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稍稍将镜头向左侧偏移,在另一条与湖北新军相反的土路上,同样军容整齐的一群新军士兵迈步前行,一样的蓝色军装,只是身后的步枪却有所不同。此枪刘继业虽不熟悉,但光从外表也能看出是最新款的1898式毛瑟,比仿制德国1888委员会步枪的汉阳造更为先进;这就是清廷最强武力,也是所有新建陆军的模板,袁世凯在政治上最强后盾,北洋六镇。
除了步枪的不同之外,北军大量的步兵后面,还有许多士兵分成四人一组,在肩上扛着曾在日俄战争中大放异彩的马克沁机枪。再将镜头往后看,更有数不清的骡马拖着一门门山炮、野炮,重炮跟随着大部队。
与之相比,湖北新军的装备就显得寒酸了许多。
两只军队不断拉近着距离,同时向刘继业所在台下的空旷地域集合。
被事先清理整齐、并设置了各式演示所需要的器材的平地面积约有五十余亩,中间还有两条人造小河,方便两军工兵演示搭建浮桥、及士兵涉水进攻等项目。在平地的最北侧,便是观操台,由数十根巨大圆木支撑。台两侧高四米,中间主席台则有五米左右,上面不光做工更为精细,还准备了二十余把椅子、桌子和茶水提供袁世凯、端方、铁良等阅操大臣和其他清廷重臣,以及身份显赫的外宾。
刘继业所在,位于两侧的台面比主席台矮上一米,只有一排排木质板凳供歇息腿脚,这里便是大部分观操人员所在的位置,有官员、有旧军军官、有新军军官、有外国武官,有记者、还有负责编练两军的日本和德国教官。
随着南北两军的先头部队抵达演示场,观操台下的军乐队开始了演奏,都是当世列强军队的军乐名曲,如英国的‘大不列颠掷弹兵进行曲’、德国的‘国王格拉泽进行曲’等等。
事先彩排过无数次的北洋军军乐团技术娴熟,配合和衔接非常完好。或轻快或雄壮的音乐,无疑增加了在场所有人的感官体验。
上午时分,南北两军终于全部进入演示场地。
仗着身高的优势,刘继业哪怕在第三排,对操场上的情况也一览无余:三万余士兵、百余门各式火炮、各类技术兵种,分成两个如同被量尺仔细划分整齐的方阵,齐齐聚集于此,正对观操台。一眼望去,无边无际,从方阵第一人到最后一人中间,间隔了将近一公里。
军乐团渐渐停止了奏乐。
在两军最前方,两军各自的总统官、各统制、参谋长等高级军官十余人骑在马上,面向观操台。他们穿着最华丽、绣满金边的大礼服和擦得锃亮的马靴,齐齐向观操台行军礼。在他们身后,三万参演官兵也同时极富节奏感地举起手中步枪,‘咔、喀’声鸣响,几乎是同时完成了持枪礼。
观操台上全部人员都纷纷回礼;军职人员行军礼、文官拱手回礼、外国记者则行脱帽礼。
片刻之后,站在北军方阵最前端的北军总统官、曾留学德国学习炮兵的段祺瑞宣布礼毕,台上一阵阵掌声鼓起。
段祺瑞身形略显干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留着当下最时髦的欧式小胡子,策马来到两个军阵的正中央,向主席台又敬了一礼,提足了中气,这才开口,朗声道:“北军总统官段祺瑞,瑾代表北军上下全体参操官兵,向诸阅操大臣大人们、观操之内外礼宾致敬!”
又是一阵掌声,段祺瑞接下来将北军演习的总方略和特别方略背诵了一遍。他对军操章法熟练,吐字清楚,声音洪朗,赢得了不少赞誉。
段祺瑞发言完毕后,便轮到南军总统官张彪上前致敬和背诵。只是张彪水平不如段祺瑞,背得结结巴巴,中间还卡了十余秒钟,样子相当窘迫。
暂且不评价好坏;这边两军的最高指挥官发言完毕,回到各自的军阵前,轮到主席台上的阅操大臣发话了。在众人一阵推让中,最后袁世凯拉着铁良站了起来。两个一身新式大礼服、清廷陆军的最高决策者来到栏杆前,先是彼此行礼,然后朝着下方数万人抱拳,由新担任未久的陆军部尚书铁良率先高声道:
“自袁宫保小站练兵以来,我大清师法日德两国,创立新建陆军,革新武备、欲求重振军威,重回世界之林!诸君自知朝廷为编练新军所花费之数千万巨款、付出上下无数能臣之心力,秉持忠义,勿忘朝廷之厚恩!陛下与太皇太后恩典!”
一阵掌声,铁良微笑着退后半步,神色略显冰冷地看了看袁世凯。哪怕两人的不和已是公开秘密,场面上袁世凯还是做的很到位;他面色平淡,向铁良友好笑了笑,这才发言。他的音色略显细腻,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次秋操,乃朝廷为检阅新建陆军之成果,诸君务必尽职尽责、努力操练,不负朝廷之期许!”
‘啪啪啪啪……’又是一阵鼓掌声。
最后,等掌声落下,袁世凯朝着全体官兵再次高声大喝道:“扬我黄龙旗!唱我帝国歌!”
观操台前一面巨大的国旗在升旗手的操作下缓缓升起,军乐团再次拿起了手中乐器,开始缓缓演奏清廷刚公布未久的陆军军歌兼代国歌:‘颂龙旗’。在场的全体观操人员都起立向国旗持瞩目礼,台下的三万官兵再次齐刷刷地将手中步枪平举。
随着黄龙旗慢慢升高,所有人都开始齐声唱起:
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
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冑,地大物产博。
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万人同唱,声势铺天盖地,隐隐有着雷鸣之声,令人荡气回肠。
大时代1902 第137章 开操(上)
第一百三十七章开操(上)
奏乐结束,黄龙旗终于飘扬在顶端,为期五天的秋操也正式开始了!
南北两军排成队列各自进入阵地,按照各自总统官制定的演示计划,依次操练了火力掩盖、刺刀搏杀、打靶等一系列战法。霎时间,炮声隆隆、枪声不绝于耳,平整的操演场上上演了炮兵、骑兵与步兵的协同作战,出现了新式工兵设雷排雷,以及协助辎重部队大桥过河等等。一时间人喊马嘶,不时冒出火药燃烧的橘橙色火光。
各式操演从上午九点左右一直进行到下午,中间参操士兵们只是简单入食,稍稍休整便继续操演直到傍晚才算结束。这一期间,南军总统官张彪指挥得杂乱无章;他也有自知之明,很快就将指挥权让与南军统制黎元洪,由其来负责后半段的指挥。
与张彪相比,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黎元洪可谓表现出色。在演示结束后的评论中,被阅操大臣袁世凯称赞,而其所率领的南军更被袁世凯赞为‘东南各省首屈一指!’
从刘继业的角度看,南军之军容严整似乎要高出北军一头,而在演示中两军的射击成绩中,也是南军略微占优。从身旁不停说话的瘦小参谋口中,刘继业得知湖广总督张之洞非常重视此次秋操,而参操的湖北新军不仅提前准备,而且一路走一路练,先是在湖北境内举行一次小规模演习,坐火车到达郑州后,和河南新军合兵一处再次演习,路上途经卫辉、淇县时也多次演习,做足了准备。
不过刘继业也深知第一天两军所表露出的都只是表面上的把式,真正的重头戏还要等到明天的实战环节;到那个时候,才能看出两军的真实战斗力。
第一天的演示结束,各方都很是满意,天色暗淡下来便鸣金收兵,准备第二天的对抗了。
从观操台上下来,刘继业直径回到他的帐篷取了些物件,然后到旁边马厩中牵出由秋操军方临时借与他的矮小蒙古马,看准了方向便朝北军所驻扎汤阴城而去。
身为观操人员、同时也是端方所部的审判成员之一,刘继业几天前便向负责秋操的操练处提出随北军行动,以近距离观察。征得负责的参谋同意后,便分到了一张写明了目的的随军证,以及一匹小母马;虽然比之刘继业在满洲以及江宁的坐骑远远不如,不过也勉强能代腿。
沿着土路骑着小母马慢悠悠地向汤阴城前进,刘继业一路上遇到了好几处北军哨兵询问,在看过其观操卷、以及由操练处颁发的随军证后一一放行。
来到汤阴城下已是晚上八点左右,在城门口又被检查了一遍,可见北军之戒备森严。
向城内巡逻的士兵问明了路,刘继业一边骑着马,一边注意到几个北军士兵在和街边的商贩就一些枣子讨价还价。虽然不知具体,但从肢体动作来看,北军似乎并未仗势欺人,而是颇为平和地与商贩商量价格。
一路上只见汤阴城市容整理有条、士兵秋毫无犯,北军的如此军纪让刘继业暗赞,心中不自觉地将第三十四标拿来比较了一番。最后觉得光从军纪而言,两军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异。
来到已被改建为临时指挥部的汤阴城隍庙,在门口向卫兵表明了身份和目的。走进去后,只见大堂内十余座电灯照得明亮无比,一群军官、参谋正围着沙盘指指点点,为首之人正是今日发言出色的北军总统官,段祺瑞。
因为有严格的演习计划,实际上北军和南军的实战操演是按照事先议定的计划执行,留给高级指挥官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少,而更多的是考核其执行力、突发处理能力等等。
刘继业还未接近沙盘,就有一个靠门的参谋走了过来,看了看刘继业身上有着南方新军风格的正参领军装,颇为客气地问道:“长官何事前来?”
“本官乃陆军第九镇标统,随两江总督端大人来此观操。这次得操练处准许,来贵军处实地考察,希望贵军能将本官安排至一营兵马,容本官未来四天的观摩。”
听到刘继业的解释,参谋点了点头,随即侧开身子向大堂左边的侧门指引道:“长官这边请,观操人员均由此处靳云鹏参谋负责。”
刘继业于是走进侧屋,在门口差点撞上准备出门的一人;细细一看,就是今天观看演示的时候,站在自己身旁话不停的瘦小男子。
对方似乎也认出了刘继业,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友善地笑了笑算是打过招呼。
来到房间里面,刘继业向坐在办公椅的光头参谋递上操练处颁发的随军证,重新解释了一遍目的。
负责此项,名叫靳云鹏的参谋身着副参领的军装,见了刘继业立即站了起来首先行礼接待,然后才恭敬地收了刘继业的证件一边查看一边听。等其讲完后,友善地笑道:“不知刘标统对何兵种感兴趣?”
“靳参谋不必客气,若方便的话,本官想入前线某营抵近观摩。”
“自无不可……”靳云鹏坐下,在桌上的花册中翻阅了片刻,然后笑着问道:“不知第一混成协下属第四十标第一营可好?”
刘继业自然是答应下来,于是靳云鹏便写了一份信交给刘继业,先是指明了第一营驻扎地点,然后嘱咐让他到时候将信件带给其管带即可。
第一营驻扎的地点在汤阴城最北端,临时租用的民屋挨着城墙,更有不少帐篷被搭建起来,供那些没有分到民屋的士兵住宿。
从城隍庙来到城北花了刘继业二十分钟时间,不过此时天早已完全黑下来,一路上他都是举的煤油灯照明。接近第一营又被检查一遍,刘继业这才终于见到了第一营管带石敬亭。等对方敬礼完毕,刘继业先是回礼,然后将靳云鹏的信递过去;对方一目十行地过了一遍,然后才恭敬道:“刘标统大驾光临,选择我第一营为观摩目标,下官实在荣幸之至!等下下官便帮您安排住所,明日可随我营部出发。”
石敬亭准备了一些材料,然后才找来了一个军校级别的参谋领着刘继业来到了营部不远处,一处整洁的民宅前。大门口一名圆脸队官正在打水准备洗漱,见到二人有些惊讶,却听见那参谋好声陪笑道:“焕章,这是前来我们营观操的刘标统,管带大人吩咐让他住你这里,你暂时委屈一下、与你下面哪个哨长挤一下、凑合几天吧。”
圆脸队官听后面露不忿之色,只是看到刘继业肩章上的两杠三星不敢吭声。他闷闷地将水倒掉,走进屋子里收拾了一番,然后领着大包小包出来,先是嘟囔着:“什么人都往俺这里塞……”然后朝那参谋不客气地瞪了一眼:“还不快指路!?”
参谋苦笑地看了那队官一眼,觉得自己有些冤枉。
“刘标统,请早些休息;明天演习计划规定我军早上与南军进行马队遭遇战,要求全协都五点出发。”
“知道了,多谢提醒。”
望着参谋与嘟嘟囔囔的圆脸队官走远,刘继业将马匹拴在民宅门前的绑马柱上,然后拎起包裹走入宅内。
一进去,却看到了熟人,方才才碰过一次面的瘦小参谋!
巧了!
两人居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彼此自然打了一番招呼。
“在下刘继业,现为第九镇第三十四标标统,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那汉子听到名字眼睛一亮,笑道:“可是在日俄战争中立下大功,生擒库洛帕特金的刘文鹿吗?”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汉子豪爽地大笑了两声道:“生擒俄军总统官还是小事,我就不知何为大事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文鹿你的学长来着……”
刘继业面露好奇之色,问道:“想必兄台也是日本陆士的毕业生,不知是几期的?”
汉子自信一笑:“我是陆士第一期,吴禄贞。”
虽然刘继业当初在1903年时的东京神田拒俄运动上,与吴禄贞有过一面之缘,但是毕竟只是在台下听其演讲接触过那么一次,从头到尾都没什么联系、话也没说,因此记不得对方的长相也就不足为怪了。
况且那时吴禄贞还不像现在那么瘦小,更是让印象模糊的刘继业认不出来了。
据刘继业了解,吴禄贞作为第一批留日的士官生,在当时可谓风云人物,与张绍曾、蓝天蔚三人一并被称之为士官三杰。而他心向革命很早,曾参加过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事、加入兴中会、组织拒俄义勇队,还在长沙与黄兴有过合作,是革命的前辈。
两人这次巧合地住在一个屋檐下,彼此互相稍微一打探就确定了革命同志的身份,一下子关系就紧密了不少。
原来吴禄贞于今年4月的时候在北京担任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这一闲置,本来无事可做准备申请前往边疆考察,却没想到清廷准备举办彰德秋操后,被其当初在日本的好友、士官生晚辈、出任北军审判长的满清贵胄良弼所推荐,成为了审判组的一员、负责实地考核北军战绩成果。
好巧不巧地,吴禄贞选择了与刘继业相同的第一混成协下属第四十标第一营,接下来几天二人都将一同行动了。
与吴禄贞好好畅聊了一番,刘继业发现此人性格豪爽、谈吐不凡,极富浪漫主义英雄色彩。其主张中央革命论,与孙文准备在边陲一角发动革命不同,认为只有直击满清心脏北京,才是上上策。
大时代1902 第138章 开操(下)
第一百三十八章开操(下)
第二天一大早,天尚未亮,刘继业与吴禄贞便随第一营开拔出发了;按照会操计划,今天应该演习南北两军的骑兵战。而第一营属于步兵队,则按计划部署于中军左翼、布置阵地,做一些准备工作,第一天基本上属于看客。
距离刘继业前方二十余里处,北军前锋哨马已先行出发;经过官屯、王官屯、小张盖等地,于上午十点半左右抵达南点村附近散开放哨。于此同时,南军前锋哨兵则误将汤阴东南五里村的阅兵大臣卫队误认为北军马队,奔向了错误的方向,使得南军主力马队正面敞开。
两方马队不断接近,首先是在哨马方面占优的北军在距离十里地的地方先一步发现了南军,汇报给北军主力后,马队指挥官当即决定利用优势先一步进行突袭。
于是当北军主力行至五里,已将阵型转变为冲锋阵时,南军才在望远镜中发现了对方,只得仓促变换队形。
不过尽管如此,南军却也毫不畏惧,面对北军的逼近,南军反而先一步奋呼发起了反突击。
两军接近,彼此都是士气高昂,互不相服,队形撞到了一起,冲锋之中蹄迹交错,双方白亮亮的马刀都拔了出来,几乎就要刀兵相见了!
见此情形,随军的审判官急忙临时下令终止演习,以避免出现人员伤亡。最后判算,认为南军误探、造成过晚发现北军,再加上队形尚未整理齐备就率先发动冲锋、不仅浪费了马力更使得冲击力不如北军。最终判当天占据优势的北军马队获胜,南军马队虽不服气,却也不得不听命于操练处的审判官。
此后各方审判官议定了结果,将之上报两军的审判长,算入秋操成绩中。
得知这次骑兵战的结果,袁世凯自己并不满意,在向朝廷起草的奏议中检讨道:“至于两军马队,未能探悉敌情,以至主将调度无所依据,直至开战,始识方针。是马队搜索之不力,实有难辞之咎。”
会操进入第三天,南北两军也开始了大规模的遭遇战。双方在各自新式军官的指挥下开展步炮协同、骑兵探查,火力掩盖等一系列新战法,北军也在此次战斗中首先使用了马克沁机枪以及热气球作为侦查和为炮兵矫正射击坐标。
两军各自向前行进,兵力分布各有不均;南军将主力放在了其左翼、而北军则放在了右翼。结果初一接战时,右翼北军在炮火和人数上对正面的南军占据了绝对优势,以5个步兵标和4个炮兵营对战南军2个步兵标和2各炮兵营。刘继业在营部距离前线只有百余米,端着望远镜看到北军在步炮协同之下,很快将南军搭建的临时阵地包围起来。接着北军士兵们毫不畏惧地端着刺刀便往前冲,而防守的南军也不怵近战肉搏,在队官的一声声哨音下发起了反冲锋!
刺刀对刺刀,两边都是鼓足了劲在对冲!
包括吴禄贞在内,场上的审判官眼见一场白刃战即将上演,怕出现差错、擦枪走火、发生大规模伤亡,急忙喊停,终止这边的演习而直接计算战果。
北军的优势明显,加上南军已被包围,审判官最后自然算右翼的南军失利。然而左翼战局却明显不同,这里南军集结重兵,拥有兵力优势,上演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不同的是左翼是南军包围了北军。
最后算下来,双方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算是打了个平手。
虽然北军和南军都表现出色,但直接观战的刘继业依然发现双方都缺乏不少实战意识;毕竟是未经历过战火的部队,再训练的严格,在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之前,依旧会缺少必要的经验。
无论南北两军,双方的炮火使用很成问题,步炮协同还存在很大的空隙和漏洞。而士兵虽然都很勇敢,不怕白刃战,但对卧倒、寻找障碍物等隐蔽措施却毫无认识。
见识过日军和俄军作战的刘继业对此很清楚,如果是实战,北军和南军这样轻视火力,早已伤亡惨重了!北军发动炮击时,南军居然还有一个标的人马在整顿队列!换作任何有经验的部队也早就分散开来,卧倒隐蔽了!而北军也好不到哪里去:也亏南军只是配备了少数重机枪,不然北军发起密集冲锋的好几个营可能大半都要倒在路上。
不过总体而言,虽然瑕疵很多,但是南北两军都不失为训练有素的军队;尤其是近代军队所必须的军纪和军容方面,足以跟上列强步伐。唯一欠缺的,还是实战经验。
除此之外,后方后勤部队忙着运送弹药,顺便运来的一点点可怜粮食根本不够前线一万七千名北军将士食用。就连跟着营部观摩了一天的战斗,一直与中级军官活动的刘继业,期间也只是进食了自带的干粮,饿得辘辘作响,更别说前线消耗了大量体力的基层官兵了。
还好演习这三天来,天气都还不错,不然一旦道路泥泞起来,后勤更难以维持。
次日,南北两军各自退回计划中指定的位置,开始了攻防战的准备。
首先是南攻北守,北军在小吴庄一带驻扎,开始依据沟垒,构筑防御工事,同时将一个营左右的部队散开前线,一来作为骚扰、二来也可诱敌深入。然而演习当天,天却下起雨来,一下子增加了双方的难度。
至中午时分,进攻的南军已逼近北军所在的小吴庄一带,开始以大炮轰击北军阵地,随即派出步兵开始向北军固守阵地发起进攻。
在激战中,南军左翼与中央出现不相联络的漏洞,被北军指挥官曹锟抓住机会,抽出后预备队一个标突击、迅速将与大部队分离的南军左翼包围。于此同时,南军中央也急于增援左翼,双方在王官屯处集结了几乎全部力量,彼此都有些杀红了眼睛!
眼见两军大致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当前的战斗又有失控、变成一场真实的鏖战的可能,这边审判官在征得了同样观摩的阅操大臣铁良和袁世凯同意后,立即通知南北两军的总统官暂停演习。
当天下午暂停演习后,经过阅操大臣和其他高级军官的商量,最终决定会操的目的已基本达到,为避免两军发生意外,提前一天、就此终止会操。
彰德秋操至此算是落下帷幕了。
大时代1902 第139章 萍浏醴
第一百三十九章萍浏醴
彰德会操被阅操大臣一致提前叫停,南北两军返回驻地修整后,次日军容整齐地再次来到了演习开始第一天时的场地上。
不过上次来是为了演示环节,这一次,则是阅兵了。
三万人的阅兵规模,至少到目前为止无论中西都还未出现过、这次的彰德秋操也只是将南北两军中挑选出精英一千二百人,组成了六个大队列。无论是此次参与阅兵的官兵,还是观操的来宾,都穿上了最华丽的礼服。
刘继业依然站在观操台的侧面,这回位置被放在了第五排。不过仗着比大部分人高出一个头以上的身高,观看阅兵依然毫无问题,只是身上没穿过几次的大礼服有些僵硬,很是不舒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