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那么,干翻南越和美国佬,也就不算什么稀奇事。
胡杨他们来到皮市街,这里北接文昌路,南连广陵路,是扬州古城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
之所以叫皮市街,胡杨也知道,皮货自古至今都是时尚、高雅的象征。历史上富庶之地的扬州,当然少不了皮货生意,并最终形成了“皮货一条街“。这街道,便是皮市街。
“这里,曾经发生过两件轰动全国的事件,恐怕你这个扬州人都不清楚吧?”胡杨跟阿豪说道。
阿豪想了想,没听说过皮市街发生过什么大事件、
“是什么?”
庾哥却是知道的,他说道:“很久了,清朝的时候,这里发生过令人发指教案事件,和教会有关,教士开办的育婴堂虐死婴儿,由此引发民愤,群众谴责教会,捣毁教堂家具,击伤教士。
听说,那时候英驻沪领事麦都思出动兵舰到南京威胁,震惊朝廷,于是由两江总督曾国藩签署命令,罢免了扬州知府,发表公告并答应赔偿损失,并于堂前立石碑申明保护教会。
怎么说呢!这对我们国家来说,算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清朝,实在是太无能了。”
说到这,庾哥这种好脾气的人,都忍不住骂清朝。
直播间的观众不少人也还是第一次听这种事,再一次声讨清朝这个满人统治的朝代,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耻辱。
不过,想想也对,符合清朝那帮人的行事风格,动不动就是道歉、赔款、割地等等,简直就是废物。
庾哥对清朝完全没有好感,还因为他祖祖辈辈都是扬州人,就不会忘记清朝在扬州犯下的滔天罪行。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是清朝永远都洗不白的一个污点。
扬州人的血性,令人敬佩。为什么其他地方不屠,非要杀扬州城的?还不是因为扬州人没有屈服吗?
一个“留发不留头”的决断,让多少人甘愿留下受之父母的身体发肤也不愿苟活,这些人誓死不降,守孤城、拼死战。
至于现在,还有清朝的粉丝在为这个事件洗白,将锅扣在李自成等闯王的身上。
因此,庾哥绝对不接受范文程这些人被列为民族英雄,一个明朝的汉奸、带路党,被渲染成民族英雄,还得了?
这是要告诉大家,学习这种家伙吗?
要是当年日本入侵顺利,霸占了中国,是不是汪精卫那种汉奸也可以成为民族英雄了?这真是操蛋了。
听到庾哥的斥诉,大家都深以为然地点头。
“所以,现在的一些专家,其实就是清粉?有点嚣张呀!”
“我看,干脆就是满清的余孽吧!如今,很多满族人都混娱乐圈,在这方面的说话权、影响力还是有的。你们也不看看,古装剧里面,有多少是清剧。”
“我也搞不懂,清剧动不动就是下跪、一口一个奴才之类的,不是宣传封建陋俗吗?还有,辫子已经被剪掉那么多年,又被他们宣传起来。这种电视剧,不应该严查吗?”
“确实猖狂,某位讲历史的名人,不就是骂了乾隆皇帝吗?于是被告了,可见清粉有多狂,大家还是小心点吧!”
“哈哈!我服了,那个皇帝没被骂?秦皇汉武那样的存在,也还是有人喷,没见有人告?他乾隆怎么就不能评论?”
“还真是这样,据说是一位号称自己是乾隆的后代去法院告的。”
……
胡杨没就这个事评论,在他看来,乾隆搞的闭关锁国,以及文字狱等政策,被骂王八蛋已经算是口下留情的。
可能,有人又要说,“禁海”是明朝就开始的,关清朝什么事?
没错!“禁海”是从明朝就开始,但性质不一样。
而且,到了清朝,康熙的时期,“禁海”令几乎已经作废。
可是到了乾隆开始,又被他捡了回来,而且更加严厉。按照乾隆的话来说,那就是:我大清是天朝上国,什么东西都不需要和外国贸易,之所以和你们这些蛮夷贸易,是皇恩浩荡可怜仰赖我国物质生活的你们。
好家伙!那时候人家已经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且开始大航海,疯狂在世界上圈地,中国就这么完美错过了机会。





鉴宝直播间 第五百七十四章 老杂志
走在皮市街,这确实是一个悠闲的地方,边上有一些小店,一血民宿,都挺有意思的,喜欢小调生活的人,应该喜欢。
“进去喝一杯咖啡吧!”经过一家小咖啡店,媛姐开口道。
大家都没什么异议,尽管胡杨不太喜欢喝咖啡。
走进咖啡店,就看到咖啡店里面,有点凌乱地摆放着一些书籍,有些看上去还是有点年头的。
老板是一个年轻人,看上去还像是大学生的模样,正在人工研磨咖啡豆。
“几位,随便坐,喝点什么?”那老板抬起头,询问道。他手上的工作没有断,还是继续做着研磨的动作。
“你这里的最好的咖啡来几杯,每人一杯。”媛姐开口道。
“好的!你们稍等。”见这女人连价格都不问,直接要最好的,老板就知道这几位不缺钱的。
这种客人,肯定要好好招待啦!
阿豪直接找了一本这里最老旧的一本书,拿了过来,递给胡杨:“胡哥,你看看。”
胡杨哭笑不得,来喝咖啡,真把人家这里当成寻宝地了吗?
他没有接,看了眼那本书,笑道:“你自己看,书籍的最后一页,应该还有印刷的时间。”
它是一本类似沙龙的读物的书籍。
沙龙这个词,现在不少学生应该都见过,比如英语沙龙等。
其实,这个词最早源于意大利单词,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
从17世纪开始,巴黎的名人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在那图书不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的年代,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个展现自己扩大影响的极好舞台。
沙龙的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其中一些文人学士往往在沙龙里朗诵自己的新作。
到了清末,这种社交场所,也引进了中国。
而这本书,算是一本比较杂的读物,有故事、有诗歌、有时政,也有经济、科学等,是大杂烩。其实,就和所谓的沙龙差不多,什么内容都很随意。
阿豪听了,连忙翻到的最后,发现印刷的时间,是民国1927年。边上,还标注了印刷厂的名字。
“它的性质,有点类似我们以前接触到的‘读者’之类的书籍,应该是按多少期来发表的。这种读物,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小范围的读物,就只有那个圈子的人会订阅。所以,印刷的数量不会很多。
一定程度上,它是有一点收藏价值,但不会很高。而且,这类收藏品的买家也不好找。如果是两百元以内,你可以尝试和老板谈,遇到专门收集这类书籍的人,价格或许能过千,但也基本上就那样了”胡杨说道。
一听到这种价格,而且似乎挺麻烦的,阿豪失去了兴趣,将那本书放回去。
因为书籍是用繁体字印刷的,阿豪看着很不习惯。老实说,就算是简体字的,自己也挺讨厌看书的。
胡杨利用寻宝眼,巡视了一遍这些书籍,最后在一个书架上,看到一本不厚的书籍。
他走过去,走马观花一样,像浏览图书馆的书籍一般,假装在找书。“找”了一会,才抽出来那本书,发现是一本杂志,名为《美术生活》,是解放前出版的。
胡杨翻看了几页,回到大家的桌前,将杂质放在桌子上,笑道:“这本还不错,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转手,都有点价值,值个一两万吧!大家可以翻一下。”
“杂质吗?”媛姐问道。
胡杨点头:“嗯!现在杂志类的收藏品也有的。”
他告诉大家,收藏藏品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很普遍的事情,小到邮票大到各式各样的古董都有其追崇者,而杂志也在近些年引起了不少藏家加入收藏行列。要虽然杂志属于时效性的产物,但是其收藏价值也是不菲的。
如今,杂志收藏也在市面上面引起广大藏友的关注,并让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该行列。因为杂志属于时效性的产物,同样的存世量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得越来越少缘故。不过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与它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和版本价值而决定的,所以胡杨觉得,收藏杂志会变得越来越热门。
“像有特殊刊号的杂志值得入手。刊号代表着杂志本身的宗旨,内容和风格等等方面,像是有社会名人题词的杂志都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具有非常意义存在。”胡杨说道。
他给大家介绍几种收藏杂志的方向。
还有就是,可以从年代进行收藏,一般年代越久的杂志越值得时候粗。要知道清末民国初期或者是解放时期的杂志具有时代的痕迹,这类型的杂志绝对值得收藏。
艺术类型的杂志有收藏意义。这类型的杂志指的是有特别意义存在,如指导性强,如鉴赏性强的杂志,像《文物》《考古》这类型的杂志就广受欢迎。
“总之,有纪念意义的杂志也是值得收藏的品种。这类型的杂志有纪念性、学术性。专题性,设计各方面都是值得学习的,故而收藏价值大。”
一边听胡哥说话,大家一边翻看那本杂志。
最后,媛姐、徐宏、庾哥都没有动,一两万的物件,对他们来说,提不起什么兴趣。华仔则是不好意思和更小的阿豪争夺。
因此,最后这本杂志就落在了阿豪手里。
没多久后,店老板终于端着几杯咖啡出来。这几杯咖啡可不便宜,因为是纯手工搞出来的,加上用的还是很好的咖啡豆,一杯咖啡就是九十多元。
实际上,一杯这种咖啡的成本,就是二三十元,人家赚得是人工费、服务费。
阿豪则是和老板试探那本杂志,能不能割爱,让对方开个价。店老板稍微愣了一下,但也知道,现在有些书籍像邮票一样,也是有人收集的。
看在那几杯咖啡的面子上,店老板成人之美,收个五十块钱。
胡杨等人没想到,庾哥居然还是品咖啡的高手,甚至比媛姐更加懂欣赏。




鉴宝直播间 第五百七十五章 竹简
在咖啡店坐了一会,当做休息,胡杨他们继续逛一逛。
他们发现,这条街上,还隐藏了古玩店。看上去不是什么古玩店,看招牌,还以为是卖各种老鼠药之类呢!
可谁知,原来做蟑螂药、老鼠药之类的老板已经不干那行,改行回收古玩字画,只是门面没有改动而已。
胡杨他们经过的时候,面黄肌瘦的老板,正踩着三蹬子回来,在店门口卸货。
看架势,收获不小呀!只是,你确定这是回收古玩字画?不是收垃圾的?铜铜铁铁,盆盆罐罐的,好像全都有。
老板看胡杨这行人,朝他车上的物件看,似乎懂一样,开口问道:“几位,要看古董字画吗?不妨跟我到里面看看,我最近收到一批好货,不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
老汉也没办法,如果单纯是做古玩生意,他的店又要关门大吉。所以,兼职做点贵重垃圾回收工作。
反正店的空间也有,空着也是空着。
但是,千万不要把他当成收垃圾的,他是真的做古玩字画生意,那才是正职。店里的那些老旧之物,是他从乡下地方收回来的,值不值钱,他其实心里没谱,反正没花多少钱就对了。
胡杨他们互相看了一眼,有点迟疑,毕竟看你这一车的垃圾,实在很难让人相信,你能有什么宝贝呀!
“看看嘛!不合心意的话,不买又不用钱,还担心我强买强卖吗?”
得!这老板说得也没错。
看来,这里的生意不怎么好,你这做古玩生意,太没格调了。先不吐槽你这个店,要不是店门旁边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回收古玩字画”,谁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而且,这主动揽客,已经做到这地步,完全没有做古玩生意的矜持呀!
“那就打扰了。”胡杨见这老板期待的目光,也就决定进去看看。
看得出,这位老板生活不太如意,有点落魄。
实际上,老汉从二三十年前,就开始自主创业,但搞了这么多年,他做过很多生意,都没有成功。现实,一次次给他泼冷水。
老板赶紧拿出钥匙,打开锁在店门的两个锁头,这是有多怕自己店失窃呀?
店里的情况,稍微出乎大家的意料。大家还以为,里面肯定很乱,毕竟是收垃圾的。但放眼望去,东西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
虽然看上去,很多都是废弃物,但总是被摆放得一丝不苟。
直播间的观众笑称,店主估计有强迫症,看他摆放的东西,大家能猜测到。
“这个架子上的,都是我回收的古玩字画,你们可以看看。”老板跟胡杨他们说道。
也就是说,这里那么多东西,真正被看做是古玩字画的,只有这么一书架子。上面摆放的,几乎都是比较小巧的物件,有瓷器、青铜器、木器、古字画等。
其中,一个月饼盒子,里面还装着满满一盒子的古铜钱。
这些,就是老汉将近一年的收获,花了估计没有一万,也有八九千吧!所以,老板对这书架子上的物品,还是很宝贝的。
徐宏似乎对瓷器有点上瘾,目光就离不开那些瓷器。
媛姐就静静站在胡杨身边,她是对这些东西都兴趣不大,跟着来,是为了陪同胡杨而已。
阿豪拿起书架子上的一卷竹简,这玩意在电视上见过,古代没有发明纸之前,这就是的呀!
“胡哥,你看看这件。”他跟胡杨说道。
竹简书,也被成为简牍。
简牍的出现,使人类告别了甲骨金铭上的刀耕石刻,更因其无论在取材还是使用上的优越性,使得文明的教化空前普及于社会大众,中华民族进而步入了辉煌的历史新时期。
因为简牍,有了诸子百家、争芳斗艳,有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因为简牍,有了韦编三绝的勤奋,有了学富五车的博学;因为简牍,有了风骚尽领的诗经楚辞,有了千古流芳的史家绝唱……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简牍的使用,几乎要占据三分之一还要多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它充当记载文化的载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对于简牍的价值研究,已涉及到历史、考古、文字、文献学等诸多领域。历史简牍的不断出土,不仅真实的填补了历史空白,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为我们客观的还原和修正了历史。
“这种东西,不用介绍了吧?出土的简牍也有很多,虽然经历了两三千年,但存世量还有不少,经常能挖到。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出土得最多。
不过,因为这种竹木的材料,就算保存下来,从见天日,维护、修缮的工作是很不轻松的,稍微不留神,可能就损坏了。”胡杨跟大家说道。
据他了解,从淤泥中分拣出来的简牍,首先需要用去离子水清洗,去除表面的附着物。饱水简牍形态看似完好,其实质地十分脆弱,细微的水流都有可能将其破坏。工作人员要把简牍泡在水中,用狼毫毛笔轻轻地抚去泥垢。洗去泥垢留下字,靠的是墨水微小的附着力。
清洗完泥垢,简牍还是氧化的黑色,脱色就是用化学制剂恢复简牍的本色。在此过程中,成分稳定的墨水不会被化学还原,字迹仍然会保留下来。
脱色完成的简牍将继续在纯水里浸泡半年,这半年里,相关工作人员要为所有简牍定期换水,按照一个月换一次水的频率,所有简牍换一次水就需要15天,很难想象,这份单调重复的体力活需要多少耐心。
而脱水之后的简牍将被简单的修复,此后又是一个月的自然风干,随后,每一枚简牍才会被封装进量身定做的有机玻璃板内。
“这一册竹简,没什么价值,你自己看上面的字体。”胡杨将竹简递回给阿豪。
阿豪看了半天,没有瞧出字体有什么不对。
最后,还是媛姐看不下去,瞪了他一眼:“上面刻的是简体字,笨蛋!”




鉴宝直播间 第五百七十六章 疯狂泼冷水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破绽,一点就通,但还是很多人不注意中招。
因此,在胡杨看来,这位老汉并不适合开什么古玩店,古玩基础太差。虽然说,他回收的,都是很便宜的东西,但你连最基本的都看不透,注定没什么作为。
听到这话,老汉也微微瞪大眼睛,赶紧将竹简拿过去查看,发现真的有简体字,整个人已经懵逼了。
这册竹简,是他花了几百块钱买下来的,算是这些物品里面,价格比较高的一件。
他脸色不怎么好看,正如网络上的一句话: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呀!
如此简单的破绽,自己当初怎么就看漏了呢?这太不应该了呀!老汉有点痛苦地抱着脑袋,显然不能接受自己如此低级的错误。
“老哥哥,你既然玩古董生意,就要有这种交学费的心理准备,以后注意就好了。”胡杨说道,没有直接泼人家冷水,坦白说人家不适合做古玩生意。
“我知道,我知道。但这,不应该呀!我太粗心了。”老汉很难过。
看他这样,徐宏等人都不好意思在他这里捡漏,实在是感觉这人有点可怜。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纷纷调侃,做老板做到顾客同情的地步,也是没谁了,太寒碜了一点吧?
其实,大家对这位老汉还是有点好感的。
从他店里面的摆设,就看出这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人。这种人,就算现在不成功,也会有一天成功的。
老汉将竹简放到一边,然后拿起自己觉得是件宝贝的东西,推荐给胡杨。
“小伙子,这件呢?应该是个宝贝的,我看当时也有人看上,但价格谈不成,后面被我捡了漏。你要的话,我就赚一点好了。”老汉开口道。
他是没有骗人,这件木雕,当时真的有个人在谈价,但只能给五十块钱。那小摊的摊主不肯,所以交易没有完成。老汉见了之后,花了六百买下来。
从这外观来看,应该是一件宝贝的,所以他才不惜重本,将其买下来,珍藏在自己店里头,一直充当镇店之宝的重责。
得!这么说话,也太实诚了吧?
大家纷纷表示,这种人不太适合做生意吧!谁会把底子都露给别人看的?
木雕大家见过不少,这毕竟也是热门收藏品种之一。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它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这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胡杨以前就和大家说过,木雕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通常来说,木雕起源于石器时代,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
但实际上,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只是一开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直到人们有了审美,木雕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成为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
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欢迎。
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木头有情结,木材的质地、纹路、色彩,合乎了中国人的审美需求。木质的温润性,应和了文雅从容,含而不露;木材的独特纹理,应和了沉敛大气,华而不奢,故我们对于玩木头有着乐此不疲地兴趣。
有些木头生来要么珍贵,要么奇形怪状,这些在中国人眼中都是难得一求的好木料,在木雕师的神手妙思中,它们要么更加奇异生辉、要么化腐朽为神奇,可谓天工与巧手的完美结合,美不胜收!
老汉的这一件木雕,看上去还盘出了包浆。
“老哥哥,你知道这是什么木材雕琢的吗?”胡杨问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入手一件木雕,如果连它的材料,你都搞不清楚,那千万不要碰。至少,胡杨是这么认为的。
“黄杨木呀!这我清楚。”老汉应声道。
胡杨听了,忍不住翻白眼。
看到胡哥翻白眼,大家就知道,肯定说错了。直播间的观众哈哈大笑,看来,这位老汉搞古玩生意,真的没有前途,连最基本的材料都分不清楚,那你还怎么玩?
玩个毛线呀!
“难道,不是?”老汉见胡杨这种表情,顿时忐忑不安地问道。
胡杨点头:“当然不是,看木料的纹理,应该是很细密的,虽然很淡,但认真看能看出来。另外,黄杨木有一股淡淡的香气。”
他介绍,黄杨木生有斑纹状之线,质地坚硬,细致有光泽。传说每年只长一寸,闰年则不长,因其生长缓慢,故无大料。
1...199200201202203...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