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华夏雄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坦克兵
步枪长了之后,重量增加了,而兰芳设在东京的兵工厂考虑到这一点,就减小了子弹的口径,这种步枪的子弹口径只有6.5毫米!在当年普遍使用10毫米以上子弹的年代,这种步枪是小口径步枪。
兰芳在日本投资了不少,特别是东京兵小石川枪炮厂、福冈弹药工厂等兵工厂、川崎造船厂等,都是当年规模较大的兵工厂。而事实上已经是兰芳附属国的日本,几乎没有民用商品的企业,仅有的几座工厂,不是兵工厂,就是钢铁厂、化工厂,日本人只生产武器,连自己用的粮食都不够,在生活方面,物资严重依赖兰芳的提供。
不过这就是陈新元所需要的,他扶植起一个日本,是让日本当炮灰的,而不是让日本能够变成一个独立的强国。
伊东祐亨以步枪拨开了美国人刺来的刺刀,回手就是一刺刀刺去。只听到“噗”一声刺刀入肉的声音,锋利的刺刀就像是刺破了一个皮球一样,狠狠扎入了那名高大的美国大兵腹部,接着伊东祐亨用力横向拧动枪身,刺刀随着枪身的转动,在那名美国大兵体内转动,扎入腹部的刺刀把胃、肝脏、小肠都拧得粉碎了,腹部的大动脉也被刺刀割破。
随着伊东祐亨的手用力一拉步枪,带着鲜血的刺刀从美国大兵体内抽出,那名高大的美国大兵就像是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软绵绵的瘫痪在战壕中。
其他的日本人也都十分英勇,他们迎着人高马大的美国大兵扑上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在近身肉搏战中,那些人高马大的美国大兵居然不是那些矮个子的对手!
当一大群美国人扑过来的时候,伊东祐亨和他的战友背靠背,三个人组成了一个白刃战的刺刀小组,把冲上来的十多名美国大兵全部挑翻在地上!
“上帝啊!那些矮个子的印第安人,怎么那么厉害?”亨利·韦杰·哈勒克终于感觉到害怕了。因为他亲眼看到,几个矮个子背靠背,就能一口气挑了十多名美国大兵!当一名矮个子身负重伤,被十多名美国大兵包围住的时候,那个矮个子居然拉响了手榴弹,和包围住他的美国大兵同归于尽!
这些矮小的家伙简直就是疯狂到了极点,冲锋的时候悍不畏死,冒着枪林弹雨,拼命的往前冲锋,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喊着“板载”冲锋!冲上阵地之后,他们的白刃战技术十分精湛。甚至他们可以拉响手榴弹,和美国人同归于尽!
“那些人打的什么仗
啊?难道他们对我们有深仇大恨?也不对啊,若是说印第安人对我们有深仇大恨,应该是我们美国的印第安人才是,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和我们每关系啊?”
一千多名矮个子刚刚夺取了一处战壕,他们没有喘气,又继续向下一处的美军阵地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这些人,就像是不知疲倦,不惧死亡的杀人机器,有着无限的精力和体力,一鼓作气,一连发起了四次冲锋!把美国人从一处又一处的阵地上驱赶下去。
打头阵的日本雇佣兵拿下了固若金汤的美军防线,这使得墨西哥指挥官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大喜过望:“看样子我们雇佣这些人,确实是雇佣值得啊!”
雇佣日本武士,陈新元给每一名日本武士每个月三块大洋的工资。但是这些前来墨西哥参战的日本武士,雇用费用都不是陈新元给的,而是墨西哥政府支付的,墨西哥政府给每一名日本武士每个月四块大洋的工资,这样陈新元还能从每一名日本武士身上赚到一块钱!而随着战事的进展,这些日本武士越来越得到墨西哥人的赏识,他们的雇用费用将会水涨船高,很快可以提升到一个月五块大洋、六块大洋。一旦墨西哥支付的雇用费用上涨了,陈新元当然也会提高日本武士的军饷,但是他自己赚的也更多了。
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说道:“看来,我们得向皇帝陛下申请了,多雇佣一些日本武士来当雇佣兵,雇佣日本武士打仗,比我们自己人打仗要划算多了!”
即使是把一名日本武士的雇用费用提高到每个月六块大洋,也比墨西哥人自己训练士兵划算多了。就拿一名新兵一个月一块大洋的军饷成本来讲,一名训练了六个月的新兵,军饷加上训练的弹药消耗、服装、器械装备等费用,前后要花十多块大洋,而这样的一名新兵,很可能一上战场就被美国人干死了,那就意味着十多块大洋全部打了水漂!而雇佣一名日本武士,训练费用不用墨西哥出了,而且一名日本武士上了战场,大概率是存活下来,比墨西哥新兵大概率阵亡又不一样,这就省了很多钱。而且墨西哥士兵若是阵亡了,还要支付一笔高额的抚恤金。当然日本武士阵亡也要给抚恤金,可是他们的阵亡率低啊,这又省了很多钱。
打仗要的就是打胜仗,打赢了,还能获得土地、赔款,这又是战争带来的红利。
还有,多雇佣一名日本武士当兵,就能多出一名墨西哥青年从事生产,一个月的生产价值,估计都不知六块钱。
所以说综合下来,雇佣日本武士是太划算的事情了,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一点都不觉得这些日本人是浪费钱,而是给他们墨西哥政府赚钱的杀人机器!
也就在
墨西哥军队攻入了加利福尼亚州的时候,另外一支墨西哥军队,攻入了新墨西哥州。
“板载!板载!板载!”大群身穿蓝灰色军服的矮个子墨西哥士兵站在刚刚夺取的美军阵地上,欢呼雀跃。
刚刚的那一仗打得可以说是痛快淋漓,日本人以各种新式的轻型火炮,就把美国人的重炮打得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接着各种小炮都给推进上来,抵近了美军阵地一阵猛烈轰击,压制得美国人抬不起头来,日本人就组织了板载冲锋。
区区一个大队的日本兵,击退了前面五千多美国大兵!
按照兵书说的,要进攻对手,必须有对手五倍以上的兵力才能攻下坚固目标。可是日本人以只有对手五分之一的兵力,居然取得了一场攻坚战的胜利,这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本章完)





华夏雄师 第320章 无线电(上)
德意志海德堡大学,物理学家古斯塔夫·基尔霍夫,正坐在一台奇怪的机器跟前,手指按下一颗红色的按钮。他们都是年轻的物理学家,现在进行的实验,是无线电实验。
距离他们一公里之外,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坐在一台接收机跟前,他的耳朵上戴着耳机,的手指不停转动旋钮。
当旋钮转到了一定的角度的时候,亥姆霍兹听到耳机里传来了声音。
“电磁波可以通过空气传输!”亥姆霍兹身边的一名学生兴奋的喊叫起来。
亥姆霍兹说道:“麦克斯韦,你说错了,并非是电磁波可以通过空气来传输,而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之中传输!也就是说,这种电磁波,不仅可以在我们地球上传输,还能向遥远的宇宙发射信号!”
麦克斯韦,全名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是一名苏格兰人,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又曾经在剑桥大学深造,后来来到了普鲁士留学,成为了基尔霍夫和亥姆霍兹的学生。
“老师,是我口误了。”其实麦克斯韦也熟读了陈新元著作的《电磁波原理》这本巨著,在陈新元写的《电磁波原理》这本书中,就已经阐述了电磁波可以隔空传输信号,也就是意味着,不需要电线,就能把信号送到遥远的地方,接收到信号的人,再把信号翻译过来,那样就可以实现无线电波的通讯。
十年前,陈新元的《电磁波原理》这本巨著在欧洲发表之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对这本书不以为然,可是德国人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却敏锐的感觉到,电磁波的出现,可以改变人类战争!
电磁波通讯,能够不需要电线,就能实现两地之间的通讯。目前,欧亚大陆和美洲之间的通讯,还只能依靠快速邮轮来实现通讯;而海军战舰和战舰之间的通讯,也只能依靠旗语、信号灯和信号弹来实现通讯。舰队和陆地之间,只能依靠信鸽来通讯,无法实现双向通讯。至于舰队和舰队之间,就根本没有办法实现通讯了。
一旦无线电台诞生,那么这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滴滴滴”一封电报发到了中国的广州。
“我得亲自跑一趟普鲁士。”陈新元接到了电报的内容之后,激动的说道。
“陛下,这种事情有我代劳就好了,您没有必要亲自跑一趟欧洲。”作为财政部尚书兼工业部尚书的肖柏站出来。
陈新元道:“这种事情,你去了也不懂,我亲自过去,见一见那些德国科学家。不过这次,我要走陆路去。”
当年的西伯利亚铁路尚未通车,走陆路去欧洲,需要长时间在马车上颠簸。但陈新元还是决定,亲自跑一趟欧洲,而且是走陆路去欧洲。走陆路去欧洲,他是先到海参崴,再乘坐火车去赤塔,但从赤塔到乌拉尔山脉,就没有火
车可乘了,只能乘坐马车。而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西伯利亚已经冰天雪地,只能乘坐雪橇。
至于安全方面倒是不用担心,俄罗斯和兰芳现在是友好国家,沿途过去,俄罗斯军队和陈新元自己的贴身卫队会保护他的安全。
“呜——”汽笛一声长鸣,兰芳最新式的郑和号战列舰缓缓离开台北,往北航行。这艘战列舰是一艘排水量14150吨级的巨舰,这艘巨舰装备了四门343毫米主炮,十门152毫米副炮,十六门47毫米机关炮,七具鱼雷发射管。这艘战列舰,是引进英国技术建造的一艘巨舰。
这时候的兰芳,表面上是英国的附属国,英国人并不觉得兰芳会对英国构成威胁,因此很大方的帮助兰芳建造了这艘巨舰,而这种巨舰完全是按照英国人自己的君权级战列舰来建造的。
郑和号战列舰的主机采取了三台三胀式蒸汽机,功率达到13360马力,航速可达20节,在这个年代,已经是速度很快的战列舰了。
不过英国人也没有多给兰芳建造更多的君权级战列舰,这种军舰只建造了一艘,给兰芳充当旗舰使用。而英国人自己却一口气建造了八艘!分别为君权号、复仇号、决心号、反击号、雷米利斯号、印度女王号、皇家橡树号和胡德号。
反正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亲王也不担心兰芳能够仿造出这种战列舰,因为兰芳造船厂连万吨级船台都没有,根本就不可能自己造出像君权级这样巨大的战列舰。即便是兰芳吃透了英国人的技术,造出了万吨级战列舰,到了那时候,英国人早已造出更大的战列舰了!
至于为何帮助兰芳建造一艘万吨级巨舰?因为陈新元的药品,救了阿尔伯特亲王一条命,如果不是陈新元的话,阿尔伯特亲王在这个时候早就死了。
另外,陈新元还同维多利亚女王结成了儿女亲家,陈新元的大儿子陈建新虽然才九岁,但早在三年前就被送去了英国,说是当英国驸马,其实也有当人质的意思。对此,陈新元并不觉得这是丧权辱国的行为,在这个时代,英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老大,比二十一世纪的美利坚还要更加牛逼哄哄,是一个想打谁就打谁的世界老大,法国都已经沦为英国人的小跟班。
交好英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获取更多的技术。等到今后英国人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到了那时候,英国已经无法撼动兰芳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且到了那时候,英国人还要面临一个令他头疼的德意志!
至于同英国人争夺海上霸权,陈新元当然不会傻到用战列舰和英国人的战列舰硬杠了,而是另外有办法。
内燃机,是陈新元一直想要突破的一个口子,有了内燃机,就能造出更加先进的柴电潜艇。当然了,以
潜艇对付战列舰,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潜艇速度太慢了,潜艇终究只能是海上刺客。要对付战列舰,还得依靠航空母舰!
陈新元早有建造航空母舰的计划,只是内燃机都还没有诞生,更别说飞机了。只要飞机一诞生,陈新元第一时间就会建造航空母舰!
哪怕是再落后的双翼机,加装上鱼雷之后,就能成为能够击沉战列舰的鱼雷攻击机!
轰炸机和战斗机当然也在陈新元的计划之中,到时候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对舰攻击的时候,轰炸机将会用自己的机炮和炸弹,来压制水面战舰的防空火力,掩护鱼雷机突入防御圈,击沉战列舰。不过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了。
郑和号战列舰缓缓驶入海参崴,在港口停靠。
俄国人对陈新元的来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战列舰刚刚在码头上停靠下来,就可以看到一千多名俄军站在码头上,排列着整齐的队形,礼炮长鸣,军号声和鼓声震天。
陈新元在海参崴乘坐火车,前往赤塔。到了赤塔之后,因为这时候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是断头路,他只能乘坐马拉的雪橇,前往莫斯科。
俄国人准备了规模庞大的雪橇队,陈新元自己和肖柏乘坐的雪橇,是带有轿厢的大型雪橇,轿厢内有柔软的座椅,可以躺在里面,轿厢下面还有取暖的炉子。而陈新元的卫队和担负安全任务的俄军,乘坐的是敞开式的雪橇。
由五百多辆雪橇组成的雪橇队行驶在西伯利亚大荒原上,沿途过去,一片白雪皑皑。途径贝加尔湖的时候,湖面已经结冰了。
这支雪橇队中,还带有厨房雪橇,食物雪橇等,乘坐雪橇旅行,舒适度感觉和火车都差不多了。每天到了晚上,雪橇队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厨师们就会从厨房雪橇上取下各种烹调用品,准备好精美的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午餐。休息一晚上之后,雪橇队继续赶路。
“有必要修建一条铁路线,这样可以加强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联系。有了这条铁路,我们就能新开丝绸之路了,可以不用经过危险的海运,直接走陆路,把欧亚大陆连接在一起。”陈新元说道。
陪同的俄国军官说道:“我们也有这个意思,但是这条铁路的工程量太大了,而我们修建这条铁路的研究性工作早已展开了。”
其实俄国也非常重视这条铁路,现在从海参崴到莫斯科,中间大部分的路程都只能依靠马车或雪橇运输,速度慢,运输量还很低下。而海运的话,又很容易受到西方列强的干扰。
“来,为了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干杯!”陈新元拿起了酒杯。
这个时空的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西方列强打惨了,为了能够同西方列强抗衡,俄国一方面同德国人交好,另外一方面,也非常重视东方新兴的强国兰芳。

照陈新元的意思,俄国应该向东面发展,把自己扩展成一个海洋大国,在太平洋上同美国抗衡。因为未来的世界,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若是兰芳和大清两个国家联手,想要对付整个西方世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陈新元只能拉上俄国和德意志。也许在未来将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时候,兰芳、俄国、德意志、日本将会组成同盟国,对付英法美等协约国。至于大清,到了那个时候,估计大清已经被民国取代了,当然了,民国也会被拉入同盟国。打完了一战,苏联就成立了。
经过艰难的长途旅行,陈新元于1862年12月20日抵达莫斯科,见到了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沙皇。
(本章完)




华夏雄师 第321章 无线电(下)
陈新元在俄国并没有逗留太长时间,只留了两天,便乘坐火车赶往德国。
乘坐火车旅行,比起乘坐雪橇横穿西伯利亚大荒原来,是舒适了不知道多少倍了。再豪华的大型雪橇,上面的活动空间也没有火车大啊,专列上除了有舒适的套房之外,还有洗浴设施,多用途餐车等设施,而且火车的暖气也比雪橇上的火炉子要舒服多了。
陈新元在火车上舒舒服服的睡了两个晚上,便来到了德意志。
到了德国之后,陈新元第一时间就赶去海德堡大学,见到了古斯塔夫·基尔霍夫、赫尔曼·冯·亥姆霍兹这两位物理学家以及他们的学生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事实上,在真实历史上,电磁波是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发现的,但是在这个时空,因为陈新元的幺蛾子,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的老师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和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发现了电磁波,并进行了实验,论证了电磁波可以通讯的原理。
作为一名有线电报公司的董事长,西门子自然也来了。他当然清楚,无线电波的发现,意味着什么。有了无线电波,今后通讯就能实现无线通讯了,今后的电报机,就再也不需要架设电报线路,只要两台电台,就能完成彼此之间的远距离通讯。这就意味着,目前西门子公司生产的那些有线电报机很快就要过时了,未来的趋势是无线电台。
陈新元坐在实验室内,饶有兴趣的问道:“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博士,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博士,你们的电磁波实验,是采取什么样的设备来发射和接受的?我想要参观一下你们的设备。”
“尊敬的陈先生,您虽然是尊贵的兰芳皇帝陛下,但是我们还是把您当成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您想要知道,那就请跟我们来吧。”古斯塔夫·基尔霍夫站了起来。
陈新元跟着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和赫尔曼·冯·亥姆霍兹来到了他们的实验室中,只见一台十分简陋的无线电台出现在面前。
“这种电台,可以发射出电磁波。我们在另外一边可以接收到信号。”赫尔曼·冯·亥姆霍兹说道。
这台无线电台,实在是太简陋了,连电子管等元件都没有,只有利用电磁线圈的原理发射出电磁波来,只能发送单一信号。因为没有电子二极管和电子三极管可以改变电磁线圈发射出的电磁波频率,所以只能单一信号,而且没有电子管,也没有办法放大电路。
“真的要事先无线通讯,我们可以造出十个不同的电磁线圈,通过按钮来控制每个电磁线圈的闭合,以不同的电磁线圈发射出无线电波,十种信号,分别代表从0到9的十个数字。”发明电报机的西门子一下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现通讯的办法是有了
,可是实际上运作起来,却十分复杂,十个不同的电磁线圈,发射出的电磁波波长都不一样,首先要发射信号让对方能够接收到,要使用相同的波长发射不同频率的电波,才能让对方接收到。否则对方要不停的调整波长。
最终想到的办法,是使用矿石射频发射机,有些矿石只能单向导电,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不可能造出电子管和晶体管,这种单向导电的矿石射频发射机,就是最早的无线电报机。
在一群德国科学家的努力之下,世界上第一台和第二台无线电台终于诞生了。
电报机的发明者西门子,对这种无线电台进行了通讯测试,这两台无线电台发射的是短波,使用天线,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又用天线来接收无线电波。德国科学家们尝试着,把两台无线电台放在距离300公里之外的两座城市进行了测试,结果电台取得了成果。
“我们可以尝试更远距离的无线通讯。”陈新元提出了建议。
最终,德国人同他们的盟友俄国人进行了协调,决定在柏林和莫斯科之间进行无线电台的通讯测试。
距离远了,无线电台的功率就要提高。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提出了一个疑问:“地球是圆的,我们的电磁波的发射是直线,超过了一定的距离的话,电磁波是不是会被大地表面阻拦,无法收到电磁波?”
陈新元回答道:“那还得要看电磁波的波长了,如果是短波和中波,电磁波可以通过大气层反射,这样电磁波就能抵达遥远地方。若是微波的话,电磁波会直接穿透大气层,进入遥远的宇宙空间。我们向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传送电磁波的话,就会被大地挡住了,微波信号无法送到太远的地方,需要建造多个中继电台,才能完成微波的长距离通讯。”
微波的信号稳定,受干扰低,但是微波无法在大气层中反复反射,所以要实现长距离通讯,只能尽可能的把通讯天线造得更高,而且每隔一段距离,还要修建一座中继电台。
而长波的话,有良好的穿透力,甚至可以穿透几千米的海水,让水下的潜艇接收到无线电波信号,但是长波电台需要的天线就非常长了,而且波长越长,越容易受到各种干扰。
目前受到无线电台功率限制,无线电台的最大通讯距离只能限制在2000公里以内,距离再远一点的话,对面就几乎收不到信号了。也就是说目前,暂时还无法实现越洋通讯。
对于这一点,陈新元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建造大功率发射塔,用来发射无线电波。如果美国那边要和我们实现双向通讯的话,他们也只能建造大功率中继台了。”
但是在军事方面,这种笨办法,也就意味着,在美国的华人起义军和多国干涉军,无法同
国内双向联系,因为美国人建造的大功率中继台不可能给他们的敌人服务。
1863年2月1日,第一台真正用以无线电报的大功率无线电台诞生了,这台电台,在刚刚出厂的时候,就被陈新元买下了。接下来,陈新元又买下了第二台出厂的无线电报机。
德国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大批量的生产无线电报了,这种无线电台一问世,就受到了各国军方的欢迎,无论是英法老牌列强,还是俄罗斯这种欧洲宪兵,还是新兴的列强普鲁士、兰芳,都竞相购买无线电报机。遥远的太平洋对岸,美利坚联邦政府在得到消息之后,也打算来购买无线电报机。
可是因为西门子公司的订单太多了,按照他们的生产速度,两年内都无法向英法、俄罗斯、德意志和兰芳提供完所有订单,所以美国人的订单只能靠后站了,排队至少排到了两年之后。
1...128129130131132...2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