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丝路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克里斯韦伯
不难看出,在武士首领与武士之间是一个很简单的利益交换关系,前者保护后者的权益{主要是占有土地},后者则为前者提供服务{主要是打仗},在武士首领与武士之间的地位其实是平等的,并不存在古代中国那种神圣的君臣关系。因此一旦首领不能保证下级的利益,那么这个集团也就无法继续维持下去。尼子晴久之所以能够号令多国的武士,是因为他能够为保证效忠于他的武士们的领地不受到侵害,并在对外扩张的战争中给立下功勋的武士更多的领地。但面对兰芳社舰队从海上发动的侵袭,尼子晴久即无法阻挡,也无法通过反击兰芳社获得更多的领地给予部下足够的补偿,这无异于撬动了尼子家武士团的基石。
因此尼子晴久的当务之急就是迅速恢复己方在麾下武士们心中的威望,威望这个东西虽然看上去虚无缥缈,就好像墙上的影子,但只要相信的人足够多,也就拥有了实际的力量。既然无法直接进攻兰芳社的领地,那么就应该迅速采取行动,攻击一个弱小的对手,从他身上获得领地给予部下足够的补偿。
“来人!”尼子晴久站起身来:“立即召集诸将到登城,我要讨伐毛利家!”
安艺国,吉田郡山城。
“这么说尼子家的下一个目标是我们了?”毛利元就低声问道。
“从尼子家调动兵力的吉祥来看,可以确定是这样的!”吉川元春答道,在释放了毛利元就不久之后,周可成便将他的次子释放,以表示己方的大度。
“居然被晴久殿下选中了,还真是让人头痛呀!”毛利元就抚摩了一下光秃秃的头顶,被周可成释放回家之后不久,他就剃掉了头发出家入道,但实际上毛利家真正的实权还是掌握在这位老人手中。
“是呀!”吉川元春叹了口气,父子连心,他倒是明白父亲方才的感慨是什么意思——虽然周可成很想灭掉尼子家,但也绝对不会一开始就派出援兵,而是尽可能的利用毛利家来消耗尼子家的实力,然后突然给予其致命一击。所以无论最后胜负如何,毛利家都会元气大伤。作为从尼子与大内两强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的毛利家的一员,吉川元春实在是太清楚自己在这个时候会有什么待遇了。





丝路大亨 第三百二十章器量
“不过父亲,严岛之战后好像我们已经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了!”吉川元春苦笑了一声:“毛利家想要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一心效忠探题殿下了!”
“是呀!”吉川元春点了点头,父子二人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很简单——在周可成手下他们还能保住大部分领地,而如果尼子晴久胜利了,一定会把毛利家斩草除根,换了毛利家胜利了也会这么做,父子二人做出怎么样的选择,那就是显而易见了。
“父亲,我觉得应该向探题殿下禀告尼子晴久可能会对我们毛利家动武的事情!”吉川元春沉声道:“还应该向探题殿下提出请求,让其赠予我们一批火器和huo yào,这样我们才能坚持到殿下的援兵赶到!”
“你的意思是表明态度?”毛利元皱了皱眉头。
“是的,父亲!既然我们已经向探题殿下交出了人质,那就是殿下的家臣,殿下就是我们的主君。与其耍弄那些无益的伎俩,不如明白的告诉殿下我们的心意!我相信以探题殿下的器量,应该是可以容纳我们毛利家的!”
“元春!”毛利元就笑了起来:“你把探题殿下的器量看的很高呀?”
“不错!”吉川元春点了点头:“父亲,在探题殿下部下里有大明人、有女真人、朝鲜人、弗朗基人、还有南蛮人,也有我们日本人,他的海船曾经航行到我们未曾听说过的国度,在日本之外还拥有大片的领地,而且与朝廷和幕府也有很密切的关系。他既然能够容纳那这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人,为何又单单不能容纳我们毛利一族呢?这次对尼子家的战争其实对于我们毛利家来说固然危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那如果探题殿下拒绝你的要求呢?”毛利元就问道。
“那就说明探题殿下只是想把利用这次机会将我们毛利家消灭掉,并不具备我等主家的器量!”
“嗯!很好!”毛利元就笑了起来:“元春,我原本以为你虽然勇猛,但在作为一家之主上还欠缺了一点东西,现在看来我等结论还是下得太早了!”
北京。
“不错,不错,文章有长进!”吴世衡满意的将手中的文章放下,捋了下颔下的短须,对下首垂手而立的吴伯仁笑道:“伯仁,看来你去朝鲜这一趟没有懈怠,来,坐下说话!”
“也是多亏了陈大人的提点!”吴伯仁在下首的圆凳上坐下,笑道:“陈大人说这八股文章,功夫却是在文章之外的,他让我在朝鲜这段时间多看看世道人情,再对照着四书五经想想,自然就有长进。孩儿照着做了,果然也觉得颇有些长进!”
“这就对了!”吴世衡笑了起来:“文章文章,你看的圣贤书再多也是看前人的东西,但是孔圣人、亚圣何尝又有那么多圣贤书读?圣人的文章又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世道人心中来?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陈老夫子这可是把真传给你了,为父这次可是欠了他一个老大的人情了!”
“爹爹教训的是,对陈大人孩儿是要持弟子礼的!”吴伯仁听到这里,心中也十分高兴,他这趟朝鲜之行得到前辈的提点,的确大有长进,自觉在来年的会试中又多了几成把握,脸上禁不住露出了笑容。
“这次你在朝鲜有什么见闻?”吴世衡随口问道。
吴伯仁犹豫了一下小心答道:“孩儿这次去朝鲜,看到当地残破的很!”说罢他便将当时自己所见所闻描述了一遍,叹道:“陈世伯见状,不禁触景生情,吟诵了一首诗: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好一个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吴世衡听到这里,脸色微变,颇有凄然之色,叹道:“几个人为权位相争,只是苦了百姓!”
“爹爹说的是!”吴伯仁叹了口气:“孩儿这次来京都时,看到山东、河北一带百姓皆困苦不堪,觉得比起南直隶,中左所来相差甚远,而这次去了朝鲜才发现当地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我等出外,百姓皆跪拜在道旁,动作稍慢便遭到鞭打,寒冬之日,仆夫多着单衣,手足多有冻疮,士大夫却裘衣厚屡,仆隶成群,长此以往,恐怕有不忍言之事!”
“是呀!”吴世衡点了点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我看你回来的行李沉重的很,想必是朝鲜那边的馈赠吧?百姓如此困苦,却拿出钱财乃收买上国天使,我看那尹元衡在那个位置上也坐不久!”
听到父亲提到自己的行李,吴伯仁犹豫了一下,他稍一思忖,最后还是站起身来,敛衽跪了下去:“爹爹,孩儿在朝鲜未经您的允许便做了一件事情,还请您恕罪!”
“什么事情?”吴世衡一愣,伸手将儿子扶了起来:“起来说话便是!”
“爹爹,您请随我来!”吴伯仁站起身来,将父亲领到后院一间厢房门口,对正在门口守候的两名倭人武士点了点头:“把门打开!”
“是,公子!”那武士从腰间取出钥匙,打开房门,吴伯仁向吴世衡欠了欠身子:“爹爹,您进来说话!”
吴世衡皱了皱眉头,他的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不过他没有说话,跟着儿子进了门,只见屋内堆放着十个笼箱,摆放的十分整齐,箱子上贴着封条。
“这便是你从朝鲜带回来的?”
吴伯仁没有说话,走到一只箱子前,扯开封条,取出一把钥匙打开铁锁,将箱盖扯开,吴世衡上前一看,只见箱子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个个银灰色的长条方块,他随手拿起一块,拿到阳光下细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是银子?”




丝路大亨 第三百二十一章书院
“不错,是银子!”吴伯仁低声道:“孩儿已经送到银楼验过了成色,都是十足的纹银,比平江银还要好,一块十两,这一箱有一千条,十箱一共十万两!”
“这是朝鲜那边送给你的?”吴世衡话刚出口,就发现不对,朝鲜那边素来以贫穷而著称,赏赐一二品的大官也就几十两罢了,充其量不过百两,自己儿子在使团里不过是个随员,如果给儿子十万两,那给陈谦多少?尹元衡拿出这么多钱来行贿是要陈谦帮他刺杀大明天子吗?
“不是?”吴伯仁摇了摇头。
“那是——?”
“周可成,就是兰芳社的大掌柜,小徐相公的后台老板!”
“兰芳社的大掌柜?小徐相公的后台老板?”吴世衡皱起了眉头,半响之后方才想了起来:“你说的小徐相公就是那天晚上提到出钱帮海刚峰修河的?”
“不错!”
“他为何要给你这么多银子?这可是十万两呀!”吴世衡赶忙问道,也由不得他这么担心,嘉靖时候银价还没有下跌到明末那种地步,即便是行贿到严嵩那边,也就是上万两银子便不错了,十万两银子哪怕是吴世衡这样的御史官,也是个天文数字了。
“我和他谈到明年会试的事情,我说明年未必会中。他说不中便不中,若是我一直考不中,举人出来做官也未尝不可,这十万两银子便是让我结交朋友,打通门路用的!”
“荒唐!”吴世衡厉声喝道,他当然知道这十万两银子砸下去,举人出来做官也不是不可以了,虽然上限肯定无法和进士比,但也可以得到不错的安排,吏部那边肯定可以挑个很好的县起步了!但他身为执掌风宪的御史,自然不能公然和儿子讨论如何行贿的问题。
“他还说了什么?”
“他还说若是我连大明的官也不想做,也可以去倭国,他在那边有不少领地,便让我做个镇守府将军,给我长门周防两国之地!”
“这厮不是在说大话吧?”吴世衡虽然对于日本的情况不是非常了解,但也知道儿子口中的“国”应该说的是当地的州县,长门、周防应该便是州县的名称,虽然他不知道日本的这个“国”下辖多少地多少人,但即便是大明的县令,也不是一个举人出仕就能当上的。
“据孩儿所了解,应该并非虚言!”吴伯仁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张经张大人现在就在他的手下,他在倭国领地甚多,还有数座金山银山,每日都能出产不少金银!”
“张经在他手下?”吴世衡大吃了一惊:“不是说他畏罪潜逃海外了吗?那周可成为何要这么做?”
“正是周先生安排张经出海的,还给他在倭国安排了一个寓所居住!周先生与张大人有旧,张大人有难他便出手相援!”
“这么说来,他还颇有侠义之心呀!对了,你怎么在朝鲜遇到他的?他不是应该在倭国嘛?”
“周先生的生意很多,在朝鲜也有,这次因为朝鲜的事情,他赶来处理,所以才碰上了!”吴伯仁小心答道,他当然不会把周可成乃是朝鲜事变的幕后黑手的秘密泄露出去:“说来也是巧的很!”
“这么说来,这位周先生也是一个虬髯客一般的人物了!”吴世衡捋了捋颔下胡须,脸色也好看了不少,按照儿子所说这周可成虽然横行海上,但为人却颇为不错,知恩图报。再说人家给了儿子这么大一笔钱,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看在这笔钱的份上,自己也要说几句好话。
“不错!”吴伯仁点了点头:“不过以孩儿所见,那虬髯客恐怕还要比周先生略逊一筹!”
“哦?此话怎讲?”吴世衡惊讶的笑了起来:“虬髯客本欲起兵夺取天下,见唐太宗皇帝方才气馁,出海为扶余国主,你觉得还不如周先生?”
“正是!虬髯客乃隋唐间人,时隋失其鹿,高才捷足者皆逐之,虬髯客不过其中之一罢了!而周先生赤手起家,不过数年功夫便有夹板大船十余艘,小船上百,治下百姓数十万,地方千里,若想为一国之主,不过举手之劳罢了。然而周先生平倭寇、行商旅、开矿山、拓桑田,受益者甚多,所以我觉得他胜过虬髯客一筹!”
“若是如你这般说,他倒是的确胜出一筹了!”吴世衡笑了起来:“若是你考不上进士,难道还真去为他治理百姓?”
“孩儿觉得应该用不着!”吴伯仁自信的一笑:“爹爹也说孩儿的文章大有长进,希望这一科便中了!”
“哈哈哈,这样自然是最好了!”吴世衡笑了起来,他将银锭丢回箱子里:“对了,你打算怎么使用这些银子?”
“孩儿哪里用的着这么多银子?都凭爹爹吩咐!”
“诶——!”吴世衡笑道:“人家银子给的是你,又不是我,我吩咐什么?不过说实话,此人行事倒是吓人的很,古人云一掷千金也不过如此。银子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你要小心使用,切莫害了自己!”
“爹爹教训的是,若是爹爹允许,孩儿倒是想用这些银子做一件事情!”吴伯仁答道。
“什么事?”
“修一间书院!”
“书院?”
“不错!”吴伯仁答道:“孩儿看每年来京中科考的士子甚多,有得提前半年一年便来了京师,这住宿就成了问题。家中殷富,在京中有投靠的还好些,若是家中贫寒,在京中又没有师友投靠的就过得不好了。孩儿的意思是用这笔银子建一座书院,一来可以供来京赶考的贫寒士子居住,二来大家也可以在一起切磋学问,交个朋友!”
“嗯!”吴世衡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这个想法好,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




丝路大亨 第三百二十二章移民1
“周先生说与我这十万两银子是用来结交朋友!孩儿觉得修一座书院供来京赶考的士子们交流,即结交了朋友,又做了好事,岂不远胜花在其他事情上!”
“务在立德!好!”吴世衡笑道:“不过你今秋大比,修建书院事务繁杂,具体的事务你就不要管了,免得分了心,耽误了自家的前程。我会和你几位世伯商量一下,选定一个地方,挑选一个可靠的人具体操办此事,你挂个名字出钱就是了。”
“都听爹爹安排!”吴伯仁躬身道,他心中暗想徐渭区区一个落魄秀才能够在江南打下一片天地,成为小徐相公,那我吴伯仁才学功名胜过他无数,为何不能在京都也打下一片天地来?正好周先生给了我十万两银子,我便用这笔钱开个头,让周先生看看我的本事。
堺。
每个码头都挤满了船,甚至连新修的防波堤后都有船只摇曳,最好的泊位自然属于兰芳社的舰队,四条三层甲板的盖伦船并肩而立,就仿佛四位巨人,格外显眼。
“堺的和议会欢迎您的归来!”今井宗久跪伏在地,面孔紧贴地面,在他的身后是堺和议会的成员,每个人都毕恭毕敬的跪在地上。如果说周可成去年乘船离开堺的时候那个“西国探题加镇守府将军”的头衔还不过是个空壳子,那么经过这几个月,已经没有人再怀疑其真实性了——胜利是最好驱散谣言的工具。
“都起来吧!”周可成看着跪在地上的人们,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一股愉悦,不过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微笑着将今井宗久扶了起来:“今井先生,你这是干什么?大家都是朋友嘛!”
“您现在已经是朝廷和幕府的大人物了,而我们只不过是些商人,必须有上下之别!”
“什么大人物小人物?”周可成笑道:“在别的地方也还罢了,在堺最大的人物是财富,拥有财富并能让它最快增值的人才是最大的人物,诸位都是周某的合作伙伴,请将那些空头衔丢到一边去,不要让这些妨碍我们的合作!”
众商人都眼前一亮,周可成这番话倒是正好挠到了他们的痒处,身为商人,拥有财富增长财富就是他们信仰,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民族文化之分的,周可成这番话说明是他们的“自己人”。
“探题殿下,我等已经准备好了宴席,为您接风洗尘!”今井宗久低声道:“是否可以请您赏脸——”
“不必了!”周可成摇了摇头:“我这次回来,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这样吧,明天晚上我会举行宴会,请诸位一定要到!”
“是!”
“在下一定到!”
周可成向众商人微微颔首,便上了轿子,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向轿里的张经问道:“张大人,我不在堺的时间里,有什么事情吗?”
“嗯,伊势长岛的一向宗已经降服了,现在近畿只剩下石山本愿寺还在抵抗了!”张经低声道:“今川义元派使者向我们要求购买大炮,或者干脆帮助他们铸造大炮!在下已经推脱了!”
“嗯,可以卖,但暂时不能,至少要等到我把西国的情况处理的差不多了之后才信!”周可成点了点头:“不然一旦今川义元完全稳定了近畿,关东的那几家恐怕就顶不住了!”
“还有就是毛利家派人来了,说要尼子家有向安艺国进攻的迹象,他们说严岛一战损失很大,希望可以购买一批火器来抵御尼子家的入侵!”
“什么火器?”
“鸟铳,四百支,还有一些huo yào!”
“给他六百支斑鸠腿铳,huo yào加倍!”周可成毫不犹豫的答道:“告诉他们,款项可以等仗打完之后结清,立刻用船运过去!”
“是!”张经点了点头:“还有就是淡水那边有关于开辟田野的事情,叶麻在大加蚋的坡田计划很顺利,半年下来开辟水田一千七百顷,其中有三分之一归阿坎,三分之二属于我们,只是劳动力十分缺乏,还有一个多月就开春了,恐怕会耽误农时!”
“那也没有办法,这个是长期的事情,只能慢慢的做!”周可成笑道:“只能让中左所和金山卫那边抓紧移民的事情,日本这边可以迁一部分过去,但数量也有限,说到底迁徙太多倭人过去,也容易有后患!”
听到周可成提到移民的事情,张经身体微微一颤,他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周先生,百姓流徙之事,牵涉甚大,本朝白莲邪教裹挟百姓,逃至俺答汗处,最后导致庚戌虏变,京师朝野震动,先生不可不察呀!”
张经所说的庚戌虏变便是1550年俺答汗领军南下,从大同南下直逼京师,天下震动。而究其原因,却是从明代中叶开始,山西与北直隶地区的土地不断被宗室藩王与勋贵皇室侵占,卫所的士兵、失地农民无以谋生,就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明朝统治范围之外的蒙古,尤其是以水草丰茂著称的丰州{土默特川一带}。由于山西北直隶一带白莲教盛行,教徒组织严密,这些逃荒到丰州的失地农民、卫所士兵多以白莲教徒为主。当时的丰州在蒙古的俺答汗统治之下,他对于这些逃难到丰州的白莲教徒十分宽厚,不但赐予土地、牲畜,而且只征收很少的赋税。这些白莲教徒在丰州耕种、纺织,并且为蒙古人制造武器、修筑城堡、提供情报、发展与内地的贸易,让俺答汗的实力很快的壮大起来,也导致了后来对北京的入侵。经由这次的事情后,明朝对于百姓迁徙到自己管辖范围之外就格外的敏感,张经很清楚周可成一向的政策就是避免与朝廷直接冲突,所以才向其指出这点,提醒对方。




丝路大亨 第三百二十三章移民2
周可成抬起头来,想要辩解几句,表明自己并无与朝廷作对的意图。但当他看到张经直视自己的目光,就清楚任何辩解都是没有意义的。
“张先生,我每年从ān nán进口到淡水的粮食就有三万余石,而且还在不断增多。花掉的银子是小事,问题是ān nán也正在内战,粮食的来源很不稳定。民无粮不安,东番是兰芳社的根基,如果不能筑牢根基,我们眼前的一切都不过是浮云而已!移民之事势在必行!”
“那若是朝廷下旨禁绝呢?”
“那也没有办法!”周可成看了张经一眼:“我会尽一切力量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但如果朝廷真的这么做,那也不是我的责任!我并不是强逼别人来东番,来东番的人都是自愿的,他们来这里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也的确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想过上更好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即使是朝廷,也没有权力阻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张先生你应该知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张经张大了嘴,周可成所说的话都是事实吗,确实加入兰芳社的绝大多数人都过得比之前好出不少,但这就是得道吗?他虽然也是儒生,但却不是那种把书读死了的,知道周可成并非胡言乱语,只是与过去自己数十年来遵循的“道”相差甚远,一时间觉得颇为怪异。
“张先生!我知道你为朝廷效力多年。这样吧,你若是想走,无论是在海外另外找个地方隐居,还是回大明,我都不会阻拦,我这里来去zi you,如何?”
张经没有说话,不过从其闪动的目光中可以看出周可成的话触动了他,半响之后他叹了口气道:“周先生的所作所为我也都看在眼里了,也可以说是顺乎人心了,只希望你小心从事,莫要与朝廷闹翻吧!”
“那是自然,我当然不希望这样!”周可成见状,笑了起来:“劳烦张先生替我给淡水那边修书一封,让中左所和金山卫将流民的人数xiàn zhi在一年两万人以内,如何?”
金山卫。
“徐先生,驿船到了,这是从中左所送来的信!”
“嗯!你就放在桌上吧,我待会看!”徐渭头也不抬的答道,随着商贸的发展,从金山卫到中左所只见已经形成了一条颇为繁忙的航线,每十天就有一条属于兰芳社的快船抵达,往来两地之间的信笺便通过这条船转运,两地人便将其称为驿船。
几分钟后,徐渭看完了手上的报告,将其放到一旁,拿起刚刚送到的几分信笺,一一拆开细看起来,突然他轻拍了一下桌面,笑道:“好,大掌柜总算是批准了,这些金山卫可要忙起来了!来人,来人!”
1...237238239240241...4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