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此外,他毕竟是自己的族人,又是家里的外管事,月钱和其他下人相比是最高的。再有他媳妇的帮忙,前不久就攒够钱可以在城南区买到一小套一进四合院,虽说面积很小,但总归是独门独户。
“买了。”说到这个,顾三元脸上的兴奋之色表露无遗,毕竟能在京城买个小院子对于小时候的他来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能买到,也算是在京城有了立足之地。
“讨价还价很久,前房主才肯出手的,我已经去官衙那里办了房契,拿着您的名帖,县衙的人没有多收我的钱,速度还很快。”顾三元突然凑过来拿起蒲扇给他扇风,一边还讨好地道,“嘿嘿,叔,您可不能赶我走,我还得在您身边服侍您呢。我家那房子我准备收拾收拾就出租出去,以后还在您这里住。”
顾青云靠在椅子上,感受到一阵阵凉风吹在自己身上,浑身觉得舒爽,他微微“嗯”了一声,状若漫不经心地应道:“只要你没做错事,我当然不会赶你。”他虽然信任顾三元,可该有的提醒和告诫还是必不可少的。
顾三元为他办的事,他偶尔还会让人从某个途径去了解。他觉得自己这种行为是谨慎过头,还很辛苦和麻烦,可他就是这个性格,很难改变,也不想去改变,而且他还不避讳让当事人知道。
有这样的规矩,这些年来,家里的下人还算是安分的,没有出现什么欺上瞒下的事。
顾青云只要一想到自己以前看过的小说和在京城的所见所闻,有些人家的下人做错事要主家背锅,简直是太冤枉了。
有了前车之鉴,他就觉得自己这么严格持家还是有好处的,起码家里一直很平和。这么多年来,自家的下人没多出几个,可家里还是运转着井井有条。
简薇和他的想法相同。
顾三元呵呵一笑,更加卖力地给顾青云扇风。
“你家儿子等过两年就跟着小鱼儿去学堂,他的学费我出,我看他虎头虎脑,看起来很机灵的,兴许以后能读出个名堂来。”顾青云想到顾三元家里三岁的大儿子,就忍不住开口道,“你有空就先教他识字。”如果族人中有孩子有天分,他还是很乐意帮忙的。
这几年,林溪村的族人就没出几个读书的人才,倒是他带回去的算学书和他私下编写的做账教学范本被顾青明大力推广,如今族里的几个年轻后生进不了学,就去县城或临阳府里的商铺做伙计,有些厉害点的,直接做账房。
这让他很是郁闷,难道以后他们顾氏是专业的账房家族吗?不过仔细一想,就知道培养人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官场上,大家讲究是同气连枝,他虽然想家族中出现更多的人才,可这种事急切不得,还得讲究运气。
见顾青云这么承诺,顾三元就更兴奋了,马上用力拍拍胸脯道:“叔,您放心,回去后我就教家里那臭小子识字,省得以后他去学堂丢人。”
两人又聊了一会天,顾青云这才问起京城里教堂的外国人。此时东西方已经开始了大量交流,来夏朝的外国人日愈增多,还有人在京城建立教堂传教。不过和他以前知道的历史一样,这片土地上的人对外国的神仙很少有感兴趣的。
无奈之下,那些传教士只能想方设法和本朝的官员结交,以求突破。这种情况,这半年来出现得越来越多。
这时候的国人还没有太过于妄自尊大,有些人对外国也很感兴趣。他们对信教没兴趣,倒是对西方的文化偶有兴致,所以此时的交流多以文化交流为主。
顾青云夹在其中一点也不突出。
“叔,我细细打听过了,有几个番人的风评还不错,会说我们本朝的官话,还和一些官员有交往。”顾三元把情况介绍了一遍,重点说到有一个英国人的官话说得最好,和其中一名官员认识。那名官员就是他以前在翰林院时认识的正九品侍书梁唯。
梁唯是每天专门记录他们考勤的官员,顾青云之前在翰林院时每天都要和他打交道,算是熟悉。
“行,我知道了。”顾青云暗暗做好打算,准备让梁唯带他去认识那名传教士,开始学英语。即使古英语和现代英语有很大区别,但他认为总归有相似之处,比起其他西方语言,英语可能是学得最轻松的。
事实上,如今西方世界的流行语言是拉丁语,英语还不是主流,英国还没有崛起。而且顾青云还听说学好拉丁语再学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会较为容易,准确与否他现在还不得而知。
他打算等学会英语后再去学习拉丁语,现在还不急。
八月十日,京城的大街小巷已经有了中秋节的气氛,顾青云在梁唯的带领下见到了这位年逾五旬的英国神父,他有一个很大众化的名字,名为“汤姆”。
在得知顾青云的身份后,汤姆神父非常热情。
虽然他说的官话有些口音怪异,但双方还是能愉快交流的。
通过交谈,顾青云确认对方带有数学书,本人有真才实学后,他这才说出来意。
当听到顾青云说要跟他交流算学,还打算学习英文时,汤姆神父简直是高兴坏了,二话不说就狂点头同意。
两人约定好时间,每三天约在教堂见一次面,一次交流一个时辰,顾青云就和梁唯告辞离去。
“大人,没想到您还会对这些西学感兴趣。”梁唯百思不得其解,觉得顾大人的前途光明,怎么还会花时间在这上面?他又不是自己,几十年如一日,还是九品官,怎么都无法升上去,明明有几次都有机会了,可最后机会总会落在其他人身上。
几次下来,他已经心灰意冷,年过五旬,觉得没希望上进,这才把注意力转到其他方面。
顾青云微微一笑,沉声道:“我对这些的确感兴趣,尤其是算学。趁着年轻,多了解点没错。”
梁唯恍然大悟,心里却若有所思:的确,顾大人的算学造诣很深,整个朝廷人都知道,现在他对西学有兴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只是他觉得可惜了,顾大人年纪轻轻就是户部的正六品主事,如果多花点时间在官途上,可能会升得更快。
听说这位顾大人不大热衷交际呢,别人请他去一些特殊的茶楼都不肯去。
看了一眼他的侧脸,一点都不像是而立之年的人,这让他又想起了和顾大人同一年的进士,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老天爷真是太不公平了,他们那一科的人不仅年轻,还人才辈出,让他这个老秀才心里有一丝丝酸意。
幸亏自己年纪大了,不必多想。
梁唯想到这里,知道自己今天算是和顾大人搭上线了,觉得今天奔波了一天还是有收获的。
于是,等顾青云学习英语渐入佳境,已经忘记关注话本时,《白蛇传》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特别是在女子中间,名气越来越大。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48章 日程
当简薇跟他说起这个事情时, 顾青云是惊讶的。
不过这终究是一件好事, 是他设想过的还算好的结果,让他很是高兴。
“阮家的孙女及笄,我今天去参加,在宴席上有人说起《白蛇传》呢。”简薇的脸色微红,眼里似乎含着水光, 闪闪发亮, 语气颇为自豪。
顾青云了然, 今天是户部郎中阮大人孙女的及笄礼, 阮家没有大办, 只是邀请各家的女眷去聚一聚。
“夫君, 大家都说写得很好看。”简薇拉着他的手, 像个小女孩般摇摇他的手臂, 一边掩嘴笑道, “竟然还有人怀疑这是你写的,理由是感觉很像, 遣词造句有些类似。她们还问我,我就说你现在很忙,整天不是写算学书就是跟番人学语言,几乎没什么空闲时间。”
“幸好她们都认为你现在忙没时间写, 也没必要再写, 这才不猜测了。”简薇的话语滔滔不绝,“《白蛇传》里用到诗词的地方好少,大家想找我的证据都不行。”说到这里, 她的语气有种隐秘的欢乐感。
这《白蛇传》里的男主角是底层出身,不像《梅花戒》里的男女主角是乡绅之子女,读书识字,作诗是正常的。在《白蛇传》里,女主角是蛇妖,整天修炼更是不会吟诗作对。顾青云隐约记得前世的电视剧里常有男女主角对唱的一幕,只是如今是话本,他就把这大部分的对唱都舍弃了,只保留方子茗给他找到的几首当地民谣,并放在合适的段落。
而读者都知道前一本《梅花戒》中,里面女性角色作的诗词都是简薇亲自操刀,如今见到简薇,有怀疑的话,自然会询问。
“我们不承认就是了,别人没有证据不会乱说,而且大部分人都只关注鸡蛋好不好吃,谁会去关注下蛋的母鸡长得如何?”顾青云安慰她,“除非山谷居士不断写话本,还得越写越好,这才会有人关注。”比如说一枕黄粱,就是写到《梅花戒》后才有多人关注他,是积累起来的人气才引起众人的好奇。当然,还有小报的推波助澜。
“夫君,难道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吗?如今很多人去买书看呢。”简薇却笑了起来,撩撩额间的青丝,言笑晏晏的样子显得格外柔和温婉。
顾青云一怔,随即赞道:“薇儿,我发现你是越来越好看了。”确实,如今年近三十的简薇皮肤依然白皙细腻,眼睛清澈,书卷气极浓,气质文雅,比起少女时期,身材更好,气质更加成熟,容貌虽说依然清秀,可十分吸引人。
反正顾青云觉得简薇更好看了,时光赋予她更美好的气质。
“夫君!”简薇娇嗔地叫了一句,似乎有着羞怒,脸上情不自禁出现的笑容却出卖了她的心情。
顾青云嘿嘿一笑,握住她的手,突然道:“转眼间我就三十而立,孩子们渐渐长大,我这些天考虑了下,这次话本的收入就拿出来和王家合伙,出海通商。”他认为现在是最好的进入时机,如今的水手和船长经验丰富,而且贸易圈逐渐形成,再不参与以后就没有他们这些人的份了。
最主要的是,方子茗写信回来说了在杭州的所见所闻,知道那里的商贸极为发达,他也有心做一笔。两人经过商量,觉得还是王家比较靠谱。这是方子茗的舅族,加上顾青云上次回乡和王铂打过交道,觉得他的为人不错。
最后就是因为王铂的儿子王家骏了。
为了让他儿子考上秀才,最近王铂和他联系,要送王家骏到他家来学习。因为顾青云除了每天上班,自己还有其他事,所以每天下午只有半个时辰的时间来教导,只除了他去教堂的那一天例外。即便如此,王家还是送了厚礼。
顾青云本来是想回绝的,他自己的事情一大堆,差点忙不过来。只是这个社会还是人情社会,上次自己回乡和爹娘去年回家欠了点人情,加上其他人的说情 ,无奈之下,他只能答应了。
结果等他教王家骏时,发现他行为举止虽有些跳脱,但学习还是很认真的,学习态度端正。他每天在族学上完课后,再到顾家学习,也从不喊苦,很是努力。
见他是这样的人,顾青云就乐意了。通过测验和了解,顾青云了解到王家骏对作诗方面不精通也不喜欢,本人很喜欢数学,在经义方面学得一般,答题时常有错误。
和当初的自己多像啊!顾青云终于明白为何王家族学里财大气粗地请来教学优秀的举人,还依然把他送到自己这里了。
事实上,王家骏来找他,就相当于补课一样。顾青云在了解到他的弱处后,就制定计划一一去做。
王家的要求是考上秀才,不要求成为什么学问家。因此顾青云采取了后世常见的题海战术,每天都出题考他,之后改题讲题。
把各种类型的题目考几遍,顾青云认为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前提是学生肯学。
至于作诗方面,顾青云把自己用过的方法让王家骏学习,预料之中的,还是有点效果。
为此,顾青云都差点想收他作真正的弟子了。这找到一个和自己思维相似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啊!只是一想到自己还年轻,学识还不够,怕误人子弟,再者他如今没有太多的精力教导学生就只好作罢。
这才学习了两个月,王家骏的水平就有所提升。对此,王家非常感激和兴奋。
土豪表达感谢的方法就是送送送!顾青云不肯收,王铂竟也不强求,最后竟然提出这次合作。
顾青云暗自考虑几天,终于下定决心,决定参与这场盛宴,即使他合伙的海船真的倒霉沉底了,自己也不会后悔,也不会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
此时听顾青云这么一说,简薇当然同意,她脸上还带着一丝红晕,柔声道:“夫君,我都听你的,咱家还有银子用呢,不着急。”
顾青云点点头,转而促狭地说道:“既然都听我的,那为何不和我一起学英文?”这段时间他的业余时间都在学习英语,而学习语言的方法,不外乎是肯开口,有人教,自己努力。
他毕竟有一点点基础,还知道各种学习方法。虽说是三天才和汤姆神父见一次面,可其他时候他都是拿着借来的英语书学习、朗诵、背诵单词。
家人刚开始听顾青云说英文很是好奇,尤其见这些古怪的音符从他口中大声说出,他本人还一脸严肃时,大家都忍俊不禁。
当时顾青云很无奈,说道,“学习语言就得这样,得大声说出来,不能害羞,我这样做是对的。”他和汤姆见面时,都是官话和英文夹在一起的。
顾青云当时想了想,小石头难得回家一趟,就暂且放过他。小鱼儿在家里,他精力那么充沛,每天做完功课还能到前院的游乐场玩耍,因为慧香的儿子和他同龄,就算别家的孩子没空来家里一起玩,他也有伴,天天下午在书房听到他的尖叫声也是够了。
于是,小鱼儿过起了和顾青云一起学习英文的日子。
至于小鱼儿的意愿,这很重要吗?
反正在小鱼儿的眼里,能和爹爹一起玩,这是最开心的事了。
唯一让顾青云悲伤的是,他的小儿子比他学得还快,让汤姆神父大加赞赏。当然,他忘得也快。
现在,如果换成现代的时间,顾青云的日程安排是这样的: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慢跑、打拳两刻钟,活动一下手脚,读两刻钟的英语,吃早饭,六点多一点准时出门,七点钟一定到户部签到。
中午在户部等候家里送饭,吃完饭休息半个小时,继续干活,一直到下午三点。如今是秋分之后,下午申初(三点)就可以散值回家。
没有宴席和聚会的话,顾青云一般四点钟就回到家了。如果和神父约好的话,就会到教堂那里学习一个时辰的英语。要傍晚七点钟才到家,这时候,家人一般都已经吃完晚饭,他就自己吃。
吃完后就是和家人的交流时间。
之后就是完成每天的写话本任务,一个月要写五万字,每天一千五百字,休沐日写多点,这相当于他练习书法,一般不到半个时辰他就能写好。
他写字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尤其他用的还是小号的毛笔,已经练出了速度。
到了晚上九点,就是他给自己充电的时间,或是学习英语,或是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或寥寥几笔写下今天的日记,他最近都是向皇家藏书楼借阅有关于云南和户部的资料。
晚上十点,他做完俯卧撑后才洗澡睡觉。偶尔还得做点有益身心的活动,第二天早上得早起,所以不能太晚。
只有每晚临睡前,他才会静静地回想白天遇到的人和事,思考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有什么没注意或做得不对的地方。
每个休沐日和节假日休息的时候,顾青云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家人身上,或是带着妻子、孩子们出去玩耍,或是射箭蹴鞠,生活还是很丰富的。
人不能活得太紧绷,休沐日就是他放松身心的好时机。
方子茗等友人说他活得很从容,似乎永远都是不慌不忙、胸有成竹的样子,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从容的背后是他每天按照计划来做事,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很是无趣,可这有利于他保持冷静的心理和态度。
可能是从小就习惯了这种有计划的安排,顾青云觉得很适合自己。
*
十月底,顾青云等人要在朝廷封衙之前做好明年的预算。而此时的京城码头,时不时就有官船靠岸,一个个都有士兵护着某辆车往户部驶去。
这是各省的官员每年到户部交计帐的时间。
至于所谓的预算,浅显的理解,就是下一年度国家所需要花的钱。前世在基层政府工作过的顾青云知道政府每年都会有决算和预算,他没想到的是在夏朝也有,制度还挺先进的。
等他去查找资料时才了解到在唐朝初期就已有了明确具体的预算制度。刚开始的财政预算是一年一造计帐,户籍是三年一造,从县到府到省,最后到户部,预算是自下而上的,到了户部后才形成最终的预算。到了唐朝中期,有人认为预算成本过高,就把有稳定性的税目编成书册,不必每年更改,其他不稳定的税目,另行编制。[注1]
如此一来,纳税的人户明确知道每年应该纳税多少,国家的预算收支就比较稳定,同时也降低编制预算的成本。[注2]
总而言之,按照量入为出和量出制入两条原则,户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运用。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每年的财税收入平衡,还能有剩余的钱。
只是这种情况很少。
顾青云是云南司的主事,因此他最近要和云南那边的官员打交道,催促他们赶紧上交计帐。
这些计帐需要云南那边派官员送到京城,顾青云和梅主事就得一一查看、计算,看是否有什么错误,程序是否合法正确。
每年因为计帐出错的官员都有,一个不小心就是贬官甚至掉脑袋的事,所以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仔细检查了一遍又一遍,两人和其他书吏轮流来算几次。
大概是因为顾青云展现出来的能力,或者是户部有这样的规定。如今的顾青云任务加重,他不仅负责本司消息和公文的上传下达,还从梅主事那里接手一部分工作。他这个位置的前任官员调走后,他的工作就由梅主事接手,如今只是归还到他手中而已。
梅主事已经在户部主事的位置做了十年,算是资深前辈。顾青云对他很是尊重,很多事情都会请教他。
而且还有方仁霄在后面呢,他虽然没做过户部主事的位置,可他当时作为郎中,是统揽某个司的全局,对于主事的业务范围也很了解,所以这些都难不倒顾青云。
这只是业务上的,他还要和云南来的官员打交道。
对于他们在计帐中要花钱的项目,他得通过各种手段去查实,凡是超出预算的得报到云南司的员外郎那里,一般而言,只要是花费过大的都会被驳回。
因此,大概是因为顾青云的位置重要,他发现,自己竟然也有被人行贿的一天!
作者有话要说: 标有[注]字的来自于百度。
这几天去附近找健身房,脖子还是觉得有点不舒服,就想着去健身房学习一套动作回来改善,今天终于找到了!姑娘们也要开始注意身体哦,可能大家都一样,离不开电脑和手机,预防真的很重要。
还有,如果我说还有大约20万字本文就完结,你们会不会觉得太长了?我原本的目标就是写到一百万字,可现在看来还要更长点,没那么快完结。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49章 行贿
“你说想花一百两银子买我画的一幅画?”顾青云皱眉看着眼前的人。这是京城富贵坊的某家古董店老板, 名不见经传, 本来他是不想见的,可顾三元说他竟然乐意花上百两银子买他作的一幅画。
顾青云好奇之下就想见一见他,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等好事让他遇上?他自己作画的水平还不清楚么,平时动画笔的机会就少,一般都是休沐日和节日才有时间画上一画, 之前的画作也只是画画孩子家人的人物像, 或者对着一盆兰花画而已, 水平如何他心知肚明, 也从不敢在外献丑。
相比之下, 何谦竹比他厉害多了。尤其是几次科考失利, 烦闷之下, 他是有空就画, 还只画花鸟图, 家中的院子里养了一堆鸟儿,还时常去另外的地方请教其他画师。上次通信, 他就寄给自己一幅小画,可以看出水平大进。
就这样,他的画作也卖不出多少银子,能有个三五两就算不错了。而自己的水平差这么多, 竟然还值一百两的银子?顾青云只觉得不可思议。
“是的, 大人,小人心慕已久,请大人成全。”古董店老板的神情郑重, 一点也没有敷衍的意思。
“我的画并不值钱。”顾青云皱眉。
“大人,只要是心头好,小人又怎么会在意他是否值钱呢?”古董店老板锲而不舍。
顾青云审视着他。
虽然这一百两银子算是一笔大数目,他每年的俸禄只有四十九两,年底的养廉银也才一百二十两,可顾青云又不是没见过大钱。最主要的是,这个古董店老板他根本就不认识,对方还是“心慕”自己的画?
顾青云算是当世最为出名的话本作者,他几年前还有过一批堪称狂热的读者,见过他们后,他明白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心慕”。而眼前身材微胖的老板神情虽恭敬,可眼里的情绪可是很平静,一点也没看出他口中所说的“心慕”。
这是当自己眼瞎吧?而且他如果说是要花大钱买他写话本的手写版草稿,那还有一丝可信度。毕竟外界曾有土豪叫到这个数,只是顾青云假装不知而已。
事有蹊跷,顾青云觉得自己出来见他是个错误的决定,下定决心后,就挥挥手,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你客气了,我有自知之明,我的画不值这么多钱,不卖。”
“那大人可收藏有其他画作?”古董店老板见顾青云态度坚决,神色有些着急了,忙又问道,“请大人答应小人的要求,这是小人由来已久的心愿。”
1...105106107108109...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