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的血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对方很明显也发现了我的存在,霎时周围的空气就像凝固了一样充满了杀气……接着我很快就觉得不对,因为如果对方是越鬼子的话,这时应该大喊大叫或是用枪声通知战友赶来才对。
想到这里我就朝目标位置小声喊了声:“控得动!”
对方回了一声:“刚呆乃来!”
于是我就知道那是自己人了!(未完待续。。)
越战的血 第三十章 立足之地
那两名话是越南语,当然也是我们的暗语。wwwwcom
我说的那句意思是“不许动”,而对方回的是“举起手来!”
之所以会用越南语用暗语是因为我们在之前的战斗中就发现这方法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这样做往往能在战斗中占据先机。
可以想像,如果对方是越南人而不是中国人,那我们用中国话说出暗语等对方回答的时候,等来的就很有可能会是一梭子弹。反之如果是用越南语做暗语就不一样了,越南人听到这句越南话后大多时候还是无法判断对方是敌是友,而我们却可以因为敌人没有正确的回应而有了心理准备,于是在有备打不备的情况下咱们当然就能占到便宜。
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就比如说在这场战斗中就出现过多次我军伞兵意外与越军遭遇而又无法分辩敌我的情况,而在我军喊出暗语时有许多越军甚至会一边喊着“自己人”一边放心的走出来……其最终结果是怎样的就不用多说了。
“营长!可算找到你了!”
让我意外的是出现在我面前的是我的警卫员,而且还是两名警卫员……这跟我之前判断的只有一名敌人可有些不一样。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特工连的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竟然都能欺骗住我的耳朵了。
“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找到我的!”我有些奇怪,因为听他话中的口气显然是有意识的在第一时间就找到我,这要在近百人的跳伞行动中而且还是在越南的丛林里做到这一点可不是容易。
“营长!”警卫员小张有些得意的回答道:“我们是警卫员嘛。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护您的安全。这要是不先找到你那还怎么能称得上是警卫员……”
“去去去!”小王打断小张的话。转而向我报告道:“营长,我们是紧跟着你跳下来的,之后就紧盯着你的方向了,只不过因为雾大跟丢了,能找到你更多的是运气!”
闻言我不由暗自好笑,这两个家伙大战当前居然一点都不紧张,还在这开起玩笑来了。
不过这时我也没空教训他们,当即点下头下令道:“马上前往集结点!”
“是!”
三个人在一起行动就方便多了。这并不是说我们素质还没有好到不能单独行动。而是单独行动的时候就必须得一个人瞻前顾后的效率很低,而三个人在一起协同就可以一个顾前一个顾后,一个注意两侧……这么一协同就既安全又有效率。
这一路都有惊无险,除了在路边碰到两个受伤的越军之外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两名受伤的越军照想是在战斗中负伤被战友抢下来的,但又一时没有能力将他们送下山去……扣林山海拔一千七百多米,一个健全的人下山都要四、五个小时,更何况还是带着伤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他们放在路边等着收容队或是运送补给的民兵上来时再把他们运下去。
这两个可怜的伤兵对我们根本就没有防备,我想这应该与他们的伤势有关,他们中一个是被炸断了双腿奄奄一息,一个则是被子弹或是弹片伤及了肺部正艰难的呼吸着。像他们这样的状态而且还是躺在树荫下。再加上浓浓的大雾当然就不知道我们从天而降了。
甚至于在我们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是救兵到了满脸的兴奋……等他们看清我们的打扮和武装时才呆愣当场。
我想他们这时肯定是在想:这些中**人怎么会从我们的背后杀上来的。
下一秒那个断手的越军就想去摸枪。我相信他这个动作并不是想打死我们,而是想鸣枪示警告诉他们的战友。
但是我们当然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小王抢了上去一个枪托就把它打晕在地,至于那个双腿受伤的越军呢……先是双眼露出些恐惧,接着就收了一口气躺在地上等待命运的到来。
我本来不想杀他们,但最终还是狠心让小王动用军刺割破了他们的喉咙。
因为这时我才意识到:许多越军很有可能还不知道我们已经伞降到这片区域了。
对于这一点我也有些纳闷,因为咱们可是近百人从直升机上空投到这片区域,这片区域又是越鬼子主力所在地,怎么会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到来呢?!
原本我还担心在集结前会遭到越军的打击呢,现在看来这担心完全就是多余的。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越军是发现了,但却没有那么快的速度将这消息传达出去……
原因是这样的,因为阮营长急于夺回主峰所以将反斜面的部队尽数投入到进攻主峰的战斗中去了,后方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以及必要的几个哨兵。这本来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这些哨兵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我们的伞降行动。
错就错在,越军通讯设备的普及率也不高,他们在坑道内的确也有布设电话,但这些电话就像我军使用的一样,一根线接两头,只能用于坑道与坑道之间的联系。无线电就只配备到连一级,这两个连都被派到战场上去……后方的哨兵就苦了,他们发现了敌情却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通知主力部队,没有电台嘛!
按说越军本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两个连队的电台应该一部留在后方一部用于前线,但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们,谁又能想到咱们会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直接空降到到他们的后方。再加上主峰被敌人占领就已经让他们慌了手脚了,一急之下就接连犯了几个错误。
这也使得我军部队的集结十分顺利,在这过程中除了遇到一些民兵还有几个哨兵的零星抵抗之外,根本就没有我之前所担心的“反空降”。
“营长!”这么一来反倒让赵敬平担心起来了:“你看,越鬼子这会不会有什么诡计,比如在前头设下陷阱……”
“给我接老鹰!”我对通讯员下令道。
刀疤一拿起电话就问着我们:“营长,你们成功着陆了吗?”
“着陆了!”我说:“你那边什么情况?”
“越鬼子刚才还在猛攻我军防线,现在已经撤下去了!”刀疤回答:“他们应该是刚刚知道你们空降到后方!”
听到这话我就放心了,不是越军有什么诡计,而是他们的反应比我们想像的要慢。
不过这似乎也不奇怪,没有足够的通讯设备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必然的,而我们又是以最坏的情况来假想敌人,只不过这场仗中越军这些出奇的反应有些让我们莫名其妙的。比如主峰到现在还是没有其它方向越军的威胁。
后来在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阮营长的自负而瞒报军情导致的时候,我和手下的参谋们都笑得直不起腰了。
直到这时那个阮营长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而且战局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凭他一己之力能控制得了的。
这时的他当然是要向上级报告,否则不只是这主峰拿不回来,他手下的部队都有可能被我们给消耗干净。
不过我又不得有佩服一下这个阮营长,他在向上级报告时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足足将我们的兵力夸大了三、四倍,也就是越军14团得到的报告是:“大批中**人借助晨雾朝扣林山主峰空投,兵力至少有一个加强营,扣林山主峰在中**人的强大攻势下已经失守!”
“一个加强营?!那这还得了!”这个消息马上就让14团团长呆愣当场。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空降十五军。
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当前我们面对的这些越军都是与中**队打过交道的越鬼子,及部队是在中国训练和装备,军官也有许多是在中国的军校中训练出来的,这个14团胡团长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胡团长很清楚中国只有空降十五军才有空降一个营的实力,同时他也很清楚空降十五军的缺点……那就是因为伞具落后的原因导致中国空降部队只能装备轻武器,而且还缺乏弹药。
于是他马上就针对这些特点制定了一个计划:“从几个方向包围中**队,并以消耗敌人弹药为主展开进攻!”
胡团长制定的这个计划当然是对的,只是他所不知道的是……他要面对的并不是空降十五军,如果真是空降十五军的话,那因为新型伞具还没有全面装备到十五军,也许还真有他想的那些缺点。
但我们是合成营,装备有新型伞具和先进装备的合成营,有大批的直升机配合的合成营。
这个误判直接导致了越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然,因为越军以为我们是一个加强营,而实际上我们只有一个连,这一点也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打得十分艰苦。
这时的我却不知道这些,也没时间考虑这些,因为我们现在急于与刀疤的部队会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扣林山上争取到一块立足之地。(未完待续。。)
越战的血 第三十一章 会师
我们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就绕过敌人的包围圈成功的到达主峰与刀疤的部队会合了。wwwwcom
这个过程应该说是我军相对比较危险的时候,因为就像之前所说的,我军对地形不熟,在反斜面根本就找不到合能够筑防的位置也就是没有立足之地。一旦我们在途中被越军给缠上的话,就很有可能面临被越军上、下两面同时进攻的危险。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我们在扣林山的反斜面也就是越军的正斜面筑防,越军甚至只需要让他们的炮兵动手就可以了,咱们正对着越军的远程炮火嘛,越鬼子把我们这么一围……接着就有足够的时间引导远程炮火进入我军阵地。
所以能否顺利到达主峰阵地与刀疤等人会师,也可以说是这次计划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
越军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得知背后有敌人的空降兵后,第一时间就掉转了枪口转而来对付我们。
他们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可以避免被我军两面夹击。
要知道这时的他们可是在全力进攻刀疤等人所驻守的主峰阵地,这时如果让我们从背后杀了上来……那就算他们的兵力有两个连队只怕也要倾刻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另一个当然就是阻止我们两军会师。
越军很清楚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扣林山主峰……我军在主峰上的防守兵力不足嘛,总共才只有一个排,这样的兵力就算有直升机的掩护也是很难撑得住越军人海战术的围攻的,这也就是阮营长敢瞒报军情或是有意缓报军情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是让我们这些后续部队成功的登上主峰的话那就不一样了,主峰上的防守兵力就会由一个排变成一个连,这个实力就足够让他们头疼了。
再加上越军也很清楚我军主峰上的部队不敢轻举妄动,这时主峰上的中国军人才不过三十人,如果再分上一部份来接应伞降部队的话,只怕主峰两下半就要被越军给拿下了。
事实上越军还是希望我们能这么做的……与我们对抗的两个越军连长里有一个姓吴的连长算是个比较棘手的角色。他在这时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装成被我军打个措手不及的样子全军大撤退,也就是慌慌张张的掉转枪口去对付后面的伞降部队,实际上却是留下了两个排埋伏在主峰附近,只等着主峰上的中国军人杀出阵地时他们就来个回马枪。
当然,这个计划最后没有得逞,因为主峰阵地可以说是我军的根本,也是整个计划的重中之重。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拿主峰的安危开玩笑的。更何况,主峰阵地上的战士想要支援我们并不需要“杀出阵地”。
这是我们一早就计划好的,也就是当这一场战斗还没有开打的时候,我和刀疤就考虑到在这种情况下主峰该怎么支援伞降部队。
应该说这并不容易,一方面刀疤的部队太少没有办法直接对我们提供支援,另一方面他们对地形不熟同时也很难确定我们的位置。
但却有一个优点可以把握……那就是居高临下的方便掌控全局。
这也是我们选择在天亮的一霎那进行伞降的原因。
我军伞降时天色还没亮。这就意味着敌人不能及时发现我军的伞降行动并进行必要的反空降。事实证明这一点是正确的,我军伞降时基本没有遭到越军的反击,代价就是有五名战士没能按时到达集结点会合……这部份战士应该是因为天气和地形状况在着陆时出了些问题。正所谓有利必有弊,想要减少被敌人发现及反击的风险,适当的提高伞降时的风险也是必要的。
之后等我们在深林里集结并朝主峰开进的时候,天色就渐渐亮了起来。
当然,天亮对我们伞降部队并没有很大的帮助。这时候我们甚至还不知道越军在什么位置,也就不知道该怎么避过越军到达主峰。
但天亮对主峰上的战士却是大有帮助,他们的目光一路跟踪着撤退的越军……要知道特工连的战士个个都跟陈家姐妹学过跟踪,跟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观察一点点不一样的风吹草动,或是听到一点异样的声音等等。
这本领在这时就起到作用了,虽然现在雾气还没有消散,虽然厚厚的云层也将太阳遮得密不透风。但刀疤等人还是可以在这微微泛白的光线中判断出越军的位置。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照着越军的位置打几发迫击炮炮弹就可以了嘛,这不仅可以对越军造成一些杀伤……这是在森林里,迫击炮如果不用延时引线的炮弹的话,那就是在越军头顶上爆炸,这直接就打得越鬼子一片惨叫。
更重要的还是,这爆炸声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越军的位置。
咱们听声音就可以了嘛。甚至我们还与刀疤做过这样的约定:两发炮弹的爆炸就是敌人的位置,一发炮弹就是指示安全的方向。
于是对我们来说事情就简单了,听到“轰轰”的两声,就知道敌人从这方向来的。听到“轰”的一声,就知道该往这方向走……这使得我们总是能够避开越军的包围圈,尽管越鬼子对这片森林要比我们熟悉得多。
不过就算是这样事情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在后半段时间越鬼子终于明白了我军总能避开他们的原因,于是也跟着打手榴弹和迫击炮用于干扰。甚至他们还参透了我们的暗语,想以一声爆炸来把我们吸引进包围圈。
应该说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聪明,因为很明显的在信号混乱之后我们当然就知道不该相信这种引导了。同时越军也低估了我军的战斗力,就像那个胡团长所判断的那样,以为我们是火力不足的空降十五军,所以包搜索队伍铺得很开。
于是在最后阶段我们干脆就不用主峰的引导拉开架式端着手中的ak74就一路猛杀猛打的冲上了主峰!
至于那在我们后头紧跟着的越鬼子吧,主峰上的几挺机枪和迫击炮一阵乱轰乱打就将他们打回森林里头去了。
“营长!”主峰上的战士看到我们就情不自禁的冲了上来与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虽然特工连的战士们互相之间早已熟识了,但在这种场合成功会师又是另一番感受。然而我们却又知道在这战场上前没有太多的时间给我们庆祝,于是拥抱握手之后就迅速分散开进入自己的位置。
“情况怎么样?”我问着刀疤。
“越军的进攻很猛烈!”刀疤朝阵地前几十具越军尸体扬了扬头说道:“他们已经对我们发起了三次猛攻,而且完全不计伤亡。不过就只有这一个方向,其它方向的越军依旧没有动静,不知道越鬼子在搞什么鬼!”
对此我也大惑不解,这时的我哪里知道越军的阮营长帮了我们那么多的忙。
“不管怎么多了!”想了想我就说道:“按原计划进行布防,开始补充弹药!”
“是!”刀疤应了声马上就朝手下的几个排长下了一连串的命令。
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补充弹药……弹药不足这一点永远是空降部队的硬伤,就算在我们使用了新型伞具也是这样。
新型伞具能给我们的只是更安全、更快速、当然也有更多的弹药,但这弹药不可能多到能够让我们打上一场大仗。
至于这批弹药该怎么个补充法,不用想,当然是用直升机了。
接到命令后战士们二话不说就三、五成群的抽出工兵锹在高地上的各个隐密处一阵猛挖。
这所谓的隐密处指的就是一些炮弹不容易炸到的地方。当然,我们这防的主要还是迫击炮……山顶阵地这个位置比较特殊,因为它对于一座高地来说就像是一把刀的刀锋,远程火炮一般很难打到这个位置,打高一点就从空中越过了,打低一点就打在斜面上了,也就是说除非是在非常巧合或是火炮大面积覆盖的情况下才会有几发远程火炮的炮弹落在我们头上。
但迫击炮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因为弯曲弧度大,所以只要瞄得准还是有很大的慨率能够打到我军阵地上的。
我想这也是越军一直到这时都还没有用炮火对我军阵地实施轰炸的原因,远程炮火的轰炸对主峰起不了多少作用,迫击炮暂时又不成规模……
就像之前说的,越军的布防是“鸡蛋式”布防,再加上这扣林山是一千七百多米高的高地运输十分困难,所以成规模的迫击炮及炮弹都是用在直接与我军接触的前沿阵地了。
当然,山下的迫击炮也是会打得到主峰的,但问题是主峰高一千七百多米,轻型迫击炮比如60炮想达到这个高度都困难更不用说打到了,于是只能调集82mm及更大口径的迫击炮才行,同时也因为主峰的高度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它们的射程,这就使得这些调集来的迫击炮必须得逼近扣林山才行。
我相信越军要完成这些动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就给了我们一个补充弹药的机会。
越战的血 第三十二章 补给
看看防炮洞已经挖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在步话机里朝已经联系上的郑良强下令道:“行动!”
“明白!”
紧接着我就朝刀疤打了一个手势,刀疤会意当即指挥着战士们在山顶阵的棱线上四处布防……这是为什么就不用多说了,为的就是掩护即将到来的直升机。wwwwcom
我们的好处就在于居高临下,而且之前越军为了便于防御还将主峰周围几百米范围内的树林都砍了个精光,甚至就连一些能够藏身的岩石或是洞穴都炸了个彻底。这就使得我们对下方越军的一举一动都看得十分清楚。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的……那就是左后总面积不足一百平米的一个高地,这个高地在我们的地图上是编为30号高地。
这个高地的特点就在于它距离主峰近,只有三百米左右的距离。更诡异的还是这个30号阵地相当于主峰来说就是一个突起,刚好就挡住了其另一面的视线。
像这样的地形在其它地方也有但却不常见,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战术山顶,也就是它虽然不是实际上的山顶,但在军事上却有着跟实际山顶有一样的战术价值。
这个高地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越军如果是从30号高地的方向朝我主峰运动,那么我们根本就看不见他们,也就是说越军可以很安全的在30号高地另一面集结。
然后这30号高地距离我们只有300米……这要是让越军给占领了,那就会变成朝主峰冲锋及提供火力掩护的绝佳地点,虽然这30号高地还是比主峰矮上一些。
所以不用想了,这个高地当然就是必需争取的要地。
只是因为这个高地面积实在太小,不过一百多平米,于是我们能安排到那里的兵力只有一个班。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兵力不足也不是我不舍得,事实上,这个高地的重要性就算需要我分一个排过去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但打起仗来有时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如果在那一百多平米的高地上分配上一个排。一通炮弹过后只怕又只剩下一个班左右的人了。
不过好在像这样的高地也就只有一个,否则这个主峰还真称不上什么易守难攻。
“砰!”的一声,最先开枪的是粱连兵。
他是我们特工连里出了名的神枪手,手里拿的是从越鬼子手里缴来的svd,这一枪过去就听到下方丛林里一声惨叫。
倒下的是一名越军无后座力炮射手,无后座力炮这东西虽然没有迫击炮、火箭筒好用,但在某种情况却又少不了。
比如现在。主峰周围几百米的范围内基本没有可以隐藏的植被,这就意味着火箭筒没用了,超出了火箭筒射程嘛,就算没有超出射程在两百多米的距离里火箭筒也很难命中目标。
迫击炮也很难用得上,原因是越军必须躲藏在森林里……躲藏在森林里的意思,就是迫击炮一打就很有能被树枝引爆而在自个头顶上爆炸。
当然越军也可以用延时引线或是确树的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其实都不理想。
用延时引线吧,虽然能够避免像即时引线那样炮弹在头顶就被引爆的情况,但炮弹穿过树枝、树叶后再打到主峰其精准度毫无疑问的会大受影响。
砍树的意思就是在森林的某一个地方把树木砍掉一圈,这样就不会有像之前所说的那些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少了一圈树的地方很明显就是炮兵阵地的位置,那就是在告诉敌人的迫击炮或是狙击手:“来打我吧!”
所以这时候反而还是无后座力好用,射程比火箭筒远又不会有迫击炮那样的诸多问题。隐藏在树丛里端着平射想打哪就打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