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厉秋风一怔,暗想在这山腹之中,哪里会有什么月亮洞顶的星星不过是萤石所化罢了。难道慕容姑娘恐惧慌张之下,产生了幻觉不成只是瞧着慕容丹砚一脸惊愕,他也不由自主地抬头向大殿藻井望了过去。

    一望之下,厉秋风刹那间如坠冰窖,身子也是微微一抖。

    此前大殿的藻井已被从地下激射而出的水柱打出一个大洞,藏在大殿天棚顶上的棺材因此而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只是自从棺材现身之后,被四股水柱托举着降至距离平台表面二尺左右的高度,众人的目光全都被棺材所吸引,再也无人抬头去看藻井。此时只见天棚的大洞之中,赫然出现了一个圆盘般的月亮,散发着幽幽的淡黄色光芒。

    此时众人也都抬头向大殿天棚望去,见到这奇异之极的情形,也是大惊失色。不少人念头急转,暗想:“难道咱们已经到了地面之上不成否则在这山腹之中,又如何能看到月亮”

    只是众人心下虽作此想,不过此事太过荒诞,谁都没有说话。邓遥却不管这些,张口便对刘涌说道:“刘先生,难不成咱们已经走出了山洞,到了地面不成否则姚广孝本事再大,也不能在山洞里弄出一个月亮来……”

    刘涌也是茫然不解,思忖了片刻,这才摇了摇头道:“此事太过奇妙,在下也是全无头绪,或许是幻像也说不定……”

    “不是幻像!”

    司徒桥突然沉声说道。刘涌心下一凛,转头看着司徒桥道:“还请司徒先生细说究竟。”

    司徒桥虽然也和众人一般被大殿外袭入的寒气和殿内的火焰逼迫,只得挤在大殿中央的平台之前。只是他却不似众人那般惊恐,此时脸上竟然露出了几分惊喜之色。刘涌不知道这个怪物又在发什么疯,但是知道他若是不想说,便是逼问他也没什么用,是以说完之后,却也没有什么把握能让司徒桥说实话。

    只不过这次司徒桥倒没有故弄玄虚,指着天棚大洞中那个“月亮”道:“这东西我以前也曾经见过,。那还是在十余年前,我在陕西咸阳武则天陵的永泰公主墓中,也曾见过这个古怪之极的石头……”

    众人听他说出“石头”二字,心下都是一怔。楚丹阳道:“石头它不是月亮吗”

    “当然不是!”司徒桥冷笑着说道,“这石头据说是天外飞石,颇具灵性。当年我进入永泰公主陵中,在墓室之中便有这样一块石头,打磨成月亮模样。这石头原本为灰白色,一遇火光,便即散发出白色冷光,与月光无异。”

    他说到这里,脸上又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喃喃自语道:“这石头世间少有,珍贵之极。永泰公主陵中那块石头不过人脸大小,便已是无价之宝。这洞窟内悬挂着的石头只怕比一百张人脸加在一起还要大。姚广孝到底用了什么手段,才能将这稀世之珍运到这幽冥地下,并且悬挂到山洞顶上”

    厉秋风突然开口说道:“司徒桥,你去永泰公主陵做什么难不成想盗了武则天的乾陵不成”

    司徒桥悚然一惊,看了一眼厉秋风,脸色阴晴不定,似乎想起了往事,嘴角抽搐了几下,强自压制住心中的恐惧,道:“不错,当日我一心想要盗了武则天的乾陵。武则天这个老妖婆为祸大唐,搜括了无数民脂民膏,尽数堆积在乾陵之中。据说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便藏在乾陵之中……”

    他话音未落,清风道人奇道:“《兰亭集序》可是贫道听说这天下奇宝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之中,是昭陵的镇陵之宝。只是后来唐室衰微,雍州节度使温韬率领士卒盗掘了昭陵,将陪葬在昭陵中的钟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迹尽数盗走,《兰亭集序》等无价之宝因此重现世间。所说这幅字在元末被沈万三弄到了手,后来太祖皇帝想要将沈家灭族,沈万三为避祸,将这幅字献给朝廷,以保性命……”

    司徒桥嘿嘿笑道:“道长说的不错。只不过沈万三弄到手的压根就是假的!真正的《兰亭集序》还好端端地放在乾陵之中,想来就摆放在武则天这老妖婆的尸体旁边!”




第424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司徒桥和清风道人、厉秋风三人说起昭陵、乾陵、永泰公主陵,以及钟繇、王羲之等人的姓名,群豪大半倒是稀里糊涂,不知道三人在说些什么。刘涌久居华山,在陕西境内,距离这些地方不远,是以对于三人所说的事情大半明白,只是其中的细节却也并不十分清楚。至于慕容丹砚,钟繇、王羲之的字她临摹过,《兰亭集序》的抄本却也见过。至于什么昭陵、乾陵却没有听说过。永泰公主之名,更是第一次听到。是以她瞪大了眼睛,眼巴巴地望着厉秋风,只盼他为自己解释,免得自己一头雾水。

    此时寒气兀自不断向大殿内涌入,大殿右侧的火球也越来越大,火焰大半变为蓝色,火苗呼呼作响。厉秋风心下焦急,虽然知道慕容丹砚的心思,只是此时哪还有闲暇细说。何况他虽然知晓这些人名,只不过所知也不甚多。

    司徒桥知道群豪大半肚子中墨水不多,正是卖弄自己学识的大好机会。当下双手一背,在地上踱了几步。只不过此时身前寒气逼人,背后火焰灼热,他踱步的范围有限,不能随意挥洒自如,未免有些遗憾。

    只听司徒桥说道:“《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确是世间无价之宝。故老相传,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文友、亲族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聚会于山阴之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以蚕茧纸、鼠须笔乘醉作序,计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字。酒醒之后,他又重写了数百遍,却均不如醉中所书。王羲之一声长叹,掷笔于地,将那醉中所书的《兰亭集序》拿在手中,连称这副字为自己‘最得意书’。自此之后,王羲之视《兰亭集序》为王家传家之宝,死前留下遗嘱,此书绝对不许离开王家,须得代代相传。只是《兰亭集序》传到王家第七世孙时,这人不知何故出家为僧,法号智永。

    “智永和尚出家之时并未娶妻,身后自然没有子嗣。他倒是一个洒脱之人,圆寂之前,将祖传的《兰亭集序》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却也是一个识货之人,得到《兰亭集序》之后也是视若珍宝,秘不外露。其时已是大唐初年,李世民尚未登基称帝,被封为秦王。他喜好王羲之的书法,虽戎马倥偬,军务繁忙,每日闲暇之时,也要临习王羲之的字。他对《兰亭集序》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是一直没有找到。

    “古人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李世民身边亲信之人知道他的心思,个个都想将《兰亭集序》弄到手中,好献给李世民,换一个锦绣前程。后来打听到《兰亭集序》落在辨才手中,李世民三次召见辩才,欲以重金求得《兰亭集序》。辨才将《兰亭集序》视若性命,自然不肯献出,便诡称战乱之时早已遗失。李世民虽然知道这和尚说谎,只是其时尚未登基称帝,为得民心,自然不能强取硬夺。只不过每每想到此事,未免怅然若失。他手下的大谋士房玄龄知道主子的心思,便对李世民说道,监察御史萧翼极富智计,定有法子将《兰亭集序》从辨才手中弄来献给秦王。

    “萧翼受李世民所托,自然挖空心思来办这事情。他一番谋划,乔装成一位潦倒书生,于某日深夜,佯装昏倒在辩才和尚所居的寺庙之外。僧人早上打开寺门,见有人昏倒在寺门外,自然将他救入寺中。这萧翼也真是了得,为成大事,已是五日未食,三日未饮。是以辨才和尚虽然机灵,见他如此模样,却也被他瞒过了。待萧翼醒来之后,与辨才和尚一番攀谈。他出发之前早就将辨才和尚的事情打探得极为清楚,是以谈话之际,句句都投其所好,辨才和尚大为欣喜,与萧翼弈棋吟咏,论书作画,竟然成了忘年交。两人越谈越是投机,一日酒酣之时,辨才和尚失了戒备,与萧翼聊到高兴处,竟然将他藏在屋梁上的《兰亭集序》真迹取了下来,出示给萧翼欣赏。

    “萧翼见了这副真迹,自然是大喜过望。当晚便命令早已窥伺在寺外的随从潜入寺内,将悬于梁上的《兰亭集序》真迹盗走。次日一早,萧翼也匆匆离开寺院,带着《兰亭集序》回转长安向李世民复命。辩才和尚喝的大醉,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悠悠醒来。待得听说那潦倒书生一早便已离开寺院,想起昨夜之事,立时知道事情不妙。他取来梯子,爬到梁上取出装有《兰亭集序》的盒子,里面却是空空如也。辨才和尚知道自己上了大当,羞愤之下,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当场便受了重伤。寺中的僧人虽全力救治,他也只拖了三四天便一命呜呼。”

    司徒桥说到这里,慕容丹砚说道:“唐太宗李世民号称千古一帝,是出了名的好皇帝。想不到也会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巧取豪夺,倒真是出人意料。”

    司徒桥哼了一声,道:“什么千古一帝,都是狗屁。官场之上无好人,更不要说这些官儿的大头目皇帝了!李世民若不是心狠手辣,他也当不上皇帝,早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弄死了。连锦绣江山都被他弄到手中,何况区区一副《兰亭集序》”

    众人听他说得天花乱坠,听得入迷,一时之间浑然忘了身处冰火之中。

    却听司徒桥接着说道:“李世民得了《兰亭集序》之后,当真是欣喜若狂,每日把玩临摹,且拓了数册,分赐太子及诸王、近臣。其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屠兄杀弟,逼李渊退位,自己做了皇帝。这《兰亭集序》始终放在身边,被他视若珍宝。待他临终之际,将太子李治叫到身边,对他说道,我想向你求一件东西。你一向诚孝,想来不会让我失望。那太子李治虽然巴不得他老子早一刻死掉,好登上帝位,将小妈武媚娘揽入怀中。只是他也知道,只要李世民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这江山终究不是他的。此刻听李世民竟然说出‘求’字,李治吓得魂飞魄散,只能跪倒连连磕头,生怕李世民是正话反说,要废了自己太子之位。想不到李世民只是要他在自己驾崩之后,《兰亭集序》一定要送入昭陵,陪伴他于地下。李治这才松了一口气,口中答应不迭。

    “李世民虽然是一代雄主,却也有走眼的时候。这个李治表面唯唯诺诺,骨子里却是极为精明。他以不争为争,熬掉了一心要做太子的两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待李世民驾崩之后,他便撕下了脸上那副软弱无能的面具。其实李治这人,最恨的便是他老爹李世民。因为李治自出世以来,无论文学武功,都远逊于两个嫡亲哥哥。是以李世民从来也没正眼儿看他一眼,帝王之爱,尽数落在李承乾和李泰身上。皇宫之中,人人都是势利眼,对于李治这位失势亲王,自然也没什么好待见。李治心中这份痛恨,可想而知有多深。他坐上了皇帝宝座,这份怨恨便发泄了出来。第一件事便是不遵从李世民的遗诏,以拓本《兰亭集序》换了真迹,陪伴李世民于地下。而真迹则落在李治手中,成了他的玩物。其后武媚娘从感业寺回到宫中,得到李治的宠爱,最后不只做了皇后,还篡了李唐天下,成为则天大帝。李治得了《兰亭集序》,这件稀世珍宝自然也就落在了武则天的手中。她对《兰亭集序》也是爱不释手,驾崩之前,便也留下遗诏,一定要将《兰亭集序》给她陪葬。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还算孝顺,将《兰亭集序》真迹放入武则天的乾陵之中,为武则天陪葬。”

    司徒桥说到这里,双掌一拍,道:“所以说流传天下的《兰亭集序》不过是高手临摹的假货而已,真迹仍然在武则天的乾陵之中。”

    司徒桥话音方落,厉秋风冷笑一声,道:“司徒先生,此事如此隐秘,你又如何会知道”

    司徒桥似乎早就知道有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正色说道:“李世民的陵墓后来被雍州刺史温韬盗掘。这温韬是出了名的盗墓贼,每次盗墓都会对盗取的珍宝逐一造册登记。昭陵盗墓的清单之中并无《兰亭集序》在内。那温韬早就听说过《兰亭集序》的大名,一心要据为已有。在李世民的墓中没有发现《兰亭集序》,自然不肯干休,便派出得力手下四处打探消息。最终这《兰亭集序》真迹的下落还是给他打探到了。他知道《兰亭集序》陪葬在武则天的墓中,便带了军卒又杀向了乾陵。只不过乾陵以山为墓,坚固无比。饶是温韬是天下无双的盗墓贼,面对乾陵也是束手无策。他带着数千兵马连挖了十天,却无半点进展。其后暴雨倾盆,朝廷听闻有人盗取乾陵,也派了兵马前来剿匪。温韬无奈之下,只得带领军士仓皇退走。只是他将打探到的有关《兰亭集序》真迹下落的过程,也尽数写在笔记之中。而这份笔记,恰好落在我的手中。”

    厉秋风“哼”了一声,冷笑道:“落在你的手中只怕是温韬罪孽太重,一生盗墓无数,结果最后他的墓却又被你司徒先生盗了罢”

    司徒桥面色不变,沉声说道:“不错。我盗了温韬的墓,拿到了他的笔记,是以才知道《兰亭集序》真迹的下落。”



第425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盗墓于官来说乃是杀头的大罪,于私则毁人祖先安息之所,向来为世人所不齿。江湖中虽然颇多鸡鸣狗盗之徒,但是若说起盗墓,却是最为下三滥的勾当,便是打家劫舍的绿林山寨也瞧不起盗墓贼。是以众人听厉秋风指斥司徒桥盗了温韬的坟墓,本以为此人能够抵赖几句,至不济也会来一个充耳不闻。想不到司徒桥竟然面不改色直承其事,人人心下既惊又怒,暗想此人无耻之极,真不知道他是如何修炼得脸皮如此之厚。

    只是刘涌听得司徒桥又绕来绕去说了一大堆话,心下焦急,生怕他再说下去不免又生枝节,急忙说道:“司徒先生,咱们还是先说说你是如何发现这块奇异的石头罢。”

    司徒桥这才想起最初的话头,嘿嘿一笑,道:“不错不错。实话说天下出名的大墓,我盗过的确是不少。诸位若是有兴趣,待从这里逃出去之后,尽可以选一处酒楼茶肆,咱们一边饮茶喝酒,一边畅谈江湖旧事,岂不快哉却说当日我拿到了温韬的笔记,知道《兰亭集序》藏在武则天的乾陵之中,便起了盗墓之心。只不过我也知道武则天的乾陵是当年顶尖的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为李治挑选的风水宝地,又在陵墓中设置了极厉害的机关,若是贸然闯了进去,只怕有去无回。我盗过不少汉墓、晋墓,只不过唐代大墓大多以山为陵,不只要精通机关消息之术,还得有足够的人手。我一向独来独往,单凭一人之力,想要掘开唐墓,那是想也休想。是以我极少盗掘唐墓,更对唐代帝陵敬而远之,对于唐墓的构造和机关所知不多。既然想要盗武则天的陵墓,便要找几座唐代皇室的陵墓来练练手……”

    他话音未落,慕容丹砚“呸呸”两声,口中说道:“无耻!好生无耻!”

    刘涌心下一紧,生怕慕容丹砚打断了司徒桥的话头,又要横生枝节,正要阻止慕容丹砚说话。司徒桥却并未理会,接着说道:“我先去了李世民的昭陵,只见遍地废墟,荒草之间还可见到尸骸。当年温韬盗掘昭陵,尽毁地面宫殿不说,地下的墓室也被糟蹋得乱七八糟。我踏遍了昭陵一带的山野,却也没有找到一处完整的坟墓,只得怏怏离开,当天便赶到了乾陵。那乾陵位于咸阳附近的梁山,三峰耸立,北峰最高,南部二峰相对较低,东西对峙,形如妇人**,是以当地人称之为山。我站在梁山之南,远观乾陵,感叹袁天罡和李淳风不愧为风水大师,这梁山确是一处风土极佳的宝地。

    “据说昔年李治密令袁天罡和李淳风为自己寻找建陵的风水宝地。袁、李二人领命之后,分别从长安出发,游历天下,数年后返回长安,各自上书李治,都说咸阳梁山风水绝佳,是天下难得的吉地。其时武则天已掌控了朝廷,特意将袁天罡和李淳风召到宫中。她留了一个心眼,分别召见了二人。结果袁天罡和李淳风都说梁山是建造陵墓的好去处,且从此处地势来看,有利于女主。

    “武则天听闻此事之后大喜,便派了心腹到梁山去查看。袁天罡在给李治的奏折中称自己在梁山吉壤处埋了一枚铜钱,而李淳风则称自己在吉壤处钉下了一枚铁钉。武则天的心腹到了梁山之后,按袁、李二人所述的方位找到了吉壤处,结果发现地上确实放着一枚铜钱,而一枚铁钉恰好从铜钱的方孔中穿过,牢牢地钉在地上。

    “那心腹回到长安,将此事详细禀告给李治和武则天。两人觉得事情如此凑巧,定然是上天之命,遂将陵墓选址定在梁山。我见那梁山地势雄伟开阔,确是风水极佳的宝地。温韬和黄巢以数万大军盗掘乾陵尚不能成功,我光棍儿一个,想要进入乾陵,须得找准机关暗道才能得手。念及此处,我便在乾陵四周转圈,想找一处陪葬墓来练练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连找了三天,终于找到了一处陪葬陵墓。这陵墓原本深埋地下,极难找到墓道入口。可是墓道在掩埋之后,不知为何又被人打开过,留下了痕迹,这才被我发觉。当时我还大为不解,不知道这陵墓为何会被二次打开。直到我进入墓室,发现这是永泰公主的陵墓,才从墓志铭上猜到了陵墓二次打开的缘由。”

    慕容丹砚对什么帝王将相压根没有半分兴趣,只是听到“公主”二字,立时起了好奇心,对司徒桥道:“这个什么永泰公主又是哪一个是不是一个大美人啊!”

    众人听得出神,冷不防又被慕容丹砚打断,人人心下恼怒,有几人更是对她怒目而视。

    慕容丹砚见众人一脸不满,不敢再问,冲着司徒桥吐了吐舌头。

    司徒桥接着说道:“我进入墓道之后,看到墓道两侧的壁画,还有上面的题字,才知道这陵墓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李仙蕙与其丈夫武延基的合葬墓。”

    司徒桥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道:“若说起这位永泰公主,一生的遭遇实在可怜。她身为唐中宗李显的爱女,却受迫于武则天的淫威。其时武则天权势煊天,大唐虽然名义上是李家的天下,其实大权尽为武则天所掌握。就连皇帝李显,每日也是过得战战兢兢,惟恐他老娘武则天哪一天心情不好,一杯毒酒鸩杀了他。想那武则天狠毒无比,尚未被封为皇后之时,为了构陷王皇后,亲手掐死了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嫁祸给王皇后,唆使高宗李治废了王皇后,将她晋升为皇后。其后为了做皇帝,先是毒死了长子李弘,逼死另一个儿子李贤。李显虽然当了皇帝,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1...198199200201202...5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