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徐以显只感到自己的臂上被张献忠拍的一沉,传来一阵麻辣辣的痛,但还是笑着道:“哪里,这还是刘文秀的功劳,若不是他演得好,让这个狗官深信不疑,我军哪能如此轻易得手。”
原来昨天送信的刘保国却是义军中的刘文秀所扮。
刘文秀在旁道:“还是军师的功劳最大,没有军师的妙计,我也不敢演,还有要谢谢军师取的好名字,刘保国,那狗官一听,肯定认为我是个忠心保国的人。”
张献忠道:“好了,好了,你们不用互相吹捧,你,老潘,刘文秀都有功劳,是我军难得之才,对了,那狗知县拿到了没有。”
刘文秀道:“他已经上吊自杀了。”
张献忠骂道:“他奶奶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芝麻官,老子会拿他怎样不成,既然要自己找死,也罢,他一个县令死了,总得有人陪葬,把全县的大户都挑出来,捡几个民愤大的杀了。”
徐以显应了一声,马上带兵去各个大户家查抄家产,整个县城整时鸡飞狗跳,许多富户壕强都哭哭泣泣,被义军从家里拖了出来,稍有不从,便拳打脚踢,女眷们更是被士兵上下其下,乱摸乱抱,张献忠看的哈哈大笑骂道:“一群免崽子,没见过女人。”却并不阻止。
抄了所有的大户,张献忠马上吩咐拿出一部分粮食来发给穷人,城中百姓见这群人在城里大势抢掠,都害怕的要命,后来发现遭殃的都是大户人家,平时这些大户没少欺压穷人,许多人看了心里也觉得痛快,但还是不敢接触张献忠的义军,毕竟说不定马上就会轮到自己。
张献忠见让士兵发粮无人来领,大感奇怪,道:“他奶奶的,难道这个郧县都富得不要粮食了。”
徐以显道:“大王,你先前吓着他们了。”
张献忠恍然大悟:“他奶奶的,这我倒忘了,以前跟着天王都是先发粮再杀人,今不小心倒了过来。”吩咐道:“这样,每个房里丢上两升粮食,过几天就没事了。”
果然,百姓发现义军不再杀人,而且还每家送了粮食之后,几天之后,县城重新热闹了起来,许多人看到昔日高高在上的大户不是被杀,就是被抄了家,心里都觉得过瘾,纷纷跑去要参加义军。
张罗两人在郧县发展迅速起来,湖广巡抚方孔熠接到辖下有县城被占领后,知道是从河南流窜过来的匪寇,马上写信给河南巡抚李仙凤,指责他纵寇入湖,要求他派兵征剿,李仙风毫不示弱,表示郧县虽与河南交界,但是湖广的地盘,既然贼军进了湖广,自然归湖广管辖。两人来来往往,大打嘴皮官司,却谁也不肯先派兵征剿。张献忠,罗汝才两人慢慢壮大起来。
----------------------------------------------------------------------
第三卷还有一章就要结束了,第四卷草原争霸很快就会开始上传,到时闯军会提前与满人接战,请大家继续支持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三十五章人才下
在太原城破时,许鼎臣并没有逃走,在晋王强行出城后他就心如死灰,回到了家中,静静的等待闯军进城,他虽然让官兵宣传闯军如何如何凶残,其实自己是完全不知道闯军的政策,闯军的崛起太快,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若不是秦王从闯军处回来,朝庭对闯军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宣传的多了,自己也怕了起来。
许鼎臣心想:“万一闯军真如所说,把人的肚子剖开喂马,那自己就纵火自尽。”在家里准备好许多木柴,还有火油,一有不对就要寻死。
那知事实上闯军进城第一天根本就没有大势抓捕朝庭官员,只是将各处府诋团团围住,第二天才派人去请留在家中的各级官员前去赴宴,上面还有晋王的具名,许鼎臣只好去了。
这次太原城破晋王有很大责任,若许鼎臣真能鼓动全城百姓都在闯军进城后攻击,加上数万官兵,还有数十门大炮,闯军进了城,火器再利也难沾便宜,官军对晋王都有恨意,李鸿基劝降毫不费力,布政史赵建极,参将牛勇,朱孔,王水奎,兵备副史毛文炳,商刚中等人都已向闯军投降,许鼎臣见了闯军的政策也降了。太原的官员除了副将应时盛,按家金,艾万年等小部分逃走外,其余皆降。
这天,李鸿基正和众人议事,亲兵来报,外面有一人要见闯王,李鸿基一愣,问道:“此人长像如何,可是我旧识。”
亲兵脸上一脸鄙夷之色,道:“闯王,此人并不认识闯王,身高不满四尺,长得难看极了,要不然把他赶走就是了。”
李鸿基一听,正要答应,心中却突然一动:“慢着,请他进来吧。”
亲兵有点不乐意,本人那人想见闯王,亲兵就不愿通报,如此丑陋之人,莫非见闯王是想打点秋风,那人却看出了亲兵的心思,连唬带吓了几句,让亲兵觉得自己不通报,就对闯王犯了大错误似的,只好凛报了一声。
李鸿基感到奇怪,谁会想见我,这才答应见上一面,一会儿,亲兵领了一个人上来,李鸿基的大帐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声,原来那人长得实在太滑稽,身高不满四尺不算,一颗脸袋却比平常人要大许多,看上去更是不成比例,让人感到头重脚轻,一不小心就要截倒。
李鸿基咳了一声:“闭嘴,长得如何那是天生,怎可嘲笑。”
众人顿时止住了笑声,但还是有人忍不住,轻笑出来,那人理也不理,好象笑得是旁人,对李鸿基道:“你就是闯王?”
李鸿基道:“不错,先生何人,找李某何事?”
那人已经拜下道:“在下宋献策拜见闯王。”
李鸿基心里大喜,宋献策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尤精通“术数”,以“术士”为生,长期云游四方,为人占卜吉凶祸福,善于出谋献策,才智非凡,是李自成最重要的谋士,自己本想派人去找,没想到自己送上门来。
李鸿基连忙扶起:“先生大才,据说有鬼神莫测之机,不知鸿基所闻,可有误否?”
宋献策一喜:“原来闯王已闻过宋某薄名,宋某对奇门遁甲及图谶等术若有所通,近日宋某夜观星象,发现紫微星星光暗谈,另有一异星突起,正主大明国运将终,新皇已出,宋某日夜翻寻古籍,终于找到图谶,上曰“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将军开始起义就称王,定名号为闯,正应了此意,后又有图谶道“十八孩儿当主神器。”正应了大人的李姓,闯王正是天命之主,所以特来投效闯王。”
宋献策说完,呈上一物,李鸿基接过一看,样子正是古籍,上面画着模模糊糊的图案,好象真有他所说的字。
旁边众将大惊,没想到宋献策还有这一手,他们对星象和图谶之说深信不疑,认为改朝换代是天下大事,上天必有警视,加上宋献策的占卜已经小有名气,他们中有人听说过此人,对他的话更是毫不怀疑,连忙拜下道:“恭喜闯王,天命所归。”
李鸿基压根不信,肯定是宋献策自知貌丑,怕投效之后受自己轻视,才冥思苦想出来的计策,不过这一招对老百姓却有很大的迷惑,自己应了也无不可,扶起他道:“先生一来,就有如此大功,快快请起,我正需要借重先生大才,不如暂为我军军师如何。”
宋献策松了一口气,闯王总算没因自己貌丑嫌弃,道:“属下一定不辜负闯王厚爱,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宋献策从小容貌有异常人,经常遭受同伴取笑,他为人好强,为此没少和嘲笑他的人打架,但身小力弱,却总是吃亏,为此他只有发恨读书,以期超过那些取笑他的人,后来文章诗词样样超过那些人太多,但无奈每次应考,主考都嫌他容貌丑陋,明明已经高中,看了他的样貌又将名字划去。
宋献策常常愤愤不平,但也无可奈何,又不甘心看到那些比他学识差得多的人一个个中了秀才,举人,每次考试还是不肯拉下,后来总算中了个秀才,但家产也被他耗尽,父母去世后,他彻底死去了再求功名之心,也无脸在家乡停留,干脆四处流浪靠给人测字为生。、
到了崇祯时,每年灾慌不断,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眼看乱世将要来临,他的心又热了起来,想要辅助一个名君,说不定将来会成为本朝刘基一类人,为此他每听到一处起义的头领都要考察一下,本来他已看好了高迎祥,但高迎祥很快在河南被曹文诏杀败,他的心又冷了下来,不料闯军异军突起,一下之就占了一省多地,他马上从河南出发,特意赶来投效。
李鸿基得了宋献策,大喜,吩咐道:“各位,为庆祝宋军师加入我军,晚上设宴为军师接风,各位要不醉不归。”
众人见宋献策虽然身体矮小,但一来闯军就立有好此大功,都不敢小看他,吩咐围了上来,恭喜他加入闯军,并向他询问有关图谶的事,宋献策知道这些人都是闯王帐下亲信,自己初来乍到,不好摆谱,一一替他们作答,宋献策为求进身之阶,图谶准备的毫无破绽,闯军将领越问越是深信。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三十六章谈判 上
很快,闯王是真命天子,有人向闯王进献图谶的事在大营不胫而走,闯军士兵都欢欣鼓舞,议论纷纷,当晚,闯军通霄达旦,设宴欢庆,许多人都喝得醉惺惺的,一直以来,闯军虽然战无不胜,但到底是对抗朝庭,许多人心里都没有底,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头上还顶着一个贼名,若是败了,家人朋友都得受自己牵连,心中时常隐有惧意。
但大部分加入闯军中人都是些一贫如洗的佃户,以前每餐都生活不继,现在不但每月都有军饷可拿,家里还都分牛分地,受了闯军如此大恩,对闯王当然拥戴,心里的隐隐不安只是稍现即散,现在听了传言,大家都认为闯王是真命天子,去了这一层顾虑,大伙都高高兴兴,对献图谶的军师也好奇起来,宋献策的名声在闯军中越传越广,许多人能把他当成上天特于派来辅助真命天子的人。
李鸿基得到宋献策,对他很是重视,第二天就招他来议事,宋献策赶到李鸿基的府地,见只有他一人,连忙拜见闯王。
李鸿基忙将他扶起,道:“军师,不必多礼,鸿基正有一件大事要请教军师。”
宋献策见闯王对他如此重视,大为兴奋,道:“闯王有事,尽管吩咐。”
李鸿基道:“我有一事正屡决不下,正有请教先生,目前我军扩张太速,根据不牢,我想向朝庭请和,拟了三个条件,不知是否可行?”
宋献策道:“不知闯王是何条件。”
李鸿基将条件给了宋献策,宋献策一看,道:“朝庭必不会答应,不过借此拖延时间却可以。”
李鸿基大喜,道:“这么说可行。”
宋献策道:“不错,朝庭虽然不会答应,但现在朝庭在山西的兵力不足,要从其它地方抽调,我军提出谈判必正中朝庭之意,不过不会有结果。”
李鸿基道:“反正双方都不需要结果,能谈就行。”
李鸿基马上召开会议,商议谈判的人选,没想到大部分将领一听要与朝庭讲和,都群起反对,坚决不同意。
李鸿基看着在生闷气的李万成,拓养坤等人,道:“各位,我军和朝庭议和和投靠朝庭是两码事,朝庭如果答应了我们的条件,我们和现在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李万成道:“那我军怎么还要和朝庭议什么和,就现在这样不就挺好的吗。”
李鸿基只好解释:“这不一样,我们提出和朝庭议和,朝庭就会以为我们暂时没有进取心,他就不会马上调兵来攻打,他会慢慢准备好了时再打我们,这样我们就有时间巩固现有的地盘,等到朝庭准备好了时,我们比他准备的更周详,那样我们又何以和朝庭大打了。”
李万成等人恍然大悟:“哦,闯王的意思是要先骗朝庭,然后再打。”
李鸿基点了点头:“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闯军的这些反对的人顿时都不说话,闯王既然是这个意思那就无所谓了,听闯王的就是了,李鸿基见众人不再反对,遂道:“如今我们要议和,就先要派一名使者,必须能言善辨才行,不过有晋王在我们手里,安全问题是不用担心。”
众人都面面相觑,要说打仗,众人都二话不说,要说谈判吗,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了。众人的目光不由转向一班降将。
宋献策倒是有点跃跃于试,但因是刚来,也不好表现太过,也就没有说话。
许鼎臣,赵建极,牛勇,朱孔,王水奎,毛文炳,商刚中等人刚听到闯军想和朝庭议和时也大为吃惊,生怕闯军把他们当成献给朝庭的礼物,听了闯王议和的本意才放了心,这时见闯王和众将望向自己这帮人,每人都心情复杂,没人愿意刚投降就又去原来的地方当使者。
李鸿基见自己的一帮部下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而降将又不愿去,也大感头痛,只好点将,道:“赵先生代表我军走趟如何。”
赵建极大感为难,但自己初入闯军,闯王的命令又不能不听,只好道:“遵令。”
李鸿基见赵良极愿意去,大为高兴:“好,这样以赵先生为正使,拓养坤为副使,明天就出发,带着咱们的议和条件去官军阵营。
拓养坤见闯王要自己去,大感意外,刚想反对,见闯王瞪了自己一眼,顿时不敢再说。
第二天,赵良极和拓养坤两人带了几名随众,拿着李鸿基的书信,议和的条件,前往太原见陈奇榆。
陈奇榆听说山西的布政史赵良极求见,还以为他是逃回来的,太原的官员逃走了不少,后来陆续有人返回,陈奇榆连忙接见。
此时陈奇愉是五省总督,他接任曹文诏的职务本是山陕两省总督,后来崇祯见闯军势大,单靠二省无以制服,又给他加了河南,湖广,甘肃三省的总督,成了五省总督,一时之间炙手可热,
赵良极见了陈奇榆末免有些尴尬,两人本来都是巡抚,如今一个是五省总督,而自己已是贼军身份,但还是向陈奇榆行了一个礼道:“闯王特使拜见总督大人。”
陈奇榆一惊:“你投降了闯贼。”
赵良极大为不悦道:“我家主公起兵是为父报仇,如今手握两省之地,带甲之士三十余万,辖下民众更是数以百万,陈总督何以称贼。”
陈奇榆大怒:“贼就是贼,休想巧言脱词,来人,把他们拿下。”
赵良极大声道:“岂慢,难道你敢不顾晋王死活吗。”
陈奇榆顿时软了下去,他虽是五省总督,但事关番王,还是小心谨慎为上,道:“好吧,你们有什么条件可以放了晋王。”
赵良极将闯王议好的条件承了上去,陈奇榆接过一看,上面写了三条,
第一条:朝庭承认李自成闯王的封号,并不得干涉闯军在控制区施行的各项政策。
第二条:官兵不得进入目前闯军的区域内,双方以现在的实际控制线为界。
第三条;晋王全家落入闯王手里,要求朝庭出一百万两白银作为赎王费。
后面依然是对朝庭的诱惑,只要答应了这三条,闯军不但停止与官军的冲突,可以派兵帮朝庭对付蒙古和后金的入侵,甚至可以考虑帮助官府清剿流寇,最后还提出若朝庭需要武器,闯军也可出售给朝庭。
---------------------------------------------------------------------
本周的推荐比上周时下降了好多,写书肯定有**与低潮,需要大家一直的支持,低潮时更需如此。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三十六章谈判 下
本来原先闯王议和的条件有一个是要让曹文诏把害死闯王父亲的凶手揖拿送给闯王,而今曹文诏都已下了大狱,这条自然没有了,换成的晋王的赎王费,闯军如此做简直是绑票.
陈奇榆看得大骂:“无耻,无耻之尤。”但闯军大炮的利害陈奇榆是知道的,目前已从河南将曹文诏剿获的大炮运了回来,一共还有八门大炮完好,可惜炮弹只有不足百发,陈奇榆刚运回来时,试射过一次,那大炮的威力比葡萄牙人的强好几倍。这不能不让他心动,若是能利用闯军的贪财,用买来的大炮再击败他,岂不更好。
赵良极提醒他道:“陈大人,这好象你不能作主吧,要让皇上决定才行。”
陈奇榆放下了书信道:“好,我会给皇上上书,你们先住下来吧。”又问道:“你说能和朝庭做兵器生意,难道闯军还能卖给朝庭大炮?”
后面的拓养坤终于逮到机会说话了:“当然,我们闯王从来都是说话算话。”
其实卖兵器给朝庭,闯军中也有人不理解,李鸿基解释道:“他买一把兵器的钱,我军可造十把还多,为什么不卖,朝庭买的越多,和我军的差距就拉的越大,何况,打仗的关健还是人,他就是大炮和我们一样多,也打不过我军。”
众人听了,大觉有理,这才同意写上这条。
陈奇榆不敢怠慢,连忙夜写好奏章,将闯军求和的消息和条件详细列上,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传给崇祯,崇祯看到闯军求和的条件,不禁大怒:“这个逆贼,简直是痴心妄想,想让朕封他为异姓王,还想自成一国,简直是欺人太甚,不,是欺联太甚。”
崇祯狠不得马上命令陈奇榆把闯贼剿灭,他完全不想此时陈奇榆是否有能力剿灭闯军,他迟疑的是晋王在闯军手里,若他下令马上进攻闯军怕有人说他不顾宗室性命,没有亲情,有损自己的名声。
崇祯想了想,不能决定,马上传令把三位大学士招过来,讨论闯军的和谈问题。
此时的三位大学士是温体仁、王应熊和吴宗达,崇祯等他们来到,将闯军的谈和条件丢给三位大臣,道:“你们看看,这是闯逆的谈和要求,你们议一议,要怎么回复。”
温体仁身为首辅,最能体察崇祯心意,见崇祯如此神色,肯定有什么为难之处,忙将和议的条件接过来,一看他顿时明白了崇祯为什么为难,道:“皇上,贼军的条件太过苛刻,朝庭决不可答应,然晋王亦不可不救,皇上可令陈奇榆再与贼军谈判,要求其打消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投降朝庭才有出路,另一方面令陈奇榆加紧备战,到时再一举将闯贼荡平。”
崇祯听得大感满意,微笑着点头,王应熊和吴宗达两人也已看完,吴宗达人称“篾片”指的是他毫无用处,只会说:“皇上英明,皇上所说的是,皇上作主即可。”实在是可有可无的人,崇祯用他做大学士只是凑数而以。
这时,吴宗达见崇祯望向他,马上道:“皇上英明,首辅大人所说极是。”
崇祯又望向王应熊,王应熊见殿上两个大学士都已同意,皇上也大有此意,遂道:“首辅大人这是老成谋国之言,请皇上参详。”
崇祉见三位大学士意见相同,遂不再犹豫,马上下旨,传谕陈奇谕,可以和闯军接触,但要求闯军投降才可,同时要赶快作好打仗的准备,迅速剿灭闯军。
陈奇榆接到崇祯旨意,知道皇上不想真正与闯军和谈,但有晋王在闯军手里,不好明确拒绝,他再与赵良极和拓养坤相见时就没有好脸色,直接道:“皇王已有旨意,闯军可以投降,朝庭可赫免李自成判乱之罪,升为朝庭总兵,否则他日朝庭大军一到,尔等都死无葬身之地,还要连累家人。”
赵良极还没有说话,拓养坤大叫:“放屁,难道皇帝小儿不想要晋王的狗命了。”
陈奇榆大怒:“逆贼,竟敢辱骂皇上,若非看在你使臣的份上,现在就可杀了你。”
赵良极连忙拦住拓养坤,先前已有预料是此结果,道:“陈大人,此时我需返回报与闯王,等闯王有了决定赵某再与大人商淡。”
陈奇榆也知闯军不会接受此结果,但陈奇榆需要时间重新整顿队伍,暂时还没有进攻闯军的力量,也不可能把赵良极等人扣下来,遂送了闯军的使臣回去。
李鸿基听了赵良的汇报,道:“很好,朝庭看来暂时不会进攻我军了,他需要时间,我军更需要时间好好消化得到的地盘,你们两人继续和陈奇榆谈。”
拓养坤挠了挠头:“还去,”
得到李鸿基肯定的答复后,赵良极和拓养坤两人干脆被停下了其它职责,成了传职谈判特使,在两军间奔波,双方来来往往,讨价还价,大打嘴仗,虽然谁都知道这次谈判不会有结果,前线对持却被缓和了下来。
李鸿基见前线已无大事,放下了心,现在需要返回西安了,闯军的地盘人员扩充太快,已经是到了必须重新明确各人的职责,完善各部衙门的时候了,否则很快就可能运转不良。
李鸿基得知临县没有被官军攻破,李劬还活着时大为高兴,又提升其为守备,成为闯军这一批军校出身中的佼佼者。
崇祯七年二月,李鸿基任命李万成为山西前线统领,带领猛张飞,黑虎星,牛成虎,李劬等众将和四万大军在祁县和交城和陈奇榆收聚的三万官军对持。
李鸿基只率了一万中军返回西安,等李鸿基回到西安时,已是崇祯七年的三月份了,周凤梧,马维兴带着众人在西安城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闯王凯旋而归。
虽然李鸿基一直在前线,一些重大的事要传给李鸿基亲自处理,但陕西的事务文事交给大多是周凤梧负责,军事马维兴决定,差不多已是闯军的政治中心。
李鸿基出兵山西时还是冬天,一路都是残破不堪的景色,回来时一路上春意昂然,处处是生机,一排排兴旺的景象,看得李鸿基豪情大发,如今自己手掌数十万大军,管理数百万生灵,自己决不会走李自成的老路,最终这大明的万里江山都归自己掌控。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