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去地府做大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起床难
青岚则是放下了筷箸,默不作声的注视着卫兵的一举一动。或许他觉得这个卫兵现在的举动,比眼前的美味更是诱人,能勾起青岚心底的好奇,和八卦的心。
“你有你的优点,坚韧。我看你被群殴,打得鼻青脸肿的也没有求饶,这点我最欣赏。”萧石竹也没有多想,就开口说出了此话。只是还是说话也只是说了一半,就不再多说。
至于琉云后来展现而出的敏锐,萧石竹就没有说。琉云的这个优点,也是萧石竹欣赏她的地方。
“而且你就算挨打,也不答应馆长儿子他们这些恶人提出的无理要求。”不过萧石竹似乎也觉得,之前的理由太短小精干了,于是顿了顿声,又补充说到:“阿倍没少教你们什么叫刚正不阿和底线吧?”。
言外之意,除了萧石竹对琉云这些优点赏识外,就是有琉云这种有底线的鬼给萧茯苓做伴读,萧石竹会放心很多。
而且让琉云这样的小鬼跟着萧茯苓,萧石竹也不担心萧茯苓会走上弯路的。
琉云宁可挨打也不屈服,让萧石竹相信,只要她跟在萧茯苓身边左右,要是萧茯苓哪里做错了,而且很过分的话,琉云会替他去提醒萧茯苓的。
过去,萧茯苓身边有小思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萧茯苓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看似温和的小思就会直言指出来,毫不顾忌。所以现在萧茯苓可能会懒点,吃不得苦一些,但不至于因为身为翁主而狂妄又自大,也没有过盛的优越感。这都是多亏了那些年,萧茯苓身边有个敢仗义执言的小思。
可现如今小思已经不在了;而之后萧石竹和鬼母一直都在试图给萧茯苓,物色一个合适的伴读的,只是一直都未能如愿,始终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
现在,萧石竹看这个琉云就很适合,所以无论如何,他也要想办法带走琉云。
其余原因就是之前他想到了的,琉云不能再留在天通城里了的这点。萧石竹总感觉馆长和城隍之间有些什么秘密是他还没有察觉到的。但是他们合力在公堂上告倒了馆长,天通城又山高皇帝远的,在天通城中位高权重,犹如此地土皇帝的城隍就未必会放过作为***的琉云的。
话说回来,九幽国的治安很好,确实很好,在阴曹地府十洲六海之中是数一数二的好。但说是好,也只是国中不过稍有偷偷摸摸,并无任何明目张胆的杀人越货等这些恶劣行径,会频频发生而已,并没有说到完全杜绝了杀人灭口等这些恶劣的犯罪。
更何况萧石竹自己心里也是清楚,他再怎么厉害,也做不到完全杜绝任何的犯罪。
至于暗地里买凶杀人的事情,就算在九幽国也只是稀有少见而已,可并不是没有。
远的不说,前些日子萧茯苓去啸风平原上公干时,不是一口气查出了不少被灭口的失踪案了吗?
那一摞摞奏报呈送到萧石竹面前时,萧石竹脸都绿了,至今记忆犹新。
而琉云就是个孤儿,无权无势又是无依无靠的,关键她虽然观察力不错,但也天真,做不到不像萧石竹一样的狠心手辣又现实。要她去暗算一个人,只怕她还没那本事,根本斗不过这天通城的城隍。
那个城隍狸天蕴可是个老鬼,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很多年已经精得很了,心里的花招和坏水层出不穷。
万一今日在衙门上的难堪,城隍狸天蕴硬是要算在她琉云的头上,也不是不可能的。到时候琉云是招架不住的,只能默默地忍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待遇’了。
在不能暴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萧石竹带走琉云,也是为了保护琉云。
琉云听着萧石竹夸了她一通,还是有点不知所措。
这么好的事情来得太突然了,她自然是一时间没有办法决定的。
就算是萧石竹没有挑明身份,当伴读在琉云看来,也是件很好的美差。
“你现在也不必急于答应,好好的考虑一下再答复我也可以的。一会我还得去一趟你们学馆,找找你们的阿倍老师好好聊一聊聘请的事。”萧石竹放下了茶杯,再次拿起筷箸,对琉云微笑着问到:“不过,我们吃完饭还有点时间,正好可以在城中闲逛一下。在此之前,琉云你可以先带我们逛一逛天通城吗?”。
其他的事情,琉云还有犹豫,但给萧石竹他们当个导游的这个事情,琉云却毫不犹豫的把头一点,就应了下来。
再低头一看,不知道何时,她自己的碗碟之中,已经堆满了炭烤的?肉了,全部都是萧石竹身边的那个禁军卫兵给她夹的。而青岚也起身,端走了几盘烤肉出门而去。那车上看车的菌人和黑猴还没吃呢......
天通城,那巍峨雄伟的衙门后院中。
这里和忙碌的前院、中庭相比,少了嘈杂和繁忙。高高的院墙,挡住了四方,也挡住了院外的吵吵闹闹。
院中多了不少的幽静,古朴清幽。
院内方寸之间以各类阴曹地府中峻秀山石塑造了一个个不同形状的主景,山石叠加的假山上或多或少的植有古木奇花,山下凿有明暗交替的水池,水里从中而过,连点成线,形成了山水相连,古木森郁的美景。
古树傍岸,垂柳拂水的山水之间有一座挺拔端庄的六角小亭,傲立在山水环抱之间。
四周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一条小径穿过叠石后,通向了亭中。
亭外三面有池,水中立着几块全身通红的红云石,从水中露出半身。
这种阴曹地府之中特有的石头,其实也没有什么太特别的。也就是石身上有一圈圈颜色鲜亮、红白相间的花纹,还算有些看头。但因为红云和鸿运同音,所以阴曹地府之中的鬼官鬼吏们,都觉得这种石头能给他们带来好运,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升职。
因此在家中都多有摆放;多数鬼官鬼吏都觉得,这样能给他们带来官场上的好运。
所以红云石这种平平无奇的石头,也只是名字叫的好了,就被鬼官鬼吏们说青睐。
而就住在天通城城隍衙门后院的天通城城隍狸天蕴,则是把几块红云石放在了池水之中,雕刻成了出水假山的模样。石中安置了机关,抽取四周清水从石头顶端凿开的细孔之中涌出,形成层层水帘落下,在四周池水上溅起层层浪花。
置身于红云石环抱下的亭中,迎风听着水声点滴,一切烦恼都没有了。
至少本地城隍狸天蕴,就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狸天蕴就站在了这亭子里,独自一鬼负手而立亭中,迎风听着亭外水声,一脸惬意。
之前在衙门正堂上,被萧石竹问的哑口无言,被萧石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又合法地逼着他不得不对馆长处罚等等带来的坏心情,正在珠玉落地般轻快的落水声中慢慢的消退。
杵在亭子里半晌后的城隍狸天蕴,觉得不但心情好了,而且倍感庆幸。
说起来,今日处理馆长之事,倒是让狸天蕴心里难受和不悦了许久。
毕竟这位馆长,和狸天蕴已经合作了很久了,而且他们配合得还很好,因此没有少捞油水,也没有少做见不得人的事,并且顺利的从中得利,至今也没有横生任何意外。
处理馆长,无异于是折断了狸天蕴的左膀右臂。
但是城隍狸天蕴还未怒不可遏,又无处发泄,憋屈太久,当地判官忽然找到了在后院大发雷霆,打算摔杯砸碗的狸天蕴,告诉了他一个秘密。
正是这个秘密,才让狸天蕴觉得之前没有硬要当庭释放学馆馆长,是一件非常正确又值得庆幸的事。
要是没有这个秘密,狸天蕴还真的会越想越气,却又不知道该怎么泄愤。
想到此的狸天蕴倍感舒爽,仿佛浑身鬼气都畅顺无阻,胸中一口闷气也荡然无存了。
狸天蕴舒爽了,就打算转身离开这地方。
他才转身过来,就见到了天通城的判官,正迈着缓步朝他而来,故而驻足不前,暂时打消了离开亭子的念头。
笑眯眯的判官,缓步走到了狸天蕴面前,行礼道:“大人。”。
“一切都办妥了吗?”微微颌首,算是回了一礼的狸天应问到。
判官当即点头一下,答到:“都办妥了,没人会问出我们的秘密了。”。
闻听此言,狸天蕴长舒一口气,总算是彻彻底底的安心了。
“过几日,只需要对外宣称,馆长父子在狱中羞愧惊慌下,撞壁自杀了既可。”微微眯了眯眼的判官,眼中浮现一丝丝得意,依旧笑眯眯的对狸天蕴说到:“假账本都是馆长亲自做的,这下真的是死无对证,就算天宫部门有心查,那几笔钱的账都查不到大人你的头上的。”。
但是声音很轻,在这水声之间自由判官和狸天蕴听得清楚。
“是啊,值得庆幸。”狸天蕴转身,看向了一旁的水池边,注视着池水里点点涟漪,悠悠道:“在我们这个鬼国,拿点小钱都提心吊胆的,这下好了,我总算可以安心了。不过还是幸亏你看出了那个肃公子腰间玉佩,乃是王宫之物。”。
正如狸天蕴所说,判官正是在后来认出了萧石竹腰间的玉佩,才赶忙提醒狸天蕴,今日的依法惩戒馆长不但不算吃亏,反而说不定能给狸天蕴在玉阙宫那边,也留下一个好印象。
这次出宫,萧石竹佩带的是一只烛龙首纹的玉佩。用得是淡白色的丹水郡特产素影玉精雕细琢而成,雕刻成了一个扭成一圈的玉扣模样。而烛龙龙身却雕刻出了扭纹,看上去好像是无数纤细悠长的玉丝,扭在了一起,编织成了如今这玉佩的模样。
“是啊,这种纽扣玉佩一共十只,都是我大伯,请丹水郡中著名的工匠雕刻而成,在主公迁都玉阙城之日,献入了宫中。”点头间也是松了一口气的判官,收起了笑容,说到:“前往玉阙宫献宝的人魂回来后,回禀了我的伯父,说主公见这玉佩精美,做工精细,用材上成,于是欣喜之余嘉奖了工匠和我伯父。并且说,如此精美的玉佩要在日后留给有功之鬼,以作奖励。今日这肃公子,佩带了其中一枚,他必定是主公身边之人,因为有功得了这个玉佩嘉奖。如今是被暗中派出,前往各地明察暗访的特使。”。
九幽国每年都会派出明察暗访的使臣,深入国中各地察查民情。此事,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狸天蕴,和他的判官自然是知晓的。
而狸天蕴他们,也曾经在过去接待过明察的官员,只是从未遇过暗访的鬼官而已。
而且他们到现在,都还不知道,他们今日在前面衙门大堂上所见到的肃公子,其实可不是什么特使专员,而是他们的主公——九幽王萧石竹。
他们还在为庆幸发现了玉佩而沾沾自喜,殊不知那玉佩萧石竹自己留了一支,是因为萧石竹也想冒充假扮成为暗访官员,到宫外市井之中去游玩。
这种情况下,萧石竹肯定是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带着大量卫兵,随行身边的。这时候,官员的身份反而能让萧石竹遇到危险之时,为他化险为夷,又不至于暴露自己的身份,又招来其他的麻烦。
从萧石竹说出玉佩精美,要当作奖励之物开始,他打得就是这个主意。
狸天蕴和他的判官再老谋深算,也没有算的赢萧石竹;萧石竹岁数不大,却比他们都看得远。而且谁会想到,萧石竹十年之前就开始无声无息的布下了一个局。
而这个精妙的局,却把九幽国的官员几乎都饶了进去。
没有做过亏心事的官吏,自然是虽然不知是个局,但也不怕入了这个局。但要是真的做了亏心事的官吏,就会稀里糊涂的入了这个局,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被萧石竹算计了,还傻乎乎的自鸣得意了。
就像是现在狸天蕴和他的判官一样,当他们庆幸之余还在得意洋洋,自然也就会继续犯错。
哪里知道,萧石竹已经把他们肆无忌惮呈现出来的,真实的所作所为,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至于剩下的事,就是秋后算账,论罪定刑了。
而他们的庆幸,也就是一个空欢喜而已。
可怜了那个学馆馆长,知道的太多了就死得太快。临时了还在做着杀了萧石竹与琉云的美梦,哪里知道,狸天蕴也好,狸天蕴的判官也罢,谁都不愿意去买凶杀人的。
毕竟这两鬼已经认定了,萧石竹是九幽国朝廷暗派而出的专员。他们两人敢串通馆长贪污点钱,也敢在无人的地牢之中买凶杀了馆长,但绝对不会动萧石竹一下的。





去地府做大佬 【984】取样
正在渐渐地东落的阴日,洒在了衙门后院山水之间。
运转不息的机关,让水柱冲天,水珠飞溅。
阴日之光一照,水珠泛起绚烂的七彩光芒。
在微凉阴风之中,松了一口气的城隍狸天蕴,在风中沉思片刻后,开了口,叮嘱那判官:“此事缘由和一切,可不能让我那堂兄狸天应知道。他可是个会大义灭亲,不讲情面的鬼。”。
判官点头一下,嗯了一声。
狸天应虽然是天通城城隍的堂兄,从来都是不但不会偏袒狸天蕴,甚至是会大义灭亲的。
几年前,狸天应不就是大义灭亲,把城防图拱手送给了萧石竹了吗?
所以狸天蕴是绝不敢让自己的这个堂兄,知道他暗地里做的这些事情的。
但奈何狸天应便是这丹水郡的最高军事长官,天通城又在丹水郡之中,是狸天应的驻地和辖区之内,让狸天蕴不得不小心小心再小心。
以免有什么风声传出,传到了狸天应的耳中去,又是节外生枝。
“那个叫琉云的小女鬼呢?”紧接着,城隍狸天蕴又问到。
“我手下的亲信正在暗中跟着她呢,不过她现在还在那个肃公子身边,也不好现在动手。”一旁的判官微微皱眉着,回到:“暂且耐心的等等吧。”。
他们可以不动萧石竹,也不敢动萧石竹,只因为认定了萧石竹应该是朝廷暗中派出的巡查官员;但是无权无势的琉云是可以动的,而且必须死。
今日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琉云,城隍可不想放过这个小鬼。
对于琉云,城隍也要她消失,从此无影无踪。
如果琉云不死,那城隍怒气难消。
他需要宣泄怒火,琉云则是最好的对象。
“告诉那些豪强子弟,等这个肃公子离开了就动手。”城隍狸天蕴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琉云死,于是对判官冷冷的说到:“做干净了,别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
说罢,城隍狸天蕴转身,离开了这后院亭子,朝着草木间的后堂那边缓步而去......
东瀛洲的雨季,暴雨无休无止。
乌云密布的上空,让明媚灿烂的阴日之光在这个季节是那么的少见。
狂风携雨,不断落下,打在度朔山上,却被山顶大桃木的宽广树冠,挡住了不少的雨水。
山中阴暗,潮气弥散。阴风之中鬼雾徐徐升腾,雾蒙蒙的一片。
但凡这样的雾气天,山中驻军就会加强戒备,今日自然也不例外。
那些在山中的防御工事中,都加派了卫兵。还在草木之间,山坡之上的迷雾中,添加了不少暗哨,藏身在暗中警戒着四周。
在迷雾之中,山里还是弥散着死亡和危险的气息。
瘟疫还在,这里的九幽军每天都有人会不幸被感染。又每天都有生病军士,不幸离世。
就算有药,但瘟疫来势汹汹,治疗速度远远跟不上感染速度。
唯一解决这场天灾,或是人祸灾难的办法就是从病源上,彻底根除瘟疫。
而此地驻军最高军事长官阎罗王,得到了涂功景的情报后,决定不再是苦等玉阙宫的遣派增援的鬼医,已经组织了一支鬼医队伍,准备按涂功景提供的地点,探测瘟疫病源。
一旦确定病源,阎罗王就能根除瘟疫。再等玉阙宫遣派而来的鬼医们,带着丰富的药物长途跋涉,千里迢迢赶来之时,再把染病军士都治疗好,这场灾难就算是过去了。
此时此刻,山顶军府衙门的大院之中架起了一口深腹、柱足粗壮的四方青铜鼎。
熊熊烈焰在大鼎下燃烧,烘烤着青铜鼎。
热气腾腾的鼎中熬煮着鬼药汤剂,山中的几个鬼差正在把一块块遮脸布,放入药汤之中,熬煮许久之后,在捞起来晒干。
经过这些绿油油的药汤汤剂熬煮过后的遮脸布,晒干之后再戴上遮住鬼脸。带着这布的鬼在一段时间内,就算置身于瘟疫之中,也不至于被瘟疫感染。
另一边架起了几个丹炉,又有鬼差把鬼药投入炉中,用烈焰烘烤烧灼丹炉外部,让丹炉内鬼药混合炼制成一枚枚赤红色的丹药。
这些丹药也是能避免鬼疾感染的药物,口含舌下,就能让口含丹药之鬼,在短时间内不被瘟疫侵体。
阎罗王命人做这么多的事,只为了给他集结起来的那支鬼医小队,去探查病源所用。
如果涂功景提供的情报无误,那么病源之地毕竟是瘟病弥散,布满各个角落。阎罗王要保证他派出的每一个人,最好都能安然无恙的活着回来,这才在积极的做足各种准备。
忙活了了许久后,鬼差们才熄灭了火,停下了炼丹和熬煮药剂。
有的鬼差把汤药熬煮和炼丹后的残渣收集起来,带出衙门,在山中各地屋舍死角上挖个坑,填埋入土。
这些残渣虽然已经没有太多的药效,但多少还有点用,这样做可以杜绝一部分瘟疫在土壤中弥散。
待到完全消失了药效,药渣也不会污染土地,倒是任由它们埋在地下,渐渐的被土地腐蚀吸收也无妨。
一起就绪之后,阎罗王唤来了自己的一队亲兵,要他们和早已在衙门里等候许久的鬼医们,一起口含弹药,带上了药剂里煮了许久的蒙面步。
阎罗王要求他们保护鬼医们的安全,一定要护送鬼医抵达那查看病源,需要取样的地点,再把他们安安全全的送回来。
一切就绪之后,这队鬼兵和已经背起了药箱的鬼医们,告别了阎罗王,在对方满怀期许的目光注视下,离开了军府衙门,朝着山下而去。
山风呼啸,吹不散山中薄雾。
雨滴接连落地,让山中道路也慢慢潮湿泥泞起来。
这队鬼医和鬼兵组成的一行鬼,默不作声的在雾中穿梭前行,沿着山中道路,朝着山下大步而去。
走了许久,他们终于来到了山脚处。
带头的那个鬼医带着其他鬼们,转了个弯,走到了南麓山脚下一处炮台后,那浮现在山脚处岩壁上的石洞前。
这里是一处看似平平无奇山洞,洞口也就半丈左右宽,高也不过七八尺而已,黑漆漆的洞口内,一丈开外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无非就是个寻常的山中洞窟而已,却在洞门外把守着三个小旗的九幽国鬼兵。
只因为这洞中有流水,地下河从洞内地下穿过后注入了洞中大大小小的天然水池之中,因此自从九幽国占领此地之前,这个山洞就一直是度朔山南麓山脚的水源。
驻扎在附近的军士,多会到此来取水。
因此,此地洞口向来把守森严,以免别有用心的歹人悄然入内。
要是谁在洞中投点毒药,附近军士不查之下来取水饮下,那麻烦就大了。
就算投入水中的不是毒液,而是巴豆等泻药,那也是任谁喝了这样的水也受不了的。
所以从北阴朝到九幽国,度朔山虽然已经易主,但阎罗王还是再次安排了重兵把守。
那一行从山上下来的鬼们,还未靠近洞口,就被把守在外面的卫兵们拦下询问。
为首的鬼医说明了缘由,又给卫兵看了阎罗王的手令,看守此地的鬼兵才让开了路,让他们进入洞内。
这山洞深邃漆黑,一行鬼把准备好了的蜈蚣珠拿了出来照明路径,顺着曲折的山洞向着深处而去。
同时把炼制的丹药取出,都各自放了一粒丹药入口,含在了舌头下。
一路走来,洞中四溢的寒意如影随形。身边哗啦啦的流水声,从岩壁下连起来的竹管之中传来,带起轻微的回音。
那些竹管之中,流淌着洞窟深处水池之中,用水车带起来的清水。一直顺着竹管流进了山洞之外,距离洞口几丈之地,用石砖砌起来的水池之中。
这进入了洞中的一行鬼,在蜈蚣珠幽光下沿着洞穴向着深处走去,走了半晌后,终于来了到了尽头。
这尽头是一座藏在山腹之中的宽广洞穴,数百丈宽,高约十丈宽阔的空间,让一行鬼们眼前忽然豁然开朗了起来。
幽深的暗河从这里的地下悄然流过,地上遍布各式各样的石笋和石柱,以及形态各异的石帷。
在这个洞中正中处,有天然形成的乳白色岩石围起来的几圈大小不一的水田,纵横交错在石柱石笋之间。地下河的河水,正从池底的地下缓缓涌出。流水潺潺,建造在水池边上的水车缓缓旋转,把源源不绝的池水一点点的送进了水车下架起连接在一起的竹筒之中,令其徐徐流向洞外。
这里已是山洞的尽头,再往前便已无了去路。唯一通向洞外的,除了来路,便是那些水池之中,地步大大小小的泉眼。
那些泉眼大的也不过一个成年人魂的中指那么粗,小的比针眼也大不了多少,密闭在每一个水田池底。
说是水田,其中也没有种植什么粮食,倒是也没有光秃秃的,池中生长出不少已经石化了的石灵芝,或是紫色,或是紫红。
石化之时已经成型,定在在水田之中千百年了,立于水中千百年之久,也一直是纹丝不动。
地下暗河的水流,正是从这些泉眼之中缓缓涌出的。
按照涂功景提供给阎罗王的情报消息来看,他们涂山氏投下生病诸鬼死尸身上切下的腐肉,和疟疾鬼的死尸,乃是瘟疫的源头;但这些尸体腐肉,尽数都是在上流投入河中的。
1...433434435436437...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