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方茹拉开张庆良,跟林少芬凑到胡杨的身边。
张庆良翻了下白眼。
这一幕,让直播间的人见了,都忍不住笑。
果然,还是胡哥招引女孩子喜欢一点。除开金钱的因素,人家胡哥也确实帅一点,还好说话。这样的男人,往往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女性。
“胡哥,一会可是要指点我们一下,让我们也跟着赚点零花钱。”方茹毫不遮掩自己的目的。
这令不少人无语,但讨厌不起来,比起一些心机婊,这种直率的女生,更让男人喜欢。
胡杨哈哈一笑,点头:“嗯!好呀!看中什么,跟我说一声,我帮你们物色一下。”
得到承诺,就连林少芬也开心起来。
对工作才一年左右的她们,工资永远都不够消费一样,尤其是在这座大城市,物价高,工资低的话,生活质量真的不怎么高。
方茹还默默计算着,自己银行卡、支付宝之类还有多少钱。
“抱大腿真好。”
“别酸,要是我,碰到胡哥这种大腿,我也要抱。这时候,讲什么矜持?完全跟自己过不去呀!”
“就是,大家不都是为了跟胡哥一起发财吗?虚伪可不好。”
……
张庆良放不下面子说那种话,但他也想好了,这几天跟紧胡哥,赚多点。
走进去之后,有些区域也不全是古玩店,而是类似菜市场的档口,摆出一些展台,展台上放在各种古玩,这算是高档的地摊吧!
林少芬靠近一座雕琢品,瞄了一眼,被上面的定价吓了一跳,连忙移开目光。
“那东西二十五万。”她偷偷跟自己闺蜜方茹说道。
她以前跟一个朋友逛过奢侈品牌的包包店、鞋店之类,也没有这么贵呀!超过二十万的,绝对是比较顶级的名牌了。
“应该正常,你以前没有见过胡哥捡漏,几百万,上千万的都经常遇到。十多二十万的,那太常见了。”方茹却不吃惊。
没有接触古董,永远不知道,古董比所谓的奢侈品要珍贵得多。
华仔和张庆良也注意到,这里很多东西都是明码标价的,如此一来,就没什么意思了。他们觉得逛古玩,就是要逛那种可以砍价的才爽。
“毯子也是古董?”林少芬迷惑,望着前面展示着一张张有绘画的毯子。
胡杨扫了一眼:“这种宗教挂毯,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是有人高价购买的。”
比较出名的,就有拉斐尔挂毯,就算土豪也不一定能买到真正的拉斐尔挂毯,那是梵蒂冈教廷的物品。
眼前的这些,只是仿造品而已。可即便如此,还是有附庸风雅的富豪会高价弄一张回去垫地板,显示自己的高贵。
林少芬又瞄了一眼价格,她看东西,似乎有先看价格的习惯。
“五千块一张,真贵。”她忍不住说道。
方茹、华仔等人也感觉贵了。这玩意,他们绝对不会要的。
胡杨公道地评论:“用料还算不错,五千元一张,人家没赚多少。”
此话一出,马上得到了那老板的好感,朝胡杨咧嘴一笑:“还是小哥你有眼光,这挂毯我进货都要四千多一张。”
胡杨听了,却不以为然,进货顶多就是三千五左右。
中文网





鉴宝直播间 第三百五十二章 墙内开花墙外香
胡杨停下来,翻了一会。这让华仔他们微微吃惊,在他们看来,胡哥应该不会对这种货色感兴趣的吧?
熟悉胡哥的观众,也感觉胡哥要搞事情了。
他们看到,胡哥抽出来一张,明显不一样的挂毯。或者说,这不是毯子吧!绘画风格也不一样,刚才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西方宗教的绘画,而这一张,是佛教的。
“都是五千?”胡杨问道。
老板微笑点头,看似很稳,实则心里很慌,生怕这个年轻人最后怕价格高。
现在的年轻人,宁愿花几千块买一个手机、一部电脑等电子产品,也不乐意在这种艺术品上消费几千元。
所以,他还忍不住解释一番:“这是按照我们本土的风土人情定做的,所以会有点不一样。”
此话,对胡杨来说,就是多此一举,反而暴露了店家不懂货。
胡杨将那张布画卷起来,然后给老板转了五千块过去。
见这个年轻人那么爽快,店老板有点意外,连忙“温馨提示”:“买十张可以打八折,两张到五张可以打九折。”
可是,胡杨对剩下的不感兴趣,带着方茹他们离开。
这期间,华仔等人很佩服,没有急着询问胡哥。等离开那儿之后,才望着胡哥手上的东西,问道:“胡哥,这值钱?”
值得胡哥出手的,按理说,肯定是宝物吧!
不过,这种东西,他们真的看不出珍贵之处。
胡杨对直播间的观众们问道:“有人看出,这是什么吗?最先回答正确的兄弟,有红包哦!”
远在广西的小姐姐,正是昨天才开始关注胡哥的小廖的姐姐,终于等到了传说中的福利。按照自己弟弟的说法,胡哥所谓的红包,起码都是几千元的。
她很聪明,刚才的时候,她就将那布画截图,放到自己经常逛的一个论坛,询问那是什么,有备无患。
没想到,这让她撞运气了。这就跟考试前,遇到了试题并且记住了答案一样。
她毫不犹豫,立即将答案发出去。
胡杨话音一落,愣了愣,这么快就被猜出来?按理说,这种艺术品并没有广为人知,在收藏品里面,也属于比较偏门的种类。
“这位大表姐,你私信一个微信过来,我让华仔加你。”胡杨开口道。
这意味着,有人答对了。大家翻看发言记录,找打了那位大表姐昵称的用户,就看到两个字——唐卡!
“唐卡?什么玩意?”
“我搜了一下,还真是唐卡。它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我也看了,居然起源于印度。”
“不奇怪,佛教本来就是印度传进来的。”
……
几千公里外的小姐姐看到对方加了微信,然后给她转了五千元,高兴得瞬间跳起来,鬼叫不停。
没想到,她这么快就收到了福利。五千元,她一个月的工资呀!如此轻松就拿到手了。
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
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
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
胡杨跟大家解释:“唐卡的制作,时间很长,最短的也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十多年才完成一幅的也有。这也是它为何珍贵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得到的这一幅,篇幅不大,内容也简单,只是几个佛像,佛光普照人间的画面。
“这值多少钱?”妹子林少芬问道。
胡杨想了想:“不好说。”
“怎么就不好说了?”
“唐卡在国内,其实并不是很吃香,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外很受欢迎。西方人对唐卡有一种钟爱,是国内市场比不了的。
像我手上的这一幅,放在国内的话,也就是几万、十多万的价格。
但在国外,几万、十几万就会变成美元,可以贵好几倍,甚至十倍以上。唐卡在国外的拍卖纪录,是四百万美元,那是两三千万人民币呀!
国内的艺术品,很少能达到这种高度的。”胡杨跟大家解释。
虽然唐卡的历史悠久,而且一直也深受藏族同胞尊崇,但唐卡作品真正进入国内收藏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出现快速升温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
胡杨告诉大家,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刚刚兴起时,唐卡的价格一般也就两三百元,90年起,藏传佛教艺术品逐渐进入收藏市场后,唐卡的价格才突破千元大关。
就是在前三四年,突破一百万的唐卡也极少,一般都是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就可以买到精品了。
得!大家长见识了,国内居然还有这样的艺术品,自己国家不受欢迎,反而在国外大行其道的。
林少芬和方茹吐了吐舌头,显然被两三千万的数额吓住了。
方茹朝自己姐妹挤了挤眼睛,说道:“没骗你吧?一二十万的东西,真的不算什么,跟胡哥见识多了,你会知道什么才是贵。”
这时候,直播间有人忍不住疑问:“这样的话,在国内弄一批唐卡到国外去,不是很赚钱?”
这种疑问一出来,马上得到大家的赞同。
就是呀!国内不吃香,在国外却很受欢迎,价格暴涨,难道就没有人想到,将唐卡卖到国外去吗?这样不是很赚钱吗?
“嗯!确实有人这么干了。你们可以问问老赵,他肯定干过这种事。
不过,现在国内也开始注重这种艺术品。今年,拍卖市场就有上千万的唐卡交易。所以,转到国外也就少了,没有必要。这种艺术品入境也会麻烦一点,不是一般人能带出去的。”
好吧!不是自己能赚的钱,大家懂了。




鉴宝直播间 第三百五十三章 顾绣
胡杨表示,唐卡的价值,主要得从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工艺价值,它用布或丝织物绘制,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绘画;二是绘画价值,它以线条和色彩勾画不同的人物和景物,体现出传统绘画相同的技法特点。
三是思想价值,每幅唐卡都重点表现一个宗教主题,表达一个宗教理念,寓意丰富而深邃。
四是文化价值,唐卡出自不同的时代、地域和流派,体现着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展现出不同的人文风貌。
综合这些因素,才能去判断一幅唐卡的价格。
“这是一幅清朝的唐卡,所以能加分,转手的话,二十万到五十万之间吧!”胡杨跟大家说道。
林少芬算是明白,多了点历史时间,古董的价值就能增加不少。古董,古董,就体现在一个“古”字。
“如果是明朝的呢?”她试探问道。
很好奇,如果是明朝的唐卡,又会翻多少倍。
胡杨怔了一下,砸了砸嘴巴,说道:“明朝的唐卡很珍贵,我暂时不知道明朝的唐卡能卖多少钱。
明代永乐年间宫廷制作的唐卡作品,目前国内仅知西藏大昭寺保留了两幅这样的作品,其他都流失在外,永乐唐卡尺幅很大,大约有了3米多高,且都是刺绣的。
老实说,明朝的唐卡如果出现在拍卖会上,千万以上是可以的。如果是宫廷制作的精品,甚至有可能过亿。
以前,国外拍卖的那幅,四百多万美元的,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老黄历了。”
林少芬他们听了,感觉头皮发麻!
直播间的观众更是感叹:明朝真不愧是艺术发展的巅峰,好多传统艺术,在明朝都能发展到空前绝后的底部,让人很难想象。
“唉!要是明朝没有灭亡,得多厉害呀!”
“明朝的运气真的不行,遇到了小冰河时期。”
“古代,都是靠天吃饭的,遇到这种灾难,确实很难过。”
……
直播间的观众,纷纷替明朝感到可惜。这被誉为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败在了小冰河时期,被满族捡了便宜。
学过历史的,都应该知道,在明朝时期,中国古代社会依旧是以农业和种植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一旦农作物减产,百姓颗粒无收,就会引发大规模的饥荒。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引发的就是农民起义之类的战争,很不巧,让明朝都碰到了。
方茹无比羡慕,胡哥赚钱就是这么轻松。五千元入手的,转手可以买到三十万以上,差不多百倍的利润,恐怖至斯!
这更坚定了她要缠着胡哥的念头,接下来的时间,死缠烂打也好。
往前走,方茹和林少芬停在一家专门经营刺绣的店,各种刺绣,看得她们眼花缭乱。虽然现在的女孩子对刺绣这种女红没有兴趣学,但不妨碍她们喜欢。
“特产?刺绣不是古代到处都有的吗?”林少芬有点懵圈。
在古代,没出嫁之前的姑娘,似乎都要学刺绣这种活的吧?怎么就是他们魔都的特产了?现在各地的所谓特产,也太随意了吧?
“这是顾绣,确实是这里的特产。”胡杨跟她说道。
他解释,顾绣源于明嘉靖年间,露香园主顾名世之妾缪氏擅绣人物、佛像,又有顾媳韩氏仿宋元画入绣,劈丝精细,绣品气韵生动,于是名噪一时。
清代,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开始设立刺绣作坊,广收门徒,传授顾绣技法。
不过,在嘉庆年间以后,顾绣逐渐衰落,几至失传。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亲自下了指示,恢复对顾绣的研究、授艺与生产。
“现在,这种刺绣,已经是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过,顾绣流传得不广,所以没有被列入中国四大名绣。现在中国的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尤其是苏绣,属于精华中的精华,自古便以精细素雅著称于世,其构图简练,主题突出,技巧精湛。仅以苏绣所用最细的线以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清楚为例,足见其精细之极。
只能说,顾绣的影响力太弱了,商业价值远远达不到四大名绣的标准。
实际上,顾绣源起于名门闺媛,是观赏性的画绣艺术品,并无实用功能,成就一幅好作品不仅要有钱、有闲,而且要有艺术修养的女子才能完成。
晚清的**动荡使顾绣走向衰落,鸦片战争后彻底打碎了“士大夫”阶层生存的社会基础,“闲情雅致”的顾绣退出“江湖”。
因此,可以这么说,四大名绣流传广泛,走的是大众路线。而顾绣,本身就是一群大小姐们的作品,走的是高端的路子。
听了胡杨的解释,两女才明白过来,也了解到,这只是刺绣的一种。
林少芬看中了两三件,但习惯性看了下价格,顿时又犹豫了。
“这么贵的吗?八百块钱。”她退缩了。
自己工资,一个月才五六千,加上一些补贴什么的,才七千左右。在这座城市,算是低收入的人群。
八百块钱买一块刺绣,确实有点为难她了。
老板娘解释道:“这都是女工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一件作品可能要一两周,甚至一两个月,几百块钱,其实不算贵。”
比较贵的,甚至是几千块,上万块的也不是没有。
胡杨看了眼林少芬看中的两件,忍不住提醒她:“八百块,不吃亏。”
老板娘听到这话,顿时笑道:“看,我说得没错吧!那位兄弟就看出来了。”
林少芬还想说点什么,但被自己闺蜜方茹扯了两下,给她疯狂使眼色,才立即醒悟过来,心疼地支付了一千六百元。
稍微走远,她就忍不住询问:“胡哥,这顾绣如果转卖的话,能值多少钱?”
胡杨指着其中一块:“这一块,你自己可以留着玩,不值什么钱。但这一件是清朝的,绣工相当精细,从这幅画可以看出。做这件刺绣的人,不仅心灵手巧,还应该是精通画技,对画有相当深的理解。
我看,应该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如果转手,十五万左右吧!”
“刺绣也这么值钱?”张庆良惊了。
“顾绣本来就是艺术品,尝试过五十万以上的拍卖纪录,十多万很吃惊吗?”胡杨无语地白了他一眼。
所谓的刺绣,还不如说是一种布画,跟唐卡其实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不过,唐卡显得庄严很多,艺术价值更高,更有收藏的意义。
林少芬听后,手都要冒汗了。
我的个娘!几百块的,居然值十多万,这是她赚的。难怪,难怪方茹这妞刚才偷偷跟她说,死缠烂打也要跟着胡哥,这不是明摆的吗?




鉴宝直播间 第三百五十四章 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张庆良感觉自己想错了,哪怕是在这种地方,胡哥还是可以捡漏,有实力的人,什么地方都会是他的主场。
于是,他也打起精神来。
方茹更加不用说,姐妹都赚了十多万,她必须努力呀!能不能成为富婆,就看有没有跟紧胡哥的步伐了。
而林少芬激动之下,开始乱承诺:“胡哥,下次海关有好东西拍卖,我通知你。”
嗯?
这就被收买了?
直播间的观众会心一笑,谁都架不住胡哥这种先富带后富的攻势呀!
继续往里面走,大家见识到各种各样的古玩,玉器、木器、漆器、青铜器等等,很多都是林少芬和方茹不认识的。
其中,还有像竹刻、木雕、泥塑等所谓的魔都工艺品特产,价格有贵有便宜的。
这次,张庆良还买了一件竹刻作品,很喜欢,也是说特产。
胡杨告诉他:“这是嘉定的竹刻,说是魔都的特产,自然没问题的。”
不过,直播间就有人抬杠了。他们表示,嘉定原本是属于苏州的,这么一个自古就经济繁荣的县,最后变成了魔都的一个区。
现在的一线大城市,总是在不断吞并周边的区域。首都是这样,魔都也一样,羊城同样不例外,深圳如果不是被周边市防贼一样防着,恐怕也想要吞并。
为了这种事,网络上经常有人吵翻天。
胡杨没有参与这种讨论,怎么说都会不讨好的,他才不干这种事情。
其实,嘉定的传统工艺还真不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养育了很多各行各业的名人,算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
嘉定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获得了书卷之气和金石品味,风雅绝俗,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
“但你这一件,现代的作品,虽然也是手工雕琢的,但雕工不算很出众,所以留着自己玩吧!”胡杨跟他说道。
跟刚才的顾绣一样,这也是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酒都成古董了。”华仔哭笑不得。
看着前面的店,摆着各种年代的酒,什么女儿红之类,坛子上的泥都还有。这些,估计以前是埋在地下的。
“古董酒,太常见了。不仅中国,国外也很流行呀!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八二年的拉菲之类,不都是二三十年前的酒吗?
酒,一直就有人认为,储藏的时间越久,酒香越醇。不过,我不怎么喝酒,体会不出来。”胡杨笑道。
像海外,几万,几十万美元一瓶的红酒,几乎都是有一些年头的名牌红酒。
他们望过去,就看到了居然有一百年前的女儿红。
“百年的酒,还能喝吗?不会变质吗?”方茹吐了一下舌头,有点怀疑,酒的保质期有这么长吗?
“那得看什么酒,一般的白酒,一百多年,酒的味道就会飞走。所以,不是什么酒都能满足越陈越香的定律。女儿红就不一样,它是可以储存上百年的,甚至会更好喝。”说着,张庆良自己居然吞了吞口水。
得!这家伙是一个爱喝酒的人。
过去江南一些地方,凡家里有出生了女儿的话,他们就要酿造或买来品质比较好的黄酒用封缸的方法,将酒埋入家中院子里某一地方的地底下,一只到女儿出嫁的那天才从地底下取出来喝,用以庆祝女儿出嫁成婚。这些都是酒越陈越好的例子。
现场,还敲开了其中一坛,里面女儿红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纯净可爱,使人赏心悦目,看得张庆良疯狂咽口水。
“这是十年份的,大家可以尝一点。”那酷似老农民的老板跟围在他档口前的几个人说道。
说是尝尝,但每一个杯子,也就是一小口。
看来,是真的珍贵,不舍得让人大口试喝。可即便如此,张庆良还是屁颠屁颠地凑上去,喝了一小口,回味了一小阵。
试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当然,价格也不便宜。他这里的,有五年的,十年的,二十年的,五十年的两坛,以及百年的一坛。五年份的,就要好几百元,十年份的两千左右,二十年份的接近五千元。至于五十年的还没有定价,而百年的那一坛,非卖品。
老实说,什么非卖品,说到底还是钱没有给够而已。
华仔朝开了的那一坛望进去,就看到里面一层白色的泡沫一样的东西,有点像奶油,顿时有点反胃。
他深深怀疑,确定这不是坏掉的?
“这也敢喝?”华仔还是忍不住开口。
张庆良愣了一下,见他看着那酒坛里面的情形,立即明白这家伙内心所想。他解释:“这才是正宗的女儿红,真正发酵好的女儿红,上面白色的是酒膏。”
他表示,酒膏实际上就是酒类的酯化现象,是乙酸乙酯和其他一些东西的混合物,当你看到酒上面有酒膏,那这个酒才是真正的陈年老酒。
得!果然是爱喝酒的人,懂得真多。
什么酒膏,连胡杨都是第一次听。
胡杨跟张庆良说道:“想喝就买一坛。”
说完,还朝老板喊道:“老板,将那坛捧出来看看。”
1...130131132133134...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