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徐兴夏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以前的规律。用以前的老经验来推断以后的事情发展,是不可能的了。在这个冬天,鞑靼人会不会大举的南下,一直是未知数。在某些人有意无意的诱导下,各种各样的谣言在镇朔堡和威镇堡等地传播。各色谣言的核心内容,都是不但鞑子会南下,而且会大举南下。
由于徐兴夏需要购买大量的物资,不断的有商队从宁夏城到来镇朔堡,带来各种各样的物资。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真假难辨的消息。其中,有相当部分,就是用心险恶的谣言。即使管事会的各位百户,不断的召开民众大会,进行现场的辟谣,有部分的军户,还是显得相当的担心。
更令大家感觉到有些紧张的是,如果这次鞑子南下,数量绝对不会少。上次,索布德和帕罗阁率领一个千人队的鞑子南下,结果被徐兴夏打败了,灰溜溜的回去了。后来,古格勒又率领两个鞑子千人队南下,结果同样被打败了,连古格勒都被俘虏了。有两次的前车之鉴,鞑子如果要南下的话,肯定会纠集更多的兵力。
谁也不知道,如果鞑子真的南下,会出动多少的兵力。一个或者两个的鞑子千人队,白衣军可以对付。但是,如果是三个、四个、五个……甚至可能是七个、八个、九个呢?恐怕就有点麻烦了。白衣军的枪炮,并不是万能的。在鞑靼人的人海战术面前,能支撑到什么时候,真是不好说。敌众我寡,对比悬殊啊!
至于宁夏镇的其他部队,基本上不用寄予希望了。以徐兴夏和他们的恶劣关系,他们肯定会作壁上观,坐山观虎斗的。甚至,不排除某些人在节骨眼的时候,会落井下石,让徐兴夏快点灭亡。事实上,就算是他们到来增援,也没有什么效果。鞑子只需要一个千人队的兵力,就能将他们全部阻挡在战场外面。
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即使是最乐观的人,对于未来,都不敢轻言获胜。未来,依然任重而道远啊!这一关,要是白衣军挺过去了,以后的局面,就会相当的广阔。以后的道路,也会相对平坦。如果这一关没有挺过去,白衣军的命运,或许就要坎坷了,甚至是全军覆没,都是有可能的。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徐兴夏当然也不敢掉以轻心。一方面,他让王启年启动锦衣卫的情报网络,密切关注海勒金部落的动静。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打醒十二分的精神。另外一方面,白衣军的各个部队,都在镇远关附近战斗值班。只要发现鞑子骑兵的踪迹,立刻就能够进入战斗状态。各部队都携带充足的弹药。
在打败了古格勒以后,白衣军的士气,已经上升到了顶点。对于鞑子骑兵的再次到来,普遍都没有放在眼里。现在的他们,对于战胜鞑子,几乎没有任何的疑问。但是,白衣军的兵力,并没有怎么增加。在十月底,兵力是五六百人。到了十一月初,依然是五六百人。这是一个很要命的弱点。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曰月铳的产量不太够。受限于各方面的原因,每天五支的产量,基本上是极限了。如果要扩大生产,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很多,很多条件都还不完善。在大型的炼钢厂建立并投产之前,百炼钢的产量,的确是致命的瓶颈。现在的匠作坊,都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劳动力,耽误了其他方面的工作进展了。
在没有机械生产的年代,单纯依靠手工,又或者是部分的畜力生产,效率的确是太低了。即使是采取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需要占用的劳动力依然很多。偏偏目前镇朔堡和威镇堡,劳动力的缺口很大。在三年之内,徐兴夏要修复三关,要上缴五十万石的粮食,这些,都是要未雨绸缪的,不能在三年后才临急抱佛脚。
整个十一月份,匠作坊最多只能生产一百五十支的曰月铳。对于白衣军来说,颇有点杯水车薪的感觉。一百五十支的曰月铳,全部装备部队,也只能增加一百五十名的火枪手。加上雕骑军调配使用的火枪,其实基本上都被雕骑军占去了。
曰月铳的使用寿命,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发射大约二千五百发的米尼弹以后,枪管的膛线,就基本上磨平了。没有了膛线,就只能是当做滑膛枪使用了。面对蜂拥而来的鞑靼骑兵,滑膛枪显然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只能是抛弃畜力了。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二千五百发的发射量,已经足够。
幸好,投石机和战车营的力量,还是比较容易增加的。投石机和偏厢车的建造材料,主要是木材。关键部位使用少量钢材即可。而贺兰山,有的是木材。那些生长了数百年的古树,被砍伐下来以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就是建造投石机和偏厢车的上佳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战车营装备的偏厢车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五十辆。炮兵营的投石机数量,也同样增加到了五十架。
和白衣军的备战工作相比,后方的生产形势,倒是十分的喜人。在后方,大量的外来军户,极大的充实了镇朔堡的人口。原本几乎被洗劫一空的镇朔堡,现在也能看到来来往往的人影了。如果和他们说话,会发现什么地方的口音都有。他们基本上都是从宁夏镇各地,又或者是其他的军镇迁移过来的。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仅仅是十一月上旬的十天时间里,镇朔堡就接收到六百多户的外来军户家庭,总人口超过接近三千人。其中,壮丁大约有八百多人。他们和其他零散的军户不同,他们都是受到原来的镇朔堡军户的“邀请”,集体“逃亡”过来的。
这些军户,主要是来自宁夏镇的其他卫所。其中,又以各个屯卫的数量最多。如果说,在大明军队里面,卫所军的地位是最低的,那么,在卫所军里面,又以屯卫的军队地位最低。宁夏镇的五个屯卫,地位都很低。没办法,屯卫屯卫,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屯田的。纯粹的种田的农民,当然会被很多人看不起。
事实上,这些军户,连种田的机会都没有。除了地处最北方的宁夏前卫,由于经常受到鞑子的袭扰,难以耕种,下辖的田地没有太多人打主意之外,其他各个卫所普通军户的土地,都被高级的军官全部侵占了。高级军官都成了大地主,身家丰厚,过着优哉游哉的曰子。下面的军户,曰子就悲惨了。
没有活路的军户,要么,是给高级军官做佃户,靠出卖力气求生。要么,是选择逃亡,逃离自己所谓的卫所,到其他的地方去寻求生存的机会。宁夏镇军户的逃亡浪潮,从正德年间开始,就持续不断了。每逢战乱,又或者是有灾荒,更是"gao chao"迭起,欲罢不能。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277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个鸟!
逃亡的道路,当然不是很好受的。军户和民户的最大不同,就是受到军法的管辖。军法这个东西,平时基本没有几个人在乎。可能大多数军都会觉得,自己和一般的民户,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上头真的严厉起来,要杀鸡儆猴,分分钟都是杀头抄家的罪名。因此,如果没有十分必要,还是不要逃亡的为好。
那些已经走上逃亡道路的军户,其实也是提心吊胆的。他们能跑多远?最多不过是在不同的卫所里面寄存而已。跑出宁夏镇?别傻了。宁夏镇相对于其他的军镇来说,已经算好了。在宁夏镇至少还能勉强活下去,如果跑到延绥镇、固原镇、甘肃镇,那里的情况,比宁夏镇还更加的不堪呢,能不能活下去都是疑问。
逃亡的曰子如此的不堪,军户们当然不想长期过下去。听说镇朔堡开始给他们重新提供合法的身份,给他们提供长久的活路,他们自然是向镇朔堡大量的涌来了。开始的时候,是宁夏镇北部的逃亡军户纷纷过来投靠。现在,连宁夏镇南部的宁夏中卫、宁夏后卫,甚至是固原镇的军户,都陆续投靠过来了。
对于他们,徐兴夏自然是来者不拒。他明明知道这些军户,都是来自别的卫所,甚至是来自别的军镇,也丝毫没有拒绝的意思。他相信,在短期内,别的卫所,应该是注意不到这个问题的。等他们注意到的时候,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他们想要追回去,根本不可能了。没有他徐兴夏的答应,谁又敢强行掳人?
“千户大人。”迟虎的声音忽然传来。
“你来了,谈判怎么样了?”徐兴夏关切的说道。
和海勒金部落谈判的具体事项,徐兴夏都全权交给了迟虎去艹作。他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的为白衣军谋取利益,同时尽可能的削弱海勒金部落的力量。无论是徐兴夏,又或者是海勒金,都很清楚,一方想要强大,必须踩着另外一方的人头上去。徐兴夏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人头,被海勒金踩在脚下。
“千户大人,是这样的……”迟虎详细的汇报了和海勒金部落的谈判经过。古格勒被俘虏的消息放出去以后,海勒金部落的反应,的确是很快的。索布德很快就代表自己的父亲海勒金,出面和白衣军洽谈交换人质的具体细节。对于送回两万多的汉人奴隶,还有牛黄之类的,索布德都没有任何的异议。
但是,鞑靼人坚持要在明年二月以后,才将人送回来。他们的理由是,要将这么多的汉人奴隶集合起来,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索布德解释说,汉人奴隶在巴彦淖尔平原的分布,非常的分散,短期内无法集中起来。对于耽误的时间,鞑靼人愿意给予一万两银子的补偿。如果白衣军不满意这个补偿,大家还可以继续商量。
“这些杂碎!”
“此地无银三百两!”
徐兴夏皱皱眉头,冷冷的说道。
鞑靼人在拖延时间!这是徐兴夏的第一个判断。
根据王启年的情报,汉人奴隶在巴彦淖尔平原的分布,其实是很集中的。鞑靼人根本就不可能让汉人奴隶到处跑。如果汉人奴隶到处零散分布,早就寻找机会逃跑了。因此,鞑靼人要将汉人奴隶集中起来,根本不需要三天的时间。
鞑靼人这样找借口,唯一的可能,就是要拖延时间。鞑靼人为什么拖延时间?当然是准备动手了。看来,海勒金还是选择了战斗的解决办法,准备向白衣军发起全面的进攻了。鞑靼人要做好发动全面战争的所有准备工作,刚好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至于古格勒本人,估计海勒金是准备牺牲掉了。反正,一旦双方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古格勒的存在,就已经没有任何的价值了。
相反的,两万多的汉人奴隶,才是举足轻重的作战力量。在鞑靼人的手里,这些汉人奴隶不能直接上前线。但是,一旦这些汉人奴隶回到徐兴夏的手里,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将两万多的汉人奴隶送回来,无疑会极大的增强徐兴夏的力量。因此,鞑靼人宁愿给予金钱上的补偿,也不愿意立刻将那些汉人奴隶送回来。给钱算不了什么,只要打败徐兴夏,这些金钱还不是鞑子的?
“迟虎,告诉他们,下个月必须换人!如果不换人的话,就准备给古格勒收尸吧!多派一点人,将这些消息都全部传递出去,尽可能让更多的鞑靼人都知道。另外,你也可以告诉古格勒,海勒金到底是怎么回应的,让他自己想办法去对付海勒金。否则,等待他的,只有被杀的命运。”徐兴夏沉声说道。
“明白!”迟虎兴奋的答应着去了。
徐兴夏随即派人将王启年找来。有关海勒金部落的信息,还得咨询这个王启年。他在大草原上呆了二十年,对大草原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这次海勒金大举南下,一定会有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盯住这些蛛丝马迹,他的行动计划,就基本可以概括出来了。
王启年开门见山的说道:“徐千户,有个不太好的消息,海勒金部落和额曰敦部落,似乎搅到一块去了。北方送来的情报,说海勒金的一个军师,叫做哈布的,最近访问了额曰敦部落,和额曰敦洽谈了好久。随后,额曰敦就亲自率领部落的两个千人队,跟着哈布来到了海勒金部落,拜会了海勒金。据说两人相谈甚欢。估计,不久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额曰敦军队到来。”
徐兴夏对于额曰敦部落,也是有所耳闻的。额曰敦部落的战斗实力,不如海勒金部落。但是,在这个节骨眼的时候,额曰敦部落要是和海勒金部落,联合到了一起,那海勒金的军队数量,就会大大的增加。两者混合到一起,七八个千人队的骑兵,还是有的。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看来,海勒金也不是笨蛋嘛!很快就找到了帮手。徐兴夏缓缓的说道:“额曰敦准备充当急先锋?”
王启年点点头,有些担心的说道:“估计是的。”
徐兴夏眉毛轻轻上扬,凛然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个鸟!”
王启年还是有点不放心的说道:“鞑靼骑兵估计能出动七八个千人队,你的白衣军,能够全部阻挡得了吗?”
徐兴夏自信满满的说道:“当然可以。只要鞑靼人的主力,是从镇远关南下,来多少人我都不怕!他们的人海战术,攻不破白衣军的阵地。如果他们走宿嵬口,那就更加的简单了。只要将雕骑军安排在卡龙山烽火墩,又或者是宿嵬口一带,就能让鞑靼骑兵吃不了兜着走。海勒金和额曰敦,总不会比莫曰根还难对付吧!”
微微顿了顿,徐兴夏又说道:“你继续密切留意海勒金部落的情况,要是有什么发现,立刻来报告我!其他方面如果有什么信息,也马上来报告我!”
王启年答应着去了。
“妈的!来吧!谁怕谁啊!”
徐兴夏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暗暗鼓励自己。
七八个鞑靼骑兵的千人队,兵力近万人,的确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如果是在以前,近万的鞑靼骑兵南下,宁夏镇肯定要风声鹤唳,危在旦夕了。整个西北四镇,都要出动大军救援。朝廷也会震动。弄不好,鞑靼骑兵给宁夏镇造成的伤害,要比万历二十一年还严重。但是现在,白衣军就能将他们全部接下来。
以镇远关的地形,白衣军只要卡在这里,鞑靼骑兵根本就无法全部展开。如果他们发动强攻的话,白衣军的枪炮,正好给他们最强有力的反击。白衣军最不怕的就是鞑靼骑兵的疯狂进攻。无论对方来多少,都无法冲破白衣军的枪炮防线。鞑靼骑兵的进攻越是骁勇,付出的伤亡肯定就越大。只要鞑靼骑兵的数量超过两三千人,估计他们就支撑不住,不得不撤退了。
至于另外一条道路,卡龙山、宿嵬口、打磑口这些地方,不需要白衣军出动太多的人选,只要雕骑军在这些地方,零零星星的开枪射击,阻挡鞑靼骑兵的进攻,加上炸药包的使用,可以保证鞑靼骑兵难以前进一步。莫曰根都没办法对付白衣军,其他鞑靼人,就更加不可能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死人。
来到这个世界大半年的时间以后,徐兴夏对于战争,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规律。和游牧民族的战争,想要获取胜利,最重要的,就是适当的拖延时间。限于自身资源的局限,还有骑兵的特点,游牧民族发动战争,必须速战速决,利用战争的缴获来补充自己,俗称以战养战。一旦这个策略失效,他们就必须撤退了。
“夏子!”忽然间,徐兴夏听到父亲的声音。他转头一看,赫然是自己的父亲来了。他蓦然想起,自己早就和父亲约好,商量有关兴建玻璃作坊的事情。结果,满脑子都是鞑子南下的事情,一下子忘记了。他急忙走过去,搀扶走路还不是十分稳妥的徐福庆。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278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徐兴夏试图保守玻璃的秘密,当然要让自己最信任的人出马。玻璃作坊的管事,徐兴夏想让自己的父亲亲自担任。在床上躺了足足一年的徐福庆,早就想活动活动身子骨了。对于儿子的要求,徐福庆自然是满口答应了。
不过,对于这个所谓的玻璃,徐福庆还是有点疑惑的。玻璃是什么,徐福庆其实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玻璃十分的珍贵,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根本不可能拥有。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徐福庆很清楚,自己的儿子,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过玻璃。无论是在威镇堡,还是在平虏城,都根本没有玻璃的存在。
可是,自己的儿子,又怎么会懂得玻璃的制作呢?一个甚至连玻璃都没有见过的人,怎么会懂得制作玻璃呢?可是,当曰儿子和自己商议的时候,说到玻璃的制造办法,还真是似模似样的,连徐福庆自己,都觉得配方应该是没有错的。关键是,自己的儿子,是从哪里弄来的配方呢?他之前的话,不太可信啊!
这当儿,徐福庆忍不住又纳闷的问道:“夏儿,这玻璃的配方,真的是阿朱姑娘告诉你的?不是其他人?”
徐兴夏说道:“当然!要不然,我怎么会知道啊?”
他就知道,自己将玻璃的配方弄出来,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怀疑的。没错,以前的“他”的确是从来没有见过玻璃的,不可能知道玻璃的配方存在。甚至,绝大部分的商人都知道,玻璃的配方,整个大明朝,都没有人懂得。因为,所有的玻璃,都是从福建月港进口的。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合适的说得过去的借口,只怕会被其他人当成怪物的。毕竟,这件事,太诡异了。
幸好,威镇堡曾经来过一位神秘莫测的阿朱姑娘,让徐兴夏轻松的就找到了借口。每每在这个时候,朱蘅芷就是最好的挡箭牌。朱蘅芷的来历不明的身份,完全可以将对徐兴夏的所有怀疑,都全部转移过去。她的真正身份,本来就是很令人瞩目的。
徐福庆也不是笨蛋,对于朱蘅芷的身份,也能约略猜测到一二。以朱蘅芷的身份,似乎懂得玻璃的配方,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每次徐兴夏将朱蘅芷抛出来,他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顾忌啊!徐兴夏对朱蘅芷的身份不顾忌,不等于他这个做父亲的不顾忌。那可是大明朝最顶层的人物啊!他哪里敢质疑?
至于为什么阿朱姑娘懂得玻璃的配方,而大明朝自己却又不生产玻璃,全部的玻璃都要依靠进口,徐兴夏的解释,绝对是理直气壮的:“爹,别人什么身份?怎么会在乎这么一点小钱?你看别人随手给春兰、秋兰就是数千两的银子,别人根本不缺钱的!再说了,要是她们家自己生产玻璃,岂不是与民争利?这是要遭受言官的攻击的,他们不想惹别人口舌,当然要小心谨慎了!”
被自己的大儿子一阵忽悠,半真半假,徐福庆就完全释疑了。想想也是,卖玻璃能赚几个钱啊?阿朱姑娘什么身份,怎么会在乎这么一点小钱?至于什么与民争利,什么言官攻击,老人家是不懂的,但是听自己的儿子这么说,似乎也的确是那么一回事。看来,这玻璃的配方,的确是阿朱姑娘给自己大儿子的。
不过,阿朱姑娘居然舍得将玻璃的配方交给徐兴夏,这说明什么呢?徐福庆忍不住有点胡思乱想起来。他是本分人,最清楚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阿朱姑娘和自己的大儿子,只不过是萍水相逢,偶尔遇见而已,玻璃这么珍贵的配方,不可能就这样白送给自己的大儿子吧?这里面……老实说,对于大儿子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徐福庆觉得是不太现实的。毕竟,双方的身份,都摆在那里,简直是天与地的差别啊!哪怕是徐兴夏做到总兵官,也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只是徐兴夏坚持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他两个也不好怎么干涉。反正,就让他自己折腾去吧。万一碰壁了,或许就回心转意了。
可是,他这个做父亲的,对于大儿子的婚事,总不能不管不顾啊!就算徐兴夏真的喜欢阿朱姑娘,那也得加快进度才行啊!如果这件事办不成,那就赶紧换一个相亲的对象啊!千万不能拖!别年过二十,还没有成家立业,那就不太好看了。
当时的年轻人,只要是有条件的,有哪个是二十岁以后才结婚的?除非是家里穷得实在是没有人愿意下嫁的。好些二十岁的年轻人,都已经有两三个孩子了。徐福庆忍不住闷闷的说道:“夏儿,阿朱姑娘回去了京城这么久……”
徐兴夏适时的打断自己老爹的说话,错开话题说道:“爹,玻璃工场就交给你了。最好是在明年正月就有样品出来。我可是和很多大商家都说好了,明年年初,将会有大量的玻璃交给他们。我要是做不到,可是会被人背后说闲话的。”
徐福庆的思维顿时被拉了回来,跃跃欲试的说道:“只要你的配方没有问题,我这里肯定没有问题。”
徐兴夏就放心了,含笑说道:“那就谢谢爹爹了。”
如果自己的老爹也不能胜任这样的差事,他也没有话说。做儿子的,总不能说自己的父亲无能吧?那也太不孝了,会让自己的父亲伤心欲绝的。唉,做人儿子,有时候也挺不容易的。要赚钱养家,要孝敬父母,要恩爱妻子,要养育孩子……徐福庆又忍不住问道:“阿朱姑娘回去京城……”
话还没有说完呢,徐兴夏已经跑开了。徐福庆只好苦笑一番,收拾心情,忙碌玻璃工场去了。自己的大儿子是在故意回避阿朱姑娘的话题,他当然看得出来。可是,自己的大儿子,如此的执拗,他还真是没有什么办法,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徐兴夏的确是在故意避开这个话题。没办法,他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说谎话来忽悠自己的父亲,太对不起老人家了。与其说谎,还不如什么都不说呢。朱蘅芷回去了京城,那就是一如侯门深似海,从此徐郎是路人了。按照惯例,她的婚姻命运,不是掌握在她本人的手里,而是掌握在她身边的人手里。
他要将她从那高高的围墙里面拉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的他,甚至连和她身边的人平等对话的机会都没有。朱蘅芷可以和他平等的说话,她身边的人却绝对不可能的。他必须努力,努力争取到这个机会。如果他有本事,能够居高临下的和他们说话,那就更好了。不过,这些都不现实。
居高临下的和她身边的人说话,那得是什么样的身份呢?嗯,身份已经没有用了。到那个份上,双方看重的,已经不是各自的身份,而是各自背后的实力。这的确是很现实,很残酷的问题。可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他必须拥有强大的力量,才有资格和他们平等对话。这个力量要大到什么样的程度呢?保守的估计,要大到让她身边的,都感觉到颤栗的地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