~~~~~~~~~
当陈东祥怀着复杂心情离开了尚贤楼之后,赵俊臣却没有马上离开。
一来是为了避人耳目,二来也是赵俊臣确实喜欢尚贤楼的菜肴,还打算继续品尝一些这里的美味。
随着陈东祥离开不久,很快的,许庆彦推门进入了包间。
“庆彦,你来的正好,坐下来陪我尝尝这里的菜肴,这尚贤楼在京中的名气,果然不是虚传,看来我今后要常来这里了,这里的厨子手艺,可要比咱们府里的高明不少,你也坐下来尝尝!”
听到赵俊臣的招呼,许庆彦却没有赵俊臣似的悠闲心情。
许庆彦虽然和方茹性格不合,但这一次却是和方茹的态度一样,认为赵俊臣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了陈东祥意图背叛的事情,并交给陈东祥如此重任,实在是太过大意了。
所以,坐到了赵俊臣身旁后,许庆彦虽然举起了筷子,却没有急着品尝尚贤楼的美味菜肴,只是皱眉问道:“少爷,你当真是打算用这个陈东祥反间黄有容?我看这个陈东祥不是什么好人,不仅性子自私,又实在太聪明,怕是不好驾驭啊,这次让他假装投靠黄有容,却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真的背叛少爷你了。”
赵俊臣依然是一副不在意的模样,只是说道:“正是因为陈东祥太聪明又自私,所以他才会做出对他最有利的选择。而如今,继续为我效力,对他而言,正是最有好处的选择,既然如此,我又为何不能放心的用他?更何况,方茹那边也在帮我盯着,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说到这里,赵俊臣夹了一块龙眼凤肝放入口中,仔细品尝后,见许庆彦的表情依然是有些不放心,又笑道:“放心吧,驾驭聪明人,其实也简单,聪明人总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我只需要把那正确的选择摆放在他们面前就行了。若是这个聪明人还不是什么好人,对我而言反而是件好事,至少,他不会因为我是一个贪官奸臣而对我喊打喊杀的。这个陈东祥他幸亏不是什么好人,人也聪明,否则的话,我反而对他不放心了。”
听赵俊臣这么说,许庆彦想了一下,却也找不到反驳赵俊臣的理由,无奈之下,只好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和赵俊臣一同品尝尚贤楼的美食了。
~~~~~~~~~~~~~~~~~~~~~~~~~~~~~~~~~~
ps:依然是五千字的二合一大章节。(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二百零一章.婚事.
尚贤楼中,就在赵俊臣品尝着诸般佳肴的同时,却并不知道,一件从某方面而言将会影响他一生的事情,正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
皇宫之中,养心殿内,德庆皇帝正在处理着朝务折子,只是神色之间,却是有些心不在焉,好似正在思考着其他事情。
如今的朝野局势,还算是较为平稳,而其中能够牵动德庆皇帝心神的事情,除了太子朱和堉离京办案的事情之外,也就只剩下赵俊臣与黄有容两大派系在朝中的激烈党争了。
而德庆皇帝如今正在思考的事情,也正是赵俊臣与黄有容的这场党争!
赵俊臣的手中掌控着户部、工部、西厂三大衙门,而黄有容更是朝中的内阁阁老之一,皆是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这两人之间的这场党争,也必然会为朝野局势带来极大的变动,所以不仅仅是德庆皇帝在关注,如今朝野之间所有的有心之人,皆是在密切关注,不敢错过期间的任何变化。
但德庆皇帝关注这件事情的角度,却是与其他人有所不同。
德庆皇帝此时更加关注的,却还是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的种种变化。
说起来,自从赵俊臣前往潞安府赈灾后回到京城,前后变化之大,连德庆皇帝也觉得不可思议。
而这般变化,可以说是有好有坏。
好的方面,是赵俊臣办事能力更强了,也更会揣摩德庆皇帝的心意了,在赵俊臣的主持下,不仅是户部与内库的银钱周转日渐宽裕,极大的满足了德庆皇帝那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的心思,而且许多事情也不需要德庆皇帝主动示意,赵俊臣就已是事先准备妥当,如此一来,德庆皇帝自然是极为满意。
但坏的方面,却是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许多的言行与举动,常常会出乎德庆皇帝的意料之外,比如前些日子对都察院衙门的打压与反击,又比如现在他主动挑起了与黄有容的党争,虽然每一次赵俊臣都会有一大堆的正当理由说服德庆皇帝,但依然是给了德庆皇帝一种不好掌控的感觉。
所以,对于如今的赵俊臣,德庆皇帝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即是觉得自己愈发离不开赵俊臣,同时又开始愈加的防备赵俊臣了。
…………
不过,这次赵俊臣与黄有容的这场党争,竟是可以占据上风,让许多人大吃一惊的同时,却也让德庆皇帝看明白了许多事情——那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如今的赵俊臣,虽然还不是内阁阁老,但在朝野中的权势影响,却已是不下于一位朝中阁老了。
在接受了这般现实之后,德庆皇帝对于赵俊臣渐渐脱离自己掌控的事情,竟是反而觉得有些可以接受了。
毕竟,即使是皇帝,也是不可能彻底的控制一位朝中阁老的。
事实上,帝王们对于臣子们的态度,也是随着臣子的地位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对于阁老以下的朝廷官员,德庆皇帝可以不在意他们的心中想法,可以强行的掌控他们的言行,可以召之即来弃之如屣。
但朝中那些根基稳固、门人满天下的阁老们,却绝非寻常臣子可比,已是有了与帝王讨价还价的底气,所以德庆皇帝在尽量掌控他们的同时,却也需要尽可能的笼络他们。
而如今的赵俊臣,显然已是有了可以媲美朝中阁老的权势影响,却是让德庆皇帝觉得,自己对待赵俊臣的做法态度,也需要变一变了。
毕竟,如今的德庆皇帝,还离不开赵俊臣,想要继续控制赵俊臣的话,若只是一味强行的索取,也只是引来赵俊臣的不满,却也需要给赵俊臣更多的甜头,才能让赵俊臣继续心甘情愿的为德庆皇帝效力!
只是,究竟该如何笼络赵俊臣,又该如何给赵俊臣甜头,却是让德庆皇帝有些伤脑筋。
毕竟,赵俊臣如今年纪轻轻,就已是户部尚书、西厂厂督、又兼管着内承运库了,若是再给他怎样的权柄,怕只是会引来朝野不满,却也不大合适。
而若是给赵俊臣加些虚衔荣耀,先不说赵俊臣的资历声望太浅,还不足以进爵加衔,而且那些虚衔毕竟只是虚的,怕也无法达成笼络的效果。
就这样,在想不到有效的办法之下,德庆皇帝不由觉得有些伤脑筋,下意识的眉头微皱。
而就在德庆皇帝暗思之间,手边的一份折子,却是突然引起了德庆皇帝的注意。
这是郑国公常玮之女常虹,打算嫁于宁国公张岱之子张沐,所以郑国公与宁国公联名上奏,请求德庆皇帝赐婚的折子。
郑国公与宁国公两家,虽然也算是世代勋贵,但近几代却没出过什么出众人物,在朝野间的影响已是渐渐淡了,所以对于这两家的联姻,德庆皇帝并不在意,刚才已是随手批准了。
只是,这份请求德庆皇帝赐婚的折子,却是给德庆皇帝提供了一个笼络施恩于赵俊臣的办法!
那就是,为赵俊臣赐婚!!
~~~~~~~~~~~~~~~~~~~~~~~~~~~~~~~~~~~~~
想到了办法之后,德庆皇帝不由的精神一振,转头向身边的大太监张德问道:“说起来,赵俊臣他如今年岁多大了?”
听到德庆皇帝询问,张德自然不敢怠慢,连忙答道:“回禀陛下,赵尚书他天资过人,又得陛下的爱护,虽然已是朝中的二品尚书了,但年纪却轻,实龄好似才二十有四岁。”
回话之间,张德偷偷看了德庆皇帝一眼,心中奇怪,不明白德庆皇帝为何会突然问这个问题。
“他已经二十四岁了……这日子过得真快,朕记得他入朝的时候,也还不到二十岁,如今竟已是过去四五年时间了……”德庆皇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缓声感慨道:“对朝廷官员而言,二十四岁就当了户部尚书、朝中二品大员,固然是太小了些,但若是以婚娶而言,到了二十四岁还未成婚,却实在是有些太迟了。”
“陛下您说的是,民间百姓,有许多男子在十五六岁时就成家了,至于朝中的勋贵子弟,虽然大都会迟一些时间,但也都会在二十岁之前娶妻纳妾。而赵尚书至今还迟迟未娶,甚至连妾室都还没有,也确实是有些不妥。”张德附和道。
暗思之间,德庆皇帝又问道:“那赵爱卿他可有与哪户人家订亲?”
话说到这里,张德已是隐约间明白了德庆皇帝的意思,连忙说道:“陛下,据老奴所知,,赵尚书他还未曾与人订亲,却也不知哪家的小姐会有这般福气,能嫁给赵尚书这样的青年才俊。”
“这样啊……”德庆皇帝缓缓点头。
…………
其实,对于赵俊臣迟迟都无法成家立室的缘由,无论德庆皇帝还是太监张德,皆是心知肚明,只是在如今这般时候,却都没有明说罢了。
在这个时代,男娶女嫁、婚事姻缘,最是讲究“门当户对”四个字,而赵俊臣虽然出身不好,但毕竟是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朝廷二品大员,又深得德庆皇帝的宠信,好似前途无量,所以在朝野之间,有资格与赵俊臣联姻的人家,却也只有那些大明朝的世代勋贵,以及庙堂上的一些实权大臣了。
然而,赵俊臣在朝野间的名声,却实在是太狼藉了,与太子朱和堉的敌对关系又是人尽皆知,而那些有资格与赵俊臣联姻的人家,家族中的主事者又都是明眼之人,自然也看得明白,赵俊臣现在虽然是风光无量,但日后待太子朱和堉登基之日,怕就是赵俊臣被诛杀之时。
所以,这些有资格能与赵俊臣结亲的豪门大族,为了避免日后受到牵连,自然不会为了一时之利而就与赵俊臣联姻了。
如此一来,却也造成了赵俊臣虽然在朝中权势熏天,但却迟迟无法成亲的尴尬情况——有资格的豪门大族不愿与他联姻,而愿意与赵俊臣联姻的小门小户,却又往往资格不足。
所以,赵俊臣如今虽已是二十四岁了,在这个时代早已是到了适婚的年龄,却依然是迟迟没有娶亲,说起来倒也是一桩庙堂奇事了。
…………
另一边,思索着赵俊臣迟迟无法成婚的前后缘由,德庆皇帝沉吟片刻后,终于开口道:“是啊,赵爱卿他年纪也不小了,他自己虽然并不着急,但毕竟是朝中重臣,朕却是有些替他着急了。如今朝中的勋贵世家不少,想来也有不少适龄女子,张德你去为朕列一份名单送来,若是能趁机促成一对好姻缘,倒也是一桩妙事。”
张德讨好笑道:“陛下您这是打算为赵尚书赐婚了,如此大的恩荣,想来赵尚书知道后,定然会对陛下您感恩戴德的。”
德庆皇帝捻须一笑,说道:“这是自然。”
话虽这么说,但德庆皇帝的眼中,却是露出了深思之色。
究竟要找哪一个功勋世家与赵俊臣联姻,即能够让赵俊臣感受到帝王恩宠、又不会太过增长赵俊臣的权势影响,接下来却也需要德庆皇帝仔细的挑选一番。
与之前郑国公与宁国公两家的联姻不同,这件事却是要认真斟酌考量的。
…………(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二百零二章.七皇子朱和坚的算盘.
无论是官场上、又或是宫廷中,总是各方眼线云布,又相互渗透潜伏,很难有什么秘密是可以遮掩隐瞒住的。
所以,德庆皇帝打算在朝廷官宦人家中挑选一位适龄女子许配给赵俊臣、并亲自为赵俊臣赐婚的消息,还没到第二天,就已是传遍了整个朝野,并为此闹得沸沸扬扬,让人议论纷纷。
其中,朝中百官们对此最是心中在意,在闻知消息后,皆是会忍不住的暗暗推测——在德庆皇帝的亲自过问下,赵俊臣究竟会与哪家豪门联姻?而这般联姻之后,对朝野间的局势,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毕竟,赵俊臣如今在朝中的权势影响,就已是让人不容小觑了,若是接下来再与某个功勋世家联姻,其势力影响恐怕是还会进一步的提升,而朝野的局势自然也会随之变动,对朝中百官而言,正是一件万众瞩目的大事。
而各方势力当中,最先得到消息的,却还是与内廷方面关系密切的七皇子朱和坚!
…………
在傍晚时候,七皇子府,朱和坚的书房之中。
此时,七皇子朱和坚在丫鬟仆从们的伺候下,正一边神色专注的品阅着二十四史,一边喝着滋补身体的汤药。
朱和坚的身体一向都不是很好,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情况竟是有些恶化了,前天夜里更是通宵的剧烈咳嗽,如今朱和坚只觉得胸中烦热、喉痹咽痛,诸般的不适,让他痛苦难熬。
只不过,七皇子朱和坚的心性最是坚韧,除了脸颊上还有些病态的苍白之外,如今却也不见有其他的任何异态。
突然,一名中年儒生进入到朱和坚的书房之中,并在朱和坚的身前不远处静静站定,却没有开口说话,只是等着朱和坚主动询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