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弄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盐焗鸡蛋
景文可是深刻知道。在古代多少读书人为了求得官位,什么守孝二十多年,什么竖立道德标杆。说到底。还不是为了求官位吗?一旦真正的官位来了,那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会马上屁颠屁颠的去上任。而当了官之后,虽然表面上有不少人是君子,可是背地里面男盗女娼的事情多了去了。这些家伙,统统都是一群伪君子。
景文在后世听说过一句话,也就是男人无所谓忠诚。只是背叛的代价不够而已。只要价钱足够了,那恐怕很多男人都会选择背叛的。这些家伙。平常一副仁义君子的样子,那是因为利益并没有让他们动心。利益还不够大。可是如果利益够大了,并且形成了风潮,那他们肯定都是会随大流的。
平常他们之所以说什么优待外族,那是因为在外族身上不能够获得多少利益。可是现在,景文居然勒索了外族,并且还如此的巨大数额。本来他们以为如果只是几十万贯,那还不至于要勒索,因为为了几十万贯钱留下一个勒索属国的名声也就不太好了。可是现在,从刚开始一百万贯,他们都有些动心了。可是后来居然变成了三百万贯,六百万贯,结果一层层的加码上来,居然变成了七八千万贯。
这些家伙,已经彻底的把伪善的面具撕下来了,根本不顾什么大唐的颜面。如果能够弄到这七八千万贯,那大唐能够富裕起来了。大唐财政那得多么宽裕,那大唐的国家发展得如何好?而这些,都是和这些官员有切身利益的。现在大唐刚刚建国没有多久,大家都是百废待兴。尤其是景文这个穿越者,吞噬掉了不少大唐的财政,让大唐的财政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居然有人送上门来一头肥羊,那自然要使劲宰杀了。何况,这个可是他们送上来的借口,谁让他们不断的侵略大唐呢?所以,不趁着现在以这个借口勒索钱财,那还等什么时候啊!
“皇上,吐谷浑必须要赔偿。七千五百万贯钱,这个一分都不能够少!”户部官员马上统计出来了。
“是的是的!”大家都答应了。
这下,大家可没有人说什么君子了,一个个都是伪君子原形毕露了。而那个达延芒结波看到了这一幕,居然开始眼冒金星,逐渐晕乎乎的了。如果不是景文过去搀扶了一下,他恐怕真的要在这里晕倒了。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突然也说话了,强忍住笑意说:“既然这样,我们大唐也不是什么不讲道理的人。而且我们也要讲究仁义,讲究以德报怨,所以朕决定不要那么多钱了。”
“大唐皇帝陛下英明啊!”达延芒结波突然跪下高呼。
可是李世民接下来却说:“我们不要七千五百万贯钱,可是两千万贯钱还是不能够少的。”
达延芒结波后悔无比,当时为什么劝说自己父亲,直接答应了景文不就行了吗?景文也只不过是要一千万而已,可是现在到了大唐,居然变成了两千万了,这个不是自找吗?(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689、伪君子之国(下)
达延芒结波连忙给皇帝李世民磕头,说:“大唐皇帝陛下,我们吐谷浑实在是太穷了,无法拿得出两千万贯,两百万贯钱还不够吗?”
可是马上有人说:“你打发要饭的啊!两百万贯钱,连我们的军费都不够呢!皇上让你只给两千万贯,已经是非常仁慈了。”
而达延芒结波也终于认识到了,大唐这里没有好人啊!他们之所以是君子,那是因为利益并不足以让他们撕下伪善的面具。可是现在,他们可就没有什么仁慈的了,直接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开始敲骨吸髓的勒索。两千万贯,在后世也都是八十亿元。虽然八十亿在后世的国家财政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在古代来说却是一笔让无数人眼红的巨款。古代的财政收入怎么能够和后世比?所以,这才区区两千万贯,就足以让无数人变成贪婪的巨蟒,开始狮子大开口了。显然,今天不吃下这两千万贯,反而他们都不会放过这个吐谷浑。
而最后,达延芒结波的最后一颗救命稻草终于来了。
“皇上,臣以为还是要宽恕他们,不要那么多钱了。我们中原,应该秉承圣人的教诲,以德报怨。既然他们无法承担那么多的巨款,还是免了吧!”孔颖达说道。
孔颖达毕竟还是孔圣人的后代,还是不能够适应这些勒索外国的事情。而且,孔颖达这种作风,也只能够当一个学者,却不能够当一个政治家。别的政治家都是穷追猛打,使劲勒索。可是孔颖达居然劝说皇帝放弃这笔巨款。显然真是“真君子”了。不过,到了嘴巴旁边的肥肉,李世民可没有那么容易放弃的。
“孔大人,话不能够这么说啊!如果吐谷浑的赔款到了,我可以跟皇上建议。拿出一成来作为补贴天下学子。我们可以开办更多的官学,让更多人都进入官学读书,学习孔圣人的至理名言啊!这样,我们大唐全国都能够读书,当年孔圣人的有教无类的说法,不就是能够真正的实现了吗?”景文说道。
孔颖达一听到了这话。立马笑得犹如菊花灿烂。孔颖达作为孔圣人的后代,自热希望孔圣人的言论能够获得更多人学习。而说句不好听的,孔颖达如果不是孔圣人的后代,那恐怕这个国子监祭酒,也都不是他的了。与其说今天是他通过努力换来的。还不如说是他有几分本事,然后再加上孔圣人后代这个金字招牌,才让他有了今天的地位。这个世界上精通入学的人也不少,为什么大家都吹捧他?还不是因为他是孔圣人的后代吗?所以,孔子的地位越高,越多人学习孔子,那恐怕孔家的地位也就越高,越受到别人的尊重。给孔家带来的利益也就越多。
“皇上,臣赞同向吐谷浑索要赔偿!”孔颖达说道。
达延芒结波马上失望了,这个孔颖达居然也放弃了他。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点。只不过要看有没有涉及到他们的利益。别的官员之所以讲究君子之风,那是因为君子能够给他带来利益。可是一旦更大的利益出现,他们马上会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而孔颖达虽然学习的是祖宗的学问,可是祖宗的学问基础,那就是有多少人学习。如果能够全天下都学习孔子的言论,那不就是让孔家越来越受到别人的尊重吗?
而对于孔家人来说。当然希望当年孔子的理想能实现,那就是有教无类。只有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那孔家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的世家大族,而且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的核心。这样带来的利益是无与伦比的。
在这个利益的情况下,孔颖达也抛弃了自己的君子,马上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开始盘剥吐谷浑。不得不说,平常中原的那些君子风度,确实让不少外族真的以为中原的皇帝官员好说话。可是现在一旦利益足够大了,那就变得不好说话了。这个吐谷浑,原先打得主意不就是想要来到中原,说服中原的皇帝官员不要那么多钱吗?甚至能一分不出,反而找景文报仇。可是现在落得如此下场,这个简直是自找的。
“皇上,我们吐谷浑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啊!”达延芒结波哭着说道。
男儿有泪不轻谈,可是现在被那么多人欺负,达延芒结波也都开始哭了。
“不要紧,我们可以让你分期付款,而且可以用你们那里的特产来补充啊!不过,特产的价格,要按照你们当地的价格来计算,不能够按照我们中原的价格来计算抵偿。”景文说道。
接下来,大家都开始估算吐谷浑能够有多少特产了。而当大家听到了吐谷浑国内居然有一个大湖,那里面的水都是咸的,是有盐分的,这个顿时让大家眉开眼笑。别的不说,他们也没有想到那里居然会有盐湖。这样,以后吃盐就不用从遥远的东边沿海运到长安了。长安并不生产盐,而盐都要经过长途运输的。所以,成本居高不下。可是居然吐谷浑就有盐湖,可以大量生产盐,那自然不宰白不宰。
“皇上,臣以为还是要在吐谷浑驻军,这样能够保证吐谷浑能够源源不断的支付赔款。而这些驻军,那就是要吐谷浑自己承担了。不过,我们也可以保证吐谷浑不被吐蕃侵略。”景文说道。
“准!”李世民说道。
关于驻军的问题,李世民也都大概知道了,那是为了能够遏制吐蕃。而现在也是为了能够监督吐谷浑是否能够按时支付赔款,甚至关系到了吐谷浑以后还敢不敢侵略大唐。如果吐谷浑以后还敢侵略大唐,那当地的驻军就可以收拾他们。
而达延芒结波听了这话,马上忍不住了,晕了过去。他终于知道,来到了大唐是多么错误,大唐都是一个伪君子组成的国家啊!自己这个可就是送羊入虎口了。(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690、君臣相疑
当早朝散了之后,大家也都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因为今天盘剥了吐谷浑两千万贯钱,让大家吃得盆满钵满。至于接下来,也没有什么大事了,大家也都散了。不过,李世民把景文留了下来。
“你看看吧!”李世民一句话都不多说,直接让景文看了两份信笺。
景文也没有和李世民说什么,因为现在景文和李世民因为长乐公主的原因,闹得有些不愉快。李世民也不敢杀死景文,因为如果真的杀死了景文那长乐公主还不得恨他一辈子吗?而且,李世民还不至于为了这点家事杀死一个能臣,不过对于景文态度冷淡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景文看到了这份信件,第一份是用兽皮写的,不过上面确是汉字。而这份兽皮上面的内容是远在吐蕃的禄东赞,写给大唐皇帝李世民,并且希望他能够转交一份信件给松赞干布。而这份信件是在币心,向松赞干布表达忠心。
而另一份,是松赞干布向大唐皇帝正式的道歉,希望大唐皇帝能够原谅他侵略了大唐,并且愿意赔偿。不过,吐蕃现在又权臣乱政,希望大唐皇帝能够派兵去帮他夺回赞普的权利。
这下可好了,一边是不断币心,另一边是想要借助大唐的兵力,去帮他夺回权利。这两个完全是在狗咬狗+ ,说明景文当时的话起作用了。景文当时说禄东赞恐怕要篡位,这个松赞干布果然真的放在了心上,所以主动想要大唐出兵帮助他夺回权利。可是禄东赞却马上送信过来币心,这个几乎说是正好相反的东西,这个就要看李世民怎么判断了。
“皇上,他们君臣相疑啊!”景文说道。
而李世民马上说:“是的,那个吐蕃宰相急急忙忙的送来了币心的信件,说明自己没有背叛吐蕃赞普的想法。可是。他通篇里面都是讲自己如何忠诚,可是却并没有说明想要我大唐放了他们赞普。所以,他的表达忠心方式,也有些本末倒置了。”
如果是真的忠诚于松赞干布,那应该不惜一切代价,请求大唐放了松赞干布会来。可是这里面只有一份向松赞干布解释自己所做作为的书信,却并没有什么想要请求大唐放了松赞干布回去的话。是他忘了?还是有别的什么深层次原因呢?
可是,吐蕃虽然是小国,能够当到宰相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糊涂鬼呢?所以。恐怕就是禄东赞故意忘了请求大唐放松赞干布回去。这个可就有意思了,禄东赞居然想要专权,而不希望松赞干布回去。
而禄东赞之所以送来这份信件,那其实恐怕也就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禄东赞莫不清楚大唐的脉搏,所以他就送来这封信,让松赞干布看到自己还是“忠心”的。而如果大唐放了松赞干布回去,那禄东赞完全可以借助这封信件,证明自己的忠诚。反正到时候顶多也就是回到过去的情况,自己不至于失去地位权利。反而还是吐蕃的大论宰相。
可是松赞干布显然也不太知道禄东赞的想法,在没有看到禄东赞的信件之前,就给李世民写了一份请罪书,并且还请求大唐派兵去帮他夺回权利。这下可好了。这么两封信,也就让李世民看出来了,这两个家伙恐怕都在互相怀疑,甚至已经是都在仇视对方了。
松赞干布虽然才十五六岁。可是也是一代巨枭,是非常多疑的。而禄东赞为了能够及时抵抗大唐军队,赶紧回去了。可是却不可避免的成了一个在赞普不在的情况下掌权的人。这种情况下,松赞干布能不怀疑他吗?这个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题目,如果禄东赞不及时的接管权利,那大唐随便派出一两千部队都能够收拾他们,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一盘散沙。
可是一旦禄东赞接管了权利,那松赞干布就会猜疑他。一边是彻底亡国,一边是被自己的君主猜疑,这个可都不是好的选择。禄东赞在这个情况下,对于民族的忠诚突然高过了对君主的忠诚,所以他选择了暂时代替松赞干布接管吐蕃政权,成功的借助足够的战备,再加上高原坑爹的气候,成功的逼退了唐军。可是他也因此会被松赞干布猜忌。
而禄东赞当然明白,松赞干布就是一代巨枭,自己这么做恐怕非常容易遭到松赞干布的忌惮。所以,禄东赞巴不得松赞干布这辈子回不来了。毕竟,禄东赞不是孤身一人,他还有自己的家族,家族都需要自己支撑。到时候,如果松赞干布回来了,那自己恐怕就非常危险。轻则失去权力,重则要抄家灭族。禄东赞他写这份币心的信件,只是为了听天命尽人事而已。可是这个双方的矛盾,却暴露了双方已经严重互相猜忌,君臣之间已经没有了任何信任。
不得不说,人心也都是非常危险的东西。他们之前虽然是君臣相得,可是现在他们甚至没有见面,可是都已经互相猜忌了。禄东赞自从来到大唐,请求大唐送一个公主过去。之后就一直没有见到松赞干布,那个时候他还是松赞干布最信任的人,可是现在居然成了一个最危险最受到猜忌的人。不得不说,世事变化就是这么快,也是这么令人无奈。
“你说,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李世民问道。
景文想了一下,说:“皇上,其实这个未必是坏事,反而是大好事!”
“哦?你难道还是认为吐蕃是我们大唐的大敌吗?吐蕃现在人口不过数十万,而且一战被我们歼灭了五万精锐,他们还能够再次崛起吗?”李世民问道。
即使到了现在,李世民也不认为吐蕃会是自己的最大敌人。现在的李世民对于吐蕃,认识还是不够强大。所以,他对于景文的判断,并不是十分的认可。
景文回答:“按照常理,他们是不会继续崛起了。可是……”
“可是什么?”李世民问道。(未完待续……)r12 )
大唐弄臣 691、社会转型期(上)
李世民不认为吐蕃能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希望景文能够说说他的判断。虽然李世民不太看得起吐蕃,可是却出于谨慎,所以必须要认真听听。而景文也自然要开始解释一下了。
“皇上,你说我们华夏从炎黄二帝时期,到后来的夏商周时期,再到秦朝一统天下时期,有什么不同吗?”景文问道。
李世民皱了皱眉,显然不知道景文这个是什么意思?以古代人的认知,这几个也就是几个朝代而已,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景文居然说这几个朝代不同,具体不同在哪里,这个李世民也不知道。顶多李世民也就认为是统治者的家族不同,还能够有什么不同?而李世民摊了摊手,让景文继续解释,这些朝代有什么不同,李世民也想听听景文的说法。
“皇上,如果我们从炎黄二帝说起,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那个时代,其实各种灾难频发,而且土地里面的粮食也不足以产出。而人类在危险的时候,都会抱团在一起共抗灾难。这个不光是人类,就连动物也都是如此。而一个个抱团起来,也就是成了一个个共同生产,共同花费,一切都是共同的社会。而首领并不是固定的家族,而我们现在称之为禅让制。而在这种时期,其实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原始社会。而吐蕃在他们现在的赞普出现之前,也就是原始社会,相当于我们炎黄二帝时期。而他们度过这个原始社会,光是从他们赞普哪里就听说了三十二代。”
“原始社会?”李世民有些认同了。
景文接着继续解释,说:“而接下来。夏朝就是另一个阶段。皇上你应该知道,在夏朝之前,部落首领都是禅让制的,也就是说并没有由一个家族彻底垄断首领位置,而现在……”
景文看了看李世民的反应。李世民好像并没有什么反应,因为他这个皇帝也就是家天下的代表。而李世民显然也都知道这些,可是他对于这些历史阶段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等着景文解释。
而景文看到了李世民没有什么特殊反应,也就只能够继续解释说:“皇上,夏朝也就是一个历史的交界点。从夏启获得了权位。而后来通过各种战争巩固了自己的权位,成功的让自己的家族长久的世袭首领位置。而这个时代,也就是夏朝了。而皇上,你知道为什么夏启能够成功的把一个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吗?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吗?”
李世民嘴角抽了一下,显然他根本不明白。可是李世民却不能够在臣下面前显示自己的无知,所以李世民笑了笑,什么都没有说。
“其实,夏朝建立,也就是代表了另一个时代的开端,也就是奴隶时代。”景文介绍道。
“到了夏朝,其实我们人类的生活压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随着金属工具的应用。而且农业生产的进步,粮食越来越多。在粮食充足,有了富余的情况下。也就能够让一部分人脱离生产,专门负责管理百姓。而这些人,也就是官员的开端。”
李世民嘴角再次抽动了一下,因为自己这个皇帝不就是头号不劳而获的家伙吗?不过他还是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景文继续说。
“而财富有了富余,而这些物产也就成了一些人的私有。而从而产生了私有制。也就是改变了过去那种大家一起生活,一起消费的公有制的情况。而私有制的情况下。奴隶制也难免就跟着来了。而到了最后,整个国家都是变成了私有的。这个是一个不可扭转的大势。不是某一个人能够改变的。所以,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个是根本无法扭转的。除非,有人愿意回到那个随时都有可能饿死的时代。”
“奴隶制从夏朝开始,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瓦解。而从商鞅变法开始,代表奴隶制从此基本灭绝。而百姓也就真正的获得了私有财产,而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还有自己奋发向上,成为朝廷官员甚至获得爵位而努力。这个也就是称之为封建时代。而封建时代最早是君王分封诸侯国,而诸侯通过让百姓劳动,而把百姓口粮以外的粮食收为己有。而后来分封制解体,变成了拥有土地的士族,而士族现在其实也就是代替了过去的诸侯,成了实质上的封地主人,通过收取农民所产生的剩余粮食为生。而我大唐,目前其实还是处于封建时代。”
李世民最终还是问:“你和朕讲这些,有意思吗?朕想听的是你为什么把吐蕃当做了最大的敌人,而不是其他人。其他人其实比吐蕃强大很多,你为什么死盯着吐蕃不放呢?你扯了那么久,一点关键的东西都没有和吐蕃联系上。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景文马上鞠躬行礼,说:“皇上,臣的意思是,其实你不觉得吐蕃和我们华夏的历史很像吗?”
李世民皱了皱眉,显然不知道景文说的东西相同在哪里。李世民其实也并没有真正明白刚才景文说的东西,因为这种东西太过深奥复杂,哪里是李世民这个古代人能够随便明白的呢?所以,李世民显然也不太知道这里面的区别。
李世民听到了吐蕃的历史和自己有些相似,这个马上心里面有些不快。在这个时代,华夏人可是非常骄傲的,自认为是高人一等。可是突然有一个民族的历史和自己很像,心里面当然非常不舒服。景文说吐蕃人和自己的历史很相似,这个让李世民有些不高兴,因为这个让他感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不过,李世民也接着听着景文的话,毕竟李世民也有些兴趣。这个过程好像就是一个民族的诞生,而李世民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一点都不了解,所以也想听听景文是怎么解释这个民族诞生的。(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692、社会转型期(下)
“皇上,吐蕃原来在现在的赞普松赞上位之前,不过是一个原始社会。他们也就是和我们的炎黄二帝时期一样。可是这个赞普上位之后,就开始向奴隶时代转变了。而皇上,你也许应该知道,每一个时代的转换阶段,国家将会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因为,财富,利益,荣耀,都将会在这个转型期时候获得。而这个转型期,其实能够让很多人从一个一文不值的人,变成一个部落首领,甚至是富甲一方的人。当年夏启讨伐异族,成就了家天下,而那个时期的军队官员为了能够获得利益,都纷纷作战勇猛,就是为了获得土地,奴隶,然后过上富裕的生活。”
“而后来,我们就以商鞅变法时期来解释。商鞅变法时期,将士们为了获得爵位,为了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纷纷奋勇杀敌,结果爆发出来了巨大的战斗力。所以,皇上你看这个其实也就是战斗力的体现。而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整个国家都带有很强大的侵略性。在社会转型期,他们都会纷纷开始扩张,让自己的土地奴隶财富更多。所以,未来吐蕃将会进行一次社会转型,他们将会爆发出很强大的战斗力,而且充满了侵略性。”
李世民认真思考了一下,他发现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吐蕃原先是一个原始社会,而现在已经有了奴隶社会的体现。这个其实也就是一个社会转型,他们的战斗力为了获得财富,将士们为了获得荣誉,甚至是为了利益。那些吐蕃的官员都会纷纷支持扩张。而军队也是战斗力爆发最强大的时候,光是和亲根本无法抑制他们扩张。李世民这才知道,自己刚开始想要靠着和亲来安抚吐蕃是多么愚蠢。他们迟早也都会扩张的,根本不是嫁一个公主就能解决的事情。
李世民接着好奇的问:“我们华夏走完了这两次转型期,用了上足足一两千年。可是为什么吐蕃那么快就走完了?还有,听你这么一说,朕大概明白了,那些草原民族之所以能够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实力,其实也是在经历社会转型,所以才能够不断欺压我们。等他们一旦社会转型完成了。那反而不如我们了。可是为何我华夏走这个社会转型用了那么久,他们却那么快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