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渔夫传奇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山村户口
他查过一段记录,郑和下西洋的期间,就遇到一次狂风,造成好几艘宝船的沉没。当时,他就派出力量。前去探索,但范围太大。这一探索就是五年。五年来,将范围无限度缩小,最后集中在一处珊瑚礁遍布的海域。
“好像跟我们查找到的那艘不是同一艘呀!这一艘更大。”旁边的人员开口道。
“不奇怪,从记载来看,沉没的宝船就有好几艘。我们探测到的,只是其中一艘。嗯!这事情你们不要跟卫航他们透露。”邓馆主也是人老成精。
这一艘分明不是他们提供线索的那艘,但目前的结果来看,更加有力于他们,干脆不要将这一点说明。如此一来。那么大一艘的宝船,打捞上来的宝物,国家也要分走一半。
“那么我们找到的那艘呢?怎么办?”旁边的主任问道。
“到时候我亲自跟他们谈。”邓馆主不动声色。
届时,只要跟卫航他们透露,附近海域肯定还有其他沉船,根据郑和下西洋的一些野史记载,当时可是沉没了好几艘的。
卫航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只有高兴,继续追查下去,而不是计较为什么不早说等等。
“这应该是当时最大的船,真是鬼斧神工呀!”邓馆主感叹道。
根据卫航传回来的数据显示,这艘沉船长一百四十八米,宽差不多六十米。有三四层船舱。
那就很符合记载中的数据,正是当时郑和船队里面,最大的主舰。
听说,这种船有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其甲板面积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郑和的船队是当时海上无可争议的巨无霸。如此庞大的船队,显示了明代华国惊世骇俗的造船水平。
“当时的技术领先太多了。”一旁的研究人员开口道。
上百年后,西方才出现在大西洋上的哥伦布船队,仅仅由三只帆船组成,最大的圣玛利亚号只有一百吨,吨位只有郑和宝船的百分之一。
另外,根据史书记载,清代战舰发射火炮会导致船体断裂。而明代的战舰装备的火炮比清代先进而且数量多,从未听说过因为发射火炮而船体开裂,甚至在台岛战役中打败了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舰队。
不得不说,清代是一个很失败的朝代,在满族的统治下,整个王朝不思进取。短短的三四百年间,西方的各种科学技术迅速占领了世界。
“可惜,都失传了。”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历史上,我们国家失传的技艺还少吗?古代先民的智慧如同繁星,创造出甚至现在的人都无法想象的许多奇迹。”邓馆主苦笑道。
除了战争的因素,还有不少是技艺者本身的问题,什么传男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等的封建思想,使得很多高超的手艺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面。
“你们看这船的浮雕,简直就是艺术呀!”一个考古工作者赏心悦目地说道。
他心中十分遗憾,那艘船体本也是极其珍贵的,可惜不能拉回来。
只见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头浮雕,两舷侧前部有庄严的飞龙浮雕或彩绘,后部有凤凰彩绘,艉部板上方绘有展翅欲飞的大鹏鸟。
尽管被海水腐蚀得有些模糊,但大家还是能感受到那种雕琢艺术的高明。
“让卫航他们先清理淤泥,宝物打捞上来后,沉船尽量不要破坏。或许以后的某一天,打捞成本能降下来,我们就可以将其拉回来。”邓馆主开口道。
图片不断传送过来,当看到图片中那开孔舵与巨锚,邓馆主等人再次被震撼。
“这是平衡舵。”
邓馆主微微点头:“是继承宋代的发明,操控比较轻便,而明代又进一步发明了开孔舵,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
而且,他们还发现,郑和宝船的船舵采用可以升降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
如此的设计,可以让船在深水区航行,遇到大风浪或者乱流的时候,将舵叶下缘降到船底以下,可以使舵不受影响;而在浅水区航行或者锚泊时候则可将舵提升到高位,不致搁浅损伤舵叶。
“高明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渔夫传奇 第五百零五章 清理淤泥
卫航从潜水器中钻出来,完成了第一步探索。如今,大家对下面的沉船都寄以很高的期望。那么大一艘沉船,不可能什么都没有吧?
根据邓馆主他们发来的资料,这首沉船就是运宝物的船呀!也就是所谓的郑和宝船。
其实,郑和的庞大船队之中,各种船只都分得很细。舰队按照用途分为宝船、粮船、水船、马船、坐船与战船等几种战舰。
“我们发财了,老三,邓馆主跟我们说,这是郑和专门运输宝物的巨舰,上面肯定有很多宝物。”陈建良十分激动。
无论这艘船是运出去的,还是回航的船,它上面都是运载很多宝物的。从中国出发,肯定就是丝绸、茶、瓷器、金、银、五金、书籍等等。这其中,能保存下来的不多,瓷器、金银、玉器等是可以一直保留的。
而如果是返途的宝船,那就更加丰富了。自西方来货物包括:琉璃、猫眼石、明珠、象牙、香料、宝石、水晶、玛瑙、琥珀、骆驼皮、**、没药、安息香、沉香、檀香、卢荟、胡椒、温纳齐等。
“别高兴得太早,还能保留下来的东西,谁也说不准。”卫航打击道。
另外,怎么打捞上来,是一个大问题。其他人都很难下潜到那么深的海底,要是他一个人工作,不依赖海珠的能力的话,累都累死他。况且,效率十分之低。
“先别说这种丧气话,要坚信它上面全是宝物。”陈建良跟大家打气道。
接下来,就是商量,如何打捞的问题,怎么安排工作,怎么分工等等。其实,很多人都只能打打酱油,主力是卫航,这一点大家都是有共识的。
“老三,得辛苦你了。”陈建良拍了拍卫航的肩膀。
随后。安慰卫航,等木子等人加盟之后,船队做大,他们准备购买水下作业的机器人。到时候。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这种潜水服还需要继续研发才行,技术含量不够。”钱文继开口道。
如果有潜水服能够帮助人类下潜超过五百米,那么大家能做的事情也就多了很多,不会像现在这样,一个个就等着卫航下去。
“我一个人的话。肯定是很辛苦的。有个办法,可以加快速度。”卫航提出自己的想法。不能自己一个人干,辛不辛苦先别提,反正有海珠在手,谈不上累。但太夸张的话,容易引起大家的猜疑,到时候不好解释。
“什么办法?”所有人都猛地转头过来,盯着卫航看。
“还是你小子脑子厉害,说说看,需要我们帮点什么忙。千万不要客气。”陈建良笑道。
卫航翻了翻白眼,什么叫千万不要跟你们客气?还需要跟你们客气吗?你们现在都站在我的船上,我才是船长,偏偏是干苦力的,说出去都是一把泪。
他先整理一下思路,怎么妥当地说出来。
其实,卫航的想法也很简单。长绳船上有很多,可以组成一条绳梯直通海底。然后让大家踩着绳梯下去,能下去多深就算多深。
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多少能分担很多卫航的工作。
“想法很好,可以尝试,虽然大家都不能达到海底帮忙,但在上面。距离不远的话,还是会有一定帮助的。”钱文继接着卫航的话说道。
大家听后,都是轻轻点头。既然大家都同意,在陈建良的指挥下,开始搭建绳梯,顺着大型渔船的边缘下去。
同时。打捞船的升降机也放下打捞的工具,慢慢沉到海底,供卫航使用。只要卫航将宝物放到巨桶里面,发个信号,就能拉上来。
步骤其实不难,也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只是海水有点深,一般人很难下到那么深,人体器官等可能承受不住那么大的压强。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一样的。有些人在水底只能憋二三十秒,但有人能六七分钟不呼吸。很明显,卫航就是那一类特殊人群。五百米对他而言,似乎也不算什么。
“真不知道,航哥的最大承受深度是多少。”
“想知道的话,等打捞完这一艘沉船,让老三测试一下便知道。”其实,陈建良同样很想知道。
一旦搞清楚这个数据,以后就能很轻松弄清楚,哪些沉船能下去打捞,哪些只能看看。
“快五百米了,这家伙真是怪物,完全没有不良反应。”钱文继也不得不佩服。
他这段时间也在锻炼潜水,但最大的承受深度是三百多米,穿上这种潜水服,可能还能下潜一百米左右,但顶多也就这样了。
至于其他人,大部分比他还要不堪。
“到海底了,航哥真够辛苦的,一个人要清理那么多淤泥。如果有机器帮忙,那就好多了。”唐德辉有点难受道。
最心疼的,就是张雪茹了。要清理那么多淤泥,需要多少天?大家都不敢说。她清楚自己未来老公的力气惊人,但也是人呀!
正如唐德辉说的,如果有机器,只要消耗一些油、电等能源就好,机器只要不坏,压根不会筋疲力尽。人力有时穷,终究是血肉做的。
“嗯!真的得考虑,多采购一些机器。以后的打捞,深度肯定是越来越深的。人始终有短板,得机器才行。”陈建良说道。
这个意见,他会跟家里商量,另外,木子等,大家也需要帮忙找门路,从国外进够高科技的机器,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没有门路,有时候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虽然国外重视金钱,只要钱够多,基本上什么都能提供。然而,一些很特殊的技术,国外政府监控是很严格的,严禁流入中国。这也是一种无奈,比如,一些精密的机床,连中国政府都很难搞到手。
“没问题,我认识一个美国朋友,相信只要美金足够,卫星都能偷偷从美国运出来一颗。”钱文继笑道。
这根本不奇怪,特别是俄罗斯,一些武器走私非常严重。即便是军队里面的,只要钱够多,能打动他们,真有可能将即将发射的卫星偷偷顺出来。
“如果喷砂机能那么深作业,那些淤泥就好办多了。”
张勇说的喷砂机,不是大家平时看到的那种,而是类似捕捉象拔蚌的时候将海底沙砾吹开的压缩机。
了解象拔蚌的人都知道,那种东西由于生活于深海的沙底,捕捉时用压缩机将海底沙粒吹开,再派潜水员拾取,捕获象拔蚌非常费人工,因此导致价格很贵。
“我去搜一搜,有没有能在如此深海底工作的机器。”云如龙说完,就到旁边用笔记本搜索起来。
“那个单体式的绞轮机能不能用,给老三放下去。那些淤泥其实只要搅几下,就能融在海水里。”这么做,虽然会造成海水的浑浊,但顾不上那么多了。
再说,这里是国外,也不用顾忌那么多。
整整一个小时,卫航才清理出一个舵楼上面的空间,手都有点酸了。不行,还是得用那个绞轮机试一试。
放下来的绞轮机其实差不多一个大风扇,几个铁叶片很大,很容易没入淤泥里面。另外,它本身自带能源,而且还是密封式的防水机器。
当初,也是陈建良有远见,在卫航的船上配置了两台这样的大家伙,价格不便宜,算是他们陈家提供的。
在绞轮机的搅拌下,淤泥如同一块融化的雪糕,纷纷溶于海水里面,速度果然不是盖的。但海底顿时天昏地暗,灯光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卫航趁机使用海珠的能力,加一把力。
“老三,你先上来,在下面也没用,还得等海水稍微清澈才能下去。”陈建良通过卫航的潜水服上的通讯,通知卫航。
大家也是希望卫航能上去休息一下。到海底那么深,本身对身体就是一种负担,还要在下面干活,恐怕也只有卫航这个怪物能够承受下来。
“等一下,我就在下面休息好了。爬上爬下更加辛苦,你让我媳妇说几句。”卫航开口道。
随后,也不嫌出丑,跟张雪茹说了几句肉麻的话,其他人一身鸡皮疙瘩,赶紧走开。
二十多分钟之后,机器停了下来。又过了十多分钟,海水稍微清澈。卫航开始动手,舵楼上的大部分淤泥都被弄走,接下来就好办一些。
当然,这也是只针对上面的舵楼而言。舵楼,也就是甲板上面的楼层,有三四层那么多。
根据记载,在当时,一楼是舵工的操作间和医官的医务室;二楼叫官厅,是郑和等中高级官员和各国使节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三楼是一个神堂,用来供奉妈祖诸神,并有四个阴阳官专门管理。舵楼最上面则是指挥、气象观测、信号联络等场地。
至于甲板下面的船舱,那才是最难搞的,没有一些时间,恐怕是清理不出来。偏偏绝大部分的宝物,都只会放在甲板下面的船舱。
因此,这是一项很大的工作量,大家都要有心理准备,在这里度过好几天的时间。(未完待续。)




渔夫传奇 第五百零六章 现场直播
远在美国,一家潜水服研发公司中,总经理手上拿着一张刚刚发过来的订单,颇有点意气风发的架势,语言激扬地给下属发表演讲。◎,
“这是一个中国客户刚刚发过来的订单,涉足金额超过五千万美金。他们的要求不高,只需要我们的潜水服超越极限,达到更深的海域。先生们,女士们!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大好机会,你们有没有信心攻克海底压强的困难?绿油油的票子正在跟我们招手,我们还等什么?”那总经理开口道。
外国人说话方式就是不一样,在中国,那么正式的场合,一般都不会用这种语调,以及轻松的语言。
在国内大公司上班的人都知道,领导开会,一般都是很严肃的,他们就是需要给下面的人制造压力,形成一种所谓的官威,才能震慑手下,让他们乖乖做事。
五千万美金其实不算天文数目,至少在美国这种地方,在这种大公司里面,真不算什么。即便是中型的公司,生意好的话,一个季度的交易额就能达到这个数目。
约翰真正看重的是潜水服的前景,随着海洋的深度开发,对潜水服依赖越来越大。这种产品只会越来越有市场。当然,不想被市场淘汰,就得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不停地突破极限。
这一笔订单,只是拿出来刺激员工而已。接下来,他会制定一个奖励方案,对所有参与研发出更好的潜水服的员工,都给与丰厚的奖励。
中国有句老话非常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这个国家生活,人民更加注重物质生活,对金钱的需求更强。因此,当奖励方案发放下去,大家看了一眼,都心中激动起来。
“记住。我们要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潜水服。你们谁贡献出了智慧,奖金绝对不会少。”约翰对员工们说道。
潜水服虽然没有太空服昂贵,动不动就是上千万,但胜在这种产品的销量多。约翰认为,绝对要比太空服有前提。
至少,短期内是这么一个大潮流。当太空开发进入**的时候,或许格局会改变。
航空服可防护空间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那么,它需要的技术就太复杂了。因此,价格贵是难以避免的。
而一般的潜水服,用于防止潜水时体温散失过快。造成失温,同时也能保护潜水员免受礁石或有害动物植物的伤害。这种就没什么技术可言,所以也很便宜。目前研发的深海潜水服,市场越来越大。
研发这种潜水服,最大的考虑就是海底的压强对人体的影响,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消除压强的不良影响。
其次,才是温度因素。众所周知。越深的海底,不仅压强越大,温度也是越低。不过,怎么低都有一个极限。不可能零度以下,毕竟那个时候,海水都要结冰了。
粤省的省博物馆里面,汇集了不少人。其中有文物专家,也有考古专家,还有博物馆的成员。
“这艘巨船的发现。是中国打捞史上最大的一艘。可惜,实在是太水太深,距离太远,只能先放着在那边了。”一个老前辈开口道。
语气中,充满了遗憾。当他得到消息,就赶了过来。大家看到视频上的内容,均是深深震撼住。
郑和宝船大家都听说过,在史书上记载很多。但没有看到实物,就连自己国人都会产生怀疑,那个时候,能制造出如此大的巨船吗?
这个视频就证实了古代中国造船技术的巅峰,庞大的船体,加上复杂的工序,领先当时世界不知道多少倍。
“要是这种技术没有失传,清朝何须被列强欺负得抬不起头?”有人开口道。
“那也不好说,毕竟到了晚晴,西方的技术日新月异,已经是完全超越了中国。这一点事实,我们是必须得承认的。”那老前辈摇头道。
此时,他们已经跟唐家村生物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商量过,暂时借用他们的潜水器。
潜水器将整个打捞过程拍摄下来,直接传送到这边来。实际上,就相当于这里才是指挥中心,那些不能碰的,他们能及时将话传到卫航的耳朵里。
“这个年轻人不错。”何老前辈赞扬道。
据他的了解,能下潜那么深的潜水员极其稀少,正是这样,造成了深海打捞事业一直停滞不前的现况。
“何老可没夸错人,这小子为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前一两个月,我们国家新发现一个物产丰富的岛屿,就是他搞出来的。另外,在这之前,他就在公海打捞过沉船,获得大量的文物,一部分拍卖,一部分则是捐到各大博物馆。”
这个时候,邓馆主也不吝啬宣传卫航,壮大的他的人脉关系。
“嗯!国家就需要他这种小伙子。”何老捋须笑道。
在大厅里面,一群人围着一个大屏幕观察。
“让他到左侧的房间去看看,那里是首脑室。”也就是整艘船的指挥中心,在那里,应该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接到指挥,卫航拿着拍摄仪器,走进依旧污泥横流的房间。在海水的浸泡下,船体的木料竟然没有坏透,用手擦一擦,居然发出光泽。
围在屏幕观察的众人,看到这一幕,都是感叹万分。
“应该是水杉木,而且还是树心的部分,极其珍贵。”一名专家立即判断出来。
水杉是一种落叶大乔木,其树干通直挺拔,枝子向侧面斜伸出去,全树犹如一座宝塔。它的枝叶扶疏,树形秀丽,既古朴典雅,又肃穆端庄,树皮呈赤褐色,叶子细长,很扁,向下垂着,入秋以后便脱落。
这种树的经济价值很高,其心材紫红,材质细密轻软,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材,同时还是质地优良的造纸原料。
或许,很多人都见过这种树木,感觉并不稀奇。
但可能很少人知道,水杉是植物界的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它是只有中国才有生长的古代孑遗植物,所以人们称它为“中国的国宝”。
那位专家还记得,当年中国发现水杉古树并公布后,引起了美国植物学界的普遍关注,不少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古生物学家远涉重洋,朝觐般地前来观瞻考察。
“水杉就是造船的好材料。”旁边的人马上点明。
中国古代造船用到的木材种类很多,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优中选优。并根据木材不同的特点和性能用在船舶不同的部位。
而一般来说,杉木的材料比较松软,并不适合制造要承受大抵抗力的东西。
然而,杉木芯则不一样,坚硬,材料轻,而且耐水泡。因此,是制造船的好材料。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杉木在中国很多,而且容易成材,有几十年的已经非常高大。
“刚才那甲板,好像是檫树。”刚才,其实没有看得很清楚,卫航那家伙走来走去,其实就是走马观花,令这些想要研究的人有点捉狂。
古代造船有一句话,叫做:千年针松一根柱,十年檫树好打船!
至于海船跟海水接触的底部,应该就是柚木。
柚木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材质呈黄褐色或暗褐色,木质细密,硬度大,纹理美观。在日晒雨淋,干湿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不翘不裂;耐水,耐火性强,能抗白蚁和不同海域的海虫蛀食,极耐腐,列于世界船舰用材的首位,是军需航海的重要用材。
“让小伙子停一下,往右边看,那有一个柜子,看能不能打开。”何老虽然年纪大,但眼睛贼厉害。卫航只是拿着摄像机晃了一下,居然也被他看到了。
接到指令,卫航朝那柜子走过去。走过去之后,同样用手擦一下柜子。
刚将上面一处的淤泥擦开,一抹金色出现在卫航眼底。而围观的人同样是眼瞳一缩,露出震惊的神色。
“不会都是金子打造的吧?老三,你赶紧将整个柜子擦一遍。”陈建良在船上大喊大叫。
卫航一头黑线,我下来就是擦来擦去的吗?饭店服务员不成?
粗略将覆盖在上面的淤泥擦掉,金光闪闪的柜子出现在大家眼前,船上所有人都吞了吞口水。单单是这个柜子,就值多少钱呀?
也可见,当年郑和下西洋,从海外赚取了多少金银财宝。一艘船上,就建设得如此奢华,肯定是赚翻了。
卫航认真一看,发现柜子有一把锁,牢牢将柜子锁起来。他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也无可奈何了。
1...186187188189190...2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