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黄老湿
在游戏设计好了的情况下,中村隼雄心中已经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时间线,那就是全力以赴在一个月内,让五款街机都进入量产阶段。
夏禹满意地点点头,对中村隼雄吩咐道:“中村隼雄,根据公司情况,同时做好人员招聘和补充工作。”
“明白!”
“老板,我有一些问题想向您请教……”
之后,以中村隼雄为首的几个技术部门的高管围着夏禹请教起来。
以夏禹的见识和底蕴,为中村隼雄等人解惑简直是手到擒来。
一番请教下来,夏禹明显地感觉到,中村隼雄等人对他是彻底敬服。
人心已收,世嘉公司大局已定!
在离开时,夏禹向霍建宁叮嘱道:“建宁,香江那边尽快招人,然后派遣到世嘉公司进行学习培训,把技术带回来,我们的根终究在香江。”
霍建宁重重地点头应道:“董事长,我记住了。”
也正是因为天工电子还在从无到有建设中,哪个技术层次的人都缺,硬件同样也缺,想要把这五款游戏制作出来,任重道远。
所以为了早点投产,才会授权给世嘉公司生产。
不过这只是过度阶段,等到天工电子有限公司有能力时,与世嘉公司的主次关系将不再只限于名义上。
想到这,霍建宁暗暗下定决心,回去之后再次加快建设步伐。
()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651章 守住中药阵地
既然来了岛国,夏禹就顺便去看看自己在岛国的公司,比如九鼎动漫有限公司、岛国九鼎图书集团、九鼎报业岛国分公司、九鼎证券岛国分公司等。
巡视的结果让夏禹很满意,每家公司发展都十分健康,没有给他丢脸。
期间,福原和也还特地为夏禹准备了独具岛国特色的晚宴,难得堕落了一把。
三天后,九鼎永和基金,夏禹和福原和也一同到来。
九鼎永和基金虽然是双方各持股一半,但是总经理却是九鼎基金这边的,而副总经理和其他一半的权力部门,则归福原和也那边。
当然因为双方大boss都达成了一致,所以九鼎永和基金内部虽然势力泾渭分明,但在涉及到工作上,却都齐心协力,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努力。
九鼎永和基金虽然成立比九鼎证券岛国分公司晚,但是有着私心甚重的福原和也用三和财团的资源喂养,反而先九鼎证券一步在岛国搞出了一个特色部门,那就是证券承销业务。
三和银行的业主遍布各行各业,总有一些公司发展很突出想要上市。
三和银行同样会参与证券承销,只要三和银行认为这家公司有钱途,想要在公司ipo时代销或者包销一部分股票,新上市的公司绝对十分乐意。
虽然九鼎永和基金实力较弱,名声不显,但是在福原和也出面的情况下,一般准备上市的新公司都会给面子。
因此短短几个月时间,九鼎永和基金已经参与承销了八家公司的ipo,没有一家公司破发,着实让九鼎永和基金赚了一笔。
这个业务主要是福原和也的功劳,所以在陪同夏禹查看公司时,福原和也有些自得。
夏禹嘴含淡笑,认同福原和也的功劳,这不就是福原和也的价值之一吗?
“福原先生,有你的人脉和资源,我相信公司能够把证券承销发展成为岛国数一数二的业务。”
夏禹赞叹道。
福原和也满面笑容,稍作谦虚地说道:“夏君过誉了,我也就只能借用一下三和银行的资源,九鼎永和基金想要发展成为岛国的大型基金公司,关键还在于资本投资业务,这一项是夏君您的强项,我要多向您学习。”
“哈哈,那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让基金越好越快地发展!”
夏禹哈哈一笑说道。
“没错,共同努力!”
福原和也同样笑着说道。
“对了福原先生,岛国的经济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公司谋求上市,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下半年,公司现在关注了多少家公司的ipo?”
夏禹突然问道,他兴之所至,想要看看近期谋求上市的公司中,有没有后世著名的公司,如果有的话,就顺便捡个漏。
福原和也微微一笑,做了个请的手势:“具体的在承销部门那里有登记,夏君请跟我来。”
“好的!”
很快,夏禹便和福原和也了来到了证券承销部门,一进去便发现超大办公室里摆了一长排的桌子,少说坐了四十多个人,然后最里面还摆放着一张大圆桌,正有人在探讨问题。
福原和也叫来一个办公室负责人的岛国人,名叫凉太大志,嘱托一番后,凉太大志拿出了一本登记册。
翻看了几页后,福原和也递给了夏禹,说道:“夏君,这本上面登记了已经筛选出来的ipo承销目标,请看!”
“好的!”
说完,夏禹翻看起来。
一、东京大帆公司,成立于1958年,主营业务为地产开发、旅游开发、酒店经营……
二、康夫集团,成立于1963年,主营业务化妆品生产、旗下有伊美、青草等多个品牌……
三、北海钢铁公司,成立于1957年,主营业务钢铁冶炼……
……
一个个看着过,夏禹不得不承认,光是通过这里写的资料,这每一家公司情况都不错,虽然暂时没看见在后世著名的公司,但是并不代表这几年这些公司经营情况不好。
再说了,虽然夏禹记忆雄厚,但也只记得一些后世知名的公司,岛国的公司这么多,稍微小一点的公司记不到名字也正常。
夏禹带着平常心,继续往下看。
当看到最后一个时,夏禹目光一凝。
十、岛国津村株式会社,成立于1893年,八十多年来致力于汉方制剂的科学化研究,以生产高质量汉方产品及新药为目标,于1924年设立了岛国唯一一所生药研究所“津村研究所”以及“津村药用植物园”……
没想到还翻到了这么一家公司!而且后世岛国中药领域第一的津村制药此时还没有上市!
夏禹眼睛微眯,眼中星河流转,回想起了很多令华夏人尴尬和愤恨的信息。
这家公司,也许许多人没听过,但是这家公司却是让广大华夏人尴尬的存在。
津村制药,岛国最大的汉方药生产研究公司,汉方药即是中药!
中药在华夏名声并不好,有很多种原因导致,比如药材的质量、标准化的生产制药流程、中医培养的困难等等。
但是在岛国,汉方药却被岛国人奉为养生的好东西,从五、六世纪中药传入到过后,岛国人就逐渐形成了服用中药的传统,比如在岛国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就珍藏着1200年前的沉香等名贵药材。
岛国人认为汉方药可以改善体质,相信汉方药能医治未病之病,主要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
在岛国,89%的医生都开汉方处方药,足见汉方药在岛国的流行。
岛国还先于华夏建立了中药的现代化制药标准,令人尴尬。
反倒想想中药在华夏的地位,就令人忍不住恨铁不成钢。
甚至很多华夏人,千里迢迢跑到岛国去买汉方药带回国,却不知岛国的汉方药,不光是药方,还是药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来自于华夏。
这里面藏着的东西,就打有些华夏人的脸了。
在中日建交后,以津村制药为首的汉方药公司,就开始派人进入华夏,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去搜集华夏各地的中药古方,这些都是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粹,却被岛国以几千几百甚至几十块的白菜价买走。
后世岛国津村制药生产的两百多种汉方药、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种类占到了市场占有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而这些药的药方,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华夏,后世华夏的制药公司要生产这些药品时,还必须向津村制药交保护费,关键是一些重要的药品,还不授权给华夏的制药公司。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数据极其刺眼,那就是中药最关键的药材种植基地。
岛国地小生物种类少,而华夏地大物博。
岛国很多汉方药都必须从华夏进口原材料,为了解决这个弊端,津村制药就想到了直接在华夏建设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从源头控制质量。
光是津村制药在黔州和桂省两地就拥有七十多处gap基地,反观华夏,同仁堂是拥有最多gpa基地的重要企业,到了后世却只有八处。
八处和七十多处,差距有多大?
从源头就被别人远远落下了!
用华夏的药农和基地给他们种药材,用的也是白菜价从华夏买的药方,最后反过来赚华夏的钱,岛国还把中药拿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切,多阴险!多不要脸!看了都令华夏人愤怒!
而津村制药这家岛国最大的汉方药公司,就是罪魁祸首。
中药的例子还不是个例,在钢铁、汽车、化工、金融等等领域,岛国人都阴险地算计着。
不过这也没办法,这个年代,华夏没什么经验,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岛国人以有心算无心,根本防不胜防。
不过还好现在被夏禹发现了,津村制药的行动才刚开始没多久,夏禹还有充足的信心,有多种办法解决,同时拿下这个赚钱的行业,也为华夏守住一个阵地。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652章 师父出马(第二更)
比如说,看看有没有机会买下这家公司!
这样就能够把津村制药公司前八十年来积累的底蕴吃进嘴里,还能把这几年津村制药从华夏占的便宜也给拿回来!
这是挽回损失最好的办法,同时还能够消灭掉一个强大的敌人。
否则有着一个岛国的市场让津村制药公司扎根生长,而华夏的市场又还不成熟,夏禹即使成立新公司,短时间内也很难竞争得过津村制药公司。
按照原本的轨迹,即使到了2000年,津村制药公司一年的营业额超过了华夏全年中成药的销售额,还多出了19%。
要是没有外力刺激,夏禹得熬个二十多年,垄断全华夏的中成药销售,才有可能跟津村制药对抗!
二十多年的时间,能不等则不等!
光是用外力去改变,就需要费很大的力气!
想到这,夏禹放下了手中的登记册,对福原和也说道:“福原先生,你对津村制药有没有了解?如果我想要把津村制药完全收购到手中,有没有这个可能?”
福原和也很是诧异,他没想到夏禹竟然突发奇想要收购津村制药?
只是想到津村制药的特殊性,福原和也不由苦笑地摇摇头说道:“夏君,我个人认为很难,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还涉及到了中西医之争。”
“别看现在津村制药做到了岛国第一,岛国的民众也对汉方药很认同,但是现在依旧还在复苏当中。“
“明治维新时岛国全面学习西方,出台法案废除了中医。只有几位中医的前辈咬牙支撑,呼吁重启中医。”
“一直到了1945年后,岛国开始步入现代化国家后,中医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民众自发学习中医,然后政府废除了明治维新时期的法案,中医和汉方药才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而且八十多年下来,津村制药的股东早已换了不知道多少次了,现在的股东中,有很多是中医研究所,或者医学院,津村制药成了他们试验研究成功、扩大影响力的存在。”
“其中还涉及到了中西医之争,津村制药的长期发展战略早已定下,这已经不是钱能够解决的了。”
“如果想要收购,难度很大,不过我可以帮你试一试。”
说到最后,福原和也用的是可能性的语气。
这些东西,像他这种年轻人一般是不关注的,也就是为了近段时间为了更好地发展证券承销业务,他才花了心思把关,因此才对津村制药有这种深入的了解。
夏禹眉头皱起,他没想到竟然是这种特殊情况。
津村制药涉及到了思想和行业斗争,对于那些机构和有理想的人来说,钱反而是次要的。
他很清楚,钱并不是万能的,也许能够解决99%的问题,但是对于极少部分的理想主义者来说,钱只是他们用来实现目标的工具而已。
资本家对于这种人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需要他们去研究技术,恨是因为他们许多人油盐不进,让资本家最大的利器——资本,无用武之地。
“那就麻烦你试一试,如果可以的话就帮我收购,没办法全资收购就收购一部分股权。”
夏禹缓缓说道。
虽然这么说,实际上他心里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福原和也点点头说道:“收购一部分股权没问题,津村制药即将上市,最少会拿出四分之一决的股权放到股市,三和银行和我们基金很有可能拿到承销权,这些股票可以转给你,我再帮你收购其他人的。”
“福原先生,那就麻烦你了!”
夏禹感激地笑道。
能够拿到一部分也好,打入敌人内部,窃取敌人的机密,学到精髓之后更有利于自己的公司成长。
比如津村制药和多个医学院有合作,这就是学习长处的好机会。
之后,福原和也陪同夏禹吃个午饭后,便把夏禹送上了飞往香江的飞机。
翌日,夏禹来到了春秋医馆。
既然希望不大,那么他就第一时间走第二条路,他从来不是心存侥幸、抱着一棵树上吊死之人。
“阿禹,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一进门,便看到了李春秋在配着中药,李春秋看到了夏禹,高兴地说道。
“这不是想着这么久没来看您了嘛,所以就过来了。”
夏禹笑着说道。
李春秋哈哈一笑,虽然知道夏禹只是嘴上说说,但他依然高兴。
“你先进内堂坐着,我差不多就过来。”
李春秋边说边配着药。
“好的,师父您先忙!”
说完,夏禹进了内堂,看到院子里的木人桩,忍不住打起了太极。
过了大概五分钟,一席长袍、白须飘飘的李春秋带着温和的笑容走了进来,看着夏禹正在打拳,他驻足观察着,十多秒后,他脸上笑容更盛,不时点点头,显然对于夏禹的功夫比较满意。
“呼!”
夏禹收功而立,来到了李春秋身前,笑道:“师父,我手上的功夫还行吧?”
李春秋手抚长须,含笑说道:“不错,一年时间练到这种程度,进度很快,比得上普通人三五年之功了。”
听到这种评价,夏禹很是高兴,但他也没骄傲,反而谦虚地问道:“还请师父斧正!”
李春秋想了想,带着夏禹来到院子里,说道:“你再重头打一遍,有几个地方要改改。”
“好的!”
说完,夏禹又开始打拳,李春秋不时喊停,点出夏禹的不足之处,夏禹悉心改正。
不知不觉间,半个小时一晃而过。
夏禹和李春秋进了内堂坐下,喝茶聊天。
“师父,这次来是有个事向您请教一下。”
喝了口茶,夏禹放下杯子,郑重地说道。
看到夏禹郑重其事的姿态,李春秋眉头微挑,集中了注意力说道:“说吧,什么事?”
夏禹沉吟片刻,没有提问这么快,反而先把昨天了解到的津村制药以及岛国中医的事跟李春秋说了一遍,才问道:“师父,现在剔除大陆不算,海外的中医和中药的情况怎么样了?”
李春秋沉默半晌,才叹了口气说道:“情况不容乐观,现在中医和中药的未来并不在于市场推广,反而在于传承和中草药的培育,后面两个出了问题。”
“这十年来许多老中医去世了,现在香江真正有本事的中医也就十五位左右,其中有五位的传承不稳,后人不愿学。”
“东南亚的情况我就不太清楚了,但是保守估计怎么也还有十多位老中医,保留最多的则是东边那里。”
“另一个则是中草药的培育,香江只有一个中草药交易市场,十多年前还好,质量有保证,现在中草药的质量普遍下降,良莠不齐,之前购药还不需要我操心,现在每次购药我都必须亲自挑选,不然达不到药效,害人害己。”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如果没有改变,中医会逐渐没落,中医没落,中药也就差不多了。”
李春秋毕竟靠中医谋生,这么多年下来早已成为了中医的一份子,自然心忧中医的发展。
奈何他一个人的力量不足,根本无力拯救整个行业。
除非有超强的外力介入!
等等,超强的外力?
想到这,李春秋目光灼灼地看向夏禹。
外力不就是资本吗?用资本驱动其他力量!
而在香江,若论资本的强大,还有哪个华人比得上自己的徒弟夏禹?
而现在夏禹主动过来问他这个事,肯定是有什么想法!
想到这,李春秋心中对于夏禹的真正来意期待起来。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653章 太极药业和养生堂
看到师父李春秋的表情,夏禹知道他已经猜到了,便直接说道:“师父,这次去了岛国,让我感触很大,中医和中药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反而在岛国逐渐兴盛,而我们却逐渐衰弱,我想我应该做些什么。”
李春秋开怀大笑,十分欣慰地说道:“你有这种想法真是太好了,能力越大,越能担得起别人想承担却承担不起的责任,你若插手,中医还有希望!”
“阿禹,你直说吧,我虽然是把老骨头了,但是还能发挥一些余热。”
就等着这句话呢!
夏禹露出了笑容,感激道:“师父,我这次来就是想要请您老出山的,中医博大精深,不是光有钱就能解决得了问题的。”
李春秋点点头深以为然:“你有这个认识就好,不会走弯路,中医重在传承,只要把传承发扬光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顺应时代去改变,才能够焕发生机。”
“你有什么想法?打算怎么做?”
夏禹想了想说道:“师父,我有一个全盘的想法,您先听听。”
“现在香江并没有一个专门从事中医培养的学校,我打算先成立一家中医人才培养学校,请您还有其他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老中医去传授技能,将中医传承下去。”
“其次,我还打算再专门成立一家中医院,名字也想好了,就叫春秋医院,请一众大师坐镇,不仅可以打响中医的名声,同时多了一个实践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大家的学校交流,最重要的是中医学校培养出来的医生有一个学习实践的地方,更快速地提升所学的本领。”
“再者便是成立一家制药公司,收购中药秘方,用科学的方法研制出疗效稳定的中成药。”
“我也知道中药重在种植,所以我打算在大陆寻找合适的地点,建立专门的草药种植基地,种植出合格有效的草药。”
“最后则是行业的终端了,药物零售店,许多中药有保健功能,温补滋血,普通民众有这个需求。”
“您应该知道大陆的同仁堂,我打算对标同仁堂,成立一家连锁店,名字呢就叫养生堂。”
“这就是我的所有打算。”
一口气说完,夏禹有些口干,端起面前的茶水喝了起来。
而李春秋,则被夏禹话语中庞大的信息量冲的有些懵,正凝眉思索着。
见此,夏禹也乐得悠闲地喝茶。
正如夏禹所说,他一开始是瞄准了中药市场,制药行业是一个前景超级大的朝阳行业,而且门槛极高,很容易做成某一领域的垄断巨头,许多大财团都会涉及制药领域。
当然那些大财团主要是涉足生物制药,不过夏禹毕竟会扎根华夏,华夏特色的中成药市场也就不能放过,怎么也得经营好一块自留地。
可惜刚才听李春秋这么一说,夏禹也清楚,中药和中医牵扯甚大,想要把中药行业做好,就不得不拉中医一把。
可是现在,华夏的中医传承出了点问题,顶级的中医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决定一个行业的,从来都是庞大的中下层,而问题就出在中下层的培养上。
在岛国,76%的内科医生都使用过草药配方,但是在国内,有几个西医懂中医的?
总是在西医回天乏术的时候,才向患者推荐中医,可是中医重在治根治本,医疗时间更长,重病患者偏偏缺的就是时间。
西医已经无效时,指望中医救命,中医没救活就得背锅,名声不臭都不行了。
除此之外,中医本身也存在问题,药物年份不到、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多、医生本领不到家等等,哪个环节出问题都让中医的疗效大减。
整个行业的漏洞和老鼠屎太多,不是不存在有真本事的人,大内的那些御医就是明显的例子,问题是绝大部分人根本遇不到名医,如此就造成了中医的窘境。
索性夏禹也不差钱,干脆就中药和中医市场一起搞,从源头到终端遍布整个产业链,好处也很大,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制药公司的门槛以及整体竞争力,赚更多的钱。
这时,李春秋也梳理完了夏禹的思路,他轻抚长须,乐呵呵地说道:“阿禹,你果然是大手笔,按你说的这么做,只要成功了,贡献甚大啊!这钱合该你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