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拐个王爷去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花
就算再好的东西,只要沾了孙毓秀,他都避之不及。
陈果儿无奈之下,替他收下了,只说日后如果三郎变了卦,随时可以来拿走。
说完,陈果儿回了老铺子,这时候七郎也从私塾回来了。
陈果儿就把黄春生的事跟七郎说了。
眼见着陈志义、李氏和陈莲儿都很喜欢黄春生,陈果儿怕他们不肯听她的,就拉上七郎增加说服力。
谁知道七郎也认为黄春生不是这种人,“说不定春生哥就是看不惯孙毓秀,才骂了她几句。”
七郎对孙毓秀也没好感,跟这个时代大多数的男人一样,都认为女子该感情内敛、羞涩,才是美德。
像孙毓秀这样追着男人跑的,在七郎看来简直是不知羞耻。
更何况害的还是三郎。
陈果儿顿感无力,看来黄春生为人不咋地,但笼络人心倒是一等一的,至少家里除了她之外,全都被他蒙骗过去了。
连七郎也是如此。
“要是他真的去骂孙毓秀,干啥不当着大家伙的面?还要把她叫到一旁去说?”陈果儿不服气,虽然她没听到黄春生跟孙毓秀说什么,但这事处处透着蹊跷。
不得不防。
“许是他觉得孙小姐一个姑娘家,不好意思呗。”七郎的话透着底气不足。
要真不好意思,干啥还去骂人家?
当做没看到不是更好?
陈果儿也不说话,只是定定的看着七郎。
“反正俺觉着春生哥不是那种人,兴许是你想多了。”七郎坚持道。
毕竟是一个村长大的,黄春生比陈颖怡还小一岁,他却比陈颖怡早一年考中的秀才,很快的又要考进士,七郎从心里对他是很敬重的。
陈果儿无力扶额,在七郎这寻求帮助看来是没指望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李氏和陈志义身上了。
然而当晚上陈果儿跟她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两个人跟七郎一样,一致认为黄春生不是那种人。
“这孩子,你咋就看不上春生,他哪点不好,还是得罪你了?”李氏像对待要不到糖吃就哭的小孩子一样,手指戳了下陈果儿的额头,“这可关系到你姐的终身大事,你不兴瞎搅合。”
“春生那孩子是俺打小看到大的,不是那样人。”陈志义也道……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799章 千里送地瓜
“赶明叫你春生哥给你买点好吃的,堵上你这张嘴。”就连一向很少说话的陈莲儿也笑着打趣陈果儿,以为是黄春生不知道哪里又得罪了她,陈果儿才说他坏话。
面对全家人一致对她,陈果儿无语到了极点,有种有苦难言的郁闷。
偏偏孙毓秀已经走了,要是她在的话,陈果儿非拉她来对质不可。
时光飞逝,眨眼间几天过去,黄春生照样时常来陈果儿家走动。
除了陈果儿不大给他好脸色之外,其他人都对他很热情,尤其是李氏。
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李氏怎么看黄春生怎么满意。
尤其李氏对读书人有种从心理上的敬重,就对黄春生越发的看重。
陈果儿看在眼里,生气是有的,倒也不至于恼羞成怒。
她深信一个人的本性是藏不住的,是狐狸早晚会露出尾巴的。
黄春生对此则是暗笑在心里,表面上对陈果儿爱护有加,俨然以姐夫自居,背地里不时的拿话刺两下。
就算陈果儿怀疑又怎样?
她又没抓住任何证据,况且陈莲儿在他手里,要是她敢对自己这个准姐夫不敬,她姐姐就不能原谅她。
“你别得意,时间还长,咱走着瞧。”陈果儿对黄春生的挑衅不放在眼里,至少在家里黄春生也不敢对陈莲儿怎样。
他不动陈莲儿,陈果儿就还能容得下他,当然早晚要揭穿他的真面目。
陈果儿和黄春生之间的恩怨,李二狗是知道一些的,也很气愤,“姑娘,要不俺带着人狠狠揍他一顿,打的他鼻青脸肿。”
陈果儿看了他一眼,这种幼稚的话也能说得出来?
如果只是打一顿就能解决,陈果儿也犯不着费这份心思了。
里正虽然官不大,但到底是官,陈果儿家的一些事还要有里正扶持才能更稳妥。
况且单是打一顿,不但不能让李氏和陈志义、陈莲儿他们认清黄春生的真面目,反而会让他们更加同情他,从而一家人全都站到陈果儿的对立面。
这不是陈果儿要的。
她要的是撕开黄春生虚伪的假象。
李二狗也自觉说错了话,摸了摸鼻子。
陈果儿摆了摆手,让李二狗先去忙,自己坐在桌前想着赵九答应帮她办的事。
黄春生从来没放在陈果儿的眼里,只要赵九那边把富州府的户籍办好,他们全家都要秘密搬到那边,黄春生自然找不到他们。
只要分开了,还谈什么以后?
这时候伙计说赵管事来了,“就在门口。”
“快请。”陈果儿眼睛一亮,赵管事来了,肯定是带来了好消息,说不定就是求赵九帮忙的事办妥了,陈果儿站起来亲自把赵管事迎进来,“您坐。”
陈果儿亲自倒茶水,让伙计先下去,又拿过点心匣子放在桌上,而后在赵管事对面坐下来。
“是九爷让您来的?”陈果儿笑着问道。
赵管事点头,说九爷带来了礼物给陈果儿,“已经放在院子里了。”
礼物?
没听到想要的答案,陈果儿心里略微失望,跟着赵管事出了屋子。
院子里摆着一个大箱子,赵管事让人把盖子打开,里面并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箱子红彤彤的地瓜。
“这东西叫番薯,是内地进贡的,咱们这边没有,九爷吩咐给姑娘尝尝。”赵管事道。
陈果儿眼前一亮,想起前世吃到的香甜软糯的烤地瓜,就忍不住流口水。
“谢谢九爷。”陈果儿让人把盖子盖上,搬到屋子里放好,又和赵管事进了屋,“九爷还说了什么没有?”
她是问户籍的事。
赵管事摇头,说没有了。
陈果儿顿时失望不已,明明不是多大的事,怎么这么久还没办好?
以赵九的身份地位,随便打发个人去,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还是说他忘了?
赵管事说还有事,得早点回去。
陈果儿站起来送他到门口。
突然赵管事像是想起来什么一样,转过来,“对了,九爷还有句话。”
陈果儿顿时激动的两眼全是小星星,就知道赵九不会忘了的。
然而当听到赵管事的话,陈果儿雀跃的心又失落了下来。
“九爷说圣上寿诞已过,不日就要回返,届时回来锦阳镇。”赵管事说着还朝京城的方向一抱拳,这是对赵九的恭敬。
听到赵九很快会来,陈果儿心里也蛮高兴的,只是终究求他帮忙的事没有结果,不太开心的起来。
只是脸上没表现出来,很客气的送走了赵管事,陈果儿回到桌子前,叹了口气。
或许这事真的很难办?
不然没理由解释赵九迟迟办不下来的原因,当然也或许是他忘了,毕竟他那么忙。
一想到这,陈果儿的心情就很郁卒,有种不被重视的窒闷感。
却也没有任何办法,有心想再写封信去提醒赵九别忘了她的事,又觉得不太好。
赵管事说了赵九很快就会回来,到时候当面再问他吧。
暂时将心事搁在一边,陈果儿又走到箱子跟前,打开盖子拿出一只地瓜,陈果儿吞咽了两口口水。
地瓜蒸煮烤都行,每种做法都很好吃,或许晚上可以加道菜。
想了想陈果儿又放下了,隐约记起前世北方也是可以种地瓜的,而且这里多沙土地,最适合种根茎类植物了。
尤其在这辽南府还是稀罕物,至少陈果儿在锦阳镇上就没看到过,甚至辽南府也没有,刚才赵管事说了这是内地进贡的。
一旦种出来,肯定值钱。
而且地瓜高产,一亩地最高产量可达到五千斤。
这在目前一亩苞米三五百斤产量的时代,五千斤可是惊天数字了。
而且地瓜也可以当主食吃,剩下的还可以拿去换粮食。
陈果儿重重点头,就这么决定了。
晚上,陈果儿把地瓜带回了家,并且问起了陈志义会不会种。
陈志义和李氏都摇头,别说是种了,他们甚至没见过啥是地瓜。
“这玩意应该跟种土豆差不多吧?”李氏拿起一个地瓜仔细打量了半晌,才得出了结论,“就是这东西能出钱吗?要不咱还是种苞米吧。”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800章 地瓜秧
“这俺哪知道?”陈志义摇头,也拿起了一个地瓜,“这玩意长的跟土豆差不多,估摸着种法也该差不多吧。”
陈果儿看了看陈志义,又看了看李氏,他们都是种地能手,陈果儿在这方面等于白痴。
突然有点后悔,早知道前世还不如去考农业大学了。
陈果儿被自己的想法也逗笑了,当初开铺子的时候,她还曾经想过当初去念经济管理就好了,现在又想念农业大学。
然而术业有专攻,她不可能每一样都学,而且学到最好。
“能赚钱。”陈果儿肯定的道:“物以稀为贵,这是内地才有的品种,咱们这边没有才更值钱,而且听说这个产量更高,一亩地能出至少三千斤。”
陈果儿退了一步,在心中衡量了下,给出了一个保守的数字,记得前世有一次听一个家里是农村的同学说过,地瓜亩产量最高能达到五千斤。
陈志义和李氏顿时不淡定了。
三千斤?
那一亩地不等于十亩地了?
而且陈果儿还说了这东西也能当粮食,顿时两口子眼睛亮晶晶的。
不过兴奋也只是一瞬,陈志义和李氏又怀疑起来,他们虽然算不上老庄稼把式,可也比陈果儿强多了。
连他们都没听说过的事,陈果儿哪会知道?
陈果儿也看出来李氏和陈志义不信,她又不能说出前世的事情,只好搬出赵九来。说这是九爷说的,由赵管事转述。
赵九的话在陈志义两口子心里是很有分量的,当下两人也信了,只是他们也并不知道地瓜怎么种,刚才说跟种土豆一样也是胡乱猜的。
“那个刘五叔家里不就是内地的吗,他没准知道。”陈果儿道。
刘老五是经常来陈果儿家上货的老客,以前有一次闲唠嗑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老家是内地的,后来才搬到辽南府。
陈志义也想起来了,“估摸着明天他就能来,到时候俺问问。”
“咱今年还种地?”李氏有些担忧,不是说要搬家了吗?
陈果儿就说没事,“种上了也是咱家的。”
赵九在回信里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陈果儿相信他肯定能帮忙办好户籍的事,到时候把买卖和土地过户就行,只是名头换了,东西依旧是陈果儿家的。
李氏这才放了心。
陈莲儿又说该种点花生,“还有苞米、高粱、豆子啥的也种点。”
陈果儿家现在有一百五十多亩地,赵九拿来的一箱子地瓜种不了多少地,剩下的地还得种其他的。
陈志义也点头,“豆子是行,一年两茬,还能种一茬菠菜,就是怕到时候忙不过来。”
陈果儿说没事,“咱到时候还得雇长工呐。”
李氏点头,又想起来七郎,“上两天七郎说种地的时候有十多天休沐日,到时候也能在家住些日子。”
虽说七郎平时也经常回来,一家人也总能在一块吃饭,但是晚上还是要回去铺子里住,李氏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陈志义就说到时候让七郎回来住,“不行俺去铺子里看着。”
陈果儿就说不用,“铺子里有李二狗和小成子看着,也没啥事,再说我天天都去。”
当初让七郎在铺子里住,一方面是因为铺子里得有个自己个家人看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七郎去私塾更近一些。
现在两个铺子已经上了正轨,李二狗和小成子也都在铺子里住,七郎不在也不影响什么。
一家人又唠了会就歇下了。
两天后,刘老五来陈果儿家上货,陈志义拿出地瓜给他看。
刘老五果然认识,并且也知道地瓜的栽种,就说这东西跟种土豆差不多,“切成小块,得先育苗,然后再种,这东西就算在内地也不多,精贵着嘞。”
陈志义忙问产量高不,“一亩地能达到三千斤?”
刘老五摇了摇头,“这得看地,有的地种出来比三千斤还多呐,但有的地种了也就能有一两千斤。”
陈志义顿时大喜,哪怕一两千斤也是十分难得了。
“育苗可是辛苦活,得能吃苦才行。”刘老五道:“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可得掌握好喽,要不就不出苗。”
陈志义忙不迭的点头,庄户人家最不怕的就是吃苦了。
刘老五又说辽南府地处北方,气候寒冷,“要是咱们那边,这功夫早就种上了,我可事先说好,这边没有人种,万一到时候种不出来你可不能赖我。”
陈志义忙说那不能够。
随即在刘老五的指导下开始育苗,“地上冷,要不在炕上吧。”
刘老五说的是育苗的事。
陈志义一一照做,几天之后,一箱子地瓜育出了一万多棵地瓜秧。幸好陈果儿家东西厢房都有大炕,倒也放的下。
有村民们听说了地瓜的事,纷纷上门来打听。
“这玩意是啥,咱这边都没有。”
“听说是内地来的?这都咋吃?”
“能卖钱不?”
陈志义也不藏私,带着众人去看了育出来的地瓜秧,又把挑剩下的一些不适合育苗的小地瓜仔拿出来,这是他们准备自己个留下来吃的。
“这叫番薯,也叫地瓜。”陈志义给众人解释,“回家烀了,烤了都行,掺点面蒸了也行,可甜了。”
这些天陈果儿家的餐桌上也多了地瓜,李氏把那些不适合育苗的地瓜做了吃,还给七郎送去了不少,一家人都很喜欢吃。
“咋不能卖钱呐,咱种出来就肯定有人收。”陈志义道:“还能拿这个顶赋税。”
一亩地要交一百斤粮食的赋税算是很重了,尤其在亩产量只有三五百斤的情况下,地瓜高产,又能顶赋税,没有人不心动。
陈果儿家的作坊让不少人除了种地之外又多了一份收入,日子也比以前过的红火了,因此人们心里对陈志义是很敬重的,他说的话也很有说服力。
只是众人都没瞧见过地瓜,对这东西保持着怀疑的态度,“这玩意一亩地能出那老些?”
村民们既好奇又担心,这东西虽说能吃,但到底不是口粮。
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有苞米和高粱才能当口粮,地瓜就跟土豆一样,做菜还差不多……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801章 不甘
有些人跃跃欲试,又怕产量不高,白白浪费了一年。
万一产量低,又卖不出去,来年的日子可咋过?
有几个胆子大的想试试,都被自家的媳妇拦住了,陈志义说的好听,万一不行呐?
“人家一百多亩地,又是铺子又是作坊的,地撂荒也不怕。”有人小声道:“咱能跟人家比?”
那些动了心思的男人顿时就不说话了,再说就算要种,也不知道去哪买苗。
陈志义也看出了大家伙的担心,憨厚的笑了笑,道:“俺也是听人说的,这么着,头年俺先罩量罩量。要是真能出那些,过年大家伙也跟着种。再说这育苗也费劲,过年大家伙想种了,上俺这来买苗。”
众人纷纷说陈志义仁义,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恐惧,陈志义就好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风险他承担,赔了也是赔他自己个的,众人自然乐得如此。
“那这地瓜秧咋卖的?”又有人问道。
怕万一今年地瓜种的好,到时候陈志义坐地起价,到时候他们还是买不起。
陈志义也明白大家伙的担心,他是个实诚人,也不想在这上面赚昧心钱,就说一文钱一棵苗,“大家伙也都看着了,这玩意费工夫,一天得浇四遍水,还不一定挨个都出苗。”
众人也都看到了,纷纷说一文钱不贵。
“好人呐,这孩子打小俺就瞅着是实诚人。”
“心眼善,要不人家日子咋就过起来了呐。”
“可不咋地,好人有好报。”
一时间陈志义赢得了好名声,裂开一张嘴嘿嘿的笑,从这些人的眼中,他感受到了尊重,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陈老爷子也在人群外看到了这一切,频频点头,陈志义能这样他心里很满意。
只是心里也不免有一丝失落,这要是当初……
陈老爷子摇了摇头,转身回去了老宅。
事后陈志义去老宅的时候,陈老爷子也跟他说了这事,“咱老陈家不能干那昧良心的事,更不能赚那黑心钱。”
陈志义连连称是。
看着陈老爷子脸膛通红,眉开眼笑的样子,陈志义几次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
难得老爷子这么开心,要是这时候跟他说搬家的事,老爷子指定着急上火,这是陈志义不愿意看到的。
陈志忠看出了陈志义好像有心事,这些日子陈志忠一直在家里,每天陪着陈老爷子说话唠嗑,把多年来的事都一一告诉了老爷子。
除此之外,他就是在屋里研究那些药方,跟陈老爷子一样,陈家百年的基业他也不想断送,总想着有朝一日还要将陈家的药铺开起来。
陈志义在老宅待了会,还有别的事,就站起来说走。
陈志忠送了出来,在门口的时候问陈志义是不是有啥心事。
陈志忠行事稳重,兄弟俩虽然多年不见,陈志义对于这个大哥还是从心往外敬重的。尤其搬家的事一直梗在陈志义的心里,他也实在憋闷的慌,就把这事跟陈志忠说了。
“这么严重?”陈志忠眉头紧蹙,担心的往院子里看了眼,“这事先别跟爹娘说,看老人家再着急上火的,等啥时候定下来,再慢慢透露给爹娘知道。”
陈志义点头,他也是怕陈老爷子和秦氏上火,才没敢说。
兄弟俩又说了几句话,陈志义才离开。
眨眼间土地已经开化,可以动工了,之前找来的那些木匠、瓦工和劳力们也都来了,陈果儿家比以往更热闹了。
院子里每天人来人往的,随时都有人走动。
来的工匠们住的近的晚上回家,住的远的就在陈果儿家的东西厢房里住下,好在当初两间厢房里都搭了炕。地瓜秧长大了也就不用再在炕上,人多挤了点倒也住的下。
虽然已经做好了要搬走的打算,但房子还是要盖的,大不了盖完了之后再卖掉。
再说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如果突然就不盖了,也会引起旁人的猜疑。
尤其孙亭长在一边虎视眈眈,这个时候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对于要搬走的事,陈志义和李氏一开始还有些心里不舍,到现在也适应了。
“这么大的事,真不提前跟你爷奶说一声?”陈志义道:“怎么着也得提前准备准备,把房子地啥的折腾折腾。”
老宅的日子虽然不及陈果儿家,到底也有三十亩地和房子,陈志义怕到时候陈老爷子和秦氏舍不得。
本来前些日子刚决定要搬走的时候,陈志义就打算跟陈老爷子说这事,被陈果儿拦下来了。
到现在眼瞅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陈志义旧事重提。
陈果儿摇头,“暂时不用,九爷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等事情定下了再说也来得及。要是这么早就说,爷奶那边肯定着急。”
万一老宅的人一着急做出什么惹人注意的事就麻烦了,陈果儿怕他们坏事,只是碍于陈志义的感受,没有明说。
陈志义倒也明白陈果儿的担心,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爷以前就想过要搬家,富州府还是当初爷提出来的呐。”陈果儿道:“只要爷那边说通了就行。”
至于其他人,相信陈老爷子会说通他们的。
陈志义也点点头,陈果儿的担心不无道理,比起全家人的性命,这点财产实在算不上什么。
再说之前他跟陈志忠也打过招呼了,估摸着不能有啥事。
陈果儿家这边张罗的热闹,另一边孙亭长却是心情烦闷,脾气暴躁。整个衙门里都充斥着一股窒闷的气息,衙役们和下人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
孙毓秀的事让孙亭长措手不及,不但失去了冯阁老的支持,更是让他在锦阳镇名声扫地,甚至最近一段时间都不乐意出门了。
想想孙毓秀离家也有些日子了,孙亭长一开始的怒火渐渐平息,也有些担心起来。
虽然孙毓秀不争气,但是她姥家可不是孙亭长能惹的起的,即便岳父早就告老还乡了,但毕竟为官多年,在官场上还是很有些朋友的。
加上孙毓秀的姥家资产丰厚,失去了这个靠山对孙亭长还是有些影响的。
孙亭长提笔修书一封,让人快马加鞭把信送去了卞州府……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802章 动土
孙亭长给岳丈家里修书一封,他挂心的不是孙毓秀,而是她姥家的势力。
1...228229230231232...6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