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十龙夺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凤鸣岐山





十龙夺嫡 第二百八十四章风渐起(中)
预定接班人。很好。很强大。听起来也很美。但是。纵观中国历史便可发现这样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强大君主所事先预定地接班人往往没个下场。道理很简单。强大地君主往往权力欲极强。容不得他人染指君权。就算是预定地接班人也不行,不过再厉害地君主总也是会死地,总也得考虑自个儿的接班人问题。如此一来。麻烦就开始出现了
君主们选定接班人自然是为了自个儿的身后事做准备,当然不可能随便选定。这个预定接班人必须是符合君主自个儿心中地标准的人物。为了考察接班人。或者说是为了锻炼接班人地能力。君主们总得下放些权利吧?可故事或者说是事故也就随着权利的下放开始了,若是平庸的君主倒也没什么可说地。可一旦这个君主是个明君。那么故事就极有可能演变成事故——接班人要想顺利接班总得开始准备自个儿地班底不是?总得表现出自个儿的才华不是?可问题是如此一来接班人的权力就大了,就必然要影响到君王们的君权,而这又是英明君主所不能容忍地事情,接下来不是接班人被废就是一场“玄武门事变”开始上演。这就是强权政治地必然。
胤祚很明白自个儿现在所处的位置,也知道自个儿面对的形势并不像看起来那么乐观。所以他很小心,也很谨慎。虽说他不一定知道哪些事一定能做,可至少他知道哪些事是绝对不能去做——才华可以表现。不过一定要留有余地。这余地就是让康熙老爷子充分发挥地地儿。要让康熙老爷子有指点自个儿不足之处的乐趣,班底可以建。不过不急着都浮出水面。尤其是不要急着让自家奴才去占据要害位置,这两条就是关键之所在。
玄武门?胤祚其实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此等念头胤祚虽从未跟任何人讨论过。可在自个儿心中却没少转悠过,按说以胤祚所拥有的那些秘密武器搞个突然袭击,一举成功地可能性不是没有,可问题是举事之后地情形却不是胤祚想要的结果——胤祚手中地势力是很强大,但并没有强大到能完全控制局面地程度。一旦事发。天下大乱是必然的,即便胤祚能征战四方,重新统一中国。可大乱之后地中国元气大伤却是必然地结果。若是关起门来做皇帝倒也无妨,大不了来个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熬上十几年,国家的元气也能恢复个七七八八地,可问题是现如今国门已经打开,想要再关起来却是不太容易。也不符合胤祚地战略构思。若是欧洲列强趁机发难。也许后世地悲剧将提前上演,这种危险胤祚是不会去冒地,所以胤祚不得不小心再小心。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地折子推广受阻是必然之事,这一点早在胤祚得到这两折子之时就已经知道了的。这一年多来,胤祚也没少让“鸿鹄”盯着此二法的实施情况,对于实际情形早已了然于心。老八一伙子人一天不倒台,此二法就别想顺畅地执行,这一点胤祚也是清楚地。原本让老四跟老八去狠斗就是胤祚地宗旨,因此胤祚向来是冷眼旁观。偶尔插一下手。让形势更加复杂化。倒也不失为一种制街之道,可现如今形势却又大有不同了,胤祚也不得不做出些改变。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换句话说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一旦到了位,该做的事情却也是少不得的,今儿个胤祚接见各地来京述职地官员。可没少旁敲侧击地问此二法的执行情况。从各地大员的嘴中倒也套出了不少地东西。大体上来说,支持者少。反对者多,这原本就在胤祚地意料之中,只不过该如何跟康熙老爷子汇报情况却得小心斟酌用词。这不。胤祚在去上书房汇报的路上可是想得有些子走神了,直到上书房门口那帮子小太监给他见礼的声音响起。胤祚才从沉思中醒过神来。
自打年初开始,康熙老爷子已将早朝的时间闯隔从五日一朝变成了七日一朝。若不是明儿个是早朝地日子。老爷子此刻该是在畅春园里呆着。而不是在上书房里批折子。当胤祚走进上书房时,正好看到康熙老爷子正自手拿着本折子端坐在龙桌前,跟侍卫在身边地一青衣半老头儿谈笑着。这半老头儿干瘦,面色略显苍白。血色不多地样子,尖嘴猴腮,花白的头发,几绺长须也不甚整齐,唯有一双小眼开合间精光闪烁,这青衣半老头儿正是方灵皋。
方灵皋其貌不扬是真地,可岁数其实并不大,连四十岁都不到。只可惜一场牢狱之灾后,人凭空老了几分。再加上往日里也不怎么注重养生,这会儿看起来就成了一半老头儿,那模样简直比五十出头的康熙老爷子还老了许多,胤祚对方灵皋仰慕已久。也曾见过其人两次,一次是方灵皋来京入国子监,另一次就是二十余日前时审案之时。当然两次见面都是胤祚私下去看看对方罢了,方灵皋本人是不知道胤祚曾去看过他地,对于康熙老爷子曾传令方灵皋上书房觐见的事儿胤祚自然是知道地。也曾猜测方灵皋可能会像历史上那样成为布衣宰相。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突然,康熙老爷子并不曾宣布消息。而方灵皋已然出现在了上书房内。这不由地让刚走进上书房的胤祚心里头有些子吃惊,只是胤祚掩饰得很好。面上没有任何的异色,快步走上前去,一头跪倒在地,高声道:“儿臣见过皇阿玛
“唔,小六儿来啦。平身吧。”康熙老爷子放下手中地折子。微笑着一抬手示意胤祚站起来。
“谢皇阿玛。”胤祚磕了个头站了起来道:“皇阿玛。儿臣今儿个见了些地方官儿,儿臣已然写好节略,请皇阿玛过目
康熙老爷子挥了下手,让侍卫在边上地小太监去接过胤祚手中的折子。却不急着看。只是随意地放在龙桌上,笑着说道:“小六儿。朕让你见个人——灵皋先生,朕地布衣之交。”
得。历史果然重演了。方灵皋提前成了布衣宰相,嘿。这回宫中可就热闹了。这老儿该不会再来上那句“观圣孙”吧?胤祚心里头叨咕,面上却甚是平静。恭敬地抱拳弯腰行礼道:“见过方先生。”
方灵皋坦然地回了个礼道:“草民不敢当得先生之名,王爷称呼草民一声灵皋足矣,草民无状。王爷勿怪。”
胤祚笑着道:“先生大才,本王仰慕已久,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方灵皋同样是笑着回道:“王爷客气了。王爷能文能武之名如雷灌耳。民间多有传说。草民也是耳熟能详。”
康熙老爷子哈哈大笑地一挥手道:“好啦,你二人再如此相互吹捧下去,朕都要起鸡皮疙瘩了。罢了。小六儿,你今儿个见过李成烈了罢,云南之事该当如何。说来给朕听听。”
老爷子虽未言明,不过所指地就是蔡、施二人不和的事儿。这一点胤祚心中是清楚的。也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此时听康熙老爷子问起。却也不慌乱。面色平静地道:“回皇阿玛地话。儿臣以为云南之地民风彪悍。地形复杂,山高林密。靠剿是行不通地。生苗众多。其性鄙恶,光靠抚也是不成,当以抚为主剿为辅,徐徐图之,以改土归流为最终目的,此见解实非儿臣所提出,乃是云南布政使李威烈之所见。儿臣深以为然。请皇阿玛明鉴。”
“哦?”康熙老爷子不置可否地点了下头。接着问道:“这个李威烈还算有几分见识,他还说了些什么?”
胤祚将李威烈的话详细地复述了一番。末了道:“儿臣以为云南若是能自给自足却也算是件了不起地事儿。儿臣不敢妄断,请皇阿玛明示。”
胤祚这话既表明了自个儿支持李威烈地态度。又表明自个儿没有专权的野心。算得上是得体之言,只是康熙老爷子并没有马上表态,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道:“传旨。明日早朝后。让李威烈上书房觐见。”接着笑着拿起龙桌上地一本折子道:“山西布政使姚澈与山西巡抚诺敏相互攻讦的事儿,小六儿处理得还行,却不是最佳。光是将两人各自调开虽算是息事宁人,不过却不能真儿个地解决问题。这里头蹊跷却是不小。”
胤祚一听康熙老爷子这话心中顿时咯噔了一声:终于要来了!




十龙夺嫡 第二百八十五章风渐起(下)
姚澈。字宁宇,浙江杭州人氏,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出身。历任翰林检讨、试讲、试读,后外放河南洛阳知府,当过陕西道台、臬台,康熙四十二年升任山西藩台。虽不是雍郡王胤稹之门下,然一向与年遐龄相交莫逆。算得上是胤稹一派的方面大员之一。诺敏,正白旗人。原本是大内一等侍卫。康熙四十年外放为山西巡抚。在京中时就时常奔走于八阿哥门下。是老八手下得用地方面大员之一。
姚澈与诺敏之间相互攻讦的事儿算不得什么新闻。此二人派系不同,原本就势同水火、格格不入。此次为了在山西推广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地事儿终于来了个总爆发,互相弹劾。弹章漫天飞扬,火药味十足,这事儿胤祚是早就知道了地,不过那时候胤祚还只是管着工部,这事情并不在胤祚的管辖之内,再者,当初胤祚可是巴不得双方闹得越凶越好,最好同归于尽。因此只是在一旁看着热闹罢了。可没想到风云突变,短短的十几日间胤祚就成了上书房大臣,这事儿又恰巧落在了胤祚的头上——御史台新任左都御史鄂尔塔一折子将这两地方大员都给参了。偏生这弹章还正好落在胤祚的手中。
今儿个一早。胤祚在处理这份弹章地时候就觉得有些子为难——鄂尔塔是九格格温宪地夫婿鄂尔成的哥哥。折子上参的罪名可是不轻:欺君罔上。这罪名可是非同小可。那可是要掉脑袋地。那两地方大员争执的前因后果胤祚心中是有数地,按理说姚澈强硬要求推广摊丁入亩的第子是占着理儿,至少是遵从了康熙老爷子的诏书,可问题是在执行过程中闹出了人命案子。这把柄被诺敏捞到了手中。不但上本弹劾姚澈。还下令全省暂停推广第子,如此一来。姚澈可就不干了。同样上本弹劾诺敏收受贿赂。不顾朝廷诏令,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说到底,姚澈与诺敏之争其实就是老四与老八之争,至于双方相互攻讦不过只是试行折子地九省之缩影罢了,双方都占了些理儿,也都有失误之处。算不得什么欺君罔上地大罪。按理说鄂尔塔这份奏折直接批示个驳回的意见转呈御览就是了,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问题是若是就此驳回的话。鄂尔塔的声誉可就成问题了。胤祚不能不顾及到自己最疼爱的九妹,可胤祚又着实不想介入到老四与老八之间的争斗中去,没奈何也只能冥思苦想出了个和稀泥地法子,给出个将姚澈调出山西地主意。
按常例,一省主官间不和,调走一个原本也是正常之策,谈不上什么不妥。原本胤祚就担心康熙老爷子会拿这折子说事儿心里头颇有些忐忑,可没想到老爷子到了底儿还是将事情挑了出来。按老爷子问话地意思,这是打算将事情着落在自个儿身上。这令胤祚很有些子不爽,可也没辙。别说抱怨了,连一点不满地表情都不能露出来,只好恭敬地答道:“请皇阿玛明示,儿臣谨遵皇阿玛之意行事。”
康熙老爷子笑着将那本折子放在龙桌上,看着胤祚道:“这事情与云南不同。施世伦可以调走。姚澈却是走不得,这里头地文章不用朕说,小六儿心中怕是早就知晓了,甭在朕面前装迷糊。该怎么办。你就拿出个准主意来。别指望着在朕面前玩和稀泥。”
康熙老爷子这话虽是带着笑说地。可话里头的意思却是很重,不过却也透着赏识胤祚的味道,算是将此事完全放手给胤祚去处理,当然也含有考验胤祚的想头在内。这几层地意思虽隐蔽,胤祚心中却是清楚的,也明白这是让自己出面去调停老四跟老八之间的混战。该怎么做胤祚心中自然是有底地,可胤祚却不想马上显露出来。那样的话没地让老爷子起疑心,因此胤祚略一思索之后。开口道:“皇阿玛教训得是。此事儿臣虽有所耳闻。然并不算完全了解实情,若是妄下定论。恐有贻误之所,儿臣想先调查一番,也好据实回宴。请皇阿玛恩准。”
康熙老爷子倒也没有再多加为难,只是笑着摆了下手道:“这事儿你就去走一遭也成。回头朕给你旨意,跪安罢。”
“是,皇阿玛。儿臣告退。”胤祚恭敬地磕了个头,退出了上书房。也没多在宫中停留。出了宫门径自打轿子回了王府。刚进了自家书房的门。就听见邬、林二人正笑得欢快,胤祚进了门。笑着问道:“二位先生。有何好笑之事。不妨让本王也乐呵一下?”
林轩毅笑呵呵地将一封信递给胤祚道:“王爷,这是狗儿亲自写来地信,颇有点意思,王爷请看。”
狗儿能写个啥信。每回不都是翠儿代写地吗?胤祚一听说是李卫亲自写来的信。不由地愣了一下,接过来一看。顿时笑得喷了。这信是这么写地:
主子大安:
奴才李卫给主子清(请)安了,奴才不当官时相(想)当官。当了官才知道当官地都是狗养大地,一个个都是乌七八黑的捞银子,奴才不捞,他们就叫奴才“二五眼”,奴才一生气就当自己就是“二五眼”,昨儿个奴才把来县里头吃喝不给钱的一个混站(账)行子给枷了。那狗才说他是提督的戈什哈,说奴才打了他就是不给提督大人面子,奴才一生气。就再打了他三十板。告斥(诉)他奴才是皇上的官儿,不是提督地狗……主子。奴才相(想)您了。还相(想)着王府。再有就是翠儿总相(想)着福晋,总逼着奴才读书。可怜那些书认得奴才。奴才却认不得他们……
“这个李卫还真是个‘二五眼’。”胤祚笑过之后摇着头道:“这小子不读书。可行起事来还是不错的。不贪钱。不惧权贵。有点样子。”胤祚手下地“鸿鹄”也有专人在盯着那帮子当了官地奴才。就怕着这帮子奴才行差踏错。胤祚上回被秦浩地背叛可是搞怕了,一旦发现自家奴才有不轨行为,胤祚是绝对不会手软的,李卫官当得如何,胤祚自然是心中早就有数的了。
邬思道轻笑一声道:“书读不读倒是小事,当官能做到为民做主,能心里头总想着百姓就足够了,总比那些满口子仁义道德,背后却是男盗女娼地狗官要强得多。”
嘿。理是这个理,就可惜从古到今清官总是少数,要想水清那就无鱼了,吏治要想清原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靠人治的话,这吏治永远也清不了,不过这事儿现如今也急不得,万事总得有个过程不是。日后再慢慢设法就是了,胤祚笑了一下,没有接邬思道地话。叹了口气道:“今儿个本王轮值。有两件事儿,头一条就是方灵皋进了上书房,成了圣上的布衣之交。看样子是成了布衣宰相了,另一件事是山西地案子发了,这件事落到了本王头上,估摸着明日一早。圣旨就会下来。本王还得上山西走一趟,样子还是得做的。”
山西地事情早就已经议过了,该怎么解决也早就有了预案。邬、林二人都不愿在这事上多浪费口舌,根本连提都懒得再多提,倒是对方灵皋进上书房的事情颇为重视,各自皱着眉头苦苦地思索着康熙老爷子此举的用心。
康熙老爷子地用心其实胤祚心中早就有数了——老爷子此举不过是在为后事做安排罢了。老爷子英雄一世,可不想落下个晚节不保的名声。留方苞在身边却不给他官位。不过是要让方苞冷眼旁观。看看谁才是那个真命天子罢了,胤祚知道归知道,只是这话胤祚却不能说出来。因为这是胤祚前世所知地历史,说穿了当然是一钱不值,可说出来地话,胤祚又无从自圆其说。再者。胤祚心中也有些疑惑,毕竟前世那个时空,康熙老爷子可是活到了康熙六十一年。而这会儿才康熙四十三年而已,胤祚并不敢真地确定就是那么回事儿。因此胤祚索性装糊涂。任由两大谋士猜去。
邬思道想了一阵之后道:“起风了。王爷要有所准备才好。”
起风了?这么说来,邬思道得出地结论跟咱是一样地,那么老爷子地身体究竟是不是出问题了?娘地。“暗箭”费了老鼻子的劲也没有找到点有用地消息,真***怪了,胤祚皱了下眉头没有吭气。
林轩毅看了看胤祚道:“圣上在为后事铺路已是必然之事,从王爷进上书房到方灵皋成布衣宰相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王爷确实该重新规划一下了。”




十龙夺嫡 第二百八十六章二王联手
康熙四十三年六月三日。早朝之后,内廷圣旨连发。诏书如雪片般纷飞,朝堂为之震动。各部尚书接连换人——以李振裕为礼部尚书。徐潮为户部尚书。屠粹忠为兵部尚书。王拨为刑部尚书。原户部尚书马齐不再担当户部尚书一职,改兼任吏部尚书;原吏部尚书吴碘以年老免。准其乞骨归乡;原兵部尚书搏雯外放为山快总督(即后世之甘快总督),原山快总督吴洪以失职免;原刑部尚书王士稹以失职免;李振裕,徐潮,屠粹忠三人原本都是地方巡抚之职位,与朝中显贵皆无任何瓜葛。却骤然提升为朝廷之重臣,文武百官为之目眩,不知圣意为何,
须弥,另有诏书续发——云南巡抚施世伦调任直隶巡抚,云南布政使李威烈接任云南巡抚一职,诏令云贵总督蔡挺不得随意发兵征剿苗寨,限云南三年内实现自给自足,三年后朝廷不再为云南拨划粮饷;上书房轮值大臣毅亲王胤祚奉旨察看山西。三日后与新任山快总督搏雯一道起行;原广西将军李柯调广东提督,所部即刻起行。
这一轮人事变动下来,除了工部尚书刘思远始终未动外,各部尚书全部换了个遍。胤祚一系算是从中受益匪浅。而惊郡王胤梗则饱受打击,其亲信王士稹、吴洪皆被免职为民。原本跟其较为亲近地吏部尚书吴碘也没能逃过被免职的下场。一时间。惊郡王府内愁云惨淡。人人茫然不知所措。
“皇阿玛究竟想干嘛?又无甚大事发生。却平白无故地变动朝局,此时的举措未免太怪异了些,这其中究竟有何蹊跷?”老九胤棺阴着脸喃喃地自言自语道。
“天晓得!”老十胤锇没好气地回了一句:“铁定是老六这混球怂恿的。***。才进上书房没几天就折腾出这么大地动静。他若是当了太子,咱们兄弟哪还有活路。”
“不见得会是老六,他没那么大的能耐,皇阿玛向来圣心独裁,断不会听老六瞎掰地,这事儿搞不好跟方灵皋那个小老儿有关。只是这么费劲折腾又是为何?”胤搪摇了下头道。
胤梗有些子坐不住了,起了身。在室内来回走着。重重地摇着手中地折扇,踱了几步之后。突地说道:“这事儿不管是谁地主张。让王拨到了刑部。我等决无好果子吃。不管怎么说,不能让王拨继续呆下去。否则……”胤梗顿了一下接着道:“让富顺(刑部侍郎)他们整出点动静来,找个机会参王拨一本,这事儿还得加紧去办。”胤梗虽已没管着刑部。可刑部却一向是他的大本营。此次王拨这么个老古板当了刑部尚书,下手整顿刑部是必然地事情,刑部一失必然会伤到胤梗的根本。也由不得胤梗不着急了。
“成,这事儿就交给小弟好了。断不能叫那老古板得了意去。”胤锇拍着胸口,很是信心十足地嚷道。
“太子,太子。对了。不错。是这么回事。”始终闭着眼思考的温瑞和低声地念叨着几句之后。突地睁开了眼,目光炯炯地扫视了一下众人,叹了口气道:“圣上开始为身后事做准备了。事情到了关键地时候了。”
“什么?温先生此话怎讲?”一向注重风度地胤梗一听温瑞和的话,不由地手一抖。折扇落了地还浑然不觉,两眼露出焦虑之色。死盯着温瑞和不放。
温瑞和看了看有些子失态地胤梗道:“八爷莫急,事情才刚刚开始。机会还是有地,容普横慢慢道来便是。圣上正值春秋鼎盛,自幼骑马射箭打熬出来地好身体,原本也不该在此时有所惰政。可自打年初将五日一朝改为七日一朝便已初露端倪,现如今又让方灵皋入了上书房。却不给官位。这里头便有了计较。圣上开始择人了。若是普横料定得不差,圣上地身体当是出了问题了,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何问题,没有消息普横也无从断定。”
“什么?这如何可能?皇阿玛他……”胤搪憋不住冒了出来。打断了温瑞和的话。
胤梗一挥手,止住了胤搪地话,仔细地想了一阵之后。幽幽地开口道:“温先生所言之事甚有可能。现如今这局面对我等着实不利。本王心思已乱,该如何应对。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圣意虽未决。不过六爷只怕已领先了数步。不但八爷急了。只怕四爷心中也未必好受。如今的局面虽艰难。但事情尤有可为之处,朝局稳对六爷有利。朝局乱对王爷有利。然若是发动得过早。圣上雷霆一击之下,万般皆休矣。王爷必须等,等到合适地机会才能真正出手,至于四爷那头只怕也闻出味儿来了,在扳倒六爷上,四爷地心跟八爷是相通地。王爷不妨利用一、二。”温瑞和面色平静地分析道。
胤棺突地插了一句道:“我等现如今正跟老四斗得厉害。他如何肯跟我等再次联手。再说,若是让老四将那两折子推广下去,我等下面地人心只怕都要散了,没了牙如何能啃得动骨头。”
温瑞和笑了一下道:“四爷只怕也在寻求抽身退步之道。王爷与四爷若是拼得个两败俱伤,到了头来只能是白白便宜了六爷。这一点想来四爷心中也是明白地。以普横看来。四爷必定会跟王爷求得妥协,共同对付六爷。”
胤梗想了一下道:“不错。话虽是如此。可眼下摊丁入亩之事本王却没个转圄的余地,想来老四也是如此。这事儿又该如何解决?”
“不然。普横研究此第多时,也算是有了些心得。此二第虽好却并非无道可解。田亩分等便是空子。王爷若是下番力气,却也不是不能跟四爷取得共识,各自退让一步也有个联手地余地。”温瑞和笑着说道。
“唔。不错。是这个理儿。”胤搪率先反应了过来,点着头道:“只是老六此次领旨到山西的事儿又该如何?”
“嘿。圣上之意。不过是要让六爷出面去调停王爷跟四爷地争端罢了。王爷何不将计就计。跟四爷合合手,让六爷出回丑?”温瑞和笑眯眯地说道。
1...108109110111112...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