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唔,很热。”
周泰来原本还觉得这么边走边吃,实在太有损颜面,但一个鸡味圈扔进嘴里,他就…停不下来了。
怪不得林家小子都喜欢围着这丫头打转,就是师兄很多时候都边吃边带着这丫头读书,原来这丫头拿出的东西,这么好吃。
哼,师兄居然没说,怕他分一份儿吗?
“丫头,以后你也跟着我学算学吧?”
说完,他又后悔了,他如今还在学着林家开创的新算学…
娇娇善解人意,不愿老爷子难堪,但也不能放过这次机会,于是笑嘻嘻又给老爷子塞了一个蛋卷冰激凌,应道,“周爷爷,我就算了,我学再多也不能去考状元。不如,您把我哥哥带身边教导一段时日,好不好?
就是我家安哥哥,他最喜欢读书,将来可能要同四叔一样,做官或者做学问,偏偏我家学堂以教授学童谋生本事为主,安哥哥从来没有正正经经开过蒙,我怕他底子不扎实,以后也同我四叔一样事倍功半。”
“你是说林安,你同母的亲兄长?”
周山长对林安倒有些印象,林家孩子受林老爷子的影响,都是直爽仗义的脾气,有时候免不得闹腾了一些。
只有林安,人如其名,总是安安静静站在一边,或者笑着看哥哥们玩耍,或者低头读书,小小年纪,眉眼间就有三分书卷气,实在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娇娇赶紧打蛇随棍上,努力夸赞自家哥哥,“是啊,周爷爷,我哥哥可聪明了,三岁识字,五岁就读完蒙书了,脾气又安静,能耐得住性子,写字可好了。最主要是我哥哥听话又懂礼,您带在身边,绝对不会给您惹麻烦的。”
周泰来想了想,身边多个孩子,偶尔指点几句,倒也没什么麻烦之处。最主要是,这冰激凌太甜了,那个鸡味圈儿太好吃了,吃人家的嘴短,他若是不答应,这小丫头怕是立刻要跑去同师兄说他小气…
“好,以后就让你哥哥跟着我读书吧。”
“谢谢周爷爷!我知道爷爷有瓶最好的酒,等我哪日偷出来,再给您炒两个好菜当谢礼!”娇娇欢喜的直接跳了起来,顺手又拍了老爷子一记马屁。
“好,这还差不多!”
周山长啃着蛋卷,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这份贿赂。这时晨风送来学堂的钟声,美好的一日又开始了…
再说老爷子送了孙女出门,就喊了林平进城去送信儿,顺带又装了两布袋新米,一袋送给李胜几个吃个新鲜,另一袋就托付平安车马行连同信件一起,捎去给林大河。
林平不用去学堂,每日除了被刘师傅操练的死去活来,还真没有旁的事。
突然听得爷给他派了差事,他可以借机去城里转一圈儿,可是欢喜坏了。
拿上东西和信件就赶着马车上路了,村口又被村人托付去便宜坊买些肉回来。一来家里难得丰收,二是农忙太累,吃不好可是没力气干活。
林平掏出小本子和铅笔,一一记好,就直奔了城里。
故事会如今已经开业一年多了,客人们平日常见,都熟识得不得了,里里外外的伙计也都是熟手,林华倒是清闲很多。
所以接了爷爷的消息,他亲自去了一趟平安车马行,然后就寻了县衙里一个交好的小吏说话,打探师爷的行踪。
碰巧,那师爷下午时候要到故事会听新章。
于是,林华借机留了一个包厢出来,待得师爷进门就直接引进了包厢。
好酒好菜,外加茶水点心,林华照料的周到殷勤,师爷心里分外满意,再想起上次赵盛找林家麻烦的时候,他不过背地里提醒了一句,过后就得了一份厚礼。林家从来不会亏待给他们行方便的人,于是就问道,“小林掌柜,今日这般清闲?”
林华笑着亲手给他倒了茶水,应道,“自家生意,再忙也有陪先生听段故事的功夫啊。不过说起来,我还真有点儿事,我家祖父方才捎信来,说村里乡亲都惦记呢,不知道今年是交税粮还是税银?师爷可知,上边有官文发下来吗?”
这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左右最后要满县皆知,如今不过是提前透露一句罢了。
于是,师爷就道,“官文下来了,可税银可税粮,楼大人还没定。”
林华听得眼里闪过一抹喜色,也没再多问,只说些城里趣事,末了借口生意忙,又让人上了一盘新鲜葡萄,这才退了出去。
林平在便宜坊玩了一会儿,又去看了忙碌的二叔和林荣,这才带了东西和消息回家去。
林家大院儿里这会儿也是坐满了人,除了林家村的里正和族老们,还有附近村屯的乡亲,比如赵三爷,大小王村的里正等人。
世人多说农人愚笨,其实不过是没有机会读书明理罢了。说起过日子,农人拥有的是最本能的精明。
这几日打了新稻米,就是最节俭的农家,都要蒸一锅尝尝味道。
结果,这一吃就都吃出味道不同了。林老爷子能发现其中的商机,众人自然也看出多卖银子的希望。
于是,大伙儿不约而同的聚到林家来讨老爷子的主意。
“老爷子,您说咱们种出的这米实在是好吃,卖给粮铺,能不能多卖几文钱?”
“是啊,老爷子,先前我家女婿来走礼,送过十斤粳米,粮铺里买来的,听说是南边兴州那里产的。我吃着,比这咱们这米可是差远了。咱们这米一定能好卖!”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54章 无私为民
林老爷子心里自然也清楚,但城里的消息没回来,他也不好多说,就道,“我也吃着味道不错,这事真要好好商量一下。”
正说这话的时候,林平就回来了。老爷子也不用再瞒着,直接就问道,“平哥儿,华哥儿打听出消息了?”
“打听到了,爷爷,说是有官文下来,交税银和税粮都成,但县老爷还没决定呢。”林平给众人行礼,顾不得多说,先倒了一碗茶水,咕嘟嘟灌下了肚子。
林老爷子心疼孙儿,就道,“没吃午饭吧,去灶间寻你大娘做碗面。”
“好啊,爷爷,那我下去了。”
林平扭头出去了,留下众人猜得老爷子早有安排,都是欢喜。
“老太爷,您看这事儿怎么办?县令老爷万一要税粮,咱们这新米顶普通米粮,可就吃亏了。要不要给县老爷送礼?”
“就是啊,老太爷,不如大伙儿凑钱给县老爷送礼,只不过不知道新米能卖个什么价格,万一卖不了多少,送礼太厚,反倒吃亏了。这事儿,难办啊!”
老爷子摆手,应道,“听说楼县令明年就到任期了,这个时候送礼,他怕是不会收。”
“那要怎么办啊?”大伙儿有些急了,到底还是赵三爷最了解老亲家,他见老爷子吧嗒着烟袋,不急不慌,就笑道,“都别吵,老哥一定有好办法。”
林老爷子也是放下烟袋锅儿笑了,“你个老家伙,就是赖上我了,是不是?”
“老哥,你还真说对了,不止我,大伙儿都是。谁让你家儿孙最有出息,最有能耐,大伙儿不赖你,赖谁啊。”
林老爷子哈哈大笑,众人这才知道方才白着急了,老爷子已经有了应对,于是都是放了心,一起说笑起来…
秋日的县城,因为百姓都在忙着农忙,没有空闲进城走动,所以街路上略微显得有些冷清。
店铺里的小伙计无精打采的举着鸡毛掸子,这里扫扫,那里掸掸,偶尔打个哈欠,回味一下昨晚的美梦。
偶尔琢磨一下交给家里的工钱攒了多少,是不是够聘礼了,年前能不能娶个同梦里一般好看的闺女做媳妇…
突然,街路尽头传来一阵欢快喜庆的锣鼓之声,渐渐越来越近,惹得小伙计好奇的赶紧跑去门前看热闹。
慢慢队伍走过,只见鼓乐班子都披着红绸,后边是四个穿了新衣的后生抬了同样蒙了红绸的匾额,最后是二三百号农人,各个都是喜气洋洋。
小伙计心里痒痒的厉害,扯了一个跟着队伍走的路人就问了一句,“大哥,这是什么事啊,往哪里送匾额啊?”
那路人也不清楚,随口应了一句,“听说要送去县衙!”
“县衙?”小伙计听得惊奇,“没听说县老爷最近破了什么案子,替谁伸冤了啊?”
那路人可没功夫和他探讨,赶紧追去看热闹了。小伙计急的够呛,又不敢扔了铺子跑掉。
好在,县衙就在不远处,他站在门前翘脚,倒也能瞧见个大概。
队伍来到县衙前,锣鼓声声,敲得更是响亮热闹了。
早有衙役跑去后边报信儿,楼方正抱了小妾赏菊,偶尔动笔画几笔画,装个风雅,惹得小妾一脸崇拜的夸赞,那个惬意舒坦啊。
突然听得禀报说门前有人敲锣打鼓来送匾额,别说小妾惊讶,楼方自己都不能相信。
虽说他在任三年,没有刮地三尺,没有欺压百姓,但说实话,也没做什么好事,勉强算是无功无过。
如今突然有人大张旗鼓来给他脸上“刷金”,他都心虚,不知道怎么面对这层“金粉”。
“外边可说了,为何给本官送匾额?”
报信的衙役也是个聪明的,笑着应道,“老爷为官勤恳公正,这么多年不少替百姓做好事。外边人没说,小人也猜不出来是哪件啊!”
“好小子,倒是长了一张好嘴。”
楼方被哄得眉开眼笑,一边伸手让小妾服侍穿官服,一边吩咐了一句,“赏!”
那衙役美滋滋接了丫鬟递来的荷包,心里乐开了花儿,方才进来报信,就接了外边来客的一个荷包,这会儿又赚一个,这样的好事,以后每日都来一遭就好了…
楼方匆忙打理整齐,师爷和县丞等人也听见消息匆忙赶来了。
众人浩浩荡荡走去县衙门前,门外已经聚了足有五六百号人。
眼见县老爷出来,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句,“楼大人出来了,给楼大人磕头啊!谢楼大人带着我们种稻得了大丰收啊!”
其余也是跟着喊起来,然后呼啦啦啦跪倒一片,惊得楼方赶紧伸手扶人啊。
“各位乡亲,快起,快起来啊。这是做什么,有什么话慢慢说。”
师爷在一边,听得这话有些像弱书生同拦路大汉求饶,他赶紧接了话头儿,笑道,“是啊,乡亲们,楼大人身为父母官,为百姓做事,从来不求回报。大伙儿赶紧起来,咱们慢慢说。”
众人又是磕了头,这才纷纷起身。人群随后一分为二,露出一条小路,走出一个老头儿,身后跟着四个后生抬了匾额。
楼方一眼就认了出来,笑道,“哎呀,林老爷子,你这是…”
林老爷子低头行礼,再抬头时候却是高声说道,“楼大人,这一年来,您多次到田间地头,带着大伙儿琢磨育秧种稻,大伙儿把大人的辛苦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头。如今稻米得了大丰收,大伙儿不知怎么感谢大人才好,特意打制了一块匾额送来,另外还有百斤白米,让大人也尝尝您付出了辛苦得来的粮食。”
说着话儿,老爷子一摆手,四个后生就抬了匾额上前,老爷子扯下红绸,露出四个黑底金字,“无私为民”。另外又有几个老汉,每人手里提了一袋稻米送到跟前。
“大人,这是我们林家村丰收的稻米。”
“这是我们小王村的。”
“这是我们赵家屯的。”
“这是我们三里河的。”
楼方盯着那金灿灿的匾额,外加一袋袋稻米,半晌没晃过神来。他什么时候深入田间地头去关心种稻了,什么时候领着百姓琢磨育秧种植了?
这事,怎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55章 税粮税银
到底还是师爷偷偷伸手扯了他,低声道,“大人,这是好事,别人想要还没有的政绩!”
提到政绩俩字,关系着明年的升迁,楼方立刻就恢复了精明的本性。
他赶紧拱手同众人行礼,一副感动之极的模样,“哎呀,各位乡亲抬爱了。这都是本官该做的事,实在当不得各位如此。”
“不,楼大人,您如此辛苦,我们大伙儿都看在眼里呢。”
“是啊,大人,我们从来没遇到过像您这样的好官。”
众人七嘴八舌的继续夸奖,听得楼方脸皮再厚,都有些脸红。
到底还是林老爷子摆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笑道,“我们大伙儿知道大人公务繁忙,今日来此不过是给大人磕头,请大人收下大伙儿的谢意。这就不耽搁大人处理公务了,大人放心,今年的税银,大伙儿一定早早就准备好,绝对不让大人为难。”
“是啊,大人,我们一定早早把税银准备好。大人交上去,让府城,让朝堂那些大人也看看我们北茅不吃救济粮了,我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得了大丰收了!”
众人喊得越发高声,各个都是抬头挺胸,欢喜之极。末了,众人又坚持跪倒磕头,然后如同来时一般,再次敲锣打鼓原路返回了。
几个衙役接了匾额和米粮,神色有些古怪的站在楼方身后。他们平日就在县衙,这一年县老爷去哪儿,可没人比他们更清楚了…
花花轿子众人抬,县城的闲人看了这么半晌的热闹了,这会儿自然不会放过锦上添花的好机会,于是,这个说,“恭喜楼大人。”
那个也道,“是啊,恭喜楼大人,为百姓谋福,明年必定高升啊!”
楼方盼得就是这个,乐得简直合不拢嘴,好一番寒暄,这才回了后衙。
楼方直接撵了县丞等人,单独留了师爷到书房说话。
“这林家是什么意思,育秧种稻,不是他们一家挑头的吗,怎么就这么送了本官?”
师爷方才早就听出端倪了,但他这会儿立刻说出,倒是显得县老爷蠢笨,于是也皱着眉头为难道,“这个,属下也猜不出。难道林家有事相求?”
“本官也是担心这个,姚先生在林家落脚,周山长也在,到底什么事,他们二位不好说,反倒要本官出面?”
楼方摘下官帽扔在书桌上,师爷赶紧帮忙放好,许是无意间碰掉了一摞官文,他捡起的时候,就低声惊呼道,“大人,属下好像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快说!”
“您看这个!”
师爷单独拎出一本官文,上面正是写了今年的粮税。
“方才,林家带了那些人可是喊了好几次,说今年的税银一定早早交齐。您说是不是林家希望大人今年收税银啊?”
“哦,好像当真是说了几次税银。”
楼方捏了山羊胡子,小眼睛眯着,慢慢说道,“难道林家是想把米粮另做它用,以银钱顶粮税?”
“大人英明,估计就是这样了。”
师爷赶紧夸赞了一句,顺手又帮了林家一把,“林家行事,从来不曾亏待任何为他们行方便的人。按理说,上边本来就下官文说税粮和税银都成,大人去拜访姚先生的时候,顺便说上一句,大人怎么也不可能不答应。但林家今日送了匾额,又当众感谢大人,送了大人一份好功绩,行事可是太过周全了。”
楼方点头,心里也是满意。林家求得不过是件小事,倒是这份功绩实实在在,又是他正需要的。
“那就贴布告吧,收税银也比收税粮轻省。”
“是,大人。您好好歇息,属下这就去准备。”
师爷笑着退了出去,前衙里几个衙役正围着那块匾额说笑,眼见师爷出来,就问道,“师爷,大人可说要摆酒庆贺?”
其余几人也笑道,“是啊,如此喜事,正该庆贺一番。”
师爷笑着摇头,应道,“大人定了今秋收税银,你们谁去林家报个信儿…”
他的话音不等落地,就有衙役跳了起来,“我去,立刻就去!”
其余几人应的晚了,眼见同伴已经跑出了门口,他们实在没机会,就道,“这小子,属兔子的吧,跑的这么快!”
“能不快吗,林家出手大方,他这一趟怕是又要发笔小财。”
“等他回来,要他请喝酒。”
师爷笑眯眯看着众人闲话儿,这会儿插了一句,“不必等那么久,你们把匾额送进去,多说几句喜庆话儿,大人这里必定有赏。”
“对啊,师爷说的有理。”
“走,走,来,赶紧抬进去。”
众人得了提醒,小小一块匾额,却足足扶了六双手,浩浩荡荡往后衙去了…
不说县衙里如何欢喜,只说林家村里,众人从县城回来就一直在等消息。林老爷子吩咐要摆酒,众人都没有心思吃喝,纷纷开口拦阻,末了只吃了一碗面条垫垫肚子。
好不容易等来衙役报信儿,所有人就像得了甘霖的干旱秧苗,立刻活泛起来。
“老太爷,咱们今日真是没有白跑一趟县城,县令老爷当真收税银了!”
“是啊,我还怕县令老爷得了好名声,万一不懂咱们求什么怎么办?”
“你以为县令老爷是傻子啊,他可精着呢。”
“是啊,这么一份大功劳送他一半,他再不答应这点儿小事,可真是贪心了。”
众人七嘴八舌说的热闹,都觉得做成一件大事,端了手里的茶杯当酒碗,一口喝干,只觉分外的舒畅。
但高兴过后,又冒出另外一个难题,“老太爷,各家的稻子还没卖,这税银…怕是拿不出啊。”
林老爷子昨晚早就同儿子们商量过了,听得这话就道,“各家先按照交税粮需要的数目,把稻米送到里正家里,账目记好送来,税银从我们家里出。等府城那边,大河联系好粮商,订了价格,再算总账,多退少补。”
这就相当于,众人抵押粮食,林家垫付税银。今年种稻米的人家,多了没有,二三百户还是有的,一户按照十两算,就是两三千两。这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而林家毫不犹豫就拿出来了。
众人心里感激,又忍不住悄悄感慨林家家底的丰厚…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56章 垫付
“谢老太爷,如今这么办最是稳妥了。”
“是啊,老太爷放心,稻米就是卖不了高价,大伙也记得老太爷这份恩情。”
林老爷子摆手,笑道,“都是乡里乡亲,不说外道话。辛苦一年了,每粒稻米都是汗珠子浇出来了,怎么好在最后吃了亏。这都是应该的,大伙儿不用多想,回去好好张罗。大河那边,一送了消息来,我就告诉大伙儿。”
“好,我们听老太爷的。”
众人得林家照顾良多,倒也不差这一次了。很多恩情,放在心里就好了,不必挂在嘴上。
又说了几句闲话儿,众人就都散去回村了。
各村的里正在村里不见得是最富有的,但绝对是权威最重的。
一句话传下去,整个村子就动了起来。
各家能当家做主的爷们儿们都被喊到了院子里,仔仔细细交代了一遍。虽说这是好事,但万一有那脑子犯抽的,不明白为何县衙要税银,里正却收税粮,出去乱说,可就坏了林家一番费心筹谋了。
其实,里正们的担心有些多余,如今林家俩字可是比他们的威信都重。只要是林家决定的,吩咐的,大伙儿几乎都是无条件服从。因为林家从来不坑害大伙儿,听话的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总之,各村都是忙碌个不停。晒了稻粒,确定不会发霉,就灌了袋子过称,送去里正家里。里正拿了账册,再去林家,领回银子…
虽然麻烦一些,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为了他们辛苦一年,多赚银钱,所以谁也没有抱怨一句…
再说府城里,林大河接了老爷子的信,当晚就喊了要出去赴宴的方杰一起吃饭。
两人在府城都没有家眷,平日只要没有大事,也多半一起吃饭。但这般推了宴会,还是第一次。
毕竟,想要彻底融入府城的权贵阶层,宴会是最快的途径。经商,不只是靠财力和运作,人脉也不可或缺。
所以,方杰一坐到桌子边儿,就问道,“是不是家里送东西来了,难得你没有独吞,快说说,是不是娇娇那丫头又琢磨什么好东西了?”
“不是,家里送了今年新产的白米,据说味道很不错。老爷子要咱们帮忙寻粮商,咱们先尝尝。”
林大河倒也没有吊他胃口,几句话就说的清楚明白。
“白米?”方杰有些失望,应道,“味道再好,还能有你们家里的白米味道好?”
林大河也是好奇这事儿,就道,“吃了就知道了。”
很快,灶间那边就送了一小陶盆白米饭,外加四个下饭的小菜儿。
两人实在太熟,同亲兄弟也没什么区别了。所以,也不必客套,端起碗就吃起来。
新米的香气,立刻让两人眼睛一亮,再细品品,虽然没有家里的米饭味道好,但比之平日市面上售卖的可是好太多了。
“唔,这米真是不错,值得张罗一下销路。”
方杰扒了一大口米饭,就着一片酱驴肉,只觉得胃口大开。
林大河也是点头,待得吃光碗里的米饭,抬手让小厮再盛一碗的时候,就道,“明日,我就约几个粮商吃酒。”
“好,明日我也无事,同你一起张罗。”
“家里冬日时候,还有不少鸡蛋产出,不如再请几个酒楼东家,还有点心铺子…”
两人边吃边把事情定了,当晚就送了请帖出去。
第二日,夕阳半落的时候,两人买下落脚的小院儿外就停了一溜马车。
不同于北茅百姓的淳朴厚道,安州城里的人多了三分骄傲。若是平日,对于林大河和方杰这种小地方来的人,是绝对看不上的。
1...129130131132133...5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