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疯神狂想
这里的地下水还是不少的,虽然地上没有任何一条河流,但在这戈壁荒漠之中,地下水还真是不少,周围几条河流,都有直流向这边输送水源,只不过这些河流全都隐藏在地下,普通人根本难以发现。
所以,韩孔雀的控水神通,对寻找地下水真的是很好用,如果是普通人来这里找水,只能不停的向下打井探测,直到打到水源,那完全是在碰运气,这样的事情,也只有那种钱多了烧的的二傻才会这么干。
而要想用科学的办法探测水源,在这荒漠之中,还真是很困难,而韩孔雀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他完全可以轻松的绘制出地下水的流通图。
当然,韩孔雀现在可不想在这里打井,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堵塞地下河道,让这边的地下水位稍微上涨一些,只要有点水,足够他初期使用的就好了,毕竟这里还不是他的地盘,水多了,也只不过是吸引其他人来跟他抢夺罢了,对他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而堵塞地下河道的办法更加简单,现在韩孔雀的控水神通越来越厉害了,而他的办法就是在地下暗河的入口,形成一些冰块,来堵塞流入地下河中的水量,这样这里汇聚的地下水水位,自然会升高。
如果韩孔雀能够直接堵塞这下面的地下暗河入口,那么这里再次形成湖泊也不是多么难的事情。
现在韩孔雀对制造冰块已经轻驾就熟,只要是在他感知当中的水源,他就可以轻松的释放水分当中的热量,让水快速冷却成冰块。
韩孔雀想到就做,他控制地下水不停的放热,慢慢的形成一块巨大的冰块,这块冰块足以堵塞住整个地下河道。
所以当韩孔雀满头冷汗的停下来时,整个地下河已经被他完全堵塞,这个时候,在韩孔雀的感知当中,从四周汇流过来的地下水,正在地下,快速的升高。
汇聚过来的地下水算是浅表水,最深的也不过隐藏在地下一百多米,而最浅的也有六七十米,这完全是因为地面上的环境变化的太厉害,让人没法通过地表的表现来寻找地下水,所以这里到现在还是一片荒漠。
之所以寻找困难,完全是因为这里的地形变化太大,环境太过恶劣。
这里本来有山的地方,也许经过几十年,山就被风沙侵蚀一空了。
而本来是平地地方,也许几天之后,这里会堆起一座沙丘,慢慢的也许会形成一座小山。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找水,还真不需要太困难。
感知着地下水不停的升高,韩孔雀一脸笑意,不过,他也没有忘了继续观察地下暗河入口的冰块,看看这个冰块的融化程度。
冰块虽然在地下,地面上的热度到不了那里,但汇聚过来的地下水,温度可是不低,所以韩孔雀制造的冰块,不可避免的腰融化。
刚开始冰块的融化速度是很快的,只是几分钟,冰块就要崩溃,没办法韩孔雀只能继续消耗灵识,来加固冰块。
知道十几分钟之后,韩孔雀制造冰块形成的热气,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慢慢的消散了大部分,冰块的融化速度才开始减缓。
这个时候,韩孔雀才松了口气,此时地下的冰块溶解速度已经很慢,毕竟地表的高温,没法通过砂石传递到地下,所以地下环境,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涉,其实是个恒温环境。
在这地下三四百米的地方,一般温度保持在两度左右,这么低的温度,冰块融合的很慢。
刚开始韩孔雀制造的冰块融合速度快,一方面是韩孔雀制造冰块时的热气没法快速排出,再个就是地下水的温度比较高。
而过一段时间之后,地下水汇聚起来,后面流淌过来的地下水没法跟冰块接触,而跟冰块接触的,都让冰块降温了,所以韩孔雀制造的冰块融化的越来越慢。
感知着地下水位在不停的升高,韩孔雀计算着什么时候,这里的地下水能够漫出地表,形成湖泊。
当然,韩孔雀不是想要让这里立即恢复原来的样子,而是等到地下水漫出地表时,再疏通地下暗河,控制这里的湖泊大小。
而在韩孔雀的计划当中,初期只要有个十几米方圆的小水坑就行了。
感觉自己的计划完美,韩孔雀满意的笑了笑站起身,只要冰块不再融化,他就没必要在这里看着了,只等到这里的地下水漫出了地表,他再过来处理一下就好了。
看到韩孔雀好像是没有事情了,黄山走了过来。
看到黄山一脸笑意,韩孔雀也笑着道:“什么事情这么高兴?”
“老板你看我给你弄到了一件什么东西?”说着黄山递给了韩孔雀一个黑色的笔筒。(未完待续……)
...
都市藏真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黑金釉
感谢就支持nader兄弟的万币打赏,兄弟最近经常冒泡啊!!!
“咦?不错啊!”刚开始韩孔雀还没有太过在意,但等他看清楚了这件笔筒的釉色,韩孔雀才认真起来。
“怎么样?很不错吧?我一眼就看出这件东西不错。”黄山嘿嘿笑着把笔筒递给了韩孔雀手中。
“你小子,不知道这东西是不能直接过手的吗?”。韩孔雀虽然说着和黄山的不是,但他还是没有任何犹豫的直接接过了这件笔筒。
“我还能坑老板你?放心,我小心着呢,肯定不会让这件笔筒掉在了地上。”黄山笑呵呵的说着,跟着韩孔雀待的时间长了,自然也对古玩街的一些陈规陋习很清楚。
虽然知道,但黄山却没有耐心遵守,在他眼力,这些就是陈规陋习,是需要打破的。
不过此时韩孔雀已经没有心思管黄山,他的心神全部集中在了这件笔筒上,接过来一看,韩孔雀就惊讶的道:“乌金釉?”
“乌金釉?怪不得那么黑,又那么亮,原来这就是乌金釉啊!”卫长青凑了上来。
“这是乌金釉?怪不得看着这么漂亮。”肇东可若有所思的道。
“你确定这是乌金釉?”顾同一脸怪异的问道,实在是韩孔雀鉴定这件瓷器的速度太快了,快到顾同都有点不信任了。
韩孔雀当然猜到了顾同在想什么,所以他道:“黑釉和黑金釉,或者说乌金釉,我还是能够分辨的出来的。”
“你确定这不是黑釉,而是乌金釉?”顾同再次问道。
“黑釉和乌金釉有什么区别?”这个时候卫长青问道。
韩孔雀笑呵呵的道:“区别肉眼看不出来,不过如果有放大镜就能够看到。黑金釉的表面分布有很多金黄色的点,而黑釉只有白点。”
说完韩孔雀对着卫长青眨巴了一下眼睛,卫长青一愣,接着他欣喜起来,很快他就喊道:“果然是乌金釉。”
“就算里面有黄金,又看不出来。你说古人弄这么麻烦干什么?”在黄山的眼中,这就是一件黑漆漆的漂亮瓶子,至于是黑釉,还是乌金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两者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如果黑釉是瓷器当中的贫民,那么乌金釉就是瓷器当中的贵族,这两者的价格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区别乌金釉瓷器与黑釉瓷器。很简单,但用肉眼看,却不容易区别,如果在电子放大镜下,看放大的釉面,就很容易区别。
乌金釉釉面分布一颗颗金黄色的点子,象卫星上给山地的拍照片,蜿蜒曲折。凹凸不平。
黑釉的釉面,在放大镜下象一张黑纸。很平坦。
这一点韩孔雀和卫长青都能够轻易看到,所以两个人最先确定这是乌金釉。
“但是这里怎么会有乌金釉笔筒?”肇东可疑惑的道。
乾明远道:“这里原来可是古代丝绸之路,在这里出现什么东西都不意外。”
顾同反驳道:“乌金釉最早出现在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精品瓷器,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要不然这件笔筒怎么就出现在这里了呢?”乾明远笑呵呵的道。
“黄山。这是那几个人给的?他们说从哪里发现的吗?”。韩孔雀不管顾同和乾明远的争论,他还要仔细鉴定这个笔筒,所以他一边查看这个笔筒,一边向黄山询问这件笔筒的出处。
这件笔筒怎么看都不像是在风沙之中待过,要不然不会保存这么完好。而如果不是特意带进这里的,那么这件笔筒就比较有意思了。
韩孔雀之所以一眼就看上了这件笔筒,完全是因为这件笔筒可能使用的是乌金釉,而后来,他稍微琢磨一下,就更感兴趣了。
虽然这件瓷器的价值不算很大,但带着这么一件精品瓷器进沙漠,还真不是一般人做得出来的,如果是在这沙漠之中找到的,那就有很大的可能了。
但能够在沙漠之中保存这么完好,肯定是放置在一些特殊的地方,而在这里,特殊的地方,只有埋在地下了,但这件瓷器却不像是刚刚出土的,所以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既然有意思,韩孔雀就不介意浪费一些时间,而确定这件瓷器的价值,已经很有必要。
韩孔雀知道乌金釉料地有纯黑与黑地彩两种,纯黑为一色,还有就是黑地彩即在黑地上施彩绘,以黄、绿和紫三色为多,是景、德镇瓷工利用含铁量达134%的乌金土制釉而烧出的一种光润透亮、色黑如漆的纯正黑釉。
乌金釉同一般黑釉的区别除铁成份外,还含有锰、钴等元素,乌金釉质地细腻,净亮如镜的釉面,为黑釉瓷中难得的佳品。
此笔筒圆柱体状,圆唇直口,口径125厘米,高135厘米,通体黑色,藏品整体保存较好,胎釉结合处自然的火石红,说明是老瓷器。
“老板,这是好东西吧?”韩孔雀看了半天之后,黄山有点迫不及待的道。
“这件瓷器应该是清朝康熙时期的一件老东西,全名为清康熙黑金釉大笔筒,是件比较少见的精品瓷器。”韩孔雀点了点头道。
这件笔筒是件大开门的东西,笔筒上全身施乌金釉,色黑如漆,光润透亮,釉面硬朗,有数百年陈年老器上特有的蛤蜊光晕和传世品上常见的自然划痕。
从瓷器露胎处可见有旋痕和护胎浆水,胎质洁白细密,具有清朝康熙时期的瓷器典型特征。
蛤蜊光一般在明末(指天启往后,嘉、万五彩基本不见)、顺治五彩,老康五彩、斗彩,雍正斗彩、粉彩(官窑的比民窑多见)和乾隆的粉彩等等上都可看到。
晚清的五彩、粉彩上也看的到,但出现频率不如三代,民国一些日用粉彩瓷器上亦十分常见,现在出现在这件康熙乌金釉笔筒上,就十分罕见了。
“这是康熙黑金釉大笔筒?怪不得这么漂亮,这可是好东西,很少见呢!”卫长青双眼放光的道。
玩玉石的,一般也会对古董感兴趣,所以卫长青就算没有积累下多少古玩知识,但对一些常识还是知道的。
就是因为知道常识性的一些东西,他才会更加喜欢这件笔筒。
“这东西很少见吗?”。反而此时的黄山,对这件笔筒没有了太大的热情,毕竟他跟着韩孔雀,见多了各式各样的瓷器。
韩孔雀笑着道:“之所以说它少见,主要是指这种瓷器拥有一种比较少见的黑色品种,这种釉色色黑如漆、光泽闪烁,而拥有这种釉色的瓷器,看上去犹如一位雍容大气的贵族男子,气场强大,所以一些权贵特别喜欢。”
只要权贵喜欢的东西,价格就低不了,所以乌金釉是一种名贵的高温颜色釉,创烧于明代成化年间,但由于当时工艺水平有限,极难烧成,直到清代康熙年间,当时的督陶官亲自参与烧成。
这种釉面发出如镜面一样的光亮,极为富丽华贵,是历代黑釉瓷器中水平最高的一种。
“这个能值多少钱?”黄山最关心的还是这个。
韩孔雀轻笑道:“参考当前的此类瓷器的拍卖记录及市场价格,这件瓷器怎么也得价值四五十万,虽然价格不算很高,但它少见。
虽然在康熙时期文房用瓷的烧制中,以笔筒最为多见,但康熙时期其它釉色笔筒如青花、五彩、斗彩等相对比较多,这种黑色釉笔筒则较为少见,所以价格比同时期同类藏品要高不少。
而且这东西的升值潜力也大,十几年前这样的东西也就值个一二十万,而现在,就算四五十万也不一定买到手。”
韩孔雀反复的摩挲着这个笔筒,看得出来,他对这东西十分喜爱。
“这东西真的那么好?”黄山只是看着漂亮,可没有认为这东西就价值四五十万。
卫长青鄙视的道:“平时没事要多读读书啊!连这个都不知道?乌金釉在康熙朝只昙花一现,而清末民初是古物外流最盛期,今天我们国人要想弄到这样的精品,大都要从欧洲买回来。”
韩孔雀笑着道:“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虽然康熙时期的乌金釉不多,但也不是那么稀少,只不过传到现在变少了而已。”
“不可能吧?那怎么在国内看不到几件呢?”卫长青道。
韩孔雀嘿嘿笑了几声,却没有说话,黄山此时道:“这个都不知道?就像我们老板,得到了这件笔筒,自然是收藏起来了,这样外人怎么可能见到?”
韩孔雀只是笑了笑,不再多说。
乌金釉是我国名贵的色釉之一,是在建窑,黑定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但与上述各种天目釉的失透现象迥然不同,是一种光润如黑漆一样,明亮的黑釉。
乌金釉在清康乾年问,极为盛行,并有乌金加赤金及乌金加金图案开光画粉彩等综合装饰,清代御窑厂生产的乌金釉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两种。
乌金釉是黑釉中最莹亮的一种。(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黑金釉:
...
都市藏真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狗头金
感谢就支持nader兄弟打赏了1888币。n∈
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的艺人在宋代黑釉的基础上发展乌金釉,但当时烧成极不稳定,也不流行,所以这个时期的乌金釉才真的是稀少。
而到了清代康熙时,乌金釉精制于督陶官臧应选,雍正、乾隆年间,唐英亲手参与了工艺制作,仿制了乌金釉等产品。
景、德镇传统乌金釉是用当地产的一种乌金土配制而成,进入20世纪以后,景、德镇还采用工业废料或化工原料生产出非常艳丽的乌金釉,比历史上的乌金黑度与亮度都有提高。
而乌金釉最出名的是九十年代,一件康熙黑金釉大笔筒换了一辆小轿车,而那个时候的一辆小轿车也就十来万,最多也就二十万。
所以说,到了现在,一件康熙黑金釉大笔筒怎么也能够卖四五十万,这还是韩孔雀的保守估计,如果这件东西送拍,遇到了像韩孔雀这样喜欢的,没准能够拍出上百万的价格。
看着灰头土脸的四个人,韩孔雀一脸的好奇:“你们说这件笔筒是在沙漠当中捡到的?”
刚刚喝了水,又吃了一小碗八宝粥的四个大男人,此时已经恢复了精神,其中一个开口道:“是,在一个羊皮袋里发现的。”
韩孔雀的目光转向这个男人,看到男人的眼睛有点凹陷,还略微带点蓝色,他好像是不是汉族人,当然这些特征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老板,他叫马振元,其他三个都姓马是堂兄弟。来这里淘金的。”黄山给了这四个男人的初步信息。
韩孔雀点头,姓马的人可不止是汉人,回人当中姓马的也比较多,但这对韩孔雀来说根本没什么,所以韩孔雀没有继续询问。
“给他们点水和食物。”韩孔雀的意思很明白,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来淘金。韩孔雀都不想招惹这个麻烦,所以想给他们水和食物,送他们离开。
“这位老板,我们这次出来丢了食物和水,连交通工具都丢了,却什么收获都没有,如果家里的生活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我们也不会来这里冒险。
既然你们有多余的食物和水,能不能让我们在这里呆几天。在西面就有金矿,我们想过去继续淘金。”马振元此时开口道。
韩孔雀轻笑,没想到他不想招惹麻烦,而麻烦却非得找到他的身上,他干脆道:“你们不知道给我的那件笔筒的价值?有了这件笔筒,还用去淘金?”
“笔筒?那个虽然很漂亮,但再漂亮也没法当水喝,既然给了老板。我们就不会再要回来,不过。希望老板看在那件笔筒的份上,能够收留我们在这里多待几天。”马振元的嘴皮子很溜,意思也表达的很充分,他们付钱了,希望韩孔雀不要太黑心,昧了他们的宝贝。还不想帮他们。
韩孔雀看了看手中的康熙乌金釉大笔筒,他还真舍不得这个东西,不过,他怎么看这四个人也不像是在这沙漠当中待了很多天的样子。
用这件康熙乌金釉笔筒开路,还真是一个好办法。不管是不是懂行,都是可以的。
如果贪心,会收留他们,如果好心,更会收留他们,这几个人的这种做法,完全有可能是有预谋的。
“你们几个要想留下,要首先交代清楚身份,我想你不一定姓马吧?”虽然是疑问句,但韩孔雀的语气却十分肯定。
韩孔雀这么一说,马振元倒是一愣,不过他接着道:“我们长的这个样子,你们汉人看到了,肯定会有戒心,所以我们才没有说出本名。
我叫纳速喇丁,其他三个也不是我的亲兄弟,他叫撒的迷失,那两个是沙班和闪应雷,听名字也应该知道我们不是汉族了,我们是很有诚意的,希望你们不要介意,我们待在这里,只是希望借助你们的补给,多赚点钱。”
看到韩孔雀听到他们的名字之后,脸色越来越怪异,马振元就越说越诚恳。
这个时候乾明远道:“也许他们并没有恶意,马姓是他们族中的大姓,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姓氏,这也算是善意的撒谎。”
韩孔雀脸上的怪异收敛了点,不过韩孔雀还是问道:“他们族中的大姓有哪些?”
乾明远不明所以的道:“我知道的有马,王等大姓。”
韩孔雀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不过他却是知道,回、族十三姓: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萨
纳。
而刚才马振元说的纳速喇丁,就是他们族中最大的一个姓氏,而且这个名字还十分的特别。
既然来了这里,对这个民族,就不能不了解,所以韩孔雀了解的还是很清楚的,他们族中的纳姓,取自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喇丁名字首音。
据《陕、西通志》载,元朝初,贵族纳速喇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四姓,居留各省。”
在宁、夏,还有纳姓七百余户,四千余人组成的村子——纳、家户。
如果只是这样还没问题,毕竟少数民族,用祖先的名字起名,那是人家的传统,就算现在有人叫铁木真,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但在这里,却比较奇怪了,因为不止是纳速喇丁这一个名字奇怪,像撒的迷失也不是普通的名字。
撒姓也是“十三姓”之一,也是他们族中的大姓。
据他们族中家谱载:“撒氏始祖居西域,为回纥人,后为唐平叛,因其功被封斌王,以居关中。”
《撒氏宗谱》明建文元年(1399年),其后人撒仲谦一家由陕、西回迁,有祠名“懋款堂”。
在他们的民族当中,经名带“撒”字头的也比较多,仅元代有史可查的官员就有“撒都丁”、“撒里蛮”、“撒特迷失”、“撒的迷失”,其中“撒的迷失”同名者有8人,这都是撒姓的主要来源。
还有那个沙班,他的名字也大有深意,《千家姓》称:“今回、族多此姓,别为一族。”
这足以说明姓沙的人不少,都够称为一族的了。
该姓大多取自经名首音和尾音,如元初的沙全,其“父沙的,世居沙漠……(沙)全初名抄儿赤,甫五岁,为宋军所虏。年十八,留刘整幕下,宋人以其父名沙的,使以沙姓,而名曰全。”
《元史》中,“马合马沙或阿思兰沙或木八儿沙之后裔姓沙。”
《教民族说》)在经名中,带有“沙”的比较多,如《新元史》也黑迭儿传载:“也黑迭儿,西域人……子马谋沙……子密儿沙,次木八人喇沙……次忽都鲁沙……次阿鲁浑沙。”这都是沙姓之源。
而这些还不是韩孔雀最关注的,而他最关注的是沙班这个名字,要知道沙在波斯语义当中为王,正如突厥语族称王为汗。
如在波斯王国旧称“沙因沙”,义为“万王之王”,因此,有很多人认为沙姓族源多半是来自波斯。
但沙班这个名字却不是波斯后裔,而是沙姓中的赐姓,但他也是国内正宗的土著。
如“舍班,古里国回回,入附授南、京锦衣卫镇抚,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出使西域,以功迁到千户,赐姓沙,名班。”
沙是赐姓,而闪也是赐姓,最起码闪应雷这个名字应该是赐姓,是由“苫思丁之后裔”转为闪和陕。
在明代,闪姓回、族,多以擅长诗文见著,如闪应雷,闪继迪、闪仲侗、闪仲严等都是比较出明的。
如果这里这个沙漠之中灰头土脸的男人,不叫闪应雷,韩孔雀还真没有仔细想一下,可就是这么一想,就相处事情来了。
这几个家伙的名字,可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而且都是贵族,这样如果没有问题,那还真的出鬼了。
等想明白了这些关节,韩孔雀已经很确定这四个家伙有问题了。
因为他知道,如果这四个人的姓名是真的,那么他们绝对不会是新、疆本地人,而应该都是内地人,这就跟他们说的本地人相冲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