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是的,就是这样。”陈桥连连点头。
“原来是这样!”外婆吓了一跳,拍拍胸口道,“朝廷管得那么严,那青云可不能做这种事。”
“您放心,外婆,我知道该如何做的。”顾青云见到这一幕,知道外家做主的还是外公,三舅舅是个老实人,一直看外公的眼色行事。至于陈桥的弟弟陈舟,年纪比他小两岁,相貌和三舅舅的黑脸不怎么相同,皮肤是小麦色的,说起话来不紧不慢,一直在关注这边的话题。
在路上顾青云和陈桥交谈过,知道陈舟虽然没有参加科考,可他在家利用空闲时间跟着陈桥读书,还想着什么时候去考县试,起码要试一试才死心,这让顾青云颇为佩服。
巧合的是,顾青云总觉得陈舟的五官和自己有三分相似,尤其是眉毛,几乎和自己的一模一样,这让他对陈舟有一种天然的好感。
顾青云接着又问起三位老人的身体状态,知道他们身体虽然不大健康,但也没有什么大病,人老了,有点小病小痛是常有的事。
这让顾青云松了口气,忙对着外婆说道:“外婆,既然您这几天身体有些不舒服,那咱们现在就回房休息?”
“老婆子一见到你是什么毛病也没有了!”外婆见顾青云关心自己,脸上层层叠叠的皱纹笑成一朵菊花,摩挲他的手背道,“都是老毛病了,吃服药就好,不碍事。”
顾青云看向陈桥,见他点头的样子,这才没有再说。
总而言之,第一次见面,顾青云对陈家人还是很有好感的。尤其是大外公和外公两位当家人,人老成精,是睿智的老人,难怪能在本地立足。
说完闲话,接下来,顾青云就说起回林溪村的事。他有差不多三个月的假期,今年十二月底就得回到京城。想到冬天赶路的不便,要提早回京,顾青云为了在林溪村待久一点,打算后天就回林溪村。他问过了,从这里回到林溪村可以走近道,只需七八天时间即可。
两家既然认亲,那肯定会有人跟着他回林溪村的。
果然,说起这个话题,即使对顾青云只能在黎家村停留一天感到失望,大伙儿还是开始议论起来,讨论看跟着去的人选。
*
顾青云在黎家村的两天还是很忙的,陈家人对他和顾三元很好,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就是拘谨了些。这些他能理解,毕竟大家还不熟,即使有血缘关系,一下子突然见面,还是得慢慢适应,更别提他官员的身份,这让陈家人颇为敬畏。
再一点,先前顾青云要来黎家村的事,清泉县的官府早已知道,之前有名考官还通过清泉县县令把陈家的信息告诉他,所以于情于理,在清泉县县令投递拜帖,邀请他到县城郊外参加本地乡绅举行的文会时,顾青云刚开始还真不好一下子拒绝。
不过想了想,时间太紧,他后天就要回家了,终究还是打算推辞。没想到县令竟然跟着改时间,把时间改到明天早上,如此一来,顾青云虽然不愿意,但还是点头同意了。
顾青云等人是下午到黎家村的,傍晚,各式各样的拜帖就陆陆续续地送来,人来人往,大都是本地的乡绅。
想到陈家还要在本地生活,再加上县令强烈邀请,顾青云才想着去参加文会。
还有黎家村的村长,晚上那顿饭,他也出现了。
……这些人情交际应酬是必不可少的,顾青云早已习惯,加上有顾三元在身边,应付起来就显得气定神闲,游刃有余。
*
九月十一日,顾青云踏上了归途。跟着他一起回乡的陈家人一共有九个人,分别是二舅舅陈银夫妇,三舅舅陈铜和陈桥父子,除此之外,还有两房的长孙也跟着一起,两个小孩年纪相同,比小石头大一岁,现在十二岁,算是半大的小伙子了,可以承受得住旅途的颠簸和疲劳。
至于三位老人,也吵着要跟来,虽说他们年纪大了,不好跟着奔波,可到底是几十年未见的亲人,他们还是想亲自走一趟。
顾青云归心似箭,为了早日回到林溪村,也为了照顾老人,就想着尽量使得旅途舒适点,于是不吝惜钱财,请了两个熟悉路段的镖师,一路上不是雇马车就是牛车,再加上走水路,总算在九月二十日回到林溪村,比简薇他们迟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不远处那熟悉的村庄,被青山绿水环绕其间,顾青云隐约听到鸡鸣狗吠声,再看着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夕阳下,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地亲切。
看到这些,坐在无车篷牛车上的顾青云有了流泪的冲动,自己总算是回到家了!
接着就想到那一路上的花费,虽说他有官员身份,但他不是出公差,所以使用驿站还是得自己掏钱。只是比起其他人,他们一行人只用出半价而已。
尽管一路上陈家人都有意识地为他节省钱,但算一算花费,顾青云知道自己这次出差湘省所得到的外快收入都得填进去,可能还会超支。
算了,顾青云转念一想,起码能找到亲人是件好事,付出这些都是值得的。
还有,自己是不是在户部做久了,否则为何总会想起有关于钱财的事?顾青云暗忖,这绝对不是自己财迷,自己只是得了职业病而已。
这时,顾三元跳下车,喜气洋洋的,叫道:“叔,咱们终于回到家了!哈哈,老叔公他们待会看到我们一定会很高兴,嘿嘿!”
顾青云听而不闻,他眯起眼睛专注地看着从河边走来的一群小孩,只见那群小娃儿几乎个个光着屁股蛋子,搂着自己的衣服朝这边打打闹闹地跑来,时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
见到这边有几辆牛车,孩子们呼啦啦地一下子跑过来。
“牛车,牛车!”
“有人,有人!”
顾青云凝神望去,只见其中一个还穿着小裤衩的小娃儿也朝这边跑来,跟着大家一起叫喊,越来越近,他已经能看到对方小肚子上那一颤一颤的肥肉了。
顾青云严肃地看着他,黑溜溜、胖乎乎的小娃儿也看向顾青云,只见他又惊又喜地瞪大眼睛,嘴巴张得大大的,露出两排缺了门牙的牙齿,就是喊不出来。
两人相互对视了一会儿。
顾青云惨不忍睹地闭上眼睛,不忍直视。妈蛋,为何每次回老家,儿子们总会给他出难题,这到底是打呢还是不打?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和昨天多1500字,还欠大家3500字。〒_〒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75章 思考
“辰哥儿……你, 你,啊哈……”顾三元捂嘴大笑了起来, 再看到顾青云的黑脸, 赶紧咳嗽一声,力求保持脸部表情看起来要一本正经, 继续说道,“辰哥儿, 你这是怎么了?和你哥哥以前很像!”一下子从白胖包子变成黑包子,看起来真不习惯, 不过想起以前的顾永良, 他就淡定了。
顾永辰看着顾青云的脸,嘴唇蠕动了下, 怯生生地叫了一声:“爹爹!”呜呜, 爹爹的眼神好可怕。还有,自己是不是忘记什么事了?
顾永辰想到回老家前自己保证不要随便到河里玩水的承诺, 身体忍不住瑟缩了下, 刚才的惊喜不翼而飞。
顾三元看到后面的三辆牛车在缓慢地靠近,再看看顾永辰的可怜样, 想了想,就提议道:“阿叔,要不咱们赶紧让辰哥儿回家告诉老叔公他们, 说咱们家来亲戚了?”
顾青云不置可否,他看了看还在围观中的小娃儿,只见他们大的**岁, 小的两三岁,年纪小的还好,那些大一些的孩子见顾青云朝自己这边看来,情不自禁地,就用衣服遮住下半身,赶紧夹着屁股跑了。
他们跑了,后面的小孩子也跟着跑。不一会儿,现场就只剩下顾永辰还孤零零地待在原地,微风吹过,颇为萧瑟可怜。
“你怎么就不干脆脱光?”半响,顾青云才憋出一句,想到刚才回家的喜悦,暗暗安抚自己,不值得生气,小孩子嘛,贪玩喜欢戏水是天性,就是他晒成黑炭也没关系,反正总会白回来的,只要他功课不落下就行。
不过他看看顾永辰双颊坠下来的肉肉,还有圆鼓鼓的小肚子,只觉得有些可爱,可还是看得不顺眼。话说,这孩子在家到底吃了什么东西?怎么感觉又胖了!
顾永辰一喜,见他爹爹终于肯和自己说话了,就挺着小胸脯,大声道:“我才不会脱光呢,我都这么大了!”
顾青云眯起眼睛一笑:“原来你还知道你已经七岁了,我以为你还是四五岁的小娃儿呢?”
这下子,顾永辰终于不能再自欺欺人了,他爹爹绝对在生气!
顾三元干咳一声,打断父子俩的凝视,道:“辰哥儿,你快点回去告诉爷爷奶奶,说家里来客人了。”
顾永辰看了顾青云一眼,见他重新跳上牛车,没有朝这边看,心里顿时一喜,连忙应了一声,叫道:“爹爹,三元哥哥,那我回了!”话音未落,人就像只猴子似的往前窜去,不大一会儿就只给顾青云等人留下一个小背影。
顾青云把刚才那个小插曲暂时抛到脑后,牛车继续前行,到达村口后,他就无法坐在牛车上了,和以前一样,不断有村人走过来和他打招呼,唯一不同的是,以前他们还会拉着他话家常,现在随着他地位的提高,村里人对的态度也越来越恭谨,闲话不会多说,只有像李三伯这种年纪大的人才愿意跟他多说一会儿。
没过多久,他们就到了家门口。
此时顾永辰早早就跑回来说顾青云回来了,所以他们还未回到,顾家人就在大榕树底下等候。
这次顾青云不是主角,虽说家里人见到他很是激动,但这无法比拟陈家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震撼。尤其是老陈氏和小陈氏,更是一个抱着二舅母一个抱着外婆痛哭流涕,就是顾季山和陈一文两兄弟也是有说不完的话。
周围的人簇拥着他们,不断地说着安慰的话,时不时就传来一阵哭声。
此时顾青云才知道为何家里人没有像以前一样跑出村迎接,原来是奶奶知道消息太过于激动,不小心在地上摔了一跤,让家里人吓到了。
“那让人去请大夫了吗?”顾青云问简薇,目光盯着老陈氏身上,见她走路还算正常,只略微有点歪斜,不仔细看不明显。
简薇点点头:“刚让人去请了,奶奶说没事,只我们都不放心。你放心,肯定要大夫来看的。还顺便告诉大姐一声,说你回来了。”
顾青云放下心来,这才转头仔细地盯着简薇看了一会,目光灼灼,直到简薇略微有些不自在了,这才笑道:“还是和以前一样好看,你换发型了?这个发型好看,很衬你的脸型,看起来优雅大方。”在这个地界,让他想起新婚时候的简薇,他现在怎么感觉简薇和以前一样,好似都没有变老,除了气质更为成熟。
简薇一听,白皙的脸上霎时一红,她娇嗔地瞪了他一眼,玉手抚抚发髻,道:“就会油嘴滑舌。”心里却颇为受用,只觉得夫君很是关注她,否则不会知道自己换了个发型。
顾青云抿嘴一笑,两人说起其他事。
简薇看了看周围,脸上的笑意也收起。
顾青云问起孩子们的事。当他知道小鱼儿玩归玩,每天还能记得做完功课再出去玩时就稍稍放心,决定晚上就考较考较,看他到底是退步还是进步,这将决定他接下来对他的态度。
再看顾景,只见小丫在给他亲了几口后,就和姐妹们玩去了,走起路来不像以前那样偶尔还跌跌撞撞的,倒是跑得挺快。
这倒是让他颇为失落,虽然以前在京城时,小家伙就不爱粘人。可他们都两个月没见了,怎么就没见她对自己热情一点?只是两个亲亲,态度太敷衍了吧?
简薇见他注视着顾景,就说道:“小丫回来后,婆婆非常喜欢她,走去哪带到哪,家里还有姐妹一起玩耍,比以前在京城时活泼了些。”
顾青云觉得也是如此,很是高兴。等说完几句话后,见家人还在哭泣,他脸色变得严肃,就挤进人群,开始安慰他奶奶和娘亲。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果然,他安慰了一会后,大家总算是止住哭声,慢慢往家里头走了。
亲人能见面自是极为感动和亲热,一连两天,陈家和顾家都在不断地述说各自的情况。而顾青云又开始忙起来,面对纷纷而至的拜帖,顾青云只简单回复一下,准备选择一个大多数人都在的场合露一下面。面对这些交际应酬,他没多大兴趣,以他在林山县的身份地位,也可以如此作态。反正他觉得自己还不如把时间留给家人和朋友。
回来的第二天去简家拜见岳父岳母后,顾青云再去拜见何秀才。当他从何家出来时,即使顾青云从何林嘴里得知自己的算学书在越省和湘省卖得很好,这也无法掩饰他的无奈和失落。
因为何秀才病重在床,时间已经持续半年,现在就是拖着日子了,药石无医。
顾青云去看他的时候,他本人已经神志不清,几乎说不出什么话,连顾青云都认不出。
何林和何智在床前侍奉,还安慰顾青云道,“我爹今年都快八十岁了,刚生病时还曾笑言自己算是长寿老人,就是去世也是喜丧,让咱们不用难过。”
“怎么没早点去信告诉我一声?不说其他,我也好送些药材回来。”顾青云还是觉得世事无常,原本以为这些熟悉的人一直都在他身后,无论他什么时候回来,他们还在,还能见到。只可惜,时光最是无情,他们老了,以后熟悉的老人会一个个地离开自己。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顾青云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可终究还是看不开,依然会觉得伤感。
“我爹让我们不要去信,说他的病自己知道,不想让你跟着担心。”何林叹了口气。眼前的这个是自己父亲一辈子最大的骄傲,和其他人交谈时还会时常提起顾青云的名字,这是值得他一辈子夸耀的事情。
事实上,能够教出一名进士,即使只是给与过最初的教导,在这个林山县甚至临阳府,绝对是凤毛麟角。
顾青云颔首,虽说他和何秀才不是正式的师徒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私塾时,何秀才对他很好,尽心尽力教导他,如果没有他,自己不会那么快就考上童生,最后得以进入县学继续学习。
再者,最开始也是他挡住了别人对自家码头附近土地的觊觎,给他争取到时间。加上两家关系一直很好,又有大姐和何谦竹的关系在,他是真的为这个老人伤心。
“对了,还没恭喜你考上举人,等你明年或哪年去京城赶考,记得去找我,我家的地址你是知道的。”顾青云拍拍何智的肩膀,他还没回到林山县就让顾三元去买今年考中举人的名单,看到何智榜上有名,排在中间。
至于他家的大堂哥和二弟,榜上无名,这让顾青云很是遗憾。
“我会的。”何智颇为忧郁地点点头,“明年就不去了,得陪着爷爷。”何林夫妇常年在外,他和妹妹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感情最是深厚。
顾青云理解地点头。
之后他再去看望师娘赵氏,因为这几天何秀才病情加重,她忙了几天,不小心受了点风寒病倒在床。简薇和何智的妹妹何娘子都在里面,顾青云不好多待,就在屏风外问候几句,知道她已经服药,如今身体逐渐变好,心下稍松,没一会儿就出来了。
留下药材等礼物后,顾青云走出来的脚步依然沉重。
简薇安慰他。
顾青云拍拍她的手背,叹道:“薇儿,我真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次回来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你看奶奶,只不小心摔了一下,旁边还有人及时扶住,就这样,还扭伤了筋骨,搁在以前,绝对不会造成这种后果。归根结底,还是他们老了。薇儿,我真怕我在京城会有那么一天接到……不好的消息,那时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后悔自己因为仕途而忽略他们?”
他这是有感而发,只要一想到那个画面,他就觉得难受。他真的不知道,那时的自己会不会悔恨。
他突然想到自己所谓的前世,那时的他在学校表现得不错,年年拿奖学金,快要毕业时有一个机会可以留校读硕士研究生,只他当时想到外婆一个人在家,就没有想过深造,反而考回镇上当一名基层公务员。当时他最初的想法就是为了照顾外婆,一直到后来,他都没有觉得后悔。
现在的情况和以前是多么相似!他想到昨晚上再次看《宋史》,里面说到的包拯事例,即包拯在考中进士后没有去做官,反而回家奉养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后才出仕。
简薇嘴唇动了动,终究还是说不出什么话来。唉,如果老人肯跟着他们上京就好了,那样就会两全其美,只这是不可能的事。
“爷爷奶奶能理解的。”最终,简薇说了这么一句。
顾青云沉默地点点头。
牛车继续往前走着,一时之间,车厢里静悄悄的。
简薇看着顾青云凝神思考的样子,就转移话题,颇为感兴趣地问道:“夫君,你说陈家真的要迁移到咱们这里吗?”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76章 下地
听到简薇的问话, 顾青云回过神来,摇摇头:“应该不会, 如果陈家表兄没有考上秀才可能会迁移, 但现在不同,自打七年前表兄考上后, 他们的日子和以前不一样。且迁移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涉及到方方面面, 那么一大家子人……”只要有个秀才在,在本地几乎不会被一般人欺负, 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更何况还有他在。
不是顾青云自傲,事实上, 在一个县里, 六品官已经可以震慑很多人了。
“更何况……”顾青云把简薇的手拿过来翻来覆去地捏捏,在她嫩红的指甲上亲了一口, 继续说道, “如果迁移过来,陈家以后就得以顾家马首是瞻, 外公他们不会这么做,也不想这么做,以前那么难的时候都挺过去了, 更何况现在。”虽然只相处了短短十几天,可顾青云还是发现陈家人的头脑是很清醒的,他们一家人又团结, 以后只需按部就班地培养下一代,总会慢慢变好。
简薇赞同地点点头,反过来握着顾青云的手,仔细打量,见他手指修长,忍不住摸摸他常握毛笔造成的几个硬茧,柔声问道:“夫君,你真要小鱼儿下地?”除了在外人面前,他们夫妻俩称呼自己的儿子一般都是称呼小名。
“嗯,既然他精力充沛,就让去干活感受一下,省得他天天只想往外跑。”这才回来多长时间?上山下河爬树就无所不能,把自己晒得黑溜溜不说,偏偏身材还是个小胖子,都不知道他的运动量和食欲是怎么平衡的。
当然,最大的原因是小鱼儿的学业进步不大,在简薇他们回来之前顾青云还给大堂哥顾青明写过一封书信,里面详细写有小鱼儿的学业进度,还有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让他帮忙教导。结果他回来那天晚上检查时发现,小鱼儿的学习进度并不理想。
不是说顾青明没有尽心,相反,他很重视小鱼儿,只是他对小鱼儿的学习能力了解得不够透彻,把他和族学里的孩子一起对待,于是教的进度就慢一些,让小鱼儿能轻松地对付功课,还能游刃有余,比在京城轻松很多。
如此一来,小鱼儿自然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其他事情上。
“好吧,你说了算。”简薇想到大儿子小时候也曾经被夫君带到庄子下过地,况且儿子们的教导她一般不插手,相信夫君自是有分寸的。
顾青云打了个哈欠,这些天忙得团团转,昨晚又运动了一番,小别胜新婚,今天一大早还要爬起来,真的有些困了。
“我要睡一会,到了再叫我。”顾青云侧身躺在简薇柔软的大腿上,随着牛车的一摇一晃,意识逐渐模糊。
简薇忍不住露出笑容,尽量保持姿势不动,眼睛紧盯着顾青云的脸庞看,舍不得眨眼。至于夫君刚才所说的事,她清楚他的心里已经有了辞官的念头,只是她也了解家中的几位老人,如果夫君敢辞官,他们就敢绝食给他看。
相信夫君更为清楚这个事实。
*
没过几天,即使之前一直流传着陈家要迁移的消息,可最终还是发现这只是个消息而已,不是实际。
陈家在这里住了五六天,之后外公他们想着家里的庄稼,就不肯再住,非要回去。
顾家人没办法,只能应允。幸亏两边离得不是特别远,以后每年或两年见一次面还是可以的。而且本朝的驿站系统发达,两家可以方便通信,这稍微减少了双方的伤感。
陈家来时带来了很多湘省那边的特产,回去时,顾家人给的东西更多。
送别陈家人后,顾青云发现爷爷奶奶他们的精神比以前更加旺盛,还有他娘亲,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前更多。
之后,二叔他们一家回到县城,只留下堂弟们还在林溪村待着,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向顾青云请教问题。
顾家发展到现在,人口是越来越多了,不说顾青云生了三个孩子,顾青平和顾青安也分别生下同样的数量。排行下来,顾永良他们这一辈就有六兄弟,三姐妹。如果加上顾伯山那一房人,孩子的数量更是达到十四个。
现在大丫顾莲他们偶尔还会来林溪村住几天,家里的孩子就更多了,大家年纪相近,活跃程度不等,整天闹腾得不行,除了顾青云兄弟们的书房不敢进,其他就没有他们到不了的地方。
顾季山和老陈氏见到这枝繁叶茂的情景,心里骄傲快活极了,对孩子们几乎是有求必应。相比三十年前,顾家只有顾青云这一根独苗苗,现在的顾家多昌盛啊。
不过问题来了,孩子一多,家里的空间就相应减少,于是趁着顾青云他们在家,大家就商量着另起房子。
主要是顾二河他们这一房买下隔壁的地另起院子,现在的位置全部留给大房。
顾青云当然没意见,能改善居住环境有什么不乐意的?虽说要花钱,不过他爹娘有收入,不肯要他的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