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两个女子都是喜笑颜开,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厉秋风心中暗想:“当日你与那沙公子动手之际,乍一看到沙夫人一身缟素,幽灵般地站在一边,只怕魂儿都给吓走了一半,怎么能说‘一见到您,便不由自主地生出亲近之感’女人呀,真是麻烦!”
沙夫人和慕容丹砚说了半天,这才想起厉秋风和萧展鹏还在一边,顿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沙夫人道:“妹妹,你瞧瞧咱们姐妹,倒把正事儿给忘了。你还是把这几天的事情说给厉公子和萧公子罢,否则只怕他们有些着急了。”
慕容丹砚吐了一下舌头,这才接着说道:“沙夫人……不,是姐姐说完之后,那老者说道:‘大少奶奶放心,老奴这就到堡里去找二少爷打听一下。’姐姐说道:‘自从一鸣去世之后,一鹭做了堡主,性子与以前不同,行事越来越乖张,整日里都想着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大叔若是见了一鹭,言语上可不要与他冲撞。’
“那老者说道:‘这些年二少爷虽然事情繁忙,而且堡中的老人又死的死、病的病,他重用的都是身边的一些新人,对咱们这些老家伙并不放在眼中。只不过他是老奴看着长大的,对老奴倒还算得上恭敬。老奴去找二少爷,大不了吃他一个闭门羹,想来二少爷不会对老奴怎样的。若是他不见老奴,老奴便找堡中的几位老兄弟聊聊,他们定然能够知道一些消息。’
“那老者说完之后,便即告辞出去了。姐姐笑着对我说道:‘这位侯大叔真是姜桂之性,老而弥辣,认准了一条道儿,便要一路走到底!’我说道:‘我瞧着这位老先生性子直爽,倒是佩服得紧。’姐姐一边给我递茶一边说道:‘你别看他现在白发苍苍,老态龙钟,当年他可是随着我家老太爷和家公带兵打仗,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英雄,救过我家老太爷和家公的性命,全堡上下,哪有一个人敢把他老人家当作仆从对待只是沙一鹭目空一切,现在连侯大叔也不放在眼里了。唉。’
“我越听越是糊涂,不知道这堡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姐姐看出我一脸迷惑,对我说道:‘妹妹,你在江湖上听说过沙家堡的名头罢’我点了点头,道:‘我听一位朋友说起来过,沙家堡是江湖中极为神秘的一个所在,堡主沙一鸣沙先生是武林大豪,当年曾击败过江西言家第一高手言无忌,是名震天下的剑客。’
“姐姐听我说完,叹了一口气,说道:‘什么武林大豪,什么名震天下,这些虚名又有什么用我倒是希望他是一个寻常的农夫也好,只要能平平安安,陪着我和玉儿。’姐姐说到这里,一脸凄然的样子。我瞧她心情难过,却也不敢多问。她出神片刻,这才接着说道:‘沙家堡在江湖中名声不显,是因为堡中的人虽然懂得武功,却与江湖人物向来没有什么瓜葛。沙家的先祖在靖难一役中为成祖皇帝出力甚多,得了不少军功。成祖皇帝登基之后,为了奖赏先祖的功劳,不只升了他的官职,还授了爵位。大明开国以来,以军功授爵的功臣可并不多,这是沙家的无尚荣耀。只是先祖目睹了建文帝手下一班大臣败亡之后的惨状,心有余悸,常自言道伴君如伴虎,便心生退意。他知道成祖皇帝性子刻薄,最好猜忌,一招不慎,大祸立至。是以并没有马上辞去官职,而是以有伤为由,整日在家养病。朝廷派了御医,见先祖身上靖难一役时受的箭伤一直未愈,便如实奏报给成祖皇帝。成祖皇帝便准许先祖在家休养,不须上朝。’
“‘其时先祖的几个儿子都以为皇帝相信先祖确实无法继续为官,先祖却说道万万不可马虎。他做这事情时极为机密,除了几个年长的儿子之外,就连夫人都被蒙在鼓里。’
“‘果不其然,先祖病了五年之后,那天除夕,全家正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先祖装作病重,被人放在躺椅之上抬到大堂,接受阖府上下众人的磕头跪拜。其时先祖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口中咳嗽声不断,家中的孙男弟女、仆妇下人,依次上前为先祖磕头。先祖身子缩在棉被之中,连话都说不清楚,只得由先祖的长子代替他给大家发年礼银子。待本家的子弟磕完头之后,接下来便是下人们来为老太爷磕头。等到大伙儿都磕完头,剩下最后一位仆人,却是站在大堂之中,并未向老太爷下跪。’
“‘这仆人五年之前来到沙府,充当府中栽花种草的下人,每月的工钱是七钱银子。沙府既然有封爵,仆妇下人自是不少。这位仆人自从到了府中之后,沉默寡言,平日里只是摆弄花花草草,向来不引人注意,是一位极平常的下人。当日府中上上下下都给老太爷磕头,这人最后却大剌剌地站在大堂之中,既未给沙夫人行礼,更别说给老太爷下跪磕头了。当时人人诧异,府里的大管家本来一脸喜气,只是手下的仆人如此无礼,只怕东家责怪。他又惊又气,急忙冲上前去,想要按着那下人的脑袋给老太爷磕头。’
“‘想不到那人右手轻轻一挥,那大管家便摔到院子里去了,噼哩啪啦一阵响,压碎了不少花盆,一时之间爬不起来了。厅中立时大乱,几位家中的老仆便上前围住了那人。须知老太爷凭着军功获得爵位,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挣来的功名。这几位老仆是他当年的亲兵,个个都有武艺在身。见那仆人举手抬足之间,便将大管家摔出门去,臂力当真不小。靖难一役,老太爷战阵之上斩杀敌军敌将无数,还曾随未当皇帝时的燕王在北平周边剿过匪,无论是在朝廷上还是在江湖中,仇家想来都不少。这几位老仆以为那人是仇家派来行刺老太爷的刺客,生怕他伤到老太爷,便冲上前去将这人围了起来。’
“‘那人却不慌张,冲着老太爷拱了拱手,道:‘沙大人不要惊慌,下官并非是来与沙大人为难。实不相瞒,下官乃锦衣卫副千户,五年前奉命到沙大人府上办差。这五年之中,沙大人虽不能上朝,却一直忠心于皇帝,奉公守法,事事小心谨慎。今日是下官在沙大人府上办差的最后一日,与沙大人、沙夫人、各位公子相处五年,多承关照,下官感激不尽。临别之际,下官心想还是与沙大人开诚布公相见为好,是以特意前来向沙大人及沙夫人、各位公子告别。’”
慕容丹砚引述沙夫人的话说到此处,萧展鹏道:“想不到这锦衣卫如此坚忍,竟然能在一户人家之中,以下人的身份卧底五年,这份毅力,常人可是没有的。”
厉秋风心下暗想:“刺探消息、卧底潜伏,原本就是锦衣卫的拿手好戏。萧兄第一次听到这种事情,以为这便是了不起的行为,若是他知道锦衣卫中还有在鞑子草原之上扮作奴隶卧底十年甚至二十年之人,只怕要惊出声来了!”
第282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慕容丹砚道:“当日我听姐姐说到此处,却也是一脸惊讶。姐姐却是面色平静,接着说道:‘阖府上下,听得此人竟然是京城之中人人谈虎色变的锦衣卫,登时吓得目瞪口呆。老太爷其实早就有所提防,否则也不会在府中装病五年,连夫人都不告诉,便是担心皇帝会派人到府中暗中调查。若是夫人等身边人知道自己没有伤病,无论如何假装,却也总能露出破绽。这才狠下心来,除了几个办事周成、性子沉稳的儿子之外,府中再无人知晓他身上并无重伤。只不过为了装得更加逼真,老太爷托一位过命交情的朋友弄了一剂药,涂在创口之上,便能使创口肌肉腐烂,却又不伤及血脉和内脏。这药虽不致命,却如附骨之蛆,涂抹之后极为痛苦。老太爷为了阖府上下百余口的性命,忍他人所不能忍之事,竟然在府中蛰伏了五年。这五年间,成祖皇帝办了几件大案,将忠于建文帝的老臣、靖难一役中虽助成祖皇帝夺取帝位却又飞扬跋扈的文臣武将几乎杀得干干净净,先祖却托病不出,平安过了五年。’
“‘那锦衣卫自承身份之后,老太爷也装作惊骇无比的模样,竟然从躺椅上摔了下来,一时之间无法爬起。待得众人手忙脚乱将老太爷重新扶回躺椅上时,再回头找那锦衣卫,却是踪影全无。众人知道锦衣卫专门为皇帝刺探消息,自太祖登基之日起,朝廷屡兴大狱,事事都有锦衣卫在背后操弄权柄。今日知道竟然有一名锦衣卫的副千户在府中潜伏了五年,人人都是面色大变。’
“‘老太爷仍然装作昏迷不醒的模样,被几个儿子抬回了后堂,待确认屋外无人之后,老太爷才松了一口气,对几个儿子说道:‘这下咱们沙家算是看到解脱之日了。这锦衣卫副千户回去向上司详细报告之后,若是我猜的不错,成祖皇帝应该会准许我致仕退休。虎头岩老家尚在,咱们便回那里居住。’
“‘其时老太爷的三公子说道:‘爹爹,既然皇帝准许您老人家致仕,咱们何不远走江南,甚至扬帆出海,让皇帝再也找不到咱们,岂不是最好’其余几位公子听他一说,也是暗暗点头。二公子说道:‘三弟说的不错。这几年咱们家中也有了一些积蓄,到了江南足够买房置地,衣食不愁,何必还留在京城左近,受锦衣卫的监视,过这担惊受怕的日子’”
萧展鹏听到此处,连连点头,道:“这两位公子颇有见识,颇有见识。若是换作我,也定然是作此想法。”
慕容丹砚白了他一眼,道:“所以说你萧老五头脑简单,做不了大事!”
萧展鹏被她抢白了一句,却也并不恼火,只是嘿嘿一笑,便即闭口不说。
慕容丹砚转头对厉秋风道:“厉大哥,你觉得这两位公子的意见如何”
厉秋风自是知道其中的关节,只不过萧展鹏刚被慕容丹砚斥责,自己若是说话,倒似在萧展鹏伤口上撒盐,未免太过残忍。是以他微微一笑,道:“这个却不好说,咱们还是听慕容姑娘继续叙说罢。”
慕容丹砚知道他是顾及萧展鹏的面子,倒也没有追问,接着说道:“姐姐说道:‘哪知道老太爷听了两位公子的话,气得脸都白了,大骂两人是蠢才,沙家尽早得败落在他们手上。几位公子见老太爷发怒,吓得全都跪在地上。老太爷这才发觉自己暴怒之下,声音大了不少,便即压低了声音对几位公子说道:‘我朝开国功臣之中,一向李善长为第一。只不过知晓内情之人,却知道为太祖运筹帷幄、压取天下的最大功臣,乃是后来被封为诚意伯的刘基刘大人。刘大人致仕之时,虽思念故乡,却自请回到京城,在锦衣卫监视之下度过余生。以刘大人的机智,难道他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么他这是要让皇帝安心,只有这样,才保得全家平安。我与刘大人的功劳和地位相比,给他提鞋子都不配。只不过从处境来说,却是一般无二。皇帝若是恩准我致仕,咱们便回到虎头岩,老老实实地过日子,万万不可存心远走,那样的话大祸立至……’
“他刚说到此处,却听得堂外脚步声响,便即住口不说。过了片刻,只听得一阵杂乱的脚步跑到堂外,有人颤声说道:‘大公子不好了,家人来福上吊死了!’几位公子听了这消息都是大吃一惊,正惊骇之间,却听又响起了脚步声,有人跑到堂门口喊道:‘大公子不好了,厨房里的王二婶刚刚喝了卤水,眼下肚大如鼓,在地上打滚,眼见不活了!’
“‘几位公子吓得目瞪口呆,不知道为什么除夕之夜,府中竟然会遭遇如此凶事。只是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先后又有两拨人来报称有下人自杀。几位公子惊惶之下,转头看向老太爷。想不到老太爷倒是神色如常,对几位公子说道:‘自杀的这几人,必定都是平日里与那锦衣卫副千户交好之人。想来他们在那人面前说了什么对朝廷不利的话,想到这锦衣卫将事情报告上去,自己一定会被抓到衙门之中,受那酷刑之苦,甚至还会连累家人,不如自求一死,既不受刑罚之苦,也可免得家人的苦难,是以才会想法子自杀。锦衣卫刺探消息,无所不用其极,这只是一个开始。就算咱们回到虎头岩,也要事事小心,万万不可落了把柄在锦衣卫手中,到了那时,就是咱们沙家灭门之时。’
“‘那天晚上,沙家有六名下人自杀身亡。只是第二日午时,朝中便传来消息,说是皇帝准许老太爷致仕,可择地安居。沙家大公子当时也有功名在身,便给皇帝上了谢恩折子,乞求朝廷恩准全家回到虎头岩居住。没过三天,皇帝便下了恩旨,不只准许了大公子的请求,还从大内拨了几百两银子,充当沙家的安家费。带兵打仗的将军,自然不缺银子。这几百两银子在沙家人眼中,便和普通百姓手中的几文钱无异。只不过是皇帝赏赐,自然要珍而重之。沙家大公子将银子封好,专门在府中找了个屋子,将那银子供了起来。’
“‘十几日后,沙家一切收拾停当,便即离开京城,回到虎头岩。沙家老宅原本就在虎头岩山上,此次回来又请工匠建造房屋。用了三四年时间,才建了一座沙家堡出来。沙家自从回到虎头岩之后,便即闭门谢客,绝不与朝廷官员来往,除非是奉旨来办事的官员,才由大公子出面接待。沙老太爷独居一室,托病不见外人。而他所住的那个屋子,就是咱们现在说话的这处草屋。’”
慕容丹砚说到这里,对沙夫人道:“姐姐,你当日说到此处时,我又仔细打量了一下那屋子,只觉得陈设极为雅致,可见沙家的先祖不只是一位武将,只怕琴棋书画,也懂得不少呢。”
沙夫人微微一笑,道:“妹妹,这个姐姐不妨说一句实话。那位沙家先祖,确实是一位武夫。当时住到竹林中的草屋之时,屋中原本没有那些陈设。倒是后来几位继任堡主的沙家主人,都是自小读书,个个文武双全,才将那屋子布置得雅致起来。”
慕容丹砚点了点头,对厉秋风说道:“当日姐姐和我说了沙家祖先的来历,最后说道:‘亡夫做了堡主之后,谨遵历代堡主的遗训,从来不与朝廷官员和江湖中人交往,是以名声不显。只不过虽然他最怕麻烦,麻烦还是找了上来。’这后面的事情,还是由姐姐来说罢。”
慕容丹砚说到此处,将目光转向了沙夫人。沙夫人点了点头,先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看了看厉秋风,这才缓缓说道:“我虽做了沙家的媳妇,却并非京城人士。我的先祖世居浙东,原本是渔民。蒙元末年,天下大乱,先祖为情势所逼,不得不投军效力,他为人处事公正,却又生得雄壮有力,不久手下便有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以水军为主,既不奉蒙元为正统,也不受当时反元的红巾军招降,自行占据了浙江沿海,以待时机,去争夺天下……”
沙夫人说到此处,厉秋风心中一凛,道:“敢问沙夫人,您的先祖可是姓方”
沙夫人微微一笑,道:“厉公子果然有见识。不错,我的先祖姓方,名国珍,台州黄岩人氏。”
第283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厉秋风面色一变,道:“原来夫人是浙东方氏的后人,失敬,失敬。”
沙夫人微微一笑,道:“我听妹妹说过,厉公子在锦衣卫当差,想来知道我们方家,在朝廷中的风评,可不大好罢”
厉秋风面色尴尬,一时之间不知如何说话才好。
原来那方国珍是台州黄岩人,佃农出身,生得孔武有力,据说力大无比,能徒手勒住奔跑的骏马。蒙元末年,天下大乱,方国珍初时以贩卖私盐为生,后来受到仇家诬陷,官府派人追杀,方国珍奋起反抗,杀了来追杀他的差人和仇家,与兄长方国璋、弟弟方国瑛、方国珉逃入海中。方国珍在当地做事公道,很有名望,乡人听说他受官府欺压逃入海中荒岛,便纷纷前来投奔。数月之间,方国珍聚众数千人,不时率众劫夺海运漕粮。元军数次围攻,都被方国珍击败。其时蒙元朝廷**不堪,昔年纵横天下的蒙元骑兵早已没了往日的战斗力,加上元军不熟悉海战,面对方国珍这数千水军,竟然束手无策。
方国珍数次击败元军之后,蒙元朝廷知道这股海匪不可小视,仓促之间无法剿灭。其时浙东还有张士诚的义军,对元军威胁更大。当地元军统帅便力主招降方国珍,以全力消灭张士诚部。而方国珍虽然数次击败元军,自身伤亡也非常惨重,况且他的人马孤悬海外,人员补给极为困难。手下谋士便给他出了个主意,先与朝廷虚与委蛇,力争能够在浙东获得一块地盘,用以补给人员,然后再伺机而动。
方国珍采纳了谋士的建议,便向元军统帅表示接受招安,只不过自己漂流于海上,将士辛苦度日,希望能够在浙东划出一块地盘,用以屯兵。那元军统帅却也不是白痴,自然知道若是答允了方国珍的要求,无异于养虎贻患。只不过朝廷催逼甚急,张士诚又日益坐大,是以这元军统帅便心生一计,派人对方国珍说道,地盘可以给你,但是浙东大半地区都已被张士诚占据,方国珍若是想取一处屯兵之地,便要带兵去讨伐张士诚,若是能将张士诚击退,抢来的地盘便是方国珍的。
方国珍知道元军统帅没安什么好心,只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是再不取得补给,自己统率的这支军队必将在海上全军覆没。是以他便同意接受朝廷的招安,并且奉命讨伐张士诚。方国珍的军队登陆之后,与张士诚的军队展开激战。此时方国珍为夺取地盘已经红了眼,手下兵马虽远少于张士诚的军队,但是上下一心,七战七捷,最后在昆山与张士诚决战。张士诚全军溃散,无力再战,便也同方国珍一般,向元军投降。
经此一役,浙江全省表面上尽归元军控制。朝廷接到当地元军统帅的奏报,自是欣喜异常。方国珍又派人秘密进京,向朝廷大员行贿,不久圣旨到达浙江,授方国珍以海道漕运万户,不久又晋升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参政。虽然这些官职都是些虚职,并无实权,但是方国珍却摆脱了元军的压力,将浙东所属的庆元、温州、台州等地牢牢控制在手中。
方国珍虽然读书甚少,却极有智计。他知道蒙元朝廷对自已并不放心,只不过义军四起,天下大乱,暂时利用自己所部为其卖命而已。一旦元军扑灭了各地的义军,转手便要消灭自己。是以方国珍一面与蒙元朝廷虚于委蛇,另一面却招兵买马,尤其是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水军。暗地里还与张士诚、朱元璋等人互通款曲,扩充实力,静观天下局势。
其后朱元璋势力日益增强,数次招揽方国珍。方国珍一面与朱元璋交好,另一面仍然接受蒙元的封赏。其目的便是坐山观虎斗,以图坐收渔翁之利。只是他未想到朱元璋帐下文臣武将实是天下精英,竟在数年之内,先灭陈友谅,再败张士诚,然后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将元军打得落花流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