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拐个王爷去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花
别的不说,就刚才的事,那可是惊心动魄,结果陈果儿都化解了。
戚氏自认没这两下子,要是放在她,或者陈家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只有等死的份。
戚氏知道陈果儿不是过河拆桥的人,三郎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这就比啥都强,就等于有了前程。
比起陈志节出的那些个馊主意,戚氏更赞成儿子,虽然三郎伤的她也心疼。
陈志节窝了一肚子气,此刻又被戚氏怼了一顿,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眼睛顿时立了起来,“你个败家娘们,敢跟老子犟嘴,信不信老子削你?”
“你敢。”戚氏比陈志节还横,眼睛也立了起来,整个人往前凑,头往陈志节身上撞,“你削,你今天不削俺你都不是人揍的。”
揍的是土语,就是生养的意思。
戚氏是有名的小辣椒,撒气泼来丝毫不逊于秦氏,甚至更甚于秦氏。秦氏只是骂人,戚氏则是连骂带打,文武全来,从前没少跟陈志节打架。
偏偏陈家有家训,不准打媳妇,陈志节也不敢动手,以至于每次打架都叫戚氏挠个满脸花。
陈志节对戚氏还真有点怵头。
这边的动静也引起了陈老爷子那边的注意,尤其戚氏的话更是连着陈老爷子和秦氏也骂了,陈老爷子的脸色阴沉的能滴出水来。
“干啥,又作啥妖,一天天的就没个消停时候。”陈老爷子气的咆哮,“不乐意待都滚回去,少在这丢人现眼。”
陈老爷子一发火,陈志节和戚氏都老实了。
“这也不赖俺呐,这娘们骂俺,好歹俺也是老爷们,叫个娘们指鼻子骂,那成啥了。”陈志节一肚子委屈,小声咕哝着。
陈老爷子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骂你也该,你自己个找骂赖谁?你说人话能骂你?”
这下所有人都站到了对立面,陈志节孤身一人,心里这个憋屈劲就甭提了。
马车在门口等候多时了,陈老爷子让众人都上车,又看向三郎,“你现在也干不了啥活,也回家养着吧,等好了再来。”
三郎摇头,“俺住这就成,果儿说了叫俺没事跟成掌柜学认字算账,这两天俺不能干活,就多学学。”
陈老爷子欣慰的点点头,意味深长的看了眼陈果儿,没再说什么,转身带着陈家其余人上了马车回去了……
一切终于尘埃落定,陈果儿也松了口气。
陈志义和李氏并没有跟着老宅的人一块回去,坐在新铺子的后院,陈志义说这边晚上也得留个人看着。
陈果儿和李氏、陈莲儿、七郎面面相觑。
七郎要守着老铺子,陈果儿和陈莲儿都是未出阁的小姑娘,自然是不方便的。李氏也是妇人,也不方便,那就只有陈志义了。
“那家里咋整?”李氏面色不虞。
家里那摊也得有陈志义忙活着,而且他晚上不在家,只留下她一个女人家带着两个姑娘,实在不方便。万一有人半夜摸进来,后果不敢想象。
更重要的是,李氏觉得陈志义在躲着她,至于原因还是因为三郎的事。
“爹回去吧,左右俩铺子前后街,俺一个人能照顾过来。”七郎道:“再说还有李二狗和小成子他们呐。”
陈果儿和陈莲儿也赞成的点头。
陈志义也不好再坚持,叮嘱七郎万事都要加点小心,“有啥事就打发人回家送信。”
七郎点头,让陈志义放心。
李氏和陈志义不少天没看着七郎了,眼下儿子就在眼前,李氏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拉着七郎嘘寒问暖,絮絮叨叨的唠叨起来没完。
陈志义不善言辞,同时也觉得大老爷们不能像女人一样磨磨唧唧的,又舍不得出去,就坐在一边听着,不时的插两句话。
陈果儿则是让小成子把账目都送进来,并且让他给李二狗捎信,把老铺子那边的账目也都拿来。
新铺子开张有不少人都随了礼,加上两个铺子的卖钱额,几个账本上都记的密密麻麻的,还都是琐碎的零账。
要整理出这些账目是很费心神的事,陈果儿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上面,连旁边过来人都没注意……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624章 图意他们啥
“果儿,往后这些哥帮你做吧。”七郎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陈果儿身后,看着面前密密麻麻的账目,七郎都头疼,家里人都说他读书辛苦,可是在他看来陈果儿更辛苦。
一想到陈果儿每天都要面对这些繁琐的账目,七郎就心疼妹妹,想替她多分担一些。
“没事的哥,你好好念书就行,这些我做的惯。”陈果儿笑眯眯的,“爹娘还等着哥以后考个状元回来呐,到时候爹娘就是官家老爷太太,我和姐也是官家小姐了。”
看出七郎的忧心,陈果儿故意打趣。
这些账目看着繁琐,但做惯了就还好,也幸好前世的时候她算数不错。而且因为学医的关系,需要记住大量的化学药品名称,相比那时候的辛苦,眼下这些倒算不上什么了。
果然七郎被陈果儿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状元不状元的俺没合计那些,能识几个字就挺好的。”
陈志义在旁边也跟着点头,“没错,咱家现在也不像以前了,能念出个名堂来更好,念不出来往后也够过了,甭累着自己个就成。”
李氏的想法也跟陈志义一样,“啥都没身子骨要紧,赶明个再给你做两身棉衣裳,还有棉被,省得冻着。”
说着李氏又伸手摸了摸被窝,“这床齁凉的,冬天哪受的了。”
七郎笑着说屋子里点了炭火盆,“一点也不冷,暖和着呐。”
“那也不成。”李氏摇头打断了七郎的话,“热炕头最养人,白天累了晚上在热炕上一睡,那才叫解乏呐,要不把床挪出去,叫你爹在这块搭个炕。”
陈果儿和七郎都笑了起来,李氏是庄户人家,睡炕睡惯了,这镇上的人都睡床,“人家都烧炉子,做饭做菜啥的也都在炉子上。”
李氏撇嘴,很是不以为然,“炉子就好,火炕就不好了?城里人就会整这些花里胡哨的,一点用处也没有。”
陈果儿几个见李氏絮絮叨叨的,都捂着嘴笑。
“那可不,睡炕最好了。”陈果儿顺着李氏的话,笑道:“赶明我见人就告诉他们把床拆了,再搭上火炕。”
李氏也扑哧一声笑了,说陈果儿鬼机灵,“连你娘也逗,人家睡啥干咱啥事?管好自己个就得了,还有工夫操心人家。”
说着话的功夫,天也快黑了,陈果儿的账目也拢好了。
新铺子开张,送礼的就有不少,当中有送银子的,也有送各种屏风摆件的。陈果儿一一都记录在案,往后人家有啥事也得照着这个礼单回礼。
其中乾园的管事赵忠送来了如意双耳抱瓶一对,描瓷白大肚花瓶一对,挑金梳妆盒一个,里面还放满了上等的胭脂水粉,以及各色绢花,还有三串珍珠项链。
珍珠各个珠圆玉润,都一般大小,一串白的两串粉色的。
白色的大气,李氏戴正适合,粉色的娇嫩,正好给陈果儿和陈莲儿。
还有各色上等杭绸十匹,雪顶云雾茶两罐,珠翠屏风一个,还有上等的湖笔两盒,砚台、墨、宣纸等等。
这份礼几乎照顾到了陈果儿家每一个人,面面俱到,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来。
只是倒不像祝贺铺子开张的贺礼,更像是送给陈果儿家的摆设,尤其那个挑金梳妆盒,根本就是给女孩子准备的。
“不行,这太贵重了,我们不能要。”陈果儿极力推辞。
赵忠却是坚持要陈果儿收下,“这是九爷吩咐的,果儿姑娘不收,九爷一定责罚我,还请姑娘体谅。”
陈果儿推辞再三,只好收下。
赵九送的自然都是极好的,李氏把笔墨纸砚都给七郎留下,“还有这个珠翠屏风,俺瞧着放七郎睡觉那屋子正好,待会叫人搬过去。”
剩下的那些都悉数搬到马车上,除了留下七郎看铺子,陈果儿一家也都坐上了马车。
“九爷对咱真是没的说,竟给咱这老些好东西,这往后咱可咋报答人家。”李氏看着堆满了马车的礼物,眼底喜忧掺半。
赵九这等人物跟他们就不是一种人,他却纡尊降贵的跟陈家交往,李氏心里总感觉没底。
人家图意他们啥呐?
李氏并不知道陈果儿和赵九之间的种种,更不知道赵九帮了陈果儿的同时,陈果儿也没少帮他。陈果儿借赵九的势,同时也帮他打了胜仗,至少能帮他尽量减少伤亡,这些是多少银子都换不来的。
陈果儿也没想解释这些,任由李氏独自在那感慨。
李氏说话的功夫余光偷瞄着陈果儿,在她看来赵九跟他们这样的人家是天上地下的差距,可赵九一再帮忙,李氏也不得不多心。
算起来只有陈果儿和七郎跟赵九以及小十三走的近,七郎只是个小孩子,也没什么好图的,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
赵九看上了果儿?
李氏又觉得不可能,赵九那等身份地位,那等人才,要啥样的天香国色没有?
哪能相中自己个家闺女?
倒不是李氏妄自菲薄,而是陈果儿还小,虽说长的也算挺漂亮的吧,可跟赵九一比就没得比了。
也或许是小十三?
毕竟以前陈果儿和小十三定过婚,加上他们又知道了陈杏儿勾搭走的十三爷是个冒牌货,李氏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总想找机会问问陈果儿的心思,又不知道从哪说起,只好憋在心里。
陈果儿并不知道李氏心里想的这些,还在盘算着今天两个铺子的进项,光是那些随礼的现银差不多就有一千多两。再加上两个铺子的卖钱额,今天一共收入两千两银子。
去掉给伙计们发的工钱,以及进货的各种开销,也能剩下一千七百两。陈果儿当时就让李二狗去把银子都存到了汇丰钱庄,把银票揣在身上。
三四里地的路很快就到了,陈果儿一家回到谢家窝铺,之前在铺子里吃过了饭,此刻谁也吃不下。
李氏和陈莲儿拿出针线活来做,陈果儿拿出作坊的账目继续记账,陈志义也跟往常一样出去查看货物。
这时候里正媳妇来了……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625章 送绢花
里正媳妇来了,不是她一个人来的,还带着黄春生和黄秀。
李氏赶紧招呼三个人上炕坐,“冰天雪地的,赶紧上炕暖和暖和。”
里正媳妇笑着答应,又回身招呼一双儿女,“看着你四婶还不赶紧问好。”
李氏赶紧说不用,“都一个村住着,见天的见面,没那些个虚套的,赶紧都上炕。”
虽然李氏这么说了,黄秀还是福了福,说四婶好。
黄春生也抱拳拱手,施了个礼,“学生给四婶问好。”
李氏连声说好,随即又招呼陈莲儿和陈果儿,“赶紧给你黄婶子和春生、黄秀沏点枣茶,暖暖身子。”
说着把三个人让到了炕上。
里正媳妇跟李氏也算是熟识了,平日里也常走动,就不客气的坐到了炕里。
黄秀紧挨着里正媳妇。
黄春生只是倚着炕沿坐下了。
陈莲儿和陈果儿答应了一声,去了外间屋。
陈莲儿去炉子上拿下刚烧开的水,陈果儿拿出两个大碗一个小碗,分别在里面放了红枣,又放了红糖。陈莲儿往里面倒上了开水,顿时枣香味飘散出来。
正常来讲待客应该用茶水,陈果儿家经常有老客来,家里也预备了茶叶,更有赵九之前送的上等好茶。
只是茶水味道清苦,庄户人家大多都不喜欢饮茶。陈果儿家里的人也都不太喜欢,原来都是沏了山楂水加白糖,酸酸甜甜的开胃又爽口。
最近到了冬天,陈果儿就提议沏枣茶,红枣补气补血,红糖又能驱寒气,冬天喝再好不过。
“这咋大晚上的来了,是出了啥事咋地?”李氏等里正媳妇等人坐好,就着急的问道。
庄户人家很少晚上串门子,里正媳妇的突然到来让李氏惴惴不安,偏还带着一双儿女,又不像是有什么大事的样子。
李氏心中疑惑。
“瞅给你吓着了不是。”里正媳妇一笑,拍了拍李氏的手背,“没啥事,就是刚吃了晚饭,出来消消食,俺就说上你这来走走,串个门子。”
李氏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也笑着说冬天夜长,“晚上没啥事串个门子也挺好的,要是夏天这会,还都在地里呐。”
里正媳妇也笑着应和,“这往后你们也用不着自己个下地了,这作坊和铺子的事还忙不过来呐,地里的活计雇人就成。”
里正媳妇是不用下地的,里正家里常年雇了长工和短工,家里牲口车都是现成的,在谢家窝铺算是一等大户了。
李氏谦虚道:“该下地还是得下地,咱庄户人家就指着种地呐,再说雇人俺和她爹也不放心,这庄稼还得自己个侍弄,外人怕唬弄。”
里正媳妇就夸李氏仔细,“其实雇人也没啥的,自己个家人在地里看着,也不能差大格了。”
李氏笑着说也是,“俺就是干惯了活计,不亲眼瞅着老不放心。跟嫂子可不一样,嫂子是官太太,都习惯了。”
李氏的话里带着一丝奉承,说的里正媳妇心里熨帖,表面上还是故作谦虚的道:“可别笑话俺了,俺算哪门子官太太,她爹也就管这十里八寸的,芝麻大点的权利,连个官都算不上。”
“那也是官不是,咋说也吃着官粮呐。”李氏笑道。
里正算是最小的官职了,也并不是由朝廷任命的,而是由本地乡民推举,再由亭长从中挑选之后任命的。俸禄也是由地方官府从税收里出,一个月领几斗米,够一家人的口粮了。
不过当里正不用交赋税,也不用服劳役,相比一个月领的那几斗米,这些更实惠。而且里正掌管着附近十里范围内的村庄,油水也是很足的,这些从里正一家子的穿着打扮以及日常吃食上就能看出来。
这时候陈果儿和陈莲儿进来了,把三碗枣茶放在桌上,两个大碗的给里正媳妇和黄春生,小碗的给黄秀。
里正媳妇从陈莲儿进来,就不错眼珠的上下打量着。
随着陈果儿家日子过好了,伙食也跟上来了。比起几个月前,陈莲儿又黑又瘦又小的,现在个头也窜起来了,脸色也粉润了,有了少女的曲线。
用李氏的话讲叫显腰条了。
陈莲儿原本干枯发黄的头发,现在也又黑又亮的,身上是自己个做的水绿色细布夹袄罗裙,粉色的绣花布鞋,打眼看上去妥妥的大姑娘了。
“一晃莲儿都是大姑娘了,瞅这水灵灵的,真招人稀罕。”里正媳妇拉着陈莲儿赞不绝口,余光还瞟向一边的黄春生,见他也偷眼打量着陈莲儿,里正媳妇抿嘴一笑,夸的更带劲了。
陈莲儿本就腼腆,此刻更是羞红了脸,低着头不说话。
李氏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脸上也满是笑意。
陈果儿拿过装零食的笸箩,放在里正媳妇跟前让她吃,又抓了两把给黄秀和黄春生。
里正媳妇又看向陈果儿,“果儿也比以前张开了,打小俺就瞅着是美人坯子,这小模样,过两年肯定也是个小美人。”
陈果儿不像陈莲儿腼腆,落落大方的谢谢里正媳妇夸奖。
李氏也赶紧夸黄秀好看,“又水灵又会念书,这可是一等一的人才,赶明谁娶了黄秀那可是有福。”
黄秀立即娇羞的低了头。
接着李氏又夸黄春生,“一瞅就有出息,这人有没有出息打小就能瞅出来,来年要考秀才了吧,春生念书用功,肯定能考中。”
黄春生赶紧站起来,跟李氏道谢,“借四婶吉言。”
里正媳妇也笑的合不拢嘴,赶紧说中不中的没啥,“他爹就盼着他能识俩字就成,能考上更好,考不上就在镇上开个铺子啥的。家里还有地,大富大贵的谈不上,过日子总还不愁。”
李氏也连声说是,“听说春生一直在县里念书,这一个人在外边,可得自己个照顾着点自己个,啥都没有身子骨要紧。”
黄春生赶紧说让李氏费心了。
里正媳妇突然想起来什么,从怀里拿出两个绢花来,“这不这两天是休沐日,春生回家就顺道打县里带回来几个绢花,听说是京城最时兴的样子。俺一合计莲儿和果儿戴正合适,这不就给送来了。”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626章 折腾
李氏赶紧推辞,“这可使不得,还是给黄秀戴吧,庄户人家的姑娘,平常也不兴戴这个。”
里正媳妇说黄秀有一个了,“这俩是特意给莲儿和果儿拿来的,庄户人家姑娘咋啦,就不兴美了?打扮起来照样不比城里姑娘差,再说姑娘家都稀罕戴个花啥的,你一个劲的不要,是嫌乎不好看?”
里正媳妇这么一说,李氏就不好再推辞了,让陈果儿姐妹俩接过绢花,“赶紧谢谢你黄婶子。”
陈果儿和陈莲儿道谢。
里正媳妇摆了摆手,“谢啥,也不是啥值钱的玩意,咱两家这交情还谢来谢去的不远了?”
说着还亲自接过陈莲儿的绢花,给她戴上,“瞅瞅,一下子就不一样了,这姑娘家漂亮归漂亮,该打扮也得打扮,左右咱不是也有这个条件吗。”
李氏连着说是。
里正媳妇性格爽利,又能说会道的,有她在就不冷场。更是话里话外的夸赞陈莲儿,也捎带着夸陈果儿和七郎几句。
李氏也笑着应和,同时也跟着夸黄春生和黄秀,心里却是另一番天地。
今天里正媳妇比平常都热情的多,而且话题始终不离陈莲儿,李氏的心里就有了点谱,跟里正媳妇唠嗑的时候也格外的亲近。
正说话的功夫,院子里传来大门响声,这么晚了会是谁来?
李氏下了地,陈果儿和陈莲儿也跟了出来。
院子里四郎正拉着陈志义要去老宅,“四叔你赶紧瞅瞅去吧,二嫂要死要活的,又要上吊又要抹脖子的,谁也劝不住,奶都气厥过去了。”
李氏和里正媳妇互相看了一眼,白天喜鹊小产她们都知道,这又是作啥妖呐?
陈莲儿跟陈果儿紧挨在一块,小声道:“这又闹腾啥呐。”
“闲的没事瞎折腾呗。”陈果儿说着凑到陈莲儿的耳边,“姐,你猜这回是因为啥?”
陈莲儿诧异的看过来,“你知道?”
陈果儿神秘一笑,小声在陈莲儿耳边嘀咕了一句。
“分家?”陈莲儿睁大了眼睛,随即也想起来前些日子喜鹊一直闹腾着要分家的事,眼下这是借着小产旧事重提了。
“爷奶那怕是不能答应吧?”陈莲儿小声道:“还有二伯、二伯娘,估摸着也不能答应。”
当初陈果儿他们分出来,那是何等的艰难,而且那时候是因为李氏有病,眼瞅着要不行了,秦氏才同意。
不过喜鹊和二郎想分出来,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才折腾呗。”陈果儿挤了挤眼睛。
这时候就听陈志义说要跟四郎去瞅瞅。
李氏在后面叫住了他,“二郎媳妇闹腾,你去有啥用?”
李氏平时虽然很少去老宅,跟喜鹊也不熟悉,却也看不上她。不光是因为喜鹊的出身,更是因为她太能折腾了,都住在一个村里,谁家有点啥事也瞒不过人。
喜鹊嫁过来一个多月,可名声早就在谢家窝铺传开了,每天来作坊干活的人几乎都在唠喜鹊。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总之一天不折腾出点动静来就不行。
况且陈志义只是个叔伯,他去了也不能去安慰侄媳妇,正常来讲这种事应该家里的女眷出面劝劝。老宅除了秦氏还有卢氏、万氏、戚氏和冯氏,怎么的也轮不到陈志义出面。
陈志义皱眉,他也想到了这些,只是四郎来找了,他不去又不是那么回事。
“俺过去瞅一眼,没啥事就回来。”陈志义道:“四郎说娘厥过去了,俺去找郎中瞅瞅唔的。”
唔的是庄户人家的口头语。
李氏不放心,也想跟着去,可里正媳妇还在这,把她撇下又不好,犹豫的看了眼里正媳妇。
里正媳妇也是个有眼力见的,赶紧让李氏跟着去瞅瞅,“你瞅这个不凑巧的,要不俺先回去,你也过去瞅瞅去。有啥事就叫人给俺们捎个信,俺叫他爹过去,好歹也能说上两句话不是。”
里正官虽然不大,但也掌管着附近几个村子的大小事,谁家有个啥大事小情的,又不至于折腾到衙门的,都会去找里正解决。
在村里人的眼里,里正的话代表着权威,甚至比亭长的话都管用。
况且之前里正也没少帮陈果儿一家。
陈志义就说不用了,“你在家陪嫂子唠嗑吧,那边乱糟糟的,你去了也不顶啥,回头再气个好歹的犯不上,俺自己个过去就成。”
陈果儿也不让李氏去,“娘,黄婶子可算来咱家一趟,还是在家吧。”
陈莲儿也劝。
秦氏、卢氏、冯氏、戚氏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下再加个喜鹊,老宅那边还指不定怎么闹腾呐。李氏又不善言辞,到了那也是干瞅着。
听四郎说秦氏被气的厥过去了,不管是真假,肯定也是叫喜鹊气着了。
她这肚子气肯定得找个人撒出去,以前在老宅的时候,秦氏欺负李氏惯了。现在过去肯定得撞到枪口上,说不定秦氏就会把气撒在李氏身上。
李氏也想到了这一点,点点头说让陈志义早点回来。
陈志义答应了声,转身跟着四郎走了。
1...177178179180181...6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