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唐君子演义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晴了
“还好郑国公您及时率军赶至,如此一来,忻口当可无忧。”
杨宁点了点头,抚着打理精致的长须,看着那忻口关北那连绵的突厥营帐道。
“陛下的信使也不知道到了哪了,援军来得越早,我等也才能够早日出忻口,前往雁门求驾。”
(以下字数免费)感谢书友次品手机的打赏,还有各位大佬的订阅和投票支持。





隋唐君子演义 第464章 陛下雁门被困,诏天下兵马勤王(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64章
“战马这两日只溜溜弯就行了,记得每餐都喂上好的豆子,养养马力。”
李靖行走在军营内的马棚处,观察着那些战马的情况,朝着负责主持骑兵的程咬金与徐世绩道。
“末将遵命。”程咬金与徐世绩赶紧大声答道。
“二位,到时候,若我们真要北上救驾,最有可能及时赶到的,便是骑兵。
你们可得警醒着点,莫要出了什么意外,坏了太守的大事。”
程咬金脖子一扬,满脸斗志昂扬地道。
“将军放心,我们哥几个这些日子可是连酒都不敢沾一口,都紧盯着,不敢有丝毫懈怠。”
“……嗯,自己知道就好,总之出了事,那就唯你们是问。”
这些日子,没有流贼出现,江都军又恢复了昔日在江都大营每天出操的举动。
而李靖等人早在数日前就从杨谦那里得到了消息,深知短则数日长则十数天,怕是天子的信使就会到达彭城郡。
一想到这只军队就得北上,赶往雁门郡救驾,这样的长途跋涉,对于现如今的大隋朝庭的其他部队而言,怕是根本难以实现。
可偏偏江都军就可以,因为得益于长期的持久性行军训练,所以,对于从这里花上十几二十日赶到雁门郡,还是颇有信心的。
现如今正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李靖目光扫过那些正披着重甲,一排持木棍,一排持刀盾,正在进行着格杀对练的将士们,心中豪情万丈。
这只军队里边,绝大多数都是昔日的流贼乱匪,经过了差不多一年的训练。
已然褪去了昔日的流匪习性,每一位将士都显得那样的骁勇善战。
而且,李靖更是可以骄傲地认定,这可以说算是大隋朝建国以来,识字率最高的一只军队。
平均每一位将士,都能够掌握三五百字的读写,而且每天早晨,仍旧会办学习班,每一位战士都必须到场继续学习。
他们所学习的可不是什么四书五经,都是兵法书,并且,都是经由博学广闻的小外甥杨谦翻译成了白话文。
让每一位将士都能够听得明白,汲取兵书之中的知识。
按照李靖自己的观点,如果让这些将士们继续这么训练上三年五载。
说不得,能从里边挑出不少的低阶将校,甚至于到了三五年后,让这些普通一卒去担当一县的县尉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自己这位小外甥的心思,李靖在心悦诚服之余,亦看不透,却也有一种隐隐地期待之感。
相比起那位脑洞清奇,反复无常的大隋天子而言,自家的小外甥嘛,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只是这些意思,在他们这个小圈子里,仍旧属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
#####
来整坐在帐内,饮了口酒朝着杨谦好奇地问道。
“这距离半月之期还早着呢,子敬你何必急着让赵太守给你备下干粮等辎重。”
杨谦的腿仍旧架在榻上,保持着靠着的姿势,挟了筷菜丢进口中。
“早些备下,等到拔营还江都的时候也能够便捷一些,不用再扰了赵太守的清静。”
“来兄你的军队现如今休整得如何?”
“还好吧,休息整顿了快一个月,将士们可算是神完气足,斗志十足。
现如今,就是看朝庭的安排,准备让来某回东都驻扎还是前往其他地方平叛。”
“怎么,来兄看样子斗志并不高嘛……”杨谦笑眯眯地打量着这位一脸无所谓模样的来整笑道。
“能高到哪儿去?”来整猛灌了一大口酒,揉了揉自己的脸,面泛苦涩。
“我与家父还有五哥,在那高句丽置生死于度外,屡立战功,却也换不回我二哥的性命……”
“如今家父看似恩宠未减,可是陛下焉敢再让他单独领军在外?”
“所以我来家,唯有我这个年纪最小的,还能够率军讨贼,至于家父与三哥,都留在了御前。”
“来兄请……”杨谦无奈地轻叹了一声,由着对方一口抽干美酒,自己只浅抿一口作陪。
来整的二哥,也就是来护儿的二儿子来渊,因为事涉杨玄感之乱。
其实来渊只是与杨玄感的弟弟杨积善颇为交好,并且也未有参与到叛乱之中。
只是,却被查出了杨玄感叛乱期间,其弟杨积善多次留书劝其一同反对杨广的书信多封。
来渊当既与许多与杨玄感一门私下有勾联的大臣们一同被处斩,整个东都,那段时间,被处死的达官贵人及亲眷高达万余。
这还不算,当时杨玄感兴兵来取东都,据了洛口仓,开仓放粮以吸引民心。
结果,杨广回到东都之后,坑杀的那些从杨玄咸处取得粮食的民众数万……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前,还曾经对于杨广这位天子抱有几分好感的杨谦,对他完全失望。
#####
“来某酒后失言了,子敬贤弟莫怪才好。”来整吐了一口浊气后,朝着杨谦一礼道。
“来兄不必如此,你我相识也有数载,亦有同袍生死之谊,可不是什么外人。
此言出你之口,入我之耳,当不会有第三人知晓。”
来整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正欲开口,就看到了帐帘被掀了起来,李世民大步地冲了进来,手中捏着一份粘着白羽的公文。
“陛下雁门被困,诏天下兵马勤王。”
“什么?!”来整与杨谦几乎同一时间站起了身来,只是,来整是一脸的震惊难掩,而杨谦则是惊喜交加。
特么的自己总算是没有白等,终于等来了杨广的消息。
“陛下,陛下有难,诏天下兵马往雁门救驾。”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再次大声答道。
“子敬,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来整看罢那份八百里加急而来的军报,朝着杨谦望去。
“来兄,谦以为,你与我应该速速起兵,往雁门救驾。”
“……”来整看了一眼表情十分严肃的杨谦,半天才确定这哥们没有跟自己开玩笑。
“你确定我们要去,这里可是江淮之地,距离在我大隋北疆的雁门郡何止千里?”
“怕是我们都还没能赶到雁门郡,陛下的困局就都已经解了。”
“来兄,你这样的想法不对。”
(以下字数免费)今年大家终于可以好发的宅上一宅,多看看书呗,多多支持正版订阅呗,嘿嘿
:。:




隋唐君子演义 第465章 披荆斩棘,披星戴月,驰援雁门(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65章
杨谦拍了拍来整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
“来兄,哪怕是我们远在交趾之地,在接到陛下诏令的那一刻,也该鼓噪而进。”
出于对来整这位军事天赋得其父真传的年轻将领的喜爱与认同,杨谦觉得自己应该帮这家伙一把。
来整看着跟前表情很是严肃的杨谦。鼓噪而进?这四个字怎么听都觉得不顺耳。
“不明白?我说来兄,这里仅你我二人。有句话,我便直说了。咱们的陛下,更看重的是表象,而非内在。”
“更何况现如今,来兄不是一直都希望能够再父子联手,为朝庭平定天下吗?”
“若是陛下能够知晓来兄的忠肝义胆,自然也会对汝父子放心。”
来整这才恍然,一脸感激地朝着杨谦一礼。
“多谢子敬,若非子敬提醒,来某岂不是错失了这样一次向陛下表达忠诚的机会。”
二人相视一笑,来整当即道别而去,他要赶回军中,去整顿兵马,然后与杨谦汇合之后,一同赶往雁门。
很快,杨谦召来了一干江都军将校,将那八百里加急军报示之于众,宣布全军开始准备,午时之后立刻出发。
至于大营自然不用再去收拾。这是要赶去向杨广表达自己的忠诚,不是正常的练兵行军。
等到了午时,来整率领一万精兵赶来与杨谦汇合,然后背负着干粮,还打出了勤王的旗号开始出发。
从彭城郡北部的滕县进入鲁郡,然后经东平郡,东郡一路东行。
在东郡的白马渡过了黄河之后,经由汲郡而直入上党郡,这一路疾行。
杨谦的江都军还不怎么的,反观那来整麾下的一万精兵,却已经开始叫苦连天不已。
足足一千二百多里地,跑了差不多十五日,来整麾下的一万精兵,居然擅自脱离大军者足有数百人。
剩下的那些也都怨声载道不已,好在来整向来治军严谨,又深得将士信赖,再加上又有陛下诏令上的厚赏,这才维持着军纪。
而反观杨谦这边,两万兵马,虽然也很是狼狈,但却军纪仍旧严整,着实让来整羡慕不已。
#####
在上党休息了一天之后,杨谦找来来整商议,咱们不能继续再这么慢。
毕竟时间都过去了半个月了,所以,干脆先率骑兵先行,让步卒殿后赶来。
如果再继续这么步骑同行的话,怕是还得差不多半个月的光景才能够。
如果只是骑兵疾行的话,一日两百里当不在话下,那么从上党赶到与雁门郡接壤的楼烦郡,最多五日。
来整也是果决之人,也觉得与其让那些叫苦连天,怨声载道的步卒同行,倒不如让骑兵先行开拔。
来整命副将领下来统率步卒,继续在上党郡再多休整三日,而他则率两千骑兵。
与杨谦麾下的五千骑汇合一处,朝着雁门郡方向疾行而去。
一路上,倒还真见到了不少从附近诸郡正向着雁门郡赶去的大军。
几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看着那打着“江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杨”、“江都太守杨”旗号的军队。
还有那打着“彭城郡黜陟讨捕大使来”旗号的军队。
差点给闪瞎了眼,要知道从江南之地到这里,可是相隔两千多里地。
他们这些来自于上党、东都、又或者是关中的援军也都才赶到这附近。
而来自于江南的援军,可比他们远上不少,居然也赶来了……
只是,这帮子江南和淮北的援军,着实看起来有些凄惨,步卒一个也无。
听闻是步卒已经彻底跑不动了,全都在了上党郡休整,只剩下这七千骑兵还在坚强地向着北方赶路。
对于这只远道而来的救驾军队,着实是让诸郡兵马用一种看彪子的眼神打量着这只衣甲凌乱,明显饱经风霜的援军。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看穿杨谦这位江都太守的心思,分明就是第一时间就连滚带爬的向着雁门窜过来,特地过来向大隋天子表达忠心的。
可是,看穿归看穿,对方的作为,他们最多只是在心里边暗暗鄙夷,却偏偏不敢说出口来。
而且,他们也很无奈,其实,离雁门越近的那些郡县,出兵就越显犹豫。
没办法,谁让突厥人一下子就来了三十万大军,就凭着诸郡现如今能够调动的多则近万,少则两三千的郡卒。
真要第一时间冲往雁门,那就是特么的真心打着灯笼进茅房,找屎的路数。
所以,距雁门近的诸郡,都尽量的拖延出兵的时间,然后打出了旗号,小心翼翼到如同偷偷摸摸地朝着雁门郡靠近。
杨谦虽然算是官场新丁,可他的名声实在是太大,论文,清河郡那一次文坛盛会之上的表现。
至今犹自在无数骚人墨客之中流传,更是被天下不知道多少的勾栏馆阁传唱。
其在军事上的造诣,亦让一干军中将帅刮目相看,孤军深入高句丽腹地。
来护儿中计,幸亏杨谦这小家伙心思机敏,虽遭重挫,却保存了实力。
最终北方的百万大军连个辽东城都还没夺取,这边,已然攻陷了高句丽王都平壤。
杨谦更是成为了生擒高句丽国主高元的大功臣,使得大隋朝百万虎贲不至于继续蹲在那苦寒的辽东之地冻成冰棍。
再加上其父杨宁,温文尔雅,博学广闻。为大隋朝的百姓们研究出了无数的耕耘良器。
也为了天下读书人研发出了那雕板印刷术,使得无数的寒门士子因此而受益。
更研发出了那万钧霹雳车,使得大隋军方在攻克高句丽的坚城时,不再需要拿无数的人命去填。
故此,大隋的诸多阶层,对于郑国公父子是很有好感的。
所以杨谦率军赶来,非但没有受其他诸郡领军将领的为难,反倒不少人都频频示好。
毕竟杨谦的外公韩擒虎也是大隋赫赫有名的名将,拉拉关系啥的总是可以。
杨谦也是一位长袖善舞,未语先笑的彬彬君子,与一干郡守、将校也是哼哼哈哈寒暄客气。
此刻,也已然踏入到了太原郡境内,杨谦使人去打听,这才知晓,亲爹已经率领三千郡卒和两千青壮赶到忻口关增援去了。
(以下字数免费)感谢书友次品手机的打赏,还有亲爱的书友们的订阅和推荐支持。




隋唐君子演义 第466章 江都太守,难道是杨小官人来了?(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66章
忻口关,虽然名为关,其实也就是一座较为易守难攻的山口处,彻了一道关墙,设立了一座关门而已。
高度不足一丈五,若是突厥人真有心兴大军来攻,杨宁觉得凭着自己与忻口关守将,怕是连三天都支撑不住。
值得庆幸的就是,那些突厥人并没有南下的意思,而是驻军在关北的平原之上。
每天都会遣出数百骑巡视关城上的动向。
为此,杨宁与忻口关守将商议之后,每天夜里都会将关内的兵马先遣一部分离开忻口关。
等到白天的时候,扮着更多的援军大声鼓噪地进入忻口关。
并让人多制旌旗,使得每天竖立在关头之上的旌旗越来越多,这样的举动。
倒真让闲得蛋疼,想要来忻口关打打秋风的那些突厥兵马最终息了动武的心思。
之后第五天,终于又有附近郡县陆陆续续到来的援兵,杨宁这才松了口气。
不过,兵虽然多了,但大多数都是战斗力不强的郡卒,已对拥兵四万之众,可是没有谁敢言出战。
杨宁贵为郑国公,爵位是一众人等之中最高,虽然都隐隐以他为首。
可赶来的诸郡太守都认为,应该再多等一等,等到兵马实力足够强大,再进军雁门。
杨宁也深知自己在军事上面,着实没啥天赋,所以从善如流地采纳大多数人的意见苟发育。
一直到得前天,杨宁这才收到了消息,自己的亲儿子杨谦所率领的救驾大军已经驰千近两千里路,赶到了上党,不日便能够抵达忻口。
这让杨宁意外之余,亦不得不佩服自己亲儿子这领军的本事不一般。
而今日,杨宁披盔带甲,率领着一干将校们登上了关墙,打量着那一直未有任何变化的突厥大营。
尚未巡视完,便接来报,有一位樵夫,领着十余人翻过了山,赶到了忻口关来。
来人自称是天子身边近宦,堂堂内侍省内常侍王忠王公公。
“内常侍王公公?”杨宁顿时想到了那位在清河郡诗会上,亲自驾车将杨谦往到天子御前的那位中年宦官。
“走,我们一起去看看真假。”
杨宁赶紧快步赶下了关墙,没有等多久,就看到了一身百姓穿着打扮的熟悉面孔。
“原来是郑国公当面,咱家王忠有礼了。”
看到了这位主持忻口关的主帅居然是杨宁,王忠不禁面露喜色,赶紧冲杨宁一礼道。
总算是遇上了个熟人,如果不是认识的,王忠还真有些担心会被拒之门外。
#####
杨宁打量着王公公的这一身穿着打扮,看到了他身边那几位也是农家百姓打扮,却很精悍的壮汉,不禁心中生疑。
“王公公你不是一直追随在陛下御前,怎么此刻会在这里,莫非陛下他……”
“陛下无恙,陛下没有事,不过现在雁门城危急,突厥贼子就跟疯了一般,没日没夜的拚命攻打。”
“幸好陛下坐镇雁门城,时不时的露面鼓舞士气,又让人宰杀战马以充作粮草,还得城中的百姓死力相助,这才守住。”
“可是现如今,雁门城的军民,皆已经是到了强弩之末了。”
说到了这,王公公的眼圈都红了,朝着杨宁突然拜倒在地。“还请郑国公速速发兵救驾。”
“王公公你这,你快快请起。”杨宁手足无措,想要伸手扶起王公公。
奈何这位天子身边的近宦就是不起身。
“若是郑国公不愿意发兵,那就由着咱家跪死在此地。”
杨宁看到了这一幕,着实无奈,不过此刻他也顾不上身边那些诸郡太守将领挤眉弄眼的打招呼了。
都到了这个时候,再不表达,若是陛下逃过了这一劫难,到时候,怕是自己就是第一个挨收拾的。
“王公公,这……唉!王公公请起,本官这就下令全军整装备战,出兵迎战突厥人,以解陛下雁门之危。”
“郑国公,咱们不是说好了先静守待援的吗?”旁边有两名领兵的将领直接就急了。
“是啊,王公公,你且先起来,容我等与郑国公商议再说为好。”
“王公公你初来乍到,也不是不清楚,忻口关外,可是有将近十万突厥铁骑。
若是我们贸然出击,怕是没救着陛下,反倒连这些兵马也全给搭进去。”
就在生起了议论的当口,一骑快步疾驰而来,冲到了跟前,一脸喜色地滚鞍下马大声禀报道。
“郑国公,江都太守,江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与彭城郡黜陟讨捕大使率七千精骑赶到了关南。”
“还有诸群约三万人马也已随二位同抵关南。”
“江都太守,难道是杨小官人来了?”刚刚还因为这帮子混帐官员叽叽歪歪而急的脸色都白了的王忠此刻两眼一亮。
得到了确定的答复,杨宁亦是长出了一口气。好嘛,这边王公公的事情还没解决,自己亲儿子就已经率军杀来。
得,看样子,今日就要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了。
杨宁感慨地轻叹了一口气。“王公公,你看……”
“咱家愿意随郑国公一同去见杨小官人。”王忠心里边同样噼里啪啦打着好算盘。
看来这位郑国公着实不够果决,但是他家的公子杨谦,至少在行事方面,则远远要比这位和蔼的郑国公更加的英明果敢。
#####
此刻的杨谦终于与来整勒住了座骑,打量着那低矮的关墙南墙,转过了头来看到了身后边这只显得满身征尘与风霜的铁骑。
看着那一张张疲惫的脸庞,但是精气神却犹在的江都军铁骑们,杨谦亦是很感动。
“辛苦弟兄们了,舅父,传领下去,先下马原地歇息,让弟兄们好好歇息一二。”
“是,末将这便去。”李靖大声地应诺一声之后,开始喝呼传令下去。
很快,来整的两千骑兵与江都军骑兵们都纷纷下马,原地坐倒。
至于旁边的那些诸郡兵马也好不到哪里,也都有样学样地纷纷坐倒在地,整个关南之地,满满当当地挤了数万步骑。
没有让杨谦等一干援军等待太久,不过柱香的功夫,杨谦就看到了自己父亲为首的一干人等策马疾行而来。
看着那顶盔贯甲,策马而行来,说不尽的儒雅俊逸的亲爹杨宁,再打量了眼自己那一身灰扑扑的铠甲。
还有那头上肆虐垂散下来的发丝,这让丰神俊逸杨小谦很不开心,为啥差别总是这么大捏?




隋唐君子演义 第467章 我等江都军愿随郑国公死战!(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67章
“孩儿拜见父亲……”杨谦朝着那策马近前的杨宁恭敬地一揖大声道。
杨宁翻身下马,伸手扶起了杨谦,打量着这位满身征尘,一张丰神俊逸的脸庞此刻灰扑扑的亲儿子,眼眶都红了。
“好了,快起来,谦儿你怎么会来得如此之快。”
“是啊,杨小郎君,你能来可是太好了,咱家都险些以为这辈子见不着您了。”
听到咱家这两字,杨谦一扭脸,就看到了脸熟的王公公满脸惊喜状。
“王公公?你不是一直追随在陛下御前,怎么此刻会在这里,莫非陛下他…………”
“……”王公公的脸直接就黑了。
看了眼杨宁,又看了眼杨谦,还真是亲父子,连看到自己之后问出来的第一句话都一样一样的。
“陛下无事,陛下命咱家乘夜潜出了雁门城,特来求援兵,这才刚刚见到郑国公。”
“郑国公刚刚已经答应出兵,没想到杨小郎君你便也率军而至,这实在是天大的喜讯啊。”
杨谦下意识地又扭脸看向亲爹,看到了亲爹杨宁显得有些无奈地微微颔首。
1...146147148149150...2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