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弄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盐焗鸡蛋
“父皇,儿臣以为大哥说大炮需要花费很多,这个简直是无稽之谈。而就算是把这些大炮融了拿去铸钱,这些钱都投入到军队里面,也不可能能够有大炮这么强大的杀伤力。所以,儿臣以为大哥对于军事不太了解,而且对于财政也不太精通,甚至是对于花费和效果的比例也都不熟悉。不过也情有可原,大哥一心学习圣人之道,难免不熟悉这种杀人盈野,并且还有这种阿堵之事不熟悉啊!这种杀人之事,还有处理财政的阿堵之事,简直是太俗了,不适合我大唐太子学习。”李恪说道。
景文听了这话,真的很想笑。这个李恪居然抨击太子不会军事,也不会认真使用财政。这个简直也就是在抨击李承乾无能,什么都办不了了。不会军事,这个对于一个皇子甚至是皇帝来说情有可原。不过不会财政,这可是对于一个准皇帝来说非常致命的。一个不会财政的皇帝,足以把国家搞垮了。因为那些不会财政的皇帝,很可能会把国库里面的钱完全当做是自己的,这样他就随便乱花。对于这种皇帝,谁能够相信他能够把国家治理好?而现在大唐在景文这个穿越者的摆弄下,财政一只是过得紧巴巴的,这个时候对于一个善于理财的官员和皇帝可是非常重要的。李恪居然抨击李承乾理财能力很差,那恐怕也是结合现在大唐的实际来说的。
“父皇,儿臣……”李承乾想要说什么。
“承乾,不要说了。这个大炮花费不多,可以弄!”李世民说道。
李承乾无语。这次连李世民都定下了调子,那就是这个大炮花费不多,那恐怕就算多,那也得“不多”了。那李承乾只能够通过下一个方法来解释,那就是这个大炮有伤天和了。
“还有。这个大炮杀敌太过,有伤天和啊!而大炮每次开炮,都杀伤数十人,而数十门大炮一起轰击,那恐怕杀伤的数量也更大,那这样我大唐恐怕杀人太过。会不会有伤天和,要遭天谴的!如此杀人盈野,那恐怕不是仁君所为。”李承乾非常义正言辞的说道。
而这番话,居然得到了不少“腐儒”的赞同。他们也都认为这个大炮杀人太多了,这样未来大唐的敌人恐怕也都会死人太多。这样对于大唐不好。至于什么杀人太多,而有不少人也都嗤之以鼻。就算是被这个大炮抢了饭碗的武将,也都不会认可这个杀敌太多,有伤天和的。如果杀敌太多有伤天和,那恐怕这些武将都要下地狱好了,不用活着了。可是他们居然都或者,一个个都是吃好喝好倍棒,享受荣华富贵。这个又怎么解释呢?所以杀人和有伤天和,没有关系的。
“父皇,太子大哥这个简直是荒唐。如果我们不杀敌。那让敌人来杀死我们的军队,杀死我们的百姓吗?如果我们为了一时的仁慈而放过了敌人,不杀死他们,那要是他们来杀死我们的百姓呢?如果我们的百姓被杀死,那可就是被我们的仁慈所杀死的。在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那这个不是很荒唐吗?如果为了一时的仁慈,那就让敌人杀死了我们的兄弟姐妹。那这样何尝不是对我们自己的残忍呢?所以,为了我们的安全。最好的办法也就是杀死敌人,而不是留着敌人显示自己的仁慈啊!”李恪说道。
不过,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家伙出来了。
“皇上,臣以为如果能够以一颗仁慈之心宽宥敌人,那他们一定会深受感动,而因此也一定会对我大唐彻底心悦诚服。所以,皇上还是少做杀孽为好!”孔颖达说道。
而大家看了这一幕,心里面无语。人家两个皇子狗咬狗,你加入进去干什么?如果不是早知道孔颖达绝对不会偏帮任何人,那恐怕都要以为孔颖达是支持太子的。不过孔颖达也许也是会一定程度上支持太子,因为儒家讲究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李承乾毕竟是嫡长子,孔颖达虽然号称是保持中立,可是为了他所谓的儒家道统传承,他也会偏向李承乾的。谁也不知道孔颖达这个时候出来,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的?
景文听了孔颖达这话,主动说:“皇上,臣以为孔颖达大人说的在理。孔颖达大人非常有道理,臣以为可以让孔颖达大人去南方天竺,让天竺人都学习儒家,然后主动并入我中原文明,这样不是很好吗?”
“哈哈哈哈……”有些武将居然肆无忌惮的笑出声了。
而孔颖达听了这样,也都是气得拂袖而去。因为这个简直是荒唐,让孔颖达去说服天竺并入,这个简直是荒唐。天竺在这个时期也好歹是一个大国了,怎么可能并入大唐?这个太荒唐了,而景文也就是想要借助这个荒唐的说法,然后证明孔颖达的做法是多么的荒唐。想要让自己的敌人感觉到羞耻,感觉到仁慈,这个简直是荒唐无比的。而孔颖达也被气走了,显然是不想和景文在这里说,因为景文能够用很多种方法来证明敌人是不会感觉到仁慈和恩德的。
“好了,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至于什么有伤天和,什么仁义,都是对自己百姓的。如果为了敌人而让自己百姓受损,这个朕可是做不出来的。”李世民终于定下了调子。
“皇上英明!”大家纷纷说道。
至于李承乾,自己提出来的一个理由居然就这么再次被反驳了,这个让他非常郁闷。本来想要用这个有伤天和的理由来证明自己仁义,可是李世民也不但不支持,反而给了自己一巴掌。本来的仁义非但不存在了,反而变成了对自己国家百姓的残忍,这个让李承乾无话可说。不过,李承乾马上想到了另一个理由,那就是一个绝对的要命的理由。李承乾认为这个理由一旦出来,那绝对是有保证的。(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848、皇子狗咬狗(下)
“父皇,儿臣为了我大唐江山计,还是请父皇不要采用这个大炮。因为如果大炮一旦落入了有心人手里,那恐怕我大唐都要危险了。这些大炮能够改天换地,如果被一些有野心的人利用,那我大唐还有什么可防御的呢?到时候,任何关山险阻,都会被这个大炮轰塌。而多么人数众多的军队,在这种大炮的轰击下,都好些是无可抵挡,到时候如果落到了有心人手里面,那恐怕我大唐江山真的是危险了。”李承乾说道。
李承乾想要利用这个理由来作为依托,然后表明这个大炮一旦落入了一些反叛之人的手里面,那大唐还有什么安全可言啊!到时候,那些大炮反而会被利用成为敌人攻击自己的武器。那到时候大唐的一切防御能力,都将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敌人也有大炮,那自己的城墙也都防不住敌人的大炮。所以,李承乾想要阻止大唐急需使用大炮,这样好像就能够让自己变得安全一些。
而景文无语,李承乾这个理由也太荒唐了,怎么和当年的满清一个路数呢?满清其实不是不知道火器的威力,可是他们却要限制火器发展,这样可以让自己安全。因为满清擅长弓马骑射,所以他们反而要限制这种敌人的优势,这样维持自己的统治。可是李承乾居然为了让大唐所谓的安全,也就要限制火器发展,这样不就是让自己安全了吗?这样大唐拥有亿兆百姓,可以拼人口把敌人拼死。可是万一自己国内有反贼拥有了大炮,那人数优势不再是优势了,所以李承乾为了维持这个所谓人数优势。也都要限制大炮发展。
可是,李恪却抓住了一个问题,马上问:“大哥,你说那些有野心的人,你说是谁?我在场的都是大唐的忠臣。谁有野心想要图谋不轨?”
李恪不从武器方面下手,反而是质问李承乾,到底谁有野心想要图谋不轨?这下可好了,李承乾傻了眼了,李恪居然拿这个来问。李承乾也只是这么一说,并没有认为谁有野心。可是现在居然被自己弟弟抓住了把柄。如果李承乾说出了任何一个人的名字,那恐怕真的是要得罪人了。这种图谋不轨,哪里是能随便说的呢?在座的都是忠臣,如果谁有野心,那不就是在骂人吗?
而在场的文官武将也都死死地看着李承乾。显然是想要让他说明,到底谁是有野心的人。这个可是非常诛心的,如果一旦被证明了谁是有野心的,那恐怕那可是要被严重的惩罚的。所以他们都要让李承乾说出谁是有野心的人,不弄清楚李承乾的意思也就是誓不罢休。毕竟这个可是关系到了大家的了身家性命,谁也不可能忽视这里面的重要原因。
而景文也马上说:“太子殿下,在座的都是为了我大唐呕心沥血,在战场上百战余生的老将。要么也就是为了我大唐强盛而努力工作的文臣。你说谁有野心?臣就是不相信,在场的人居然会有如此叛逆?”
李承乾居然被僵住了,因为他根本无法找出谁有野心。如果说出了在场谁有野心。这个可真的是要往死里面得罪。就算他是太子,也不能够随便诬陷别人有图谋不轨的野心啊!所以,李承乾悲剧了,被别人抓住了把柄,结果穷追猛打了。
“现在的人未必有野心,可是以后就未必了!”李承乾咬牙说道。
可是景文却说:“太子殿下。哪怕就是以恶刀剑之类的兵器,如果用不好了也都会伤了自己。如果按照太子殿下的理论。那如果以后士兵上战场,那都不要携带任何武器了吗?因为一旦这个士兵阵亡了。那他身上的铠甲,手里面的武器,也都会被敌人缴获,然后武装敌人。而只能够让士兵空着手,去打仗,至于生死也就各安天命了吗?太子殿下,你不觉得这个很荒唐吗?大炮再怎么说,也不过是一个武器而已。武器还是要靠着人来用,如果害怕敌人获得你的武器,然后就不用这种武器了,那这个和因噎废食有什么区别?”
景文非常不客气的反驳了李承乾,因为如果因为害怕敌人的缴获,那就不用这种武器,简直也就是因噎废食。而如此,不就是表明了害怕敌人了吗?害怕敌人有了同样的武器,自己不是对手。这种也太荒唐了,一个堂堂的大国太子,居然会对一个未知的,谁知道会不会发生的事情感到害怕。而且就算是事情发生了,居然让士兵光着手,不让他们携带武器去作战,这个也太过荒唐了。这种水平,怎么当一个太子的呢?
而李世民对于自己这个嫡长子,也是非常失望了。因为这个嫡长子居然水平如此差,如此的昏了头了。其实李承乾也不是本来也就如此糊涂的,他是为了反对景文,并且反对李恪才如此昏头的。因为在李承乾的眼里面,景文和李恪已经勾结起来了,所以他必须要反对。反正本着你们支持我就反对的想法,他也就是想要找到一切理由,来反对这个大炮。反正也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也就是毫无原则的反对。所以,李承乾才会如此昏头,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为了国家而考虑,而是为了自己一时赌气而反对。
这种人,能当一个好的太子,能够在将来当一个好皇帝吗?这个显然是李世民已经猜疑了。本来李世民虽然打算敲打一下太子,限制一下太子的势力,可是现在李承乾居然如此的冲动,为了一时赌气也就不断的反对,根本不考虑国家的事情了,这样的太子,未来能够当好一个皇帝吗?
而李承乾还不知道,自己可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来想要反对打压景文和李恪,结果现在反而让李世民对他产生了怀疑了,这个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悲剧。(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849、李世民的警告(上)
“好了,朕同意这个大炮进行生产。而以后军器监必须要多生产这种大炮,并且想办法改进这个大炮,然后让这个大炮可以越来越好。最好能够射得更远,并且能够威力更大,这样我们大唐才能够真正高枕无忧。真正能够防止别人图谋不轨的最好办法那就是让自己强大,而不是削弱自己的实力来防止敌人能获得。只有自己强大,才能够震慑那些有野心的人。而如果害怕敌人获得自己的武器,然后反过来攻打自己,那恐怕也就是本末倒置了。”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这话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那就是李世民支持这个大炮的生产,而且也告诉大家不要害怕敌人获得了大炮。只要能够一直维持自己大炮的强大,那这样应该也就会能够遏制敌人的野心。只有自己强大才是真正的保护自己的方法,而不是靠着什么所谓的限制自己的实力,然后来让敌人无法获得这些武器。而大唐和满清不同,大唐皇族虽然有胡人血统,可是大唐的皇族却认为自己是汉人,而不是什么胡人。所以他们不会因为害怕自己百姓造反而限制自己的实力发展,这个是非常愚蠢的。
而李承乾听了李世民这样,也知道这次自己算是失败了。本来想要打压景文,让景文丢一个大脸,结果现在反而自己送脸上去给别人打。而这次可是李恪和景文一起来打他的脸的,所以李承乾感觉非常郁闷。偷鸡不成蚀把米,恐怕是任何人都非常郁闷的事情。而景文还对李承乾笑了一下,显然是告诉李承乾。他再次失败了。不过,这个却被李世民看在了眼里面。
“景文,你跟朕回宫一下!”李世民说道。
而景文无语,李世民到底想要做什么呢?别的人都可以“自由活动”了,可是自己居然被拉近了宫里面。看起来是要训话啊!不过人家是皇帝,景文也只能够跟着去,没有别的办法了。
景文来到了太极宫,然后李世民也就坐下了。
“你和太子关系不好,朕其实也都是知道了的。”李世民首先来了这么一句。
而景文心里面一阵紧张,这个李世民说这话是想要做什么?景文和太子关系不好。这个恐怕很多人都知道了。而自从上次景文坏了李承乾在军校里面安插人手的事情,那也就关系不好了。而后来李承乾派人刺杀他,这个等于也就是很难调和的矛盾。所以,之后景文和李承乾也就关系很不好,李承乾几次给他挖坑。而景文也都几次反击。让李承乾灰头土脸的。所以,景文也不知道李世民到底在想什么了。而李世民好像有不是想要调和景文和李承乾的矛盾,因为这里面的矛盾没有那么容易调和。不过这个也许就是帝王的心术,一般人不知道了。
“皇上,你这话的意思是?”景文问道。
而李世民主动说:“你和太子关系不好,这个朕知道,朕也无所谓。毕竟,朕是大唐的皇帝。太子也是朕的儿子。说句不好听的,只要朕一天没有去见列祖列宗,朕永远都是大唐皇帝。而太子。现在也只是朕的儿子,甚至只是一个臣子。所以,朕希望你能够摆清楚位置,而不要因为太子的原因作出什么糊涂事。朕不希望你卷入什么事情里,朕也不希望丽质还没有出嫁,就守寡了!”
李世民说话到了最后。显然是有些杀气了。这次看来是景文有些真正的触及了李世民的绝对底线,那就是关于皇帝权力的问题。而景文在脑子里面猜测。这个李世民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居然如此警告自己?而且,还不惜要用自己的小命来警告。看来是真的有什么大事了。而景文也不知道李世民的意思,所以打算直接问了。
“臣还请皇上给予明示!”景文问道。
而李世民说:“刚才你和恪儿一唱一和,好像这个戏演得不错啊!你和恪儿到底是什么关系?”
而景文马上明白了,刚才这个是景文和李恪一起临时组建了一个同盟,然后一起对付李承乾。这个让李世民有些担心了,担心景文真的和李恪勾结起来,然后一起为夺取皇位而努力。
李世民现在还是非常年轻,自然不希望自己儿子那么早的就开始谋夺皇位。可是有些事情毕竟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这么样子的,现在几个儿子已经开始夺取太子的位置,也就是未来皇帝的位置了。而李世民也只能够退而求其次,不让那些大臣参与进去。如果只是一些皇子自己想要夺取皇位,那恐怕也只是能够通过讨好皇帝来进行争宠而已。
可是一旦一些大臣参与进去,甚至是一些朝廷重臣参与进去了,那事情可就是变味了。朝廷的官员拥有的资源可是非常庞大的,而虽然他们比不上皇族亲近,可是他们掌握的资源也不小。一旦这些资源被投入进了某一个皇子身上,那问题可是非常严重。这样很容易造成某个皇子的势力膨胀起来,这样对于别的皇子的平衡很不利。
而李世民其实也是想要维持几个皇子之间的实力平衡,而李世民现在虽然也是立了李承乾为太子,可是却也是在心里面提防太子。所以李世民也是把两个皇子召回长安,然后放任他们培植自己的小势力。这个其实是为了维护皇子之间的平衡而已。可是一旦某个皇子势力过于强大,那反而会影响到皇帝的权利,这样对于李世民来说可不是好事。
所以李世民必须要打压这种情况,李世民也害怕某个朝廷重臣参与进去,那这样可就要倒霉了。李世民这个可是在警告景文了,让景文知趣一些,不要随便参与什么皇族夺取皇位的事情。
“皇上,请容臣说两句行吗?”景文说道。
“你说吧!”李世民回答。(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850、李世民的警告(下)
“皇上,今天臣和蜀王如此,也不过是正巧了。r527( )
大唐弄臣 851、技师学校
李世民让那些军器监的技师赶紧生产大炮,争取必须要把大炮的使用率都让全军普及,然后这样可以凭空增加几倍的战斗力。而那些技师都马上感觉叫苦不迭,因为他们的技术人员人手非常少。因为他们军器监的技师有限,而能够生产大炮的技师都比较少,毕竟光是制作大炮模型还有打磨炮膛的人都很少,这个是两个关键步骤,没有高级的技工是做不到的。而目前军器监能够做到这个的,加起来不过是十几个人。所以,军器监的官员开始跟景文抱怨了,短时间内无法增加这些技师的人数。
“想要增加技师的人数,这个确实有些困难。不过,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要增加技师的人数的。那我们何不开班一个技师学校呢?”景文问道。
“技师学校?这个干什么的?”一个技师问道。
景文马上解释:“技师学校,其实也就是专门培训技师的,而这里面的人进入了技师学校,专门学习那些什么木匠铁匠还有各种匠师的工作,这样以后我们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技师。而且,这样我们也可以让很多人都学会一技之长,这样也就可以让很多人加入工人这个队伍。以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工人匠师,然后可以通过工匠人口的兵力,之后产生更多的技师啊!”
景文这个想法其实早就有了,景文一直想要培训一些理工方面的人才。可是景文一直都没有头绪,可是现在这些技师的出现,让景文马上找到了打开理工研究大门的钥匙。如果景文现在说什么让大家研究什么物理化学。恐怕大家都不会理解。而且,景文也没有那么多的理论可供研究,景文就算把他后世中学里面的那些东西拿出来,这些古代人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后世虽然很多中小学生都明白的东西,可是到了古代就是无数人都不明白。甚至后世一个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都比起古代的专家要高很多。这个也就是时代的积累,不是那么容易能够绕过去的。而就算景文开办一个物理化学的课程,可是古代人也都不明白啊!所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样才能够慢慢研究。就算是希望的理化课程,不也是通过长时间的实验。才能够初步的研究出一些头绪吗?所以,景文也只能够走西方人的老路,然后通过长时间的实验来摸索一些规律。至于以后,就可以慢慢的发展。
而首先也就是要从技师学校开始,因为技师学校有很多实用性的东西。古代的很多道士。很多各种木匠铁匠之类的,他们其实也都是在用物理化学知识进行工作,可是他们却都是靠着经验来做的,并不是为了研究而实验。而他们很少互相交流,所以他们的成果也都不被外界所知。而景文也就是想要通过这个技师学校来培养技师,然后让他们进一步的加以研究。
至于接下来,这个技师学校也会为广大百姓培训各种的工匠的课程。以后各种人都可以来这里学习一些谋生之道,什么木匠铁匠石匠之类的。都可以来学习。这样可以大量的扩充那些工人队伍。而以后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也都可以通过这个技师学校学会一技之长,不至于会被饿死。这样也是一个分流就业压力的方法。而且还能够提升工人的比例。
其实对于景文这个真正的在古代生活的人来说,景文深刻知道古代其实对于理科方面并不是绝对的歧视的。而是古代的情况造成了理科无法太过发展,那是因为古代需求不大。在古代,百姓的识字率极其低下,而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的是普及文化。而普及文化这方面,理科根本无法和文科相比。所以。在普及文化作为第一要务的时候,文科当然是受到了绝对重视。歧视理科这个并不一定是古代文人的恶意的歧视。而是古代用到理科方面的东西太少了,甚至说是百姓对于理科方面的产出并不是太高。比如说理科方面能够生产出很多工业的产品。可是古代人根本用不上,那你自然也就白费的。所以这一切都是根据社会需求来判定的,中国古代对于理科的需求很少,甚至是几乎没有,所以很多人才会歧视理科。
除非等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理科知识,而且工人比例占人口比例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有人开始重视理科知识。比如说明朝末期,中国的工业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所以也就有人开始研究西方的理化知识,因为这个也是社会需要的原因。而比较著名的也就是宋应星,孙元化,还有一些儒家学者也都开始研究相关知识,这个完全是因为整个社会都需要,所以他们开始打破了思维的坚冰。
至于这个技师学校,那也就是景文打算可以用来培训工人。这样可以给未来的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条活路,而那个时候工人占人口比例提升了很多,这样工人的地位也就占了很大比例。甚至以后通过工业,进行和理科方面的知识互相促进,这样也就可以顺利的发展理科研究。这个其实是一个互相促进的,通过社会需要来促进理科发展,而理科知识的理论研究也进一步刺激工业发展,这样也就互相的促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