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梭时空的商人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上善若无水
高阳在秋日里的北都街头上漫步,紧了紧身上的衣服,漫无目的的四处闲逛。晚上在酒店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搭乘着从非洲赶回来的私人飞机去了香港陪伴父母。他这次是真的想要给自己放个长假。
在香港陪父母待了好几天,期间还飞去韩国见了郑秀晶。一直到七天之后,高阳从港口租用的货仓里面将买来的第一批货物都装进储存空间之后,才启动时空穿梭来到了汴梁城。
......
在极短的时间之内金军数次大举南下,沿途完全就是毁灭性的大破坏。城池被焚毁,良田被践踏,道路被破坏,百姓被杀戮。赤地千里,满目疮痍。整个河北大地一片荒芜的景色。
高阳接管了这个国家,那他就要对所有的百姓们负责。大批量的粮食被流水般的发放下去。战乱之后的国家,吃饱肚子才是对所有人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要不然极有可能发生饥民暴动。
陈方亮带着大批军马离开汴梁城去收服那些个不遵号令的割据势力。顺路剿匪训练新兵。
而岳飞所部在收复了云内诸州之后,留下张宪驻守云州。岳飞本人带着王贵和大队兵马一路向东,去接收燕云十六州。
高阳从现代时空带来了大批的建筑材料,还有数量众多的简易工具。在各地征发了大批的民工开始修建道路。
在秦始皇时期就曾经大规模修建过驰道,这个国家对于修建道路并不陌生。这次有了更加先进的工具和材料之后,修建速度明显加快了。
高阳原先的规划是建造铁路来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只要有了铁路这种堪称逆天的东西,那往日里那种打下来了却守不住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
但是想法是好的,做起来可就难了。
在这个年代修建铁路,在各个方面都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个年代的百姓们几乎都没有什么文化,更不用说各类专业知识了。让他们铺设铁轨什么的还能做做点力气活。但是日后的日常养护,维修,还有那些领先数百年科技的火车头怎么办?
别说先进的电力动车系统了,哪怕是最为简单的蒸汽机火车线路都做不到。高阳就连那些老掉牙的蒸汽机车头都找不到!
高阳终究是要走的,他也不可能在这里留下太多的生化战士。想要维护一条铁路线需要的东西和人实在是太多了,这是一整套的科技树!这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众多项目,落后了数百年的科技!
按照高阳的计划需要修建数万公里的铁路线!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哪怕是用生化战士们开设学校去教授知识,一代一代的培养出科技人才,那也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略有小成。反正高阳是不可能等到了。r1152





穿梭时空的商人 第五百五十八章 推倒重来
就算他不计工本的从现代时空带来所有需要的物资和工具,那这数万公里长的铁路也要修建到猴年马月里去。这都没说那后续的一系列麻烦事情。
在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高阳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修建铁路线的计划。虽然这个计划对这个时代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但是做不到的话说什么都没有用。
“计划要重新来过了。”一身休闲装扮的高阳斜躺在燕王府后花园院子中间的一把藤木摇椅上,闭着眼睛轻声说道。
“我有个建议。”原点出声说道。
“嗯?”高阳顺手从一旁的案几上端过酒杯,抿了口琥珀色的威士忌,轻轻哼了一声。
“你应该看过历史书啊。你可以学一学那个铁木真,多整些孩子出来分派到各地当国王不就行了吗?而且你可以留下生化战士们做为辅助,留下完整的科技树一代一代的慢慢来。反正现在这个时空的西方世界此刻都是完全愚昧化。只要你的后代不是足够傻,那不用修建铁路也可以完美的做到开拓生存空间。”原点一口气将自己的想法全都说了出来。
“......”高阳拿着酒杯的手都在微微颤抖,眉毛都快倒立起来了。咬了咬牙,恨恨的说道“感情你是把我当成中马了?你知道铁木真有多少个孩子吗?你是想我今后几年都在床上度过是吧?”
“嘁。”原点没好气的说道“别说你不喜欢。整天没事就找那姐妹俩吃饭,不就是想着......”
“停停停!”高阳连忙打断原点的话。坐起身子将酒杯放在一旁,低着头,叹了口气。满心无奈的说道“我是想问问你后续的计划,没让给出这么离谱的长远方案。今天就当我什么都没有说过,ok?”
“随便你好了,不管怎么说,最后你终究是要对这个时代有一个交代。”原点说道。
高阳微微摇头,站了起来。闭上眼睛仰起头,感受着秋日里难得的温暖阳光。晃了晃脑袋准备去吃晚饭。
脚步声响起。一身华丽衣裙装扮的柔福帝姬在众多侍女的陪同下来到花园之中。
“王爷。”在高阳眼中年纪还小的柔福帝姬施施然的欠身对高阳行礼,用清脆的声音说道“晚宴已经准备好了,请王爷用膳食。”
“哦。”高阳应了一声。双手背在身后,迈着八字步就向着院子外面走去。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在这个时空他就是权倾天下的燕王!
这段时间柔福帝姬和耶律余里衍之间的竞争堪称进入了白热化。俩位公主互相都看不顺眼,在各个方面都开始竞争。最重要的目标当然就是高阳了。
明面上是柔福帝姬占据优势。汴梁城毕竟是她的老家。但是实际上却是耶律余里衍一直在压着她一头。原因很简单。高阳向着她啊。毕竟是一路从燕地走过来的感情。这可不是之前就连面都没见过的柔福帝姬能够相比的。
微微嘟着嫣红的小嘴,白皙的脸庞上还带着一丝不满之意的柔福帝姬跟在高阳的身后前行。
作为自幼就受尽宠爱的小公主,柔福帝姬什么时候落在下风过?性格活泼的她在自己的新婚之夜被耶律余里衍给死死压了一头之后,就将这件事情给牢牢的记在心头上了。
虽然能够见到传言已经病故的姐姐让她非常开心,但是自己的丈夫在新婚之夜没有陪着自己,反倒是进了另外一个女人的屋子。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成年了,而且还成亲了的柔福帝姬可咽不下这口气。
从第二天开始,俩位公主之间就开始了明争暗斗。这燕王府里面的大部分都是耶律余里衍的人。柔福帝姬能用的只有自己从宫中带出来的人。新来乍到的反倒是落了下风。
耶律余里衍跟了高阳这么久。对高阳的脾气秉性,喜欢吃些什么都清楚的很。只要高阳在府中。那是每天都用心准备好一切去服侍高阳。
而柔福帝姬就不行了。虽然出宫之前已经认真接受过全面教育。但是那些手段都不是能够用在高阳这样一位强势驸马爷身上的。
再加上柔福帝姬的年纪不大,也没有什么生活阅历。更是自幼被宠爱惯了,在面对耶律余里衍的时候那是全面败退。
再后来就是双方越争越大,甚至已经开始干涉王府的日常运转的时候。高阳亲自出面制止了这一切,他可不想在自己的家里面看到宫斗的场面。
两边都安抚一番之后,高阳只要在府中的话,每隔一天都会去柔福帝姬那里吃顿饭用以培养感情。毕竟是走完了正轨流程的合法夫妻,高阳可没有送女人的习惯。当然了,只是吃饭。晚上还是会去耶律余里衍那边休息的。
柔福帝姬每次都会带上自己的姐姐,高阳也不明白她是什么个想法。也不好开口询问,只能当做没有看到处理。
燕王府里上演着美人心计,汴梁城外的整个天下都已经开始重新走上正轨。
从北方呼啸南下的冷空气让寒冬时节开始悄然降临。天气一天天的冷了起来,各地的御寒工作成了当下的重中之重。
往年的时候,各地军士和大头巾们都能够从朝廷那里领到布匹、薪炭、吃食等等用以度过寒冬。但是今年接连不断的兵灾**,整个朝廷的统治体系几乎崩溃。这些个虽然原本并不多,但是有总比没有好的东西这下全都没有了。
原有的待遇消失了,自然会有人要闹事。如果此刻统治天下的是大功告成的女真人,那也没谁敢怎么样跳出来蹦跶。但是现在还是皇朝正统的时代,那自然是有人要闹事了。
高阳对于宋朝之前那一套优待政策很是不满意。太照顾那些读书人们了。对于那些说起来也有,但是层层克扣下去最多能够落到手里三层的军士们非常不公平。
高阳本人认为一群整天无病呻吟的文弱书生们凭什么比肩负保家卫国重任的军人待遇要好?事情搞反了吧?
高阳不是不尊重知识。相反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他非常明白知识的力量。只不过那些之乎者也的知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能有什么用处?那些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文弱书生们对于这个国家又有什么用处?
古代的君子六艺传承到现在,除去读书之外读书人们还能做些什么?古代那些个上马能管军,下马能御民的大儒们岂是这个年代的穷酸书生们能够相比较的?
高阳已经决心接着这次的兵灾**重新将一切腐朽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
教育一直都是被所有人承认的立国之本,知识代表一切。高阳没想过让那些读书人们被饿死,他给出了一条活路。在各个府、县甚至是村子里面开设基础学堂。由当地的读书人们负责教书育人。当然不是教四书五经,只是单纯的认识字,明事理。
所有同意加入这一行的读书人们都将继续享受之前的待遇,甚至还有所提高。这对于那些基数庞大的,连年没有成功中举的读书人非常有吸引力。
读书和学武一样都是极其消耗生产力的事情。一个脱产的人至少需要三个人去养活。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可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读书人们十年寒窗,甚至二十年,三十年的寒窗苦读,真正能够从科举那座独木桥上走过去的能有几个?大部分人都是蹉跎了岁月熬白了头发。
高阳给了他们一条全新的出路,去教孩子们认字,明事理。等到孩子们长大之后就可以去开始在府城之中的专业学馆学习各种知识。高阳会从现代时空带来完整的科技树,让那些生化战士们四散到全天下各处去点燃希望的火种。
高阳从来就没有想过事情可以一蹴而就。这种学习的循环极其消耗时间,知识的积累也同样需要时间。高阳估计想要初步见到成效,恐怕要等到那些生化战士们都老死了之后才行。
还那句话,做了才有希望,不做的话什么都没有。
科举也会继续下去。虽然高阳很想取消这个没什么用处的东西,但是他不想在这个时候面对全天下读书人们的唾沫。
取消了科举就等于是断了人家的财路,这可是无可化解的生死之仇。这种事情还是留给后人去烦恼好了。只要时代在不断的进步,那终究会有强制淘汰所有不合理事物的一天。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是非常有地位的。而且历朝历代以来,朝廷的触角最多也就是伸到了县城一级。再往下就是各个宗族们的天下了。而各地的读书人就是朝廷和宗族交流的最重要桥梁。
高阳在给旧式读书人留下一条出路的同时,认真呵护着未来希望的火苗。他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做完,他能够做的就是点燃火种。等到时代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终究是需要时代自己做出改良的。
安排好读书人的事情之后,高阳就开始对全国各处号称百万之众,但是真的打起仗来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的军队进行开始大刀阔斧的大规模改编。
相对于温和手段慢慢限制着的读书人,高阳在对军队进行整编的时候可就下手狠的多了。毕竟现在的军队非常虚弱,无论是内是外,都没有能够反抗高阳的力量。这是最好的时机。(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穿梭时空的商人 第五百五十九章 道路
虽然这么说并不好,但是金军接连不断的大举南下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一个推到一切之前不合理,将所有的事情全部重新来过的大好机会。
在被强大的,蛮横无理的外力打破了原有的势力平衡之后,高阳携带着无尽的威势和声望将这腐朽的一切事务改造起来就变的轻松的多了,受到的阻力也相应的变小了许多。
原先那些个近似于地方割据状态的各个军城全部被强制取消,所有人员兵册物资列表全部收回汴梁城。简单的说就是,取消所有编制。没有了编制也就没有了身份和待遇,没有了按时发放的各种俸禄,没有了大义的名分!不再是国家和朝廷所承认的军队!
各支军马全部重新都要整编,吃空额什么的全部取消,后勤物资的发放全都交由专门的职责机构去做。杜绝长官和兵血的事情再次发生。
从被整编的军队之中择其精锐编为边防军,驻防于国境线抵御外敌。老弱不堪者全部发放财货遣散回家种地去。北方这俩年连年兵灾,无人耕作的土地多的是。
那些个比老弱们要强,但是达不到精锐标准的军士们全部转为地方衙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
这个年代的治安状况可真不怎么样,出了村子就有可能遇到盗贼。再加上一直在打仗,地方行政系统几乎崩溃,许多生活无以为继的人还有战败的溃兵们纷纷落草为寇,威胁乡里。加强地方安保力量,维持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其实他们也是在继续行使着之前厢军的工作。只不过换了个名头,不再是世世代代永远做下去的军户。取消了军队的编制,改成了类似于警察的模式。
陈方亮带着大队军马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巡过去,整顿再整顿。军户世袭的制度被全面取消。今后军队将全部改为募兵制度,俸禄待遇什么的都按照服役年限来全部重新做过。
从此之后全天下的兵马都将被统一到朝廷麾下。军令政令统一,极大的提高效率。虽然距离真正的令行禁止还差的远。但是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不是吗?
全国范围之内的军队整编不是一件很快就能完成的事情。像是那些偏远地区。还有临近国境线的地方,这件事情就要缓上一缓。毕竟现在高阳真正能够完全掌控的只有汴梁城以及周边地带。还有就是河东路以及刚刚收回的烟云十六州和云内诸州。
如果不是高阳占据着大义的名分,而且接连不断将金**队击垮,威名赫赫到了天下皆惊,人人畏惧的地步。那各处早就已经纷乱不堪了,谁还会去听什么朝廷的调遣?
天下大乱之际,多少人野心勃勃的想要出人头地?哪怕是刀斧加身也甘愿冒此大险!陈方亮率军外出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抓起了数百抵死反抗的各处野心家们。
随着气温的日渐寒冷,汴梁城外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基础道路建设。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无法大规模修建铁路的情况下。
以汴梁城为中心,首先开建的就是一路向西,连接洛阳城。在修到洛阳城之后分成俩部分,一条路北上进抵黄河岸边,和应州修建到太原城的那条大道隔河相连。
洛阳城的另外一条大道还是一路向西,经过潼关之后进入八百里秦川,一直连接到长安城去。
这条大道将会极大的提高中原地区对西北方向的控制力度。日后还会以长安为中心,向着西北方向继续修建道路。将触手伸向遥远的西域。毕竟在海军还没能兴起的时候,只有丝绸之路才能前往遥远的西方世界。
北边开建最早的应州到太原城的大道已经修建完毕。接下来就继续向着南北俩个方向同时修建。北边要一直修到云州城下,用这座桥头堡来控制北方的茫茫草原。
同样的,云州城这里日后也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前线出发基地。大道会一直向北延伸,随着大军的脚步布满整个草原。高阳对草原的重视超过一切,不提日后的铁木真。中原大地自从有记载以来受到的威胁全都是北方草原!
高阳想要终结这一切,牢牢掌控整个草原就是他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南边已经修建到了太原城的大道将会继续一路南下,一直修到黄河岸边,和对岸洛阳城过来的大道隔河相望。
至于修建跨河大桥什么的那就别提了,那纯粹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窄一些的河道还勉强可以修建石桥,但是像黄河这样的宽大支流,那还是痛快点的用渡船吧。
在汴梁城北边同时开工一条全新的大道。这是一路向北。过了黄河之后就沿着一条近乎于直线的方式奔向燕京城的大道。贯通华北,日后掌控东北地区就全看它的了。
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无论是现在跑出来的那些女真人。还是依然留在东北茫茫林海之中的那些野女真,像是还没出头的爱新觉罗部落什么的。高阳都不能放过。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敌!不管是眼前还是未来。
第三条开建的大道在汴梁城的南边。基本上就是沿着京杭大运河的河岸修建。最终的目的地是南边的扬州城。这条路不着急,有京杭大运河在,慢慢来就好。
一般来说冬天是不会征发民夫们上工的。天气寒冷不说,土地也被冻的很硬,想做什么都不容易。如果是征发民夫的话,那绝对是一件会激起民愤的事情。
高阳当然明白这些事情,只不过他的时间紧张,不可能就这么浪费几个月是时间等到来年开春。再说了,就算是等到开春,那还要做春耕呢,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
高阳选择了最为简单,最为有效的方法,给钱!
他没想过去说什么大道理,说这些大道修好之后是多么多么重要,对国家,对百姓们有多么多么大的好处。说这些都没用。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作用谁不知道?结果呢?修建这条运河的杨广被全天下反对,最终身首异处,大好的江山都便宜了李世民。
人都是要看自己眼前利益的,真正能够以大局为重的人能有多少?高阳直接就选择给所有上工的民夫们送上眼前的利益。
首先就是给钱,不是那种毫无用处的交钞,而是实实在在的大钱。现代工业社会里面铜和铅并不怎么值钱,尤其是在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
不需要付出太多,找一家拥有一些冲压机,锻造机等等机器的小工厂就能做到。为了避免被人当成仿制古币的造假分子,高阳买下工具机器和原材料之后,就统统带到非洲基地交给那些生化战士们去大批量的制造。反正他们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做。
规模化生产的时代生产效率可是非常恐怖的。根本就用不了多少时间,高阳就带着堆的像山一般高的钱币来到汴梁城。
钱的事情非常容易就解决了。但是光有钱也不行,没有相应的物资供给的话,那只能是无尽的通货膨胀。没东西再多的钱也成了不能吃,不能喝的废物。
好在高阳身后有着一整个极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作为支撑,要什么有什么。他可不会缺少物资,他只是少人罢了。无论有多少困难的事情,高阳都会坚定不移将既定战略推进下去。
他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并且通过这个时代获得了自己急需的东西。那他就必须要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
姜虎在进入常胜军之后,各方面都表现优异,而且在汴梁城外的那场大战之中英勇奋战,立下了战功。战后封赏的时候被提升成了一名队正,坐到了他的父亲都没有坐到过的位置上。
他所属的部队这次没有跟着陈方亮的大军外出扫荡,而是留在了汴梁城驻守,同时训练新近招募的新兵们。
今天离开军营带队来到城外的工地上是因为燕王今天要来这里视察。他奉命带着兵马来做外层守卫。
衣甲鲜明的姜虎蓄起了浓密的络腮胡子。经历过了生死之间的血火淬炼之后,他整个人的身上都流露出一抹与以往完全不同是气息。那是一种沉淀的,成熟的男人气息。战场上永远都是催发男人气概的最好地方。
此刻汴梁城外整个一大片场地都已经变成了巨大而又混乱的工地。数不清的穿着草绿色军用大衣的民夫们犹如搬家的蚂蚁一般来来去去,各种吆喝之声不绝于耳,此外还有奇怪的机器轰鸣声响。
高阳从现代时空带过来的各种机械工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用燃油发电机带动着的简易碎石机,搅拌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响。生化战士们教会民夫们如何使用之后,就专心的投入到设计规划和全方位的指挥之中。
开挖地表,平整地面。沉重的木头桩子在民夫们的吆喝声中高高抡起,再重重落下,将地表砸平。
一旁摆放成排的简易搅拌机轰响着倒出混泥土,一旁排着队的民夫们推着独轮车,一车接一车的将混泥土推到标号记号线的指定位置上。在路基两旁的民夫们一拥而上,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将混泥土抹平。(未完待续)




穿梭时空的商人 第五百六十章 道路(下)
这是一座巨大的工地。数不清的人在冷风之中卖力的干着活,眼前这个热火朝天的场面让姜虎用力的揉了揉眼睛,怎么都不敢相信自己看的的一切。
那些个被征发来到民夫们一个个的脸上都红扑扑的,这应该是风吹的。但是为什么都带着满足的笑?这可是在干活啊?!拜托!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汴梁城本地人,姜虎也是在这里见过世面的人。这种征发民夫干活计的事情他以前也没少见到过。他在做都门禁军的时候也曾经被派去看管过上工的民夫。没错,就是看管。
被征发的民夫们干着最累的活计,却没有什么回报,完完全全就是白白付出,也就是服徭役。
1...237238239240241...4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