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獨坐池塘
“是,老爷!”老仆人慎重的点了点头,接过奏折快步的走了出去。
“等一下,你去告诉那个武阳,本阁有些累了,让他回去吧!另外告诉他,那批粮食一定要如期运来,不然本阁治他一个办事不利之罪!不要有所隐瞒,就按照我的原话说!”说完一甩袖子,大步的向后面走去。
老仆人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老爷这次是真的生气,以前老爷从来不会这样说话的。摇了摇头,老仆人大步的向外走去,去找那位尿急巡抚了。
夜里,京城里面静谧入水,忙碌了一天天启皇帝躺卧在浴池了,几个穿着极少的宫女在在为天启皇帝洗澡,将头搭在后面的台子上,天启皇帝发出了舒适的"shen yin"声。
天启皇帝还记得第一次这样洗澡,那可是兴奋了半天,直接办了四个宫女。似乎是习惯成自然,现在也不觉得有什么了。天启皇帝一直注意控制自己在女人方面的欲望,要知道很多皇帝的死都和不节制的性生活有关。
“皇上,皇后娘娘派人过来传话,皇后娘娘为皇上准备了莲子羹,问皇上是不是过去吃?”王承恩走到天启皇帝身边,小心翼翼的道。
摆了摆手,天启皇帝沉声道:“江南的事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到现在也没有消息传回来。朕现在没有心情吃东西,你告诉皇后朕今天不过去了了!”
“皇上也不用太过忧心,江南的事情有魏国公和官大学士,想来也不会有什么纰漏!”王承恩没有在提张皇后的事情,而是开口安慰道。
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天启皇帝沉声说道:“现在什么时辰了?你去通政司看看,有没有什么折子递上来!”
“皇上,天色已经很晚了,有什么事情还是明天再看吧!皇上已经劳累了一天了,要保重龙体啊!大明朝全都系于陛下一身,陛下可是比什么都重要!”王承恩连忙劝解道,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天启皇帝居然还想看奏折。
“对了,王承恩,福建那边传回消息了吗?福建巡抚和荷兰人沟通的怎么样了?”天启皇帝缓缓的睁开眼睛,沉声问道,这可以说是天启皇帝最关心的一件事情了。()
我是木匠皇帝 第五百四十七章 京畿地震
听到天启皇帝的问题,王承恩先是一愣,想了想,开口道:“回皇上,福建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这不是什么小事情,想来还是在谈吧!”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再一次闭上了眼睛,是在想心事还是在思考,一边的王承恩并不知道。不过天启皇帝闭目养神并没有持续太久,只过了不久,整个宫殿都开始摇晃,虽然震动不大,可是确实是在摇晃。
猛地睁开眼睛,看着震动的水面,天启皇帝的头脑中闪过一丝不妙,地震了!猛地从水里跳出来,天启皇帝大声的喊道:“地震力,大家快找地方躲起来!”说着四下看了看,找了一个大桌子钻了进去。
作为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对于地震可是再熟悉不过,自己现在在宫殿里,这个距离自己根本就跑不出去。按照后世的教导,天启皇帝喊完一嗓子果断的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藏了起来。不过很快天启皇帝就发现不对了,印象中的房倒屋塌并没有发生,地面晃动了一会儿就停了。
“皇上,没事了,咱们到宫外去吧!”尴尬的战在外面,王承恩恶狠狠的盯着宫女还太监,眼中满是警告的意味。躬身战在桌子的前面,等待着天启皇帝出来。
光着身子从桌子下面钻出来,饶是天启皇帝脸皮够厚,此时也是面红耳赤。四下看了看,吩咐道:“给朕更衣,王承恩你派人去传旨,将内阁大臣和军机大臣全都找来,对了,还有六部堂官和侍郎,全都找来!”
“皇上,现在天色已晚,是不是明天再说?”小心翼翼的看着天启皇帝,王承恩建议道。这个时候找人进宫。似乎有些不方便。
狠狠的盯着王承恩,天启皇帝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大声的道:“如果发生地震的是京城,朕现在已经被埋起来了,现在百姓受灾,你让朕明天再说,那些受灾的百姓等得到明天吗?快去。告诉传旨的人,如果有谁来不了,他就让他滚回老家种地去。”说着一甩袖子走了出去。
王承恩此时一脸的惊恐,他知道自己触到天启皇帝的底线了,连忙快步的跑了出去。
端坐在龙椅上,天启皇帝无奈的叹了口气。大明朝真的到了多灾多难的时候了。如果不是自己攒下一些钱粮,恐怕这个时候朝廷早就焦头烂额了。时间不长,便开始有大人走了进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的神色,可是表情都是极为严肃。
扬州刚刚发生地震,现在京城又再次地震,他们的心理也都不是滋味。这大明朝是怎么了?这些人给天启皇帝见过礼之后,全都坐在了早就准备好的椅子上,一边还有宫女给端来的茶水。看到这个架势,这些人都知道今天恐怕时间短不了。
等到人都到齐了,天启皇帝开口道:“朕不说诸位爱卿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钦天监,你给朕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一边的钦天监少监恭敬的站了出来,脸上带着几分凝重道:“启禀皇上。臣已经去看过地动仪了,根据地动仪的显示,发生大地动的应该是京城东南方向。”
缓缓的点了点头,这个时代能探测到这些已经不容易了,摆了摆手,天启皇帝沉声说道:“不知道众位爱卿有什么建议?不妨说来听听!”
“皇上,臣觉得先是扬州发生大地动。现在京畿之地发生大地动,微臣觉得这并不是巧合。”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起来,脸上恭敬的道。
这当然不是巧合,这是地球小冰川期。不过天启皇帝微微一愣,自己知道也就罢了,难道他也知道?不由的仔细打量起说话的人。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官员,天启皇帝一看就知道这是礼部侍郎邹诚。
“爱卿有什么话不妨直言!”天启皇帝看着邹诚,脸色丝毫不变的说道。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邹诚先是摇头晃脑一阵,才开口道:“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乃二月初,扬州大地动,灾何其大也?现如今京畿再发大地动,实乃上天之预示也!皇上获保宗庙,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皇上股肱也。皇上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
“够了!”见邹诚还有在念下去的意思,天启皇帝狠狠的拍了拍桌子,脸色也阴沉了下来,压低了声音道:“邹爱卿,那你看朕到底做了什么不德的事情,上天降下责罚于百姓?”
众人全都带着怜悯的目光看着邹诚,心说你就是找死,大半夜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听你的屁话?大地震刚过,多少百姓受灾尚且不知,如果赈济也无着落,你居然在这里大放厥词数落皇帝的过错,真是猪脑子。
不过邹诚似乎并没有听出天启皇帝的意思,一脸正义的道:“皇上登基以来,澄清朝堂,查察贪腐,皆一代明君之所谓。然皇上擅改祖宗之法,改革军制,上天才示警于皇上!”
盯着邹诚,天启皇帝的脸上已经彻底的黑了下来,真是会挑时候。在这个时代,邹诚的说法肯定非常的有市场,一旦传出去肯定会给让那些反对军制改革的人以把柄。天启皇帝自然非常清楚地震是怎么回事,军制改革自然也不能停下来。
“邹爱卿,你是不是觉得这次的大地动应该发生在紫禁城,把朕和朕朕的紫禁城全都埋了,你是不是就满意了?”天启皇帝盯着邹诚,大声的说道。
这下邹诚慌了,连忙跪倒在地,道:“臣不是这个意思,皇上息怒!”
“邹诚,朕问你,你觉得发生了大地动,朕应该怎么办?”天启皇帝似乎并不生气了,看着邹诚,沉声道。
“回皇上,臣觉的皇上应下罪己诏,然后将军制改革停下来,以彰显皇上敬对上天。京畿之地发生地震,在东南而不再京城,正说明上天示警之意,望皇上三思啊!”邹诚不知道是不是吃错了药,依旧叼着改革军制的事情。
在场的几位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当先走出来的正是督察院左督御史杨鹤,给天启皇帝行了一礼,道:“启奏皇上,邹大人乃是一派胡言!皇上登基以来的圣明之举,天下传扬,军制改革更是其中最大的善政。经过军制改革,辽东兵强马壮,一扫只守不攻的颓势,一举收复开铁。大明朝疆域广大,发生点灾难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臣参合邹诚妖言惑众,蛊惑圣聪,请皇上将其治罪!”
“皇上,臣觉得杨大人此话有些过了!”这次站出来的是孙承宗,在天启皇帝点头后,道:“邹大人公忠体国,爱国之心让老臣深感汗颜。不过老臣觉得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当下有百姓受灾,救百姓于水火才是最重要的。不如赈灾之事交给邹大人,以邹大人拳拳报国心,想必能够妥善的处理灾情,必能不让任何一个百姓死于非命。”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如果说刚刚杨鹤那下已经够狠的了,孙承宗这下就直接把邹诚推到了火坑了。不致一百姓死于非命,大地动怎么可能不死人?这跟本就是"ci luo"裸的陷害啊!
跪在地上的邹诚全身都在颤抖,生怕天启皇帝派自己去,可是他也只能咬着牙挺着。南京那边已经有消息传过来,军制改革已经开始了,如果再不想办法,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看了一眼孙承宗和杨鹤,天启皇帝知道这次的事情肯定不算完,邹诚的话传出去有多么坏的影响,天启皇帝猜都能猜到。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天启皇帝也没有理会邹诚,而是对其于人道:“这次的赈灾事宜由督察员左督御史杨鹤全权负责,各部一定要积极配合,要是让朕知道谁阳奉阴违,什么后果你们自己知道。派个人到东南去,看看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大地动!“
“臣等恭聆圣训!”众人连忙恭敬的答道,脸上都带着凝重。大地动发生在京畿之地,如果发生什么乱子,那就直接会影响到京城,谁也不敢怠慢。
“好了,诸位爱卿,全都回去准备吧!另外给扬州的粮食要尽快起运,如果没凑齐,那就先运一半过去。这件事情内阁抓一下,不要有什么纰漏!”天启皇帝挥手示意众人下去,脸色凝重的道。
等到所有人都出去,王承恩开口道:“皇上,那个邹诚似乎有些问题,总是咬着军制改革的事情。”
缓缓的点了点头,这一点天启皇帝自然看出来了,低着头想了想,道:“这不过是个开始,看着吧!用不了几天,谣言就会传遍整个京城,到时候事情才麻烦呢!你去找魏朝,让他给朕查查这个邹诚,把他的祖宗三代都给朕查清楚,朕倒要看看是谁敢搞这样的小动作!”
“是,皇上,奴卑这就去!”王承恩恭敬的答应了一声,转身大步的走了出去。()
我是木匠皇帝 第五百四十八章 远见
548
京畿之地之地发生的地震消息还没有传到南京,这里似乎是一片安静,与以往也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很多人都知道,南京在酝酿着一股巨大的暗涌,看不见却摸得着。
魏国公府在南京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整个江南的军事都要受到这里的影响。魏国公在南京跺跺脚,整个江南都回颤几下。不过这些日子以来魏国公府一直闭门谢客,这让很多将领心里都没了底。
天启皇帝让魏国公回到南京参与军改的消息,早已经是传得沸沸扬扬了,所有人都在看着魏国公府的动作。不过在这个时候,魏国公府摆出这样的姿态,不禁让很多人浮想连篇。
不过这一日这种情况被打破了,从各地赶来的军官从早上开始就络绎不绝,这些没有住驿馆,也没有住客栈,无一例外的全都来到了魏国公府的门口。不过魏国公府的大门却紧紧的闭着,这些人也没人敢上去敲门,说话也是压低了声音,似乎怕惊扰到魏国公府门口的石狮子。
日上三竿,魏国公府的大门才缓缓的打开,里面笑呵呵的走出一个仆人,看打扮因该是魏国公府的管家。中年管家对着周围的人拱了拱手,笑呵呵的说道:“诸位久等了,国公爷处理了一些事情,请诸位跟我来吧!”
这些人连忙还礼,口中直道不敢,这个人他们都认识正是魏国公府的管家魏福。正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魏国公府可不比宰相的门第差,魏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有和魏福熟悉的将领则是笑呵呵的凑上前去,十分隐秘的递上去一个元宝,笑呵呵的询问一些事情。
东西是收了,可是这些人却有些失望,魏福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大家也都明白这是不能对自己等人说。心里虽然忐忑不安,可是还是笑呵呵的退了回去。
在魏福的带领下。这些人全都来到了魏国公府的大堂,按照官职大小做好之后,一杯杯茶水被端了上来。这些人显然是心不在焉,静静的的等待着魏国公的到来。
今天到这里来的,大多都是魏国公的嫡系,虽然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可是倒不至于害怕。魏国公虽然权威甚重。可是对自己手下这些人,还是颇多照顾的。
时间不长,魏国公便从后面走了出来,众人起身行礼,魏国公笑呵呵的示意众人坐下。坐到主位上,魏国公的目光在众人的身上扫过。笑着说道:“本国公不喜欢说废话,今天把你们找来,要说的就是军制改革的实行。只需听,会去做,谁也不准多嘴!”
“谨遵大帅教诲!”众人连忙恭敬的行李,脸色也严肃了起来,魏国公这样说话还是很少的。
满意的点了点头。魏国公严肃的道:“这次军制改革,皇上虽然委任本国公总督此事,可是并不是我一个人说的算,这是大明朝的军队,不是谁家的!你们把这句话给我记载心里边,如果谁敢仗着魏国公府说些什么,甚至是做些什么,到时候不要怪本国公翻脸不认人!”
“大帅放心!”众人大声的应道。
略微沉吟了一下。魏国公沉声道:“这次的军制改革,由本国公主持,其余几位大都督辅助。另外还有南京兵部户部和工部参与,还有南直隶兵备道,凡是和军队有关的衙门都会参与进来。回去把该料理的事情都料理了,如果谁的屁股擦不干净,到时候别怪本国公不给你擦!”
这下众人明白了。这次的军制改革几乎囊括了南京整个官场,可以说是一次真正的大动作。自己这些人虽然是魏国公的嫡系,可是其余的衙门未必会给这个面子,尤其是兵备道那些文官们。
“还有。整个南六省的军制改革首先要从南直隶开始,你们回去准备好。丈量好屯田,整理好账目。本国公把话说白了,以前克扣的银子把账面抹平。土地上谁也不许动手脚,有多少全都拿出来,这个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谁敢阳奉阴违,本国公爷保不住你们!”魏国公的声音越来越严厉,在场的人都能感觉到那语气中的杀意。
“大帅放心,卑职等绝不会给大帅抹黑!”众人也是面容严肃的回答道。
摆了摆手,魏国公吩咐道:“都回去准备吧!”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后面转出来一个年轻人,正是黔国公世子沐天波。晃动着手中的折扇,笑呵呵的说道:“国公爷,从今天开始,你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南京城里肯定鸡飞狗跳!”
“这叫打草惊蛇,不这样谁会跳出来?你真的以为军制改革会很顺利?这里和北京不一样,北京那里有皇上在震慑着,谁敢胡来?你觉得本国公能震得住那些人?不把他们都找出来,这军制改革不谈也罢!”魏国公随意的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国公爷到是看得开,这南京城里反对军制改革的无非是兵备道,兵部和户部的人。至于巡抚地方官干涉都不大,他们不会太在意。虽然巡抚在掌管着地方军政,可是这南直隶巡抚可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沐天波笑呵呵的看着魏国公,看似随意的道。
摇了摇头,魏国公沉声说道:“南京的六部,有些权力也是就兵部和户部了,他们的权力主要就是体现在军事上。现在军制改革将他们大半的权力拿走,他们愿意才怪。不过本国公倒不在意他们,螳臂当车而已。不过有一个人却不得不重视,到时候肯定是要打交道的!”
“这个人是谁?能够让国公爷挂在嘴上,小侄倒是很好奇!”沐天波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几分感兴趣的神色,能够让魏国公如此重视,这个人肯定不简单。
笑着指了指沐天波,魏国公无奈的说道:“这个人叫作袁可立,不知道你听过吗?”
“袁可立,袁可立,这个人似乎有些印象。小侄记得安邦彦反叛的时候,这个人似乎带兵平的叛。家父对其评价很高,此人虽然是文官却能统兵作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沐天波想了想,眼睛一亮,开口说道。
“就是这个人,袁可立因为平叛有功,加上他本就有官职在身,本皇上起复做了南直隶的巡抚。”魏国公点了点头,眼中也带着几分谨慎,显然对于袁可立也是颇多忌惮。
听了魏国公的话,沐天波的眉头便皱了起来,有些迟疑着道:“现在的南直隶巡抚是武阳,那这个袁可立到哪里去了?”
“他升官了,在被任命为巡抚不久之后,皇上再一次将他提拔为南直隶总督。这还不算完,在这基础上皇上允许他总督三省军政。除了总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军务的浙直总督,剩下的三省全都在他的节制范围内。因为有着南直隶总督的官职,从某些地方来说,本国公也是要被他节制的!”魏国公的脸上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不过很快便消失不见了。
魏国公府世镇南京,如果有人节制那才是又鬼了,想像沐家一样做土皇帝,那是想也别想。这些魏国公在就习惯了,除了有些失落,倒也没有别的想法。
不过一边的沐天波沉思了片刻却笑了起来,犹豫了半晌才开口道:“国公爷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个袁可立不但不会给国公爷设立障碍,反而会大开方便之门,甚至会帮着国公爷。”
魏国公一愣,诧异的看着沐天波,道:“此话何意?贤侄详细说来!”
“这个袁可立深受皇上看重,皇上肯定会有旨意给他。而且南直隶的军制改革,小侄认为让他主持会更加合适。南直隶总督和浙直总督,基本就囊括了南七省,不过皇上却让国公爷主持,这里面的意义可是不一样的!”沐天波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却十分的震撼。
天启皇帝给沐天波的感觉就是高深莫测,没想到手段也是如此的老辣沉稳。见魏国公陷入了沉思,沐天波笑着说道:“这位袁大人虽然位在南直隶总督,可是时间并不长,根基尚浅,做起事来难免磕磕绊绊。国公爷却不一样,在南京根基深厚,又熟悉地方事务。让国公爷主持,不但能够彰显皇上对国公爷的信任,又能令事情好好的完成,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吧?这件事情毕竟是个得罪的人事情,而且得罪的大多是武将,文官得罪的也不少。魏国公府与国同戚,就算得罪了武将也无伤大雅,文官本国公更不在乎。这个袁总督可不一样,他可是皇上为军制改革之后准备的,统练新军,安抚官员,到时候他的这个南直隶总督可就坐稳了!看来皇上这个局布置了不是一天两天了,恐怕在袁可立没当上南直隶巡抚的时候就开始了!”魏国公脸上不知道是什么表情,一会儿是松了口气,一会儿却又有些失落。()
我是木匠皇帝 第五百四十九章 牵连
看着魏国公的模样,沐天波顿时笑了起来,开口道:“国公爷,这件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皇上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削减几位国公爷的权势。国公爷不必多心,诸位国公爷都是与国同戚,对大明、对皇上的中心都是有目共睹的,皇上可没有这么不智!”
魏国公顿时一愣,要知道魏国公世震南京,兵权乃是魏国公府最大依仗,如果被削了兵权,魏国公府就成了没有牙的老虎。刚刚魏国公确实想到了天启皇帝,可是现在沐天波这么一说,好像确实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回事。低着头想了想,魏国公开口问道:“依照贤侄的看法,皇上为何如此做?”
“那是因为皇上要重用几位国公爷,以后大明朝文武分治,武人不会在被文人骑着。能够带领军队走出这个困境的,就是这几位国公了。国公爷你看着,这几位国公除了我黔国公府,威势肯定大涨!”沐天波的眼中闪过一抹失落,不过又像下定了某种决心,一时间情绪有些复杂。
坐在一边的魏国公缓缓的点了点头,看向沐天波的目光柔和了不少,黔国公的这位世子可是比自己的那个世子强多了。沉吟了片刻,魏国公开口问道:“贤侄,你既然由此看法,为何不详细说说?”
“国公爷,其实这件事情已经很明白了,皇上建立了军机处,地位等同于内阁。将所有与军队有关的事情全都交给军机处,又将孙承宗这样的大臣调入军机处,足以见皇上对军机处的重视。全国的军制改革,将大大的提升军队的战斗力,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皇上已经不能接受大明军队孱弱了,皇上要打仗,要建立武功!”沐天波的严重闪过一抹狂热,自己从小就不安于做个世子,现在正是一个好机会。
缓缓的点了点头。这一点魏国公自然是看得出来,点了点头,道:“皇上不一般啊!年纪轻轻就有远大的报复,最重要的是能够一步一步的做下去,不骄不躁,实在是难得啊!不过这和我们这些国公府有什么关系?”
“这个关系就大了,皇上成立军机处乃是管理天下兵马。可是为什么要让我们这些国公府做军机大臣?这可不光是因为我们在军中的威望,是因为皇上想让军队摆脱文官的辖制。虽然孙承宗和徐光启也是军机大臣,可是这两个那都不是一般的人,皇上实在是太看重了。”沐天波的脸上带着笑容,胸有成竹的道。
这次魏国公明白了,不敢置信的道:“那这几位军机大臣可是比内阁大学士全是更重啊!虽然说不上权倾朝野。可是也差不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