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顾青云惊讶地看着他,那这几天他为何老是骚扰自己?
“哼,我这不是想报复你吗,谁叫你隐瞒我这么久。”似乎看出他的想法,方子茗轻描淡写地解释两句,“我还是好的,谢驸马那里才是大事,万一他抵挡不住压力,你就得小心点。对了,近段时间你不要出门,待在家里好好写下一篇话本才是正理。”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开始放假,有七天。作为一名大龄未婚女青年,这两年最怕的假期就是春节了。一想到回家就是各种期待、不安和恐惧,情绪真是复杂难言。
假期期间,每天还是日更三千,时间不定。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18章 意见
“多谢你的宽容,我很高兴。”顾青云瞪了他一眼,解释道,“写话本只是我的业余喜好,翰林院编修才是我的正职。至于新的话本,我现在还没有思路,暂时不写。”
方子茗一听,很是失望,颇为沮丧地说道:“那你什么时候能写出来?”
“我怎么知道?写这个要灵感的。好了,作为堂堂的大夏朝官员,你的关注点不应该是这个,还是想该怎么干活才好。”顾青云提醒他,以后方子茗混好了,自己也有好处啊。
不是自己妄自菲薄,方子茗的政治敏感性比自己强多了,在翰林院的圈子混得如鱼得水,还和其他部门的人有联系,大家对他的印象都很好。
此时听顾青云说起这些,方子茗点点头,道:“行,我不逼你,反正最近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反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只要青云还写话本,那自己绝对是最早一批拿到话本的人。
只要一想到其他人还在苦苦等待最新的内容,自己就能提前看到,那种强烈的自得感就涌入心头。哈哈,一想到这里,自己也不能再说他,免得青云被逼急了,不肯再写。
和方子茗告别,顾青云回到自己的新办公室,这次他只和另一个人共用一间房。翰林院编修的编制无定员,每年有多有少,目前有十六人。
至于他的“室友”,很不巧,正是谭子礼,这让顾青云不得不感叹冤家路窄,怎么到哪都有他。
他估计对方也是同样的想法。
房间不大,两人分左右各占据一半的空间,顾青云进门的时候,谭子礼正在搬东西过来。
两人打了声招呼,开始默默做事。
顾青云把自己的办公桌整理一下,再让小吏把属于自己的文房四宝拿过来。根据品级,他们所用的笔墨纸砚规格有所区别,品级越高,用的笔墨就越好。
至于他的工资,每年的年俸是三十六两,不过年底的时候有一笔养廉银,高达九十两,再加上每月发的一些茶叶、绸缎、纸笔等,日子还是可以过的。
顾青云和其他七品官聊过天,如果在京城没有房的话,可以到朝廷建的店宅务租房子,那里的房子相当于现代的廉租房,是从宋朝就开始有的。到了本朝,朝廷体恤官员,照样在几个地方建了这种房子,价格便宜,就是离皇宫远了点,每天骑马需要一个多时辰,有时候如果工作晚一点,回到家都已经是夜幕降临甚至是半夜,如果太晚,接近宵禁的时间,就得在衙门过夜。
不过因为其低廉的价格,店宅务还是受到很多低级官吏的欢迎。
顾青云算算,基本上七品官员的俸禄还是可以让一家六口人活得挺好的,只是京城交际的费用太高,这才显得入不敷出。
总算有工资了,顾青云觉得自己不是在白干活。
他们翰林院到底是个清水衙门,公使费很少,平摊到每个官员头上接近于无。公使费相当于现代的办公费、接待费等,每年都有一定的数额,用不完的话,约定俗成当然是大家平分。
只是他听张修远说过,基本上每年翰林院的公使费都堪堪够用,所剩无几,不用指望了。人家养马的部门外快都比翰林院多,起码马粪可以外卖,这也是一笔钱。
不知道自己还会在翰林院待多久?虽说能专心做学问,可自己也想去干点实事。
想到这里,顾青云不由得想起张修远,他现在已经不在翰林院,比他们早几天到礼部做正六品主事,算是升官了。
礼部算是一个清贵或清闲的衙门,顾青云不理解他为何到礼部,不过想想他的老师以前是礼部的官员,估计是有这方面的人脉才让他去的。
成为编修后,顾青云的工作内容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以前庶吉士做什么,现在就做什么,只是苏秋意不再是他的教习,自己不再归他管。
当然,还是有一点变化的,成为正式的翰林官后,自己以后就要在院里分班值宿,以备皇帝顾问。所谓的值宿就是晚上都要待在翰林院里,万一皇帝突然要问什么问题,他们就得入宫。比如偶尔皇帝诗兴大发就得陪着吟诗作对,想了解某段历史或某个典故,你就得马上解答出来。
能面圣当然是一件好事,前提是皇帝问的问题能完美回答,万一碰到自己不会的,虽说皇帝有时候不会说什么,毕竟人有专长,总有自己不擅长的,可终究会受到影响。
只要多次询问都答不出来,那皇帝不说,其他官员也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前途绝对不妙。
至于苏秋意,其实那次写密诏的事情发生后,顾青云和方仁霄讨论时,他们猜测过苏秋意应该是见自己家境不错想敲诈勒索,只是他们都认为做得太明目张胆了,想不通他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竟然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
师徒俩总觉得不会那么简单,可能有什么深意在里面,这才一再猜测推敲。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顾青云觉得那个不可能的猜测才是真的,要不然他后面怎么只是耍些小手段?亏他还一直如临大敌。
不过即使是真的,顾青云也不会送马。先不说这是简薇送给自己的贺礼,自己不会再送出去,就是他能送,也不会送,毕竟人的胃口是一步步养大的,万一这次送了,他尝到甜头,变本加厉怎么办?还不如一开始就绝了他的念头。
“顾兄,你知道靖勇侯他们一家何时回京?”正当顾青云在一边按照自己的办公习惯摆放东西一边发散思维时,突然听到谭子礼的问话。
靖勇侯?
顾青云看了他一眼,点头回答:“前不久刚收到世子的信,下个月初就回来了。”陆泽他已经在越省待四年,本来一年前就可以调动的,可后来好像是因为银矿的事有变,就留下来,直到最近把事情办完了,这才调他回京。
“邸报上不是有吗?”这些高官的调动每个月的邸报上都写有,皇帝两个月前就下了圣旨。
“邸报上只说姐夫会回来,又没说什么时候回到。”谭子礼扯扯嘴角,“我以为你不知道,就想告诉你一声。”
顾青云“嗯”了一声,不太想和他说起这个话题。从小陆煊的信中得知,谭氏三年前生下一名男孩。陆煊在信中说母亲对他的态度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可顾青云知道,怎么可能没有变化?有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必定是不一样的。
他自己对待小石头和小鱼儿表面上是一碗水端平,可因为小石头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在内心深处还是最爱他,只是他没有表现出来,连简薇他们都没有察觉。
他都这样了,那亲身的和原配的孩子能一样吗?所以对于谭氏的态度他持保留态度,毕竟这是正常人的心态,不能强求。
其实作为继母,只要谭氏没有害人之心就是一个好人了。现在小陆煊和陆泽的感情很好,加上早早册封世子,只要他没行差错,那地位绝对是稳稳的。
只是人心难测,顾青云不知道别人的想法,这才不怎么想和谭子礼深交,更别提以前他们还发生过龌龊。
一个下午都没事,到了散值的时间,顾青云就直接回家了。
回家还特意经过松竹书斋,顾青云想了想,鼓起好大的勇气这才踏入书斋的大门。
他走到话本书架的隔壁,现在没多少人在店里,偶尔有人进来买话本,大都是拿起《将军传奇》,兴冲冲进来兴冲冲出去。
没有谢长亭说的那么夸张啊?顾青云心下微松。
不过他刚这样想,就看到有一名锦衣少年拿着一本书气冲冲地走进来,直接找到谢掌柜,使劲地拍桌子叫道:“谢掌柜,你说,这篇话本结局什么时候出来?是不是悲剧?”本来买回去很高兴的,可越看越不对劲,看到最后心里就有了不好的预感,不会是自己想的那样吧?
这样一想,顾不得是傍晚,赶紧快步走过来问。
谢掌柜神情很是淡定,他放下停止拨弄算盘的动作,微笑道:“公子,结局下个月就出来,好不好老朽不知,只有黄粱先生才知道。”他说完就指指右边竖立的一块小木牌,只见上面写有两行字。
“结局不知,有意见请留言,一枕黄粱的住所直接问驸马。”
顾青云看到时忍不住一愣,郁闷,用得着挂出个木牌吗?
那少年一看到“驸马”两个字就沮丧了,如果驸马那么好说话的话,黄粱先生的真实身份就不会捂得这么严实了。
“少年人,你问掌柜是没用的,掌柜都不知道,黄粱先生的身份神秘,连京华小报都查不出,还不如把想说的话留在本子上,这样黄粱先生看在大家万众一心的份上,结局肯定不会那么悲伤的。”店里两名顾客之一,一名胖胖的中年人指点道。
那少年闻言,一股气被阻,只能闷闷不乐地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在他写的时候,顾青云走过来开始翻看其他留言簿,一共有十几本,他大概翻了下,上面的内容五花八门,有催更的,有想直接结局的,有哀求不要是悲剧的,有赞同悲剧的……不过更多的是威胁的内容。
尤其是那些字迹娟秀的内容,更是疯狂,写的威胁一个比一个厉害,口气一个比一个严厉,这让顾青云确信,如果自己的马甲被暴露,肯定是顶不住的。
幸亏有谢长亭在!顾青云忍不住暗自庆幸,他还是比较靠谱的,一直顶住压力。
“你也喜欢看黄粱先生的书?”少年写下自己的意见后,见顾青云在认真观看,忍不住问道。
作者有话要说: 祝大家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比去年有进步,万事如意!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19章 反响
顾青云没想到少年会和自己说话, 他侧头看他, 这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脸庞稚嫩,五官秀气,下巴处有一颗显眼的黑痣。
“偶尔翻翻。”顾青云轻声回了一句,继续翻阅留言簿, 见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 大都是威胁之语, 忍不住叹气。
真是危险, 这些读者的情绪这么激动, 真的怕他们冲动之下做出什么事, 只希望他们只是打打嘴炮, 说说而已。
“大人, 你们当官的都这样?竟然还看话本?哈哈, 我就知道,黄粱先生果然是最厉害的。回去和我爹一说, 他肯定不会说我了,你们都可以看,我为何不能看?他老是骂人,明明他自己也偷偷看的。”少年笑得眼睛都眯起来, 很是快活。
顾青云一听才想起自己还穿着公服, 见他高兴的样子忍不住泼冷水:“我可以看是因为我已经考中进士,你爹不用科考,而你还没考上, 当然不可以。事实上,偶尔无聊时可以翻翻,但不可本末倒置,要知道现阶段读书才是你最重要的事。”
少年一听,忍不住撇撇嘴,又是这些话,烦死人了。不过一想到眼前的人是进士出身,就不敢反驳,只能躬身行礼,闷闷不乐地走出门。
他家的下人见他出来,大喜,看了顾青云一眼,忙跟着走了。
顾青云见他不高兴的模样,嘴角微微翘起:自己这是犯了说教的毛病,小孩当然不想听。
想了想,顾青云拿起刚才的留言本,翻看他刚写下的文字,只见他在上面写道,“黄粱先生,我看《将军传奇》就快写完了,目前看来是悲剧,大家肯定不喜欢,到时打扰到您就不好了,您可以加多一段话让聂文和婉儿转世,两人结成夫妻,这样大家就不会骂了。”
写的字体是行书,顾青云最近一年正在练习,明显可以看出他的字迹虽说有点稚嫩,但很有章法,看来是经过名师教导的。
这个少年应该是个读书人不过他竟然想出这个办法来教自己平息读者的怒火,是个理智的。刚才他见少年气冲冲进门还以为他会在留言簿写下咒骂的言语,毕竟有一些人接受不了结局,在本子上咒骂他祖宗十八代的都有。
其中一些是真正的读者,但谢掌柜猜测有些是竞争对手来搅混水的,现在很多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认为“一枕黄粱”这个招牌要被自己作死了。
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顾青云仔细一看,没发现他留下名字,心里颇为失望。毕竟他的建议还是有合理性的,虽说他早就知道有这种办法。
这个念头只是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只是萍水相逢,顾青云没再多想。
四月十五日,又是三年一度的会试出榜日。一大早,何谦竹就爬起来了,整个人坐立难安。
顾青云本来想请假陪他一起等待成绩的,可何谦竹不肯,他觉得自己在这里住就已经打扰到他了,再让青云请假岂不是影响到他?更何况青云刚升官,更是不好请假。
顾青云见他这么说,觉得这样也好。万一何谦竹不中,自己请假专门陪他岂不是给他太大的压力?
顾青云打了几套拳,活动开身体,就和何谦竹一起吃早饭。自从一月份他到来后,顾青云早餐就在家里和他一起吃了。简薇他们偶尔在方家吃,更多的时候也是在家吃。
“青云,我待会和何叔去看榜,不想在这里等。”何谦竹喝下一碗清粥后,终于开口。
顾青云看着他青黑的眼底,点点头:“行,去现场可以早点知道成绩。”真希望何谦竹能考中进士,这样他们就能在京城相聚了。
吃完饭后,顾青云回后院和早起的简薇说了几句话,又见儿子们在自己的小床上呼呼大睡的模样,笑道:“记得早点叫小石头起床,今天学堂不是有场蹴鞠赛吗?昨晚他说过要早起练球的。”自从春游回来后,小家伙就喜欢上踢蹴鞠,家里的场地有限,可还是让他找到一块空地经常练习,为此小鱼儿很是不满,觉得哥哥不理自己,不陪自己玩滑梯。
昨晚上小鱼儿还向自己哭诉来着,偏偏小石头的理由正当,让顾青云这个裁判员颇为苦恼。哎,家里有两个精力旺盛的小男孩真是烦恼,希望他们下一个小孩是个乖乖巧巧的女娃儿。
此时简薇一听,忍住笑意道:“你当着良哥儿的面可不能叫小石头,上次他的同窗来家里玩,你叫了一声,别的小孩子都笑他了。”想到儿子事后和他们郑重其事商量小名的样子,她就忍不住想笑。
儿子当时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圆润的小身子,鼓鼓嫩嫩的脸颊和黑亮的大眼睛,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可是让夫君笑了好久。
“放心吧,这样的事情我不会再犯第二次。”顾青云知道小娃儿也是要面子的,尤其是大儿子已经和他们商量过,他们又同意了,更会提醒自己不要再犯。于是就入乡随俗,跟着京城人的惯例称呼小石头为“良哥儿”。
在简薇脸上亲一口,成功让她脸颊羞红后,顾青云带着好心情骑马上班了。他现在很少和方仁霄一起去,因为他是年轻人,得去早一点,不像方仁霄,是官场上的老人了,只要不迟到,可以踩着时间点到达。
这天的翰林院大家都在讨论中榜的热门人选,顾青云旁听了许久,发现很少人说到何谦竹。事实上,要不是有方子茗和自己在,他们根本不知道何谦竹的名字。
不知道今年寒门出身的学子会有多少?
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到中午午休时,顾青云终于拿到了这科进士的名单。
没有,没有!顾青云从头看到尾都没发现何谦竹的名字,知道他又落榜了。
方子茗也在旁边看着,两人对视一眼,不由得叹了口气。
相比他们的运气,何谦竹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点。不过想想他的豁达,顾青云两人又觉得庆幸,好友可不是那种一落榜就怨天尤人、寻死觅活的人。
晚上,等何谦竹沮丧的心情恢复过来后,顾青云老生常谈,还是想让他留在京城。这里有他和方子茗在,再不济还有很多举人在,可以共同探讨学问,是长进学识的好地方。尤其是何谦竹现在在学画画,更是可以和别人多交流。
何谦竹一听,还是坚决摇头,不想留在京城,出来这么久,他是归心似箭。最后没办法,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顾青云只能写好几封信让他帮忙带回家,遗憾地送走他。
送走何谦竹后,顾家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只是刚平静几天,五月一日,他的话本最后一册开始进行售卖。
当顾青云听到顾三元转述,松竹书斋的门前被扔臭鸡蛋、烂菜叶时,不禁目瞪口呆,真的被吓住了!
他以为那些读者只是在留言簿上说说而已,没想到他们真的付出了行动!
有必要那么夸张吗?只是一篇用来消遣的话本而已。
“叔,现在我们该怎么办?那些人现在还围着书斋在闹,书斋已经关门,驸马早两天就和公主出去游玩了,我们该如何做?”顾三元急着团团转,生怕被人知道话本是阿叔写的,万一找上门来怎么办?自己家就这么几口人,根本挡不住愤怒的人群。
“叔,早就说过让你不要写死婉儿,现在好了,大家都愤怒了,认为你欺骗了大家的感情。”顾三元忍不住埋怨,他也是忠实读者,自己私底下都哀求过好多次了,可阿叔铁石心肠,现在这样子,这么多人的愤怒怎么承受得起来?
顾青云很快镇定下来,见状就安慰道:“放心,自从我知道这部是悲剧后,每次让你交稿都是小心翼翼,一般的人不会猜出是我写的。”谢长亭放出烟|雾|弹,大家现在都认为一枕黄粱是个中年男子,还是个落魄秀才,根本没想到会是他这么一个有着光明前程的青年进士。
*
三百多年后,林溪村已经升级为林溪县,说起本地最著名的景点,那就是夏朝顾青云顾慎之的故居。这天,顾青云故居又迎来了一批游客。
“好了,刚才大家已经看过顾家的进士石碑,走过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大榕树,现在我们终于到达顾青云的故居。其实说是故居,里面最有价值的就是顾青云的手稿,这是他亲笔写的。”导游小姐带着一帮游客在故居面前介绍。
她身后跟着一群人,有老有少,其中的年轻人都在拿着手机拍个不停。
“顾青云好帅啊!这是他的画像吧?保存得真好。刚刚门口的铜像就是照着雕的吧。”
“门口这棵小一点的榕树据说是顾青云小时候亲手种植的?”
“不是榕树,据说里面的桂花树才是,还有一棵野生桃树,现在桃子被保护起来,听说是给顾家人自己吃的。”
“导游,我想看《梅花戒》的原稿,我在网上看过它的照片,里面的字写得真的好好看。”有人叫道。
导游一直笑眯眯地看着众人,此时见大家拍得差不多了,就拍拍手掌引起大家的注意,说道:“好,咱们现在就去看《梅花戒》的草稿,这是顾青云的后人捐献出来的,历经战火,保存得非常完好。不过在看之前,大家知道《梅花戒》最初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吗?”
没等大家说出口,导游就继续说道:“现在这个结局在学术界还有争议,大家知道,《梅花戒》展现了三百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作者对当时的社会、官场等场面都进行了深刻详细的描写,其中涉及到当时的逃荒过程、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内容,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达了对爱情自由的向往,本书成为了人们研究三百多年前生活的重要资料。据说当时顾青云化名为‘一枕黄粱’写出这部著作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这些我们在一些资料上可以看到,有人还记载了《梅花戒》出结局时读者们的反应。据说因为其悲剧的结局,造成很大的混乱,引起读者们的强烈不满,最后迫使顾青云把结局改掉。”[注]
作者有话要说: 标有[注]字的这段话,里面两行字引用自网络。
发现有顽皮的读者用我的笔名在评论区留言,大家要注意分辨哦。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20章 轰动
“导游,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结局到底哪一个才是顾青云写的?”有人忙问道。
“哈,都说现在学术界还有争议了,你还问哪个是他写的?”旁边一名游客笑道, “当时《梅花戒》很出名,尤其是改编成戏剧后更成为一种流行。上是悲剧,戏剧是喜剧, 大家的争论点在于喜剧的结局是顾青云本人续写的, 还是其他人写的。那些什么专家学者认为悲剧结局更好,更有艺术性,喜剧的话就没那么好了。”
导游闻言,点点头笑道:“那位先生说得对,根据顾家后人给出的资料, 顾青云的日记上没有写到这一点, 只说当时因为结局的事他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至于那个喜剧的结局到底是不是他本人写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作为一个写日记爱好者,他没有记下来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见大家都认真听讲, 导游暗暗满意, 继续说,“当然, 因为有关于这部分的资料遗失, 事情的真相也许在遗失的资料里有记载。不论结果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梅花戒》本身的艺术性。好了,我们现在继续观看。”
*
如果顾青云知道他的这篇话本还能流传到后世, 他一定会郑重对待,可惜他不知道。
现在随着结局的扩散,他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