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官路弯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拾寒阶
刘光伟道:“我需要什么交待?那些城建工作,又不是我搞起来的!是他康岳文搞起来的!他留下的烂尾账,全丢给我!我怎么替他擦屁股?”
李毅道:“官员是流动的,但海江市是固定的。大家的目的也是一致的,那就是替海江人民谋幸福。”
刘光伟摆了摆手,说道:“甭跟我说这些大道理!我懂!”
两个人的谈话,再次陷入僵局。
刘光伟起身道:“李省长,如果没有别的事,我就先告辞了。”
说着,他就拉开了房门。
李毅正要起身,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说话声,紧接着,就听到徐冰说道:“李省长,有个女同志来找您,就是上次来过的那个房小姐。”
李毅哦了一声:“请房小姐进来。”
房敏袅袅娜娜的走了进来。
刘光伟和她擦身而过时,被房敏的美貌惊呆了,他自觉失礼,连忙移开目光。
房敏带上门,将刘光伟和徐冰关在外面。
刘光伟问徐冰:“这女人是谁?”
徐冰笑道:“是李省长的一个朋友。”
刘光伟哦了一声,道:“徐秘,改天有空,一起喝茶啊。”
徐冰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只道:“刘市长,好走。”
刘光伟嗯了一声,走了出去。
徐冰抓起桌面上的那两张电影票,苦笑一声。
里面,房敏咯咯笑道:“李省长,我来之前,是不是该先打个电话,和您约个时间啊?不然,您这么大的领导,怕是没空接见我吧?”
李毅笑道:“我的大门,时刻为方小姐敞开。请坐吧。怎么?铺子的事情,忙完了吗?”
房敏嫣然一笑:“忙完了,定在后天正式开业。”
李毅道:“好啊,这可是东海文化艺术界的一件大盛事。”
房敏道:“不知道李省长有没有空?我能否邀请您出席开业仪式?”
李毅呵呵一笑:“我又不是书画家,也不是文化艺术家,这个嘛,我去了,也是徒添你们的麻烦。”
房敏道:“李省长,您太谦了。您是副省长,您要是能来,那就令蓬荜生辉啊!您要是把我当朋友,可千万不能推辞。”
李毅爽快的答应道:“行啊,后天,是吧?上午?几点钟?我抽时间也要去一趟。”
房敏道:“吉时是上午九点。”
李毅道:“好,我准时到场。”
房敏道:“那我可就恭候李省长的大驾了。”
李毅道:“你一次开了几个店子?”
房敏道:“两个。你上次带我去的那个老街,还有商业街口那家。我还看中一个好地方,就是那里的铺面少,而且没有人转让的。”
李毅道:“什么地方?”
房敏道:“就是文化街,那里有文化厅,还有省书画院,又有省政协,喜欢书画的老同志多,那里真是个卖文房四宝的宝地。”
李毅道:“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个好地方,那边没有门面吗?”
房敏道:“暂时没有,我隔两天都要去那边溜溜,看有没有好铺面转让。”
李毅道:“你一个人,要开这么多的店,你忙得过来吗?”
房敏道:“反正都是请人做,我只是负责管理工作。进货有自己的渠道,销售人员,也可以从京城总店调过来。接下来,就只要等着收钱就行了。”
李毅道:“你们这生意真好,又优雅,又好玩。”
房敏笑道:“世界上有什么生意,能比得上你们当官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呢。”
李毅道:“你可是在窜改前人诗句了,明明是唯有读书高。”
房敏道:“读书的目的,也是为了出将入相。达而相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可见,在每个读书人心里,都是想飞黄腾达的吧?”
李毅道:“你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但我却不苟同你的偏激看法。”
房敏道:“我的看法怎么偏激了?试看二十四史,古今文章,哪个不是为名臣将相立传著说?一部资治通鉴,尽是帝王之学,有几个文化艺人得传的?”
李毅道:“读书人入仕,不只是为了自己的飞黄腾达。真正留名青史的,大都是为国为民的清官和好官。”
房敏道:“为国为民?或许吧!”
她忽然冷笑一声,说道:“李省长,我记得清楚,当初你带我去旧城旅游街时,曾说那里将来的发展无可限量,还说新市长上任之后,肯定会把那里的环境和周边建设搞好,可是现在呢?新任的市长来了,但新的政策却没有来?”
李毅为之语结,竟不能答。
房敏道:“李省长,我今天来找你,不仅是为了请您参加后天的开业仪式,我还想来问问您,旧城区的建设,什么时候继续?什么时候完工?”
李毅道:“房小姐,这个事情,我们正在处理……刚刚走出去的那人,就是新任的海江市长。我刚还他谈及此事。”
房敏道:“哦?那你们谈得怎么样了?是打算为国为民呢?还是打算飞黄腾达?”
李毅难得的老脸一红,他不是头次和房敏打机锋,但却是第一次感觉如此的失败。
房敏道:“我们已经得到消息,说新来的刘市长,根本就不打算继续搞城建工程了。不但是不搞新的,就连旧的工程,也不想再继续。李省长,我只问您一句,这是真的吗?”
李毅不想欺骗她,点了点头,说道:“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海江市财政方面,遇到了空前的困难,等缓过劲来,就会重新将各项建设工程做完。”
刚刚,李毅还为刘光伟说出这种冠冕堂皇的敷衍话,而觉得此人十分狡黠!
而转过身,李毅也只能用这种话来安慰房敏了。r1152





官路弯弯 第十卷 第一百二十九章 借力打力
房敏嗤之以鼻,说道:“李省长,这些话,安抚一下愚民还可以,你以为,我会相信你的这些话吗?或者,这就是我所能得到的官方的回答?”
李毅道:“房小姐,这就是官方的回答。”
房敏道:“我是无所谓,大不了,就是一个店子不赚钱而已。不过,李省长,住在那里的,除了商户之外,还有那么多的市民。老城改造工程,影响的,不只是老城区的那些百姓,附近的市民,都受到了影响。还有河对岸,那个什么河西新城,如果停滞不建,那影响的市民,就更多了。”
李毅道:“我知道,海江市的领导,也都知道这一点。”
房敏道:“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想办法改变?”
李毅道:“没钱啊。现在海江市欠债上千亿。各方都停止了贷款,国家财政也不再拨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房敏道:“你们是政府啊!政府还能没有钱?”
李毅道:“政府也生活在市场环境中,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你以为,政府就可以无限制的用钱?那天下早就没有穷人了。”
房敏道:“这个道理我懂,可是,一个海江市,一个东海省,一个亿都拿不出来吗?”
李毅道:“一千个亿当然拿得出来,但这些钱,却别有用途啊。东海省这么大,能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房敏道:“恕我直言,你们这些当官的,对老百姓太不负责任了!”
李毅张了张口,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
房敏道:“李省长,我来这里之前,就听到有市民在议论,说要到市政府去请愿呢!”
李毅一惊:“请愿?”
房敏道:“是啊,老百姓嘛,又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去请愿。”
李毅不禁站了起来,双手撑在桌面上,沉声说道:“那事情,就闹大了!”
房敏道:“不闹大,海江市也不会正面城建这个难题。说起来,还得多亏了那个郭记者,是她的及时报道,披露了海江市官员不管城建工作的新闻,大家都了解了海江市的政治动向。”
李毅暗自一惊,心想郭小玲的举动,本是想通过连续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获得圆满解决问题的方案。
但实际的结果,却超出了想象,也超出了控制范围!
中枢没有过问,省里面,除了李毅之外,也无人关注!
就连海江市里,也依然我行我素,不管媒体和舆论。
但老百姓却在关注!
尤其是那些切身利益相关的市民们,他们更加关注这方面的新闻!
现在,他们得到确切的消息,证实新任刘市长,已经放弃了这些城建工作,在他们看来,这等于是政府放弃了他们!
这让他们情何以堪?
他们是小老百姓,没有别的能力,唯一能利用起来保护自己的武器,也就是请愿。
李毅摸出香烟,吸了一支,快速的踱了几步,顿住脚步,说道:“房小姐,这个事情很重要,谢谢你及时来告诉我。我得赶紧想办法,消弭这场祸事。”
房敏本来没觉得有什么,见李毅这么紧张,便问道:“不就是请愿吗?你怎么这么紧张?”
李毅道:“房小姐,你是没有经历过那种场面,所以你不知道。民众的请愿,初始愿望,都是极简单的,也是合理合法的,但一旦聚集了成百上千的人,那性质就会变味了!人的本性,良莠不齐,难保不会有人借机散布谣言,制造各种恐怖活动,引起各种冲突!”
房敏啊的一声:“会有这么严重吗?”
李毅点头,严肃的说道:“所以,我得想方设法,尽快摆平此事。”
房敏道:“就算出事,那也是他们海江市里的事,你又不分管这方面的工作,你不必这么紧张。借用一句俗话说,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呢!”
李毅道:“如果天真的塌下来了,那就不是高个子矮个子的事情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是分管省里安全司法工作的,如果真的出了事,那头一个需要出面收拾残局的,就是我李毅!”
房敏道:“那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
李毅紧蹙眉头,陷入沉思。
房敏道:“我以为,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海江市改变政策,将工作的重心,向城建工作方面倾斜。”
李毅摇头道:“我刚才刘光伟同志谈过了,他坚决的很,不肯俯从。”
房敏道:“那就让老百姓去闹,闹得他刘光伟连市政府的大门都出不了!我看他还敢不敢嘴硬。”
李毅道:“不行,我得找张省长聊聊这个问题。房小姐,请恕我不能奉陪了。”
房敏道:“你去忙吧,不用管我。我也该走了。”
李毅送她出来,告别之后,拐脚就往张广明办公室走去。
可巧张广明刚从外面回来,两人见面,打了个招呼。
李毅道:“张省长,我有事找你。”
张广明微微颔首:“里面说吧。”
坐下来后,张广明笑道:“李毅同志,我刚去了趟孟吉县。”
李毅哦了一声,心想张广明念念不忘的,就是孟吉县的发展,又寻思,张广明肯如此用心,也属难能可贵。
在省长办公会上,李毅是支持张广明的,或者说表面功夫做到了十足,让张广明以为,李毅的政见,是向着他的。
因此,张广明对李毅颇有好感,这次一见面,就主动谈起他在孟吉县调研的情况。
“根据我的调查,孟吉县的旅游发展前景,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巨大!”张广明兴致盎然,说道:“如果投入资金,加快发展步伐,赶在明年五一节前,就能出大成绩!”
关于这个问题,李毅在省长办公会上,已经详细阐述过自己的意见。
孟吉县发展旅游经济,李毅的态度是保守的,他并不以为,孟吉县真有巨大的旅游潜力。
但是张广明却乐此不疲,俨然已将孟吉县的旅游经济,当成了他主政东海省的头一桩政绩来抓!
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毅不想泼他的冷水,泼了也没有用,只会适得其反,惹来张广明的嫌恶和疏离。
“张省长,孟吉县毕竟只是一个县级城市,另外,它最大的缺点,在于离中心城市太远,又是在河西地方,而海江市的城市主体,仍然在河东这一块,根据海江市的发展规模来看,大规模发展孟吉,只怕还为时尚早。”
李毅斟字酌句,尽量不捋张广明的虎须。
张广明微微一晒,不以为然的说道:“李毅同志,我承认,你有能力,有想法。年轻又有干劲。不过,你的眼光,还是有些狭隘了。旅游产业,方兴未艾!而且,孟吉县就在海江市旁边,海江市的旅游发展,就会带动孟吉县的旅游发展!这是一个链接反应。所以,我认为,发展孟吉旅游产业,是最合适不过的。”
李毅道:“张省长,适当发展孟吉的旅游产业,当然是可以的,但我建议,凡事还是稳一点的好,特别是在孟吉县的城市建设问题上,一定要慎重。”
张广明道:“城市不发展起来,那旅游就是一句空话嘛!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李毅同志,上次省长会议,你不是提出了诸多很好的建议吗?我还准备照你的建议,去规划孟吉县呢!”
李毅道:“规划是可以有的,但在整个的推进过程中,还得一步一个脚步,不能操之过急。这就好比一个人,天天吃清茶淡饭,早就习惯了,猛然间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胡吃海喝起来,那肚子也会受不了的。”
张广明哈哈一笑:“李毅同志,你这比喻,挺形象的嘛!嗯,你说得也有道理。就像你说的,城市建设的首务,就在于基建,我们先把基建工作做好了,再谈其它的。你上次提到,要重点考虑电和水这两个问题,我深以为然。电这一节,比较好解决,但就是这个水嘛,有些难度……但总有办法可想的!改天,我再带上水利专家,去考察一趟,一定要找到解决的办法!”
李毅忽然福至心灵,灵机一动,说道:“张省长,你要大力孟吉县的旅游,就要依靠海江市的旅游资源来带动,对吗?”
张广明道:“对啊!海江市是旅游大市,在这个王牌力量当前导,对孟吉县助益不小。”
李毅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至言。你的思路和想法,的确可行。”
他有意一顿,然后叹了一声:“可惜啊!”
张广明果然坠入李毅算计之中,连忙问道:“李毅同志,可惜什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我很重视你的看法和意见,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尽管向我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李毅故做惊诧的问道:“张省长,难道你不知道吗?”
张广明更是讶异:“知道什么?”
李毅吊足了他的胃口,这才慢条斯理的说道:“张省长,你真不知道?海江市班子的工作重心,根本就不在发展旅游上,也不在城建工作上。他们只想着复兴工业。海江市现在到处是停建的工地,是堆满瓦土的废墟!海江市自己的旅游收入,只怕都要大打折扣了,哪里还能顾得上孟吉县?”r1152




官路弯弯 第十卷 第一百三十章 执政的意义
“呃?”张广明听完李毅的话,觉得不无道理。
李毅故意拿海江市的城建工作来做说项,就是想让张广明介入,眼见张广明意动,又说道:“孟吉县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海江市的发展来带动。如果海江市的相关工作没有做好,肯定会影响到孟吉县。”
张广明一心一意想发展孟吉旅游产业,自然不想受到其它因素的牵制。
李毅利用了他的这种心理,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张广明沉吟道:“海江市的工作重心,移到工业发展上,这对孟吉县的旅游,也没多大负面影响吧?”
李毅道:“怎么可能没有负面影响?工业过度发展的话,那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水、空气、整体环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旅游最重要的不就是环境因素吗?”
张广明道:“那确实。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发展旅游,就是一句空话。”
李毅道:“孟吉县是海江市的县城,海江市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对孟吉会没有影响?”
张广明眉毛一扬,沉声说道:“这么说来,影响还挺大的!”
李毅道:“肯定很大。试想想,哪个以旅游为主要收入的城市,还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说句实话,工业文明和古典文化,就是相冲突的。工业的发展,让生活变得便利,但也让环境遭受污染。”
张广明道:“不是你提醒,我还没有虑及这一层呢!”
李毅道:“所以,趁着海江市现在刚刚定下发展目标,你得赶紧找他们谈谈。”
张广明道:“谈什么?让他们转移工作重心?这怎么谈呢?海江市想发展经济,这也没有错啊,我虽然是省长,也不能过度干预他们的决策。”
李毅笑道:“你是省长,当然要统筹全局。”又提醒道:“最重要的是,孟吉的发展,与海江市的发展,是唇齿相依的啊!”
张广明沉吟未决,显然很踌躇,不知道该如何介入此事。
李毅道:“海江市要发展,并不一定要发展工业经济。事实上,海江市现在的工业,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再想突飞猛进,难度太大,基本上没有可能。”
张广明道:“你说得对。海江市的工业,很想有大的突破,这一点,我来东海上任后,就曾经做过调研工作。嗯,李毅同志,那你以为,现在的海江市,适宜发展什么经济?”
李毅道:“第三产业!旅游、服务!还有就是高科技产业。”
这话正好投合张广明的脾胃,因为张广明就想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
张广明哈哈笑道:“李毅同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和你一样的想法。我在东海进行调研之后,以为海江市的工业,已经达到瓶颈期,只能发展其它产业。而各种产业中,旅游经济是最有潜力和前途的。”
李毅道:“海江市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这些都是开发旅游业的先天有利条件。如果弃之不用,反其道而行之,去搞破坏旅游环境的工业,那就得不偿失了。”
张广明道:“你这番分析,鞭辟入里,十分到位。我想,应该和海江市的领导班子谈谈话了!”
李毅的目的已经达到,至于张广明能否说服海江市的吴泽远和刘光伟等人,那就是未知数了。
吴泽远是省委常委,也是个强势的人,他能把康岳文挤走,又对刘光伟施了下马威,就是想乾纳独断,独据海江市的大权。
现在张广明想插手进去,吴泽远会卖他这个面子吗?
张广明托着腮帮子,想了想,说道:“李毅同志,你或许不知道,海江市委的吴泽远同志,是个十分顽固的人。上次省委开会时,他就提出来,要大力发展海江市的工业经济,要把海江市的工业打造成龙头支柱产业。”
李毅道:“吴泽远再强势,也强不过你张省长啊。你可是省长!他吴泽远怎么着也得给你三分面子。”
这是拿话激将了。
张广明果然受激,将腰身一挺,说道:“李毅同志,你说得对,海江市的发展走向,影响到孟吉县的旅游发展,这个事情,我不能袖手旁观。”
但是,他随即又道:“只不过,海江市资金不足,也是实情,这个问题,实在难搞。”
李毅道:“资金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心,自然能弄来钱。当初康岳文要是不走,他还不是一样要将各项建设搞完?“
张广明点头赞同。
李毅道:“现在海江要搞工业经济,难道说工业经济就不需要钱了吗?只怕投入的资金,比城建工作还要多。”
张广明道:“是啊!现在什么都贵,不管想干点什么,没有钱,是寸步难步。”
李毅道:“所以,据我的分析,海江市里,并不是没有钱搞建设,只是不想再投资到城建中去。”
张广明道:“嗯,那要说服他们,怕是很困难。”
李毅道:“其实,现在海江市的各项城建,基本上都很完善。差的就是康岳文主持的那几个工程项目,只干到了一半,还没有完工,这些项目不搞完,就会大大影响到海江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会引起市民的反感,甚至是抗议!”
张广明道:“不就几个工程项目吗?海江那么大,几个项目的停工,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吧?”
李毅道:“张省长,影响已经很大了。我今天来,就是想告诉你,我刚接到消息,旧城区被拆迁的市民,还有旧城和河西新城附近的一些市民,都打算集体到海江市政府去请愿了呢!”
张广明吃了一惊:“居然有这等事?真要发生了,那还了得?”
李毅道:“我也知道事情非小,所以一得到消息,就赶紧来找你商量了。”
张广明道:“李毅同志,此事关系重大,绝对不能发生!”
李毅道:“要想安抚好群众,只能让海江市的领导出面澄清谣言,并尽快开工,完成剩下的工程,让市民们安居乐业,那所有的麻烦,自然就消失了。”
张广明道:“事不宜迟,我这就找吴泽远同志商量。”
他抓起桌上的话筒,拨通了吴泽远的电话。
张广明本想在电话里商量一下,但又觉得,这么大的事情,三言两语,怕是很难说清楚,何况,见面说话的效果,肯定要比电话里讨论好得多,电话接通之后,他便询问吴泽远在哪里,有没有时间,然后便叫他来一趟自己的办公室。
李毅心想,张广明做事,有些优柔寡断,忌头忌尾,但强势起来,也是很可怕的,希望他在这件事情上,能硬挺到底吧!
1...11911192119311941195...1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