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娱乐教父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法海师弟
陈朗是一骑绝尘,远超所有新一代歌手,已经站在了香港歌坛的顶端,而陈百强同样表现亮眼,加上去年表现不俗的蔡枫华以及梅艳芳,以及现在正火爆歌坛的谭咏麟和张国荣,新一辈崛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陈朗看到这篇报道也是暗自点头,随着新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需要新的偶像已是大势所趋,加上经济的发展,心灵的渴求,现在的粉丝也会表现的越来越疯狂,这就让新一代歌手的人气显得更加火爆。
哪怕在成绩和资历方面还略有差距,但是各种粉丝见面会的现场火爆程度,绝对是完爆老一辈歌手,让人不得不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明年无线举行的第一届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将会颁发最受欢迎男女歌手,谁获得了这座桂冠,谁就是香港歌坛的天王天后,因此这个奖杯的争夺将会异常激烈。
老一辈歌手为了证明自己还未老去,自然是势在必得,而新一辈歌手为了抢班夺权,肯定也是虎视眈眈。
如果老一辈歌手获得了最受欢迎男歌手,那么老一辈仍将保持表面上的荣光,虽然在销量和人气上早已下滑,但至少还是保持着虚假的繁荣,新一辈歌手则只能继续蓄势待发。
但如果新一辈歌手获得了最受欢迎男歌手,那么老一辈歌手称霸香港歌坛的历史将被彻底终结,而且老一辈歌手的地位将会出现严重的动摇。
与之相反,新一辈歌手将正式的走上香港歌坛,将老一辈歌手一个一个踢下神坛,这无关乎情面和资历,而是娱乐圈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和永恒不变的法则。
因此,第一届十大劲歌金曲因为最受欢迎歌手这个奖项的设定,必将载入香港乐坛的历史,它将见证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并且昭示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感慨了一番之后,陈朗看着正在吃饭的陈父和陈母,“爸妈,我要和你们商量件事情。”
“什么事,快说。”陈父和陈母一边吃饭一边含糊的说道,显然是准备吃完了就去公司。
“关于我学业的问题。”
果然,听到这件事情,陈父陈母立刻抬起了头。
陈母有些紧张的问道,“郎朗,你的学业怎么了?跟不上班,是嘛?我早就说过不该跳级的。”
陈朗闻言立即道,“妈,不是你想的那样,而是关于我毕业了以后上哪所大学的问题。”
“哦,是这个问题啊,吓死我了。”陈母闻言拍了拍心口,“郎朗你现在的成绩怎么样?有把握上港大吗?”
陈朗闻言差点将嘴里的饭喷出来,港大是想上就上的吗,就凭自己这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样子怎么可能考上港大。
“港大是没有希望了。”
陈母闻言一阵可惜,陈父倒是没有什么表示。
怕陈母再说出什么名牌大学来让自己难堪,陈朗也不再卖关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妈,你知道我现在是个明星,而且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所以我不会上文理科的大学,我想要读和影视表演有关的大学。”
陈母闻言一愣,似乎有些不乐意,但是想到自己的儿子喜欢娱乐圈,嘴唇动了动,终究是没说什么。
陈父则是一脸的了然,显然早就猜到了陈朗的打算,“可是现在香港没有专门培养表演和影视相关人才的大学吧?”
“有,香港演艺学院,不过它要在明年才成立。但是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因此我想可不可以先和他们联系一下,明年招生的时候特招我进去。”
陈父和陈母对视一眼,显然儿子已经做好了打算,陈父是没有意见的,主要还是看陈母。
最后,陈母在陈朗殷切的目光下只好点头同意了。
重生之娱乐教父 第三四〇章 庆功宴
五月,谭咏麟《迟来的春天》以及张国荣的《风继续吹》还在缠斗,《迟来的春天》已经取得了三白金的销量,《风继续吹》也获得了双白金的数据统计。
无论最后两人谁胜谁负,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谭咏麟和张国荣必将因为这张唱片而一飞冲天,只要接下来两人的唱片依然保持在水准之上,那么他们将稳居香港乐坛顶级歌星之列。
同时,吸引了香港市民无数眼球的第二届新秀歌唱大赛也正式落下了帷幕。
获得大赛金奖的是吕方,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孙明光和邓志玉,吕方,陈朗还听说过,但是孙光明和邓志玉全完全没有印象,看来也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
说起吕方,这也是一个可悲的人物。
吕方的个子比较矮,但是他的音乐却十分出色,前世85年异军突起的吕方,多少侧面反映出当年乐坛制作新人出发点上的“良心”。
只因,吕方确实是一个唱得之人。
其实吕方的星途应该还算是平坦,记忆中84年已经有《求你讲清楚》这种好歌,而华星制造出来的新秀,自然受到无线的力捧,84年初出道,85年已经可以在tvb的四个季选中拥有三首候选歌与张国荣并列,仅次于谭咏麟(六首候选歌曲)。
《听不到的说话》同年入选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赤脚绅士》等剧集又担任主角成为无线力捧的对象。
吕方的乐坛生涯是很难用一个形容词去准确概括的。
如果要说他是“昙花一现”,但他在不同时期都唱下不少的佳作。
如果说他是“流星”式人物,但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怀念他。
但以他本身的歌唱实力,惊鸿一现的登场与他闪电式的沉寂的巨大反差,又令人觉得难以理解,如果站在现在的角度回望过去,只能慨叹“时也,运也!”
在谭梅张年代,有潜质的歌手不得志,可谓“时”。
在乐坛的风气突然转变,偶像化歌手称雄乐坛成为主流的时侯,有实力的歌手不如意,可谓“运”。
“时”与“运”都与吕方擦肩而过,他剩下的只有是“艺”,但他的“艺”,也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
他可以有罗文的“声”,却没有罗文的“色”,他可以有张学友的“唱歌技巧”,却没有张学友歌路上的“突破”,区区一首《爱令我变碳》风格上稍微的尝试,就惹来不少指摘。
如果说吕方与李克勤同属“唱歌发音机器”的话,李克勤起码比吕方还多出一点‘青春’。
木纳、老实、单一,成为吕方的速写描绘,怀旧潮流可以有许冠杰这些殿堂级人物,新潮流可以接受叛逆嬉皮,却绝不会接受一个朦猪眼,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是乐坛的畸形,也是吕方的无奈。
空得一副好嗓子,没有适当合时的形象路线,又能如何?
当然,这个世界是多维的,还是有些空间在支持着吕方,只不过相对性的狭窄而已。
他醇厚,圆润的声音,还有不着痕迹的歌唱技巧,以及淳朴的个人形象,都为他在这个新社会中捞得‘老歌代表’这个印象分。
《老歌听吕方》,不知道有多少个人这么说过,可能活在新时代的吕方听到这个话也会感到无奈,因为他也曾努力和发光过。
娱乐潮流和浅薄的接受意识,毁人无数,吕方也是其中一个,但他的沉寂,也不应该完全归咎于潮流,自身线路也是有局限的。
当心态急需平静,想回忆淳朴的过去的时侯,不妨听听吕方,一曲淡淡而又清纯的《你令我快乐过》。“我看着你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回望我感触太多……”,你会发觉吕方曾经“存在”过,他的有些歌在心灵上存在过。
是的,“感触”真是的太多了,永远千年埋藏心里是“停不了逃不了忘不了”的。
就如吕方,尽管他矮小,尽管他outdate,但他那点光芒,是会永远停留在留恋老歌情怀的听众心里的。
或者,仅有组成的所有,就是他的style。
想到这个可悲可叹的实力派歌手,陈朗叹息的摇了摇头,在这个条光鲜亮丽的花花世界,其残酷和无奈更胜平凡世界的百倍。
“怎么在这叹气呢,郎朗?”谭咏麟这时走了过来,一脸的开心,现在这个家伙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见谁都是一脸笑嘻嘻的。
“你宣传那么忙,怎么还有时间过来?”陈朗给了这个得意的家伙一拳,好奇的问道。
现在真是谭咏麟和张国荣激战正酣的时候,陈朗以为这个家伙来不了了。
“今天是丽君自1975年起在我们宝丽金唱片公司唱片销量累计达500万张,创下华人歌手唱片销量纪录的大喜日子,而且丽君一直都对我照顾有加,再忙我也得多来。”谭咏麟被陈朗打了一拳也不在意,实在是心情太美丽。
“是啊,香港本埠500万张销量啊,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个成就。”陈朗听到500万销量,也是咋舌不已。
“的确是个天文数字,不过你的三张唱片一张五白金,一张七白金,还有一张六白金,加起来也有90多万张,而你只用了两年的时间,所以你只要再过不到十年大概也可以取得这个成就。”谭咏麟道。
“你们俩在这里聊什么呢?”庆功宴的主角邓丽君款款走了过来。
“我们都在说君姐你歌甜人美销量棒,我们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犹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你这个小滑头,就知道逗我开心。”邓丽君在陈朗的头上点了一下好笑道,“今年你们俩的唱片都是大卖,人气也越来越高,像我们这样的老歌手早就没地位了。”
“丽君,郎朗说的一句话没错,过分谦虚就是骄傲了啊。”谭咏麟也夸张的说道,两人的关系也很好。
“好了不和你们说笑了,阿伦你的唱片要继续努力了,争取超过郎朗。”邓丽君看着陈朗没个正行说道。
其实陈朗在别人面前顶多算是活跃,只有在特别亲近的人面前才会这么随意,邓丽君虽然嘴上如此说,心里却很开心。
“放心吧,超过这小子分分钟的事。”谭咏麟也配合着说道。
陈朗则是撇了撇嘴,表示不屑。
“对了,郎朗,你快毕业了,准备报考哪个大学?”邓丽君岔开了话题,谭咏麟也有些好奇。
“我准备报名香港演艺学院。”
“香港有这所大学吗?”谭咏麟和邓丽君想了好久也没有印象。
“现在还没有,因为这所大学要在明年才正式成立。”
“那你六月份就毕业了,准备干嘛?”
“我在写剧本,以后可能会做个演员和编剧。”陈朗耸了耸肩随意道。
“你写的小说本本热/卖,当个编剧应该不难。”邓丽君赞赏的点了点头。
谭咏麟则是微微皱眉,“这样不会影响你的歌唱事业吗?在这方面我可是深有体会。”
“多少还是有影响吧,不过应该影响不大,对了君姐,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吗?”陈朗还在想着自己为邓丽君写的那首歌呢。
“六月的时候我会再发一张唱片,你为我写的歌也会收录其中,年底会举行演唱会,明年的话我可能就要去日本了。”邓丽君说完,似乎有些感慨。
陈朗却是心中一动,经过假护/照事件之后,日本限制邓丽君入境两年,让邓丽君在日本火爆的演唱事业,毁于一旦。
现在是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准备再战日本。
“那就提前祝君姐你再次火爆日本。”
重生之娱乐教父 第三四一章 毕业
时间飞逝,转眼间已经到了六月。
香港歌坛依然是谭咏麟和张国荣两个人的天下,其他歌手发行的唱片均在这两张唱片的声势之下,销量寥寥,让其他唱片公司感觉到两人强势的同时,也压下了不少准备发行的唱片。
只有cbs新力(索尼)毫无惧色,为旗下的歌手蔡枫华发行了最新大碟《蔡枫华》。
随着香港新一代歌手表现的越来越亮眼,索尼旗下在拥有之前新一辈歌手中仅次于陈朗和陈百强的蔡枫华,自然无惧谭咏麟和张国荣。
为蔡枫华发行大碟除了抢销量之外,也要展示一下公司的实力,否则在宝丽金和华星的压制之下,其他的唱片公司似乎都隐形了一般。
蔡枫华的最新大碟《蔡枫华》一经推出,凭借着不俗的人气和表现,也受到了粉丝的追捧,总算是将谭张两人的《迟来的春天》与《风继续吹》赶下了香港大碟榜的冠军宝座。
让蔡枫华和索尼高兴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新一辈歌手的表现确实越来越强势。
香港歌坛的纷纷扰扰并没有打扰到陈朗,因为此时的陈朗正在参加a-level考试。
香港中学生考大学和内地有很大的不同。
中七的学生首先要向自己想要报考的大学发出申请,然后可能要经过申报材料审查,笔试以及面试,然后进入一所大学的候选名单,在中七最后要参加a-level考试。
要考6门课,每门课以a、b、c……来评价,a拿到的越多越好,最后大学根据对学生先前的考核以及后来的a-level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该学生。
陈朗早就通过陈父联系了明年才会成立的香港演艺学院,这是由香港政府成立,也是香港本地唯一一所提供表演艺术、舞台科艺及电影电视的专业教育、训练及研究的学府。
虽然这所大学是香港政府成立,并且还占据了唯一这个名头,但是其生员入学情况恐怕有些令人担忧。
这是培养演艺方面人才的大学,但是无论是无线还是亚视都有自己专门培养艺员的培训班,而且从两家电视台的艺员培训班毕业显然会成为电视台的嫡系。
在寻求影视剧角色的时候也更加的方便和亲近,而香港演艺学院毕竟是刚刚成立,教学水准先不说,光是学生毕业后能不能够竞争的过两家电视台嫡系出来的艺人,就得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因此现在香港演艺学院虽然已经在筹划中,但是到底能否吸引到足够的学员,还真是很难说。
就在校长和相关部门头疼的时候,陈父托关系打听找上了门。
说明了来意之后,校长和几位副校长以及系主任都是眼前一亮,这说不定就是一个学院吸引学员的一大亮点。
陈朗对于年轻人巨大的影响力,现在别说香港,就是整个亚洲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如果将陈朗成为学院第一批学员的消息透露出去,肯定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那些喜欢陈朗的追星族说不定会为了与陈朗成为校友而选择同一所大学也说不定。
而且,只要有了陈朗这个巨大的发光体,不用自己费力的宣传,就会有媒体免费的为学院打开知名度,这对于一所新创办的大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至于特招陈朗入校,那根本不是事。
陈父预料到会成功,但是没想到校长的热情比自己还要高昂,自己还没说完就点头答应了。
还答应在学院创办的当天就会办理好一切手续,到时候只要陈朗前来报到就可以,不过也提出了想要将这一消息透露出去的意图,陈父则是毫不在意的答应了,只要能够让儿子上了这所大学,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
不过为了不让学院难办,陈朗还是和大家一样,整理了自己的材料,然后参加了a-level考试。
考完之后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顿大餐,算是庆祝陈朗高中毕业。
“郎朗,没想到你这个弟弟倒是比我这个姐姐提前毕业了,我还得再上一年高中呢。”陈云看着陈朗撇嘴道。
“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嘛,只要再等一年,等你考上了大学,我就买辆车送给你。”陈朗闻言笑嘻嘻的说道。
听到陈朗的话,想到能够拥有自己的甲壳虫小轿车,陈云才笑了起来。
“郎朗,你现在也正式的高中毕业了,我们也就不再强求你的学业了。”陈母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神里充满了骄傲和感慨,没想到当年的小家伙已经这么大了。
“不过你以后有什么打算,能不能和我们说一说?”
“当然。我最近几年的主业还是唱歌,不过我还想要成为一个演员、编剧和导演,我报考香港演艺学院就是打算报考导演系,同时兼修一下表演。等我正式毕业了,就会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电影上来,然后时不时的也会出几张唱片,大概就是这样。”陈朗简单的说了说自己的打算。
“那么公司呢?你不打算来管理自己的公司吗?”陈父闻言皱眉道。
“管理公司我可不会,而且我也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有了爸妈还有姐姐,加上一些管理人才就够了,我还是比较喜欢娱乐圈,这也是我一直就有的打算。”陈朗赶紧解释道。
自己可不希望每天只是枯燥的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那样不仅无聊,还浪费了自己的金手指。
陈父闻言点了点头,也罢,现在家里什么都不缺,既然自己的儿子喜欢娱乐圈,还是随他吧。
陈母也没有反对,给儿子夹了块鱼问道,“那你在上学之前这段时间干嘛?”
“我已经写好了一个剧本了,准备拿给邵氏电影公司看看能不能够投拍,如果可以的话,那我在上学之前应该就会在剧组中度过了。”陈朗说道。
“还有我毕业了还会发一张唱片,另外还要写新的小说,总之,事情不少。”
“现在邵氏的电影真是越来越难看了,而且听说邵氏准备减产,你投给邵氏人家会要吗?还有,你准备将剧本给谁来拍?”陈母闻言担心的问道。
“对于写故事我还是有些把握的,至于交给谁我已经想好了,就交给王晶。”
重生之娱乐教父 第三四二章 剧本
感谢我是飛少大大的慷慨打赏!
------------------------------
香港辉煌璀璨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是多元的,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亦或是电视剧集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同时以香港为中心,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娱乐都受到香港的辐射。
虽然现在才是八十年代的初期,这种影响还不算深刻,但是以邓丽君和陈朗为代表的歌手已经成为了整个亚洲瞩目的超级歌星。
以新艺城和嘉禾为代表的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也火爆亚洲所有国家。
同时随着香港歌坛和影坛发展越加的迅速和成熟,这种影响力还在逐年的增加,直到九十年代初期达到了巅峰。
作为一个九十年代初出生的人,陈朗对于香港八十年代熟悉又陌生。
陌生,是因为自己长大时,香港娱乐的辉煌早已是过眼云烟,熟悉,则是因为那一部部经典的港片,一个个万众瞩目的巨星和女神。
对于辉煌璀璨的八十年代,陈朗前世是憧憬不已,现在重生到此,当然不会错过,更是要在其中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朗抄书起家,然后又发行了唱片,但是陈朗心中最最希望的还是再现一部部经典的影片。
好在通过两年半的时间,陈朗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一定的身家,也是时候去触摸前世那难以实现的梦想。
因此,陈朗在升入了中七之后就已经买回来了相关的书籍,开始学习创作剧本。
其实剧本的创作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简单是因为剧本的格式是一定的,想要编写一部形式上符合要求的剧本很简单,照搬就是。
难的是写出一本创意十足,或者卖点十足的剧本,不过这恰恰是陈朗最大的优势,因此陈朗在学习模仿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决定写一个正式的剧本并且准备投拍。
可是脑海里的经典太多,先写哪一本倒是成为了一个问题。
就陈朗自己而言,前世最喜欢看的是科幻、魔幻、动作、动画以及喜剧类的电影。
美国大片中那种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感光享受让人惊奇不已,大呼过瘾。
成为一个功夫高手,相信是无数男孩子心中的梦想。
喜剧类的电影让人哈哈大笑,身心放松。
动画类的电影大多是全家欢欢类型,爱心满满。
这些都是陈朗喜欢的。
可是这么多的经典影片,除了暂时还没有相应的技术无法拍摄的电影之外,依然有很多的选择,不过在香港有两个类型永远不会过时,那就是动作片和喜剧片。
至于很多黑帮片,变种而来的英雄片、新武侠片以及警匪片,在现在的1983年,还没有完全的流行开来,大行其道,因此陈朗将目标锁定在了喜剧片。
真正让陈朗开始创作第一个剧本的契机是陈朗凑巧看到了一部话剧,而且这个剧本差一点就与陈朗擦肩而过。
当时有同学邀请陈朗去观看一个中学生的话剧比赛,陈朗本来不想去,还在想着自己的第一个剧本,直到同学说这个话剧比赛或许能够带来灵感,陈朗才答应前来观看。
而这次的话剧比赛的确给了陈朗一个大大的惊喜,十多个话剧中有一个独幕剧叫《朱秀才》。
整个演出在破庙中,是一只吊颈鬼和三个女学生的故事,而这个独幕剧在最后的评比中也拿到了比赛的冠军。
陈朗看完就立刻跑向了后/台,找到了这部话剧的导演和编剧马伟豪,想要买下他手中的这个话剧剧本。
马伟豪此时还只是个高中生,而且还是一个郎朗粉丝俱乐部的成员,看到陈朗时十分的激动和开心,听到陈朗的来意之后,就想答应下来,不过被一句话喊停了。
“这位同学,请问你是刚才话剧第一名《朱秀才》的编剧吗?”这个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