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完美未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赵家浮生
而现在,赵浮生打算进军其中,让未来影视分一杯羹。





重生之完美未来 第四百七十二章 渠道为王
对于院线的野心,赵浮生之前从未显露过。
不是他不想,而是时机不成熟。
华夏院线事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四万亿计划,刺激房地产产业的发展,进而才开始的。
房地产企业,拥有大量的现金,而且开发房地产,本身在房产资源上,就占据主动。
以思葱爸爸为例,他们家的理念,是在整个广场的设计当中,把购物中心、创意休闲街区、影视主题公园、酒店集群以及写字楼集合在一起,打造城集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巨型“消费王国”,电影院则是整个广场核心的流量入口。
这里面的水很深。
深到什么地步?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未来影视开始涉足院线,他们就可以以文化开发的名义,可以以相对较低价格拿到土地。
在建成商业中心之后,通过电影院、购物中心吸引流量,又可以拉升房价,然后以卖公寓和写字楼的方式快速回笼资金。
就是靠着这种商业模式,思葱爸爸短短几年间就在全国兴建了大量的商业广场,成为华夏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
反过来,这种方式,还可以增加电影荧幕数量,提升票房。
对于未来影视今后的发展方向,赵浮生一直都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怀抱理想,发展电影动漫化,以及布局第三方售票平台与上下游衍生品产业链,永远不满足于现状。
这才是赵浮生的想法。
而且,他也在考虑,互联网发行这一块业务。
毕竟上辈子,赵浮生可是知道,人们大部分时间买电影票,都是在网上进行在限购票。
电影这个行业,严重依赖宣发,一旦发行渠道受阻,本来就盈利充满不确定性的电影票房会更加雪上加霜。
所以,自己必须要未雨绸缪。
这才是今天他专门来见叶敬的原因。
当然,叶敬肯定是不明白的,所以,在听完赵浮生的话,之后,他眉头微皱:“我们最近的步子,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在他看来,最近这段时间,未来影视一反常态,大肆开启新项目,甚至有种马不停蹄的感觉,赵浮生似乎有些着急了。
这样很不好。
一家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闯劲十足,还要有稳如泰山。
最起码,像现在这样,一昧地开始新项目,并不是一件好事。
纵然因为赵浮生自己财富的原因,公司的资金链不会断裂,可问题在于,这么发展下去,未来影视就会给人一种贪多嚼不烂的感觉。
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下属,叶敬都觉得,自己应该提醒赵浮生。
赵浮生一笑,自然明白叶敬的担心是什么意思。
“你想过没有,我所考虑的这些东西,关注的这些项目,都有什么特点?”
看着叶敬,赵浮生缓缓开口问道。
“特点?”
叶敬听到这个话,眉头皱了皱,却没有马上回答赵浮生。
影视基地,小剧场,再加上这一次的院线。
隐隐约约当中,叶敬似乎抓到了一些线索。
但是,这些线索有些凌乱,他需要在脑海当中,把他们拼凑起来。
赵浮生看到叶敬在那里冥思苦想,也不着急,自顾自的端起面前的茶水喝了起来。
人就是这样,遇到不懂不知道的事情,肯定都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其他人需要的,其实并不是帮忙解决问题,而是要给予足够的耐心。
最起码,赵浮生觉得,自己的耐心还算不错。
许久之后,叶敬脸色的表情忽然变得精彩起来。
看着赵浮生,他有些意外的问道:“你不会,一直在打渠道的主意吧?”
他想了半天,到最后,才忽然意识到,无论是准备兴建的影视基地,还是首都这边的小剧场,又或者是赵浮生信心满满的院线,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一个传播渠道的问题。
“当然。”
赵浮生闻言一笑:“渠道为王啊,你想想看,如果我们手里边有院线,有影视基地,有小剧场,是不是就可以自己拍电影,自己捧人,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
叶敬顿时就傻眼了。
不是因为赵浮生的想法有多么的异想天开,而是因为他忽然觉得,似乎好像也许大概,赵浮生所说的东西,真的有可能在自己手中实现。
如果是外来的企业,贸然间进入这个行业,可能会引起所有人的抵制。
但未来影视不一样,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未来影视早已经在娱乐圈当中站住脚,并且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虽然和整个未来集团的体量无法相比,但是在华夏的影视行业当中,没有人敢忽视未来影视的力量。
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做大做强,渠道问题,还真就是需要考虑的。
只是叶敬没想到,赵浮生居然在这个时候开始,就在布局渠道。
这家伙的野心,未免也太大了!
可转念一想,这还真就符合赵浮生一贯的做事风格。
这家伙,从来都是别人只看眼前或者想着未来三四年的事情的时候,已经把目光放在十年之后了。
叶敬甚至可以肯定,只要赵浮生的计划得以实施,整个未来影视只要领导者不作死,起码二十年之内,是不会有什么风险的。
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掌握了制作和发行渠道,无疑就等于拥有了一块“免死金牌”。
哪怕市场竞争的再如何激烈,也不会撼动自身地位的。
毕竟投资拍电影可能赔钱,但坐地收钱的院线,可是很少会赔钱的。
为什么电影发行公司牛气冲天,不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渠道,哪怕是投资人,在发行商面前,也要鞠躬低头么?
都说韩三爷是华夏电影的真正大佬,归根结底,是因为人家是中影的老大。
中影是干什么的?
甭管你是国产片还是引进片,到最后,审核的时候,都要人家同意才行。
传说,后世华宜之所以被小崔爆捶,这里面是因为三爷点头的缘故。
当然,从电影人的角度来说,三爷其实做的很不错,是一个绝对低调的高水平电影导演和投资人。
他投资了最早的一批国产大片,尽管像《无极》这样的电影,华而不实,但是也算是通过这一批电影的刺激,打开了整个华夏电影市场各路血脉,观影群体开始壮大,电影产业开始膨胀,电影技术开始攀新。
从整体角度来说,三爷的支持与投资对华夏电影还是很有益的。
不仅如此,他也支持了刚出道的小钢炮,凯哥,宁昊,卢川等一批批比较有想法的导演,虽然最后走到什么程度看个人,但就他们的出道作品来说,都格外惊艳,在华夏电影史上都是不可磨灭的。
而他本人也确实是个很给力的导演,尽管《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因为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和事件多,而采取了白描和流水账的拍摄方法,但是无论是从运镜,剪辑,色调,台词和节奏,细节任何一方面讲,都是拍得非常出色的电影。
因为这样的拍摄方法,以及献礼色彩,没有对历史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但这两部电影仍然是迄今为止对民国时代大局风貌白描最贴近历史,最具细节的大众艺术作品。
在进口电影上,三爷那个年代主要引进的都是好莱坞一线稳赚的大片。
不过,讲实话也没有什么可诟病的,因为天天嚷嚷什么删减的群体审美情趣也就限于爆米花电影了,或者跟风嚷嚷一些所谓的限制级,无病呻吟。
比较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国内很少引进人文电影和非好莱坞地区的电影。
当然,并不是说三爷就是完人,但最起码,这个人对华夏电影事业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赵浮生没打算做第二个韩三爷,他也做不到,毕竟人家有背景有身份,中影又是国企,未来影视撑死也就是个民营企业。
但是,赵浮生觉得,自己可以把未来影视做的更好。
“怎么样,干不干?”
赵浮生看向叶敬,笑着开口问道。
身为未来影视的总经理,这个事情,自然不可能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肯定还要跟叶敬商议,最起码,也要取得他的支持才行。
叶敬想了想,点点头:“干!”
他也是有想法的人,别的不说,未来影视这种情况,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渠道的争夺,是必然要进行的。
作为未来影视的掌舵者,叶敬当然希望公司能够发展的更好了。
“不过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得考虑上市的事情了。”
叶敬看着赵浮生,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创业板好像不太适合我们。”
说实话,对于国内的股市是个什么情况,叶敬很清楚,赵浮生也很清楚,如果未来影视把目光盯在渠道上面的话,那么在国内上市,或许就不是那么合适的选择了。
“联络一下港交所吧。”
赵浮生沉思了片刻,对叶敬说道:“你说的对,看样子,我们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ps:求订阅,求订阅啊!大哥们!请到支持正版啊!




重生之完美未来 第四百七十三章 计划变更
关于公司上市的问题,赵浮生一直都是有想法的。
之前他看好创业板,是因为创业板的公司,相对而言上市条件没有那么复杂。
简单一点来说,一家企业如果在创业板上市,需要经历的步骤虽然和上市公司差不多,但问题在于,从审核严格程度乃至具体流程来说,都没有一级市场那么严苛。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想要在港岛或者纳斯达克上市,需要八十分的话。
那么在创业板上市,可能只需要六十分就可以了。
这个就很关键了。
要知道,上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达到很多条件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赵浮生没有考虑让未来影视在国内上市的原因。
甚至于,整个未来系的公司,赵浮生都没想过去国外上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浮生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些简单了。
“好。”
听到赵浮生的话,叶敬点点头,自然知道赵浮生应该是有了别的想法。
说实话,对于赵浮生的想法,他其实有些猜测,但这时候,也确实不是自己发表什么意见的时候。
毕竟关系整个公司的发展,还得赵浮生这个老板来做决定才行。
赵浮生没有再跟叶敬说什么,而是坐着车离开了未来影视。
回去的路上,他眉头紧皱,在思考着之前自己和叶敬说的话。
原本他没想这些东西,只是随口说了一下,但叶敬的话,却提醒了自己。
上市的问题,看来确实要重新考虑了。
“去总部。”
赵浮生想了想,对司机道。
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柳一鸣,想了想,对赵浮生问道:“您要见郑总么?”
赵浮生既然要去公司总部,那肯定是要跟郑瑶见面的。
“嗯。”
赵浮生点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
柳一鸣闻言不敢怠慢,连忙给郑瑶的秘书发信息。
他们这些秘书之间,也是有联系方式的,为的就是领导之间如果见面的话,能够提早沟通。
就好像现在,赵浮生去集团总部,如果郑瑶不在的话,他还要在公司等着。但如果柳一鸣提前通知郑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郑瑶准备见赵浮生,结果赵浮生没时间,那就还要浪费时间等待,倒不如秘书提前沟通好,这样两个人都方便。
“郑总正在开会,我们到了的时候,估计也开完了。”
柳一鸣等到对方回信息之后,才对赵浮生说道。
“嗯。”
赵浮生嗯了一声,便不再开口。
车子的速度不快,赵浮生很快就抵达了集团总部。
坐着自己的专用电梯上楼,径直来到办公室里,赵浮生对柳一鸣吩咐道:“给我把集团几家子公司最近几个月的财务报表找出来。”
“好。”
柳一鸣一愣神,但还是点点头,马上走出去开始办赵浮生交待的事情。
身为秘书,他一向都是以赵浮生的话作为自己的行为守则,老板要求的,一定要摆在第一位才行。
这是他的前任,如今未来投资副总吴思捷给他的建议。
至于吴思捷这个未来投资的副总身份,是郑瑶给他安排的,用郑瑶的话来说,虽说武林剧组那个影视基地是未来影视使用,但最大的投资商,还是未来投资。
而且郑瑶也知道,对于吴思捷,赵浮生是有大用的。
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赵浮生的想法。
在郑瑶看来,赵浮生肯定会给吴思捷安排新的工作岗位,到时候,让他直接过去就是了。
事实证明,她的想法是没错的。
很快,郑瑶结束了会议,在秘书的提醒下,来到了赵浮生的办公室。
“听说你昨天发飙了?”
看着赵浮生,郑瑶随口问道。
“这消息传的也太快了吧?”
赵浮生微微有些诧异,对郑瑶问道。
拜托!
郑瑶无语的看着赵浮生:“你也不想想自己什么身份,那么大的事情,在场又不是没有目击者,虽说双方都没报警,但早就在这个圈子里开始流传了。”
“真的假的啊。”
赵浮生倒是没想到,笑着问:“怎么着,有人骂我是暴君了?”
“暴君?”
郑瑶闻言一愣神,随即有些莫名其妙的说:“为什么要骂你是暴君?”
“哎?”
这下子轮到赵浮生无语了,他真没想到,竟然没有人因为这个而苛责自己。
难道说,自己想多了?
“张墨进了医院,外界传闻,华宜那边准备把他解约雪藏。”
郑瑶解释道:“汪忠军没胆子给你打电话,把电话打到了我这里,表示十分的歉意。”
“然后呢?”
赵浮生知道,这件事肯定还有下文。
事实证明,他的猜测是对的。
“然后,自然是求原谅呗。”
郑瑶摆摆手:“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圈子里对你的评价很高,说你这个人,是个好老板,跟你做事,最起码不用担心被人坑。”
赵浮生这才明白过来,闹了半天,居然是自己想多了。
“你呀,大概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
郑瑶对赵浮生解释道:“现在这个圈子,实在是乱的不成样子,那些演员,尤其是女演员,在外面被欺负的例子,太多了。”
“所以,我现在成了好人?”赵浮生目瞪口呆的说。
“是啊。”
郑瑶点点头:“没有人不喜欢一个可以保护自己的老板最起码,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被抛弃。”
赵浮生愕然无语。
他是真的没想到,自己只是做了一件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居然被人当做大好人。
“人啊,还是多做点好事吧。”郑瑶看到赵浮生一脸懵的样子,笑着调侃了一句。
“少来。”
赵浮生无语的笑了笑,摆摆手:“这个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我觉得,咱们聊聊公司上市的事情比较合适。”
上市?
郑瑶有些诧异:“怎么,你不打算在创业板上市了?”
想了想,这是赵浮生唯一能够改主意的地方,或者说,大概赵浮生不满意创业板这个业务,打算主板上市。
但是很显然,郑瑶低估了赵浮生的野心。
赵浮生这家伙,属于那种平时没什么想法,可一旦热情被的点燃了,就会努力争取的人。
所以,在听完郑瑶的话之后,赵浮生笑了。
“你笑什么?”
郑瑶有些奇怪,不解的看着赵浮生。
“你觉得,我们去海外上市,怎么样?”赵浮生看着郑瑶,缓缓说道。
“啊?”
那一瞬间,郑瑶觉得自己的脑袋有点不够用了。
海外上市?
赵浮生想要干什么?
说实话,昨天发生的事情,在郑瑶的眼中,根本就是一件小事。
未来集团走到今时今日,如果还需要看华宜的脸色,那就太失败了。
甭管是张墨父子,又或者是汪家兄弟,在郑瑶如今的想法里,其实都不被她放在眼里。
真正让郑瑶在意的,是赵浮生的想法。
毕竟,赵浮生才是这家公司的主人。
就好像现在,赵浮生提出不在创业板上市,而是去别的地方上市,甚至还是海外,这就让郑瑶关注起来了。
“你不是在开玩笑吧?”郑瑶看着赵浮生,郑重其事的问道。
赵浮生点点头:“不是开玩笑,我跟叶敬聊了一下,觉得,或许我们选择在港岛或者纳斯达克上市,更合适一些,你觉得呢?”
郑瑶秀眉微蹙,却没有马上开口说话。
很显然,赵浮生的话,让她有些犹豫了。
本身上市这件事,就不是一件小事,对于一间公司而言,关系重大。
而现在,赵浮生居然提出,放弃之前在创业板上市的计划,转头考虑在港岛或者美国上市,这就让郑瑶更加担心了。
“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操作的。”
半晌之后,郑瑶看着赵浮生说道。
想要在国外上市,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未来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所以,身为未来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她必须要慎重考虑才行。
()




重生之完美未来 第四百七十四章 难以抉择
华夏的企业家,有时候是很疯狂的。
这一点,郑瑶很清楚。
郑瑶记得,赵浮生曾经跟自己讲过一个故事。
说的是曾经在东北赫赫有名的飞龙保健品公司老板姜伟。
姜伟崛起的时候,是九十年代。这位做保健品起家的老板,跟某位喜欢装农民的二人转大佬曾经做过邻居。
那个时候,东三省这边的报纸上、电视和广播里,铺天盖地都是他的广告。
他的产品叫“延生护宝液”。从成分上,充分体现祖国中医药的深厚精髓:雄蚕蛾、人参、鹿茸、韭菜籽、驴肾……
对,驴肾。
它的广告语是这么说的: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一项最新科技情报表明,人体衰老的主要标志是性衰老或性衰弱。因此,抵制和防止性衰老则可以防止人体衰老,改变和延缓人体各种衰老特征。
延生护宝液对参与性功能的器官具有迅速激活作用......
姜伟惯用的营销方式,是先用地毯式的广告轰炸开路,再派出庞大的营销队伍去铺货。
一个广为流传的业绩神话是,姜伟的公司刚创办的九一年,利润就到了四百万。九二年利润翻倍到六千万。
到了九三年,他的利润超过了两个亿。
那个年代,华夏诞生了一大批或成功或失败的企业家。
人***望、资本,三者猛然得到机会,迎头碰撞。无数疯狂到极点的往事,瞬间产生。
姜伟九五年的时候,去了港岛谋求上市。
用他的话说,一是可以筹钱,二是可以出名。
结果到了港岛,投资银行一下提出了一大堆问题,他一半多都答不上来。
有几句话,直接点出飞龙的死穴。
战略短浅不可持续,产品随时可能遇冷甚至淘汰,营销队伍一盘散沙,家族色彩浓厚,管理漏洞明显……
话说的不无道理。因为,飞龙集团有一位女性副总裁,就连姜伟本人见了,也得毕恭毕敬的叫她一声:
妈!
姜伟太实在了,立刻终止了上市,然后在报纸上登出了一条公告:飞龙集团进入休整期。
从作风、人事、架构全面整顿,一切业务暂停。经销商和零售商连货也不敢进了。
这直接导致了飞龙市场销售体系的崩溃。
姜伟自己去闭门读书,说要认真修行。自然,那位女性副总裁——他妈,也被迫退位了。
两年后,姜伟觉得,该整顿的也整顿的差不多了,准备带着飞龙重新进入市场。
他找了个记者深层次采访自己,把企业所有的资料都给了他。
其中包括一篇姜伟自己写的《总裁的二十大失误》,后来,他又写了一本书,叫做《商人医院》。
当时,售价一千两百,姜伟自己预计,起码能卖三个亿。
嗯,郑瑶记得自己前两天在旧书摊上看到过,五十块钱两本,都是新的。
说实话,郑瑶害怕赵浮生也变成下一个姜伟。
毕竟,赵浮生现在的样子,确实有点发疯的姿态。
“我们在国内上市不好么?”
许久之后,郑瑶抬起头,对赵浮生问道:“你想想看,以我们的财政状况,在国内上市的话,很容易。尤其是创业板那边,我打听过了,应该没问题的。”
1...694695696697698...8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