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厉秋风微一点头,道:“弟子谨记!”

    灰衣人右手轻抚横在膝上的长刀,思忖片刻,接着说道:“知其雄兮守其雌,知其强兮击其弱,知其白兮破其黑,世间万物,莫不如此。刀也好,剑也罢,因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其争!风儿,此去千难万险,成败顺逆,亦不可强求。这天下大势,便如这滔滔江水,即便你我如这江中巨岩,也只能稍阻险流,求得一处平静水面。故此去京城,须得随机应变,若是前进不得,便须尽早抽身而退……”

    灰衣人话音未落,一个浪头猛然打了过来,小舟被巨浪激动,船头倏然掀了起来,两人的身子随着小舟腾空而起,厉秋风心中一凛,左手在甲板上一撑,身子已然跃起,伸手想去扶那灰衣人。只是眨眼之间,雨丝、江水、巨岩、急流,连同眼前的灰衣人,倏然之间都消逝的无影无踪。

    眼前出现的是慕容丹砚的面容。

    厉秋风悚然一惊,右手已然握住了绣春刀的刀柄。却见慕容丹砚左手拿着两个馒头,右手轻轻搭在自己肩上,似乎正在叫醒自己。

    厉秋风缓过神来,松开了握刀的右手,歉然一笑,道:“我竟然睡着了,真是不好意思。”

    他说完之后,这才发现洞窟之中人声鼎沸,三四千名江湖豪客东一簇、西一团,正自围坐在一起大口吃饭。慕容丹砚笑道:“那边很多石室中都有粮食和腊肉,刘先生找了几百号人,蒸了馒头,又切了腊肉。我瞧你睡得极沉,几次想叫醒你,刘先生却说你太累,让你多睡一会儿。只是这些家伙一个个跟饿死鬼一般,若再不叫醒你,只怕连半块馒头都剩不下了……”

    厉秋风接过馒头,道了声谢。他也确是饿了,风卷残云般将两个馒头吞了下去,心满意足地叹了一口气,正想站起身来,慕容丹砚却坐到了他身边,看着他的眼睛,缓缓说道:“厉大哥,你方才梦见了什么”

    厉秋风一怔,有些惊疑地看着慕容丹砚,见她一双妙目盯着自己,正想问时,却听慕容丹砚接着说道:“我瞧你熟睡之时,嘴角微微抽搐,脸上肌肉也在抖动,有时嘴唇上下颤动,好像是在和什么人说话。瞧你的模样,我想你一定是做了什么恶梦。我娘对我说过,若是做了恶梦,只要说出来,便不会有什么厄运。是以我若是做了不好的梦,一定要去找我娘,源源本本的叙说一遍。我娘若是不在,便去找我爹爹,虽然他老大不耐烦,却也得听我说完。后来我爹爹一听我要和他说恶梦的事情,便找借口溜走。我没有办法,只好去找我哥哥。有一次我做了恶梦,找不到娘亲和爹爹,便去找哥哥。他正在花园中练剑,便即用剑在树上切了一个树洞,告诉我以后若是做了恶梦,只须将脸贴着树洞,把恶梦说给大树听,便不会再有厄运。呀,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啦,那棵树还在花园中,只是已经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厉大哥,等你去了慕容山庄,我带你去看那棵大树,好不好”

    厉秋风听她叙说这些琐事,脸上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心下一阵感动,当即点了点头,道:“待我回到蜀中,办完事情之后,将来若有机缘,一定去江南拜见慕容秋水老先生。”

    慕容丹砚道:“我随你一起去蜀中,然后你再和我一起回江南,好不好”

    厉秋风心下一凛,原本带着笑容的神情慢慢黯淡了下去,过了半饷,他缓缓对慕容丹砚说道:“我自小在蜀中长大,每年雨季,都会随一位前辈去祭奠先祖。这番奔波不下数千里,你一个女孩儿家,如何承受得住这千里路途上的风风雨雨”

    慕容丹砚大急,瞪着眼睛说道:“不要!我从江南到京城,又何止千里你别忘了,我还独上嵩山,见过名震天下的少林和尚,不也是全身而退么”

    厉秋风笑道:“少林寺是名门正派,寺中各位大师都是有德高僧,自然不会与你一个小女孩儿为难。慕容姑娘,江湖险恶,人心叵测,实非你能想像……”

    慕容丹砚撇了撇嘴,不耐烦地说道:“好啦好啦,我知道便是。厉大哥,你比我也大不了多少,不要总是把我当做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总而言之,蜀中我是非去不可……”

    她话音未落,却见朱三家快步走了过来。慕容丹砚脸上一红,急忙站起身来,对厉秋风道:“我去看看沙姐姐!”说完冲着朱三家点了点头,便即转身离开。

    厉秋风见朱三家到了,站起身来,对朱三家道:“朱大哥,有什么事么”

    朱三家面色凝重,对厉秋风低声说道:“我方才已与密道中的兄弟通了声气,眼下虎头岩上遍布沙家堡中的高手,峰顶石牌坊处的出口守卫森严,想要从那里逃出洞窟,只怕已不可能。”

    厉秋风早料到群豪突出官兵的重围之后,沙家堡一定会严加戒备,对朱三家所说之事倒也并不惊奇,只是点了点头,道:“洞窟之外虽有数万官兵,只不过这支军队来历古怪,军粮又被烧了,必然不会在此地耽搁时日。虎头岩上虽然戒备森严,咱们这里却也是高手如云,待大伙儿养精蓄锐之后,挑选高手从崖顶悄悄溜出去,查看一下周遭的情势,然后再做决断。”

    朱三家点头称是。厉秋风思忖了片刻,对朱三家道:“洞外之事,咱们暂时无暇顾及。只是有一件事情,厉某想向朱大哥请教一下。”

    朱三家一怔,道:“厉公子有话尽管说便是。”

    厉秋风道:“咱们路过悬空石梯之时,我在深渊之中,曾经与一人交手。此人武功极高,不知道为何会藏在那里,更不知道他的目标是否便是咱们。不知道朱大哥对此事有何看法”

    朱三家摇了摇头,道:“三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家父第一次带我一起到了这洞窟之中。自那时起,每年我总有三四次到这洞窟之中,却从来没有遇见外人。这洞窟是当年姚广孝亲自挑选,当时由他亲自设计了无数极厉害的机关。日后虽派了沙家和朱家先祖加以扩建,却只是修建洞窟及周围的石室,用以储存粮草兵器。至于其它密道和石室,姚广孝却来严令他人不得进入,否则触动机关,万难脱身。这洞窟建好之后,打造兵器的工匠已尽数被灭口。以姚广孝的智谋,只怕办这趟差的官兵也不可幸免。是以知道这洞窟秘密之人,除了燕王和他的心腹、姚广孝、以及沙家和朱家先祖之外,想来再无旁人。”

    他说到这里,看了看厉秋风,这才接着说道:“厉公子,你可以想想,若是有别人知道这洞窟的秘密,这百十年间,早就有人在此做手脚了。只是我朱家历代看守洞窟的祖先,都没有留下有关洞窟之中发现人迹的记载。”

    厉秋风回想在悬空石梯下的深渊之中与那人交手的情形,两人交手虽不过一招,他却已察知那人内力深厚,绝非鬼神。只是此人明明是一位武林高手,为何要藏身在绝地之中,此事太过诡异,实在令人费解。




第356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朱三家见厉秋风一脸凝重,心下却也是惊疑不定。厉秋风思忖了片刻,对朱三家说道:“朱大哥,你说密道中有一座静心寺,里面设有极厉害的机关,我想去瞧瞧,不知道朱大哥是否能够带路”

    朱三家悚然一惊,看着厉秋风,怔了片刻才道:“厉公子,我朱家历代先祖都留下话来,静心寺是当年姚广孝亲自修建,里面遍布机关消息,若是闯了进去,触碰了机关,那是有去无回……”

    厉秋风不待他说完,便即说道:“可是朱家先祖又为何会让后人在洞窟之中遇险之时,到那静心寺中去避难”

    朱三家道:“厉公子,据我家先祖所说,日后若是在洞窟之中遭遇不测,可暂时进入静心寺中避难,这确是不假。只不过先祖说过,避难之时,在进入静心寺之前,须得先断开进入寺门处通道中的杀人机关,这才能进入静心寺寺门之内。只是进寺之后,只能在院子之中等候,绝对不能进入大殿和厢房,否则机关发动,必将是玉石俱焚,朱氏子孙,将死无葬身之地,慎之慎之。厉公子,这句话在我朱家历代相传,一直传至今日,想来绝非虚言恫吓……”

    朱三家说到此处,声音已自微微发抖。厉秋风见他面色大变,自然知道他所言非虚,只不过想起以姚广孝之能,既然在这洞窟之中建了一座寺院,其中必然隐藏着极大的秘密。群豪被困于此处,根源在于朝廷党争,党争的背后,却又是皇家骨肉相残。而这一切的一切,与百年之前那场靖难之役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发动靖难之役的虽然是燕王朱棣,煽动他起兵并为之出谋划策的主谋,却正是那位被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这位精通释、道、儒三教的一代高僧,不只洞悉世情,胸藏锦绣文章,更是一位武功绝伦的大高手、大宗师。依朱三家所说,朱家先祖既然严令后代子孙不得擅入静心寺,里面定然有姚广孝不想为世人所知的秘密。而这秘密,对于厉秋风来说,却有着无穷的魔力,吸引着他一定要去查一个究竟。

    厉秋风思忖了片刻,对朱三家说道:“朱大哥,有一件事,恐怕要得罪朱家的先祖……”

    朱三家未等他说完,便即开口说道:“厉公子,你想破解静心寺,尽管去便是。”

    厉秋风一怔,想不到朱三家竟然猜到了自己的心思,正想说话,却听朱三家接着说道:“其实这几十年来,我也一直在想,留着这个洞窟,对于大明江山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当年燕王起兵,与建文帝争夺天下,双方你来我往,打了足足三年,战死疆场之上的官兵不下三四十万。南军围攻北平,双方十余场大战,北平城下尸横遍野,百余里内不见人烟。城中数次断粮,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其后北军南下,一路烧杀抢掠,围济南,攻应天,死于乱军之中的百姓不下百万。皇家争夺帝位,与天下百姓何干燕王登基做了皇帝,屠杀建文帝遗臣,别的不说,单只诛方孝孺十族,惨死者已近千人。这上百万条性命,大多都是白白送掉。”

    朱三家说到此处,心中激动之极,声音已自颤了,稍停了片刻,这才略略恢复了平静,接着说道:“燕王做了皇帝,将这洞窟留了下来,仍令沙家和朱家世代守护着这里。虽是担心京城为敌军围困,留此地为反攻的根基。只不过这百余年来,却从来没有半分作用。即便当年英宗北狩,瓦剌大举入关,朝廷乱成一团,这虎头岩却仍是一片沉寂。若无于少保力挽狂澜,大明江山早已倾覆。其时大明精锐尽数毁于土木堡一役,勤王之兵大多是各地督抚临时召集,如何是士气正盛、粮草充足的鞑子兵的敌手只是偏偏是这些刚刚穿上号衣、甚至连战阵都没上过的疲弱之兵,最终赶走了鞑子,保住了京城。可见决胜战场的并不只是兵器粮草,而是人心所向。这洞窟之中所藏的粮草辎重,若是被居心叵测的恶人占据,天下必将大乱,到时兵连祸结,不免血流成河,只怕为祸之惨烈,不在昔年靖难之役之下。静心寺是姚广孝所建,其中自然有这洞窟的秘密,厉公子此举,正合我意……”

    厉秋风想不到朱三家居然有这样一番见解,心下既惊奇、又佩服,忍不住颤声说道:“朱大哥,你这番胸怀,当真是世间少有。与朱大哥相比,厉某的眼界却是忒也小了。”

    朱三家摇了摇头,道:“还有一层意思,却是我老朱的私心。百余年前,我朱家先祖和沙家先祖在这洞窟之中,曾害了数百位工匠的性命。监守工匠打造兵器的官兵,只怕大半也死在他们手中。虽说当年两人是奉了燕王和姚广孝的命令做下此事,却也是罪孽深重。这百余年来,我家历代祖先虽未明说,却也知道他们心中定然是悔恨无比。自我懂事之时起,便发觉家父每日里闷闷不乐,也听母亲说过,他时常在睡梦中惨叫惊醒,醒来时大汗淋漓。又在家中建有佛堂,早晚必烧香诵经,诚心忏悔。我年幼之时尚不知他所为何事,只是年纪渐长,渐渐明白他这番举动,是为了超度当年惨死在我朱家祖先手中的那数百名工匠的冤魂。家父身体一直不好,实是受不住内心忧思所致,最后吐血而亡,便也是根源于此。若是能毁了这洞窟,不再使得这些辎重粮草为祸天下,也算是我朱家为天下百姓做了一点好事,或许能稍减几分朱家先祖当年造的孽!”

    他说到此处,对厉秋风道:“只不过我老朱是一个大老粗,不懂得什么机关消息,虽去过静心寺几次,只不过是在院子中转了转,大殿和厢房我是绝对不敢踏入半步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

    朱三家说到此处,脸上的肌肉抽动了几下,片刻之后,才心有余悸的说道:“邪门!”

    厉秋风向来不信什么鬼神之说,见朱三家突然露出畏惧的神情,心下颇为好笑,心下暗想:“故老相传,姚广孝这人不只武功了得,对医学星象等杂学也甚是精通。至于阴阳八卦之类的装神弄鬼的异术,那更是他的拿手好戏。百余年前他煽动燕王起兵,便用了不少巫术手段,以坚燕王夺位之心。这静心寺既然是他所建,在里面动动手脚,设置一些装神弄鬼的机关,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朱三家正想说话,却见刘涌带着昆仑、峨嵋、青城、嵩山等各派掌门走了过来,便即住口不说。厉秋风与几位掌门寒暄了几句,却听刘涌说道:“厉兄弟,刘某和几位掌门查看了一下这洞窟之中的存粮,应付个三四日,应当不是难事。只不过咱们这里有三四千人,全都聚在一处,终非良策……”

    他话音未落,只听嵩山派掌门人林义郎在一边笑道:“先不说粮草,这三四千人解起手来,只怕便能将这洞窟给淹了!”

    众人听他一说,登时都笑了起来。刘涌道:“林掌门虽是说笑,所说的却也并非小事。咱们这三四千人聚在一起,极易引发瘟疫。何况洞口虽有石门遮挡,一旦官兵运来火器,将洞门炸开,只怕于咱们大大不利,是以咱们还是尽早想办法离开此地为好。”

    几位掌门人听了刘涌的话后,齐齐望向厉秋风。厉秋风道:“据厉某所知,除了咱们逃进来那处洞口之外,山腹之中至少还有两处出口。只不过其中一条位于虎头岩顶的沙家堡内,除非万不得一,咱们不能退回到沙家堡中。另一条虽然在沙家堡外,不过据说洞口处有敌人守卫,而且途中还要经过一段极险的悬空石梯,一个不慎便会坠入深渊。若是想强行通过,只怕会有伤亡……”

    他话音未落,青城派掌门人许成和道:“咱们这里有三四千人,一流高手不下百人。咱们尽可以挑选四五十名高手,从出口处杀将出去。就算那里有人守卫,又岂能抵挡住这么多高手的联手冲击只要咱们派出的高手能支撑片刻,三四千人同时冲杀出去,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厉秋风摇了摇头,道:“那处洞口厉某倒也走过一次,出口极为狭窄,仅容一人通过。若是给敌人发现,他们群起而攻之,先行冲出去的江湖朋友必然陷入重围。敌人若是守住洞口,咱们想要从后支援,却也极难冲出去。到了那时,敌人若是将洞口毁了,或是向洞内投掷火把、暗器,只怕咱们非得全军覆没不可。”

    众人听他一说,想想确是这个道理,一时之间再也无人说话。厉秋风见众人面露沮丧之色,接着说道:“各位也不必担忧。围攻咱们的官兵虽然有上万人,只不过随军并未携带火器,想要将出口的巨石炸开,一时半刻却也做不到。何况大军粮草已经被烧掉,这数万人没了粮食,只怕连一天都支撑不下去。虎头岩位于荒山野岭之中,官兵要从周边筹集到能够供给数万大军的军粮,绝非一两天可以办到。只要官兵的统兵大将不是疯子,这支军队必然不会在此地久留。咱们先在洞内好生养精蓄锐,然后派出高手查看洞外的情形。只要官兵一撤,咱们便从洞口杀将出去。像玉清子和广智和尚这等高手,被大伙儿全力一冲,却也只能逃走,其它邪派人物,自是不足为虑。是以各位不必焦急,厉某估计不出十二个时辰,洞外的官兵非得撤走不可!”



第357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此时聚集到厉秋风和刘涌身边的各帮派首脑人物越来越多,最后连太华派掌门人清风道人也凑了过来。刘涌将此间的情形向众人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各位帮主、掌门,眼下咱们在这洞窟之中暂避,请各位帮主和掌门人约束帮派中的兄弟和门下弟子,千万不要四处乱走。这洞窟之中的道路千折百转,一旦误入,只怕会有伤亡。”

    各帮派首脑纷纷点头,又议论了一番之后,便即各自散去。刘涌正想转身离开,厉秋风却轻轻拉了他一下,给他使了一个眼色。刘涌会意,便即留了下来。待各帮派首脑离开之后,厉秋风压低了声音,将静心寺之事说给他听了。刘涌大惊失色,道:“想不到这洞窟居然有此来历。姚广孝是百余年前了不起的大人物,世人视之为诸葛亮、刘伯温再世。只不过此人专行诡道,玩弄阴谋,靖难一役,杀戳太惨,不是侠义道之人。刘某曾听得华山派的前辈说过,这姚广孝虽是释门中人,其实奉行的却是道家之中的阴阳之术。据说此人的师父是一名道人,精通剑术,后败于武当派创派祖师张三丰之手。其时张三丰已名满天下,是武林中人所共仰的一代宗师。按理说败于张三丰的剑下,于这道人来说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何况据说当年他与张三丰斗了二百余招,这才惜败于张三丰所创的太极剑下,可以说是虽败犹荣。只不过这道人对此事耿耿于怀,却又想不出破解太极剑法的武功,性子越来越偏激,后来收了姚广孝为徒,除了传他道学和武功,竟然连这偏激的性子也一并传给了姚广孝。只不过这姚广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只成为一代武学大师,且将释、道、儒三教融会贯通,通晓阴阳之术,实是大明朝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只可惜为燕王所用,最终酿成大祸。这静心寺既然是他所建,其中必然是杀人机关密布,咱们还是不要去招惹为妙。”

    厉秋风道:“刘先生,我也知道这姚广孝是极麻烦的人物。只是实不相瞒,这洞窟之中藏了足以供数万大军使用的兵器、粮草、火药及其它辎重,若是被沙家堡拿到,他们三日之内便可攻入京城,到了那时,必然是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1...162163164165166...5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