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在美洲地区他们没有真正的对手,分裂只是拖延他们成为强国的时间。只要有足够的人口,他们就可以发展起来。”
这次美国内战,可是让很多欧洲人大吃一惊。本来以为是一场闹剧的美国内战,居然爆发出了令大家震撼的战争潜力。
如果不发生分裂的话,美国人的实力和西班牙已经相差无几,独霸一块大陆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正在大家密谋让美国四分五裂的时候,不甘失败的联邦政府最后还是殊死一搏,打乱了各方的部署。
费利克斯首相补充道:“不光是国外乱,国内也有很多人按耐不住,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些人正在进行秘密串联,估计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要搞出一个大新闻。为了把这些人一网打尽,我们没有打草惊蛇。
普俄战争爆发,我们也被欧洲大陆事务牵制住了大半的精力,这个时候国内又出现隐患,短期内也无力加大在美洲的投入。”
这是把阴谋当阳谋用,就算各国知道是美国人干的,现在也奈何不了他们,甚至秋后算账都不用担心了。
西班牙内部矛盾重重,现在革命的序幕拉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平息。
爱尔兰独立组织和革命党在闹事,又有在野党扯后腿,内部矛盾足以让伦敦政府忙上好几年。
法国更不用说,以拿破仑三世的作风,恐怕还要借机把手深入南意大利地区,法奥两国很有可能为此爆发冲突。
又是普俄战争,又是可能爆发的法奥冲突,弗朗茨可没有胆子这个时候冒险去寻美国人的晦气。
等大家缓过来后,美国内战早就结束了。如果不出意外林肯也早就滚蛋,就算是各国要秋后算账也和他没关系了。
幸好北方政府的军队表现不咋地,没有能够实现迅速击败南方政府的战略,不然就各国在美洲地区的力量,还真不一定有能力逼迫他们妥协。
弗朗茨想了想说:“意大利问题可以押后,两西西里王国都没有求援,法国人就算是想干预,也不敢这个时候动手。
拿破仑三世不傻,各国针对他们的联合防御条约还在,现在继续扩张势力,反法联盟就不远了。
现在干涉联军不能出现问题,外交部尽快协调关系,不能等美国人分出胜负了,免得夜长梦多。
这个时候南北双方已经削弱的差不多了,分裂美国才是第一位的。现在英国人和我们的立场是一致的,伦敦政府想必也不敢等下去了。”
欧洲局势变化太快,干涉联军很有可能发生变故。这种背景下,再想着尽可能的削弱美国是及其不明智的。
南方政府赢得内战也就罢了,种植园经济发展潜力有限,除非能够垄断全世界的粮食供应,不然永远不能成为世界强国。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全世界适合种植粮食的地区太多。美国农业确实有优势,可这个优势不足以形成垄断。
各国都不是傻子,不会把命脉交给美国人。至少俄奥这样的农产品出口国,就不会买他们的粮食。
北方政府一旦获得胜利,那么历史上的美国又会重现。弗朗茨在美洲地区的布局,最多拖延一下美国崛起的时间。
就算欧洲大陆不发生战争,进入20世纪后,美国人也会主动挑战世界秩序。
以欧洲各国的关系,弗朗茨不认为大家可以精诚合作。至少在北美大陆问题上,大家乐得看英国人的笑话。
或许第二个倒霉蛋就是奥地利,现在的中美洲地区不起眼,阿拉斯加也不值钱,数十年后就不一样了。
两处加起来的利益,仅此于英国人。但是英奥能不能在北美压制住美国人,弗朗茨没有那个把握。
毕竟美国那种社会体制,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是很难进行战略冒险的。
看历史上就知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就有称霸世界的实力,硬是忍到了二战过后才爆发。
国内的矛盾,直接被弗朗茨忽视了。网都已经布好,就等鱼儿上钩。如果还能够出问题,那就意味着他这个皇帝做的失败了。
这一波过后,阻碍民族融合的最后障碍就不存在了。民族主义再厉害,传播起来也需要时间。
就算有幸存者,经历了这一波后,还敢暗中搞事情,那就是真正的勇士。
……
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二世最近的火气越来越旺盛,王宫中的坛坛罐罐就遭了殃。
战场上俄军的拙劣表现,令他失望透顶。好在,普鲁士王国因为经费的缘故,前期的军事改革不顺利,战争爆发前才完成了缩水版的改革。
总体来说,双方打了个半斤八两。这个结果对柏林政府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本来就是准备拖死俄国人的。
有英法做后盾,完全没有必要冒险和俄国人决战。真要是一波莽上去击败了俄军,恼羞成怒的沙皇政府保管会和他们死磕到底。
对俄罗斯帝国来说,损失几十万军队也就那么回事。而普鲁士王国则不一样,他们真的损失不起。
俄军又不是软柿子,只要指挥官不发生致命的战略错误,战场上的交换比就不会太过悬殊。
近东战争就是一个例子,英法联军和俄国人之间野战,通常也就1.5:1,反倒是防守的时候3:1、4:1的情况也频繁出现。
真要是莽上去,就会发现击败敌军容易,全歼敌军难。在没有飞机坦克机枪的年代,离开要塞过后,平原上步兵遇到骑兵吃亏几乎是必然的。
现在的情况就是54.6万俄军vs32.8万普鲁士军队+23.1万波兰起义军,双方打了一个半斤八两,甚至俄国人还吃了一点儿小亏。
“谁能够告诉我,这打的是什么仗?”
看着怒火冲天的沙皇,众人默契的低下了头。
本来以为可以很轻松的赢得这次战争,结果开战一个多月不但没有把战火烧到普鲁士王国,反而被逼的要退出波兰了。
陆军大臣尼古拉斯-凯奇硬着头皮解释道:“陛下,波兰地区尽是一帮反贼,我们在和敌人作战的时候,不得不分出大量的兵力运送战略物资。
费兹罗伊将军选择收缩战线,就是因为华沙地区不适合作为战场,为了避免给敌人提供机会,才决定把战场放在东普鲁士的。”
现在华沙地区游击队遍地都是,在这里作战俄国人享受不到本土作战的优势,反而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从军事上来说,暂时放弃华沙地区,直接把战略重心放在东普鲁士没有问题。
和波兰起义军相比,普鲁士王国才是心腹大患。只要击败了普鲁士人,波兰起义军根本就存在不了多久。
况且,波兰独立运动是多个革命组织联手发起的,在危机面前他们可以精诚合作,一旦俄国人威胁减弱,他们就会陷入内斗中。
起义爆发过后,为了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波兰临时政府可是承诺免费发放土地、实施劳工保护法等条件的。
这些条款严重损害了资本家和贵族的利益,并没有获得他们的认可,从一开始起义军就分化了。
口头上许诺也就罢了,如果想要兑现这些条件,起义军势必要发生内斗。无论是哪一派获得胜利,起义军的力量都会大幅度削弱。
无产阶级派失败,这些条件无法兑现,起义军军心士气立即就会涣散;贵族、资本家们失败了,沙皇政府就有带路党了。
这种军事上正确的选择,政治上却是败笔。国内的保守派贵族不断上窜下跳,给亚历山大二世添麻烦,把战场上的失利归结为改革上。
亚历山大二世不是一味追求政治胜利的傻子,他非常的清楚一时的得失不算什么,最终的战争结果才是关键。
“哼!告诉费兹罗伊将军,我不管他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必须要尽快把战火烧到普鲁士王国境内。
如果大部队无法突破敌人的防线,就派小股部队进去捣乱,尽可能的削弱敌人战争潜力。
普鲁士人获得了英法支持,想要把战争拖延下去,我们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穷人的战争,只能速战速决。只要战争拖延下去,对沙皇政府来说就是失败。
因为这场战争,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暂停下一步的改革计划,竭尽全力为这场战争筹集资金。
俄军前期的失利,很大程度上也是缺钱造成的。在华沙地区和敌人作战,在运输途中物资损失太大,超过了沙皇政府的承受能力。
费兹罗伊顶着压力放弃华沙地区,就是因为后勤补给问题。政府缺钱,准备的战略物资有限,一旦在运输途中损失了,下一批就很难及时到位。
在政府各部门的暗示下,费兹罗伊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这些事情亚历山大二世是一清二楚的,只是知道归知道,他却不能够阻止。
现在沙皇政府筹集到的资金,还不足近东战争前筹集到的一半,要让战争持续下去非常的困难。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五十七章、卖队友进行时
威尼斯,匈牙利独立组织高层齐聚一堂,为起义做最后的准备。不对,确切的说是为跑路做最后的准备。
做戏做全套,人生在世名利二字总是躲不过去的。
“利”斯蒂芬等人已经捞得差不多了,足以令他们舒服的度过下半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住名声。
别人可以做叛徒,他们这些独立组织高层是万万做不得的,或者说不能让人知道他们当了叛徒。
不然出钱出力的美国人,怎么可能放过他们呢?现在他们的家业都在美国,跑得了传教士跑不了教堂。
斯蒂芬开口说道:“船已经安排订好了。一旦起义失败我们就立即前往阿尔巴尼亚,然后从陆路进入希腊,再借道奥斯曼帝国从波斯湾前往亚洲,转道日本乘船去旧金山。”
索姆拉疑惑的问:“斯蒂芬先生,为什么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奥地利人已经承诺他们只会象征式追捕,我们完全可以直接乘船前往美国。”
斯蒂芬解释道:“没错,奥地利人是承诺放我们离开,可是如果发生意外呢?
放我们离开的事情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地中海区域到处都是奥地利海军的活动范围,万一我们运气不好被逮住了怎么办?
为了降低风险,我们不得不绕道。从威尼斯乘坐没人注意的渔船进入巴尔干半岛,从奥地利势力覆盖不到的地区离开,才是最佳的选择。”
为了演的更加逼真一点儿,斯蒂芬也是拼了。不能小弟都倒霉了,这些老大一点儿事情也没有,只少也要表现出仓皇而逃的样子。
保罗附和道:“斯蒂芬先生说的不错,这个时候必须要谨慎。尽快返回美国也不一定是好事,现在南北战争即将进入尾声。
如果联邦政府赢了也就罢了,要是他们输掉了战争,需要各国干预才能够保住政权。
在那种情况下,为了寻求各国帮助,林肯政府多半会把我们这些革命组织都交出去。
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在等事情结束过后再返回美国。”
众人脸色大变,美国人真要是向欧洲各国服软,交出国内所有的革命组织成员,他们在美国的家业就全没了。
看出来了大家的担心,斯蒂芬安慰道:“不要担心,只要我们还在通缉令待着,就没有人敢动大家的产业。”
亡命之徒的钱,没有人敢抢。这意味着有命拿,而没命花。
……
奥特科,匈牙利独立组织的后起之秀。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参加过南北战争,担任过营长职务。
在战场上,以敢打敢杀而声名鹊起。匈牙利独立组织的大佬们都是不慕荣利的道德高尚人士,指挥这次威尼斯起义的重任,就落到他头上。
看着手下的几千大兵,奥特科是意气风发。唯一可惜的是缺乏武器,按斯蒂芬先生的说法是为了安全起见。
毕竟是在奥地利人的地盘上,要是出现几千武装人员,当地驻军早就杀过来了。
奥特科觉得非常有道理,奥地利的制度本来就非常严格。虽然没有全面禁止枪支,民间也存在着大量的枪支,可那大都是猎枪。
正儿八经的步枪,还是需要在警察局备案、申请持枪许可证的。
这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拿到许可证的,至少他们这帮人就没有一个符合条件的。
在奥地利买枪非常的容易,威尼斯就有不下十家枪械店,火炮都有得卖。殖民帝国嘛,没有武器装备海外殖民团队怎么混?
不过武器好买,弹药就不好办了。
如果是海外殖民用,那么没关系要多少有多少;要是在本土使用,就只能拿着持枪许可证,在当地警察局申请子弹。
政府严厉打击一切私造武器弹药、走私军火的存在,在地下黑市交易军火的,警察有权击毙所有参与者。
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想要玩儿武器,直接去狩猎场、或者是俱乐部,只要有钱大炮都有得玩。
完全没有必要提着脑袋去黑市,万一被当成军火贩子毙了,可没地方说理去。
没有市场,就没有买卖。
要购买几千人使用的武器弹药,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奥特科这个起义军总司令,手中只有十支枪,包括八支猎枪和两支老式左轮手枪。
这都是当地倾向于革命的意大利人赞助的,想要更多就没有办法了,只能等起义爆发后从敌人手中夺取。
1865年2月1日,起义军总指挥部中,几名意气风发的少年正在制定作战计划。
不要看他们年轻就可以轻视了,这些人都是匈牙利独立组织中为数不多的军事人才,大都参加过南北战争。
如果不是局势危急,联邦陆军都不会放人,谁都知道美国人现在有多缺军官。
奥特科打开了一份草图说道:“这是安姆科先生提供的资料,奥地利虽然允许持枪,但是对弹药管制的非常严格。
所有的武器装备店,都没有弹药。只有狩猎场、枪械俱乐部、警察局、以及当地驻军手中才有足够的弹药。
驻军不用考虑,就我们手中这几条枪,估计还摸不到他们的大门,就被镇压下去了。
狩猎场远离城市,我们不可能奔袭到几十里外夺取武器,然后再赶回来发动起义。
枪械俱乐部中的弹药储备量应该不多,他们的弹药也是来自于警察局,基本上两三天就会补充一次,这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想要起义成功,我们必须要先拿下警察局,夺取足够的弹药。”
说道了这里,奥特科就非常的郁闷。威尼斯的弹药库居然在海军基地隔壁,根本就没有可能夺下来。
或者说就算是夺取了也没有什么用,在海军火炮的覆盖范围之内,不等他们搬走弹药,就先完蛋了。
“威尼斯不适合发动起义,出门就要坐船,这些小船根本就没有办法发挥出我们的人力优势。
就凭我们手中这几条枪,要夺下警察局几乎不可能。就算是人数最少的城北分局,也不是我们可以夺下来的。
况且,这些意大利雇佣兵并不可靠,一旦发生变故,他们很可能会四散而逃。”
提出反对意见的青年名叫塔夫特,同样参加过南北战争,有一定的军事常识。
只不过为人太过耿直,在革命组织中一直被边缘化。如果不是这次起义太过重要,他又拥有军事能力,指挥部中可没有他的位置。
奥特科耐心的解释道:“从军事上来说,威尼斯确实不适合发起起义。就算是占领了这里,这座水上之城,还是在奥地利海军的威胁之下。
可是政治上我们必须要这么做,军事要为政治服务。要取得震撼人心的效果,组织才决定在米兰和威尼斯同时发动起义。
一旦在这两座城市革命成功,那么伦巴第和威尼西亚地区就会震动,整个奥属意大利地区都会响应我们。
利用意大利地区的独立,吸引维也纳政府的注意力,为组织在匈牙利地区的起义提供掩护。
奥地利人不可能在起义第一时间,就炮轰威尼斯,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只要利用这个时间差,整合一支革命军出来,就可以把战火烧到内陆地区。
在意大利地区制造的声势越大,我们在匈牙利地区的起义成功率就越高。所以从一开始,这次起义就没有战略目标。
我们只需要制造出更大的声势来,搅乱威尼西亚地区,把更多的人挟裹到起义军中,胜败反而不重要。就算是起义失败,死的也都是意大利人。”
这个解释众人还是很满意的,从小都在美国长大,大家自然也受到了影响,认为政治高于军事。
殊不知,在夺取政权之前,这个顺序正好颠倒了过来。只有军事上先取得了胜利,才有政治上发挥的空间。
最后那一句起义失败,死的都是意大利人,直接让塔夫特无话可说了。
斯蒂芬可没有命令他们要血战到底,从一开始就告诉他们:在意大利地区搞事情只是为了声东击西,为匈牙利起义提供掩护。
只要声势造起来了,吸引了敌人的目光,起义的最终结果并在组织的考虑范围内。
几乎明晃晃的在告诉他们,起义失败就跑路,这支意大利雇佣兵可以当弃子用。
不然的话,奥特科也不可能有这么放松。指望一帮乌合之众推翻奥地利在当地的统治,那不是脑袋进水了么?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五十八章、起义失败
1865年2月15日,不知道被出卖的“起义军”,按照计划发动武装起义,米兰、威尼斯同时点燃了烽火。
在匈牙利独立组织骨干的带领下,一帮意大利雇佣兵糊里糊涂的成为叛军,向奥地利政府发起了进攻。
威尼斯,正在进攻警察局的起义军,遭到了警察们的迎头痛击。这个年代造反,不是人多就行了,还必须要有枪。
很遗憾,匈牙利独立组织手中的几条枪是不够用的,反观警察局中却是严阵以待的百余名武警。
塔夫特惊慌失措的说:“奥特科,情况不对。敌人早有准备,突袭失败了,立即撤退。”
看着领了盒饭的敢死队员,奥特科知道完蛋了。不要看他们人不少,战斗力却渣的不行。
想想看一帮拿着冷兵器的起义军,面对全副武装的警察,最终结果不言而喻。
况且,这些意大利雇佣兵只是被挟裹入战场的,根本就没有为革命流血牺牲的觉悟。
奥特科神色慌张的说:“肯定是消息泄露了,立即分散突围,跑掉一个算一个。”
上到独立组织领袖,下到收到书信的热心群众,都在出卖他们。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威尼斯警察局、市政府收到的实名举报都超过了三位数,起义怎么可能成功呢?
奥特科的决定没有错,意识到失败过后,立即分散突围是最佳的选择。负隅顽抗是要全军覆没的,分散突围没准还可以跑几个。
可惜这里是威尼斯,作为一个水上城市,他们的交通工具不是马车,而是——船。
当奥特科下令突围的时候,起义军已经乱了。警笛声享起,还夹杂着蒸汽机的轰鸣声,水警过来了。
当普通小船遇到炮艇过后,该怎么办?
跑是不可能的,这些小炮艇也不是他们能够对付的。起义军手中没有火炮,甚至连枪都很少。
聪明人第一时间选择登陆靠岸,利用周边的建筑物突围才有一线生机。个别天赋秉异的已经跳水了,准备从水中突围。
这完全要靠运气,不是主角千万别尝试。赶来的水警直接对水中的人进行点杀,反正奥地利对反贼就没有要求过抓活的。
想要游泳离开,根本就是取死之道。除非可以在水中不冒头,不然根本就躲不过追杀。
塔夫特是聪明人,第一时间就带着自己那船上的人,在不远处的隔壁建筑物靠了岸,弃船而逃。
“砰砰砰……”
枪声接二连三的响起,潜伏在四周建筑物上的神枪手开始发威了。刚刚登陆的塔夫特等人,立即遭到了迎头痛击。
枪声越来越密集,乱七八糟的枪声,证明这不可能都是奥地利正规军。毕竟早在很多年前,奥地利就统一了步枪口径。
这种万国造的枪声,只有一种解释当地居民打他们黑枪了。
没什么好奇怪的,从他们想要靠岸开始,双方就站在了对立面。要是让叛军进入了自己家中,和警察们较量,那岂不是糟糕?
反正现在叛军处于下风,注定是要失败,帮政府镇压叛乱,没准战后还可以获得功勋。
这也就是欺负塔夫特等人手中没枪,大家根本不怕他们。威尼斯地区最不缺的就是混海外的,这些海上跑的人手中大都有枪。
枪是这个年代海外殖民、贸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们要申请持枪许可证要比普通人容易的多。毕竟海外不比国内,拳头往往比道理更加容易说服人。
枪是英雄胆,不少人都认为表现的机会来了。就算获得的战功再小,战后换一笔赏钱总是没有问题的。
在警察局领取的子弹都是有编号的,都是有据可查,热心群众们根本就不担心战果会被人吞了。
塔夫特脸色惨白,刚刚他不小心膝盖被击中,右腿已经废了。
咬了咬牙说:“不要管我,你们快逃,跑掉一个算一个。”
意大利民众的革命热情他们是体会不到了,他们遇到的都是侩子手,原本指望在当地民众的掩护下跑路。
现实告诉了奥特科,宣传口号都是骗人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想要革命,更何况还是匈牙利人领导的革命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