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王首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陈证道
然而下一秒,阿尔斯楞却是差点想哭了,只见明军阵中呼啦啦地扔出了无数的黑疙瘩,这玩意重量适中,即使是普通民壮也能轻松扔出几十米远。
阿尔斯楞当初在古北口关城外便在谢三枪的手下,吃过这种玩意的大亏,见到这黑东西铺天盖地地落下来,吓得他立即拔转马抱头鼠窜。
下一秒,那数以千计的手雷便在鞑子的骑兵队伍中猛烈地炸开了,轰轰轰,那些鞑子骑兵手中的短矛还没来得及掷出去,就被炸得人仰翻,瞬时间血肉横流,哀鸿遍地。
阿尔斯楞那货逃得快幸免于难,一口奔出百米开外才敢回头看,发现身后的弟兄几乎没有一个还坐在马上的,断手断脚,肠穿肚烂地倒那惨嚎嘶叫,人和马都一样,简直惨不忍睹。
阿尔斯楞不由倒吸一口冷气,而第二拔正往前冲的骑兵见状也吓得勒定了马,也不知谁带的头,掉头便往回逃跑,无论督战队如何挥刀斩杀也弹压不住了。
明军的营地中,徐晋一直关注着阵前的战况,见状知道是时候了。正所谓一鼓作气,再二衰,三而竭,鞑子们久攻不下,士气已经低落,再加上战损将近两成,就连胆气都丧失了,鞑子们不顾督战队弹压掉头逃跑,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千营,出击!”只见徐晋果断地一声令下,阵前的火枪兵、刀盾手、长枪兵刷的一声分开,早就蓄势待发的三千营骑兵像狂风一般冲出营地,向着溃退的鞑子骑兵杀去。
咚咚咚……
明军营地中倾刻鼓声大作,激越的战鼓声中,八千多名三千营的骑兵奋勇争先,咬着溃退的鞑靼骑兵一阵穷追猛打,并且乘势向着俺答的中军大营发起了冲击。
俺答脸色微变,不过他并没有过于慌张,因为他身边还有数万大军未曾动用呢,他立即调动人马上前阻击,总算暂时稳住了局面。
然而,这仅仅只是俺答恶梦的开始,就在此时,鞑靼营地的后方忽然传来了嗵嗵嗵的马蹄声,但见天边一片黄沙漫卷而来,原来正是王林儿率神机营杀到了。
五千骑神机营悍卒早就埋伏在俺答的后方伺机多时了,此时抓住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着俺答的后军冲杀过去。
神机营毫无疑惑是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全火器全骑兵,真正武装到牙齿,他们就像一把无坚不摧的钢刀,狠狠地扎入了俺答的后军。
砰砰砰……
爆豆般的枪声中,俺答的后军倾刻被冲垮,鞑子们纷纷中弹落马,秩序大乱。
王林儿此人向来以稳重著称,而且经验丰富,但是他这次完全摒弃了以往稳重的打法,而是选择一往无前,直扎俺答数万大军的腹心,目标正是俺答本人。
这下俺答惨了,瞬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最要命的是,高速冲锋中的骑兵杀伤力是非常可怕的,此刻的神机营五千铁骑已经把速度提到了极至,马快刀利,正是挡者披靡,几波试图上前阻拦的鞑子骑兵均被他们轻易地凿穿了。
眼看着神机营风卷残云般向着自己这边席卷过来,俺答不由大惊失色,急忙在亲兵的护卫之下往远处转移。
这下可不得了,有明军趁机用鞑靼语高声喝道:“俺答逃啦,俺答逃啦,别让俺答跑了!”
本来鞑子大军遭受前后夹敌已经有点混乱了,明军这样一喊,再加上俺答的汗旗确实在迅速移动,一些不明真相的鞑子兵将顿时慌了,也跟着汗旗移动的方向跑,于是阵形更加大乱。
徐晋见状大喜,立即下令步兵全员压上,长枪兵在前主攻,刀循手随后收割,火枪兵跟在最后远程打黑枪。
冲呀……杀呀!
神机营五千骑悍卒在混乱的鞑子群中突进,简直如入无人之境,一直盯着俺答的汗旗穷追不舍,而三千营的骑兵也趁机咬尾猛冲猛打,紧接着步兵一波接一波地推过来……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尽管此时鞑子的人数还是占多数,但败势已成,根本没办法再扭转了,俺答见状只能仰天长叹,将错就错,在亲兵的护卫之下急急逃离,这次是真的逃跑了。
看到俺答的汗旗的快速远遁,其他鞑将自然也无心恋战了,一窝蜂地追在汗旗后面逃亡,明军自然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了,神机营和三千营撵在鞑子屁股后面,一口气追杀出五十里,这才罢兵回营。





明王首辅 第1130章 回到原点(元旦快乐)
午后的春日阳光暖意融融,徐晋深吸了一口夹杂着血腥和火药味的空气,只觉浑身说不出的舒泰,就连脚步都变得无比轻快起来,足不沾尘地在营地上巡视着。
自从昨晚得知仇鸾全军覆没,军粮丢失,粮道被断,自己的五万主力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后,徐晋便一直承受着莫大的心理压力,仿佛有十万大山压在心头,几乎喘不过气来。
今日绝地反击,一举击溃了俺答的十万骑兵,危机解除,压在徐晋心头的重重大山也终于烟消云散了,那种卸下重担的轻松,以及获得胜利的喜悦,实难以言语来形容。
“参见大帅!”
“大帅万胜!”
“大帅……!”
徐晋所过之处,正在打扫战场的明军将士们纷纷停下来行礼问好,所有人的目光中都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尊敬,发自内心的狂热尊敬!
其实昨晚徐晋突然下令撤退时,绝大部份明军都不知道仇鸾战败,粮道被断的事,他们很不理解大帅为何要丢弃辛苦营建的要塞,选择连夜撤退,不过现在大家都知道原因了,无不捏了一把冷汗。
粮道被切断,退路被切断,俺答十万骑兵近在咫尺,当时的情况实在太凶险了,一着不慎就是全军尽墨的下场,然而就是在这种凶险的情况下,英明的大帅沉着指挥,仅仅一日之间,不仅带领大家摆脱了困境,还一举重创了俺答的十万大军,这不可谓是一个奇迹,一个足以载入史策大书特书的战例。
徐常胜真的不是白叫的,咱们的大帅就是神仙般的人物啊!!
这时,副将王林儿大步来到徐晋的面前,他脸上干枯的血迹还没来得及擦去,大声禀报道:“大帅,未将奉命清点战场,现已清点完毕了。此战我部共斩杀鞑子两万五千六百又七十二人,俘虏两千一百六十一人,完好战马六千匹有奇,牛羊一万三千头有奇,缴获各类兵器不计其数。”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何会缴获有牛羊呢?其实这半点也不奇怪,鞑靼人是游牧民族,平时以牛羊为食,这些被缴获的牛羊就是他们随身携带的军粮啊,自己长有腿的军粮,连运力都省了,现杀现吃,也不用担心食品过期。
“万胜!万胜!!!”
王林儿刚刚报告完战绩,欢呼声便响彻营地上空。
监军黄锦这货兴奋得满脸通红,斩杀两万多鞑子啊,偶的天哪,这是多么宏大的一场胜利,多么巨大的功劳啊,咱家作为监军也是与有荣焉呀,功劳自然少不了分上一杯羹,嘿嘿,跟着靖国公爷能吃肉喝汤,爽也!
“大帅万胜!”黄锦这货激动之下,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显然是想拍一拍徐晋的马屁以示感谢。
“大帅万胜!大帅万胜!”瞬时间,所有将士都跟着齐声欢呼,震得地动山摇,久久不绝。
徐晋不禁哭笑不得,要不是十分了解黄锦的为人,他都有点怀疑这死太监想阴自己了,连忙振臂高呼:“大明万胜,吾皇万胜!”
众将士们也立即跟着高呼:“大明万胜!吾皇万胜!大帅万胜!”热烈的气氛一浪高似一浪。
黄锦那货这才意识到自己拍的马屁不是很妥,连忙跳着脚高呼:“大明万胜,吾皇万胜!!”
这还不够,估计为了补救,黄锦这货还跪下来向着京城的方向隆重地拜了几拜,让人十分无语。
接下来,徐晋又询问了己方的损失,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此战明军也死伤了三千余人,但跟鞑子的死伤比起来就有点微不足道了,伤亡比率十比一,此战不可不谓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啊。
徐晋扫视了一遍喜笑颜开的一众将领,微笑着道:“此战大捷有赖诸位将士同心协力,功劳暂且记在功劳薄上,待凯旋班师之日再论功行赏!”
一众将士再次齐声欢呼,大帅的名号就是最好的保证,谁也不担心自己的功劳会被上级私吞了,倒是不用像之前平倭那般,要立即兑现赏银才能激发将士的士气。
接下来徐晋又发表了一番讲话,大概意思就是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俺答还没干掉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
徐晋这边刚刚发表完“战后感言”,谢三枪派来的通信兵就赶到了,当得知小舅子不仅击溃了从多伦赶来的一万鞑子骑兵,还乘胜杀到多伦把十几万石军粮抢了回来时,饶是一向淡定的徐晋都差点一蹦老高,三枪这小子真是给了自己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十几万石军粮已被抢回来的消息在军中传开,瞬时整座军营都沸腾了,全军上下士气高涨到爆棚。如今打了胜仗,粮食也有了,全无后顾之忧,继续干吧,把俺答干挺为止!
军心可用啊,徐晋立即趁热打铁,一边派人回多伦运送军粮,一边率主力北进,重新回到了滦河“之”字湾的要塞。
俺答昨晚追击徐晋时太急,逃亡的时候更急,所以根本没有空破坏那座要塞,于是徐晋带着五万主力遛了一个湾又回来了,还顺便打了一场漂亮的绝地反击战,世事有时候还真的很奇妙!
重新回到了这座滦河边的要塞后,徐晋倒是不急于北进追击俺答,而是留驻在要塞,继续大力加固这里的防御,他要把这里打造成明军粮食供应的中转站。
先不提徐晋是如何营建要塞粮仓的,且说俺答战败后,率着重新集结起来的五万溃兵,一口气逃回了察哈尔汗庭,一边调集兵马重整旗鼓,一边派出探子密切注意明军的动向。
当得知徐晋又大摇大摆地回到滦河边大肆修建要塞时,俺答恨得是直咬牙,可是见过鬼谁还不怕黑啊?经过上一战,俺答对明军的火器已经有了阴影,现在打死他都不愿意再跟徐晋打攻防战了,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徐晋营建要塞。
不过俺答已经下定决心,不再理会徐晋,他就在察哈尔汗庭集结重兵,等徐晋率军主动送上门来。
就这样,徐晋率着五万北伐大军在滦河“之”湾轻轻松松地营建要塞,谢三枪夺回来的十几万石军粮也分批轻轻松松地运到了这里。




明王首辅 第1131章 大捷啊
嘉靖六年二月二十八日上午,京城文华殿,朝中一众重臣几乎都到齐了,嘉靖帝朱厚熜阴沉着脸端坐在御座上,大臣们一个个屏息静气的,气氛异常沉重。
原来就在昨日傍晚时份,嘉靖陆续收到东厂和锦衣卫的密报,仇鸾在多伦遭遇鞑子的两万骑兵突然袭击,几乎全军覆没,随军押送的十几石军粮都丢失了。
这条消息犹如一记晴天霹雳,把嘉靖整个人都劈懵了,半天回不过神来,当他意识到军粮丢失,粮道和后路被切断,对徐晋的五万主力大军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时,更是骇得如同坠入了冰窖之中,寒彻心肺啊。
嘉靖对徐晋的整个北伐作战计划了如指掌,自然也知道徐晋为了尽可能多地携带弹药,所以牺牲了一部分运力,随军携带的粮草并不多,也就够维持半个月左右,一旦粮草供应不上,都不用鞑子出手,五万北伐主力就会土崩瓦解,最后全军覆没。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嘉靖今日一早便马上召来一众文武大臣紧急商量对策。
此时,只见翰林学士夏言率先站了出来道:“皇上,当务之急是立即召集兵马,派一员大将增援靖国公,击溃多伦的鞑子,重新恢复粮道。”
嘉靖闻言精神一振,点头道:“夏卿家的想法与朕不谋而合,只是派何人前往合适?”
夏言立即答道:“兵贵神速,临时调集兵马太过麻烦了,正好宣府总兵荆大楚正率两万大军进攻右翼永谢布,相距不过七八百里而已,不如命他改道东进驰援靖国公。”
嘉靖闻言不由皱起了剑眉,如果调动荆大楚这路人马,便等于打乱了徐卿的作战计划,但是,如今情况生变,徐卿的五万主力陷入险境,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于是点头道:“那便依夏卿家所言,不过光靠荆大楚这一路人马,兵力会不会太单薄了点?朕欲再多派一路人马,夏卿家可有合适的人选?”
这时,内阁次辅廖纪却站出来道:“皇上,其实根本不用那么麻烦,臣有一策可以轻易解决问题。”
嘉靖闻言将信将疑地望向廖纪,沉声道:“廖卿家计将安出?”
廖纪持笏向着嘉靖一揖道:“皇上,俺答所求无非是门图姐弟而已,只要皇上修书一封给俺答,表示愿意停战修好,并将门图姐弟送还鞑靼即可,想那俺答也是个识事务之人,定然也不会再得寸进尺的。”
嘉靖眼底闪过一丝怒意,脸色瞬间沉了下去,然而廖纪仿佛没看见似的,继续振振有词地道:“臣当初是极力反对出兵北伐的,然皇上却被好大喜功的徐子谦蒙蔽了,执意出兵北伐,如今徐晋出师不利,五万大军陷于绝境,危在旦夕之间矣。
向俺答修书求和,此举虽然有损皇上之颜面,但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一旦五万主力倾覆,我京营精锐尽丧,俺答若再乘势南下叩关,则京城危矣,我大明危矣,望皇上顾全大局,三思而行也!”
廖纪这番话讲得是振振有词,但怎么听都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翻译一下,意思就是说:瞧吧,臣当初反对北伐皇上你不听,偏偏要听徐晋那小子的,现在惨了吧?五万大军就快玩完了,你还是赶紧写信给俺答装孙子求和吧,虽然有点丢脸,但可以保存京营的五万精锐。
所以廖纪这番话听在嘉靖耳中要多刺耳有多刺耳,气得他是直打哆嗦,然而目前北伐大军确实是失利,嘉靖再恼火又能把廖纪怎么样,再是怒火纵烧也得憋着。
其实,像廖纪这种官场老手绝不应该如此不理智的,皇上的脸是那么好打的吗?用一句时髦的网络用语来形容,那就是打(皇上)脸一时爽,全家火葬场啊!
然而,咱们的廖阁老之前太过憋屈了,由于极力反对北伐俺答,差点就和首辅金献民一起回老家种地了,受了那么大的“委屈”,憋了那么久的窝囊气,此时徐晋出师不利身陷绝境,廖阁老若还不抓住时机出一把恶气,估计会活活把自己给憋死。
廖阁老打完嘉靖的脸,只觉像吃了人参果一样,浑身上下所有毛孔都在深呼吸,一个字:爽!
“荒谬,廖阁老此言荒谬之极,两军交战,互有胜负很正常,若只是稍微遇到挫折便向敌人委曲求和,还有何国威颜面可言?”夏言面带怒意地冷斥道。
吏部尚书方献夫立即出班附和道:“夏大人所言极是,我大明乃泱泱天朝上国,又岂能轻易向蛮夷俯首,廖阁老真是枉读圣贤书,毫无读书人之气节,本官羞与之为伍。”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廖纪气得是胡子乱颤,指着方献夫破口大骂道:“方叔贤,你这个两面三刀的阴险小人,老夫才羞与你这等人为伍,当初你也有份鼓动皇上出兵北伐,如今仇鸾两万大军覆没,丢了粮草,断了粮道,徐子谦五万主力危在旦夕。罪在尔等言出兵北伐者,统统罪不容诛!”
殿内大部份大臣都不由变了脸色,按照廖纪的逻辑,岂不是当初支持北伐的官员都要问罪诛杀?那此刻在场绝大部分人都有罪,而坐在御座上的那位更是罪大恶极,说到底,北伐可是皇上的意思啊!
嘉靖终于忍无可忍了,猛地一巴掌拍在御案上,厉声大喝:“放肆,出兵北伐是全体大臣廷议的结果,是朕下旨批准的,是不是朕也罪不容诛?是不是朕也该死?”
廖纪哆嗦了一下,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腿一软便扑通的跪倒在地上分辨道:“皇上,老臣不是那个意思,老臣只是说皇上被方献夫之流的腻臣蒙蔽了,老臣一片忠心,求皇上明察啊!”
嘉靖沉着脸冷笑一声,正待继续训斥廖纪,却见一名小黄门火烧屁股般跑进了文华殿,双手还捧着一封奏本,一边激动地高声大呼:“皇上,大捷!大捷啊!靖国公八百里加急报捷,于昨日击溃俺答十万骑兵,斩首两万五千余级!”




明王首辅 第1132章 阁臣
本来八百里加急这种重要的情报,一般人是不允许看的,也不允许走漏消息,但是捷报不同,正所谓好事不怕传,打了大胜仗自然是要大肆宣扬的,所以负责报捷的驿使每进一驿站,或者每经过一座城池都会高呼捷报,xx打了大胜仗什么什么的,越多人知道越好。
所以那名捧着报捷文书的小黄门跑进文华殿,立即便激动地喊了一嗓子:“皇上,大捷,大捷啊,靖国公八百里加急报捷,于昨日击溃俺答十万骑兵,斩首两万五千余级。”
瞬时间,哄的一声,整座文华殿都沸腾了,嘉靖这小子更是屁股装了弹弓一般弹跳起来,激动得脸色红通通的,急吼吼地大叫:“捷报何在,快快逞上来。”
小黄门快步来到御座前跪倒,双手把徐晋那份捷报呈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常怀恩急忙上前取了那份捷报,小心翼翼地转逞到御案上。
嘉靖一把取过捷报,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那张英俊得不像话的脸顿时更加红了,仿佛喝醉了酒一般,紧接着眉飞色舞地仰天大笑道:“徐卿真乃朕之福将,我大明之栋梁也,绝地反击,以少胜多,一役击溃俺答十万大军,斩首两万五千六百七十二级,大捷,真是了不起的大捷啊,当赏,当赏!!”
文华殿内一众大臣都禁不住惊叹不已,徐常胜真不愧是徐常胜啊,这名号真不是白叫的,这种绝境之下竟然还能反败为胜,取得如此骄人的战果,真乃神人也!
吏部尚书方献夫眼珠一转,扑通便跪倒在地上高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吾皇万胜万万胜!”
我去,这老狐狸拍马屁还真是利索,又被他抢先了,一众大臣都急忙跪倒高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吾皇万胜万胜万万胜。”
嘉靖这小子高兴得合不拢嘴,哈哈笑道:“诸位卿家平身。”
待一众大臣站起,嘉靖的目光带着嘲讽地望向内阁次辅廖纪,后者还跪在地上不敢起来呢,老脸一阵红一阵白,身体也禁不住哆嗦起来。
嘉靖心中快意无比,廖老头,你倒是给朕继续得瑟,继续幸灾乐祸啊,还让朕给俺答写信求和,呸!
这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廖纪不久前才幸灾乐祸地打了嘉靖的脸,结果徐晋的捷报马上就来了,结结实实地反抽了廖阁老一记耳光,廖阁老那张老脸都被打肿了。
一众大臣的目光都投向了廖纪,嘲讽有之、幸灾乐祸有之、同情有之、感叹有之,表情不一而足。大家都明白廖阁老玩完了,之前反对出兵北伐时,皇上便对廖纪十分不满了,要不是内阁缺人手,廖阁老很可能已经跟首辅金献民一起回家种红薯喽,这次竟然敢幸灾乐祸打皇上的脸,最要命的是最后又被徐晋的捷报反打脸。
这回呀,廖阁老怕是要乌纱不保了,至少人家金献民还是以阁臣的身份致仕的,风风光光地回家种红薯,退休待遇什么的都不会少,而廖纪就惨了!
“廖纪,你身为内阁辅臣,不思报效国家,却在前线失利时幸灾乐祸,妖言惑众,打击动摇我军心士气,更兼目无君上,实在不可饶恕!”嘉靖厉声道。
廖纪面如死灰,颤抖得更加厉害了,只以为今日在劫难逃了,却闻嘉靖话锋一转,冷道:“但念在你在朝为官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朕姑且对你网开一面,如今削去官职,贬为庶民,以示惩戒。”
廖纪顿时瘫倒在地,寒窗苦读,为官数十载,如今一朝回到解放前,苦也,比杀头还要难受。
接下来也不用嘉靖吩咐,殿前士卫便上前摘了廖纪的乌纱,扒掉官服,然后便架了出去。
吏部尚书方献夫心中窃喜不已,现在次辅廖纪也被踢出局了,内阁便只剩下贾咏和新近入阁的王瓒,而王瓒又是自己人,嘿嘿,入阁指日可待了。
嘉靖把廖纪削职为民,总算出了口恶气,只觉神清气爽,朗声道:“徐卿击溃俺答十万大军,粮道也恢复畅通,北伐形势一片大好,朕要厚赏前线将士以鼓舞士气。”
“皇上英明!”一众大臣连忙齐声附和。
如果说嘉靖刚登基时,是文官集团强势的巅峰时刻,那么现在的嘉靖已经彻底夺回了主动权,成为真正雷霆万钧的帝王了,即使是阁臣也说削职就削职,当然,前提是这名阁臣有罪,若是无缘无故罢免阁臣,估计文官们还是会跟嘉靖死磕到底的。
嘉靖满意地点了点头,对着内阁首辅贾咏道:“劳烦贾卿家代为拟旨,今日之内完成给朕过目。”
贾咏这个泥塑阁老连忙出班领旨,又道:“皇上,如今内阁事务繁重,老臣分身乏术,恳请皇上补充阁臣。”
嘉靖点头道:“准奏,贾卿家可有合适人选。”
按照惯例,补充内阁大臣,首先得征询阁臣们的意见,得出人选后再实行廷推,最后经皇帝点头。
贾咏犹豫了一下便道:“臣推荐翰林学士夏言夏大人。”
夏言不由露出一丝激动之色,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阁臣代表着文官的最高荣誉,所以入阁辅政乃绝大部份文官梦寐以求的目标,夏言自然也不例外,他有抱负,他也想入阁实施自己的治政理念。
嘉靖扫了一眼眉目疏朗的夏言,满意地点了点头,一直以来,嘉靖对夏言的观感都非常好,尤其是夏言说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一口大明官腔是字正腔圆,从来不说家乡话,再加上夏言博学多才,口才上佳,所以嘉靖很喜欢夏言主持的经筵,逢场必到。
1...409410411412413...5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