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弄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盐焗鸡蛋
景文看到了李世民这个表情,也知道李世民这次算是看透了历史真相了。景文想起后世有一个外国学者,说什么中国是没有历史的,只有单调的重复。这个引起了很多中国学者的反驳,而景文也关注过了。景文却认为这个其实是从看问题的深入程度来看的。如果从绝对的高度来看,那其实中国历史也就是单调的重复,这个问题没有错。可是这个是在绝对的的高度上来看,这个高度就好比是在太阳系以外,看太阳系那些醒醒围绕着太阳公转一样。这种其实那就是并没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历史,才会有了这种想法。
而那个外国学者也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太高了,高过头了才会如此。可是也能够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历史也就是如此简单的重复,从最高端来看也就是如此。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历史各个朝代也都是在重复过去而已。这个也许就是古代思想体系不健全,而且也是古代各种学科的不完善,这才让中国不断的在农业社会不断的重复。这个主要是思想问题,思想问题的症状用历史来呈现了。从后世来看,很容易就看出来了中国古代历史也就是这个样子。
“皇上,你也看到了,我们想要获得一个盛世,那必须要有足够的土地和人口的比例。大唐想要继续不断的延续下去,那就要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来养活更多的百姓。你说,我们关中的土地够吗?我们北方的土地够吗?显然,我们的土地明显不够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517 只争朝夕(一)
李世民看到了这副地图,还有各种数据的参数,终于知道想要国家国运绵长,那必须要不断的开拓土地,然后才能够让国家维持下来。而景文看到了李世民眼睛里面爆发出来了绿光,景文马上知道自己的想法成功了。景文就是希望李世民能够爆发出这种气魄,为了土地而不断开疆拓土的野心。而中国百姓自古以来都是没有什么开疆拓土的野心的,而掌权的文官们都是抗拒去开疆拓土,因为他们认为开疆拓土会让武夫崛起,然后他们是去权利。
可是现在残酷的事实摆在了李世民的面前,如果不去活得更多有用的土地,那大唐恐怕迟早都会被灭亡的。除非能够不断的开疆拓土,这样国家才会有持续不断的盛世可以发达。而只有让百姓能够拥有更多的土地种植,这样百姓才不会在饥寒交迫的时候起兵造反。所以,李世民明白了,必须要尽快的把大唐国土版图扩大,扩大了之后才能够尽可能的延长大唐的国运,不然就是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大唐灭亡。
李世民离开了政事堂,带着景文回到了甘露殿,然后主动问景文:“景文,你说现在我大唐人口压力还不大,可是要多久之后,才会到我大唐北方撑不下呢?”
景文马上回答:“皇上,想要让我大唐撑不下,至少要五十年左右。”
“五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李世民念叨道。
五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尤其是古代人,几乎是一辈子的事情。可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那不过是弹指一挥的时间而已。而李世民身处于皇帝这个身份,所以他才会感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李世民作为一个“人”的身份,那就有些长。可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那就觉得有些短。所以李世民对于五十年之后才能够面对这个压力,他知道自己恐怕做不到了,所以李世民感觉自己有些坑子孙的嫌疑。
“你说,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李世民问道。
景文翻开了地图,首先指着江南一带说:“首先,我们要开发江南!”
李世民看着江南,也是一阵惊讶,没有想到景文居然要开发江南?江南在唐朝初期可不是什么经济发达的地方,江南想要发展,按照原先的历史进场必须要等到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的时候北方百姓躲避战乱才会到江南的。而至于到了宋朝,才会真正的有所发展。而真正想要达到巅峰,并且超越北方,那就是要等到南宋时期。所以说,现在江南都是一片荒芜,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片烟瘴之地。
这种烟瘴之地,很多人进去了都会打摆子,也就是被疟疾而困扰。所以一旦被打发去江南,一般人都会认为是被谪贬了。一旦被打发去江南,那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前途,那都谁有一天算一天,算是打发日子混工资而已。当时独孤开远不也就是被打发去了广州,当广州别驾这个没有实权的位置吗?所以,现在居然反而要开发江南?
“皇上,你知道吗?虽然江南现在一片荒芜,可是江南有很多良田。江南是鱼米之乡,有不少地方粮食都能够一年两收甚至一年三收,那这些粮食足够我们吃很多年了。”景文说道。
而李世民再次问:“如果江南的粮食还不够吃了呢?”
“那就把臣所画下来的世界地图里面的南洋,给占领了!这样,能够维持我大唐千年国运了。”景文说道。
李世民脸色有些复杂,这个可是大规模的开疆拓土,这个可是在走钢丝啊!如此大规模的开发江南,甚至是开拓远在天边的土地,这个需要耗费的财政非常多,所以李世民也都不得不谨慎。
而景文看着李世民的样子,就知道李世民动心了。这个可是开疆拓土,也是在维持大唐将来的稳定。如果说过去的皇帝是为了荣耀而开疆拓土,而现在肯定是为了国家的生存而开疆拓土。而景文不由得庆幸,幸好自己没有携带什么红薯种子穿越。
景文看到前世小说有一些带着红薯种子穿越的人,那心里就有些无语。一旦中原有了红薯,那百姓肯定能够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饿死。可是,这样做的副作用也很大。中华百姓自古以来都是太过善良了,一旦饿不死的情况下就不会去想着开拓,真正有野心贪心不足的人是少数。而百姓一旦饿不死,那他们虽然也能够创造一个盛世,可是他们生活压力不大,那就不会去想着开垦荒田,只会想着自己种植红薯能够吃饱了。
如果一旦这样,整个国家的统治阶层也就会麻痹了。要知道中国自古以来的对内防范,比起对外防范来说更强大。国内百姓一旦可以确定他们不会造反,那统治阶级恐怕就会高枕无忧,彻底没有没有危机感。还是那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旦统治阶级没有了危机感,那国内百姓固然不会造反,而外敌恐怕也会在发展。外敌为什么会发展?还不是因为饥饿,贫穷吗?如果没有饥饿和贫穷的压迫,他们根本不会有发展的动力。可是那个时候中原万一有了红薯,百姓吃得饱了,那反而会让整个社会停止发展。在农业化社会,一旦全部百姓都吃得饱了,那国家就会陷入无法发展的地步。而工业化社会迟迟不来,那国家彻底废了。所以,在工业化社会之前,让全体百姓都能够吃饱,反而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必须要保持一定的饥饿,这样不但百姓才有为了生存而开拓的野心,额统治阶级也会为了让自己的统治权利能够维持,不断的开拓。原先中原王朝不会开拓,可是在景文的引导之下,李世民他们会为了统治的安稳,不断的开疆拓土。而景文其实也就是把这个皇帝对内的防范心理转化成为对外面疆土的贪婪,对外面疆土的索求欲望。为了国家的安全,皇帝必须要开疆拓土。而景文就是这么引导,如果百姓有了红薯吃饱了饭,能够做到吗?显然,如果红薯出现太早了,那对于一个民族的前途来说那就是慢性自杀。
大唐弄臣 518、只争朝夕(二)
景文其实也就是想要通过一定程度上的维持饥饿,让整个国家民族都维持一种忧患意识。只要有了忧患意识,他们就会为了生存而不断的开拓。而皇帝等等统治阶级也会为了迎合百姓需要,维护自己统治而不断的带领大家开拓,直到国家能够不断稳定。而景文的猜想不是不可能,而是非常可能的。当年西方人也就是如此。
很多人以为西方人为什么会在后期打下那么广袤的疆土,还不是因为饥饿和贫穷吗?而与此同时中原处于清朝阶段,百姓都因为吃了番薯,结果都纷纷没有了造反的想法。而满清皇帝也坐稳了皇位,自然也就不想着对外开拓。结果因为开拓的野心少了,各方面都落后了。而西方却因为已经有了工业化的苗头,即使有了番薯也影响不大了。
西方最早的殖民者,都是很多在国内彻底混不下去,十分贫困的人。他们想要离开祖国去发展,希望能够生存。而那个时候西方国家政府也恰到好处的引导了这方面,素哟一这才形成了一个殖民的时代。如果当时西方国家“学习”中国,宁可死也不殖民,他们也会陷入中国这样的轮回命运,历史不断重复。中国历史之所以不断重复,也就是因为没有想办法不断的开拓领土,最后让百姓能够发展的道理。而殖民过程中,能够刺激很多科技的发展,这样最后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景文。你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大了。恐怕我们要找各位大臣商量一下!”李世民说道。
这么大的事情,耗费的资财恐怕要数以亿计,这个即使李世民都不敢随便做决定了。而李世民马上把各位大臣找来。而且都是李世民的亲信。比如说房玄龄杜如晦,杜如晦虽然在休养,可是也被李世民应是拉过来。而即使不是李世民亲信的王珪,也因为是一个宰相,所以也过来了。还有,长孙无忌也来了,虽然他现在只是一个无官无职的人。可是他也被李世民喊来了。别的什么人也就不多说了,洋洋洒洒四五十人。都被叫到了甘露殿,算是一次内朝。
本来大家在家陪着家人过年的,可是被李世民应是从其乐融融中拉过来,显然有些不高兴。可是看到了那么多大人物都来了。马上知道这次恐怕是要出大事了。这么多人都来了,那不是大事是什么?而且有什么事情不能够过年之后说,恐怕这次事情大条了。
“各位爱卿,这次朕叫大家过来,是想要说一件事情,这个关系到我大唐的千秋万代。朕非常犹豫,要不要做这件事情,所以请各位爱卿过来一起讨论。”李世民说道。
接下来,李世民让景文把那个关于国家盛世和乱世的原因都说了一下。结果他们都震惊了。而说句不好听的,他们也都是那些地主,都是既得利益者。如果要用过去的说法。那恐怕他们就是那些获得土地,而且不用交税,最后坑死百姓的人。而原先他们不知道,或者说是脑子里面不愿意往这方面想。可是现在景文直接指出来了,而且还是非常*裸的指出来,他们就是这个国家的寄生虫。就是这个国家的亡国的原因。一个国家的兴亡,不是看皇帝。而是他们这些官员士绅地主弄出来的,这个他们就震惊了。事实真相就是这样,由不得他们反驳。
而现在关于开发江南,甚至将来也要开疆拓土,这个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说皇帝是这个国家的大股东,他们也都是小股东,大唐倒了对他们也没有好处。所以大唐能千秋万代,他们的利益也能保证。所以,现在他们必须要开发江南,甚至将来还要开疆拓土。可是这个开发江南耗费是巨大的,而且恐怕各方面都要牵扯,这个不得不令他们有些感觉胆寒。这个确实是在走钢丝,如果玩不好那恐怕就要步入前朝的后尘了。这个可是十分考验魄力和能力的事情,他们有不少人都开始犹豫了。
“皇上,不妨我们限制土地的兼并如何?或者我们让那些官绅地主的土地也要交税,这样怎么样?”王珪首先说道。
可是李世民却摇摇头说:“这个恐怕阻力很大,如果士绅的土地也要交税赋,那恐怕他们不会同意的。”
因为唐朝士绅地主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七宗五姓,拥有的土地更是巨大。如果让他们现在交税,那恐怕他们根本不会同意。甚至,他们恐怕直接指示别人造反了。
“皇上,限制土地兼并不太现实。可是我们可以让士绅也要交税。当然,我们可以再江南实行,然后还有以后新开拓的土地也都要交税。”景文说道。
而李世民眼前一亮,景文这个说法不错啊!如果只要在江南实行,或者新开拓的土地实行,这个完全是一个规避的办法。江南的地主阶级,士绅阶级不多,七宗五姓为首的士族的土地是在江北,可是江南土地却很少。只要首先在江南实行,那就没有触及士族阶级的核心利益,他们反对的可能性也就很小。这样可以再不直接剥夺他们的利益的情况下,温水煮青蛙的煮死他们。一旦全天下都形成了交税,那江北关中一带的人,也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了。
“好了,现在先在江南实行,不过我们还是讨论一下要不要进行开发江南。江南的开发,可以说是关系到我大唐的命运,不由得不重视。”李世民说道。
大家开始交头接耳,开始琢磨这个江南开发的事情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弊。而这个不光是关系到国家,还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利益。这个利益不可谓不大,如果江南大开发会有什么后果?这个显然大家都在猜测和推测。而屁股决定脑袋,他们也都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了。(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519、只争朝夕(三)
关于开发江南,肯定会有很多影响的。首先,这些官员大多数都是江北人,如果开发江南,那就意味着将来的经济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而经济中心转移,那他们这些故乡恐怕都要被面临没落了。故乡没落,这个恐怕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接受的。而且,如果把江南大开发,那江南籍贯的官员,或者说是曾经在江南任职的官员,都会形成一个朝廷上的大派系。如果之前江南不开发,江南只是一个“流放”官员的地方,可是一旦实现了江南大开发的策略,那恐怕这些官员的政治影响力都会大增。甚至他们会趁着这个江南大开发的机会抱团团结,成为一个新的政治派系。甚至,朝廷的官吏会以长江为界限,江南作为一派,江北作为一党,结果双方都只能够互相争斗。这个是关系到未来的命运的,甚至关系到未来的前途。
房玄龄闭目思考了一下,然后说:“皇上,臣提议目前还是不要开发江南为好。”
“哦?房爱卿,难道你不希望大唐能够长治久安吗?”李世民首先问道。
而房玄龄马上说:“皇上,臣的意思不是现在开发江南,而是以后的条件更成熟时候才开发江南。现在开发江南,我们国家一切都是百废待兴,各方面都需要资金。而朝廷的资金是有限的,不可能能够提供来开发江南。军队改革,职业化军队,甚至火器化军队都提升到了计划。这些都是要花钱,可是我们大唐国库都非常危急。而我们不可能加税,如果加税那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负担。而这个开发江南,恐怕是比起当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还要花费高。”
房玄龄还是以财政作为理由,这个显然是一个致命的原因。因为开发江南的财政根本不是大唐现在能够承受得了的,所以想要开发江南,那几乎不可能实现。如果真的要开发江南,那恐怕国家就危险了。当年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不也是因为消耗过多的民力,结果纷纷起义造反吗?而很多官员也都点头,显然对于房玄龄这个说法表明了认可。
“杜爱卿,你的意思呢?”李世民问道。
杜如晦却说:“皇上,老臣的建议是,开发,马上开发,不惜一切代价在我们这这代人开发完成!”
“什么?”“杜相爷疯了吗?”“是啊!杜相这是怎么了?”……
李世民也是一阵惊讶,杜如晦这是怎么了?虽然李世民也有开发江南的想法,可是没有想到杜如晦的言辞比李世民还要激烈?而房玄龄也是一阵惊讶的看着杜如晦这个老搭档,显然没有想到自己这个老搭档居然和自己如此唱反调,居然直接的说出这种话?
“皇上,老臣……咳咳咳……”杜如晦开始咳嗽了,显然这段时间身体很虚弱。
李世民恶狠狠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因为这一切都是长孙无忌造成的,而长孙无忌也一阵心惊胆颤。
“杜相下去休息吧!”李世民说道。
而杜如晦说下去了之后,景文主动说:“皇上,臣斗胆猜测一下杜相的意思。”
“说!”李世民说道。
而景文马上说:“皇上,臣猜测杜相的意思是现在虽然财政情况不好,可是有一个优势是后世时代无法具备的。”
“哦?什么优势?”李世民问道。
“人!”景文只是说了一个字,就停顿了一下。
“皇上,我大唐刚刚开国,从上至皇帝到普通臣子,都是魄力十足,并且能力超群。而虽然后世也许财政条件好很多,可是他们却不具备这个人的优势。后世的君王和臣子,在太平时代生活成长,自然也就会造成魄力严重不足。而开发江南,不管是在任何时代,都是耗费巨大的。这种事情没有大魄力,是无法开始的。后世的皇帝大臣也许他们会想要开发,可是这么巨大的财力他们愿意拿出来投入这个短时间看不到好处的无底洞吗?开发江南没有十余年,不可能初见成效,这个还是在顺利的情况下。后世的人能够有魄力去投入吗?”
李世民也一时有些语滞,显然他也认为后世的太平皇帝太平宰相未必有这个魄力了。生活在太平时期的人,魄力肯定是比起开国时期的皇帝宰相要弱。到时候,他们能够有魄力把大笔财政资金投入到这个无底洞吗?恐怕,这个谁都没底啊!
可是眼前这些大臣,都是开国的大臣,皇帝也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皇帝,他们都是勇气能力魄力十足。只要他们决定了,那就会一往无前的去做,不会像是后世的皇帝大臣那样犹犹豫豫,畏首畏尾。虽然现在房玄龄也许会因为财政原因而反对,可是一旦真的下定了决心,那房玄龄也会拼尽全力去做,不会有什么回头的想法。如果后世的皇帝大臣是在不忍心那大量财政投入,或者是投入了长时间不见回报,他们“撤资”了怎么办?这样还不是白搭了吗?而开国的皇帝大臣也就不会有这个想法,他们恐怕反而会一往无前的投入。
而且,开发江南不亚于开拓,而这些官员需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而开国时期,是开拓进取的精神最强大的时期,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整个国家开拓进取的风气没有散掉,那到时候再想着开拓那就晚了。所以,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不能够掉以轻心啊!
“好了,朕决定,开拓大唐开发江南,让江南成为我大唐鱼米之乡。朕,要在十五年内,初见成效。大家马上准备,拿出一个条陈,准备开发江南。而且,朕打算成立江南开发衙门,负责统一协调开发江南的事情。”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听了景文的话,已经开始下定决心,那就是要赶紧开发江南。如果后世的皇帝,恐怕根本不可能有魄力。所以,必须要这代人内完成。一万年太久,现在大家只争朝夕。
大唐弄臣 520、江南大开发
接下来,大家开始商讨这个江南大开发的机构组成。而李世民首先决定成立一个江南开发大使,专门负责江南开发的事情。而下属的成员由六部九寺五监派出人员组成,成立可以和当时的道路使衙门差不多的临时性机构。可是这个临时性机构很多人都眼红了,因为这个机构权利太大了。将来,整个国家的大量资源都会集中在这个江南开发衙门,而江南的的百姓官员都要仰仗这个衙门的鼻息。甚至,到时候恐怕这个衙门就是江南的半个王。可以说,这个衙门要财权有财权,要事权有事权,可以说是一个小规模的尚书省。这么大的权利,谁不眼红?这个衙门的事权,恐怕比起六部来说也都小不了多少。当了这个江南开发大使,那将来恐怕封侯拜相近在眼前。
而李世民看了看在座的各位,显然一时也不好决定谁来担任这个江南开发大使。因为这个江南开发大使权柄很重,甚至皇帝都有些担心了。这么重的权柄,足以让他成为几乎所有江南官员的核心,李世民都不得不担心。别看现在江南官员没有什么权势,可是一旦以后江南开发了,那江南成了第二个经济中心,那权柄也就提升上来了。所以,这么大的权利,交给谁李世民都不放心啊!
而景文看到了李世民的犹豫,马上非常善解人意的说:“皇上,你忘了军校的事情了吗?”
“哦!对了,军校就是由朕亲自来担任校长的!”李世民想起来了。
“好了,这个江南开发大使,由朕亲自兼任,下设长史,司马,参赞。由长史主持日常,下设吏礼户兵刑工六科,由各部派出人员来充实。”李世民说道。
可是景文却提出了一个建议,说:“皇上,臣以为这样不妥。这个江南开发衙门权柄甚是重要,不宜直接授权某人来管理。臣以为,还是把整个江南的所有州刺史都选入里面,然后朝廷也派出要员进入里面。然后由皇上指定长史司马参赞三个职位,然后剩下再次设立几个职位,叫做委员。而这些委员由江南的州刺史,然后还有朝廷派出的要员自己选举出来。而长史司马参赞,还有剩下各位江南州刺史,还有中枢要员选举出来的委员,集体来领导这个江南开发衙门。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由长史司马参赞,还有剩下那些选举出来的委员,一起开会讨论解决。如果遇到难题,可以投票解决。这样可以避免权势太过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也能够避免某人因为一时头疼脑热,犯了错误。而且,也能够让江南的官员感觉到朝廷的重视。”
“哦?你这是模仿朝廷的政事堂啊!”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下意识的以为这个所谓的委员制度是模仿政事堂,因为唐朝的宰相制度已经由秦汉时期的首长制变成了委员制,变成了集体领导的情况。如果有什么国家大事,都是由几个“进入”政事堂的官员一起商量,这样也就是委员制了。不过这个委员制也只是刚刚开始的雏形,并不像是后世那么完善。不过既然现在景文提出了把这个江南开发衙门组成一个委员制的衙门,这个让李世民有些心动。
如果把江南开发的权利都交给某一个人,这样恐怕李世民也不放心,要整天猜疑了。可是如果实行这种委员制,那就等于是分散了权利,让皇帝可以放心。而且让江南官员自己选举出几个名额,而皇帝指定几个人,这样可以兼顾地方官府和中央朝廷的利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