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拐个王爷去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花
房间里也全都是用的琉璃窗,白天光线充足,屋子里特亮堂。
阳光透过琉璃窗照进屋子里,暖洋洋的。
“呀,这还两层的呐。”李秀凤指着窗户惊讶的道。
琉璃窗很贵,一般人家根本用不起,以前的陈家老宅也只是有一块琉璃窗,方便从屋里往外看。
陈果儿家三个院子加起来也有好几十间房子,一水的琉璃窗就够夸张了,竟然还用了两层。
陈果儿就解释道:“单层的春夏秋还行,冬天就冷了,两层也能保暖。”
当然琉璃窗很贵,陈果儿也不是所有的房间都按的双层的,只有一家人的卧室以及七郎的书房是用双层的,其他的客房以及门房什么的,依旧是单层的。
外间屋有三个大锅灶,一个是烧炕的,一个是烧地龙的,还有一个烧火墙的。
辽南府地处北方,冬季尤其寒冷,有了这三样冬天也不冷了。
之后李氏又带着众人来到了旁边七郎的屋子,这里跟李氏和陈志义的主屋不同,分了里外间。
里面是卧室,外间是书房,七郎平时虽然住在镇上,但是回家的时候也可以住。
再外间是灶间,旁边搭了两铺炕,这是准备以后给七郎找个书童,一边陪他读书,也可以照顾他生活的。
只是七郎暂时不同意,“等过两年的吧,俺现在童生还不知道考没考上呐。”
从七郎的屋里出来,又到了陈果儿姐妹俩的屋子。
设计上大体跟七郎那边差不多,只不过书房的位置改成了客厅,四周放了沙发和茶几。
“这还有沙发呐。”李秀凤一下子就跑到沙发上,上下颠。
其实沙发在老铺子三楼的戏园子里也有,李秀凤每次都喜欢在上面颠几下。
“这孩子,咋跟个猴儿似的,那玩意挺老贵的,赶紧下来,别整坏了。”李成海的媳妇王氏赶紧招呼李秀凤下来。
陈果儿赶紧说没事,“沙发就是给人坐的,别说秀凤姐,咱都坐上去也没事。”
说着还拉着张氏和王氏以及李万山等人都坐上来。
之前张氏他们也去过戏园子,知道沙发坐着舒服,只有王氏没去过,有点战战兢兢的。
后来看大家伙都稳稳当当的坐在上面,才放松下来。
外面又陆续有人来了,陈志义身为主人家要出去招呼。
张氏让他赶紧去忙,还让李氏也出去待客,“咱又不是外人,用不着招呼。”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911章 元宝
陈果儿家请客,来了很多人,谢家窝铺本村的几乎全来了,还有小沈屯、范家埔、金家坨子的里正以及本村的几个财主也都来了。
镇上的张大善人、程家、天香楼的方掌柜以及连记粮铺的连掌柜等等。
偌大的宅院里到处都是人说话唠嗑的声音,热闹之极。
李二狗和姜富贵、姜春望、三郎、陈志孝、老刘、老李和赵琦也都跟着在前面帮忙招呼着。
后院则是李氏、陈果儿、陈莲儿、姜富贵媳妇、姜翠玉和罗老五媳妇等招呼。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七郎的同窗和私塾的先生也来了,这些就由七郎招呼。
新房子里里外外都是人,到处都充满了欢笑声。
陈志义在中院跟几个镇上的乡绅和掌柜的们寒暄。
李氏则是和这些乡绅以及掌柜的家眷们唠嗑。
有些人家也带了孩子来,男孩子大点的就和父辈们都在中院说话,小点的也有家人看着,还有些跟七郎年岁差不多的也都跟生员们在一块唠嗑。
女孩子们则是陈果儿和陈莲儿姐妹负责招待。
里正一家也来了,里正和黄春生在前面帮着招呼,里正媳妇和黄秀在后院。
陈果儿正和几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在花园子里说话,一转头就看到三郎站在花园子门口,朝她招手。
要是在平时,三郎就直接进来了,可今天家里来了不少小姐太太们,三郎一个大男人就不好涉足后院。
陈果儿让几个小姑娘先慢慢玩,转身去了门口。
“果儿。”三郎抓着长衫的两侧,脸上有点局促,“俺听说她来了,在里面没?”
这个她指的是李秀凤,今天陈果儿家请客,李家怎么可能不来人?
三郎昨晚上一宿都没睡好,翻过来调过去的,今天特意换上了新的长衫,早早就跑来了。
刚才李家马车来的时候,他远远的看到了,这才趁着这功夫偷偷来找李秀凤。
陈果儿只看了他一眼,就知道三郎在想什么,抿嘴偷笑了下。看了眼四周,这里是中院到后院的必经之处,人多眼杂。
就让三郎去凉亭那边等着,“待会我让秀凤姐过去。”
“哎。”三郎答应了声,两眼都放光了,欢天喜地的跑过去。
陈果儿转身又回去后院找李秀凤。
李秀凤正和陈莲儿还有几个小姑娘说话,听到陈果儿叫她,扭过头,“啥事?”
“你过来。”陈果儿把李秀凤叫走。
“啥事,还神神秘秘的。”李秀凤满脸狐疑。
陈莲儿似乎想起来什么,抿嘴一笑,让她快去。
李秀凤跟着陈果儿来到了凉亭后面,这里比较偏,而且这时节又不是荷花开的时候,也没什么可看的,因此人也比较少。
陈果儿指了一个方向让她过去。
“干啥?”李秀凤有点犹豫,不明白陈果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你快去就是了,还怕我坑你?”陈果儿笑嘻嘻的,把李秀凤往前一推,转身就跑。
李秀凤刚要转身追陈果儿,就听身后一个熟悉的声音,“秀凤。”
李秀凤身子一僵,这个声音太熟悉了,多少次晚上睡不着觉都能梦到,猛的转过身,就看到墙根下一个身影。
李秀凤的眼睛再也看不到其他,飞快的跑过去,等真正跑到三郎跟前的时候,又猛的停住脚步,扭过身不看他。
“秀凤,你咋了?”三郎以为他让陈果儿把她偷偷叫出来生气了,着急的从后面绕到前面,“俺知道叫人看着不好,俺就是找你来说两句话,就两句。”
李秀凤低着头,只顾抓着油亮的大辫子,一句话也不说,脸却红透了。
陈果儿躲在凉亭后,偷偷的打量着他们,见两人不知道说了什么,一起去了树后面,偷笑了下。
“你干啥呐?”身后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陈果儿一跳,猛的回身站起,一下子撞到了一个硬物,顿时疼的陈果儿叫了声。
“哎呦。”两个叫声同时响起,一个是陈果儿,另一个是站在她身后的人。
陈果儿站起来的太猛,一下子撞到了对方下巴上。
陈果儿这才看清楚,对面站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此刻正捂着下巴,脸疼的皱在一起。
少年一身宝蓝色绣云纹绸缎长袍,外罩天青色绣福字短褂,脚踩黑色缎面绣万字底的鞋,正是小沈屯里正家的三儿子,元宝。
以前陈果儿没少去小沈屯,也去过小沈屯的里正家,跟元宝也认识,只是不熟悉。
他怎么会在这?
陈果儿一边揉着额头,一边暗戳戳的想着,同时也担心他看到李秀凤和三郎偷偷幽会的事。
万一传出去,对三郎是没什么,对李秀凤的名声可不好,虽然李家并不住在这。
而且李家现在还不同意三郎和李秀凤的事,传出去的话还指不定引起多大的风波。
还不等陈果儿说话,元宝先开口了,“果儿妹子,你没撞疼吧。”
他不顾自己也撞的很疼,先问起了陈果儿,说着就过来要看看她的额头。
元宝长的也挺好,浓眉大眼的,尤其长了一对元宝耳朵,正好家里姓元,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只是他有点愣。
比如现在。
陈果儿快速往后退了一大步,拉开和元宝的距离,一脸戒备的盯着他,“你刚才看着啥了?”
元宝被问的一愣,一脸茫然的摇头。
他刚才从那边过来,就看到陈果儿一个人躲在这里,也好奇的跟过来,什么都没看到。
“真的?”陈果儿不信,不过看他的样子不像是在说谎。
元宝重重的点头,“俺真啥也没看着,俺发誓。”
说着还真的举起三根手指,对天发誓。
陈果儿噗嗤一笑,没见过这么呆的,赶紧说不用了,随即又问他怎么在这?
花园子不算在后院,是在中院旁边开个角门,可以直接到这里。
而此时来的男客几乎都在中院,元宝怎么跑这来了?
元宝说本来他也是跟他爹在中院的,后来想去找七郎他们,走错了路才到了这。
陈果儿这才想起来元宝也在镇上的私塾里念书,跟七郎还是同窗……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912章 双喜临门
元宝说了什么也没看着,陈果儿也不再追问,前面还有不少客人,她还要回去待客。
“我哥他们在那边呐。”陈果儿指了一个方向,刚才她过来的时候,看到七郎和私塾的同窗们都在假山那边。
陈果儿说完了就要走,却被元宝上前一步拦住了陈果儿的路,担心的看着她的额头,刚才他都撞的那么疼,陈果儿肯定也挺疼的吧?
他抬起手想看看陈果儿的头撞的怎么样了,可在接触到她的目光后,赶紧把手放下,略显踌躇,又有些懊恼的问陈果儿疼不疼。
陈果儿揉了下脑袋,是挺疼的,不过倒也还好,就说没事。
元宝从怀里掏出一个手帕,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道包着什么,飞快的塞到陈果儿手里,“俺,俺去找七郎他们。”
说着就跑远了,连陈果儿喊他都没停下来。
“哎。”陈果儿一脸的狐疑,打开手里的绢帕,才知道里面包着几颗糖炒栗子。
绢帕是绸缎的,质量很好,不同于女孩子常用的那种绣花的,这上面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绣,反倒看起来更加整洁。
只是栗子上有糖又有油,把雪白的绢帕都弄脏了。
用这么好的绢帕包栗子?
陈果儿觉得太暴殄天物了,这一块绢帕都够买一大筐栗子的。
只是元宝给她这个干啥?
陈果儿正在狐惑间,远处李二狗急匆匆跑过来,“姑娘,看着三郎没?”
三郎正在和李秀凤约会,陈果儿当然不会说,摇了摇头,问李二狗找三郎干啥?
“吉时快到了,才刚叫他去拿炮仗摆在门口,这会不知道人去哪了。”李二狗道。
他是今天早上才来的,不知道陈果儿家的炮仗放哪了。
陈果儿当然是知道的,迈步往前走,“现在找人也不赶趟了,你跟我去拿,这个给你吃吧。”
顺手也把手里的栗子和绢帕都塞到李二狗手里。
“哎?”李二狗看了眼手里的东西,又见陈果儿已经走远了,快步跟上去。
陈果儿带着李二狗来到了库房,里面有昨天新买的炮仗,又叫过来老刘帮忙搬到大门口。
早有不少人都在这里等着,姜富贵立即跑过来,接过炮仗,几个人在门口摆成了八字形。
旁边有人掐算着时辰,“再有半个时辰就到吉时了,都靠边走,别踩着。”
大门口不时有人进出,专门有几个人负责在这里看着,以免炮仗被踩到不吉利。
正这时候,远处又有马车驶来,上面挂了于的字样。
陈果儿一眼认出来那是于县令的马车,里面让人进去叫陈志义和李氏出来。
有人撒脚如飞的跑进去,不大会陈志义、李氏、陈莲儿和七郎都出来迎接。
这时候于县令的马车也来到了大门口。
陈果儿家跟于县令不算熟,只是之前铺子开张的时候,见过两次,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交集。
没想到下了帖子,对方也真的来了,这就是极给面子了。
“于大人。”陈志义带头,一众人给于县令见礼,“大人赏光来俺家,俺们感激涕零,大人快请进。”
陈志义只是个很普通的庄稼汉,大字不识一个,也不会说文绉绉的客套话。这两句话还是这段时间在外面走动多了,学来的,只是有点词不达意。
于县令淡笑了下,也并不在意,目光落在七郎身上,“这就是令郎吧。”
七郎赶紧上前施礼,“大人,学生陈颖琦给大人见礼,大人百忙中光临寒舍,实在是蓬荜生辉。”
于县令点点头,说了句孺子可教,又问七郎是不是也参加了童生试。
陈志义连忙说是。
于县令点头,他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是故意提起一句罢了,随即也说了句恭喜新居落成。
陈志义忙说不敢。
“今日大吉,陈四老爷可谓双喜临门啊。”于县令淡笑道。
陈果儿一家都是一愣,新房建成当然是大喜事,可双喜临门这是什么意思?
陈果儿看了眼于县令,隐约间明白了点什么,又转头看向七郎。
“大人这说的是……”陈志义不明所以。
于县令只是一笑,没有再说什么,在众人的簇拥下往里走。
陈志义自然小心翼翼陪着,一直到了中院的正厅。
众人寒暄,李二狗等人赶紧端了茶水点心来。
不大会就到了吉时,该放炮仗了。
这种事应该由主人家牵头,但在场的宾客中属于县令身份最高,陈志义自然不能抢到他前头去,就邀请于县令移步到门口。
于县令也欣然应允,跟着众人又来到了外面,由于县令主持,随着他的手往下一落,立即有人上前去点炮仗。
噼里啪啦的响声霎时间掩盖了一切。
至此,暖房仪式算是正式结束,接下来就是众人吃饭。
因为来的人太多,仙客来两个铺子也装不下,就在家里也摆上了流水席。
灶台搭在老院子里,菜炒好了再往新院子端,反正只有一墙之隔,几步道就到了。
请来的厨子是十里八寸有名的白大厨,他做的菜味道好,又不祸祸东家,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的都找他。
因为还得一会才到开席的时间,众人三五闲聚在一起,各自说话。
这时候大门口再次热闹了起来,敲锣打鼓的声音震耳欲聋。
陈果儿一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赶紧迎出去。
门口来了两个衙役,手中拿着铜锣,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不少看热闹的人。
“这是……”陈志义怔愣的看着两个衙役,隐约间也猜到了什么。
历来只有娶新媳妇或者高中了才敲锣打鼓,娶媳妇是不可能的,来的又是两个衙役,答案昭然若揭。
果然,下一刻就听一个衙役道:“陈家陈颖琦,考中童生第三十三名。”
这下子众人一下子开了锅,纷纷给陈志义道喜。
“怪不得才刚大人说双喜临门呐,这可真是喜上加喜。”
陈志义也笑的脸上都开了花,赶紧把衙役迎进去。
跟着衙役一起来的还有不少贺客,堵在大门口,一套一套的说着各种道喜的话。
这些人陈果儿他们并不认识,甚至不是谢家窝铺的,都是各个村子的。
有不少都是游手好闲的人,他们以此为职业,谁家有喜事说点好话,东家心里高兴,自然会打赏……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913章 留不留
“哎,哎,满面红,门脸光,好事喜事都成双……”
“新宅高中一起来,今年老爷发大财,少爷高中家兴旺,升官发财马上来……”
一帮贺客堵在门口,滔滔不绝。
陈志义大手一挥,“赏。”
贺客上门道喜,虽然不认识,却不能得罪,否则他们就会说些晦气的话恶心人。
大喜的日子没人想招惹晦气。
更何况陈志义是真的高兴,七郎能考中,虽然只是个童生,但是比他赚了多少银子还乐呵。
李二狗立即拿了两大把铜钱,挨个给打了赏,贺客们也不留下来吃饭,高高兴兴的揣着钱走了。
陈果儿家搬新家,七郎又中了童生,这可是双喜临门了,全家人脸上都止不住的笑。
到了吃饭的时候,陈志义请于县令以及镇上有头有脸的人都请到了铺子里,其余人就在陈果儿家吃流水席。
来的人太多,谢家窝铺的村民几乎都来了。还有小沈屯、范家埔、金家坨子的,一家最少的都是来一个人,多的几乎全家都来了。
新房子虽然很大,却也坐不下,在老房子又摆了十来桌才坐下。
陈志义要招待于县令等人,也跟着去了镇上,七郎也跟着去了,以及他那些同窗们。
家里这边李氏招待,陈果儿和陈莲儿也留在家里帮着张罗。
李氏的娘家人也没去镇上,跟着一块帮忙活。
赵管事也来了,趁着没人的时候,把陈果儿拉到一边,“九爷最近军务繁忙,说过几日来看姑娘。”
陈果儿点头。
赵九虽然没来,但是让赵管事带了不少好东西,青花鎏金瓶一对、大肚双耳抱花瓶一对、上等杭绸十匹、楠木锦绣屏风一扇、上等银质茶具一套、上等牡丹花描金碗一套。
除此之外还有梳妆盒一整套,里面胭脂水粉,珠花簪子无数。
“多谢九爷了。”陈果儿道谢,同时给赵管事福了福。
赵管事连忙还礼。
陈果儿又邀请他去镇上吃饭。
赵管事答应了,跟着陈志义等人一块去了镇上。
从早到晚,陈果儿家就没断过人,一直闹腾到了夜里才消停下来。
礼物自然也堆积如山。
晚上,一家人坐在主屋里,开始看礼物。
赵九送的礼是最厚的,其余的于县令也送了很厚的礼,还有张大善人、方掌柜、连掌柜等等。
有的送了礼金,多数的是送的各种摆设。
至于谢家窝铺和小沈屯等村民们,几乎都送的盆、枕套、背面等等,虽然不贵重,但好歹是份心意。
况且庄户人家送礼本来就是这样,直接送银钱的很少,多数都是买了各种东西送去。
陈果儿把账本拿出来,白天在前厅设置了账房,由小成子负责把各家送来的东西都记账。
陈果儿又把账本拢一遍,挨个对照一下,一样都不差。
这些都要记好,将来还礼的时候也要参照这上面的还。
陈志义因为心情好,喝了不少酒,此刻脸红扑扑的,歪在炕上。
“今天于县令还说咱家大门口修小了,该再扩大点。”陈志义高兴的有点忘形,“俺说这个俺可说了不算,这得看七郎往后啥样。”
李万山也喝了不少,黝黑的脸膛变成了紫红色,歪在炕的另一边,哈哈大笑,“咱七郎往后肯定错不了,你这个大门口俺瞧了,两边还有不少富裕地方,赶明扒了重盖。”
张氏瞪了李万山一眼,说他喝多了瞎说,“这话就在咱自己个家里说说得了,出去可别瞎说,看再惹出事来。”
这个时代阶级等级森严,每家的房子开多大门都是有讲究的,若是与身份不符那就是掉脑袋的罪。
七郎虽然考中了童生,但还不算迈入仕途,所以依旧是平民百姓,陈果儿家的大门也照样是按照寻常百姓家修建的。
李成海赶紧说,“爹就是高兴,在咱自己个家说,出去哪能瞎说。”
李万山不乐意了,朝大儿子李成海一瞪眼,“咋叫瞎说,俺们七郎这才念了几天书就考上童生了,比那念了十年八年都没考上的强百套。往后肯定能考个举人老爷啥的,重盖大门口还不是早晚的事?”
眼见着李万山越说越不像话,王氏赶紧岔开了话题。
索性都是自己个家人,就算说了点啥过分的也没事。
王氏问李氏老宅的人怎么样了,他们也听说了陈志忠冤案昭雪,官复原职,一家人都去了京城,只是不知道近况啥样。
“挺好的,听说在京城还开了个药铺。”李氏道。
张氏和王氏都点头,说那挺好。
“爹、娘、大哥、二哥这回多住些日子再走,这些年竟是爹娘帮衬俺们了,现下俺们这日子也过的挺好,也该孝敬孝敬二老了。”陈志义道。
李氏心里高兴,她也是这么想的,白天的时候张氏说了留下来住几天,可李万山他们却没说。
而且这话由陈志义嘴里说出来,李氏心里更得劲。
也赶紧说让李万山他们也都多住几天,“这回咱房子有的是,住多少日子都没事。”
以前家里地方小,在老宅的时候,他们一家人住在西厢房的西屋里还挤挤压压的,就更别提留爹娘住了。
张氏点头,“俺住些日子,正好家里也没啥事,你爹和你哥他们不行,家里就你二嫂跟孩子在家,也不放心。”
陈果儿就看了眼李秀凤,见她也正看着自己,并且朝张氏的方向看了眼。
陈果儿会意,就转过头对张氏道:“姥,叫秀凤姐也留下来住些日子呗,我跟我姐都可想秀凤姐了。”
李秀凤是想留下来的,只是之前因为三郎的事,怕家里不同意,才借由陈果儿的口说出来。
屋里顿时静了下。
王氏和李成海对视了一眼,从心往外是不想李秀凤留下来的,甚至这次陈果儿家搬家都不想带她来。
是李秀凤非吵着要来。
1...261262263264265...6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