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元一一
“后来有一次,薛壮抢我的东西被我打了,他去找薛老头薛老太告状,说我打他,薛老太就说我心思恶毒,连弟弟都打。”
“她狠狠打了我一顿,把我关进柴房,不准我吃饭。”
“可分明不是我的错!”
“薛福无缘无故打我就是教训弟弟,就是应该的,我被打了也是白打,薛壮抢我的东西被我打了,就是我心思恶毒,容不下弟弟。”
“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了,薛老头薛老太,他们没把我当人看。”
“薛老太让我反醒自己的错误,什么时候承认错了,什么时候才肯让我吃饭,我在柴房里饿了两天,一直饿晕过去,都没开口认错。”
“后来我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已经不是在柴房里,而是睡在自己屋子里,薛老太在外面骂骂咧咧,一连骂了几天。”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无论做什么,无论怎么做,就是不得他们喜欢呢?”
“现在,我终于得到答案,原来,我是他们偷抢来给薛福挡灾的。”
“就算养只狗,想让狗忠心些,都要好好喂养,可老薛家真是好笑,一边让我替薛福挡灾,一边又不好好对我……”
薛顺很少有情绪这么不稳的时候,薛双双担心的喊一声:“爹!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薛老头薛老太也受到应有的惩罚。”
姜湛跟着劝:“爹,双双说得对,我们要向前看。”
薛顺收回发散的思绪:“我没事。”
底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囚车,来了!
薛老头薛老太被堵着嘴强行绑在囚车里,上半身和下半身扭曲成一个奇怪的弧度。
囚车饶着县城走了一圈,一边有官府的衙役大声宣读两人的罪行,听说是偷抢了别人的孩子回去虐待,路边也不知谁起的头,拣起石头重重往囚车里砸去。
一时间,众人纷纷效仿,囚车里,薛老头薛老太被砸得头破血流,后来还是衙役怕他们把人砸死了,制止了他们的行为,这才做罢。
囚车又走了一段,一个人忽然冲出来,把手里夜壶往两人身上泼去,一边骂道:“杀千刀的人贩子,一刀杀了真是便宜你们了。”
那人号啕大哭起来:“我的儿子才三岁,就让人抱走了,也不知道现在在哪里受苦!”
那人说着,一把抻进囚车,揪着薛老太的头发,把她的头使劲往囚车的栅栏上撞。
衙役一把挥开他:“要是弄死了她,你得给她抵命,不划算。”
薛顺居高临下俯视着囚车里被人砸得头破血流、满身狼狈的薛老头薛老太,忽然觉得那些苦难的日子早已远去,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
囚车把人一路押到刑场,把薛老头薛老太从里面拖出来,验明正身,手起刀落,鲜红的血柱喷涌出来。
薛顺觉得心里最后一点郁气也消散了,以后的日子,没有了薛老头薛老太的阴影,他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薛顺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回去的路上,遇到给薛老头、薛老太收尸的薛福、薛壮两兄弟,双方擦肩而过,如同路人。
这样就最好了。
回到白溪村,薛顺就去找王方木说自立一宗的事。
薛顺要自立一宗,是李县令亲口允许的,村里自然不会不同意。
何况薛顺头脑灵活,会赚钱,能造福本村百姓,王方木也巴不得他在村里落户才好。
不过开宗这种事,白溪村从来就没办过,具体也不知道要怎么搞。
王方木想了想,对薛顺道:“反正你媳妇儿也快生了,不如这样,等你媳妇生了之后再办,到时候双喜临门,怎么样?”
正好他可以趁这个时间去找人问问,开宗要怎么搞才好。
他们白溪村有人自立一宗,还是县太爷亲口允许的,这么体面的事情,自然要多做准备,到时候好好风光一把才行,可不能寒酸了让人看笑话!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第512章 要是觉得贵,可以不买嘛
第512章 要是觉得贵,可以不买嘛
第512章 要是觉得贵,可以不买嘛
北疆的冬天来得非常早,八、九月份飞雪的情况十分常见,朝廷的冬衣却并没有那么及时送到。
永宁候姜铣从八月起就数度向朝廷上折子催物资,朝廷不是叫穷就是叫苦,总之就是拖着不给。
这也是有原因的。
之前姜铣到了北疆之后,和入侵的北蛮军狠狠打了几仗,不可一世的北蛮军在姜铣面前节节败退,已经退回北蛮去了。
朝廷一看北疆的危机解了,就开始防着姜铣了。
特别是有人对皇帝进馋言道:“陛下,北蛮军既然那么好打,那之前的将领怎么会一败涂地,守不住北疆?”
皇帝多疑,便猜测是不是永宁候姜铣因为自己收回了他的兵权,长期在京城领闲职,从而心生不满,所以就跟北蛮一起做戏,好拿回自己的兵权?
不然那么难打的北蛮,何至于姜铣一去就退兵了?
卧槽,这么一想,皇帝晚上连觉都不着了。
可放眼整个大顺朝,武将青黄不接,除了姜铣,就没人能守住北疆,因着这个,皇帝想弄死姜铣都不敢。
弄死姜铣容易,可他怕他前脚把姜铣弄死了,北蛮后脚就打进来,到时候他连皇帝都没得当。
十几年前他又不是没这么干过。
老永宁候功高震主,北疆将士只知有永宁候而不知道有陛下,于是他听从了某些人的建议,让老永宁候和世子一起“战死疆场”。
结果怎么着?
结果老永宁候和世子前脚刚死,他还没来得及给整个永宁候府定罪,北蛮就打了进来。
从北疆到京城的防线形同虚设,北蛮军长驱直入,短短半月时间,破开大顺朝整个北边防线长驱直入。
那些平时吹起牛来多厉害多厉害的将领,在战场上根本撑不住,眼睁睁看着北蛮打起来。
皇帝没办法,只能再次启用永宁候府的人。
老永宁候和世子都已经战死,永宁候府只剩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姜铣,皇帝当时,都快绝望了。
可就是这位从未上过战场的老永宁候幼子,继承了其父兄在军事上的天赋,对上北蛮军有如神助,北蛮军被姜铣以比他们进攻时更快的速度赶出大顺朝。
形势瞬间反转。
当年的北蛮还没有被姜铣打怕,他们会退得那么快,也是因为轻敌,觉得大顺朝无人可用,竟然让一个从没上过战场的纨绔来领兵。
所以哪怕被姜铣赶出大顺朝边界线,北蛮也并没有退兵,反而在边界线上双方胶着打了三年苦战,
这三年,打下了永宁候姜铣的赫赫威名,成为整个大顺朝有名的战神,北蛮军更是听到他的名字就怕。
所以现在,皇帝是万万不敢弄死姜铣的。
但是总不能让他太好过。
反正北蛮军很怕姜铣,有他在那里,北蛮是不敢随便乱来的。
既然不打仗了,那军需什么的,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急着送过去不是?毕竟现在朝廷财力吃紧,一时半会儿,实在拿不出那么多物资。
皇帝他也不敢说不给东西,就是各种拖时间。
堂堂皇帝,做出这种恶心的事情,实在不要脸。
拖到九月份,北疆已经滴水成冰,永宁候姜铣再一次上了折子,十分强势的表示:将士们在北疆卖命,却吃不饱穿不暖,实在让人寒心,朝廷既然一时凑不齐物资,那就直接把军需折合成银子给他们,北疆可以自行采买物资。
皇帝看到这折子有点慌,边上人又给他出主意:陛下,永宁候既然开口要银子,那我们就给他银子,让他自行采买好了,
皇帝大惊:“这怎么行?”朝廷这边已经把军需全都采办好了,只是拖着不肯送到北疆去。
要是现在不送物资,改给银子,那国库将一分钱都没有,采买回来的这些军需物资,也基本上成了一堆废物。
边上人笑笑:“陛下,您忘了我们当时缝制这些棉衣的时候,花了多少时间?永宁候就算拿到银子,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买到那么多现成的物资,特别是棉袄,那可是需要时间缝制的,北疆那么冷,您觉得永宁候能拿到银子,等着人慢慢缝制吗?”
皇帝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
那人道:“陛下,臣只是觉得,永宁候拿着银子,最终还是要向我们购买物资,那些银子,最终会回到国库里。”
到时候,他们还可以涨点价,赚上那么一笔!
皇帝听他这么一说,也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在永宁候姜铣的奏折上,大笔一挥,准了!
银子送得很快,不过几天,朝廷就给北疆押送了百万两银子过去,然后就开始等着永宁候来找他们买东西。
嗯,他们已经决定,卖出去的时候,价格至少要涨上三成。
永宁候要是觉得贵,他可以不买嘛!
然后他们等啊等啊等……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姜铣前脚收到银子,后脚就让人送到四合院来,随着银子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封信,让他们替北疆准备粮草军需。
四合院这几个月又收准备粮食,又是缝制棉衣棉被的事情,姜铣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接二连三给皇帝上折子,最后再要银子,无非就是要让这批物资光明正大的送到北疆。
不然,私自插手军需,是要杀头的。
这会儿,不论是粮食还是棉衣棉被,终于派上了用场。
薛双双把粮食和棉被交给押送银子过来的人,随着这批物资一起去的,还有四个账房先生。
原本是准备把六个账房先生一起送去北疆的,只是永宁候忽然让四合院准备军需,那这边也就需要账房先生坐镇。
军需是大宗物资,必须要找到稳定的供货渠道,单靠这里买一点那里买一点,肯定不行。
薛双双是没想到姜铣胆子那么大,敢把军需粮草这些事情全都交给她来处理。
永宁候他就不怕开天窗吗?
如果姜铣这会儿知道薛双双的疑问,一定会回答她:“怕!”
但是,他不相信朝廷,不相信皇帝,自然也不相信皇商,所以只能让姜湛和薛双双来替他办这件事。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第513章 生了
第513章 生了
第513章 生了
大宗粮草物资要怎么解决,薛双双一时半会儿一点头绪都没有。
她如今就是个窝在小山村的村姑,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没有门路。
而且永宁候姜铣来了这么一手,京城那些人估计更恨他了,这个时候,要是她敢明目张胆去打探军需这一块大宗物资,那是自己往枪口上撞。
也幸好之前她和姜湛去了一趟京城,永宁候姜铣和夫人陆氏把京城的情况给他们说过一遍,虽然笼统,也总算有个了解,总比两眼一抹黑强,再加上永宁候姜铣给他们两个留下足够的人手,办起事来才不至于无人可用。
薛双双只好一边让人进继续从各处化整为零的收购粮食,棉花粗布等物品,一边想尽办法开始找门路,忙得一塌糊涂。
就在这种忙碌当中,陈秋娘生了!
怀双胎的妇人一般都会提早生产,陈秋娘肚子八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大得吓人,薛顺成天提心吊胆,早就跟产婆还有大夫打好招呼。
这天早上,早饭吃到一半,陈秋娘肚子就发动了:“顺子哥,我,我要生了!”
薛顺“蹭”一下站起来,把身后的椅子都带倒了:“我去叫产婆!”边吩咐家里的婆子照看好陈秋娘。
薛石小豆丁拔腿往外跑:“我去告诉姐姐!”
四合院的人都认识薛石,自然没人拦她。
薛石一路冲进后院,喊道:“姐姐,姐姐,娘要生了!弟弟妹妹了要出生了!”
薛双双听说陈秋娘要生了,连忙扔下手里的事,带着徐嬷嬷、张嬷嬷两位嬷嬷还有当归,半夏就往薛顺家去了。
薛双双带着人到的时候,陈秋娘刚吃完早饭。
她之前生过两个孩子,对生产的情况有一定了解,知道这会儿才刚开始阵痛,没那么快生,倒也不惊慌。
而且现在得吃饱,等下才有力气生孩子。
所以等阵痛过去,她就继续吃早饭,看上去倒比薛顺镇定多了。
徐、张两位嬷嬷侍候生产可比薛双双有经验多了,立即接手产房的事,吩咐婆子烧热水,让当归和半夏把生产要用的东西,全部放沸水里煮泡过。
产房里换上干净的床铺被褥,然后把陈秋娘扶进去。
薛顺套了家里的牛车,先去把产婆接回来,又把牛大夫一起喊上了,陈秋娘年龄大了,又是双胎,他心里不晓得多紧张。
把人都接回家里之后,就看到薛双双牵着薛石等在产房外面,忙问道:“双双,你娘怎么样了?”
薛双双道:“嬷嬷说,我娘才刚发动,还没有那么快生。”
薛顺发现自己手心里全是汗。
产婆进产房去看情况,一进去就看到里面有两个嬷嬷正在查看陈秋娘的情况,那神情、那手法,看上去比自己这个产婆还专业点。
产婆不想叫人小瞧,便也拿出十二分的本事来应对。
一盆盆的热水端进去,换作一盆盆的血水端出来,屋子里传来陈秋娘高高低低的痛呼声,让站在产房外等着的薛顺、薛双双、薛石三个,心都提到嗓子眼。
薛顺拦住一个婆子问:“里面的情况怎么样?”
婆子说:“太太的情况挺好的……”
挺好的怎么这么久还没生出来?
挺好的怎么一盆盆血水往外倒?
薛顺心里那个急啊!
当年陈秋娘生薛双双、生薛石的时候,他都不在家。
薛老头薛老太两个是狠心的,他媳妇在家里生孩子,还把他赶出去种地,薛老太还说:“哪家妇人没生过孩子?哪个妇人生孩子的时候要汉子在家里陪着的?”
“我看你就是想趁这个机会躲懒,不想干活。”
等他从地里回来,孩子也就生出来了。
那个时候陈秋娘吃得也不好,两个孩子生下来都是瘦小巴巴的,也幸好是这样,陈秋娘当年生的时候才没遇到什么危险。
所以别看薛顺孩子都两个了,其实,站在门外等媳妇生孩子的遭遇还是第一次。
好在陈秋娘这一胎养得好,之前又已经生过两个,所以并没有折腾多久,快到中午的时候,就把孩子生出来了。
随着一声婴儿嘹亮的啼哭,薛顺只觉得腿一软,差点坐倒在地。
屋里产婆的声音传来:“肚子里还有一个,来,休息一下,继续使劲,很快就出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产房的门被打开,产婆抱着孩子喜气洋洋出来报喜:“恭喜这位老爷,你家太太给你生了一儿一女,儿女双全,母子三人平安。”
薛顺连孩子都没来得及看一眼,就冲进产房去了。
产婆:“……”
薛双双让徐、张两位嬷嬷把孩子接过来,又吩咐当归给产婆多多的喜钱,产婆拿着丰厚的报酬,眉开眼笑的走了。
薛石个子矮,踮着脚尖都看不到两位嬷嬷怀里的小宝宝,急得在原地直打转:“姐姐,我要看弟弟妹妹。”
徐、张两位嬷嬷连忙半蹲下来,把手里的孩子给薛石看。
薛石:“好丑!”
薛双双:“……”好吧,刚出生的孩子,脸上红通通皱巴巴的,眉眼狭长紧闭,看上去是挺丑的,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好看。
倒是徐嬷嬷和张嬷嬷两人笑道:“亲家少爷和小姐五官长得好,皮肤白,以后长开就好看了。”
刚出生的孩子见不得风,两位嬷嬷把孩子给薛双双和薛石看了一眼,就赶紧抱回屋里去了。
薛双双跟着进了屋,见陈秋娘精神还好,就彻底放心了。
知道陈秋娘刚生产完,肯定需要休息,薛双双也不多呆,跟陈秋娘说明天再来看她,就回四合院去了。
临走的时候,把徐嬷嬷和当归留在这里,照顾陈秋娘做月子,徐嬷嬷有一手药膳的本事,照顾月子里的饮食再好也没有了。
陈秋娘以三十多的“高龄”生了一男一女双胞胎,并且两个孩子都十分健康的消息,着实让村里人谈论了一阵,村子里不管是大姑娘小媳妇,包括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哪个都羡慕她。
丈夫体贴,孩子争气,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舒服。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第514章 满月酒
第514章 满月酒
第514章 满月酒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以前村里人说起陈秋娘,个个都说她可怜,嫁到老薛家做牛做马,累死累活,一辈子没个出头的,谁能想到陈秋娘还有这么一天,能过上吃好穿好还有人侍候的日子?
可见这人啊,不到最后,谁也说不上是不是真的有福气。
薛顺很高兴,给家里两个婆子每人五百文的赏钱,给牛大夫和产婆一人包了个二两的红包。
四合院来帮忙的嬷嬷和丫鬟也收到五百文的红包,薛双双回去后又一人另赏了二两银子。
刚出生的孩子跟吹了气的皮球似的,长得飞快,很快就褪去红红的皮肤,长得白白胖胖,看上去跟个白皮包子似的,看见就想戳一戳。
一开始嫌弃弟弟妹妹丑的薛石,这会儿只恨不得巴在床边不走,连书都不想去读了。
这么白白胖胖的弟弟妹妹是他的,好看,可爱,看不够!
双胞胎先出生的那个是男孩子,是哥哥,后面出去的那个是妹妹。
薛石自告奋勇给弟弟妹妹取小名:弟弟叫小酒,妹妹叫小鱼。
别说,还挺好听的。
因为四合院离得近,薛双双每天上午来一趟,下午来一趟,希罕两个小包子稀罕得不得了。
陈秋娘看她这样,不由道:“双双,喜欢孩子就赶紧自己一个,姜湛也不小了,村里他这个年纪的后生,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薛双双:“……”
不到二十岁的姜湛,青春正值年少,怎么就不小了?
而且她这具身体才十五岁,十五岁生孩子,真的太小了啊!
薛双双一不小心,就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陈秋娘道:“十五岁不小了,现在怀上,明年生的时候你就十六了,生孩子刚刚好,不算早,村里差不多都是在这个年纪生孩子的。”
薛双双:“……”
陈秋娘趁着这会儿屋里没人,又对薛双双道:“你说你都成亲这么久,都快一年了,怎么还不赶紧要个孩子?”
“姑爷现在候府嫡子,总有一天要回去继承候府,娘也不是说他就一定会变心,可不管怎么样,你有个儿子傍身,总不是坏事。”
她轻声道:“你爹家里只是皇商,娘这心里都成天没个着落,就怕他被别人惦记上,何况姜湛出身候府,候爷又只有他一个儿子。”
“你要是没个孩子,娘怕你在候府站不住脚。”
这几乎是这个时代所有女人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薛双双知道会这么说,是一心为她打算,虽然这个观念她并不认同,陈秋娘的好意她还是心领了。
薛双双一边给小酒喂羊奶,一边道:“娘,你放心吧,我跟姜湛哥哥之间的感情经得起考验,不需要用孩子做筹码。”
陈秋娘差点没被她急死:“放心什么放心,你这闺女,你说你怎么这么倔呢?到时候吃亏了,再来后悔可就晚了。”
薛双双笑:“真有那么一天,还不知道谁后悔呢。”
陈秋娘:“……”
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两个小包子满月的日子。
村里的孩子没有办洗三礼的习惯,满月酒自然办得热闹。
薛顺人到中年,还得了一儿一女,那种成就感无法言喻,加上薛双双和薛石两个孩子的满月都没办,所以这回,像是要弥补之前错过的那些遗憾似的,决定大办一场。
薛顺在村里开了流水席,除了有过节的老薛家人和林传宗,他把全村人都请了。
村里人办这种喜事,一般都是互相帮忙,到了这天会有本族人提早过来帮忙,男人帮着借桌椅板凳,女人帮着洗菜做饭。
但是现在薛顺已经从薛家宗族脱离出来,并无亲族。
而薛家几个族老当时想让他重新加入薛家宗族,被他拒绝了,心里十分恼怒,便有心想让他出丑,不但不安排族里人帮忙,还特意阻挠,再三强调薛顺已经不是薛家宗族的人,族里人不许去帮忙。
王方木知道后连忙安排了王家人去帮忙。
他们去了才知道,薛顺根本不用他们帮忙。
薛双双今天把四合院的人调过来了,人手充足得很。
不过他需不需要帮忙是一回事,别人来不来帮忙却是另一回事,薛家族人的做法让人恶心。
两个小包子穿得红彤彤的,像是年画上的娃娃,被薛顺和陈秋娘一人一个抱在手里,让大家看看。
薛顺和陈秋娘今天身上穿的衣裳,包括两个小包子的衣裳和薛石穿的衣裳,都是薛双双去琳琅阁给他们订制的,从款式到颜色,走的是亲子装风格,一眼看过去十分和谐。
一家人站在一起,就跟一幅画似的。
村里人看了他们这样,忽然就觉得薛顺一家变得有距离起来,都不太敢靠近了。
1...162163164165166...3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