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毒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没落皇朝
这次回去,我就加大云烟的产量,实在不行,就在云南种植鸦片,毒不死这帮洋鬼子!”
辽阔的海疆,绵长的海岸线,需要建造强大的海军,一旦这些铁甲舰船改造成功,杨猛就有了最起码的自保能力,即使不成,也能在这个过程之中,积攒大量的经验。
这次改造,杨猛也打定了主意,绝大部分的人手,要用云南的人,他也要凭着这次改造,培养大批的造船技工。
“成!说理我是说不过你的,你的眼界也高的很,你怎么说,我这个老东西就怎么做吧!”
潘仕成苦笑了一下,不接受还能怎样呢?自己这个爱婿,倒是好大的野心,这也是他潘仕成最看重的东西,跑断腿就跑断腿吧!
面对着三个未来的跨过军火商人,杨猛微微一笑,就开了口:
“一门重炮多少钱,你们买回来,我就付给你们多少钱,造炮的技术买回来,我给你们一百门炮的赏赐。
拉回一个精熟整个造炮工艺的技工,我给你们五门炮的赏赐。各国的新型步枪也是一样,造枪的工艺和技术买回来,我给你们一万条枪的赏赐。
银子我没有那么多,云烟就是我付给你们的酬劳,这个条件,在以后都好使,你们现在要给我做的就是承诺就是保密,出去之后,你们要以外国商人的名义购买这些东西,泄露的我的秘密,前面说的话作废,我们要签订契约的!”
果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三人都十分的认同杨猛的说法,一份简单契约也就完成了,送走了三人,杨猛又把那三十几人,弄到了车间之中。
“一艘千吨以上的退役战船,佣金一万两银子;两千吨的战舰佣金两万两;三千吨战舰的佣金五万两;四千吨、五千吨的战舰不需要,佣金船到支付。
造船的设备,根据作用的大小,佣金按货值的一成到五成,你们购买的机械越重要,得到的佣金也就越多。大型的冲压设备,六成的佣金。佣金的支付方式,货物到了大清,我支付你们三成,设备正常投入使用,全款结清。
当然你们如果能购置一些造枪造炮的设备也可以,佣金按货值的七成支付,支付方式也是货到三成,投产结清。
你们要做的除了购置机械以外,还有就是保密,泄露了我的秘密,没有一分银子的佣金。运输途中的花费,全部由我来解决。即使没有购买到合适的机械,我要会付给你们三倍的薪水。
大清对你们来说是个白银之国、黄建之都,只要你们把事情办成了,无数的金银就是你们的报酬!
现在我没有那么多的金银,但我有大批量的云烟,这个东西在欧美是畅销的货色,如果你们做的足够好,我还会在云烟的价格上给你们一个,很诱人的折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老祖宗的这句话诚不我欺,这些到大清来的投机者们,听到了丰厚的报酬,连一丝异色都没表现出来,满脸全是对金钱的向往。
这可能也是米利坚的额悲吧!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移民国家,他们的人民能有多少忠诚度呢?而这些离开故国远赴米利坚的洋人,对故国又有多少的忠诚度呢?
杨猛相信他们能保守秘密,名利二字,在大清好用,对付洋鬼子也一样好使。





毒清 第三百三十九章 动力船 炮台 驳船
一项项吞金销银的买卖安置下去,潘氏船厂十几艘在建的铁壳火轮,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船厂里在建的几十艘新船,除了这十几艘火轮,剩下的那些都是木制的驳船,运送货物的快船,才是潘杨两家急需的。
无论是产量一直在翻番的云烟,还是列强各国的货物,杨潘两家的船队规模,虽说一直在扩大,但还是有些满足不了运输的需求。
杨猛发来的驳船图纸,简单易制,大清的大多数造船工匠,都能建造这样的驳船,为了满足潘杨两家对水路运输的要求,潘氏船厂的着眼点也就放在了运输船上。
对于这个,以前的杨猛也很无奈,造船的门槛很高,尤其是大型的炮舰,潘氏船厂的这些人,就是给他们战舰的图纸,这些人也不一定能建造的出来,建造小型的火轮,积攒造船的经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炮舰有了新的选择,潘氏船厂的路子也要改一改了,安排了完了以后的事情,眼前的这些东西,也需要杨猛来安排。
“星斗,天色已经不早了,事情要慢慢的做,不急在一时的。”
岳父潘仕成的一声提醒,杨猛这才发现,由于太过专注,天黑了自己都没发现。
“好吧!让他们把暗轮和炮台的一些参数写下来,夜里我再谋划一下。”
带着一摞图纸,潘杨两翁婿赶回了荔香园,一夜未睡的杨猛。也在颠簸的轿子里睡了过去。迷迷糊糊到了荔香园,稀里糊涂的上了画舫。杨猛一觉睡到后半夜,才被饿醒了。
“爷,您醒了?先喝碗稀粥压压饥。”
一身轻纱的莲儿,适时的递过来一小碗温温的稀粥,杨猛‘哧溜’一口喝了下去。头脑才慢慢的清醒了。
“什么时辰了?”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门,杨猛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是怎么来到画舫上的,酒色伤身,诚不我欺啊!昨夜自己有些太过放纵了,复生至今,自己就是夜里睡觉都保持着警惕。
昨夜的劳累,加上今天在船厂心情大起大落,自己的那份警惕性。轻易的就被击败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没了警惕性,自己身上就有了漏洞,这样死得快。
“子时不到,这是老参鸡汤,您先用了吧!”
接过莲儿递来的鸡汤,杨猛慢慢的喝了几口。养生看来也是件大事儿啊!自从得了大伯父孙顺的教诲,杨猛不仅舍弃了每日都要练习的八极拳,而且在饮食上也极为注意。
岳父潘仕成送的那个老太医。成了杨猛的养生顾问,几千年传下东西,还是有许多精粹的,而京中的太医犹擅补精益气之道,在云南的时候,自己除了打内家拳。就是长跑和一些力量上的训练,这也是杨猛每天的必修课。
这两年杨猛的状态一直处于上升期,虽说吃的很好,但适量的运动,也让杨猛的体型愈发的完美,长时间修习内家拳的好处也体现了出来,身体的协调性和感知能力,也在一步步的提高,许多高难度的动作,现在杨猛做起来也是轻而易举了。
但是这次来广州,却有些懈怠了,这次失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啊!有些事儿过度了就要伤身,前世养成的习惯,让杨猛很惜命,时刻都保持的警惕性,不是因为别的,说白了就是怕死,这次的事儿,也算是一个教训吧!
“芷晴哪去了?”
偌大的画舫上只有莲儿一个在伺候,杨猛也觉得有些意外,画舫上算上莲儿和魏芷晴,还有四五个瘦马的。
“这就要问您了。”
“问我?该我什么事儿?我在船厂忙活了一天,我也没支使她们啊?”
“多谢爷怜惜奴家,芷晴今天倒是起来一次,可走路都打晃儿,昨夜那几个瘦马更是不堪,一个个疼的抹了一天的泪。
到现在我才知道爷的厉害呢!”
由于莲儿的身份问题,杨猛一直很克制,但在唐梅依和魏芷晴身上就不一样了,这俩都算是长成了,经得起征伐,莲儿与她们相比,身子骨还是有些孱弱,不耐猛战啊!
“知道就好,过来做靠垫。”
闲话了半天,杨猛也想起了正事儿,这次赴粤,自己的时间不是很多,要快去快回,船厂的事情还是要赶快解决的。
两人说话间,魏芷晴也行了,这位女夫子,踱着步子也过来了。
“给我拿些厚纸和炭笔过来。”
杨猛也是个会支使人的,见魏芷晴来了,立马给她安排了任务。
摆开一张张简略的图纸,杨猛也开始了并不擅长的制图作业。
由于前世经常走私的缘故,杨猛对于驳船和拖船的结构极为了解,船厂里那几艘进口火轮,并不是专业的拖船,他们的动力还远远的不够,建造一批坚固耐用,动力强劲的拖船,才是珠江和长江水路上的运输利器。一艘拖船拖拽几十艘驳船,才是理想的状态,现在一拖三,效率有些低了。
斯蒂文斯炮台,也给了杨猛一些启发,内河炮舰,虽说犀利,但现在火炮技术,还远远不能与后世相比。炮火的密度才是王道,也不知将驳船和趸船结合在一起,能不能设计出内河浮动炮台。
拖拽驳船的动力船,也是这些内河炮台的动力,一对一的拖拽,只要内河炮台的强度够了,那速度也绝对不在话下,只是在灵活性上,要比内河炮舰差不少。但加上炮火密度,内河炮舰就明显弱于炮台了。
至于近海的炮台,也要纳入日程了,船厂的规模要不断的扩大,防御也是个问题。万一铁甲舰改造失败,自己再与列强对上。能守卫近海的浮动炮台,也就成了广州必需的一道防线。
斯蒂文斯炮台,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四千吨的排水量,三百八十毫米的巨炮。如果发射的是柱状炮弹的话,对列强各国的海上巨舰来说,这样的炮台就是屠刀。
至于斯蒂文斯炮台,十七节的设计航速,杨猛根本就没去考虑,样样精益求精,那事情就不要做了。陆地上的岸防炮,加上浮动炮台。应该足以应付列强的风帆战舰了,至于打陆战,只要列强不怕死,杨猛也不怕看着他们去死。
忙活到天光微亮,杨猛才给潘氏船厂,设计好了未来一两年的路子,心情大好的杨猛,做了半个时辰提神醒脑的运动。放倒了莲儿和魏芷晴,杨猛唤来船娘,就离开了。
暑季的广州。清晨正是安眠的时候,睡眼惺忪的潘仕成,却被爱婿杨猛拉了起来,直奔潘氏船厂而去。
杨猛的几份图纸,只有驳船一项,被洋技师们认可。动力船因为过分强调动力,而忽略了船只本身的载货能力,而不被认可,试想一艘只能载着煤炭快速航行的船只,用途太过狭窄,对于这个设计,多数洋技师表示不理解。
而且杨猛过分的强调了船只的动力和坚固程度,试想一艘轮船,除了厚重的铁甲,和强大的动力,剩下的只有不大的煤仓,和占了全船巨大部分空间的水密舱,这样的船只,作为拖船来说,成本也高的离谱。
一艘拖船,四到六台大功率的蒸汽机,明轮和螺旋桨都要配置,这样的船只,对大部分洋技工来说,只能算是试验品,这样的试验品一艘也就够了,一下就建造十几艘,把刚刚开工的轮船,全部改成这个,洋技师们也怕成为世界造船业的笑柄啊!
“技术上没有问题就建造,不用你们来承担损失的。”
明轮和螺旋桨出现在一艘船上,也是杨猛的无奈之举,长江和珠江河道用螺旋桨没什么问题,但大运河由于淤塞,有些地方的水道太浅,明轮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十几艘拖船,可不仅仅是为了拖拽驳船的,内河炮台,也是他们拖拽的对象,以后的情形谁能预测?说不定,内河炮台就会扑入大运河之中呢!
至于像斯蒂文斯炮台那样的物事,不是洋技工们不愿意做,而是做不了。巨型船舶的建造技术,不是那么好掌握的,米利坚的这三家船厂,只做过千吨上下的商船,至于大型的军舰,是个什么路数他们都不太清楚。
虽说有不少技工,参加过军舰的建造,但他们大多是底层的工匠,对于如何建造大型的战舰,他们也是一人一个说法,而且大多都不怎么靠谱。
“将驳船与趸船结合呢?既然造不出一艘大船,那就用多艘小船来组合,浮动炮台,不需要远航,只要能扛住近海的风浪,在作战之中,能快速的变换方位就好。”
杨猛的这个说法,大多数技师表示要试验一下,广州这个地方,每年都有台风的,台风时节近海的风浪,并不比远海弱上多少,浮动炮台是个大工程,不能一年做一次。
不过用驳船和趸船,组合形成炮台,也算是个创新,如果试验成功的话,那浮动炮台的建造难度,就会大大的降低。
“那就试验一下,你们设计一下驳船,十几艘配上一台蒸汽机,几十艘组成一个浮动炮台,给你们一年的时间做试验。”
潘氏船厂的路子,算是定下了,其余的事情杨猛插不上手,圈地之事,现在就成了重点。
“岳父大人,船厂附近的海港,能不能圈的下来?”
坐在荔香园的茶室里,杨猛抿了一口茶汤,问道。
“可以,但花费不少。”
现在这年月,多数事情花银子,都是可以办到的,但潘仕成,还是为杨家的资金,感到担忧。自己这爱婿,在广州指指点点一番,他暗地里估了估,最少也得几百万两的花费。
十五家商盟、潘氏、杨家,正道的利润,一年也不过如此,云烟在潘仕成看来,终不是个长久的买卖,一旦云烟的市场萎缩,那船厂就要陷入停滞了。
“花钱咱们不怕,云烟这个买卖,没个十几二十年,是不会被替代的,只要咱们能保住了配方,这十几二十年,咱们在资金上,就不会有问题。”
对于云烟,杨猛有这个自信,列强想提炼鸦片,很不容易,有些技术难关,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想摸索出来只能靠机缘。
“成!就依你说的来。进口粮食,这些天我也问了一下,现在洋商弄来的粮食都是东南亚一带的大米,而米利坚的白面,数量却是不多。
据洋商们所说,棉花才是那边的主要作物,东南亚的粮食数量是有限的,洋人不大规模的种粮,咱们大规模买粮的计划,就进展不下去啊!”
进口粮食,说话简单,可做起来不简单,人家不种粮,你就是有银子也买不来啊!




毒清 第二百四十章 粮食也是武器
“那就让粮食的利润高过棉花的利润,今年是不成了,但咱们可以下订单,预付云烟做定金。”
既然说到了粮食,杨猛也就拿出了自己的法子,云南在土地和粮食上做了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之中,杨猛也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与需求。
“这怎么成?粮食怎么能和棉花相比呢?这样一来,粮价就是翻上十番,也不能和棉花的价格相提并论啊!”
作为商家,棉花多少钱,粮食多少钱,潘仕成还是基本有数儿的,自己这爱婿是在开玩笑了,拿粮食与棉花相比较,这本就是不可能的。
“我说的利润,比如说米利坚的种植园,他种一季的棉花能收入一万两银子,那咱们就许给他一万五的利润。
棉花的投入大、产量小,而粮食就不一样了,翻倍的粮价就能让米利坚的多数种植园改种粮食,这对咱们来说是件好事儿。”
列强各国,尤其是英吉利,出口到大清数量最大的货物,就是棉布和棉纱。十五家商盟大量的进口洋布、洋纱,已经开始大规模摧毁大清的土布和织机了。
大清各地的饥荒,一半是由于天灾,另一半则属于**了,十五家商盟的成立,加快了这个速度,未来的两三年,将是老百姓最为艰难的岁月。
土布无利可图,还得亏本,单单这一个环节上的问题,就能让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僵局之中,没了这份收入。地租、税赋。会慢慢的压垮他们。
朝廷的财政紧张。又遇上了银荒,朝廷急于吸纳民间的金银,而民间的交易,铜钱和以货易货才是主流,朝廷吸纳民间金银的举动,就是在变相的加重银荒的危害。
打了一季的粮食不够地租和税赋,朝廷如果不减税,田地无人耕种的恶果。几年之后就会上演,这也是地主、朝廷、老百姓,在利益上的争斗。
地主和朝廷处于优势地位,他们不会做出变革的,不变革,这个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最后就是席卷大清的民潮。
这个并不是杨猛自己的观点,魏五的明湖书院,和岑毓英的幕僚团,都对此事做出了预测。而林则徐打算在云南大举开采银矿的举措,也是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
但云南一地。不可能缓解整个大清的银荒,杨家通过云烟吸纳来的金银,也不会大批量的送给朝廷,云南流通的金银,最终还是在杨家手里打转,因为杨家控制着整个云南的商业,这些银子不可能流到朝廷那边。
云南的税赋不能自理,也就没有官银解京一说了,云南的银子很多,足以解救银荒之中的大清,但大清不是杨家的,杨猛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通过洋布、洋纱的进口,杨猛也看到了经济武器的厉害,现在的大清,也算是处于人为的经济危机之中了。
英吉利的棉纱和棉布,既然产销量巨大,那自己在他的货源上下手,会不会给英吉利的经济,也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呢?
印度的棉花、米利坚的棉花,是英吉利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地,以云烟为杠杆,撬动印度和米利坚的种植业布局,究竟会对英吉利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这样的好戏,杨猛打算好好的看看,既然大清即将陷入乱局之中,那列强们也别想好过了,印度和米利坚的种植园沦丧,也不知会带来多大的后果。
引起乱子那是肯定的,既然大清都要乱了,不如大家一起乱,趁乱摸鱼,才是发财的好时机。
杨猛的野心不小,可潘仕成却不支持,高价购粮就要高价卖粮,商人赚取的是利润,已经翻了一番的粮价,再加上利润,大清谁人买得起?
“星斗,咱们做买卖,讲究的就是有利可图,高价购粮,没有销路啊!
这利钱打哪来?再者说了云烟的需求终归有限,你产的多了,洋人不一定能用的了啊!”
云烟虽说是个赚大钱的买卖,可云烟的市场也不是无限量的大,总有饱和的一天,用云烟换粮食,在潘仕成看来,就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但这两年,爱婿杨猛的权威太盛,在正事儿上,潘仕成也不敢随便驳斥他,只能变着法子,来说服自己的爱婿。
“对啊!就是市场有限,咱们才要用云烟换粮食,您说东印度公司还有米利坚的农场主,手里握着大批的云烟会怎么办?
换不成钱,一是问咱们要银子,二是找印度和米利坚的百姓要银子。
问咱们要银子,他们无利可图,向百姓们要银子,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咱们这里用云烟当银子使,相信他们也会有样学样的,把云烟当工钱,一半银子一半云烟,或是一半粮食一半云烟。
既顶了工钱,又挣了银子,岳父大人,您说他们会作何选择呢?
向老百姓要银子,那就是变相的给咱们开辟了市场,这云烟偶尔吸个十次八次,没多大问题,但只要连续吸食一段时间,想戒掉却是个大问题,**成的人,这一辈子都戒不掉。
而且我也让帕特里克父子,在欧洲调查过,他们那边吸食的次数,有些太过频繁了,一天十几二十次,他们把云烟当做普通的鼻烟了,这个现象,对他们来说是灾难,对我们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儿!
随着吸食的人数越来越多,云烟的需求量,也会成倍的增加,列强各国举国吸食云烟,一个人一天吸食几十次,那样的需求量,您能想象得到吗?”
毒.贩也需要做市场调研的,下家需要什么浓度的货色,需要什么样的吸食方法,这些都是杨猛需要做的。
把云烟当做普通的鼻烟来吸食提神。只能说是他们自己在作死了。至于说怜悯与同情心。杨猛现在连自己的首尾都弄不干净,其他人的死活,与他也没多大的关系。
再者说了,云烟这玩意,体质一般的,只要不断货,吸个十年八年的也吸不死,现在还不到大规模产生恶果的时候呢!
“唉……今日因明日果。万事都逃不开报应二字啊!”
潘仕成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爱婿的心机太深了,一筒筒的云烟,竟然被他耍出了花样,不说粮食和棉花的问题,单单一个无限度的蔓延的云烟,就是大恐怖啊!
“这次回去之后,我会将采矿用的一些机械,转到云烟的工厂,供应量我会保证的。您要做的就是。在来年春播之前,将东印度公司和米利坚的种植园。全部变成咱们的粮食基地。
云烟价格的调整,我会从云南那边给您消息的,降价、换粮、换战舰、换机器,就是这段时间的要务,至于金银,咱们可要可不要。
在交易的过程之中,先不妨给那些运粮、运机器的商家,一点点折扣,些许的一些折扣,就会让这些人疯狂的。”
望着爱婿大拇指和小指,比出的那一丝间隙,潘仕成也看到了杨家睚眦必报的性情,东印度公司的鸦片,并没有摧毁大清,而爱婿的报复,却是以摧毁列强为出发点的。
“我知道了,听说你在藏边购置了不少马匹、牲畜,这是要做什么啊?”
敬畏,现在潘仕成心里剩下的只有敬畏了,不到二十的爱婿杨猛,给他带来的恐惧太多了,虽说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可难保某一天不会发生,看来自己和潘氏,跟着杨家做事,也要更加的小心谨慎一些了,永远把杨家当成自家人,让杨家也把潘氏当成自家人,这才是他潘仕成要做的事情啊!
护犊子,是杨家最大的弱点,只要被杨家认可了,杨家在潘氏就在,不被杨家认可,那潘氏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看来莲儿的作用,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大,有些事情不做、少做为妙啊!借用莲儿的势力,拉动潘家走向兴盛,看来是个错误的选择。莲儿就是莲儿,是杨家的三夫人,而潘氏就是潘氏,是杨家的合作伙伴。
原本想直说的话,到了嘴边却绕了一下,有些事儿还是不能明说的。
“是啊!滇马只适合载货,而藏马比滇马还稍稍的强一些,能当做坐骑,其实我最想要的还是河曲马和蒙古马,那是骑兵的首选啊!”
1...113114115116117...4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