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黄老湿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既然他有这个实力,且投资古董也是他早就考虑好的稳赚不赔的项目,没理由不去想办法从欧美国家收购回更多的古董文物。
而且,华夏的文物流落欧美,除了唐宋元明年间的贸易原因外,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欧美强盗在清朝末年从华夏大地手中抢夺的,还大赤赤地摆放在博物馆供人观赏,这是每一个华夏人的耻辱!
博物馆里的古董文物很难拿回来,但是流落欧美民间的华夏文物,绝对要尽可能地多拿回来,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不然等到华夏崛起之后,华夏文物价格被炒高后,难度会无限拔高!
所以华老的这个忙,他帮定了!
ps:求推荐票月票哦!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529章 竖根手指一亿英镑(4200字求全订)
下定了决心,夏禹并没有对外嚷嚷。
相对于用嘴说,他更喜欢用行动来证明。
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只有一有空,夏禹便会去珍宝阁坐坐,因为夏禹是伍弘毅带过来的,且有说过实力雄厚,华老对夏禹的态度比较热情。
每一次,夏禹去了珍宝阁都会买几件古董回家,在聊天中,夏禹也无声无息地透露出了自己想要搜集古董收藏,为子孙后代积累东山再起的家底的想法。
并且夏禹还说过如果有可能,想要在香江打造一个顶级的私人博物馆,让海外华人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绚丽多彩的文化。
夏禹发现,在他的想法说出去之后,华老对他的态度更加的友好,此后每次他到来,华老都很热情招待,两人也能在古董方面唠很久。
当然两人聊天,主要是夏禹问,华盛世讲,说到兴起出,华盛世还会带着夏禹上楼,拿出特定的古董来解说,夏禹总是很认真地去听。
不过华盛世人老成精,夏禹也没有遮遮掩掩,所以华盛世也看出了夏禹的一些想法,不过他做人做事都留一个心眼,所以尽管他跟夏禹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且伍弘毅也说过夏禹的身份。
但是涉及到心里的那个想法,华盛世不敢轻易下决心,担心所托非人。
当然他也不是没动作,暗地里通过香江的朋友帮他了解夏禹的相关信息,别人怎么说,终究没有自己了解的靠谱。
古代名人字画不仅有钱人喜欢,文化人也不例外,这几十年来,华盛世也结实了许多香江的朋友,不过大部分都是文人,比如大学老师或者教授。
因为担心电话里说不清楚,华盛世拜托了好几个香江的好友,让他们有时间把相关信息了解清楚,越详细越好,然后尽快邮寄给他。
1979年1月10日这一天,华盛世终于收到了几个好友的邮件。
这天下午,华盛世在珍宝阁的内堂里,打开了一个好友的包裹,里面是厚厚一叠的邮件。
泡上一壶茶,华盛世慢慢地看了起来。
这全身心一投入,时间过了都不知道,当华盛世一脸震撼地抬起头时,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了。
似乎是被了解到的夏禹的信息给震撼到了,华盛世沉默良久,才回过神,感慨万分地说道:“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天才,我本以为他是香江的富家子弟,没想到竟然是白手起家的草根人物!”
“而且崛起地太过奇幻,虽有迹可循,常人却根本没办法复制,他是老天的儿子吗?”
想到几个老友都在信的末尾声明,他们知道的并不全面,都是夏禹对外公开的实力,夏禹真正的实力绝对不止于此,整个香江都没人摸得清,还叮嘱华盛世要郑重对待。
一个人如此说还罢了,几个老友都这么提醒,华盛世心中自然万分重视。
知道了夏禹的信息后,华盛世就彻底相信夏禹的话了,知道他之前跟他说的话并不是说说而已,且逻辑完全说得通。
夏禹是草根崛起,想要打造家族,必须要有底蕴。
古代的豪门世家都是以知识传家,绝对不缺少文物。
现在的豪门世家更是,都有各自的底蕴,而最能够代表底蕴的,无疑就是古董和黄金了。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二者都是一个家族的底蕴。
夏禹要打造家族,并且增强未来家族抵抗没落风险的底蕴,积累东山再起的资本,收藏古董无疑是很正确的选择。
且夏禹收藏的古董绝对不会轻易变卖,以夏禹如今的实力,最少几十年内是不用担心会变卖古董了。
至于夏禹所说的打造香江顶级私人博物馆的事,在华盛世看来,以夏禹的实力,也完全有可能。
……
晚上,在夏禹的乡村庄园里,夏禹抱着李茜看着英国广播电视台的新闻。
看到无趣处,遥控器随便乱按换着台,却没发现哪个节目是想要看的。
夏禹干脆把遥控器给了李茜,跟李茜说了一声,便去洗澡。
由于练武的原因,夏禹的体质十分地好,不管是冬夏都洗冷水,此时冷水从头顶冲下,本来忙碌一天有的一丝丝疲惫瞬间消除。
“算算时间,今天应该到了吧。”
洗着澡,夏禹又想起了古董的事。
香江是他的地盘,马千军拿着钱,第一时间打造的情报网络就覆盖夏禹的产业,然后才是对外扩张。
华盛世拜托几个香江的老友帮他收集夏禹的消息,那几位老友又都是老师或者教授,想要搜集信息自然也要拜托别人。
如此一来,消息就流露出去了,自然第一时间被罗网知道了。
马千军一调查分析,最后知道了原因,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了夏禹。
知道是华盛世打探他的消息后,夏禹不但没生气,反而心情愉悦,因为他知道,华盛世是心里有想法了,否则不会偷偷费大力气去了解他的信息。
夏禹自信,只要华盛世了解了他的实力,之后他再提出来,就不会显得突兀了。
前天,罗网的人监控到了华盛世的朋友把邮件寄了出去,夏禹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现在算算时间,今天也该到了。
夏禹知道,合适的机会终于来了!
翌日下午,夏禹再次来到了珍宝阁。
见到夏禹到来,正在店里的华盛世立马笑着迎接夏禹:“夏先生,你来了,快里面请!”
“华老,下午好!”
有意观察之下,夏禹发现华盛世的态度果然又有不同,他的一颗心大定,笑容满面地说道。
接着,华盛世让德叔看店,和夏禹进了内堂,泡茶聊天。
这一次,夏禹直入主题,放下茶杯,郑重地说道:“华老,我这次来,打算买一大批的古董,您也知道我在伦敦郊区有一个庄园,西式风格我不喜欢,我想要重新装饰一番,需要大量的古董。”
华盛世笑着说道:“没有问题,你随便挑,都给你最便宜的价格。”
“那我就不跟您老客气了!”
夏禹说道。
“我还得感谢你照顾我的生意呢!”
华盛世摇头客气地说道。
“你要现在去挑吗?”
“不了,等一下来吧,不急,我还有个事想跟您老商量一下。”
夏禹收敛笑容,一脸郑重。
华盛世见状,知道是大事,正了正神色,做了个请的手势:“请讲!”
“之前在香江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这次来伦敦遇到了您老,我就知道机会来了。”
“我之前不是跟您老说过吗,我打算买一打批古董,几千件不嫌少,几万件也不嫌多,少了我就自己收藏,多了我就打造顶级的私人博物馆。”
“不过我分辨不出古董的真假,所以打算请您老把关代劳帮我收购,资金不成问题,您能收购多少我要多少!”
听到夏禹的话,华盛世目露精光,精神奕奕地看着夏禹,急切地说道:“夏先生,你是认真的?”
夏禹毫不犹豫地点头,竖起一根食指,正声道:“我从来不说假话,我别的不多就钱多,一亿英镑拿来买古董够吗?不够就再加一个亿!”
“嘶~“
看到夏禹风轻云淡地说出这个数字,华盛世心神震动,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骇然地看着夏禹。
看到华盛世的反应,夏禹心中暗笑,知道镇住他了。
不过夏禹说的是心里话,他还真不差这点钱。
今天是1979年1月11日,伊朗革命爆发已经半个月了,全世界都接受了这个结果,且局势看起来短时间内是没办法平息了。
所以国际资本疯狂冲向黄金市场。
短短半个月时间,伦敦金价已经冲破了300美元/盎司的大关,夏禹的浮盈已经达到了十多亿美元,按照现在的汇率换成英镑都有八亿了!
后面还会更赚!
拿一两个亿英镑收购古董,完全是小意思!
而且要是真的能够收购这么多,夏禹高兴还来不及,收购一两亿英镑的古董,过个几十年,价值上百亿英镑都不止!
只要华盛世有本事收购,他就全都要了!
华盛世牛嚼牡丹般灌了一杯茶,让自己冷静下来。
夏禹嘴角含笑,静静地品茗等待着。
良久,华盛世摇头苦笑地说道:“夏先生,你知吗,我这珍宝阁现在所有古董加起来,还有1462件,我算过成本,我收购来这些古董的代价也就一百万英镑左右!”
听到这,夏禹眼睛一瞪,没有想到竟然这么便宜!
这时,华盛世继续说道:“当然能够这么便宜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我没有钱,所以一般都是从英国的平民家中捡漏,或者从落魄贵族家中购买,这还是几十年下来积累来的,”
“如果我想要从现在强盛的贵族手中收购,即使他们愿意卖,怎么也要五六百万英镑。”
听到这解释,夏禹恍然地点点头。
“所以你要是真给我一亿英镑去收购古董,按照我之前的做法,能不能花完都是一个问题!”
华盛世苦笑着摇摇头说道,心中依旧感慨万分。
果然是香江来的顶级大亨,老友们还真没说错,夏禹的实力绝对不止表面的那么简单。
但是这样不正好吗?
夏禹的实力越强,越舍得在古董方面投入,他就能从外国人手中拿回越多的古董!
想到这,华盛世突然感觉沉寂了几十年的热血再一次沸腾,那是一种久旱逢甘霖、得遇知己的兴奋感。
他不再犹豫,站了起来,朝夏禹重重地鞠了一躬,目光灼灼地看向夏禹,郑重地说道:“夏先生,我知道你是在帮我老头子,整个珍宝阁,我都可以无偿给你,我只有一个条件,不,是请求!”
在华盛世鞠躬时,夏禹就慌忙站了起来伸手扶华盛世,此时听到他的话,看到他目光中的期盼、恳求和坚定之色,夏禹十分动容,深吸一口气,说道:“您老请讲!”
“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你能够在不影响你事业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地支持我,让我为你收购属于我华夏的文物,并且不要卖给外国人。”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流落海外的炎黄子孙的请求!求你了!”
说着,华盛世执意要给夏禹鞠躬。
华盛世的举动让夏禹震撼了,夏禹连忙扶住他,眼眶湿润,郑重地说道:“华老,您不必这样,这本来就是我要做的,珍宝阁是您辛辛苦苦几十年打拼下来的,您要是愿意卖,我跟您按市场价买!”
“不,我已经没几年好活了,我也没有后人,我要了钱也没用,阿德虽然是我徒弟,但是学艺不精,珍宝阁交给他我不放心。”
“虽然我和你认识不久,但是我人虽老,眼睛亮着,你有心、也有实力去收藏古董,珍宝阁给你是最好的选择,将来你带回了香江,总比留在英国好,至少那是祖国的地方,让这些文物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如果你将来真的打造博物馆,我希望他们能够有幸放在里面供我炎黄子孙观赏,领略我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那我死也瞑目了!”
华盛世悍然说道,话语铿锵有力。
夏禹深吸一口气,说道:“既然您老这么说,那我也不矫情了,博物馆我是肯定会打造的,不过我希望您能够亲手建立起来,我无条件给您支持!”
“在香江我有足够的地皮,我也有地产公司承建博物馆,收购古董的钱,我也无限支持您!”
听到夏禹的话,华盛世激动地双手哆嗦,老泪纵横却又笑容满面地对夏禹说道:“夏先生,谢谢……谢谢!”
“您老先别激动,先坐下,喝口茶缓缓。”
华盛世的真情流露让夏禹很是触动,但是他也担心他万一激动地昏了过去或者出现意外,那就糟糕了,所以忙让华盛世坐下,并给他满上一杯茶。
“好好……”
华盛世笑容满面地点头说道,端起茶杯的手依旧有些颤抖。
等到华盛世心情平静下来,夏禹才说道:“华老,钱我随时可以拿出来,您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华盛世又有些激动,不过这回他理智了很多,他虽然恨不得立马动手,但是他想了想,说道:“夏先生,我有几个朋友在帮我收购,如果要建立博物馆,我也有朋友在香江中文大学,正好是建筑学院的教授,你看可不可以让他们帮忙?”
夏禹满口答应:“当然没问题,欢迎之至,人越多越好,我也希望博物馆早点建立,总之以您老的意见为主,我只负责出钱出力,我也就只能做这些了。”
华盛世笑容满面,连连说好。
之后,夏禹又跟华盛世聊了很久,直到天黑了,华盛世才不舍地送夏禹出门,直到夏禹的车远去也还站在原地眺望。
ps:今天更了七千多字,求订阅,月票推荐票啊,谢谢!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530章 世界传媒之王的重要一步(求全订)
翌日,夏禹来到了自己位于伦敦金融城的光明基金有限公司,看到了一片忙碌的景象。
在员工声声恭敬的称呼声中,夏禹找到了乔治·伯克利。
反倒是刘梟等人已经离去,因为乔治·伯克利发动自己的人脉一直为光明基金招人,各个部门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甚至有些部门已经开始运转。
因此,刘梟等人自然退出,继续研究伦敦的金融市场去了。
“老板,您来了,快请坐!”
乔治·伯克利微微鞠躬,对夏禹说道。
“你也坐下吧!”
让乔治·伯克利坐下后,夏禹询问道:“让你搜集的商业情报,进展怎么样了?”
“老板,大报纸的信息已经收集到了,小报纸的暂时还在搜集中,劳斯莱斯公司涉及到了国防,收集难度较大,现在还在收集中。”
乔治·伯克利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然后说道。
夏禹微微颔首,纷纷道:“我知道了,把收集好的大报纸的信息给我就行。”
“好的!请您稍等片刻!”
说完,乔治·伯克利起身离开,过了一分钟左右,他再次返回,手中多了一叠文件。
“老板,都在这里了,您请看!”
夏禹接过文件,便仔细地浏览起来。
英国的报业很发达,最古老的报纸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长年累月下来,英国人都习惯了看报纸,英国也有着世界传媒王国之称。
也因此,在后世互联网时代,很多国家报业急剧衰弱时,英国报业虽然因为大环境影响,行业也出现了衰退,但是依旧能够运营下去。
英国的报业发达,大型报纸自然就有很多。
比如诞生于1785年元旦的《泰晤士报》,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纸,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是一份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报纸。
《泰晤士报》定位是主流高端,读者自我定位是政治家和社会精英,当然普通民众也喜欢看。
夏禹要是没记错的话,在1981年的时候,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花了2200万英镑收购了《泰晤士报》。
除了《泰晤士报》外,还有定位为自由民主派的《卫报》,读者多是年轻人,在欧洲知识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中产阶级同样青睐,《卫报》的特点是热爱生活、热爱和平。
唯一没有公开支持某党派的《独立报》。
英国最高端,对英国政治和英国社会有很大话语权的《金融时报》,财经新闻方面的南玻旺。
曾经一度当过英国报业老大的《每日电讯报》,全国日发行量在一百六十万份左右,读者是广大中产阶级,特点是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
主打严肃路线,读者是中产阶级,偏向女性方面,女性读者比例最大的《每日邮报》。
文章短小精悍,文字通俗易懂,适合普通老百姓和小知识分子阅读的《每日快报》,读者多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以娱乐、八卦、体育、丑闻为主的著名八卦报纸《每日镜报》,基本不涉及政治,但是喜爱调侃政治人物和抨击政党政策。
以及以中下阶层读者为根基,在上流社会臭名昭著,却又销量极高的《太阳报》。
值得一提的是,资料上显示,《太阳报》在1969年被鲁伯特·默多克给收购了。
当然,现在鲁伯特·默多克深知类似“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所以尽管此时他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的媒体大亨,且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了媒体,但是他还没有成立在未来赫赫有名的新闻集团。
此时浮在明面上的只是澳大利亚新闻有限公司。
上面的这些报纸,都是英国全国性的大报纸,销量从七八十万份到几百万份不等。
在这个世界上,话语权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权利,从古至今的掌权者都知道,这是能够影响政权的力量。
夏禹来到伦敦,心中想法和目标十分地多,但是他一个华人想要堂堂正正地进入别人的圈子,让政客和资本家对他重视,就需要有让别人重视的东西。
并且因为他的算计很依赖英国的政治,所以斟酌之后,还是选择从媒体行业切入。
只要他握住了一定的话语权,正值激烈交锋的几个政党都会对他伸出手,希望它提供帮助。
当然前提是需要他的话语权足够的重。
也幸好,因为英国曾经殖民全球,英裔后代遍布全球,所以相对于美国,英国媒体行业对外的限制并不多。
鲁伯特·默多克是澳大利亚国籍,英国是澳大利亚的君主国,所以鲁伯特·默多克有资格买下《太阳报》,甚至后来买下第一大报《泰晤士报》,以及欧洲最大的天空电视台。
而香江此时也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夏禹是香江户籍,理所当然算是英国公民,他也是有资格买报纸的,英国法律没办法限制夏禹。
有需求、有资格、有资本,夏禹当然要好好挑选收购目标。
看完所有资料之后,夏禹思考良久,从中拿出了两份资料,分别是《金融时报》和《每日电讯报》!
这两份,是最适合他收购的报纸!
《金融时报》是颜文翰的老上家,创办于1888年,是英国最好,也是世界闻名的商业和财经报纸,此时全球日总销量在130多万份,期中70%的销量由国外贡献,到了后世《金融时报》更是以8.44亿英镑的价格易主日经新闻集团。
虽然到了后世,因为《金融时报》积极拥抱互联网,所以读者几乎转移到了电子端订阅,纸质方面订阅就较少,日发行量也就几十万份,但是其电子订阅的读者拥有六七百万。
但是在这年月,互联网还未出现时,《金融时报》的日发行量还在一百万份以上。
此时的《金融时报》集团,归属于培生教育集团,培生集团持有其71%的股权。
并且《金融时报》集团又持有《经济学人》公司50%的股权。
而《经济学人》公司是世界四大财经杂志之一的《经济学人》的拥有者。
所以夏禹只要收购了《金融时报》,就可以顺便把《经济学人》杂志也给收购了,夏禹顷刻间就可以打造英国最大的财经新闻公司,成为财经新闻领域的无冕之王,影响力可想而知。
到时候,香江有《九鼎日报》和《经济》周刊,英国有《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杂志,只要一整合,一个大区域性的传媒帝国就建立起来了,想想就让人激动
当然,收购《金融时报》的难度也很大,毕竟其母公司是培生教育集团,英国文化传媒及教育行业的霸主,也是世界文化传媒及教育行业的霸主之一。
不过得感谢如今英国的整体经济大环境,培生教育集团此时的经营状况也不太好,且培生教育集团主要是扎根教育行业,夏禹认为,只要价钱出的合适,培生教育集团还是会愿意卖了《金融时报》的。
毕竟培生教育集团是《金融时报》的后妈,把其收购过来也才十多年,偏心的后妈卖了非亲生的儿子养育亲儿子也不是没可能。
相比较于《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的收购难度就更小了。
此时《每日电讯报》日发行量在一百六十万份左右,只在英国国内发行,报纸的政治立场不鲜明,很有收购价值。
《每日电讯报》几经易主,此时的所有人是加拿大人布莱克,四年前刚被布莱克抄底买过来的。
布莱克买《每日电讯报》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贪图有利可图。
所以夏禹相信,用钱砸也能砸过来。
暂时,夏禹就打算收购这两份报纸,先打下根基,之后再跟鲁伯特·默多克掰手腕,抢夺世界传媒之王的头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