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秘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北域神灯
王新一口气跑回家,心里想着刚才的事情,半天没回过神来。
那缕长发拂在脸上的感觉那么真实,难道刚才又是自己喝多了的幻觉吗?
事情大约都过了一个多月了,有一天王新带外地的朋友去锦城外的一个寺庙游玩,一个老和尚看了王新半天,对他说:小伙子,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王新想起那两次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听完后笑着说:已经没什么事了,以后别再那么晚回家了。
如果实在是要走夜路,听我一个忠告,走夜路的时候,尽量不要回头看身后。
说实话,当年那会儿,张天元可没有现在的本事,也没有这样的胆子。
他听王新说了这事儿之后,晚上几乎就不敢一个人回家了,唯恐身后有什么脚步声。
说起来,好像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啊。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回家,总好像感觉背后有人跟着,那真得是相当吓人。
现在张天元买你对的这个情况,跟深夜回家相比,还要恐怖。
毕竟那还是在外面,可这是在墓葬里头啊。
长长的墓道,漆黑一片,只有灯光照着的方向,才能看到东西。
每走一步,就能感觉到背后有另外一个脚步声响起。
张天元知道那应该不是什么鬼怪,而是自己脚步的回声。
但即便如此,还是让人心里头发毛,感觉很不舒服。
“啧啧啧,这个人这么惨!”
又向前走了几步,张天元发现了一具骸骨。
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具骸骨整个都被什么东西给压碎了。
估计骸骨的主人生前也是被活活压死的。
很难判断这骸骨的主人是什么年代的,但是张天元可以确认的是,他应该是一个盗墓贼。
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墓葬中最常见的滚石陷阱。
这种陷阱的好处就是持久力够强,但缺点则是一旦启动,就无法再重复使用了。
现在张天元可以确认,盗墓贼进入墓道的时候,虽然非常小心了,可还是触动了滚石陷阱,结果在被追赶的过程中直接就给碾死了。
张天元四下里看了看,确认附近的陷阱因为滚石的触发而全部被触发,里面的情况不知道,但是这墓门附近的陷阱算是已经基本上清除了。
既然如此,他就没必要担心陷阱了。
他进入这个盗洞的最终目标是墓门。
很显然,这个墓葬被埋下来之后,就没打算再开启,所以墓门被设计成了死的。
一旦关闭,就没有任何机关可以开启。
跟张天元以前见过的一些墓葬还是有区别的。
这个盗洞挖得很巧妙,离墓门非常近,张天元清楚的看到了顶门器,他上前敲了敲顶门器,好家伙,真舍得花本钱,是纯铜的。
这个顶门器足有一吨重,就算拿到现代卖废品也能值不少钱。
顶门器流行于秦汉时期,时代比流行于明清的自来石早了1000多年,但顶门器的精巧程度却丝毫不逊色于自来石。
顶门器的防盗原理与自来石基本相同,即在墓门内的墓室地面上设置顶门器。
当修墓工匠离开墓室时,从外侧将墓门关闭,就在墓门关闭的一瞬间,顶门器自动启动,从里边顶住墓门,形成一个坚固的门闩,使盗墓者不能从外侧将墓门推开。
顶门器的质地有石质和铜质两种,体积不大,最长的也不会超过1米。
其自动升降是依靠杠杆原理,即通过穿轴形成一个跷跷板形。
一方坠一个重物,当另一端没有力作用其上时,顶门器的跷跷板就会因两端重量不等而一端上翘一端下沉,上翘的一方正好顶在墓门底部,在墓门之内将墓门牢牢封死。
根据张天元曾经学过的考古知识,可以确认的是广省象岗山的西汉南越王墓墓门处便使用了顶门器防盗。
南越王墓是一空多室石室墓,其设在墓门内的顶门器为石质,由五块近“z”形的石板组成。
虽然这个顶门器是石质的,但原理上来说是基本一样的。





鉴宝秘术 第四二二三章 自来石
张天元记忆中,上是这样讲解南越王墓的顶门器的:
王墓内五块石板叠放在一起,中间部分用一根直径为2厘米的铜质横轴穿缀,两端的两块石板略大,长86厘米,宽22厘米,厚3厘米,铜质横轴固定在这两块石板上,因此这两块石板是固定的。
中间夹着的三块石板略小,长78厘米,宽19厘米,厚3厘米,由于穿缀在中间,所以这三块石板是可活动的。
换言之,它们就是这个顶门器的“跷跷板”。
修墓的工匠在最后离开墓室前,在墓门内侧的地面上靠近门砧处挖一个坑槽,将顶门器两侧固定的石板卡在坑槽里,而中间的三块可活动的石板保持可翘动状态。
工匠们关闭墓门时,顶门器中间的三块可翘动的石板被压在门下,墓门关闭后,三块石板翘起,卡住墓门。
著名的满县汉墓也采用了顶门器防盗。
这座墓的墓主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即蜀先主刘备的祖先。
满城汉墓位于北河满县南约1.5千米的陵山上,墓中各种质地的珍贵随葬品琳琅满目,尤其是墓主人身上那件由数千件玉片穿缀而成的完整的金缕玉衣,堪称美轮美奂。
因随葬着众多价值连城的随葬品,这座墓葬的防盗设施也相当完备。
刘胜和其妻子窦绾墓葬的后室,也就是陈放棺椁的墓室,都设置了顶门器。
刘胜墓的顶门器为铜质,形状近长方形,长19.3厘米,中间部分横穿一个圆轴,顶门器的后端实铅加重。
同样在墓门内凿一个凹槽,将顶门器的横轴插在凹槽两壁。
由于顶门器的一端是实铅,比另一端重,因此顶门器的一端翘起,突出地面。
当墓门由内向外关闭时,墓门经过顶门器时,顶门器翘起的一端被压平。
墓门关闭后,顶门器再次翘起,正好顶在墓门内侧,如同门闩一般紧紧锁住墓门。
可以说,顶门器是自来石的前身,两者都是利用物理学原理设置一个自动机关,在修建墓葬的工匠离开墓室后,在墓门内自动锁门,使墓门外的盗墓者束手无策,望门兴叹。
张天元走到墓门前,这个墓门分左右两扇,两扇门上各有一个曲形横卡,当墓门紧闭的时候,就合成了另一个凹槽,这样做是为了不让顶门器脱落。
顶门器防盗只能防外不能防内,对于张天元而言,这不是什么问题,破解起来非常容易,他只需要用千斤顶把顶门器从墓道地基的凹槽中顶出来就可以了。
千斤顶连数吨重的卡车都能顶起来,这顶门器就更不是问题了。
“哐当!”
失去支撑的顶门器从墓门上掉了下来,一吨多的重量砸在了地上。
这沉重的东西落在地上,地面都被砸裂了。
幸亏张天元躲得远,不然真要被波及到了。
墓门,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
开启墓门,就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对于大型墓葬,尤其是凿山为陵和崖墓而言,墓门是进入墓室惟一的入口。
盗墓者若要潜入墓中盗取随葬品,墓门便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因此,自古以来,墓葬防盗便从墓门开始。
为了加强墓门的防盗功能,人们设计了各种巧夺天工的机关,其中最为巧妙的是“自来石”和“顶门器”。
前面说了顶门器,这里说一下这个自来石。
自来石是一种原理简单但构思巧妙的防盗设施,设在墓门内侧,顶住墓门。对于墓门而言,自来石无疑就是锁住墓门的门闩。
使用自来石最成功的墓葬,当属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的定陵。
发掘定陵时,考古工作者沿着墓道寻找地宫入口便大费了一番周章。
最终找到墓门时,墓门却如拦路虎一般横亘在人们面前。
定陵地宫的墓门为两扇石门,高大厚重,打磨光滑,高3.3米,宽1.7米。
参加发掘的考古工作者兴奋地要开启墓门,却发现这两扇门似乎生了根一样,任人们如何推,它都纹丝不动。
好奇的考古工作者从门缝向门内望去,原来,一根长1.6米的自来石抵在墓门之内,如门神般把守着墓门。
自来石是一根在墓内顶住墓门的石柱,由于角度的稳定,使得在墓门之外用人力将墓门推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是,这根自来石是如何在墓室内抵住墓门的呢?
难道是有人在修陵的工匠离开后留在墓室内,待外边的人将门关好,他再将自来石顶在墓门上,然后留在墓室内给皇帝陪葬?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早在战国晚期,中原地区就基本结束了人殉制度,虽然帝王陵墓中仍旧时常有殉葬现象发生,但殉葬的人都会埋在玄宫之外。
那么,这根门神般的自来石究竟是如何自动立起并撑在墓门内的呢?
自来石的机关是这样的。
首先将与之相抵配合的墓门的门轴上下端做成球形,两扇墓门中间对缝的部位各凿出一个突起。
在墓门内的地面与墓门中轴线相对的地方,凿出一个近门处浅而另一端深的槽,石槽的宽度与自来石相同。
关闭墓门之前,将自来石放在石槽内,并使之一端与墓门接触。
当撤出到墓门外的工匠们关闭墓门时,自来石借助本身的重量和门轴两端石球的力量,缓缓落下,慢慢降低,直到顶端与墓门上留出的槽口对接,最后墓门严丝合缝关闭。
巨大的自来石就是这样神奇地自动顶在墓门内的。
为了破解自来石以打开定陵地宫的墓门,考古工作者们群策群力,最后联想到文献中记载的古代盗墓者开启自来石所用的拐钉,才恍然大悟。
所谓的拐钉,是一种一端有长柄,另一端为半圈形的金属器。
开启墓门时,将拐钉从门缝伸入,再将半圈形部分套在自来石上,握住拐钉的柄部,将自来石缓缓抬起,与此同时推动墓门,直到自来石竖立在地面上,墓门就可以完全打开。
发掘定陵的考古工作者就是用这个方法打开了封闭500余年的明定陵地宫。
考古工作者们打量着这根令他们耗费心力的自来石,其上竟有11个字——“玄宫七座门自来石俱未验”,原来明定陵中的每一道石门都有自来石守门。




鉴宝秘术 第四二二四章 死不瞑目
并不是所有希冀打开墓门的人都会这样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破解自来石机关。
震惊中外的清东陵被盗案中,军阀孙殿英和他率领的匪兵在盗掘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和乾隆帝的裕陵时,也碰到了拦路的自来石,孙殿英采用了野蛮的决绝方式。
盗掘裕陵时,匪兵们用尽一切办法都打不开墓门,最后只得用炸药将墓门炸开。
其后果是石门轰然倒塌,正好砸在因地下水上涨而漂移到墓门处的装载乾隆遗体的石棺上。
而在发掘慈禧陵时,匪兵们担心使用炸药会毁坏墓室中的宝物,于是动用了四十多人,用粗壮的大圆木将墓门硬生生撞开。
墓门打开后,发现门内的自来石竟然被撞断为数节。
自来石是明清两代大型墓葬中常用的防盗方式,大型墓葬往往有多个墓门,就算盗墓者勉强突破一道墓门的阻挡,也会被接二连三的防盗设施阻挡。
张天元这一次进入的这个墓葬,基本上可以算是顶门器和自来石的双重保护。
不过自来石似乎因为某些原因,竟然碎裂了。
只留下这青铜铸造的顶门器,还悬挂在那里。
顶门器跌落在地上砸起了漫天的烟尘,许久张天元才能看得清东西。
发现自己挂在腰间的卫星电话里发出了紧张的声音。
“天元,发生什么事儿了?刚刚那巨响是什么情况?”
声音是李明光的,看起来非常着急。
“别担心老师,只是顶门器被我弄下来了而已,这家伙,估计得有一吨多种,光是去卖废铜,都值不少钱了。”
张天元坐在地上笑着说道:“现在你们可以行动了,从外面开启墓门吧,里面应该是没有什么阻碍了。”
“好,我们知道了,你离墓门远一点,这墓门外面有厚厚的岩层,必须得动用机械才能凿穿,可我们不知道有多厚,为防万一,你还是离远一点的好。”
电话里头,李明光说道。
“嗯,老师你稍等一下,我看看。”
张天元开启鉴字诀朝着外面看去,然后才道:“外面的岩石层不厚,只有三米左右,你们就照着这个厚度来开凿,切记不要毁了墓门。
对于完整发掘古墓而言,这墓门可是非常重要的。”
他不是盗墓贼,所以但凡古墓里的一切,他都要好好的保护,绝对不能容许被别人破坏。
很多人总是问考古和盗墓有什么区别,其实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他们之间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考古是为了保护。
盗墓则是为了赚钱。
因为目的不同,所以做的事情也就截然不同了。
考古为了保护墓葬,很多方法都不能用,但盗墓却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而且这墓门还是巨大的青铜铸造,上面有许多特殊的纹饰,还有一些刻字,不仅有艺术价值,也有历史价值。
对于搞清楚这个墓主的身份非常重要。
李明光笑道:“这个你就放心吧,咱们发掘墓葬也不是第一次了,当然会最大限度的保护墓葬了。”
实际上,以现代的科技水平完全有能力打开任何古代建筑的门,考古部门舍近求远只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古代工艺,机器的轰鸣声响起,外面已经开始施工。
现在很多无法发掘的墓葬,不是打不开,而是不敢打开。
因为打开之后技术条件无法保证墓葬的完整性,而且也无法保护好墓葬里面的东西。
与其那样,倒不如让其继续沉睡在地下,那样还更好一些。
换了盗墓贼,肯定不会考虑这么多了,管你完整不完整,捞到了东西就是好墓。
外面施工,张天元也帮不上忙,所以便干脆在这墓道里面转悠了起来。
他走的很小心,仿佛一只小心的猎豹一样,轻手轻脚。
这样可以保证在危险的时候脱逃。
走了大概四五十米的样子,他又看到了几具已经风干的尸体。
有一具被一杆生锈的标枪狠狠钉在了墙上,可以看出他凸出的眼睛和绝望的大嘴,似乎是在呼救。
还有一具尸体已经成了两截。
一半被挂在了滚石上面,另外一半则掉到了下面的陷阱里。
第三具和第四具尸体都挺恐怖的,全部掉进了有倒刺的陷阱之中,被戳得全身都是窟窿。
张天元看着这些尸体,不由冷笑了一声:“这就是所谓的报应吧。
盗墓贼就该死不瞑目。
掘人家的祖坟,就要有这么死的觉悟。
他对这些人一点都不同情,反而觉得这才应该是他们的下场。
盗墓者不得好死,这才应该是常态。
只可惜现实并不完全如此,许多盗墓者洗白之后,倒是成为了大富豪,甚至是大企业家,说出来挺讽刺的。
盗墓是古老又神秘的职业,古代盗墓有曹操、温韬,近代盗墓有焦四,李鸭子、孙殿英,他们都是一代历史榜上有名的名盗。
现代的专业盗墓贼也不多,上档次的盗墓贼少得可怜。这些人盗有封土,盗有碑的墓葬,算不上是盗墓贼行业中人,只能论得上“不成气侯的小偷行为”。
古代真正的盗墓贼,专盗皇族及官员、富人的墓葬,这些墓葬有人看守,或者是隐蔽的墓葬,埋葬后把请来的修墓人、全部杀人灭口。
所以叫做隐蔽墓葬,陪葬品丰富价值连城,也叫厚葬古墓。
在不知道厚葬古墓的位置,用盗墓技术绝活去寻找到,这才是古代入行有手艺的真正盗墓贼。
现代什么人才称得上盗墓贼呢?
盗有封土有墓碑,盗保护区的墓葬,不被盗墓行业人列为现代盗墓贼,也不属于盗墓贼中人。
只能算得上盲目乱偷!
真正的现代盗墓贼,不会去盗有封土有墓碑的墓葬,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墓葬早被先人盗掘一空,视为空墓葬。
盗保护区是找死,以身试法!
近些年出现盗墓题材的,给好多人去拜读,一本好书教好一个人,一本坏书可以毀一个人。
盗墓出现,给一些不知道历史、不知古墓价值的人,都以为每座墓葬都有宝贝,试探性的去偷挖掘别人的祖坟,结果宝贝盗不到,只盗到一些几千元,没有历史价值的陪葬品,被以盗窃罪判刑。
这种无知的地步,让社会人笑话,让真正的盗墓贼闷笑!




鉴宝秘术 第四二二五章 贾半仙护宝
现代的盗墓贼,他们是继承古老神秘的盗墓手艺,盗墓行规准则,什么墓该盗,什么墓不该盗。
什么样的墓地风水布局,他们往墓地上一站,察看墓地四周风水布局,就知道这座墓葬,有没有价值、有多少陪葬品,他心里就有数据出来。
这才是古墓地葬的资深行家!
当然,有盗墓贼,就有为了保护墓葬而存在的人。
这些人并没有固定的职业,但张天元倒是听说过一个,是个阴阳先生,算是他的同行。
这人被称之为“贾半仙”。
虽然半仙这个称呼,很多都是扣在骗子头上的。
但这贾半仙,显然有所不同。
那是民国时候的事儿。
有个叫陈武池的人被调来丰县做县知事,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头一把火烧的就是盗墓贼。
丰县的古墓很多,到处石碑林立,荒冢垒垒。
因此,这儿就成了盗墓贼最眼馋的地方,一个个盗洞,令人惨不忍睹。
当时正是民国时期,战乱频仍,官贪吏黑,更给盗墓贼创造了机会。
陈武池上任的第二天,就派出警员,抓了一批盗墓贼,进行公开审判,判刑的判刑,关押的关押。
丰县的盗墓贼一时没了踪迹。
这一天午后,陈武池派了份请柬,请丰县著名的阴阳先生贾半仙来家里做客。
贾半仙这家伙,跛腿,鼻下两撇鼠须,不仅风水看得好,最厉害的是他罗盘一架,就能确定古墓位置;抓一把土,拿鼻子一嗅,就知道古墓年代。
接到陈武池的请柬,贾半仙不敢耽搁,赶忙去了。
陈武池早已准备好一桌酒菜盛情款待,几杯酒下肚,他直言不讳:“今天请白先生来,是想让你把县里的古墓全部找出来,画张图,做下标记,可好?”
贾半仙停了酒杯,望着陈武池,有点疑惑不解。
陈武池一笑,捋着胡须接着说:“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古董,以免受到盗墓贼的破坏。这是一件有益国家民族的大事,不知道白先生愿意不愿意?”
贾半仙听了,高兴地点点头,愉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他忙活了大半个月,最后把一张标记所有古墓的地图交到了陈武池手里。
这天,贾半仙闲来无事,信步走到城北一处山丘旁。
突然,他发现这座小山丘上盖着几间草房,门前种竹,门后树林,一片雅静,他问过路的人:“这儿过去没房子吧?”
有知道的人回答他:“县知事看中了这儿的风景,盖几间草房,想没事的时候就来住一住。”
贾半仙看着草房,长长地“哦”了一声,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就快步回了家。
当天晚上,他叫来几个徒弟,说:“城北那座山丘,本是一处周朝古墓,我叫你们来,就是想挖开它。”
徒弟们互相望望,都没说什么。
后半夜,大家带了盗墓器具,还有干粮,随着贾半仙去了山丘后面的一个沟里,开始盗墓。
这儿有一丛树木,很是隐蔽。
贾半仙带着弟子们干了四天四夜,墓道开了,大家眼睛一亮,里面锈迹斑斑的青铜器遍地都是。
贾半仙一挥手,一件件青铜器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搬走了。
搬动青铜器的同时,他们的头顶上传来“咚咚”的声音,像有人在挖着什么。
大家互看一眼,不由都捏了一把冷汗。
没几天,县衙就来人了,一群警员什么话也没有,见了贾半仙就捆。
陈武池带着几个人冷着脸进了屋子,仔细搜了个遍,结果什么也没找到。
他板着脸,一挥手,让手下人押着贾半仙回了县衙,马上升堂审讯。
升了堂,陈武池生气地说:“姓白的,我把你当成正人君子,没想到,你竟然是一个深藏不露的盗墓贼。”
“你凭什么说我是盗墓贼?”贾半仙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
陈武池愣了一下道:“很简单,城北山丘周墓被盗,而周墓中青铜器为主,你的房内青铜器的锈味很浓。你以为只有你一人鼻子能嗅出古物吗?”
贾半仙哈哈大笑,指着陈武池道:“盗完周墓后,我又按原样封闭好,你是如何发现周墓被盗的?”
1...15041505150615071508...17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