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龙夺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凤鸣岐山
王一发完言,朝堂上顿时有些冷场起来,大家伙都是读过史书的人。自然都知道王安石变法失败地事儿,再说康熙老爷子向来反感王安石其人,谁也不想成为王安石第二不是?就这么着,大家伙都闭上了嘴,谁也不想再开口。
风险?嘿,是不小,但并不是老王同志所说的那种风险。得,老王同志一站出来,这朝堂之争也就到火候了。嘿,该轮到咱上场表演一下了。胤祚大步走上前去,一头跪下道:“皇阿玛,儿臣以为王大人所言缪矣,王安石变法时所发行地交钞其意在于敛财而不是便利百姓,再者,北宋所发行之交钞乃是以朝廷信誉为抵押。并不是以库存金银为本位。一旦发行过量,交钞贬值就再所难免,由此所带来的朝堂威信丧失则势在不免。儿臣前折所言之发行纸币却并不是以朝廷威信为质押,而是以库银为基准,此与钱庄发行银票相类似,但又有所不同,朝堂发行纸币的出发点是便民及赌上钱法币制地漏洞,并不以敛财为目标,儿臣所奏之事在大理上是可行地。然因未有前例可循,其中粗疏之处在所难免,只能以之为草案,反复摸索研究方可行定事,请皇阿玛明鉴。”
这段时间以来。康熙老爷子也没闲着。不但他自个儿反复思量胤祚的那份折子,跟马齐、张廷玉等上书房大臣也议过了好几回了。以老爷子地精明自然能看得出发行纸币所带来地益处,也知道胤祚这份折子在大理上是没问题的,当然老爷子也察觉到其中隐藏着不小的风险,不免有些子犹豫不决,此时听闻胤祚一通子长篇大论,登时笑了一下道:“小六儿,朕倒想知道这纸币地发行何时能摸索出个门道来?”
何时?嘿,若是咱来搞,凭着咱手下众多的人马,三年内就能出成效,若是老四来搞,嘿,只怕永远也出不了大的成效,可惜老爷子绝无将此事放给咱的理。胤祚肚子里叽叽歪歪地叨咕着,可脸上却是一脸子的坚毅状:“回皇阿玛的话,此事若是儿臣总责,五年内定能见真章,儿臣本章在此,请皇阿玛圣裁。”
听着胤祚的豪言壮语,康熙老爷子笑了,胤可就急了,真要是老爷子金口一开,钱法地事儿归了胤祚,胤只怕想死地心都有了,赶紧出列道:“皇阿玛,儿臣有本上奏,儿臣以为六弟所奏之折固然可取,然其中尚有不少疑虑之所,儿臣以为此事确实可行,然须谨慎,否则易伤国本,儿臣亦曾研究过六弟之折,现如今也算有了点心得,请皇阿玛过目。”话音一落,将手中的奏本高举过头顶。
胤出了列,胤可不想落了人后,也站了出来,高声道:“启禀皇阿玛,儿臣亦有本上奏,头前儿臣听闻六哥所奏之事,甚感此折可贵,实乃治世之良策,儿臣反复思量之后,也有心得在此,请皇阿玛明鉴。”
得,这会儿三个阿哥都争着要总揽此事,再不开眼的朝臣都知道这哥三个又斗上了,谁也不敢再开口言事,各自提起精神头儿,就看康熙老爷子究竟打算将此事交待给哪个阿哥了,一时间朝堂里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康熙老爷子翻折子的声响。
胤、胤的折子大同小异,虽也说出了些胤祚上份折子的缺失之处,可大体的框架却没有变化,所做的不过是修补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出奇地地方,倒是胤祚的折子结合了杨名时提出的几个观点,修改了整体的规划,连同大体的相应步骤都罗列出来了,条理分明,可行性极高,看得康熙老爷子不住地点头。
老爷子点头不打紧,可把老四、老八给急坏了,这哥俩个此时地想法倒是一致得很:这钱法之事落谁手上都不能落到胤祚手里,只是这会儿急也没用,一切都在康熙老爷子地把握之中,老爷子始终没开口,愣是将这哥俩急出了满头的大汗。
嘿,老四、老八都急了,小样,急个啥子,老爷子压根儿就不可能将此事交给咱地,再说咱原本就打算让老四接手,嘿,先让这哥俩急一下也好,咱就权当是看戏好了。胤祚偷眼看见老四、老八哥俩个的狼狈样,心里头可是爽得很,这叫啥来着?啊,就叫请君入瓮。
“不错,尔等兄弟皆能有为国出力之心,朕心甚慰。准胤祚所奏,由胤总揽其事,调杨名时、阿灵阿入户部,协助办理钱法一案,限五年内提交总纲。”康熙老爷子金口一开,大家伙都松了口气,虽说老四总揽了钱法之事,可另外两阿哥保奏的人也都进了户部,算是各得其所罢了,只不过接下来的事儿可就得热闹了。
哈哈,爽得很,接下来有得老四忙的了,嘿,想拼实绩,咱就让你拼个够,拼到你吐血为止。胤祚眼瞅着妙计得逞,心情愉悦得很,当然面子上还得装出一副没争到“肉”的心疼状,散了朝,随意地跟朝臣们闲扯了几句,便溜之乎也。
一回到王爷,胤祚很是得意地将今儿个朝堂的事儿详细地述说了一番,话里头满是掩饰不住的兴奋,没等他乐完,邬思道递了张条子过去,胤祚拿起一看,登时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纸条上就一行字----“蝴蝶扇动了翅膀”
十龙夺嫡 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计划之风起太平洋(一)
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就可能引起一场风暴,现如今胤祚派出去的“蝴蝶”已经扇动了翅膀,暴风雨或许就要来了,而这场暴风雨正是胤祚等了许久的一个机会,一个让中华海军走向世界的机会。如果说历史原本像一潭死水,自从胤祚来到这个时空之后,就有如一枚石子投入了死水中,必然荡起层层的波澜,只是胤祚这枚石子未免太大了些,掀起的波澜也就壮阔得很,不但是大清朝,整个世界也慢慢地开始随着胤祚的脚步而缓缓地变化起来。
康熙四十二年的日本正是江户时代,自打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以来,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胤祚对日本大规模的经济掠夺,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制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自康熙三十七年起,到康熙四十二年止,这短短的五年间,大清船队频繁地往来于中日之间,大量地倾销各种日常用品,执行的是胤祚的命令----只卖不买或是少买,日本经济急剧衰败,农民自给自足的体系全面崩溃。社会动荡不安,暴民造反时有发生。德川家第五代将军德川纲重忧郁而死,第六代将军德川家宣以四十三岁的年龄登位为第六代将军,试图重整幕府,取消了民间恶评甚多地生类怜悯令和酒税,因此受到平民赞赏,人民也很期待家宣会有一番作为。家宣将纲吉时期的奸臣柳泽吉保免职后。起用间部诠房和新井白石,且推行文治政治,命令荻原重秀试着进行财政改革,试图挽救已然崩溃的日本经济。改革的结果就是加强闭关锁国的力度,不再开放任何口岸,严禁大清船队再次来日本进行交易。德川幕府的禁海锁国的命令下达得很快也很坚决,只不过到了执行地时候却惹出了一场大乱。
长崎作为日本离大陆最近的地方,向来是作为日本与中国之间交易的唯一窗口,长崎港口内往来的大型海船基本上都是大清船队,大清各大商行在长崎均有办事机构存在。不少大清侨民也住在当地。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底。德川幕府地禁海锁国令下达到长崎大名府,长崎大名小太郎养生立刻开始部署驱赶大清侨民及驱逐大清船队的任务。
日本人是个奇怪的民族,贪婪而又短视,凶狠残暴,行起事来总是顾前不顾后,幕府的命令是驱赶,到了长崎大名的口中便成了剿灭----不说港口内停泊的大批海船中的货物、金银,即便是大清各大商行地办事机构内流动资金就是个天文数字,财帛动人心。早就对大清船队垂涎三尺地小太郎养生下达了灭口令,试图将所有大清侨民、船队来个全歼。
是时,大清海运蓬勃发展,大型海船往来于大洋之间,然而所有的大型海船都产自胤祚旗下的江南造船厂。能从胤祚那儿搞到大船的都是朝廷显贵。其中绝大多数又是满族显贵,至于民间的船基本上都是中小型海船跑不了远洋。大多都是从事与日本、朝鲜之间的小额贸易。南洋、西洋与荷兰、英格兰的贸易额大、利润高,满族权贵们自然是不怎么瞧得上与朝鲜、日本的贸易,大多数的人选择地都是下南洋或是下西洋,风险是大了些,可又用不着那帮子老爷们自己去冒险,自然是无所谓的。现如今跟日本贸易额最大的自然是胤祚,接下来就是老三胤祉,至于民间的船只虽是不少,可总的加起来也没有这哥俩地一个零头,无他,船太小了,运货量有限得很。
天下没有不透风地墙,尽管小太郎养生秘密部署,可消息还是走漏了,这其中自然是有着“鸿鹄”的功劳,于是乎动乱开始了。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十一日夜,长崎一片大乱,数千早已准备就绪地长崎大名府士兵趁着夜色扑向了停泊在港口内的大清船队、大清各大商行驻地,一场血雨腥风开始了。
老三胤祉名下的船不少,前前后后从胤祚手中搞到了近四十艘的大海船,这货一向谨慎,不怎么肯冒险,一半以上的船都在日本、朝鲜间往来贸易,现如今停靠在长崎港口的四、五十艘大海船里就有十余艘是老三的产业,胤祚也有二十余艘海船在,其余十余艘则是各满族权贵的船,剩下的百余艘中小海船则是民间所有。
当长崎大名府士兵扑向港口之时,早已得知消息的“福源记”船队大部分已经于数日前离港,剩下的各船也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至于其它大清船队则慌乱不堪,陷入了苦战。一场血腥的厮杀之后,大半船只落入了敌手,其余则冒死趁夜撤退,因航道拥挤而撞沉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老三名下的海船除了两艘逃出生天外,不是沉了就是被俘,其余满族权贵的海船也好不到哪去。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中旬,长崎事变之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哗然,朝野震动,一时间声讨东瀛之声大作,尤其是那些因长崎事变而亏了血本的满族权贵们更是跳着脚骂娘,各自上本请求发兵的上本,鼓动民间舆论的也忙个不停,即便是诚亲王胤祉这么个文人也跳着脚嚷着要出兵攻打东瀛。
损失惨重?不错是有点,不过想要达成远大的目标,这点儿损失也是必须的,就算是产前的阵痛罢了。这是个局,自然是胤祚所布下的局,早在康熙三十七年海运刚开始的时候,胤祚就已经预见到会有如此的局面出现,一系列的经济掠夺、安插间谍等等手段都是为了引发今日的事变,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海军能横行大海。早在康熙四十二年三月中旬,胤祚便已经知道了日本人将采取的禁海锁国之策,也曾预测到可能会有流血事变的发生,胤祚早在海运之初就已经准备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因此并未受到太大的损失,当然这一切都得归功于“鸿鹄”的有效安排。
水师重整到如今已经将近一年,按胤祚的部署,现如今已有大型战舰十余艘,中型战船二十余艘,另有二十余艘大型战舰、十余艘中型战舰正在赶制中。所有战船上的火炮都是胤祚所设计的新型火炮,发射火药用的是无烟火药,当然以此时的科技还无法做到大规模生产一体化炮弹,对此胤祚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加大科研的投入,希望车床、冲床之类的机床能早日问世。到目前为止,大清水师只有刘双成的山东水师完成了部分换装,至于训练则还是没谱的事儿,此时的山东水师就武器装备而言已然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不过实际战力却弱得可怜----尽管刘双成在胤祚的严令下拼了老命地训练山东水师,只可惜时日太短,士兵们连装备都只能是勉强了解,离熟练掌握还远着呢,船倒是能开,毕竟胤祚调派了大批有经验的水手补充到了山东水师,火炮也能发射,不过准头嘛,那可就没谱了。
“战是绝对要打的,不经过实战的军队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虽说现如今水师还没准备好,不过本王相信就凭着船坚炮利也能将东瀛那块豆腐渣撞个稀巴烂,至于训练,本王以为以战带练也没什么不妥。”胤祚站在书桌前看着面前的一张大海图挥着手颇有些豪气地说道。
邬、林二人都是雷霆计划的主要设计者,虽说对胤祚的“不务正业”有些子抵触,可由于胤祚的坚持,倒也是尽心尽力在帮着完善计划,只是对于发兵的时机,这两位智者其实不怎么同意去打无准备的仗,康熙四十一年那会儿胤祚下令“鸿鹄”在日本的间谍动手脚之时,这二人就颇不以为然,此时面对着出兵的压力,心中难免揣揣,他们二人都清楚此时的大清水师是个花架子,刚试着提出暂缓出兵的意见,胤祚立马豪言壮语了一番,令这两位智者都大皱眉头。
邬思道皱着眉头道:“王爷既然坚持要打,以此时的朝野舆论倒也不是不行,可有一条:谁来挂帅?”
厄,谁来挂帅?娘的,这问题倒有些麻烦了。胤祚不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十龙夺嫡 第二百二十七章 雷霆计划之风起太平洋(二)
出兵是毋庸置疑的事儿,以胤祚对康熙老爷子的了解而言,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老爷子好面子,断不会容忍有人敢于跟大清作对,再说这会儿国库充裕,压根儿就不怕打战,纵使有些老古板会跳出来反对也不会干扰到老爷子的决心,更何况此时朝野主战的呼声极高,舆论压力极大。康熙老爷子戎马一生倒也不是个怕事的人,出兵征讨东瀛基本已成定局,可何时出兵?由谁挂帅?如何打?打到何种程度?要达到什么目的可就有得讲究了。
按胤祚的设想,打日本只有两个目的:一是训练远洋海军,让新成军的大清水师有个练兵的机会,为将来跟英、荷争霸亚洲做好准备;其次就是要将日本打疼了,打开日本的国门,使之成为大清经济掠夺的对象,毕竟日本的金、银可是胤祚惦记的对象。要想实现这两个目标其实都不难,只需水师到日本沿海狂轰乱炸一通,再拿下长崎就足够了,直接将长崎作为“租界”便可。若是由胤祚自个儿来领军要实现这两个战略目标原本也不是什么难事,就算让刘双成挂帅也不成问题,可惜的是挂帅的事情并不会是如此简单。
自打海外贸易全面展开之后,到如今已是五年了,别说胤祚就算是其他阿哥都很清楚东瀛是何等的落后,此战必胜是肯定的事情,如此一来这兵权可就有得一争了,名利双收的事情谁不想啊?这就轮到胤祚头痛了,打击日本并不是为了消灭日本,而是为了殖民,这战就不能打得太大。既要打疼了日本还不能让日本成为废墟,若是让那些个阿哥们去瞎折腾,啥事都泡汤了。
大清水师重整是胤祚的功劳这不假,刘双成是胤祚的门下奴才也是真,按说胤祚才是挂帅出征的不二人选,可惜地是康熙老爷子绝对不会让胤祚挂帅的---军权向来是帝位稳固与否的基础,尽管大清水师在大清军队序列中处于不入流的地位。可毕竟是一支军队,老爷子绝不能容忍有私家军队的存在,即便是自己看好的儿子也不行。若是胤祚上本自请挂帅,其结果就是不但没能得到帅位。反倒引起老爷子的疑心,纯属吃力不讨好地事儿,这一点当初胤祚就与邬、林二人商议过了,倒也没什么说的。至于刘双成嘛,虽说始终在水师任事,可惜分量太轻了些,压根儿就上不了台面。最多只能作为实际的海战指挥者。挂帅却是没可能的事情。
阿哥们中号称知兵地也有不少,除了胤祚之外,老十、老十三、老十四都有着知兵的名声,不消说这次挂帅的事情必然是胤祚与老四、老八之间又一轮争斗的开始。就以亲疏关系而言,胤祚也只有保举老十四为帅的可能,只不过胤祚对老十四还是很有些不放心,倒不是担心老十四会在海军中建立自己的势力,而是担心老十四立功心切,把一场教训之战打成了持久战。再者,老十四的年纪也小了些,今儿个刚到十六岁而已,康熙老爷子那儿只怕未必能通得过,除非老十四能表现出高人一筹地能力。否则根本就没可能。
早在雷霆计划制定之初。胤祚便已经将老十四考虑在内,平日里也没少向老十四讲述一些海战、登陆战地事例。至于各种战术演练也在图纸上讲解了不少,按说老十四在海战理论上是远远高出老十、老十三的,只不过这争帅位的事儿压根儿不是谁能打谁不能打的事儿,毕竟这帮子阿哥连同胤祚在内都没有实际的海战经验。以大清出兵的惯例而言,除非是老爷子亲征,总得有个老将或是阿哥去挂帅,当然阿哥挂帅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真儿个挂帅出征,另一种则是坐镇而已并不亲自参战,就这一点而言,老十、老十三都有机会,老十四能不能真儿个得到帅位还得看胤祚如何运作了。
邬思道问出谁来挂帅之言并不是他不清楚该由谁来挂帅,而是告诉胤祚挂帅的事情还没落实呢,别高兴得太早了,算是给正兴奋得不得了的胤祚提个醒儿。胤祚在心中盘算了许久,咬了咬牙道:“挂帅的事情自然是让老十四出面,本王上本就是了,只是老十四那小子心态不稳,本王还是有些担心。嗯,长崎事变地消息都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老十四竟然到这会儿都没露面,也不知道这小子到底在玩什么把戏?”一想起老十四,胤祚可真是有些子烦心的,这货平日有事没事总往自个儿府上窜,真到了要用他的时候,却连个人影都不见了。
“据鸿鹄的线报,十四爷这些天始终都在兵部忙着,看样子十四爷是打算整出份计划再来跟王爷要差使的。”林轩毅笑着回道。
邬思道轻笑一声道:“十四爷算准了王爷非举荐他不可,倒也不会那么快露面地,不过想来也快了,后日就要朝议了,想必十四爷也要坐不住了,王爷不妨等等再说。”
嘿,娘地老十四,跟咱玩起心眼来了,还真吃准咱非用他不可,真是个混球。事到如今胤祚也有些子无可奈何,苦笑着摇了下头,不再说这个话题,沉吟了一下道:“现如今是五月,风暴季节即将来临,真儿个出兵也得是九月的事情,这四个月内,江南厂子里还能整出十几艘战舰地,若是赶赶工,就是二十艘也不是没有可能,倒是水手上有些短缺,本王打算从福源记船队多调些人出来,南洋航线上少些船倒也没什么大问题,大不了就是少赚些钱而已,至于训练上的事也让鸿鹄派些人手去协助一下刘双成,另外让鸿鹄、暗箭盯紧点老四、老八,本王不想让这两货坏了本王的大事,实在不行就给他们找点活干干,省得他们没事就盯着水师。”胤祚有不少新研制出来的武器要在水师身上试验,自然不想老四、老八多插一手。
“四爷那头倒也好办,现如今四爷早忙得不可开交了,当然帮老十三争兵权的事儿四爷必定会去做的,不过一旦争不到,四爷也没那个闲工夫去管水师的事情,就算是卡军需他也没那个胆子,圣上还在上头看着呢,倒是八爷有些麻烦。”林轩毅笑着说道。
唔,这话有理,老四自个儿的事都忙不过来,确实没什么闲心去管水师的事情,只是老八一伙子人都没个差使,整日里就是算计他人,老子若是想在水师搞些新东西,只怕这老八一准会说三道四,这还真***不好玩。胤祚皱着眉头想了一阵,突然眼前一亮,笑了一下道:“本王倒是给老八找了件活计,二位先生看看是否可行:旗务。”
满、汉八旗在大清朝是武力的象征,一般是不允许从事其他产业的,当然权贵们除外,满汉八旗数百万人真儿个能有差使的也没有多少,而能找到发财路子的更是只有那些上层的权贵们,大多数底层的八旗都是靠朝廷发的俸银过日子,日子过得算是逍遥,整日里斗狗遛鸟瞎打浑,可血性就在这逍遥中给磨没了不说,还成为京师治安的大祸害,再者,每年朝廷财政的很大一部分都得用在他们身上,康熙老爷子不是没看出这个隐患,也提过几次,可始终没找到个好办法,也就听之任之了。
满、汉八旗中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正蓝旗、镶蓝旗镶白旗这三旗都归老八在管,正红旗是老三在负责,镶红旗是老四的地盘,只是实际上这些阿哥所谓的管不过是名义上的而已,哪有谁有那个闲心去整顿旗务,那还不得被那帮子胡作非为的旗人给活活气死。
“旗务?”邬思道皱着眉头想了一下道:“这倒是可行,八爷如今名下有三旗,又没个正经差使,若是能寻个相对可行的法子让八爷去忙乎倒也能成,只是这法子还得好生琢磨一下才是。”
法子?嘿,咱自个儿是没啥法子的。胤祚笑了一下道:“这事儿倒也不必急,寻个看起来可行的就成,至于结果倒是不重要,关键是不能让老八闲下来。”胤祚说得轻巧,却让邬、林二位谋士皱着眉头苦思不已。正当其时,书房外一丫环来报:十四爷来了。嘿,这臭小子总算是熬不住了,娘的,咱一会儿好好收拾他一下。胤祚笑了下道:“好,让管家将他迎到庭堂,本王一会儿就去。”
十龙夺嫡 第二百二十八章雷霆计划之风起太平洋(三)
俗话说得好:十隔三日当刮目相看。老十四自打三月份整出科场弊案之事后,就像换了个人一般,不再有往日的率性和妄为,行起事来也沉稳了许多,加之高大的身材、国字脸,倒也颇有番“大将军王”的风度了,见到胤祚进了厅堂立刻站了起来,全然没有了往日的佻脱,很是客气地道了声:“六哥。”
嘿,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小子上回整出如此大案没受什么罪反倒成熟了起来,不错,不愧是老爷子的种。胤祚摆了下手道:“老十四,在你六哥面前就不要来这套了,说吧,找六哥有啥事?”
老十四咧着嘴嘿嘿一乐道:“还是六哥爽快,小弟也就不客气了,这回征东瀛六哥怎么着也得把这差使给小弟拿下了。”
呵,这臭小子还真是的,叫他随意一点,他倒好,直接下起命令来了,娘的,老子欠你的啊。胤祚一听老十四的口气心中顿时有些不高兴,皱了下眉头道:“老十四,打仗的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要死人的,你若是有个好歹,叫哥哥如何跟额娘交待,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