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高文高武静静地听着,却是半点不让步,直接将傅震宇送出了苏府,事后两人将傅震宇的话传给了苏宛平听,苏宛平并不在意,在傅家搭上了孔家开始,她就不想再与傅家为伍,最好是今日她与傅震宇的吵架能闹得满城皆知就好,这样一来,他们就都知道了两家是不和的。
送走了傅震宇,傅娟心情有些复杂,看着女儿,无奈一叹,“平儿,你外祖母的嫁妆就算了,想来傅家是不可能再退出来的,这么些年过去,咱们也不靠着傅家那一点儿,只是关于婚礼那日,他若能来就来吧。”
苏宛平看着母亲,沉默了,母亲是不是也想外祖父能祝福她的,她第一次出嫁是迫不得已,没有得到长辈的祝福,想来也是遗憾。
“娘,我知道了,到时我给傅家送去请帖。”
苏宛平补充。
傅娟点了点头。
随着这热闹的年前婚礼,转眼也到了年关。民间百姓,过年时节买上半斤肉,为家里的女子带上二两红绳与娟花,便是热闹的一天了。
在京城,那就不一样了,便是百姓也是家家户户挂有大红灯笼,门前贴上新对联,街头的孩子也都穿上了新衣,往来的走商小贩也是个个挂着笑容,而喜客来的杂货郎,也换成了喜气的新衣,每当拔浪鼓一响,三四个孩子就围着杂货郎转,追在杂货郎的后头。
喜客来每次过年时节,都会额外的给杂货郎免费的一包糖果,由他们挑着担子下乡去发给孩子们吃,以至于只要听到拔浪鼓的声音,这些孩子们就会跟着,成了乡间的一道风景,也成了百姓们的一道记忆。
苏府,也挂上了大红灯笼,准备贴上新对联了。
时烨与苏义两人亲自上阵,苏宛平在旁边看正不正,正在指挥时,护国侯来了,没错,他带着一名亲卫前来,顺带带了几套衣裳,瞧着模样这是要在苏府过年了。
苏宛平几人回头一看,便忍不住想笑,不知道京城里的人知道了,会不会感觉到不可思议呢。
郑一鸿轻咳一声,便说进去看他们母亲去,随即就走了,苏宛平却是向小令说道:“瞧着该将那条牛给杀了才成,去找云霞一起,好好整理了,今年过年做得丰盛一些。”
小令开心的退下。
苏宛平一抬头就看到了弟弟将横批挂歪了,连忙提醒道:“歪了,对,往左边一点。”
正说着,傅家来人了,是傅家的管事,年前还被苏宛平赶走的傅震宇,没成想傅家居然送过年礼来,说是傅老爷心疼大女儿,送了一些吃食与首饰过来。
苏宛平有些意外,原本以为到时为了母亲,她还得给傅家送请帖去,如今看来,人家比她想像中的看起来脸皮厚,早不当这么一回事儿了,既然如此,她也就将之收下吧。
苏宛平收下礼物,几人也收了工,回了堂房坐下休息。
时烨来到媳妇儿身边,伸手不由得摸向她的小腹,一家三口的模样很温馨,两人半晌也没有说话,苏宛平靠在时烨的肩头。
那边苏义瞧见了,悄悄地出了堂房,来到后院,就看到宁氏正在逗着孩子,他忍不住上前将媳妇拥入怀中。
年夜饭吃得很开心,这一夜,几个年轻人守夜,苏宛平伏在时烨的怀中睡着了。
第二日,天空飘着雪,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京城里的爆竹声响过不停。
苏府终于开了府门,却是下人出来扫雪的,没想门一打开,门口就有一辆马车停在这儿,马车顶上敷着厚厚的一层雪,瞧着怕是呆了大半夜了。
那管家上前相问,冰冷的马车中坐着一对夫妻,男子挑开车帘,看向苏府管家,语气淡淡地说道:“我是来找侯爷的,还请通报一声,就说……就说房陵郡来人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23章 郑家大公子回京
第1223章 郑家大公子回京
那管家的看到这男子长得倒与郑侯有几分相似,连忙进去传话。
此时郑一鸿与时烨和苏义坐在一起烧着火炉,喝着热茶,正聊着闲事。
掌事的一进来,向郑侯禀报,说房陵郡来人了,是来找侯爷的。
郑一鸿一听,脸色便变了,他立即起了身,看向苏义和时烨,说道:“我怕是得回侯府了,呆会同你们母亲说说,过几日我再来。”
时烨和苏义一听到房陵郡来了人,也想到了什么,苏义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也好,正月便是婚期,他们也该去面对的。
送侯爷出府,苏义站在府门,看到了马车挑开的帘子里露出的脸,就知道是郑泽承。
郑泽承带着媳妇宁氏下了马车,两人向郑侯行了一礼,语气清清淡淡地说道:“父亲,宁氏怀上了孩子,在房陵郡多有不便,于是我自告奋勇的将她带回了京城,父亲若不留我,那我将宁氏送到侯府休养,我再去房陵郡守陵。”
郑一鸿看着儿子和儿媳妇,心情也有些复杂,大儿子所担忧的是什么他知道,这一次不经他同意就回了京城,是什么缘由他也知道,一想到苏义的提议,郑一鸿只好说道:“既然回了京城,那就留下来吧,且跟我回府,这一路上也辛苦,大过年的,何必大年三十往家里赶。”
郑泽承听到父亲愿意留下他了,眼眶竟是一热,说话时也有了丝许的温度。
于是一家人坐上马车便往侯府去了。
大雪纷飞,街道上裹上了厚重的雪,车轮在雪地里驶过,留下深深地印痕。
在这个全京城都热闹的节日里,郑府却显得冷冷清清。
大过年的,郑泽承夫妻从房陵郡赶来京城,在年三十这日到了京城,打听到父亲在苏府过年,夫妻二人的马车便停在了苏府的门外,怀着孕的宁彩姝就这样陪着丈夫在雪地里等了一夜。
雪一直下,看着那薄薄一层的地面慢慢地积聚起来,夫妻两人的心也慢慢地渗透一丝凉意。
直到大清早的看到父亲郑一鸿从苏府出来时,郑泽承心头都不好受,父亲是堂堂护国侯,为了一个女人,竟然上了苏府的门过年,何至于此,简直令人不可心凉,郑泽承再想到自己的母亲,他便心头越发的不好受,母亲为郑府尽心尽力,结果临死都得不到父亲的眷顾,如此狠心无情之人,却对另一个人如此用心痴情,多么的讽刺。
父子二人回了侯府,便直接来到了书房。
郑泽承手里拿着方氏的牌位,极为的碍眼,大过初一,郑一鸿看到,皱眉,倒也没有说什么,便在主座上坐了下来。
郑泽承面色淡淡,语气不紧不慢地说道:“父亲,我想将母亲的牌位供奉到祠堂。”
郑一鸿听了,面色一沉,“先前已经说的很清楚,她只是我的妾室,并不是正室,我已经为她在房陵祖地寻了一处,她也该知足了。”
郑泽承一听,苦笑道:“父亲的确已经尽力了,毕竟不过一个妾室而已,即使她为了这个家操劳这么些年,为父亲生下两个儿子,那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如此,那便将母亲的牌位供奉到她生前居住的西院,父亲总该不会反对了吧。”
郑一鸿看着儿子,“你非要让我难堪么?”
“父亲这就觉得难堪么?不过就是个牌位,只是我对母亲的一份念想罢,左右想来父亲娶了正妻,也不会再纳妾室,那西院左右也是空着的不是么?”
郑泽承看着父亲。
郑一鸿不由得伸手捏了捏眉心,半晌后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以后西院就关了吧,留下小侧门给你进出。”
郑泽承一听,心头无比的悲凉,苦笑起身告谢:“多谢父亲体谅。”
“你既然已经回京城,就给你弟弟去信一封,我已经向皇上禀明,他也该回京城了,在地方做知县,表现不错,此番入京,便入户部为官,以后你们兄弟二人好好在京城,安份守己。”
郑一鸿起身要走,郑泽承一听,脸上便染上了怒意,“父亲好手段啊,弟弟原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升官为知州,而后有政迹了再入京城,可是父亲一出手,他一个七品小知县都不及任期三年便能入户部为官了呢。”
郑一鸿脚步一顿,看向大儿子,眼神很凌厉,看得大儿子不由得垂下头去。
“你弟弟回京城,我就是让他好好看住你的,你也准备准备,该官复原职。”
郑一鸿转身走了,郑泽承却是握紧了拳头。
夜里,郑泽承夫妻在内室里商量,宁彩姝得知丈夫会官复原职,即五品鸿胪寺左少卿,也就是说,两人是彻底的留在了京城了。
宁氏是高兴的,那孤苦的房陵郡守陵一年多,让她想到了许许多多的事,原本宁家三姐妹,就数她嫁得最好了,护国侯府的大少夫人,凭着这一点儿,宁氏每次回娘家,嫡母都不敢给她脸色看,如今大姐与三妹同样嫁给寒门,而大姐却过是如此凄零,三妹可不得了,不但一嫁过去就生下个儿子,便是寒门出身的丈夫还是三品大臣。
这样也就算了,而两姐妹如今同一个婆母,瞧着公公钟情于这个婆母,自然婆母也偏着妹妹去了,一想到未来会是这样,宁氏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公公这桩婚事给搅和了,绝不容许妹妹也能做护国侯府的儿媳妇,这样的荣耀只属于她一个人的。
宁氏见丈夫心情不好,于是劝道:“夫君莫急,此事得徐徐图之,左右您是家中长子,至少有一点儿,傅氏年纪大了生不了嫡子,总归一日,这份家业不还得是夫君你的,所以咱们如今更应该顺着公公,慢慢地挑傅氏的错处,毕竟一口气否决,只会令公公反感。”
宁氏说得似乎也有道理,郑泽承想了想,便看向宁氏问道:“你可是有法子?”
“那自是有的,我瞧着公公这儿下不了手,就从傅氏这边来,我今日问了管家,这傅氏原本还有一位前夫,居然也在京城,就在孔将军的门下为小官,而且前不久还闹得满城风雨,看来这位前夫也有意要复婚呢。”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24章 三个女婿各有心思
第1224章 三个女婿各有心思
于是宁氏将自己打听到的全部说给了丈夫听,郑泽承一听,心思也跟着活络了起来。
夫妻两人商量完,便决定首先第一步就是官复原职,再将先前在京城里的人脉都捡起来,随后再徐徐图之。
苏府,初二的早上,苏义陪着许氏,抱着孩子,带上乳母与下人,整了一车的新年礼,便往宁相府上去了。
马车到了宁相府的门外,就见又有一辆马车过来,这辆马车看着奢华无比,只是从上头下来的夫妻,却是貌合神离。
来的正是宁家嫡女宁彩婍,身边先下马车却不上前扶妻子的正是寒门出身的孙蒲。
此时宁彩婍正为丈夫下了马车却不照顾着她一事而生气,而宁彩宓却是看到了姐姐隆起的腹部,想不到大姐又怀上了孩子,此时乳母手中抱着的孩子并不大,但显然的夫妻之间又不和睦。
孙蒲面色淡淡地扶开妻子的手,一抬头就看到了门口站着的一对金童玉女,苏义那一袭紫衣,本就身姿欣长,如此站着,玉树临风,如同壁上画里走出来的。
而旁边站着的宁彩宓,脸上尽是笑容,还有比以前略显得圆润一些的身姿,可是两人站在一起,却如同一道好看的风景,便是孙蒲见了,也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宁彩婍见丈夫不推开她了,她也忍不住循着目光朝那边看去,就看到了前头的两人,宁彩婍的脸色很不好看,她看着眼前这一对夫妻那不自觉便流露出的幸福之感刺伤了她,她甩开孙蒲的手,带着下人径直朝前走。
宁彩婍走到两人身边,苏义夫妻行了一礼,喊了一声姐姐。
宁彩婍却是冷哼一声,直接入府了。
孙蒲看着苏义的眼神却是微微一眯,明明还有不快的脸上露出一个笑来,来到苏义面前忽然道喜,“苏兄在我们几人当中算得上是最有出息的了,先前苏兄升官,我不曾来吃杯喜酒,今个儿再来道喜算是迟了,苏兄别介意。”
苏兄?
苏义笑了笑,“你我本是连襟,不必如此客气,姐夫请。”
孙蒲却是不走,“苏大人请。”
其实两人每天都在衙门里相见,毕竟孙蒲是苏义的属下,只是苏义掌管的是整个翰林院,而孙蒲却是他的下属,还没有资格在苏义左右出入,所以有时候想要见面还有些困难,尤其两人还是同年出士。
苏义见孙蒲认真的表情,也不想在相府外僵持,于是领着妻子走了进去。
孙蒲却是看着他的背影,收起了自己的笑容,眼神也变得意味不明起来。
相府内,宁相看着两女婿,心情极好,吩咐管家准备好酒。
宁相与两女婿说了一会儿话,转眼想到政务上的事,于是将苏义叫去了书房,留下孙蒲独自坐在堂前。
孙蒲的脸色很难看,难掩低落,却在这时,管家又迎了两人进来,居然是刚回京城的郑泽承夫妻。
孙蒲看到郑泽承时,他心思忽然一动,脸上立即露出笑容来,也跟着起身上前相迎。
昨个儿才回京城,今日就来岳丈府上拜年了。
三人坐下,宁彩姝抚了抚小腹,说是去嫡母那儿问安,于是随她去了,堂前此时只坐着两个女婿。
郑泽承面色淡淡,对宁府的两个寒门女婿他都不放在眼中,尤其是苏义,所以也不太爱搭理郑泽承。
而孙蒲却是起身来到郑泽承身边,面色和善的问起郑泽承的近况,郑泽承只应付了几句便不开口了。
孙浦想了想,忽然说道:“妹夫可甘心?从此往后,苏义与你就是兄弟了。”
一听到这话,郑泽承果然有了很大的反应,面色严肃的朝孙蒲看来,怒道:“不必在我面前提及他。”
孙蒲看到他这样反而显得满意,果然他猜得没错,于是接着说道:“不管妹夫愿意还是不愿意,苏义都会成为你的兄弟,不仅如此,在岳丈的眼中,苏义仍旧是那个最好的女婿,以后也必是他来继承衣钵,你是不如他的。”
“闭嘴。”
郑泽承放下手中的茶杯,转过头去。
而孙蒲却并不将他的话放在心上,反而说道:“我不是来嘲笑你的,而是我想与你结盟,你我二人皆受他之影响,若没有苏义在,这翰林院便是我来掌管,可是因为他的存在,我如今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小官,不仅如此,岳丈也向着他,不如咱们二人结盟如何?”
郑泽承一听到他这话,却是冷哼一声,“我要对付他,还当真不需要你,你这小官,无权无势,要你何用,而且我与他之间的事也与你无关,你别白费心机。”
孙蒲一听,却是不以为意,亲自起身为他倒了一杯茶才开口说道:“我的确什么也不是,在京城里如你这样的权贵子弟来说,我不过是个倒插门。”
孙蒲苦笑,但他的这番话却是令郑泽承好受多了,知道自己什么也不是就该闭嘴了。
“若是再加一个附马与咱们结盟,你觉得如何?”
孙蒲看向郑泽承。
“孔滇?他为何?”
郑泽承有些搞不懂了,苏义与他和眼前的孙蒲有怨,那自是不必说,可是与孔滇之间的恩怨又是如何起的?
孙蒲解了他的惑,“苏侧妃这一次害死的正是孔滇的妹妹,你说他有没有理由对付苏义呢?若没有了苏义,苏侧妃算个什么玩意?”
郑泽承一听,也没有立即拒绝了,孙蒲就知道他动心了,于是再接再厉的接着说动起他来。
苏义与宁相从书房出来,来到堂前,就看到了二人坐在一起,宁相看到二女婿,心情有些复杂,有些事还是听说过的,关于郑家的事,宁相觉得这个二女婿也不简单,如今看到二女婿便想到三女婿苏义,这两人之间怕是不好相处了。
饭桌前,宁彩宓坐在苏义的身边,对面坐着的正是宁彩婍与宁彩姝,三个女儿也是各有心思,三个女婿更是如此。
彭氏一看到苏义和宁彩宓,脸色便不好看了,面色淡淡地说道:“三姑娘最近不回娘家,今个儿倒是难得,瞧着丈夫有了出息,对我这个嫡母也是看不上了,若是改日得了诰命,怕是更是看不上宁府了吧。”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25章 傅震宇送嫁妆
第1225章 傅震宇送嫁妆
宁彩宓抬头看向嫡母,接了话,“对,我是不想回娘家的,碍于我夫君孝顺,大过年的,我也只想在父亲身边尽份孝心,如此而已。”
彭氏没想到宁彩宓会忽然说得这么直白,以前可没有这个胆,彭氏听后气得不轻,立即放下筷子,起了身,“当真气人,如此不孝女,我吃不下饭。”
彭氏要走,宁相面色一沉,命令道:“坐下。”
彭氏一时间也不敢真的走,尤其丈夫最近一年,对她可是越发淡漠,也不再像以前什么话都听她的,这让她有些束手无策,而且如今宁府的掌家权在一个小妾的手上,彭氏也是心头一直不舒服的。
彭氏留下了,宁相看向三女儿,劝道:“今日难得大家都在,好好吃个团圆饭。”
苏义也在桌下握紧了媳妇的手。
对面的郑泽承却是朝苏义看来一眼,那模样也是对苏义冷冷淡淡的。
苏义对上郑泽承的眼神,便想起母亲将来的处境,他打算与他谈一谈。
好不容易吃完团圆饭,三位女婿都要准备回去了,苏义却在府门处向郑泽承邀请。
郑泽承却是看都不看苏义一眼,直接上了马车走了。
孙蒲见状,来到苏义的身边,一脸温和的说道:“妹夫莫恼,毕竟人家是侯世子呢,咱们寒门出身,人家不理也是正常。”
侯世子?谁规定的,侯爷无嫡子,这世子一说从何而来。
孙蒲也跟着上了马车,然而宁彩婍却是不走了,看到孙蒲那淡漠的眼神,生气道:“我且在娘家住上几日,你先回去吧。”
孙蒲一听,只觉得在苏义面前面子上挂不住,明明生了气的脸上却不得不露出笑来,只好下车上前相劝。
苏义却不想再在门口逗留,扶着媳妇上了马车就走了。
宁彩婍夫妻又回到相府,管家向宁相禀报原委,宁相只觉得头痛,先前大女婿另立府第,府中开销还得从宁府拿,私下里居然还养了妾室,自打那妾室发卖了后,夫妻之间就没有和睦的时候,宁相也没少操心,只好随两人在相府住着吧。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到了正月底,正是傅娟成亲的日子。
苏宛平陪母亲试嫁衣,看到母亲穿着那大红嫁衣站在铜镜前,她也忍不住看呆了。
傅娟看着镜里头的自己,眼眶里不由得有了热意。
“平儿,你可知在我还是未出阁的小姑子时,我就曾想过有朝一日穿着自己亲手绣的嫁衣,嫁给郑一鸿,那个时候,他就住在我家隔壁,每次翻墙进来看我,总是带上我喜欢吃的东西。”
傅娟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的事,脸上也不由得露出幸福的笑容,“如今我实现了,虽然来迟了,却也是完满了。”
苏宛平听着母亲的话,看着母亲镜中的模样,也替她开心。
“娘,你以后一定要幸福。”
苏宛平说着这话时也有些哽咽,傅娟回头看向女儿,上前握住女儿手,“平儿,我的女儿,若没有你,也不会有我的今日。”
苏宛平感动,女儿看着母亲出嫁,这种感觉真的奇妙,有不舍,有不甘,便多的却是祝福,以后母亲不仅是她与弟弟的母亲了,而且以后母亲成了侯夫人,也不再自由自在,将来要应付的事情也多。
苏府内外,张灯结彩,不少宾客前来,先前苏义升官,不举宴,各权贵送来的礼物,贵重的给退了,不贵重的收下了,却在其他宴席上还了礼,可是今个儿苏府有喜事办宴席,原本想巴接苏义的人就可以理所当然的送礼了。
苏义在外头应付着,宁氏却应付着女眷,她听到有些女眷窃窃低语,说的正在说苏府这婚事,母亲出嫁,由儿子儿媳张罗,简直是前所未有。
有人猜测着傅府可有派长辈来,但听说还不曾来人,有些人是来看笑话的,这就应了那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简直是令人不敢置信这儿子儿媳妇的大度。
宁氏听了,朝那几位贵夫人看去一眼,随后吩咐身边嬷嬷,刻意派下人跟随而去,免得对方在府中乱走,还要去见婆母,让婆母闹心了。
正在大家伙议论纷纷时,傅家终于来人了,傅震宇带着两儿子亲自前来,却是没有带妻子许氏,瞧着样子,这是不想许氏过来给大女儿脸色,这傅震宇也是极为看重这大女儿的。
而苏义看到傅家人,虽然不热情,却还是将人引了进去。
傅震宇来到外孙面前,点了点头,觉得他做得很好,主要是外孙女不在,不然他又要被气死。
为了显得傅震宇对大女儿的看重,他朝后头的下人看去一眼,说道:“你母亲的嫁妆我已经准备好了,与你姨母的一样,我也是盼着大女儿嫁过去过得好的。”
苏义朝后头看去一眼,的确是送来了嫁妆,只是这个时候拿来,莫不是临时做下的决定不成?何况苏府姐弟二人早已经为母亲准备好了,金银财宝首饰布匹,田庄铺子地契,一应俱全,与京城里的贵女出嫁一般无二,谁还会等到这一刻才拿出嫁妆的。
但苏义一想到姐姐所说的,外祖母的嫁妆全部被外祖父得了去,他也就没有拒绝了,拿起清单一看,庄子两个,京城铺面三间,北边田地五顷,远在千里之外,除此外,还有送来的金银首饰。
苏义叫管家将之抬进去,傅震宇见外孙收了,心情大好,先前的不舍在外孙的笑容下似乎也舒服多了,于傅震宇来讲,能得到外孙向着傅家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