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雄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空之承
“罗根将军,据我所知……你是一个致力于改变德国空军现有构成的革新者,大型四发轰炸机将取代现在的双发轰炸机,以执行那种需要奔赴几千公里进行大规模轰炸的任务,是这样的吗?”冯克卢格忽然问道。
罗根以为这只是陆军元帅为了舒缓气氛所问的问题,故而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的,以德国目前所掌握的资源,只要油料供应充足,完全能够负担这样一支战略型的空军!”
冯克卢格依然闭着眼睛,“将军,请恕我直言……这样的空军,在战略上针对的是哪个国家?”
“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潜在的敌人!”罗根给出了一个含糊的答案。
“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潜在的敌人,但等到我们打败了苏联,下一个应该是在大西洋的对岸吧!”克卢格明确地将目标指向了美国,在希特勒党政时期,尤其是在入侵不列颠之后,**者就时常在私下或是半公开的场合抨击美国政府的战争立场,并且一再扬言要在解决英国后给予其一些颜色瞧瞧。
罗根揣摩了片刻,说:“元帅阁下是在担心飞机航程问题?以现有飞行技术,从欧洲起飞的轰炸机无法威胁到美洲目标,而美国空军的轰炸机同样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不过战争中除了主要交战国,还有一些国家和区域被称作为‘踏板’!如果美国利用英国作为踏板,轰炸我们的本土将易如反掌,我们若是在古巴建立军事基地,同样可以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区域!”
这些有关历史和未来的推演令克卢格沉思了好一会儿,“好吧,罗根将军,我必须承认,他们称赞你是一个极有战略远见的人,这并不是单纯的恭维!”
这并不是第一个称赞自己的人,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罗根微笑着回答说:“东方有句成语叫做‘年少轻狂’,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一些非常大胆甚至超出常理的事情来,可若是没有经验丰富的导师正确引导,这些张狂的想法可能仅仅停留在空想阶段!”
“说得很好啊,很好!”冯克卢格一边点头,一边满意地将罗根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
不知不觉间,喧闹的一夜划上了句号。天亮之后,陆军指挥部打来电话,党卫队在柏林的抵抗已经彻底终结,首都已经基本完好地回到了国防军的控制之下,部署在国内的国防军预备部队也以团为单位向党卫队占据着的城市推进,至于在国防军和党卫队共同占领并管辖的法国、比利时、丹麦、挪威以及不列颠区域,国防军部队也大都凭借压倒性的优势夺取了控制权。
稍晚一些的时候,希姆莱坠机身亡的消息也终于从南部传来。
“这是属于德国的胜利!”冯克卢格主动向罗根伸出自己的大手。
“这也是属于我们的胜利!”罗根一脸认真地回应说。
“期待我们的下一次合作!”冯克卢格咧嘴一笑,这也是罗根头一回看到这位长相冷酷的陆军老帅展开笑容。
罗根即兴展望:“陆军雄狮在苏联广袤的土地上驰骋,空军战鹰在苏联明媚的蓝天中翱翔!”v





帝国雄心 第32章 历史新篇
苏格兰北部,晴,风力三至四级。
在马里湾湛蓝色的海面上,一架纯白色涂装的浮筒式双翼飞机孤零零地飞行着,它缓慢的速度和笨拙的动作难以让人和当前追求“更高猛”的主流飞行器联系起来,但在上一场战争时期,这种肖特式水上飞机却堪称“尖端装备”——它开创了进攻型水上飞机的先河,并在实战中立下过汗马功劳,然而所有的光环都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现如今,它不过是英国抵抗政府的无奈之选。
“嘿,乔治,德国已经更换了首脑,这场仗为什么还要打下去?难道他们之前不是在为希特拉打仗?”敞开式的飞行座舱里,坐在观察员位置上的年轻男性,穿戴都按照战斗机飞行员的标准,手里却只有一挺回旋式的小口径机枪。
“是希特勒不是希特拉,你这个饶舌的家伙!”驾驶员偏过头,有些不太高兴地呵斥道。
“噢,希特勒……现在希特勒死了,由那个什么陆军总司令出任总统,这仗为什么还不结束?”
“别傻了,就算德国人现在退出战争,英国该由谁来统治,爱德华八世还是乔治六世?更何况纳粹副元首不是还在担任政府总理吗?谁来统治那个国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可怕的战争机器,只有强大的外力才可能迫使它停下来!”
飞行员的口气依然强硬,眼睛则在不住地左右张望。在完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这样的巡逻飞行异常危险,在这之前的两个多月里,一共有4架“海象”和7架美制p-39被德军战机击落,后来改用速度更快的“喷火”,损失率降低到了每6次巡逻被击落1架,但这样的损失依然是抵抗者无法承受的。于是他们干脆改用旧式水上飞机,只要一发现情况就向海面急降,同时利用无线电发出警报——在大多数情况下,德国飞行员并不会向抛弃飞机游水离开的英国飞行员开火,但这种所谓的骑士精神也不是绝对的。
“噢……我大致清楚了!”坐在后座的飞行员似懂非懂地应了一声,战争的打响短时间内还能够给人以新鲜感和刺激感,但这两年的煎熬已经将所有的亢奋一扫而空,留给人们的只是对逝去亲友的哀伤和对安宁的期盼。
飞过位于湾口东部的弗雷泽堡,这架老旧的飞行器又继续向东北方飞行了50英里,敞开的湾口有近200公里宽,以英国抵抗政府现有的条件,根本无法用水雷或潜艇封锁这一海域。为了防止德军从这里发起登陆作战,空中和海上的警戒巡逻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当然了,尽管英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控制在德国驻军和温莎救国政府军手中,但只要德国人在任何一个英国港口集结船只和部队,消息便会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到北方。这种内外结合的预警方式,为固守苏格兰高地的战士们增添了信心与底气,他们执着的坚守,亦将成为这场战争中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挪威,卑尔根,晴,风力"三--级"。
德**队行动效率之高是举世皆知的,很不幸,卑尔根的挪威市民又一次在自己的家门口目睹了侵略者的风采。随着整个城市连同周边区域受到了“许进不许出”的严密封锁,一队队自南而来的舰船很快将优良港湾中最好的泊位填满了,这些驱逐舰和运输船上已经载运了兵员和物资,在抵达卑尔根后,穿着陆军制服的士兵们旋即下船休整,一些大件的货物也通过装卸设施转运到码头仓库,有些全副武装的士兵则是随后通过铁路和飞机运来的。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整个卑尔根变成了一座德国大兵营,成千上万的德国士兵住进了民居、旅馆、教堂甚至图书馆和医院,这些军人对当地居民虽然秋毫无犯,但无形的压力却让挪威民众惶惶不可终日。
卑尔根受到封锁的第三天,一些挪威人从未见过的舰艇缓缓驶入港湾,而先前用于存放大件货物的仓库里也发出了令人惊讶的轰鸣声。只见一辆辆面目狰狞的坦克自行驶抵码头,再由起重机吊装到那些奇怪的舰船上——也即是德国士兵口中所称的坦克登陆舰,所有的工作都像是经过事先演练一样井然有序。
黄昏时分,所有停泊在港湾中的舰艇和船只都已经重新装满了人员物资,在沉闷的汽笛声中,庞大的船队在驱逐舰的引导下缓缓使出港湾。以快船的航速,次日清晨就能够望见苏格兰北部的海岸线!
在卑尔根以西的海天交际处,人们隐约还能见到一些更为庞大的舰影,成功逆转了战略形势的德国海军,如今已经在英国宿敌面前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德国,柏林,小雨。
黑沉沉的夜幕下,粉饰一新的帝国总理府内灯火辉煌。在调整了格局的作战会议室内,经过全民公选而获任帝国总统的瓦尔特冯勃劳希奇心平气和地坐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从军人到国家首脑,保罗冯兴登堡的传奇之路被成功复制。勃劳希奇的人格魅力虽然还远不及兴登堡,但如今的德国已经击败了英法宿敌,兵强马壮、国力充实,战略前景是相当乐观的!
体格健硕的鲁道夫赫斯,帝国的新任总理,同时也是国社党独一无二的元首,穿着崭新的黑色党卫队礼服,心满意足地坐在了勃劳希奇身旁。早先被排除在军事决策委员会之外、在政治决策委员会孤掌难鸣的抑郁早已被一扫而空——作为代价,帝国党卫队已经将作战部队全部转入国防军,这意味着战场上今后不会再有武装党卫军的番号存在,而规模受到削减的党卫队组织,从今往后将只负责国内和各占领区的治安维护工作。
这样的平衡是大多数人先前未曾预料到的,但对于如今的德国,又或许是最理想的局面。
“谈判代表团今天已经抵达莫斯科,苏联政府为他们举行了一场非公开的招待晚宴。按照双方协定的议程,停战谈判将从明天开始,苏联方面已经为我们架设了一条联络专线!”
康斯坦丁冯牛赖特又回到了他熟悉的位置,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职业外交家的风范——早期担任过德国驻英大使,魏玛时代临近终结时开始担任德国外交部长,希特勒上台后获得留任。客观评论其1932年至1938年任外交部长期间的所作所为,这位老牌职业外交官对德国外交的走向与国际关系的预见都是比较准的。在进军莱茵兰期间,他判断英国不会干涉、法国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在亚洲事务上,他不主张和日本结盟,认为那将会引起美国的不满,而应继续保持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以获取对战争具有重要意义的稀有金属。
“前线的临时停火从今天凌晨开始生效,就这一天的情况而言,苏军严格遵守了此项协定,但和我们一样,苏联政府并没有向民众公布这个消息!显而易见……他们对我们始终是小心提防的!”新任陆军总司令费尔多冯博克元帅虽然已经是61岁高龄,但他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在希特勒时代,他是为数不多的敢于正面顶撞希特勒的国防军将领,加上出众的军事才华与刚直不阿的性格,他在众多同僚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并最终在六位担任军事决策委员会委员的陆军元帅中拖颖而出成为陆军总司令的继任者。
随着高统帅部整个并入陆军总参谋部,长期困扰国防军的领导体制问题终于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按照凯特尔等人的意愿,原属最高统帅部的人员一部分转入陆军战斗部队,另一些继续留在陆军总参谋部供职——经过这些调整,陆军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德国战争机器运转的核心发动机!
稍稍的停顿,冯博克元帅以他沉稳的腔调继续说道:“一周的停战时间很短,或许苏联人压根就不会给我们一整个星期……我们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就在两个小时之前,我们的卑尔根舰队已经准时起航了,根据气象机构的预测,明天将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诸位,让我们一起为出征的勇士们祝福吧!”
高声齐呼的众人中,有一位是自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以来,这个能征善战的国家最年轻的元帅和军种司令。他拥有健硕而修长的体格,纯白色的空军元帅礼服穿在这副身板上显得格外笔挺英武,他年轻而不乏沉稳之色的面容堪称俊美,浓密的眉毛衬着炯炯有神的双目,高耸的鼻梁刻画出了骨子里的桀骜不驯。
在外人看来,空军总司令的职务之争本不该有太大的悬念。自从戈林、施佩勒、米尔希相继逝去之后,凯塞林成为德国空军唯一的一位元帅,他战功卓著、素质出众,威望和影响力足以助他攀上高位,然而平息国内动乱后,德**事决策委员会以9比2的高票通过了对汉斯罗根和库特斯图登特的晋升,两位空军新元帅随后再次在军事决策委员会的投票中获得绝对支持,分别出任德国空军总司令和副司令,年轻的空军,年轻的国家,都从这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v




帝国雄心 第33章 狂潮来袭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苏格兰风笛悠扬的曲调总是伴随着荒凉的山岭、裸露的岩石和清冽的寒风出现,而这也正是苏格兰高地的典型景观。这地势起伏、崎岖难行的高地看似荒凉,可它恰恰是最令现代化军队发憷的地形,机械化部队施展不开,俯冲式轰炸威力大减,后勤补给困难重重,横扫欧陆的闪击战在这里完全发不上力!
特殊地形的独特优势,使苏格兰高地成为不列颠北部的天然壁垒和盎格鲁-撒克逊人抵御日耳曼人入侵的最后据点——德军的持续轰炸和海上封锁吓跑了乔治六世和丘吉尔内阁,却没能摧垮英**民的抵抗决心。在1941年初期,缺乏兵员物资的抵抗政府军连续打退了德军所发起的两次进攻。在缺乏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作战,这些勇士所付出的代价是可想而知的!
随着苏联全面进攻的发起,德国人的精力被吸引到了东面,驻守不列颠的德军部队规模锐减,而温莎公爵领导的救国政府虽然得到了相当一部分英国人的支持,他的救国政府军却极度缺乏战斗意志。在苏格兰北部,救国政府军的巡逻部队经常在人数不多的袭击者面前放弃抵抗甚至就地倒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统领不列颠占领军的冯伦德施泰特元帅确信这种局面短时间内难有改观,遂重新将苏格兰北部的警戒巡逻重新交还给德军部队。此消彼长,一些地区由于德军兵力的削弱而变成了“暴动区”,在英国流亡政府的号召与支持下,近5、6两个月份,英伦三岛就爆发了14次大小规模的起义,起义者不但击杀了当地投靠救国政府的警察和官员,还与前来围剿的军队展开战斗。只是由于缺乏外界的直接支援,这些起义无一例外地招致了失败,一些幸运的起义者还能够逃往苏格兰高地,大部分人则死在了德军甚至是救国政府军的枪口之下!
1941年7月22日,星期二。
凌晨4时的海岸线万籁俱静,唯有呼呼的海风不知疲倦地吹着。忽然间,一阵低沉的嗡鸣声惊醒了值守的哨兵,他们惊恐地望着黑漆漆的夜空,可是这个时段既没有月光也没有星星,他们竭力睁大眼睛却什么也看不到——只一会儿功夫,从远处传来的嗡鸣声就愈发清晰。有人拿起照明弹枪朝着海面射了一枪,波涛起伏的海平面上根本没有迷途的机帆船,反倒是夜空中闪现出了一个个灰色的斑点!
“空袭!”
穿着英国陆军制服的士兵忙不迭地摇动着手摇式防空警报器,低沉凄厉的警报声旋即回荡在马里湾空旷的海岸线上!
灰色的斑点以极快的速度移动着,不到十分钟的功夫,最前面一批轰炸机就俯冲而下,它们从不足千米的空中投下了成串的炸弹,然而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却没有出现。落地的炸弹无一例外地幻化成为巨大的火球,位于海岸线突出位置的洛西茅斯港被点燃了——在黎明的夜空中,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航标灯!
从地图上看,马里湾是位于苏格兰高地东北部的倒三角形海湾,它经喀里多尼亚运河与西北部的洛恩湾相连。在19世纪初期,随着运河的开通,这片水域对苏格兰北部的经济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随着船舶技术的进步,远洋船舶吨位的日渐增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造的万吨货轮一艘比一艘庞大,不论是马里湾和洛恩湾沿岸诸港口还是喀里多尼亚运河本身都不足以满足现代化航运的需求,经济意义和地位自是大不如前,分布在这些区域的港口也愈渐清冷。特别是远离主要航线的马里湾,昔日的商户与装卸工人不见了踪影,渔民回归正道,丰衣足食的观光者成了地方经济的主要来源。即便是在英**民退守苏格兰高地之后,由于德国海军对苏格兰北部水域的严密封锁,冒险驶往苏格兰北部的英国船只也只会选择近大西洋的洛恩湾停靠,仅有那些小型船只才会在夜间将物资经喀里多尼亚运河运往马里湾沿岸港口——可若是德军执意攻下苏格兰高地,马里湾将成为理想的滩头据点和补给中转站!
沉闷的轰鸣声中,从北海对岸飞来的德军飞机就像是蝗虫一般成群结队地出现在英军官兵眼前,它们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洛西茅斯,呼啸着从这座被点燃的港口上空掠过。接下来,英国人为他们眼前的场景震惊了:不计其数的白色伞花在夜空中绚丽地绽放,它们就像是圣诞节当空飘零的雪花,但它们带来的却绝非祝福……
天,渐渐亮了。
英国陆军少尉巴克琼斯低着头、猫着腰,率领他仅有的十几名部下穿过了一片又矮又稀的灌木丛。视线前方的山丘上散落着好些白色的降落伞,坠在伞下的都是空空如也的背包,这意味着战力精悍的德国伞兵已经摆脱了最易遭受攻击的状态——在许多英**民的观念里,自己的国家之所以落入如今这般田地,率先跨越英吉利海峡天堑的德国空降兵是恶魔希特勒的“头号帮凶”。随着新装备的出现,这些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已经不再视坦克装甲车为自己的绝对天敌,唯有在落地前的这么一小段时间,他们基本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
时而稀疏、时而密集的枪声正不断从山丘那一边传来,军人的荣誉感鼓动琼斯率领他的士兵们勇往直前,但第六感告诉他,离开这片灌木就将暴露在德军枪手的视线之中。由于兵员的极度缺乏,英国抵抗政府军不仅征募了苏格兰高地每一名健康的男丁,甚至将相当一部分妇女都编入了作战部队,在占尽优势的德**队面前,每一名经过合格训练的英国士兵都是这个国家希望的火种!
呜……唔……
变调的嘶鸣声从空中传来,抬头望去,两架p-40正竭力与双倍于己的梅塞施密特战机对抗。这些历经千辛万苦从美国购来并运抵苏格兰高地的战斗机,每一架都是早已榨干国库的大英帝国从海外侨民缩衣节食才捐资购买的——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那些仍然坚持着新年的人们已经竭尽所能了!
驾驶这些美制战斗机的也许是功勋卓著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也许是来自美国或者其他中立国家的志愿者,他们或许在技术上落于下风,但战斗的信念和拼搏的决心却豪不逊色于德国空军的精英们。激烈的空战宛若一场精彩的表演,双方战机在空中追逐、盘旋、翻滚,各种花式的动作迷乱人眼,一串串带有曳光弹的子弹在空中飞快地滑过,只留下淡得几乎无法辨认的烟痕。突然间,一架bf-109发动机处冒出滚滚黑烟,飞行员再也无法驾驭这批烈马,只见它无可挽回地向地面坠去,一个黑点及时脱离了飞机,片刻之后,洁白的伞花孤零零地绽放!
风可能将跳伞逃生的德国飞行员吹向远方,琼斯无意为了一名德国空军并不缺少的战力冒险,当他重新将目光投向前方那片山丘时,山包上有个黑影晃了几下。
琼斯把自己的韦伯利左轮手枪塞进枪套,对身旁的士兵说:“把枪给我!”
那是一支在英**队服役多年的李恩菲尔德,亦被誉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手动步枪。轻快地推弹入膛,少尉静静地瞄向了两百多米之外的山包,耐心等待着,等待着,然后突然扣动扳机!
只见一个黑影踉跄几下,旋即从山包上滚落下来。初升的阳光下,那灰色的作战服显得格外刺眼。
啪……啪……啪……
山包上响起了一阵零落的枪声,琼斯不慌不忙地完成了再装填,却不急于向那些隐约晃动的钢盔开火。从这里往北走大约5公里处便是仍然冒着黑烟的洛西茅斯,作为一名经历过挪威战役、法国战役以及本土一系列战事的老兵,琼斯猜也猜得到德国人之所以不直接在那里空降只是害怕伞兵掉入水中溺死——尽管在纵深降落,这些德国佬的真正目标必然是利于登陆的港口!
等待敌人进攻的十分钟,给人的感觉有时就像是将屁股放在平底锅上煎了足足十分钟,那种难熬的滋味对耐心是极大的考验。山丘那边的枪声渐渐减弱,但在耳边的吵杂声音完全消失之前,数十名头戴短沿头盔、身穿灰色作战服的德国伞兵出现在山包上。他们的机枪手以极快的速度架设好机枪,凭借高射速武器的掩护,伞兵们敏捷地顺着山坡往下跑,散兵队形虽然能够避开敌人机枪的阻击,但在步枪面前却没有本质的差别!
琼斯果断蹲起,拉栓、举枪……
砰!砰!砰!砰!
十三秒不到的时间里,大英帝国的老牌步兵飞快地射出了枪匣里余下的四发子弹,对面四个身影应声倒下。这曾经是一支陆军的骄傲所在,并且凭借这种优势多次战胜了德皇的精锐部队。时过境迁,一款旧式步枪在新锐的机枪和冲锋枪面前黯然失色,在势不可挡的机械化部队面前更是宛若烧火棍一根!
在mg34那撕裂亚麻布般的嘶吼中,步枪的清脆声音被掩盖了下去,相较而言,布朗式轻机枪缓慢的嘎嘎声就像是老妪的步伐,虚弱而缺乏活力。v




帝国雄心 第34章 英式悲剧
一支左轮、八条步枪、一挺轻机枪,琼斯和他的士兵们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步兵班,可令人诧异的是,他们却顶着一个步兵排的番号。用这样的步兵排去完成步兵排应该完成的任务未免强人所难,枪声刚起那会儿,对面山坡上的德国伞兵就被放倒了十多个,可等山丘顶部的两挺mg-34发威,英军士兵们藏身的灌木丛霎时间飞沙走石、枝断叶烂,中弹者的惨叫声不断传入琼斯耳中!
咻咻飞来的子弹,迫使琼斯以一个饿狼扑食的姿势趴倒在地,步枪在打光子弹后已经扔换给了身旁的士兵,少尉只好从枪套里拔出韦伯利左轮——虽然美国政府慷慨地将大量原本将供给美军使用的勃朗宁手枪卖给英国流亡政府,而这些火力充沛的自动手枪对极度缺乏武器枪械的抵抗政府军也算是雪中送炭,但琼斯依然在使用这种历史更为悠久、外形更符合英**官气质的左轮。在他眼中,或许只有毫米口径的子弹击穿敌人胸膛的感觉才能稍稍舒缓自己满腔的仇恨!
固执改变不了事实,这种大口径手枪看似威力强大,射程和精度却很不理想。琼斯连续扣动扳机,咚咚咚的脆响伴随着呛人的硝烟彰显这种枪械的特色,然而令他感到无比失望的是,这一次对面竟然没有一个德国伞兵倒下!
1...143144145146147...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