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斯蒂芬市长毫不犹豫做出了决定:“既然有效,那就立即核定预算,由财政局拨款实施。”
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展露无遗。
“好的,市长!”马特达蒙回答道
斯蒂芬市长继续说道:“下面讨论一下农业发展,中央政府要求三年之内,新布鲁克地区开辟5万公顷农场或者是种植园。
理论上来说,新布鲁克周边地势平坦,只要清理了上面的树木、杂草就可以了。
不要说开辟5万公顷土地,就算是开辟二三十万公顷土地,都没有问题,唯一的困难在于劳动力不足。
国内承诺明年可以给我们再提供两万移民,但是如何让移民开辟农场、种植园,就是我们的任务了。”
农业局长恩格尔伯特解释道:“市长先生,我们的民众不是不愿意投资农场,更多的还是手中资金不足,无力开辟农场或者是种植园。
民众们资金实力有限,不如我们先组织伐木工人统一砍伐树木,有价值的木材卖掉,剩下的留下来给民众们作柴火。
清理完这些障碍物后,后期开发这些土地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应该可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矿业局长戈尔德想了想说:“民众资金不足好办,我们可以出面和银行进行沟通,用这些农场做抵押进行贷款。
唯一的问题是新布鲁克地区银行的贷款利息太高了,超过了民众们的承受能力,如果可以降低到和国内同等水平,那么就具备了可行性。”
恩格尔伯特解释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农业局已经和银行沟通过了。
新布鲁克地区无论是物价,还是人工成本都比国内高的多,移民意外死亡率也居高不下。银行不但是运营成本更高,并且承担的风险也更大。
想要银行降低利息,除非我们市政府出面担保贷款,降低他们承担的商业风险。
可惜国内有规定,政府机构不得为任何个人,或者是企业提供担保,更不用说是担保借款了。”
开辟农场不同于开挖金矿,农场没有开发出来前,所谓的产权就是一文不值;金矿不一样,无论是否开发产权都有的是人接手。
贷款给农场主,万一发生了意外,就变成了烂账,银行不可能自己接下烂尾农场进行开发。
风险大了,利息自然不可能低,这是正常的商业运营,市政府也无法进行干预。
沉默了片刻功夫后,斯蒂芬市长说道:“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市政府的财政也不宽裕,无力提供这笔资金。
大家先统一立场,然后以市政府的名义向国内汇报,向中央银行申请政策性贷款。我们这是符合相关规定的,应该可以批下去。”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二十一章、套牢经济
殖民地的发展只是牵扯到了维也纳政府一小部分精力,现在的重心仍然是在国内。
近东战争结束后,按理来说奥地利经济发展速度应该下滑,然而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市场往往是非理性的。
整个新神圣罗马帝国的经济就像一辆失控的马车,在一路向前狂飙,这个时候刹车已经拉不住了,只能看着马车在不归路上越奔越远。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弗朗茨还不想背上引爆经济危机的锅,也背不起这个锅。
资本主义世界总体产能过剩,就决定了无论采取任何措施,经济危机都会爆发。
采取措施只能够延长危机爆发时间,然后危机爆发时间延长的越久,带来的破坏力就越大。
这不是新神圣罗马帝国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除非大家一起干预市场,才有可能平稳的度过危机。
维也纳宫经济会议上
弗朗茨拿出了一份文件发给众人,严肃的说:“这是最新的经济报告,大家看仔细了。
我们国内盲目投资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产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大量的产品被积压了起来。
短期内,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新的市场,把这些多余的产能消化掉。
新开发的巴尔干半岛和非洲殖民,虽然消耗了一部分产能。
可是新增市场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国内资本市场的疯狂。
国外也一样,各大资本主义国家均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产能过剩。目前,以我们和美国的情况最为严重。
这是大量引入外资的情况下,必须要承担的风险。一旦经济危机爆发,英法资本肯定会抽调资金离场,如果我们不能妥善处置,造成后果会非常严重。”
财政大臣卡尔说道:“陛下,资本的自由流通,我们无法直接干涉,现在最佳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往实体经济上引。
当资本变成了工厂、铁路、基础设施这些不动产后,他们再想要离开就难了。”
当资本变成了不动产,想要离场势必要割肉,在经济危机时期这些产业都不值钱,甚至是找不到买家。
没有人接盘,这些投入进去的资本,就被市场套牢了,想要解套等经济回暖吧!
可是经济一旦回暖,这些产业很多又变成了优质资产,资本家又没有抛弃这些产业的必要了。
费利克斯首相皱着眉头说:“这么做后患太大了,让更多的外来资本投资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的情况还会更加严重。
即便是留住了这些资本,也会加剧经济危机的规模,最后带来的危害,还是要由我们承担。”
财政大臣卡尔解释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想要最大限度的减轻危机,那么最好就是让他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
比如说:现在我们推动了城市安全饮水工程、排水管网改建、城市道路建设……
这些行业不存在产能过剩,新神圣罗马帝国有三百多座城市。因为政府资金的缘故,目前我们只是在大城市进行基础设施改建。
这些地区都可以容纳大量的资本,不过一旦经济危机爆发,资本家们资金链断裂,会出现大量的烂尾工程,还是需要政府接盘。”
费利克斯首相关心的问:“接盘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贯都是政府在出资建设,这些项目基本上没有赢利的可能。
想要让资本家们投资,首先要让他们看到赢利点。城市安全饮水工程也就罢了,自来水厂可以收取水费,其它的基础设施靠什么赢利呢?”
财政大臣卡尔解释道:“当然没有赢利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太大了,并且大部分项目都是公益性质的,想要靠项目本身赚钱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我们必须要侧面迂回进行,比如说:向社会招标,前期政府只拿出一小部分钱,让资本家们垫资建设,等工程项目完成后通过验收在结清工程款。
这些工程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投资数额又非常的庞大,一旦经济危机爆发,银行收紧了银根,大部分资本家们的经济链就断了。
只要在合同上注明,出现了烂尾工程我们是不付账的,就可以节省很多资金。
如果这些外资后面的财团,肯注资继续完成这些工程的话,那么就最好不过了。
新的资本涌入,这些项目能够继续进行施工,必然会带动很多行业的经济,这场经济危机也就度过去了。
反正这笔基础设施建设的钱早晚都要出,能够平稳的度过一场经济危机,我们还是赚了。”
弗朗茨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罗斯福新经济政策的翻版么?只不过规模没有那么大,最初的基本出发点也不是为了度过经济危机,反而是为了套牢外资。
没错,就是套牢。基础设施工程,只要钱投进去了,就被套牢了。在没有完工前,不要指望维也纳政府会提前付钱。
要么资本家们和奥地利共渡难关,大家一起抗过这次经济危机;要么割肉离场,前面的所有投资都打了水漂。
为了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伤害,现在拉人下水是最好的选择。最糟糕的情况,无非是留下了一地烂尾工程,维也纳政府负责接盘。
前面弗朗茨都可以让资本家们跳铁路建设的巨坑,现在自然不在乎让他们再跳基础设施建设的坑了。
这也不能算是坑,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都是妥妥的优质项目,不存在任何坑人的性质。
想了想后,弗朗茨警告道:“计划很不错,但是必须要注意把握那个度。
必须要保证中标的都是有实力的资本家,要是被一帮没实力关系户拿到了项目,最后坑到的就是我们自己了。
留住外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平稳度过这次经济危机。
按照目前的情况,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也就是这一两年之内的问题。
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入保证金制度。让承接这些项目的资本家,先缴纳工程保障金,等工程顺利完工后反还。”
经济危机爆发,除了产能过剩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市场上缺钱了。大家的资金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造成了流动资金的不足。
现在是金本位年代,大量增发货币是不可能的。除非经济危机严重到无法承受,弗朗茨是不会进行货币贬值的。
那么尽可能的把资本留在国内就非常重要了,强制手段监管金融,禁止资本流出,这是最糟糕的手段。
无力改变规则,那么遵守规则就非常的有必要了,盲目打破规则势必要受到反噬。
作为规则体系中,既得利益中的一员,弗朗茨不认为打破规则的事情适合奥地利来干。
要在规则范围内留住外资,这种情况下弗朗茨可不希望国内的贵族二代们跑出来捣乱,要是有实力也就罢了,没钱跑出来承接项目不是害人害己么?
这不是笑话,而是事实。贵族家族有钱,并不等于每一个家族成员都有钱,很多贵族子弟实际上都只能分到一小部分财产。
土地、爵位、核心产业,都是不会拿出来分的,不然几代人的时间,这些家族就没落了。
往往继承家业的长子,他们有足够的资产继承,不会出去乱搞;没有多少资产的次子们,就常常活跃于灰色地带。
这种作死少年,弗朗茨遇到的多了。1848年的大革命中,不知道有多少贵族家族,因为这些子弟作死,连累了背后的家族完蛋。
事后,各大贵族家族都加强了对子弟的约束力,那种思想活跃的贵族子弟,大都遭遇了家长们残酷的镇压。
最近几年他们都表现的比较安分,毕竟亲自经历了大革命,国内三分一的贵族丢掉爵位,一半的家族因此而没落,大家都有了敬畏之心。
财政大臣卡尔疑惑的问:“陛下,什么是保证金制度?”
这不是他无知,而是这个年代根本就没有保证金制度这个概念,最早的担保制度那也是四十年后才会出现。
这么超前的概念,理解不了才是正常的。大家已经习惯了弗朗茨的思想活跃,时常提出一些新的理念。
弗朗茨解释道:“很简单就是让中标人缴纳一笔钱,充当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保证金。
包括人工工资支付担保、工程质量担保、工程项目正常完成担保。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工人工资结算清楚后,政府再全额返还担保金。”
费利克斯首相问道:“陛下,这笔钱从工程款中扣除不是一样么?”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不一样的,从工程款中扣除,并不能确定资本家的资金实力。
他们完全拿着和政府签订的合同,出去找银行贷款,依靠银行的贷款完成工程项目。
如果在平常时期这没有关系,不会影响到项目的正常进行,可一旦遇上经济危机,银行收缩了银根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现在的目的是留住外资,不是给某些人制造发财机会的,一旦项目烂尾还要我们来善后。
收取一笔保证金,我们的风险就降到了最低点。资本家们如果不想承担这一笔损失,那么就要和我们一起共渡难关。”
这是心理学问题,投入进去的资本越多,就越难让人放手。套牢的资本越大,资本家们的利益和奥地利捆绑的就越紧。
为了前面的投资不被打水漂,资本家们只能抽调更多的资金进去填坑,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二十二章、资本无国界
1856年7月,维也纳政府正式开始实施“套牢计划”,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向外界公开招标。
与此同时,铁路网也开始重新规划,几乎每一座城市都被规划上的铁路线,然后进行招标。
这次不光是国内的铁路公司可以参与,海外的铁路公司同样可以参与竞标,不设任何投资限制。
还是老规矩一条铁路线只授权给一家铁路公司,不允许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满足大家想要垄断经营的愿望。
看上去非常的美好,前提条件是铁路公司必须要按时开工、按时完工,如果做不到就准备哭吧!
按照新的计划,一旦铁路网建设完成,新神圣罗马帝国的铁路总里程将会达到惊人的9.7万公里。
而目前全国的铁路总里程也不过1.58万公里,在建铁路项目也只有3.21万公里,现在几乎是放大了一倍。
考虑到新规划的铁路路线有些路线太偏,很难取得赢利,为了吸引投资者,维也纳政府还承诺对偏僻路段永远免税。
利好的消息忽悠普通投资者还可以,聪明人都知道,这只是一张诱人的画饼。然而在市场狂热的年代,谁会在乎这么多呢?
聪明人都知道,项目最终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不成为最后的接盘者,他们都可以从中赚到钱。
尽管奥地利所有的铁路公司都没有赢过利,可是铁路股票却是一路看涨,非常受资本市场的看好。
目前通车的铁路都在赢利,这给很多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铁路公司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尤其是奥地利铁路可以垄断经营。
招标项目上,维也纳政府也在尽情的吹嘘,比如说目前新神圣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对铁路运输的需求量、人口高增长率,这些都是利好的消息。
经过这么包装下来,不少投机者都中招了,理论上这些铁路线全部都会赢利,即便是最偏僻的波黑地区铁路,未来也会赢利。
这些数据没有骗人,铁路赢利真的只是时间问题。这个年代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在陆路运输中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以和铁路竞争。
新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土并不大,没有太偏僻的地方,不存在荒无人烟边疆,未来都是有发现潜力的。
弗朗茨估计,如果维也纳政府不对铁路运输价格进行限制,那么十年过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路线可以赢利;二十年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路线可以赢利;等到三十年后,全部路线都可以赢利了。
这个赢利是建立在不考虑建设成本上的,只是单纯的营业收入超过了运营成本,想要收回投资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了。
铁路的建设成本还没有收回来,又需要进行大修了,保养的再好,几十年过后也要更换大部分铁轨和枕木。
既然是画饼,弗朗茨不介意让它看上去更加诱人一些。比如说维也纳政府承诺,对严重亏本路线进行补贴,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
这个承诺实际上和没有一样,运营成本都收不回来的铁路线,铁路公司肯定会放弃啊!
作为接盘侠的维也纳政府,无论给不给补贴,最后都要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保障基础交通设施畅通,这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这笔钱根本就是少不了。
况且还等不到那个时候,经济危机爆发,铁路公司资金链断裂,接受政府入股就成为了必然,多来几次经济,最大的股东就变成维也纳政府了。
能够在规则范围内掌握铁路控股权,为什么要打破规则呢?
用经济手段拿到铁路的控股权,可比掀翻了桌子,粗暴的宣布铁路国有要高明的多。
况且,股份制合作公司的管理体系,也比政府直接任命官僚管理成本要低的多。
……
伦敦
巴克莱银行现在已经有几分巴克莱银行财团的雏形了,除了没有对外公开宣布建立财团外,本质上依附在银行周边的资本家们,已经拥有一个财团的实力。
巴克莱银行本身的资金已经超过了一亿英镑,通过金融市场可以调动的资金更是超过了三亿英镑,影响到的产业超过了五亿英镑,在英国众多财团中也是排名前几位的。
总裁杰诺斯拿出了一叠资料分发给众人,然后说道:“诸位,就在不久前,维也纳政府突然宣布大力投资基础设施。
包括:铁路、港口、城市饮水工程、市政工程改建,甚至还有一些水利工程,都纳入了招标范围之内。
预计总投资金额高达4.8亿神盾,也就是2.4亿英镑,带动的周边产业市场超过了5亿英镑。这是一场资本盛宴,同样也伴随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如何能够在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点的情况下,拿下最大的蛋糕,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资料已经发给大家了,大体上和之前我们了解的差不多,只是现在的要详细一些,涉及到了具体项目。”
大资本家西蒙质疑道:“杰诺斯先生,据我所知维也纳政府去年的财政总收入不过1.21亿神盾,今年也不会超过1.28亿神盾,他们拿得出这笔巨款出来投资么?”
杰诺斯淡定的回答道:“最近几年奥地利的经济发展迅猛,维也纳政府借近东战争的机会成功的摆脱了财政困境。
尤其是在兼并几个德意志邦国后,刚刚诞生的新神圣罗马帝国总人口超过了五千万,经济总量就超过了法国人,仅此于我们。
目前他们政府的总债务还不足8000万神盾,这个债务比例可以说是相当的低,如果他们要对外融资,想必大家不会拒绝吧?”
拒绝,怎么拒绝呢?谁会和钱过不去,资本严重过剩的英国人,这年头正在到处寻找投资的地方。面对一个优质客户,怎么能够凭白无故的拒绝呢?
如果可以通过贷款,影响到新神圣罗马帝国的金融市场,那么潜在的利益就更大了。
西蒙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当然,维也纳政府现在是优质客户,只要他们肯加入英镑——黄金体系,给他们提供贷款不存在任何问题。
可是他们不会加入的,奥地利人还想要搞神盾——黄金体系,不可能轻易向伦敦政府妥协。
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做这一笔生意么?”
资本家伯纳特反问道:“赚钱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通过贷款控制他们的金融市场,再通过金融影响维也纳政府的决策,让他们接受英镑黄金——体系,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我们的做法和政府的战略是一致的,只不过还需要一点点时间。新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一个大国,想要让他们妥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慢点儿更加稳妥。”
除了前一句是真心话,后面都是鬼扯了。通过贷款控制金融市场确实可以做到,不过这是理论状态下。
奥地利资本又不是傻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抵抗他们的资本入侵,维也纳政府会站在哪边非常的明显。
从来没有听说过,一笔贷款就控制住了一个大国的金融。
除非他们能够让维也纳政府财政出现问题,长期依赖于海外贷款,那么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可是这么一来,优质客户又变成了劣质客户,生意没有做下去的必要了。
杰诺斯严肃的说:“伦敦政府的计划,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实施吧,我们支持他们可以,但前提是不损害自己的利益。
大家莫要忘了,维也纳政府抛出的诱饵是带毒的,他们要求投资者先垫付建设资金,并且还要缴纳保证金。
一旦中途出现变故,项目资金链断裂,不但前期的投资打了水漂,还要被没收保证金,所有的风险都被投资者承担了。
这种挤压大量资金的项目,似乎是专门为我们准备的,这未免太不正常了。
从目前的经济情况分析,这一轮经济发展,似乎要到极限了。果实已经成熟了,收割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在经济危机临近的时候,维也纳政府抛出了这个大计划,我非常怀疑他们就是为了骗取保证金。”
伯纳特毫不犹豫的说:“就算是他们在欺骗保证金,那也是建立在项目烂尾的前提下,只要顺利完工,他们就必须要支付款,我不认为维也纳政府会赖账。
相比保证金,我觉得他们更大的可能还是在拉人下水,一旦大家把资金投入到了这些无法表现的基础设施上,就算是经济危机爆发了,也没有办法从奥地利抽出资金。
为了不让前期的投入打水漂,投资者们还不得不继续投入下去,只要这些工程在正常施工,那么这场经济危机对奥地利的影响就降低到了最低。
不过,我非常的怀疑奥地利会爆发经济危机么?
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了现在,影响到的国家越来越多,可是保守的奥地利受到的冲击应该并不大。
甚至他们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真正的经济危机是什么样,用的着这么小题大做么?”
西蒙冷笑道:“伯纳特你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几年前吧!从1850年开始,奥地利市场就成为了英国资本最热捧的地区。
截止到目前为止,英国资本在新神圣罗马地区的总投资应该超过1.8亿英镑了,法国资本在那边的投资也不会低于5000万英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