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这炸雷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简直是攻城略地,两军对战时候,最好的利器!
有了这东西在,大越何惧小小的蛮人。假以时日,整个天下,放眼望去,都会是大越的领土!
明德帝终于热血沸腾,高声赞道,“好,好!”
群臣胆战心惊,也没忘了拍马屁,“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有此等利器,西征定然旗开得胜!”
倒是太子淡淡开口,泼了众人一盆冷水。
“这炸雷好用,但制作太过艰难,一个不小心就会把工匠,甚至整个工坊炸毁。攒了几乎半年,才得了不到一百枚。这次若不是四国联军来的突然,国力不足,这等利器,孤也不会拿出来,实在太有伤天和。”
这话倒是让一干老臣们连连点头,任何时候,福报和代价都是对等的。
大越得了这等利器,收割太多人命,上天说不定就要降下更大的灾祸。
明德帝也是听得心里有所警醒,即便不能完全消除野心,到底也清明了一些。
“各位爱卿,对于出兵秦岭,铲除四国联军,还有什么异议吗?”
群臣纷纷跪倒,高声应道,“皇上圣明!”
明德帝眼底傲色一闪,抬抬手道,“爱卿们请起,即日起,六部协作,务必保证西征军粮草充足,迅速出兵。”
“是,皇上。”
至此,出兵秦岭算是定了下来。
但主调是这么个调子,在粮草筹备等方面,还有很多琐事要解决。
下了朝,户部兵部等立刻忙的所有人四脚朝天。但粮食储备就那么多,总不能凭空变出粮食啊。
有人就想起了京都几个大粮商,但这时候,人人都知道秦岭关隘要打仗了,粮食抽掉过去之后,市价定然要涨,于是囤货居奇,就成了所有粮商默默的选择。
于是,这个哭诉说今年没存粮食,那个说粮食都运去了南边,总之没有一个可以暂时调粮食,借给国库,秋日再归还的。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711章 献粮
于是,西征的第一件准备工作就卡到了这里。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就是牛马畜生,想要它们跑,还要给它们吃草呢,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人。
兵部和户部的官员们,真是急的抓掉了一把头发。但总不能把米商抓了杀头,把粮食都抢来吧。
那大越不是乱套了吗,人人自危。
没有办法,两部的尚书带了侍郎们,一起寻到了勤政殿,做好了被皇上责骂的准备。
果然,明德帝脸色黑的怕人,“废物,就给你们这点儿差事都办不成。太子没有惧怕战事艰险,兵卒们没有惧怕丧命不能归家,倒是你们,堂堂一品大员,连军备都准备不全。平日怎么有脸,拿着朝堂的俸禄!”
尚书侍郎们,真是恨不得要把脑袋埋进砖缝里了。
先前世家覆灭,朝堂大换血,他们就是趁着这个机会换上来的。本来也是意气风发,打算做出一番成绩。哪里想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太子也是脸色不好,昨晚他已经同娇娇进空间,筹算一番了。最少十万大军的消耗,空间虽然神奇,可是要突然拿出这么多粮食,也是不成,时间太急了。
再说,空间作为一时应急还成,长此以往,战事拖长,不可能什么都依靠空间。
但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家里却没有粮食给护卫填肚子,火烧眉毛,也不过如此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小太监跑的脑门儿冒汗,赶到报信儿。
万全走去门口听了听,就赶紧同皇上禀报道,“皇上,安国公求见。老国公轻易不会进宫,许是会有什么办法,也说不一定呢。”
明德帝脸色果然好了很多,就算林家没有办法,但同老国公说话也是件愉快的事,总比面对这些废物臣子有趣的多。
“宣安国公进来。”
太子听了,就起身迎了出去。
老爷子身体还是那么好,远远走来,健步如飞。他老人家也没穿国公的官府,一身石青色的锦缎袍子,头发竖起只插了一根黄杨木的簪子,很是朴素。但整个大越,却没人敢小瞧他。
小宫女和小太监不断弯腰行礼,老爷子笑呵呵摆摆手,就过去了。
太子上前接了老爷子,扶了他的手臂,低声问道,“爷爷,您是惦记娇娇,过来看看?”
老爷子点头,应道,“自然是惦记娇娇,但还是先要给你解决个大麻烦再说。”
两句话的功夫,一老一少就进了大殿。
老爷子撩起袍子就跪倒给明德帝磕头,一点儿不掺假,结结实实,“皇上万岁,老汉又来叨扰您了。”
“快起,快起!”明德帝亲手扶了老爷子,笑道,“朕早就念叨你了,想着你也快来了。娇娇进宫,你怕是惦记得吃睡不香吧。”
“哈哈,皇上太懂老汉的心思了。但老汉是担心娇娇那个脾气在宫里闯祸,惹了皇上心烦,可不是怕皇上和太子待她不好。那丫头被我们一家娇惯坏了!”
“不会,不会,娇娇孝顺懂事着呢,每日都亲手做了饭菜和点心送来,比太子都细心。”
两人是君臣,也是亲家,这般说笑几句,倒是热闹亲近。
几个官员把一切看在眼里,给老爷子行礼的时候也就越发恭敬了。
老爷子是一品国公,这会儿同众人拱拱手,也就算是回礼了。
明德帝有心同老爷子多说几句,但这时候撵人,事情还没处置好,就皱了眉头。
不想,老爷子却笑道,“皇上,老汉听说太子要西征,彻底把那些蛮子杀光,但是军粮不足,是不是?”
“是啊,老国公,朕一直以为大越即便不是富足的人人不缺衣食,起码也不会缺了几万担粮食啊。哪里想到,国库空空,太平仓也是空了一半。西征令已经下了,总不能让兵将们饿着肚子赶去边关啊。”
明德帝虽然缺点众多,但总体来说也算是个好皇帝,起码没有骄奢淫逸,为朝政费心也是实打实的。
林老爷子心里暗自点头,嘴上却是夸赞道,“皇上可不好自责,要知道多年前,咱们能保证蛮人不杀进含山关就不错了。百姓日子过得战战兢兢,一年饿半年就算好了。
再看看如今,太子盘算的是彻底铲除蛮人,可不是把蛮人赶走就成。百姓更是丰衣足食,人人称颂皇上英明呢。
国库空虚,也不过是先前耗费太过,只要坚持过这一年,风调雨顺,田里大丰收,国库自然就充足了。”
明德帝被哄的眉开眼笑,平日也是没少听朝臣歌功颂德,但老爷子说的实在,就好似他亲耳听到百姓们这么称赞他,这心里自然更舒坦。
几个官员在下边坐着,有的欢喜明德帝消了气,有的则暗暗撇嘴,安国公这话儿说的好听,问题依旧是没解决。
好似为了回应一般,老爷子紧接着又道,“皇上,我们家里先前住在北茅,紧邻着含山关,多少年就怕蛮人打进来。所以,家里一直有屯粮的习惯。
这几年虽然进京了,天子脚下,什么都不用怕。但这个习惯却依旧没改,不想如今倒是派上个小小的用场。
昨日我带了儿孙们算了算,村里可以匀出一万担的米粮。北茅那边田地多,存粮也更多,还有个三万担,但路途遥远,总要三五日之后才能送来。
这般加一起,就凑个四万担了。
杯水车薪,不知道能不能解西征的燃眉之急,但这四万担捐给朝廷,抵御外敌,总是我们家里的一番心意,还望皇上不要嫌弃。”
众人听得都是惊喜,齐齐望向老爷子。
明德帝更是抓了老爷子的手,笑的惊喜,“不嫌弃,安国公可是帮了大忙了。”
西征秦岭,第一批军粮,预计要筹备八万担,十万大军,足够两月的口粮。其余一路赶去秦岭,各地州府还能从常平仓匀出一些,勉强三个月不必担忧军粮。
而三月后,已经是夏日,草木复苏,蔬菜瓜果的都不缺,无论哪里都能再匀出粮食送去秦岭了,也不怕百姓因为缺粮暴乱或者民怨四起了。
户部和兵部的官员突然解决了大难题,也是欢喜的不成样子。
“多谢国公爷,多谢国公爷!”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712章 爷爷驾到
明德帝看不得他们这副没用的模样,恼道,“若是多几个老国公这般的臣子,朕会省了多少心。这群没用的东西,整日就会给朕添麻烦。”
几个官员被骂的缩头缩脑,老爷子赶紧替他们解围,“哈哈哈,皇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几位大人想尽心也是没有办法。我们家里农人出身,说句难听的,老鼠一样的脾气,什么都不要,也要屯粮,就怕挨饿,这会儿能帮上忙,也算赶巧了。
不过,这四万担粮食怕是不够吧。还要几位大人继续费心筹措剩下的呢,这也不容易啊。”
明德帝自然也明白这些道理,不过是迁怒,撒撒气罢了。
“今日看在安国公的颜面上,就免了他们的责罚。”明德帝做了个顺水人情,又道,“老国公尽管去看太子妃吧,商量妥了政事,朕再同太子过去,老国公晚些出宫,陪朕喝杯酒,话话家常。”
“好,那老汉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老爷子起身行礼,这才随着小太监退出去。偶尔目光同太子对上,一老一少默契的微微一笑。
东宫小院里,昨日太子把红包提了回来,院子里就算热闹开了。
红包不如恭喜说话那么利落,聪明,甚至有些呆萌,几分小女生的娇气,不到一日,所有丫鬟们都把它当了宠儿,这个喂坚果,那个掰点心,差点儿把小院儿闹的翻了天。
这会儿,天气晴好,主仆们都聚在廊檐下。点了火盆,腿上盖了毛毯,晒着太阳做针线。
红包在廊檐下的台子上,跳来跳去,不时尖声尖气叫上几句,“小蜜蜂,飞到东!”
“小蜜蜂,飞到西!”
众人听得好笑,娇娇更是问道,“明明是只鹦哥儿,它怎么把自己当蜜蜂了。”
“估计是喜欢吃蜂蜜吧!”
勤多抢着应了一句,雨落就笑道,“那可不成,家里的熊大听说有人来抢蜂蜜,怕是第一个要闹起来。”
娇娇不擅长针线,挑拣个绣线都是帮倒忙,被雨落嫌弃,进屋寻个荷包给主子打发时间。
荷包里装的是红宝石,就是满大越都知道的,太子妃喜欢捡石子儿,太子搜集了红宝石代替。
娇娇还当真就把红宝石当石子了,左右也没镶额首饰,总要给一盒子宝石寻个用处啊。
娇娇兴致一起,又要了纸笔,开始画图样,打算给未出世的孩儿打制几样饰物。
比如将来某一日同孩儿们说,这是你们没出生的时候,娘亲亲笔画了图样,请师傅打制的。而且宝石还是你们父亲特意给母亲收集回来的,那该多有意义啊。
于是,老爷子随着吴公公过来的时候,就见孙女穿了水红的锦缎小袄,披了大红镶嵌白狐毛的披风,腿上盖着雪白的羊绒毯子,手里写写画画着什么。
几个丫鬟有做针线的,有逗弄鹦哥儿的,隐约围在主子身边,随时听后主子吩咐。
真是万分的宁静美好,显见孙儿被照顾的很好。
老爷子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就扬起了笑脸,高声道,“娇娇,爷爷来看你了!”
“哎呀,爷爷!”娇娇还以为听错了,抬头望去,惊喜的立刻站了起来。
几个丫鬟也是欢喜之极,赶紧起身去迎接。
“老太爷,老太爷来了!”
“快请老太爷!”
老爷子几步上了台阶,拉了孙女的手,上下打量半晌,叹气道,“还好,没瘦也没受什么委屈。我和你奶奶担心的晚上都睡不好,回去总算能跟她交代几句了。”
娇娇鼻子酸的厉害,强忍着眼泪,应道,“爷爷,都说不要你们担心了。我在哪来都过得好着呢,太子对我好,还有雨落她们时时刻刻围着我,怎么可能让我受委屈。”
“好,好,亲眼看看,爷爷就放心了。”
老爷子也是红了眼圈儿,惹得众人赶紧劝,“老太爷进屋说话吧,外边冷呢。”
“奴婢去给老太爷冲姜茶!”
“还有豌豆黄和千层酥,都端一些来,老太爷喜欢吃。”
丫鬟们笑着簇拥主子进屋,端茶上点心,忙的不已乐乎,末了也舍不得离开,围在一边笑嘻嘻听主子说话。
她们都是跟着主子从大院儿出来的,自小长在林家,吃林家的饭,喝林家的水,就是林家的人。
老太爷不但是主子的爷爷,也是她们的亲人。
宫里虽然好,她们和主子都没受什么委屈,但总是不如家里自在。
如今见了家里长辈,心里忍不住就亲近不够。
老爷子昨晚被老太太灌了一耳朵的问题,这会儿一一问个清楚,从吃穿住到后宫众人的来往,生怕孙女哪里吃了亏。
大半是娇娇回答,偶尔老爷子问道雨落几个,雨落几个也是说的仔细。
老爷子这才彻底放心,转而说起村里开始预备春播,说起杀猪分肉,说起南北等地的生意安排。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捐粮了。
娇娇那日请花婆婆回家送信,就有这个意思。但她是出嫁的孙女了,家里毕竟还有父亲叔叔和哥哥们,她不好开口就讨要。
放在任何时候,任何家庭,粮食都是最重要之事。
而家里人不但把口粮捐了一半,还把北茅的存粮调来了,就为了给她撑腰,也给太子做后盾。
“谢谢爷爷,我们不能为家里做什么,反倒一直拖累家里。”
“说的什么话,一家人,就该互相帮衬。再说,这次捐粮是为了护卫大越安宁的兵将们,可不是为了你们。总要边关那宁,老百姓们才能安居乐业啊。”
老爷子一向大义,说出的话也是正气,众人都是听得点头。
正这个时候,明德帝同太子也过来了,听得老爷子这番话,更是欢喜,直接吩咐万全,“把院门关了,今日这院子里没有皇上太子,朕…不,我要同老亲家好好喝几杯。这皇上做的太累了,我倒不如跟亲家一起去种庄稼了。”
“哈哈,”老爷子也是没客气,当真就把皇帝当亲家了,笑话道,“亲家你这养尊处优时日久了,不说旁的,插秧一日,那腰疼的像折了一样,你可吃不了这个苦。”
“那算了,我还是去做生意好了。亲家你不知道,我年少时候迷了一段木工,如今开个铺子,也照样客似云来。”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713章 献粮献女
皇上被打击了几句,不但没生气,反倒越发来了兴致,好似明日就要出宫去做普通人了。
两老坐着说的热闹,太子陪在一边,娇娇就拟定了菜单,张罗午饭。
这样的时候,娇娇是一定要下厨的,虽然爷爷和皇上可能都担心她有个好歹,不愿她动手。
但她也觉得自己是纸糊的,又实在想念家里人,不亲手给爷爷做点吃的,心里总觉得亏欠。
雨落在屋里伺候茶水,其余月仙,勤多默多都跟着主子在灶间忙活。
大半个时辰不到,饭菜就摆了上去。
娇娇起了一坛子好酒,万全验看过了,又每样菜色都试吃过了,这才伺候着皇上入席。
娇娇也上了桌子,同太子一起,陪着二老吃饭喝酒。
旁边的小厅里,额外添了一只小桌子,几样万全喜欢的菜色摆得整整齐齐,还有一杯热牛奶。
雨落引着万全进来,笑道,“总管,您尽管慢慢吃,主子身边有我们伺候,有事一定来请您。”
“好,那我就吃顿安稳饭。”
万全笑呵呵应着,但他还是没敢上炕盘腿儿吃个舒坦,只歪坐在炕边儿,随时备着主子召唤,就要扔下碗筷赶去。甚至那杯牛奶,他也只是闻闻,没敢喝。
在皇上身边伺候,是不能吃有味道的东西的,否则熏到主子,就是不敬。
但没想到,皇上同老爷子喝起酒来,居然很是尽兴,一顿饭足足吃了一个时辰,不但让万全安静吃了一顿饭,甚至还打了个盹儿。
老爷子看了孙女,主要是探明白了皇上待太子的态度,也是放了心,就没有多留,同皇上一起出了东宫。
皇上犯愁了两日,老爷子上门替他解决了大问题,自然高兴,吩咐万全又没少赏赐东西。
老爷子就道,“皇上,家里有吃有喝,老汉也没什么缺的,就不要赏赐。皇上若是念着老汉的私心,平日,太子妃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皇上多包容几分。老汉只有这么一个孙女,真是从小当眼珠子养大的,舍不得啊。”
这话实在,甚至有些狂妄不知礼,但偏偏就觉得林家实诚,担心孙女都说在明处。换做别人,就是担心也不敢说。
“好,亲家放心,娇娇是个好儿媳,朕肯定不会亏待她。既然你们家里不缺东西,那就都赏给娇娇好了。”
于是,老爷子难得两手空空出宫了,但珠宝,布料,各色玉器,珍玩,却流水一般送到了东宫。
理由都是现成的,太子妃贤良淑德,鼎力相助太子保家卫国。
安国公进宫,自然是被太多人看在眼里,猜测在心,结果听到林家献粮的消息之后,人人都是忍不住咒骂。
林家自诩农门小户,都献出家里口粮支持西征,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官宦皇亲,自然也不能落后啊,否则以后就等着皇上给他们记一笔,统统找后账吧。
不过,再听说太子妃得了赏赐,又有人恍然大悟。
他们怎么就忘了,太子挂帅西征,如今没有军粮,献粮可不只是讨好皇上,更是为太子排忧解难啊。
到时候,太子一高兴,收个女子进宫…
这简直山穷水尽疑无路,率暗花明又一村啊。
当晚,就不知道多少人忙碌起来。
第二日朝堂上,倒也风平浪静,让收到消息的明德帝一度以为消息错误。
结果,太子到了兵部之后,兵部大门就被踩塌了。
有个三品官,直接求见太子,高声道,“太子殿下,臣祖上福德深厚,留下良田千倾,这几年风调雨顺,就储了一些存粮。听说西征缺少军粮,臣愿意献粮一万担!”
太子淡淡扫了他一眼,倒是认出这官员是礼部的侍郎蒋冲,就点头应道,“好,多谢蒋大人。西征的功劳簿身上,定然有蒋大人的一笔。”
从京畿道赶回帮忙的唐元,听得喜上眉梢,昨日林家捐了一半军粮,今日又收了一万担,这可真是不必再发愁了。
不想,让他惊喜的还在后边,陆续又有十几个官员出列,都是开口献粮,有五千担,也有一千担,居然眨眼间就凑了三万担出来。
“真是太好了,这般加上国公爷献的一批,就足够西征军四月的口粮了。”
太子神色里也添了几分喜色,就在这时候,那位献粮最多的蒋大人却道,“殿下,臣为大越忠心一片,为殿下也是竭尽全力。殿下出征在外,定然是惦记太子妃娘娘,臣家里有一小女,最是聪慧灵巧,不如送进东宫,陪伴伺候太子妃,可好?”
他的话音落地,院子里一片静默,人人都是竖起耳朵等候太子的答案。
唐元这才明白这些人的目的,气得立刻变了脸色。
不论他们目的为何,这都是用军粮“胁迫”太子收女子进宫啊。
也许,在别的男人觉得,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但太子早就昭告天下,只娶太子妃一人,如今岂不是要天子自毁诺言!
他上前两步,就要呵斥怒骂,却被太子拦了下来。
“蒋大人如此为孤着想,孤很是欣喜。但太子妃在宫里,有太后娘娘和父皇照拂,有宫女嬷嬷们伺候,身边还真不缺人手。倒是孤的军中,为国征战耽搁了婚事的英雄好汉极多。不如,蒋大人把女儿嫁过去吧。孤的东宫不缺奴婢,倒是英雄好汉们缺少支持他们为国征战的贤妻。
孤做个大媒人,下午时候禀报父皇,父皇定然也是欢喜夸赞蒋大人大公无私。”
蒋侍郎简直惊得目瞪口呆,他要送女儿出门,是为了给女儿博个侧妃,哪里是为了嫁给军中的莽汉。
他娇滴滴的闺女,就这么低嫁了?
他开口就要拒绝,但眼神对上太子眼底的寒意,冻得他激灵灵打了个寒噤。
箭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了。若是拒绝了太子,他不但白白献了粮食,甚至送女儿进宫也成了居心叵测…
可是想起家里娇气的女儿,盼着闺女荣华富贵加身的妻子,他无论如何也点不了这个头。
太子却是没打算姑息谋算他的人,特备是意图进入东宫的,他冷哼一声,又道,“怎么,蒋大人是嫌弃孤这个媒人吗?那孤去请皇上做主?”
“臣不敢!”蒋大人直接跪倒下来,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好,孤选定名单,会让人送给蒋大人过目,总要挑个蒋大人满意的女婿。待得西征归来之时,就是成亲之日,到时候孤必定登门道贺。”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714章 巴掌和甜枣
太子三言两语把事情定了下来,末了抬眼扫向其余官员,淡淡问道,“你们若是也想为国尽力,尽管直说,孤定然满足你们的心愿。”
蒋大人赔了粮食又折了闺女,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谁还敢出头啊。
众人纷纷应道,“太子殿下明鉴,臣等为国捐粮,实在是尽本分,没有任何奢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