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弄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盐焗鸡蛋
“你们过去所崇拜的那些将领,其实不够是因为他们个人能力不全面。结果在领兵打仗的时候出现了这个那个的漏洞,正好被人抓住了。正因为这些漏洞,所以才让敌人创造了奇迹。所以说,你们所崇拜的那些谋略家,其实不过是敌人送给他们的成绩。而不是他们自己赚来的。只要我们自己不出现漏洞,那那些谋略家根本无法抓住你的漏洞让你吃大亏。而不出漏洞,那也就是站在了不败之地。”
“你现在我发明的这个参谋体系,就是尽可能的弥补军队的各种漏洞,所以你们这些谋略都不起作用了。我这个是从制度上彻底消除那些谋略的作用,所以像是你们过去崇拜的什么诸葛亮采用的火攻,还有什么烧粮草,什么挖地道。什么四面楚歌,那些都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在我们的完善的战场分工体系之下,你们根本也就是自寻死路。所以。最终战场还是回到了实打实的作战,而不是想要靠着什么奇谋妙策而一次性歼敌太多。真正的战场,还是实打实的作战,通过短兵相接来进行搏斗。至于你们所说的奇谋妙策,以后在战场上恐怕越来越少了,因为根本没有任何作用的。”
景文所要做的。就是告诉这些未来的将领,只有真正在战场上进行分工。负责好自己的事情,然后把大家像是机械一样组织起来。这样大家才能够把军队这个最大的战车冲向前方。至于什么靠个人能力个人算计来取胜,这个已经是不可能了。因为你一个人,能力再多再大再全面,你也不可能是一个配合得很好地团队实力强大。如果说过去那些军队之所以经常被一些奇谋妙策所中招,那不够是因为军队没有完善的组织体系,然后让敌人钻了空子而已。现在景文所设立的参谋体系,完全把战场上的任何意外都给考虑进去了,而且都有预案,所以他们的手段根本不顶用。
“那你说,孙子兵法提倡的谋略,那就没有用了吗?而历朝历代,那么多兵家都说孙子兵法是第一兵书,那你怎么解释?难道,那么多兵家,都学的是错误的兵书吗?”柴静问道。
柴静几乎不敢想象,孙子兵法提倡的都是谋略,可是现在谋略居然在景文完善的战场分工体系下一点作用都没有了。那这个可就恐怖了,过去他们所学的孙子兵法一点用处都没有,那这个不就是说明孙子兵法过时了吗?而孙子兵法在过去的上千年,都是受到无数人推崇的,可是现在居然被人反驳得一无是处?而现在的战场,根本不存在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学习孙子兵法还有用吗?
“没有什么兵法是高人一等,关键是看你是什么身份,你的能力层次,还有你的职责。如果你的身份和职责达不到孙子兵法所要求的,那你学习孙子兵法反而是有害的。没有什么最好,只有看适不适合自己而已。而你们,目前还不适合学习孙子兵法,因为你们的层次太低了。你们学习兵法,要学习的是他们的思想精髓,而不是学习所谓的方法。那些所谓作战方法,总有一天会过时,可是里面的思想精髓,却永远不会过时。我们称赞孙子兵法,并不是称赞他们里面的作战方法,而是称赞他的思想精髓而已。你们却真的吧孙子兵法当成了兵法,而不是当成了一个哲学书籍,这个就是你们最大的错误。你们不能够把孙子兵法当做兵法,也不能够把任何兵法当做兵法,你们应该学习的是他们的思想精髓,而不是用兵的手段。”景文说道。(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716、画虎不成反类犬
景文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于各种所谓兵法其实真正意义上并不是学习他们的作战手段。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作战手段都没有作用了。孙子兵法的战术和地形方面甚至很多种类的东西都已经过时了,可是唯一不过时的就是孙子兵法里面的哲学思想。也就是倡导和平,还有提倡谋略的思想。可是后人很多人都用歪曲了,也理解歪曲了。而因为对于孙子兵法的重谋思想理解歪曲,造成了中国自古以来都有重谋轻力的思维。这个也就是不应该了,所以景文必须要纠正这些思想。以后,景文反而希望这些军官能够靠着堂堂正正的强大实力去取胜,而不是想着像是三国演义那样,靠着什么奇谋妙策取胜。因为,如果想要靠着这种计谋取胜,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大胜大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军队来说都不是好事。如果一个国家的军队都陷入了这种重视谋略而轻视士兵素质的情况,那国家可就是危险了。
而在景文的理解里面,只要实力差距到了一定程度,那任何谋略都是没有作用的。如果谋略有用,那那么多游牧民族还能够压着中原打吗?当年五胡乱华,到后来蒙古人入主中原,再到后来的满清,不都是一群“文盲”吗?他们何尝懂得什么谋略,可是应是把那些谋略兵法看了很多的汉族将领打得屁滚尿流,这个也就是实力上带来的差距。如果自己实力弱,或者是自己内耗造成了“自废武功”,那你还想要靠谋略打赢敌人,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景文不认为谋略有太多用处。反而发展自己实力,完善军事的理论才是最核心的。而也正是对于孙子兵法重谋思想的错误理解,才造成了后来整个中*队越来越弱了。假如一直有着战斗力称雄天下的军队,那不管是谁来指挥,那都能够打赢。这个才是军队的最高境界。
“你们只是看到了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可是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孙子用兵不也是讲究霸道的吗?如果我没有记错,孙子兵法里面还有一句,叫做倍而攻之,十则围之。孙子的思想不是让你们想要通过谋略来取胜。真正孙子的思想是想要靠着绝对实力来压迫对方。至于谋略只是其次,而你们现在反而把谋略放到了第一位,这个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吗?”景文非常不客气的说道。
在这些军官记忆里面,对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比起那句倍而攻之十则围之的话更熟悉。也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让很多人都以为孙子讲究的是要靠谋略取胜。可是景文在后世电视里面,里面有一个军事大学的教授曾经给学员讲课的视频,那里面却提到了倍而攻之这句话,其实孙子的思想也还是通过绝对实力来取胜,孙子其实也就是认为在保持自己和对方拥有同样甚至超过的实力的情况下,用谋略来取胜。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马上就有人就理解错误,结果变成了一切都要靠着谋略来取胜。然后反而遗留到了后世重谋轻力的想法了。
当然,也许那些军事史书里面也有错误。那些军事史书里面只是记载了那些太过于“奇迹”的战例,所以让大家都追求于这种奇迹。这才造成了后来的那些重谋轻力的思想。
“祭酒,你还没有说,为什么那么多明君贤臣将帅都称赞孙子兵法?难道按照你说的,学习孙子兵法还要讲究身份吗?”柴静问道。
景文也接着说:“当然,孙子兵法讲究谋略,可是他的谋略却不是所谓的真正要在战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是要看你身处于那个层次。而史书上那么多明君贤臣将帅都称赞孙子兵法。其实你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人才能够留名于史书。自古以来,留名于史书的人。莫不是帝王将相之类的高层。而他们的身份,学习谋略重视谋略自然没有问题。可是。如果你们只是一个中低级军官,也就是师级以下的军官,那太过重视孙子兵法的思想,那反而有害了。”
“嗯?这个是什么理论?”
大家都有些疑惑,景文为什么提出师级以下军官看孙子兵法不但没有好处,还有不少害处。这些学员还是第一次听说,学习兵法还有坏处的。而如果是后世人,那恐怕就能够容易理解了。因为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任务,就好比一个乡镇公务员,整天想着什么国家发展大计,什么国家对外交往,这个不是脑抽了吗?而如果一个乡镇公务员都这么胡思乱想,那肯定是没有什么前途了。
“因为师级以上的部队,那是战役兵团,而师级以下,那只是战术层次的兵团。至于军级,那就是大型战役兵团了。而朝廷里面的皇帝宰相之类的大臣,那都是战略层次的人物。所以,层次不同你居然让他学习远高于自己任务的作战思想,这个显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别到时候,整出一个纸上谈兵,那可就惨了。当年赵括的教训,你们不是不知道。作为军官,首先想的不是要什么自己带来战略上的改变,而是要想着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定位。如果连自己的定位都搞不清楚,你就去考虑为战略带来影响,那恐怕绝大多数都是要出问题的。”景文说道。
“未来的军队,是一个机器,而不是一个个整天胡思乱想的军官组成。只要军队这个战争机器能够各就各位,那胜利几乎是一定会到来的。可是如果一个机器的零件不能够做自己的职责,而整天想着成为另一个自己暂时还无法承担的任务,那注定是要损坏,甚至还会把整个大机器都给弄坏了。”景文说道。
大家都有些疑惑,景文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景文的讲课有些深奥了。(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717、决策和执行
“未来的战场,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机械上的一环,哪怕他是指挥官。而师级以下,那就是战术部队,执行的是战术任务,带来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你如果只是一个团长,那你只能够把自己当做一个团,而你不能够把自己当做一个师,甚至一个军。而所谓谋略,用到战略上,那自然是好事,因为战略需要谋略来制定。”
“可是,如果你只是一个负责战术作战的军官,你要做的就是执行上级命令,执行上级交办给你的任务。而你不应该对整个战略大局负责,那个不是你的责任。如果你一个下级军官,整天想着自己当高级军官之后怎么样能够斩将杀敌,怎么样能够开疆拓土,那反而是有害的。在其位才能够谋其政,如果你根本不在这个职位上,你就想着这个职位所要承担的事情,那你这个肯定是不成的。所以,你们作为低级军官,应该想的是怎么样通过自己手里面的部队,把敌人消灭掉。至于什么战略威慑,什么战略上的谋略,那就不是你们应该想的。谋略是高级军官才需要负责的事情,你们低级军官只是需要负责作战,负责实际战斗任务的执行。所以,你们学习孙子兵法的谋略那也没有什么用。如果谋略学多了,那反而会把自己在战争中的定位弄错了。”
“所以,我认为师级以下军官应该多看看我的战争论,少看孙子兵法。而师级以上的军官,应该多看孙子兵法,少看我的这个战争论。这个就是我的建议!”
景文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高级军官负责的是通过谋略而制定战略,而普通的中低层军官应该是负责战略任务的执行,所以应该多看战争论。如果用后世的评价,战争论主要是战胜策。也就是通过战斗来取胜的策略。而孙子兵法是全胜策,也就是想办法取得最大胜利。这个代表了一个决策,一个执行,正好是战争中的一体两面。所以景文也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中低层军官应该思考怎么战胜自己的敌人,所以应该多看战争论。而高层军官反而应该多考虑怎么决策。怎么样能够减少损失,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而如果是低级军官去琢磨高级军官的事情,那就是错误的定位自己的职责,那对于手下军队来说不是好事。
而如果高级军官还在沉迷于战争论里面的战胜策,那难免会造成了战略格局的太窄。不适合担任更高端的职位。这个就是战争中自己定位的不同,所以才造成了不同的需求。如果说从格局来看,孙子兵法确实比战争论更大。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优秀的兵法,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这个最终还是要看你处在什么位置上,而不是一概而论的论高低。
“祭酒,既然你说孙子兵法是战略,而你的战争论主要适合的只是战斗的执行。而从来只有上级命令下级。所以你的战争论不如孙子兵法。”李业嗣马上非常认真的说道,因为他想要从传统的隶属关系的理论来证明战争论不如孙子兵法。
“你这个是在认为,决策高于执行吗?可是我却认为决策和执行。是平行的,并没有谁高谁低。如果没有一个强力的执行战略的军队,那你也就无法执行战略。而如果一支军队能够把所有战略都能够执行完成,那这个也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了。而如果按照你的意思,这个军队只需要有决策,而不需要有人负责执行吗?而当年孔圣人也都说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也就是说明了决策和执行的关系。你们认真想想吧!”景文说道。
而学员们听了孔子的这话,也都一阵惊讶。没有行到孔子还能够指导军事。而大家也都明白了,孔子这话也就是所谓“思”也就是决策思考,而“学”也就是执行。如果只是负责全部照搬的执行上级命令,没有自己思考,那对于未来前途也不会有帮助。可是如果你只是思考,却没有有能力负责执行,那可就是有害了。
所以,孔子这句话也就非常完善的指出了决策和执行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平行的关系,并不是一个谁高谁低的问题。这个就好比是一个动脑,一个动手,某种程度来说谁也不能够说比谁更高。这种思考和执行的关系,甚至在很多别的行业也都有。后世不但有负责设计的工程师,还有技师这种负责把产品实际制作出来的高手。这些都明确说明了决策和执行是两条平等的线,并不存在谁高谁低。
景文要告诉的学员的,实际上最核心的也就是如果是负责决策的人,那就要多看孙子兵法,因为那里面的谋略思想可以有很大帮助。而那些之所以说孙子兵法好的人,其实他们都是帝王将相,都是负责决策的人。可是那些负责战斗任务执行的人,他们地位不如前者更高,所以他们的所思所想不一定能够记载到史书里面。所以,这个就造成了一个错觉,造成了决策好像比执行更高一样。
景文其实也就是把战争论,定位为中低层的军官应该多学习的兵法,那这样对于提高军队的执行力有很大帮助。这样,对于高级军官战略的执行,也有很大帮助。景文等于是给大唐的中低级军官创作了适合他们的兵书,而不是让他们去看那些远超于他们身份定位的兵法,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思而不学则殆”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战争论也就是给那些中低层军官量身定做的兵法,而景文认为自己将来的战争论的主要读者,也就是中低级军官,因为他们的职责是执行战略,战争论对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很有帮助。(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718、皇后病了
在这次景文这个大唐军校祭酒的讲课中,景文成功的给众位学员明确了孙子兵法的全胜策思想,而战争论是战胜策的思想。这两者之间并没有谁更好或者谁高谁低,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决策和执行。而决策和执行确是两条平行线,而不是谁更高过谁的关系。并且给大家讲明了一个军官首先在战场上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是胡乱给自己定位一个高级军官的身份。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自己负责的层次,那才是一个合格的军官应该做的。
至于景文,也成功的说服了大家,说明自己的战争论和孙子兵法是一样的。因为战争论可以说是站在执行方面的巅峰,而孙子兵法是决策方面的巅峰。所以,既然决策和执行是平行的,那自然也就是两个领域的巅峰,谁也不输于谁。至于他们认不认可,反正他们也没有表达出什么意见,也只能够接受了。接下来,战争论也就被下发到各个学员手里面,当做了大唐军校的重要教材之一。至于那些孙子兵法,大唐军校已经是明确指出,不支持普通学员认真研读。而孙子兵法主要是给那些来大唐军校充电进修的高级学员学习的,而且在普通学员的课程里面,也取消了孙子兵法的教学,转变成为战争论。不过,对于孙子兵法这门课程,还是可以由他们自由选修,不过却不再是必修课了。
至于景文讲解回来了之后,马上躺到了躺椅上。
“夫君,你很累吗?”柳青问道。
景文也接着说:“今天和那帮小子斗智斗勇,能不累吗?”
这帮学员也不是好糊弄的。景文必须要把脑筋转动得非常快,才能够把他们糊弄过去。所以,景文也不轻松啊!而且,如果被他们问倒了,那恐怕接下来李靖这个老狐狸也就恐怕想要来抢夺大唐军校祭酒的位置了。
现在李靖虽然是军务部总长。可是李靖对于军务部已经不再多管了,大多数都是由军务总部别的管委会成员进行自己管理,李靖只是和稀泥而已。李靖这是为了避嫌,因为他的战功已经够大了,现在一屁股做到了大唐军队最尊崇的军务总部总长的位置上,这个已经是大唐军队间接的统帅了。所以。李靖能不避嫌吗?而李靖接下来恐怕着急的是辞官,而不是什么想办法升官了。李靖的升官渠道已经让被景文给堵死了,现在既然升不上去,所以只能够想着退下来了,早日养老好了。而大唐军校也就是一个非常合适养老的地方。李靖自然想要把景文的大唐军校祭酒位置抢过来。这样,李靖才能够尽可能的维护自己未来的影响力,也能够维持关陇集团的影响力。可是景文占着这个“茅坑”,所以李靖只能够想办法给抽冷子阴一下景文。可是这次居然被景文糊弄过去了,所以李靖也没辙。别以为李靖就是和景文亲如兄弟,这老东西该出手时就出手,虽然不会把景文怎么样,可是抢景文位置也是很可能的。
不过。正当景文休息了一下,马上有一个宦官过来传达李世民的口谕。
“景文大人,这个是口谕。不用那么复杂的礼仪,你听着就可以了。”宦官说道。
“喔?是什么?请明示!”景文说道。
宦官主动说:“皇上说了,希望各位大人能够发动自己的关系,寻找治疗气疾的方子。如果能够找到治好气疾的方子,皇上重重有赏!好了,我还要去给别的大人传达口谕。就不多呆了。”
“皇上怎么稀里糊涂的下了这么一道命令啊?”景文好奇的问道。
而宦官主动说:“景文大人,我也不瞒你了。今天早上。皇后娘娘气疾发作,差点要了皇后娘娘的命啊!幸好太医千辛万苦抢救回来了。可是皇后娘娘现在也都是非常虚弱的。而且……”
那个宦官故作神秘的看了看,显然好像担心有外人一样。虽然这里是景文家,可是他还是如此小心,看来这个消息非常的重要,甚至不一般啊!
“而且什么?”景文问道。
景文说话的同时,还悄悄的塞了一小块银行特质的金币给这个宦官,而宦官收下了。
而这个宦官用非常小声的话说:“景文大人,皇后娘娘恐怕也就是一两年了。”
“什么一两年?”景文问道。
“一两年阳寿!”宦官咬牙说道。
“什么?”景文惊呼。
景文听到了这个消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他居然听到了长孙皇后居然只有一两年的寿命了,这个显然不符合历史啊!虽然历史上长孙皇后死得早,可是好歹也是贞观十年之后才会死。而现在才贞观六年左右,过一两年最多也就是贞观八年。而怎么凭空少了两年寿命了?至于太医会不会误诊,景文不太怀疑。因为太医好歹也是太医,不会连这种还剩多少年寿命都判断错了。
“所以,皇上已经告诉各位大臣,让大家赶紧想出彻底治疗气疾的药方。只要能够治好皇后娘娘的气疾,那皇上重重有赏啊!皇上和皇后伉俪情深,希望景文大人能够多多努力。听说景文大人你的关系丰富,如果能找到还请你赶紧的送去宫里面。皇后对我们这些宦官也都不错,我们也不希望皇后就这么出事啊!”宦官有些感慨的说道。
宦官走了之后,景文不由得想着:“怎么长孙皇后凭空少了两年寿命?这个难道是我的蝴蝶效应吗?”
景文开始琢磨,这个是不是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所以才造成了这个结果?景文也非常无语,长孙皇后居然短命了,这个让景文有些惭愧了。如果凭良心说,长孙皇后对景文还是不错的,多有照顾。如果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让长孙皇后比原先历史上早死,那景文心里面也感觉对不起她了。这个,让景文有了一种恩将仇报的感觉。(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719、救治皇后(上)
“青儿,你知道什么是气疾吗?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个病呢?这个病要人命吗?”景文问道。
景文确实关心这个什么是气疾,因为他也不希望长孙皇后过早的去世了。因为长孙皇后对他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让长孙皇后反而比原先历史上去世得早,那恐怕景文也会良心不安的。毕竟,如果不是自己穿越了,也许也不会有如此的蝴蝶效应。而景文可以肯定,应该是自己的蝴蝶效应造成了这种结果,所以景文想要尽力帮助一下长孙皇后。至于成不成,那就尽力好了。
反正,这种事情也不过是求一个心安而已。既然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了长孙皇后得了病,那景文就尽力解决吧!可是如果实在是无法解决,那也就只能够算了,毕竟景文也不是神仙。不过,首先也就是要弄清楚长孙皇后得了的是什么病。景文反正也是来自于后世,他看过的医学书籍也是有一些的,所以想要看看能不能够瞎猫碰上死耗子,找到一些治疗方法了。
“夫君,气疾也就是有时候喘气非常难受,而且很容易要命的。发作的时候感觉无法喘气一样,还有……”柳青开始解释什么是气疾。
而景文听了之后,马上惊讶道:“这个气疾不就是所谓的哮喘吗?”
听了柳青解释的这个“气疾”的病症状态,景文马上知道这个也就是哮喘了。而景文怎么可能不了解哮喘,因为景文前世的祖父也就是死于哮喘,所以景文对于哮喘有不少的了解。哮喘可是非常要命的病,是世界十大死亡原因之一。哮喘发作的时候,有些老年人完全就是不能够呼吸,然后也就窒息而死,非常恐怖。而年轻人也非常厉害,如果抢救不及时也会死人的。甚至,哮喘完全会降低生活质量,各种很多问题都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