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他这段时间在城南四合院那边认识了不少年轻人, 虽然自觉自己的女儿最优秀, 其他少年配不上,但想归想, 人总得回归现实,顾景还是得嫁人的。
“唉,做皇子妃是多少姑娘羡慕的好事, 只是嫁入皇家也不易,以后姝儿就辛苦了。”简薇叹了口气, 皇子妃外表是光鲜,但内里如何就得看运气了。希望六皇子是个好相处的, 和他表现出来的那般温和。
“是得注意,凡是要长多一个心眼。”顾青云想起以前见面时方姝儿的表现,性格稳重大方, 从小接受嫡长女的教育长大,她人又聪明,应该能勉强应付皇子府内宅的事。六皇子应该没有夺嫡的希望,估计要不是方子茗的岳父夏尚夏大人已致仕,皇帝也不会同意这门婚事。
不过既然是和皇家联姻,顾青云预计方子茗明年就会升官,他本来就优秀,每次的考评都是优等,又有这层关系在,升官是顺理成章的事。
顾青云说完就开始琢磨女婿的人选。
梁筝,今年十四岁,比顾景大一岁,是太傅梁不语的小侄子,关系相当于他和顾申河一样,还属于三代之内,血缘关系很近。梁家有梁不语这个太傅在,实力是够的,是清贵的书香门第,他们顾家在名声和实力上,如今还比不上人家。
梁筝这个小家伙他已经算熟悉了,聪明机灵,会看人眼色。唯一不好的一点是他的父母早早双亡,但他为人聪明,读书有天份,现在已经考取秀才,相信以后也会往科举入仕的路走。
顾青云没有忌讳父母双亡这点,他只是感觉到梁筝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想法,以后肯定会把重心放在事业上,不知道能不能和顾景合得来。
想到这里,顾青云摸摸下巴,感受到刺手的胡茬,不由得自嘲一笑。
梁家还是不大合适,门第还是有点差别的,但一想到梁筝的个人情况,又觉得实在合适的话,也不是不能争取。
顾青云暗忖了一会,还是把他的名字划掉,接着又写下几个名字,最终想法还是和之前一样,总觉得有不合适的地方。
罢了,再考虑考虑吧,幸亏女儿还没有及笄。
接下来,他又开始琢磨着小儿子的婚事,已经圈定几家了,就等着暗地里去打探人家姑娘的人品,还有等小儿子回来,问他的意见再谈。这个事不急,反正他家孩子现在还在老家。
简薇见他在写写画画,不想打扰他,直接让人拿着自己的针线绣棚走了。
等顾青云回过神来,发现书房只剩下他一个人。
*
十一月初,在顾青云等人的努力下,他们写出的《算学题集》终于定稿了。此书分为三册,把科考常见的题型归纳总结出来,又拓展开来,和他后世见到的习题差不多。当然,没有涉及到那些还没有定论的内容,比如他新出的《几何详解》,部分内容大家还得继续研究。倒是以前翻译过来的《几何》,已经有人运用其中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部分科考曾经考过。
在这方面,夏朝的读书人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是与科举相关的事,大家总能付出最大的热情来攻读。相应的,如今明君在世,能臣辈出,朝廷还能够与时俱进。又在诸位算学大师的推动下,这些年算学蓬勃发展,不时有新的知识冒出来。顾青云也时常从市面上买书,他也得跟上潮流。
除此之外,天文学发展得很快。顾青云如今的算学研究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微积分的内容还没有头绪,接下来他的重心应该是放在天文学、力学等方面。毕竟如今航海热,而航海需要确定方向和位置,比如说经纬度什么的,航海时针和钟摆之类的。
和陆煊通信时,他曾经说过这些问题。
如果前朝的穿越者皇帝是个万能的男人就好了,有他在,他们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应该很厉害,可能现在外国殖民地都已经四处开花了。遗憾的是,他当皇帝的时间太短。
改革毕竟不是一件易事。就好比现在,国泰民安,想改革的话肯定有绝大多数的人不同意。人毕竟有惰性,只要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没有人乐意去做这种事,改革一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
他又想起自己去皇家藏书楼看书时,在把前朝的正史、能找到的野史看了一遍后,他忍不住猜测前朝穿越者皇帝也许是从后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穿越过来的。
想想别人,再想想自己,顾青云脸上露出微笑,决定不再考虑这个问题了,他如今得找书坊刻书。
这次他没有找谢长亭,这毕竟不是他一个人编写的,除了他是主编外,参与编写的人达到十个,在和别人商量过后,他找的是王家骏。
王家是赞助他们做实验的财主,四合院的这帮人经常会做些小实验,比如热气球,这些都需要金钱,王家骏正好对这些感兴趣,又财大气粗,就参与进来。除了王家外,还有两家商户也参与进来了,只是没有王家资格老。
“夫子,您放心,我肯定会把它们用最快的速度印出来。”王家骏拍怕胸脯承诺道,二十九岁的他如今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面有风霜,脸庞坚毅,他还纳了一名白人女子为妾,生出来的混血儿顾青云见过一次,长得非常可爱。
话说,自从王家骏考上秀才后他就不再读书了,一直跟着家族的商船出海,走了很多地方,每次上岸到京城,他来看自己时,顾青云总是很喜欢和他聊天,能知道很多新鲜事。
这次他回京就不再出海了,毕竟他的父亲王铂年纪已大,准备把家中的产业交给他管理。为此,王家骏还很是遗憾。
“我们自是信你的。”顾青云点点头,又和他聊起其他事。
安排好题集印刷的事后,顾青云又把心思转到顾永良一行人的身上,上次来信,说是九月底就起航,没想到现在都十一月了,他们还未到,这让他们一家急得团团转,生怕途中出什么事。
为此,顾青云还专门派人天天到码头等待,打听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一月六日,顾永良一行人总算是回来了。
看到两年未见的大儿子,顾青云等人很是激动,简薇和顾景眼泪都流出来了。
仔细询问家里的情况,知道一切如常,顾青云稍稍安心,这才有心思问起其他事。
他们最高兴的是能看到小孙子的画像,虽然画得不是很像,暂时看不出像谁,但能解解馋也好哇。
“不错,当了父亲就是和以前不同。”顾青云拍拍顾永良的肩膀,打量着他下巴新冒出来的胡子,心疼坏了,让他先去洗漱。
至于简瑜,早就被连氏抓去隔壁了。
“爹!”顾永良挺直背部,挠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方仁霄则绕着顾永良转了一圈,笑道:“这么久没见,是不是想你爹娘了?老夫看你都快哭出来了。”
顾永良一听,忙把顾青云的手放开,过来搂着他道:“我更想太外公,哈哈。”
顾青云翻翻白眼。
方仁霄得意一笑,随即闻到顾永良身上的味道,忙道:“难怪要搂着老夫,身上这股味道……赶紧的,先去洗漱,小心不要着凉。”
一旁的简薇也一起催促,顾永良这才回到自己的院子。
等顾永良和简瑜洗漱完毕,两人一起就着一碟青菜喝着肉粥,顾青云等人围观。
虽然现在天气冷,是冬天,但用温泉、温室种蔬菜早就有了,就是花费大,青菜价格贵。他们家没有温室,冬天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吃萝卜、菘菜,再自己发点豆芽,这盘青菜还是简薇特意让人去买的。
“中途出了点事就耽搁几天。”顾永良吃得差不多了才解释他们回迟的原因。
等顾青云知道是因为一名举人中途生病才影响路途时,这才放下心来。
“爹,生病的那名举人叫卢开云,今年十七岁,比弟弟大一岁,是郡城桐安县卢家的,他和弟弟是同年,考院试时是案首,考乡试时是亚元,一路行来,我看他为人还是很不错的,不亏是大户人家的子弟。”顾永良笑道。
“那你弟弟和他的关系如何?”顾青云连忙问。
“他们是好友关系。”顾永良看了一眼简瑜。
简瑜刚才一直在猛吃,听到这里才接话:“姐夫,你放心,我看卢开云为人不错。”
顾青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和方仁霄对视一眼。两人同时想到工部右侍郎卢大人,他家也在郡城桐安县,应该和卢开云是一家人,他又想到卢开云的父亲在山东做知府,如今一看,这两位卢大人是堂兄弟不说,还都很厉害。
顾青云没再多想,等顾永良和简瑜吃完饭,让他们转一圈消食后就赶紧让他们休息去了,两人这眼底的黑眼圈明晃晃地挂在脸上,让他们心疼不已。
此次来京赶考的人除了他们两个,还有何智、张延海,现在何智去了何谦竹家里,张延海自是回张家。至于湘省的表哥陈桥,这次没有来京赶考,顾青云知道他还想再多学三年。
第二天上午,顾永良去国公府,顾青云散值回来就接到庞喜林的信,知道他家大儿子庞庭深也来京赶考了。
顾青云一惊,他家孩子比顾永辰还小半岁,这么快就能来考会试了?再继续往下看,当他知道小家伙已经是湘省的解元时,忍不住感叹:庞喜林后继有人。
如今的小孩真是一代比一代强。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24章 暖意
难不成庞庭深遗传了庞喜林的过目不忘?一想到大头探花那个开挂的技能, 顾青云就羡慕得紧。
顾青云相信, 不单是他, 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羡慕。
一旁的管家方忠见他已经看完, 在折叠信纸,就说道:“老爷,门房这里还收到一张卢家的帖子,说是卢侍郎府的大太太和卢开云少爷明日到咱们府里拜访。”
卢开云?顾青云想到卢开云就联想到卢侍郎, 想到卢侍郎的大儿子还是个举人, 于是就说道:“告诉良哥儿和太太,让他们接待即可。”这时候的拜访一般都是先递名帖约定时间,家里有顾永良和简薇在, 不必担心。
大概是看在同乡的份上, 目前卢侍郎对他的态度很是亲切。他以前的上官大都是公事公办,一下子有人对他这么好, 让顾青云一时之间还真不怎么习惯,生怕自己疏忽之下做错事。
莫非自己有受虐倾向?顾青云自嘲。
第二天下午,散值的时间到了, 顾青云看着办公桌上叠得整整齐齐的资料,有一种成就感。嗯, 今天可以按时回家,不用加班了。不过想一想, 现在天气冷,工程不能动,船坊也赶在前两天完成订单, 暂时没有新的单子进来。他现在最主要的精力放在藏冰的准备工作上,等到合适的时候就得挖冰藏在冰窖里。
大家都等着过年呢。
难得的悠闲。出门时,还碰到了隔壁的王员外郎,两人打了招呼,并肩往外走去。
顾青云披上斗篷,翻身上马时,看了落在他身后的王员外郎一眼,心里有些无奈:自从王员外郎调到都水司,成为他的下级后,两人的关系就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没有以前一起蹴鞠的那种感觉,维持着上下级的关系,他能感觉到是对方在故意造成这种关系。
罢了,能否成为朋友还是得靠缘分,有些人注定陪自己走过一段路后,会渐行渐远。
顾青云回过头来,望着前方,轻轻踢了下马肚,拉着缰绳在风中奔驰。
他又想起了赵文轩,对方去年年初就到达京城备考,还给自己递过名帖,当时自己考虑了半晌,终究还是见他一面。
在那一次见面中,顾青云看到赵文轩身材消瘦,细长的眼睛和突起的脸颊以及整体的气质让他显得有些刻薄阴沉。
面对赵文轩不着痕迹的讨好,偏又勉强维持的自尊,顾青云突然一下子厌烦起来,总觉得对面的那个人一下子变得陌生无比。
他从来没想过年少时高傲、自尊心强的赵文轩会变成眼前这名中年男人。
与此同时,心里又有一股酸涩感,他深刻地明白,自己的少年时光真的逝去了,一去不复返。
最终,在那次见面,顾青云表现得很是冷淡,完全没有和好的意思。赵文轩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可能是怕惹怒他或者其他原因,之后再也没有来找过自己,连带着和何谦竹也断绝来往了。
顾青云知道后心里一下子轻松许多。既然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那就不必再去找回失去的感情。事实上,也找不回了。
顾青云脑袋里想着事情,感觉没过多长时间就回到家了。
解下斗篷后,他沿着小石子铺成的小路慢慢踱步,刚绕过一棵梅花树,就听到前方传来低语声。
顾青云顿了顿,继续往前走,过了转角,只见不远处的凉亭里人影晃动,传来了顾景和简瑜的声音,透过撩起一角的门帘,他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脸。
“老爷。”凉亭内的丫鬟看到顾青云过来,连忙为他撩起绣着精巧梅花的厚缎子门帘。
“爹爹!”顾景看到他,莹白的脸蛋不由得绽开笑容,“您回来了?”
“姐夫。”简瑜也赶紧站起来。
顾青云微微一笑,应了一声,直接走进这四面围着帘子的凉亭,一股带着橘子香的暖意袭来,让他全身一暖。
他在顾景对面坐下,笑道:“你们在聊什么?”
顾景抿嘴笑笑,才轻声说道:“我和舅舅在说起家乡的事呢,刚说到林山县郊的桃山寺很是灵验,外婆常去那里礼佛。”说完后就把袖子里的手炉递给顾青云,“爹爹,您刚回来,用这个暖。”
顾青云见女儿如此体贴,脸上的笑意不自觉扩大,他毫不客气地接过来,塞进自己的袖子里:“好,咱们小丫就是孝顺。”
顾景眼睛亮了一下,抿了抿红润的小嘴。十三岁的她,少女风姿已现,书卷气渐浓。
简瑜看了后有些惊讶。
顾青云轻轻瞥了他一眼,这类的事情他已经做过无数次。小时候教育孩子要孝敬长辈之类的,孩子们就会现学现卖。比如顾永良小时候就会把他的果子递给自己,自己第一次一定会无视他惊呆的小眼神接过来,然后一口一口地在他面前吃掉,再赞扬他。之后就视情况而定,有时接受有时就不接受,久而久之,孩子们就知道真把东西给大人时,就得有“东西不是自己的”的准备。
顾青云看了一下四周,接着看向简瑜,笑道:“定是因为你之前迟迟未成亲,岳母无奈之下才去烧香拜佛。”见丫鬟给自己倒了热水,就端起来喝了一口。
简瑜尴尬一笑:“姐夫,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顾青云不好再说他,就问道:“岳父岳母在临阳府住得可还习惯?”简志远在林山县的县学做了将近二十年的教谕,去年终于升到府学做教谕,算是进了一步。
顾青云不知道为何简志远在林山县待了这么多年突然想去临阳府,早些年,如果他想的话,顾青云相信自己和老师一定会找关系为他办妥的,不会拖到现在。
不过也因为去了府学,简瑜的婚事很快就敲定,对象是临阳府的正六品通判之女。两人去年年底成亲,今年八月份他家小孙子刚出生,简瑜的妻子就发现有身孕了。这个速度很令岳母满意,寄过来的信和往常的焦虑截然不同,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好,我爹还是做教谕,和县学没什么不同。”简瑜赶紧回答。
顾青云点点头,见厚重的帘子舞动,眉头微皱,说道:“这都起风了,屋里暖洋洋的你们不待,非要跑到外边来。”凉亭毕竟没有门,只要一起风,火盆散发的暖意就会很快消散。
一般情况下,除非是为了赏梅,顾青云和简薇在冬天的时候从来不会来凉亭久坐。
“天气寒冷,一天都闷在屋里不舒服,好不容易下午太阳出来了,我和舅舅才到凉亭里坐一坐。”顾景解释,站起来和顾青云准备回堂屋。
简瑜刚想偷偷溜走,就听顾青云叫住他:“瑜哥儿,我昨晚布置的功课你做完了就拿到我书房。”
“姐夫,我还没写好。”两篇策论啊,内容有点偏,他还得查资料,哪能写那么快呢?如果他随便敷衍的话,肯定会被姐夫骂的。
简瑜想到顾家的一些人还羡慕自己能到京城接受姐夫的教导,让他们自己来亲身体会就知道姐夫的严厉了。
很有压力。
“一天时间都没写好?”顾青云看着他,“在考场上哪有这么多时间让你仔细思考再慢慢翻书?你的速度得加快。”
“我知道了,姐夫你放心,我明天肯定做完给你。”简瑜拍拍胸脯。
顾青云想到他才从越省来京城没两天,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健康,但也许还没休息透,不好逼迫,于是就缓下声音,说道:“算了,这次你先慢慢写,等过几天速度一定要快。”
简瑜如释重负,猛地点头,直接往外走去,一眨眼的功夫就消失在树丛中。
顾青云和顾景走到堂屋,简薇和连氏正坐在坑上聊天。
“今天卢家的人过来,薇儿,你觉得卢开云到底如何?”顾青云没有上坑,直接坐在火盆旁边。
男孩子可以议亲晚一点,只要有出息,年纪多大都可以娶一个妙龄少女。女孩子就不同了,要早一些看准对象,免得事到临头好的少年郎都被别人挑走了,耽误孩子的一生。
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所以顾青云和简薇才对顾景的婚事更为上心。
简薇和连氏相视一笑。
“我和外婆正好说到他。夫君,今天是卢侍郎的大儿媳带着卢家的小郎君上门,说是感谢咱们良哥儿病中对他的照顾。在我看来,小郎君人长得好看,待人接物很有风仪,就不知是害羞还是什么缘故,话有些少,性子有些冷淡。”简薇把顾景拉在身边坐下,摸摸她的手,继续说道,“不过我问过良哥儿了,知道卢家小郎君就是这种人,不爱说话,其他还是很好的。”
难道又是一个面瘫脸?顾青云第一个想起陆泽,两人有时在街上碰到,或者在宴席上见面,他说话依然简洁有力。在街上时,如果两人恰好遇见,没事的话会一起吃饭,一顿饭的时间里对方可以不发一语。几次下来,顾青云和他都是吃过饭后就散伙,偶尔才聊一下。
和那种话少的人聊天实在是太痛苦了。顾青云忍不住搓搓手,看了一眼靠在坑上又拿起的顾景,半晌没说话。
连氏也看了一眼顾景,摇头道:“咱们小丫话也少,不好,不好。”
顾景抬眼看了连氏一眼,又垂下眼睑继续翻书,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简薇和连氏仔细盯着她,见她没有害羞的情绪,又是失望又是欣慰。失望的是今天来的卢开云是位俊美的少年郎,少女情窦初开,顾景出来见礼时还见过他,竟然没有反应!欣慰的是,顾景不是那种看重皮相的人。
说到底,还是顾景之前说不肯成亲的事吓到她们了。
简薇干咳一声,见顾青云认真倾听,就笑道:“不过我听这位卢太太的意思,卢小郎君家中还有一位胞妹,比咱们辰哥儿小一岁,过不久卢夫人就带着她从山东赶来京城,说是为了照顾科考的卢小郎君。”
“那再看看吧,大家都是同乡。”顾青云想到那位山东的卢大人是知府,有点压力。自己的品级还是比别人低啊,以前不觉得,现在一说到议亲的事,他就会发现自己的品级低了。
简薇忙应了。
顾青云见屋内都是女的,问清楚顾永良的所在地后就出门去找他。
在书房里,顾青云看到昨晚出的策论题的答案,又看看坐在对面的顾永良,心里很是欣慰。
在考较一番后,顾青云忍不住站起来,拍拍顾永良的肩膀,赞道:“不错,这两年没有白费,你在老家还在努力学习,做题的火候比两年前更进一步,尤其是策论,进步较大。”
顾永良一听,黑亮的眼睛闪了闪,和顾青云有七八分相似的脸上忍不住露出欢喜的笑容:“呵呵,老家很安静,我有空就在周围的县、府转悠,认识了不少人,还看了不少事。而且我天天做有计划,该做什么都列好了,一天天下来不知不觉就完成目标。”
顾永良停顿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继续说道:“弟弟也是如此,这次他乡试挂在榜尾,知道成绩后还有点不高兴呢,之后学习就更加努力了。”
顾青云闻言,开怀一笑:“不错,知耻而后勇。”至于学习计划,这是他从小教育的方法。
有了合理科学的计划,才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不觉得虚度光阴。
没有什么比让他听到孩子们努力学习,更让他欣慰了。
“不过还有一些需要修改的,你看这里……”赞扬的话说了,顾青云又开始说起缺点。
于是,安静的书房里,父子二人的脑袋凑在一块,不断地讨论着问题。低沉的男音中,只有四周的火盆散发着热意。
过了几天,时间到了十一月十日,休沐日这天上午,事先递过拜帖的庞庭深就上门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已还3000字,还欠三千。(⊙o⊙)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25章 又考
♂!
待庞庭深见礼后, 顾青云仔细打量他。
只见站在面前的少年一袭云纹锦袍, 身量还不够高, 和出京之前的顾永辰差不多,脸上还有着婴儿肥,他长相清秀,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一双眼睛不大,但看起来灵活有神, 浑身的气质很是可亲,让人看了生不起半点防备之心。
容貌和庞喜林有几分相似,但更多的应该是像母亲吧?长得比他父亲好看多了。
顾青云让他坐下,微笑道:“深深, 你这次从湘省到京城, 路上与何人同行?这一路上可吃了不少苦头吧?”庞喜林老是在信中说起自己儿子的事, “深深”这个名字看多了, 印象深刻,一不留神就说出来。
1...144145146147148...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