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百里砂
这个年代的孩子本来就早慧,小瑶儿又是个心细敏感的,虽然不问,但听着大家说,也大概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又没人可以说,估计是沉了心,遇上事,便发了出来。
唐时玥只能又充当暖宝宝,陪了她好几天,觉得自己在又当爹又当娘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趁着这个时间,她还干了一桩大事儿。
之前她找霍祈旌要白叠子,霍祈旌倒是给她找了一些来,好几处一凑,算着也就够种个两三亩地的,这远远不够。
唐时玥就想着,棉花喜热,可以把垒了火炕的房间当温室用,顺便把外头的校场也都做了火墙出来,搭了棚子,赶着种一批出来。
正常来说,棉花其实是“节节高”的,养分供上了,不打顶就可以一直长。
但这年头的棉花种,估计也就能打二三十个桃,再怎么精心护理,也多不了多少,只能是尽量种,算着也种了一亩多地,能多出四五万个棉桃来,也像那么回事儿。
她就这么折腾,霍祈旌也不多问,她要怎么做,他全都依着她,倒有几分予取予求的妻奴架势。
而且,更大的惊喜就是,他找来的种子里头,居然还有西!瓜!
据说这是永嘉的寒瓜。南朝有一个叫陶弘景的医学家,曾在《本草经集注》里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
原来寒瓜就是西瓜!原来西瓜早就有了!史学家误我!还说西瓜是“自五代时始入中国”!
唐时玥美滋滋,觉得明年夏天好过了。
等她这边忙完,小瑶儿的病也好的差不多了,继续去许家上课,一进门,就看到许问渠和小祈阳一坐一站,正自对答。
虽然霍祈阳仍是能说一个字,绝不说两个字的……但是能对答,对霍祈阳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唐时玥又惊又喜,问了唐时嵘才知道,自从饶休那事儿之后,祈阳便一日比一日好,现在已经能够与大家简短交流,但是像唐俊琛贱了嗖嗖的去撩他,他还是会听而不闻的。
但这已经很好了!
唐时玥坐在一旁,笑着看了一会儿,然后她随手抽了笔,一边写,一边轻描淡写的道:“这有什么奇怪的,你知道那条路上有狗,当然就害怕那条路,现在你知道狗死了,当然就不怕了!这很正常。”
说完了,她把刚写的字贴到了脑门上,上书:“事后诸葛亮。”
几个人都被她逗的喷笑出声。
然后许问渠咦了一声:“玥儿原来在习字了么,这字……”他站起想过来。
唐时玥一僵。然后她飞快的收起纸,一把团成一团,丢进了废纸筐里:“没有!你看错了!我没有!”她站起来飞快的跑了。
许问渠失笑摇头。
然后他过去拣起那张纸,一边展开一边笑道:“嵘儿教她的?”
“没有,”唐时嵘也有点稀奇:“我都不知道她在习字。”
他又问:“阳儿教的?”
小祈阳摇了摇头,许问渠已经把纸团小心的摊平,仔细看了看,道:“应该是祈旌了。”
这字虽然笔触稚嫩,但看的出,所临的帖子,应该是铁画银钩入木三分的风格。
许问渠仔细看了,笑道:“其实写的算不错了,但女子还是不要学太铿锵的笔风,将来必定写不了这么有力,看起来反倒古怪。”
唐俊琛也看了,笑道:“师父,这也叫写的不错?这要是我写的,师父你肯定罚我抄一百遍!”
许问渠微笑道:“哦?既这么说,你今天的课业就改成三篇罢!”
唐俊琛:“……”
他满脸崩溃。
明知道师父偏心,他到底为什么要多这句嘴的!!尤其那个对他从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霍祈阳,还不屑的看了他一眼,脸上明明白白的写着“我会告状”。
许问渠道:“我写个字帖,嵘儿回头带给玥儿,叫她临罢。”
唐时嵘含笑应了。
于是等唐时玥再练字时,霍祈旌就发现,她临的字帖换了。
许问渠能写各家子体,他给唐时玥写的字帖,字迹秀美,又风雅洒脱,唐时玥一看就爱上了。
而且临起来也觉得十分得心应手,每时每刻都沉浸在“哇我原来是个天才,未来的王羲之就是我了”的兴奋中无法自拔。
第二天,她就厚着脸皮过去许家,声称是“武馆一个孩子”写的,让许问渠给看看。
许问渠也就心照不宣的接了过来。
他一本正经的拿着朱笔,圈了一笔,又是一笔:“这一笔写的不错,十分秀美,嗯,这个字也十分漂亮,这一勾着实是点晴之笔……”
然后唐时玥就拿着圈满了的纸,喜滋滋的回去了。
目睹了这一切的夏余晖神情复杂。
他自觉得他也很不要脸了,但是这把丑字,就算看在“她是东家”的份上,也顶多给她硬圈两三个字鼓励鼓励?
许先生云淡风轻的起身:“圣人也曾有‘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之言。对玥儿这性子,是要哄着她,她才乐意学的。”
夏余晖感叹:“几年不见,你的性子愈发好了。”
天天被师父罚做文章罚抄书罚罚罚的弟子们:“……”
夏先生,你的眼是什么时候瞎的?
就算学武有霍祈旌哄,学文还有许问渠哄,唐时玥也非常冷静的没有上瘾。
相比起这两种,织毛衣反倒成了最轻松的活儿。
唐时玥织完了霍祈旌的羊毛短袍,把其它人的,全都推给乔桑榆和叶婆子他们去织,然后就开始给几个人织围巾了。
因为袜子在贵妇人圈推广的太顺利,所以唐时玥已经改了主意,把注重保暖的脖套,改成了注重美观的围巾。
她织的是元宝扣,一长条很容易织,尤其适合书生,等织出来给许问渠先试了一下,一身长棉袍,搭着长围巾的样子,又斯文又儒雅,让她瞬间有一种穿到min guo的感觉。
那个时候的青年还真有不少做这种打扮的。
但也只适合文人,农人武人垂这么一条,啥活儿也别干了。
于是唐时玥又织出来一副半指手套,手腕略长,送给许问渠试用。
起先戴上的确不大舒服,但戴习惯了之后,也的确暖和,唐时玥准备等羊绒来了,再织分指的手套,目前这个也可以推广了,唐时玥起了个名字,叫“四宝半”。
大俗即大雅,这既可以说是文房四宝之外的半宝,又可以表示四个指头之外又有一个单独的宝,总之合适极了。
农家小福妃 第197章 四宝半和状元巾
唐当家非常自得,立刻从玥坊抽调了一部分手巧的织师,让她们赶出来数副手套,让许问渠、夏余晖分赠友人,当然也没忘了林县令,为了方便林县令送给上司,还给他搭了几条长围巾,现在叫“状元巾”了。
如果说之前的袜子,还是从女人圈儿里流行起来的话,那这个,就是走的文人路子了。
能与许问渠志同道合的,大多很有才,每一处又都有文人圈子,聚会的时候吹一吹,立刻就风一般传播开来。
而且这个时代的文人,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他们喜欢屁大的事儿也写篇文章做首诗,另一个就是题壁,他们喜欢往墙上写。
没几天,“四宝半”就成了文人圈子里的最新流行品,尤其是家里有两个钱的少爷,好像没有四宝半就写不了字似的,千方百计也要弄一副戴戴。
就在这时,府城之中,一间名为“玥坊”的铺子悄然开业了。
这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几乎是这边一开业,大家便蜂涌而至。
目前只有“四宝半”、袜子、状元巾、帽子四种。男人的展鸿帽和女人的锦花帽都有。
而且这家铺子只做零售,不批发,就算有人想多买,也只能是把七姑八大姨什么的都叫来,一人最多买两件。
但这也足够了,买到的文人,立刻就开始写信向友人赠送/炫耀,而买到的商人,也自觉得跟长安城的贵人同步了,立刻也开始给朋友们写信了。
就在这个时候,韩翼押着大批羊毛回来了。
不比上次的默默无闻,这一次,他们几乎是一进城,便众人瞩目,全都知道是玥坊的羊毛,还有人上来问长问短。
吓的韩翼一点没耽误,赶紧把羊毛运回聚宝村了。
这时候,工匠的一百架毛纺车才做了一半,他们被安置在了原来的小酒坊里,房间里也都垒了火炕,暖和又舒服。
中间唐时玥就把黄老爷子叫出来,改良了清洗机和烘干机,就预备着韩翼随时会回来。
虽然唐时玥早就有了“我锦鲤运加身,送上门来的必是隐形高手”的自觉,还是被黄老爷子惊到了,这老头子看着老实巴脚,不声不响的,本事是真不小。
民间向来有九佬十八匠1的说法,“九佬”是指阄猪、杀猪、骟牛、打墙、打榨、剃头、补锅、修脚、吹鼓手。
十八匠是一个统称,举凡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雕匠,画匠,弹匠、篾匠、瓦匠、垒匠,鼓匠、椅匠、伞匠、漆匠,皮匠、织布匠、染布匠、弹花匠、铸造匠、磨剪铲刀匠、窑匠等等,都属于这个范围。
而黄老爷子虽然算是一个木匠,却对其它也都很了解,所以没用两天时间,就把这些东西全都给改造好了。比她凭空想的要方便有效的多。
唐时玥再次邀请他长驻。
黄老爷子还是那副老实巴脚的样子,慢吞吞的道:“主家若有活儿,咱们自然是做完了再走的。若是没活儿,也不能闲吃白饭啊。”
唐时玥道:“我当然是有很多活儿给你做的,就算中间真有没活儿的时候,我也可以给你们发月钱,不会叫你们没饭吃,你做工匠,要么求财,要么求名,或者精益求精,我可以保证,你跟着我,什么都会有的。”
黄老爷子看了她一眼:“这个……不知道唐当家有什么打算?”
唐时玥道:“你想要保证?我不可能把我要做的事情,全都告诉你。再说了,就算我保证了,你就信了?我反悔你能怎么着?所以,你信我就留下,不信我就走,做什么事都不可能万无一失的,你也该有自己的判断才是。”
从那边出来,夏余晖就忍不住跟她道:“东家,其实只要咱们一直有活儿给他们做,他们给谁做不是做?自然不会走,你为什么要执着于留下他们呢?”
唐时玥道:“我想要的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局面,就是我提出一个想法,他们是专业人士,可以尽量改良,而不是我说你给我做个什么,他们就一丝不差的做出来了。所以,我必须要培养自己的专属匠人,他们有归属感,接受我的管理,时间越长,牵扯越深,我用起来才越方便。”
夏余晖缓缓点头。
那边,乔桑榆遥遥叫他:“夏先生,人手我都调配好了,你看怎么安排?”
夏余晖快步过去:“好,叫他们先过去学会用毛纺车……”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远了。
甩手大掌柜唐时玥习以为常的转身回家。
韩翼正坐在桌前吃饭,一边听着叶婆子叨叨。
这趟回来,韩翼整个人更加的从容洗练,身上也多了几分自信和底气,不再是之前那个心里发虚暗自警惕的样子了。
叶婆子看在眼中,十分满意,不住的教导韩翼,莫要忘了唐时玥的恩情。
她是个有见识的,心里很明白,韩翼虽然也算胆大精明,但要是没有唐时玥出主意出银子,又指明了前路,最多只能小打小闹,当个不怎么混的混混,或者有钱的混混。
像如今这样,脱胎换骨,说是唐时玥给了韩翼一个新生也不为过。
见唐时玥进去,韩翼赶紧站起来,笑道:“阿玥。”
虽然他坚持不叫“东家”,但态度远比之前要郑重。
唐时玥也没在意,点了点头,韩翼笑着把旁边几个盒子送上:“虽然花的是你的银子,不过怎么说也是远路来的,算是我一份心意了”。
唐时玥含笑谢了,就笑眯眯的一个一个拆,还真有不少好玩的东西。
韩翼抹抹嘴想给她汇报一下情况,唐时玥却道:“不急,你慢慢吃,吃完了休息一下,晚上再说。”
“我不累啊!”韩老大很感动:“我现在就可以说。”
唐时玥道:“别,你现在说了,回头还得再说一遍,不如等着阿旌和夏先生来了一起说。”
韩翼也从叶婆子那儿知道了夏余晖的存在,只好点了点头。
于是等夏余晖和乔桑榆商量着,合力处理完了新羊毛的事情,把人手调度开,各行其事,过来水都没来的及喝一口,就要开始听韩翼的汇报了。
叶婆子给他们做好饭菜,就避出去了,韩翼已经吃饱了,又洗过澡换了衣裳,正儿八经的汇报着。
唐时玥和霍祈旌,夏余晖,三人就一边吃一边听。
农家小福妃 第198章 霍祈旌的秘密
自从祈阳恢复了,霍祈旌身上,格外有一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感觉,笑容也多了。
这一次出去,其实是有霍祈旌安排的人在的,大概的情况他都知道。
韩翼这边说的,也都差不多,总之就是他们已经跑顺了这条商路,各处联络也都稳固了。另外,也把钱厚,也就是那边的混混头子拉入伙了。
但明面上收羊毛羊绒的,则是一个叫郑直的商人,其实是霍祈旌那边的人。
夏余晖听的十分震惊。
他不傻,也不是许问渠这种专注做学问的人,许问渠之所以举荐他,就是因为他长于交际,也做过这方面的事情,是个内行。
但唐时玥这个小娘子,真的是随时随地在刷新他的认知。
他起初惊讶的,只是最近声名鹊起的“英雄酒”,居然也跟唐时玥有关,但渐渐的,他就震惊于他们的人脉和手段了。
虽然韩翼说的时候非常的理所当然,但其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他可是听的出来的。
也是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收起了他所有的懒洋洋和自以为的游刃有余,开始真正的重视起这份“工作”来。
于是到最后,就成了他一脸严肃的不时询问,而唐时玥和霍祈旌边吃边聊,夏余晖就听着耳边的细语声“啾啾啾”鸟儿一样不停,显然这俩人真的聊的很投入。
然后两人非常礼貌的留到了韩翼说完,就一边聊着一边起身走了。
韩翼默默的看了他一眼,夏余晖也默默的看了他一眼。
两人的心情都是“虽然东家很牛而且东家很信任我应该很高兴可是总有一种被嫌弃的失落感怎么破?”
然后夏余晖拿起酒壶,给他倒了杯酒:“来,阿翼,我们边喝边聊。你再跟我说说下一步这个羊绒……”
其实唐时玥还真分了一点精神听了,听出来没大事就没再听,她主要是想起来一个事儿。
兰州草原上羊多,对草原上人来说,也就是一个吃羊肉,顶多喝羊奶酒,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其实羊全身都是宝啊!
收羊毛羊绒的口子要是打开了,面对的是同样的一些人,完全可以考虑考虑其它的,例如羊奶可以做奶疙瘩,也就是奶酪,就是一种很好吃的小吃,还有羊脂,可以做蜡烛,做肥皂。
所以目前要想的就是,这门生意,他们要不要自己做。
霍祈旌之前从没想过,可做的生意这么多,赚银子这么容易。
其实对他来说,有英雄酒赚的银子,就足够了,但既然能多赚,那也没什么不好,如果担心被人忌讳,可以与人合伙做。
霍祈旌忍不住问她:“阿玥,你就不问问我,要银子做什么用吗?”
“不重要啊!”唐时玥道:“我知道你不会做坏事就成了。”
霍祈旌无声叹气:“我要银子,大多是为了抚恤一些边关死去战士的家人,余下的,想买些冬衣粮米,赶在寒冬来临前,送往边关。”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提到边关,提到他的秘密。
唐时玥安静的点了点头,很乖巧的做好了做一个树洞的准备。
他看了她一眼,轻声道:“阿玥可还记得那几个兰州客商?他们提到过霍家军?”
她又点了点头,霍祈旌沉默良久:“自大晏开国以来,霍家一直镇守边关,我祖父霍柏,更是被称为百胜将军,声望极隆。但是我父亲,他自小体弱,长于书画,却不擅长弓马骑射,更不通行军布阵,虽然被我祖父拘着学习,也仍旧不成。”
他顿了一下:“后来我出生了,据说略有天份,祖父便不再教他,只把我带在身边教导,但在我十岁的时候,祖父死在了战场上。”
唐时玥安慰的握住他手,然后才问他:“那‘边城废人’,难道是令尊?”
霍祈旌倒是一愣。
他看了她一眼,才点了点头:“对,是我父亲,阿玥真是太聪明了,什么都瞒不过你。”
唐时玥道:“我只是看到你当时的神情有点不对劲。”
霍祈旌又是一愣。
他没想到那个时候,她还会注意他的神情,眼神不由得一暖。
霍家军世代镇守边关,大晏无人不知,就连唐时玥这个外来者,也听过很多次。
而霍家被称为神将世家,难得的是历代君主也都信重,封西北王,这是大晏唯一的异姓王,世袭罔替,且特允家小都在边城。打破了历朝历代武将家小留在都城的传统。
君臣相得,传为佳话,百胜将军的故事,民间也有不少流传。
但霍祈旌的父亲霍逸,倒真是从未听说过。
霍祈旌自小被祖父带在身边教导,但在他十岁时,霍柏死在战场上,这个年代,是有“世袭父子兵”的,霍逸子承父职,赶鸭子上架,成为一军之帅。
三年后,一场大战,晏军惨败,敌军攻破边城,霍母乱军之被人杀了,霍逸一时失了理智,莽撞带兵反扑,再次折戟沉沙,将士死伤惨重。
霍逸受了重伤,然后他以血书上了请罪折,自陈已过,并请求罪不及家人。
然后他当众自刎。
这其实,是用霍家的历代功勋将了皇上一军。
但大错已经铸成,为了保全家人,霍逸也没有别的选择。
之后明延帝下旨,掳了霍家西北王的封号,将霍祈旌、霍祈阳贬为庶人,但也的确没有再加罪。
从此在边民口,霍逸就成了一个耽于情爱罔顾国体的混蛋,死后也是一身的骂名。
霍祈旌这两年,一直在努力赚银子,抚恤死难将士的家小,尤其是最后那一战死去的,也算是替父赎罪了。
如今这件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唐时玥听着霍祈旌的讲述,缓缓点头。
如果霍逸就是“边城废人”,连许问渠都对他这么推崇,显然在书画上的造诣很高。那么,一个擅长书画的人,不擅长打仗,这很正常。
这就好像让许问渠去带兵,他也不知道怎么带,是一样的。
霍祈旌道:“虽然我离开了边关,但霍家的私卫,我祖父的许多旧部,仍在我手……只是……”他犹豫了一下:“其有很多人,我们理念不合,已经渐行渐远。”
如今镇守边关的,主将叫杜旗胜,曾做过霍柏的副将,与霍柏是多年并肩做战的兄弟。
很多人都认为杜旗胜忘恩负义,夺走了霍家军,夺走了霍家主将之位,希望霍祈旌能够赶走杜旗胜,重新拿回主帅的虎符。
唐时玥问:“你是怎么想的?”
“没什么好想的,”霍祈旌很平静的道:“说什么霍家军,归根到底是大晏的兵马,不管我们掌管了多少代,也不会成为霍家的私军。而杜老将军,也是得了朝廷的任命来做主帅,并不是抢走了霍家的虎符。”
他长叹一声:“所以,他们的说法,本来就不妥,归根到底,也只是不甘心罢了。”
农家小福妃 第199章 狗子你变了
唐时玥拍了拍他的肩:“少年,你的想法很对,我也是这么想的。”
动不动就zào fǎn,那是小说,真正的封建王朝,本来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身为一个“臣”,他这个想法真的三观很正,一点问题也没有。
霍祈旌嘴角弯了弯:“但是,日后要如何,我却有些犹豫。”
唐时玥问:“犹豫什么?”
“我想从军,”霍祈旌看了她一眼,似乎是没有在她眼看到不赞同,他的神色便更加温和:“我三岁就跟着祖父上战场,行军跑马,拉弓执抢,对我来说便如吃饭喝水一般,边关的天气、地势、风土人情种种,我也了如指掌……我了解那个地方,喜欢那个地方,我自认也擅长这些,我从没有放弃过这个念头。“
他转头看着她:“圣旨将我贬为庶人,却并未限制我做什么。但君心难测,我也不知今上是否想看到我去从军,但就算……总之,我不想放弃这一片,我霍家世代埋骨之地。”
“那就去啊!”唐时玥毫不犹豫的道:“阿阳可以交给我。”
霍祈旌的嘴角弯了起来,忍不住握住她的手,漆黑的双凤眼,亮亮的看着她。
她被他满满写着的“阿玥真好”的眼神看的脸都红了,别开脸道:“除了阿阳,你还有什么顾虑?”
说出来,老子统统帮你解决!
颜狗唐时玥此时内心充满了霸道总裁的豪情!
霍祈旌嘴角一直弯着:“其它就是小事了。我少时虽然见过杜旗胜很多次,但那时毕竟年幼,真要说了解,还真谈不上。而且依常理来推断,此时的边关守将,在公在私,都不会喜欢我这个霍家后人,难免动摇军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