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期间,顾青云还接到谢长亭的信件,他和方子茗的态度一样,颇为愤愤然,认为孔繁忠这本书出得不是时候,影响到算学书的销量。
顾青云连忙回信安慰一通,心里一暖:毕竟好友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
不得不承认,这年头也是有炒作的,本身的质量是有的,再加上有那些名人背书。于是,《孔氏杂说》卖得更火了!现在文人之间见面就说起这本书,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没有看过的人就觉得跟不上时代。
与此同时,孔繁忠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起码现在大家对他的印象更好了。
接着,皇家书院的院长就把聘书发到孔繁忠手里。在孔繁忠应承后,顾青云知道,自己在皇家书院又多了一位同事。
这是自己的熟人,而且孔繁忠不难相处,顾青云颇为高兴。
书院仍在招兵买马,顾青云和书院沟通后,知道小石头可以入学,心里就放松下来。尤其是到时陆煊也会入学,虽说年龄不同,不能在同一个班级,可到底有个照应。
作者有话要说: 今晚码字慢,迟了点,抱歉。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39章 入学
波涛汹涌后终究还是会风平浪静, 顾青云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每天照常上下班, 休沐日不是在家陪家人,就是出外会友。
十月中旬的一天,顾青云在皇家书院附近买的地终于建好房子了,这房子是从他们回乡就开始建,一直都现在, 总共花费几个月的时间。顾青云特意去看了下, 用料做工都不错。他这次只把它盖成四套小院子, 每个院子的面积不大, 依然是四合院布局, 院里有正房、左右厢房, 大约六七间房。
比起以前, 如今书院附近这边的房子不是推倒重建, 就是在荒地上直接建房。街道宽敞, 房屋俨然,完全看不出一年前这还是贫民区, 地价和房价涨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顾青云知道,有皇家书院和女子书院在,这一片地区很快就成为京城的繁华之地, 围绕着书院服务的商家已经进驻。只是那里的商住地他插不下手, 早有其他人占据,否则建个商铺出租也是不错的。
他这是买对了,可惜实力不够, 自己的房子离书院较远,走路需要一刻钟,以小石头的小短腿,需要的时间还更长。
没错,这次小石头需要住在他们自家的小院子,因为顾宅离书院太远,坐马车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时辰,不说每天接送麻烦,单是现在的马车没有橡胶,减震装置不好,每天坐马车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要起得早,他还能愉快学习吗?
顾青云看过学院的课程安排,不像他以前在县学和府学里,那时他们只需上半天课,下午一般就是自学了。小石头不同,要上一整天的,下午下学的时间比他们这些上班的人还要迟一刻钟。
这还是小石头年纪小,等他到八岁后,就得住校。
这类似于现代的寄宿学校,孩子们吃住在一起,很容易培养感情,也更能减少外界的诱惑,可以专心学习。
托这个政策的福,顾青云另外三套小院子没多久就全部租出去了,都是外地的官员,他们没有在第一时间来这边买到房或者已经买到,现在还没建好,只能选择租住。
租金比起日南坊那边的贵一些,每月五两银子,这样一来他买房建房花费的将近七百两银子没几年就能收回本金。
大家交流后,顾青云才发现,租自家院子的这些人家不是外地知府的孩子,就是某个地方豪绅的孩子,都是在京中有过硬的关系才能得到这个入学名额。
“爹爹,我不想去。”小石头坐在门槛上,一边用小手抹着眼泪,一边抽抽噎噎地哭诉。
顾青云刚从书院坊回来,和家人商量后,大家都一致赞同小石头在那边住下,离校近,每天可以多睡一会,顾大河和小陈氏也自告奋勇地去那边照顾小石头。加上有小满、方忠和慧香夫妇跟着,五个人已经可以把他照顾得很妥帖了。
唯一没想到的是,当他们商量好再和小石头说时,小石头竟然不同意!在抗议无效后,知道事情不可挽回,小家伙还在地上打滚撒泼大哭!那动作开始还有点生疏,可没过多久,小家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此项技能,瞧他那翻滚的利索样,幸亏青石板的地面上每天都有下人扫洒,还算干净,否则非得成为一个小泥猴不可。
顾青云等人目瞪口呆。
随即,方仁霄就大怒:“良哥儿是从哪里学来的泼妇手段!果真,近墨者黑,都是在外面学坏了,老夫就说过,那学堂的举子今年收这么多良莠不齐的学生,最后还是害了孩子。”
连氏一听,瞪了他一眼,怒道:“这不是什么泼妇手段,小孩子都这样。”
顾大河点点头,看了一眼顾青云,只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林溪村的小孩子大都会这一招,只是随后就会被大人揍一顿而已。
小陈氏早就心疼得不得了,只是看顾青云面沉如水,不敢动弹,只能着急地捏着手帕,让春分去端一盆清水候着。
至于简薇,她现在怀孕未满三个月,这一胎孕吐得厉害,精力不济,如今正在房里躺着。小鱼儿上午在前院的游戏园玩累了,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一时之间,小石头在地上打滚,几个大人站在那里看。
顾青云气得几乎浑身发抖,大喝道:“你再不起来,小心家法伺候!”这一言不合就撒泼的样子到底是跟谁学的?此举不可纵容,否则以后孩子一个不如意就哭闹不休,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小石头的哭声一顿,睁开眼睛朝顾青云看去,见他爹凶神恶煞的样子,想到藤条打屁股的痛处,还是乖乖爬起来。
方仁霄不满地瞪了顾青云一眼,赶紧把小石头扶起,轻声细语地问道:“良哥儿,你到底为何不想去皇家书院?”
“不想和小胖他们分开,我想在云夫子那里读书,继续读。”小石头委屈地对对手指。
“那你刚才为何不先说?”顾青云皱眉。
小石头抽抽鼻子,仰起小脸任由春分帮他擦手擦脸,吞吞吐吐道:“爹爹又不同意,爹爹,我知道错了。”
众人松了一口气。
顾大河等人偷偷看了一眼顾青云的脸色。
顾青云脸色稍霁,想了想,还是耐心地和儿子解释一遍,重点说明在那里还是可以交到好朋友。
他觉得如果说在云举人那里接受的是普通的科举教育,在皇家书院接受的就是精英教育了,综合素质肯定有提升。
可惜,小石头还是不肯答应,尤其一听到还得去那么远的地方住,几天才能见一次娘亲、太外公他们,更是不断摇头,死活不肯去。
为此,大家都急了,此时小石头的名字已经报上去。而且大家都认为去皇家书院才是孩子最好的选择,于是就一一上前去轮流劝说。
顾青云坐下来垂眸静静思考,他在想自己是不是封建大家长作风,没有问过小石头的意愿就替他做出选择,可现在他的选择和小石头的选择是不一样的,这是他们的矛盾所在。相比之下,小石头更喜欢在熟悉的地方就读,那里他读了两年,有熟悉的夫子和小伙伴,还能天天回家……
那边,小石头还在哭哭啼啼的,不断地抹着眼泪,坚持自己不要去。
顾青云看着他衣裳散乱、全身脏兮兮的,眼皮已经发红,涕泗横流的样子,心里不由得叹了口气,心疼极了。
不过没办法,还有三天开学,顾青云只能暂且搁置不提,打算晚上再和他好好沟通。
于是,他瞄了一眼小石头,就径直走进左厢房,不打算搭理他了。
没走几步,身后就传来“心肝、肉啊”等心疼的呼声。
果然,刚走进卧室,就看到简薇正在穿衣服,见他进来忙问道:“小石头不乐意去?”
顾青云看了一眼谷雨,点点头,道:“你不要急,我会好好劝劝他的。”
简薇只能同意,柔声道:“你不要太着急,跟他慢慢说,他会懂的。良哥儿聪明着呢。”
“养孩子真是不容易啊。”顾青云突然感叹了一句。生怕他学坏,想把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一切捧到他面前,想为他铺平前面的道路……
简薇深有同感。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里,在和小石头经过几次沟通,在知道顾青云会去那里教书,还有陆煊也一样去后,又被迫答应一堆条件,小石头终于勉强同意去皇家书院。两人还约定,如果一个月后他还想着回来,他们就回。
顾青云松了一口气,他没想到小石头会有这么大的抵触心理,现在能忽悠他进去就算成功了。
三天后,小石头就开始在皇家书院全新的学习生活。
书院把孩子们按照年龄分到甲乙丙丁四个院子,像丁院一般是八岁以下的孩子,不是刚启蒙就是刚学《三字经》之类的幼童;丙院是八岁到十岁之间,学习四书、律法和兵书,乙院是十岁到十三岁之间,学习五经、兵书地理和杂文;甲院是十三至十五岁之间,就是融会贯通,哪一科学得不好的话,可以补上。
除此之外,算学、琴棋书画、骑射等始终贯穿整个学习生涯,除了算学大家都要学外,其他课程至少需要选修一门。
十五岁之后,留下来的就是决定从武的孩子。可以说,这些孩子文武兼修,要比一般的孩童辛苦得多,可到底师资力量不一样,他们可能会更优秀。
期间如果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快,随时可以升到上一个院子。
学生们的休息时间是逢五和十休息一天,相当于他们每个月可以休息六天,比他们这些官员多一倍的休息时间。
这样一来,小石头就是四天回一次家,大家还可以接受。
顾青云见小石头人年龄还小,仔细考虑后,就把他放在丁院,如果小石头觉得没有挑战性的话,再升到丙院去不迟。
而且他相信这里六岁的孩童不识字很少,很多孩子都和小石头一样,从四岁起就开蒙了。
陆煊在乙院,他要住校。为此他还很不高兴,恨不得转到丙院去,要不是顾青云和陆泽坚持,他绝对能做得出来。
顾青云教的是丙院的孩子,教科书用他自己的写的算学书和《九章算术》即可,几乎不用备什么课,内容他早已烂熟于心。而且这不是他第一次教算学,以前在县学教过,只是他之前教的是童生和秀才。
他每两天上一次课,刚开始怕小石头不适应,顾青云前面半个月每天都是到书院那边吃住,直到半个月后,见小石头慢慢适应,他这才回到顾宅。不过这边还有顾大河和小陈氏,所以顾青云有课的那天晚上都会在书院坊留宿,为此顾大河等人高兴不已。
“好了,孩子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今天我讲的内容还有谁不明白的?有的话请举起你们的手。”顾青云站在前面,看着他底下的三十名孩童。
孩子们穿着一模一样的衣裳,布料极佳,裁剪精致,颜色是白色和蓝色的结合,再加上他们个个营养丰富,养尊处优,大部分都是白嫩嫩的模样,很是可爱,除了有几个晒得黑一点,皮肤略微粗糙,那是武将家的孩子,从小摔摔打打的。
每年一百二十两束脩,书院肯定会对孩子们好,就这样还别嫌贵,还有大把的人挤破头想进来。
孩子们面面相觑,摇摇头,没有人举手。
“既然大家都懂了,那我就放心了。好,现在下课。”顾青云放下戒尺,开始收拾东西。他们的基础不错,顾青云又刚从头讲起,这些内容不难,以后的就不一定了。不过他决定,以后两个月测试一次,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这些知识。
孩子太多了,丙院分成两个班,名字简单粗暴地称呼为一班和二班,他一个下午每个班上半个时辰的课,早上中间休息的时间,一个多时辰就搞定,工作量算是很轻松。
得到的月钱按照上课的次数来算,每月来十五次或十六次,一次一两银子,这是他的算法,至于其他老师的束脩他就不知道了,大家没有交流过。
反正这么一来,他的月钱足以抵消小石头交的束脩,还略有剩余,对此,顾青云很是满意。
这时候,银子的购买力还是比较强大的。
一宣布下课,孩子们站起来,鞠躬,大声道:“先生,再见!”说完就呼啦啦地往外跑,这是最后一堂课,大家都抢着去吃饭呢。
“先生,我最喜欢上你的课了,不拖时间。”有个小胖子从他的讲台上经过时,大声说了一句,说完后笑嘻嘻地看了他一眼,被其他孩子拖走了。
顾青云忍不住微微一笑,他以前上学的时候貌似也不喜欢老师拖堂,没想到来到这个时代,还会有孩子这么说。
等孩子们都走后,顾青云拿起和戒尺,刚出门口就看到陆煊在门前的树荫下等着。
“怎么不去食堂?”顾青云看到他,很是开心。
陆煊站着笔挺,伸手帮顾青云拿着和戒尺,笑道:“夫子,我想着两天没见小石头了,就想去看看他。”
顾青云没有拒绝他的举动,笑道:“可惜学院不许你们出门,否则就可以到我那里用膳了。”
陆煊也很是可惜,两人一路走,一路说起学习上的事。现在刚开学没多久,大家还有点陌生,还在小心翼翼试探。不过顾青云相信,等孩子们熟悉环境后,肯定有一帮无法无天的熊孩子出现。
像他教的班级,就有孩子上课时眼睛骨碌碌地乱转,屁股跟装了弹簧一样不断挪动,要不是顾青云板着脸,一副很是严肃的模样,估计都想闹了。
至于传说中的太子,如果是按照年龄段来算的话,正好是在丙院,只是顾青云左看右看,还是没看出哪一个太子。
这应该只是传言而已。
顾青云不再想,此时,不远处的小石头正背着小书箱在树下安安静静地等着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白天有事出去,这更只写这么多,明天补回,有八千字。
主要是这几天肩膀、手臂和脖子一动就咯咯咯地响,加上右边肩膀有点痛,我的脑袋里立马就出现了颈椎病、肩周炎等名词,特别是我的同事昨天刚检查出有这种病,这可把我吓坏了,我每天晚上只花一个小时去散步或快步走,可能是没有锻炼到肩部和颈椎,所以才不舒服,于是今天就赶紧去医院检查了。
幸运的是,不是颈椎病,也没有发展到肩周炎,不过还是有一定的损伤,感觉再不注意就快了。对于我们这种上班下班整天坐着的人来说,有这种病似乎是很轻易的事,今后一定要站起来走动一下,有那种病听说都不能治好,可要我们戒掉电脑和手机又是不可能的事,唉,可以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
我知道大家都想我每天码字六千字,可我现在还是做不到啊,码字三千需要我花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这样一来,除了周末可以,工作日只能看着办了,希望大家能谅解。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40章 升官
看到顾青云和陆煊并排走来, 小石头眼睛一亮, 忙双手拉着书箱的把手,蹬蹬蹬地跑过来,喊道:“爹爹,小宝哥哥!”
顾青云见状,忙快走几步, 叫道:“慢慢走, 不用跑。”
小石头咧嘴笑笑, 这才停下来。
等顾青云和陆煊走到他面前, 顾青云第一时间就去看他背部的书箱, 见里面的砚台和毛笔都好好地放着, 放下心来, 轻声提醒道:“良哥儿, 下次见到我们不用跑, 在这等着就是。还有,把这个给我。”这里离大门还有段距离, 书院规定下人不能入内,所以都是孩子们自己背书。有些孩子一下课就往外疯跑,往往到了大门才记起自己没拿东西,于是又灰溜溜地回来收拾笔墨书具。
当然, 也有孩子不在乎这个, 等到明天来一看,一般而言,东西还会放在原位, 没有人会拿。
小石头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次都不用人叮嘱,自己就会收拾东西背回来。
帮小石头拎起书箱后,顾青云微微一叹:这重量可比之前在云举人那里重多了。
小石头牵着顾青云的手,抬头挺胸地走在宽敞的道路上,一路上碰到认识的小伙伴就大声打招呼。
“顾永良,这是你爹爹吗?”有孩子眨着好奇的大眼睛盯着顾青云一会儿,然后和小石头一本正经地讨论,“你爹爹长得和你好像。”
顾青云:“……”明明是我儿子长得和我很像好不好?
“是我爹爹!他是教丙院的。”小石头的小胸脯挺得高高的,神情骄傲地说道,“我爹爹也是先生。”
“打人的!”那小孩瑟缩了下,很快就应和着不远处的小伙伴的喊声,连蹦带跳地跑远了。
一旁的陆煊从头看到尾,忍不住露齿一笑。
“小宝哥哥。”小石头不解地仰头看他。
陆煊朝他安抚一笑,对顾青云说道:“夫子,小石头好可爱。”这让他忍不住想起自家的弟弟,如今不到三岁,白白胖胖的,每次回家,会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自己,老是“哥哥哥哥”的叫,看起来很好玩。就是不知道,等他以后长大几岁,会不会和小石头一样可爱了。
顾青云明白小孩子的炫耀心理,微微一笑,没有回答。
紧接着,陆煊就和小石头聊起来。
一直走到大门口,两人这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大门处停满了装饰豪华或低调简朴的马车,还有着急等候的人群。今天有他的课,顾大河和小陈氏就没有来接小石头。
顾青云牵着小石头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的商铺已经开业,其中谢长亭就把松竹书斋的分店开到这里了。
正在这时,前面走来一位身穿红衣的男子,大约四十岁出头,相貌俊逸,身材修长,穿着宽袍广袖,脚下踩着一双木屐,缓缓地从对面走来。
顾青云停下脚步,恭谨地行礼,道:“欧夫子。”没错,这是他十二岁时在府学读书时遇到的欧夫子,教他吹箫的老师。此人让他印象深刻,因为他喜欢穿各种红色的衣裳,性子洒脱孤傲,时不时就请假十天半个月,甚至请一个月出去访友的都有。在当时府学的一干夫子中,欧夫子可谓是风姿卓越,卓尔不群,给府学的秀才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这不,他和方子茗一提起,他就马上记起来了。
包括顾青云也是如此。当时他要转学回县学时,欧夫子已经比他快一步离开府学。那时他还好奇过他的去处,只是欧夫子几乎没公开谈论过他的家世,大家不得而知。
顾青云曾经以为自己此生不会再和他见面,没想到他竟然会在此再次见到他!而且欧夫子还是皇家书院教吹箫和弹琴的先生。
从他们临阳府的夫子到皇家书院的先生,距离很大,但中间只隔了个谢长亭。当然,这只是他的猜测,不知道欧夫子是不是通过谢长亭的关系进来的。对他而言,欧夫子的技艺是非常棒的,完全够资格教这些孩子吹箫。尤其是欧夫子弹古琴也很厉害,他一人就可以教授两门课。
是的,欧夫子是谢长亭的母族堂舅,谢长亭的母亲和欧夫子是同一个祖父,关系算是十分亲密。顾青云记得谢长亭曾经说过他的母族是书香门第,在前朝颇有名声,每一代都有子弟中进士,只是到了本朝,时运不济,元气大伤,算是落魄了。
顾青云先前在书院见到他时还真是吓了一跳,但欧夫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冷淡,见到他似乎一点也不觉得惊讶。直到谢长亭和他说起时,他才知晓两人的关系。
身边的小石头也跟着行礼:“欧爷爷好。”
欧夫子朝顾青云微微点头,接着蹲下身来和小石头对视,声音柔了好几度:“良哥儿好,喏,这个给你。”说完就从袖口拿出一个不知什么东西往小石头手里塞。
顾青云刚想拒绝,前不久见面,他已经给过见面礼了。
“这又不是给你的,是给良哥儿的。”似乎知道顾青云想说什么,欧夫子眼睛扫了他一眼。
顾青云一怔,终究没有拒绝。
两人没有多说什么话,在知道顾青云这么多年很少吹箫后,欧夫子就对顾青云没有好脸色看了。
等大家分别后,小石头看着欧夫子送给他的木雕,咯咯笑道:“爹爹,我喜欢欧爷爷,这是不是我呀?”
顾青云接过来看了一下,只见木雕只有半个手掌大小,颜色深紫,雕刻的正是小石头的衣着容貌,做工精致,栩栩如生,木头一入手就觉得手感很好,外表有光泽。他这些年耳濡目染,知道这是用紫檀木雕刻而成的。
“嗯,刻的就是你,你好好收藏,不要乱丢。”顾青云点点头。
不知为何,欧夫子对他看不上眼,倒是对小石头另眼相待。而且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比起十几年前,现在的欧夫子气质似乎偏向阴冷。
还有让他羡慕的是,欧夫子十几年前看起来就有三十多岁了,这么多年过去,他的容貌看起来只是成熟一点,依然唇红齿白,好看程度不减。
不过想想谢长亭的花容月貌,顾青云就觉得这样不算什么。
“爹爹,我会好好放好的。”小石头思考着,自己回去后一定要把它好好放进自己的百宝箱里,不能让弟弟看到,要不然会被他啃坏了。
想起弟弟,小石头又暗暗算了下时间,想到要等后天才能回家,就有点闷闷不乐。不过一看到爹爹牵着自己的手,想到今晚可以和爹爹一起睡,又觉得其实来这边上学也是不错的。
“爹爹,欧爷爷是教弹琴和吹箫的,我以后要跟着他学。”
“随你,你喜欢就去学,爹爹不强求,只要你感兴趣。”顾青云当然没意见,毕竟欧夫子的水平他是信任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