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绝对权力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九十年代初期,楼台馆榭的建造速度,远远不如后世。倒不是建筑技术的落后,而是干部的个人操守和道德品质尚未极度败坏,还处于某一个水准线之上。
范鸿宇将尼桑车在三号楼一侧的停车坪里泊好,步履稳健地走向三号楼。
省委统战部的办公区域,在二楼东侧。早先统战部站叙军尚未进入省委班子的时候,是省政协副主席。后来进了常委班子,省委统战部也没有搬家。
刚刚上到二楼,一位三十几岁的年轻男子就含笑站在那里相迎。
正是省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高映徽。
范鸿宇进入省委大院的时候,门卫就已经和高映徽联系过了,确认是叙部长召见范鸿宇。这才放行。其实,以范鸿宇前任省府一秘的身份,要进入省委大院,原本无须这样麻烦。省委大院的门禁管理人员,都认识这位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省府一秘。不过既然是正式召见,范鸿宇便按照规定作了登记。
一些规则,没必要破坏的时候,最好不要去破坏。
那不是耍特权,那是犯傻。实际好处一点得不到,反而背上跋扈的名声。太不划算了。
牛逼的家伙,不需要时时刻刻表现自己的牛逼,只有屌丝才会总想着要出风头。实在是太默默无闻了,基本无人关注啊。
“范县长,来了?”
高映徽笑眯眯的给范鸿宇打招呼。
因为统战部工作性质的原因,高映徽养成了对谁都微笑相迎的职业习惯。统战部长叙军,以前在其他战线工作的时候,据说性格其实颇为严厉,调任省委统战部长之后。就慢慢变得笑口常开,平易近人了。
但这种转变,又多少是发自内心,有多少只是工作需要。谁能搞得清楚呢?
范鸿宇忙即加快了一点步子,上前和高映徽握手,微笑说道:“高主任好。”
在省委领导大秘书之中,高映徽的资历算得是比较老的。叙军一出任省委统战部长,高映徽就是他的大秘书,追随多年了。
高映徽的目光。在范鸿宇身上迅速打了个来回,微笑说道:“范县长,叙部长和中央统战部的几位同志,都在恭候你的大驾,请吧!”
“不敢当!”
范鸿宇微笑着谦逊了一句,跟在高映徽身后,缓步走向最里端的省委统战部长办公室。
厚重的红木门缓缓推开。
叙军正坐在待客区的长沙发上,和中央统战部来的三位客人微笑谈话,门一推开,大伙的目光一起望了过来。
“部长,范鸿宇同志到了。”
坐在一侧沙发上那位最年长的干部,条件反射似的抬起手腕看了一下表。
三点整!
范鸿宇踩着点到的,一分钟不差。
这是什么心态?
早就听说这位范鸿宇同志,年纪虽轻,却是个牛逼哄哄的家伙,连陆月那样优秀的世家子弟,都在他手里连连吃瘪。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叙军微笑颔首。
等范鸿宇来到近前,这才缓缓起身。
其他三位同志,倒是先就站起来了,脸带微笑,向范鸿宇点头致意。身份不同,表现的礼节礼貌自也有所区别。
“叙部长好!”
范鸿宇来到叙军面前,微微鞠躬为礼。
“哈哈,范鸿宇同志,你好!”
在办公室面对面,当着这许多人的面,叙军的称呼也就变得非常正式,主动向范鸿宇伸出了手,尽管笑容可掬,但那股省委领导的威严气势,表露无遗。
“诸位,这就是我们青山省最年轻的代理县长范鸿宇同志,年轻有为啊。范县长,这几位就是中央统战部下来的领导……”
叙军笑哈哈的说道。
“叙部长过奖了,都是上级领导对我的关心和信任……”
范鸿宇笑着谦虚了几句,转过身来,面对中央统战部下来的三位同志。
“你好,林局长,久仰大名!”
不待叙军开口引介,范鸿宇已经主动打招呼,第一个就面向坐在叙军左侧的那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干部,微笑示意。
林宇祥微微一笑,伸手和范鸿宇相握,说道:“范县长,你好。久仰大名真不敢当,我们对范县长才是真的久仰大名!”
对于范鸿宇一口就叫出自己的职务,林宇祥倒也不是太过吃惊,或许叙军已经在电话里向范鸿宇简单介绍过自己的姓氏和职务。
叙军的眼睛却微微眯缝了一下。他当然知道自己并未透露中央统战部来人的具体身份职务,这范鸿宇又是从何知晓的?
“范县长,你好,我是……”
“你好,龙处长。”
和林宇祥握手寒暄已毕,范鸿宇转向了龙海恪。龙海恪比林宇祥要年轻几岁,大约是三十五六的样子,和高映徽相差不多。不待龙海恪自我介绍,范鸿宇已经准确无误地叫出了他的姓氏和职务。
龙海恪吃了一惊,有点诧异地说道:“范县长,咱们……见过面?”
“没有,我今天还是头一回得见龙处长的尊范。不过龙处长的大名,我也是久仰的。”
范鸿宇脸上带着客气的微笑,不徐不疾地说道。
龙海恪嘴里客气着,不自禁地和林宇祥对视了一眼,均从对方眼里读到了一丝担忧之色。
他们自以为是“突然袭击”,谁知人家这边,早已对此了如指掌。
牛逼是有道理的。
叶林今天的打扮,比第一次和范鸿宇在友谊饭店见面时还要正式,黑色的女士职业套装,将她曼妙的身躯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发型也十分中性,让人一看就明白她的身份,绝对是在机关上班的女干部。饶是如此,天生丽质依然难以尽掩。
不然,蒋雪松何以如此着迷?
“叶主任好,又见面了。蒋处长好吧?”
轮到叶林这里,范鸿宇主动向叶林先伸出了手,微笑说道。
叶林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当初周大全请蒋雪松出面做“调停人”,叶林就曾表示过自己的担忧,碍于情面,蒋雪松不得不去做这个和事佬,现在,后遗症全出来了。就算蒋雪松不想卷入到这场纷争之中去,也不可得了。
周大全的手段,也过于霸道了,陆月远不如他那样强势。
心里是这么想,脸上却丝毫也不带出来,嘴角微微上翘,微笑着和范鸿宇搭了一下手,轻言细语地说道:“谢谢范县长挂念,雪松挺好的。这次范县长走得太急,雪松一直都在遗憾,说没有能够和你详细交流一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听了叶林这个话,林宇祥和龙海恪又对视了一眼。
原来如此!
“问题”出在蒋雪松身上。
只不过,蒋雪松又是怎么和范鸿宇扯上关系的呢?仅仅只是因为“仰慕”范鸿宇的大名?
绝对不靠谱!
蒋雪松何许人也?
蒋书记的公子,京师世家子弟之中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深得蒋家长辈看重。名气虽然比不上周大全这种杰出红三代,也差不到哪里去。仅仅因为“仰慕”范鸿宇,就如此明确向范鸿宇示好,简直就是开玩笑,京师世家子弟混体制的,焉能是这样的政治水准?
能够让蒋雪松这样做,这里面,一定有一些他们现在还不了解的内情。
却是需要小心应对了。
对林宇祥和龙海恪的惊讶,范鸿宇视而不见,笑着说道:“蒋处长对基层工作这样关心,让我很感动。下次有机会再去首都的话,一定去拜访蒋处长,好好向蒋处长学习。”
“好的,我和雪松都很欢迎范县长去家里做客。”
叶林很礼貌地说道,态度依旧中规中矩。
寒暄已毕,叙军眼里的那一抹诧异早已隐敛不见,笑着说道:“来来,大家请坐。”
“谢谢叙部长。”
几个人都客客气气地说道。
待客区椅子不够,高映徽亲自动手,搬了两张椅子过来,请范鸿宇落座,紧着给范鸿宇泡了茶水。办公室的气氛,看上去十分融洽,倒是很适合“交流工作心得”。(未完待续。。)





绝对权力 最后两天,继续求票!
煽情的话不说了,说不动啦。
我努力码字,诸君多多支持。
今天更新三章,还欠9章。欠债终于到了个位数,很欣慰。九月初还清所有欠债,当不至食言。
离八月份结束,只差两天,还有保底月票的,诸君投了吧!
拜谢!(未完待续。。)




绝对权力 第721章 有备而来
“范县长,我们今天特意赶到青山来,就是想向你了解一下,有关云湖县统战工作的先进经验。哈哈,范县长在云湖另辟蹊径,开创了统战工作的新模式,部领导和我们三局的同志们,都很高兴啊。”
又再寒暄了几句,林宇祥开始切入正题。
中央统战部三局,专门负责港澳地区和宝岛地区的统战工作,故此统战部的领导,专程委派三局副局长林宇祥前来青山,和范县长“交流心得”。
而且林宇祥这个话,很有讲究,一上来就直截了当地对云湖县的统战工作提出了表扬,评价极高,部领导都很高兴,等于是想给今天这个谈话定调子。
不管你范县长是怎么想的,我们反正就是这么认定了。
倒有点像后世某位部委发言人的论调。
范鸿宇脸上顿时露出诧异的神情,略带迷惘地说道:“林局长,请原谅,这个确实是有点把我搞糊涂了……我们云湖县,好像真的没有统战工作的先进经验——当& {}然,我绝不是说统战工作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不过说起来惭愧,我刚刚去云湖工作四个多月,还在熟悉情况,确实没有对统战工作特别花费精力。县委和县统战部那边,也很少和县政府衔接相关的统战工作。”
老大,县政府是负责经济建设工作的,这一点,您想必清楚吧?统战部是党委下属职能部门,你应该更加清楚!
县委书记和县委统战部长一个不请,单单把我这位县长请来交流统战工作心得,是个什么意图?
“哈哈,范县长太谦虚了。正因为范县长没有刻意为之,却取得了统战工作的重要成就,所以才更值得赞赏。大巧不工啊!”
对范鸿宇这个答复,丝毫也不出林宇祥的意料。微笑着说道,满脸赞叹之色,仿佛真的欣赏到了某样绝世神作。
龙海恪及时插话,说道:“范县长,把统战工作和地方经济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双丰收,一直都是我们统战部在提倡的新模式。不过在此之前,主要是在中央和省级层面进行探索。云湖县和范县长是首个在县级行政区探索这个新模式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的,部领导对此十分赞赏。一次性请了十二位香港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到云湖县调研考察,范县长真是大手笔。”
龙海恪脸上。也和林宇祥一样,展现出赞叹非常的神情。
办公室内的情势,显得十分有趣。
上边来的同志,想法设法要将这“崇高荣誉”加到范鸿宇的头上,基层干部范鸿宇同志,千方百计不肯认账,堪称谦虚谨慎的典范了。
叙军始终脸带微笑,眼里的神色颇为值得玩味。
高映徽也是脸带微笑,很认真地观察着“交战双方”的神态。
范鸿宇哑然失笑。说道:“龙处长,你指的原来是这个事情。我想,统战部的同志,确实是误会了。当初邀请这十二位香港专家来云湖考察。出发点十分明确,就是为云湖县今后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这一点,县政府常务会议有明文记录。香港专家的调研考察,有明确的范围界定。只调研和经济建设相关的项目,别的领域,一概不涉及。”
林宇祥说道:“对的。范县长,这个情况,我们完全了解。有关云湖县政府常务会议的会议记录,我们也看过。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范县长开创了统战工作的新模式。如果以统战工作的名义邀请这些香港专家,可能其中不少人会有顾虑。以调研考察经济建设内容的名义邀请他们过来,就十分合情合理,他们也就不会有什么顾虑。但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却充分兼顾到了统战工作的需要。这十几位香港专家,不但为云湖县的经济建设出谋划策,还在洪水肆虐期间,亲自上了抗洪的第一线,和云湖县的干部群众一起奋战,表现出相当可贵的国际主义精神。在前不久青山省举行的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还专门邀请两位香港专家作为代表参加这个表彰大会,荣启高书记在讲话之中,充分予以肯定。这些情况都证明了范县长这个方法对统战工作有重要的推进作用。部领导指示我们,一定要深入云湖进行调查了解,把这种创新模式弄懂弄透,如果可能的话,要将云湖县和范县长的先进经验,向全国其他县市进行推广。”
林宇祥微笑着,死死扣住主题,绝不“歪楼”。
看来即“枫林模式”之后,又要搞出个“云湖模式”了,范鸿宇同志就是有能耐,每到一处地方工作,就能摸索出全新的工作模式,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你小范不是喜欢搞模式么?
好的好的,咱们大力支持,大力配合!
请你也能大力支持大力配合我们的工作,合作愉快!
范鸿宇淡然一笑,说道:“林局长,香港专家上抗洪第一线,算是个意外情况。我们县里当时邀请这些香港专家前来调研考察之时,也没想到会凑巧碰到这场大洪水。国家防总已经对这次全流域大洪水有了明确定性——三十年一遇。出于香港专家们良好的个人品质,他们主动要求上抗洪第一线,县里也不好拒绝。当然我们采取了妥善的保护措施,绝不让香港专家发生人身安全方面的意外事故。董教授他们,都是经济领域的专家,本身并无任何政治观点。恐怕他们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我们的统战工作。我担心,一定要往这个上面靠的话,万一引起其他外籍专家的不安,反倒不好了,会影响到我们招商引资工作的进行。所以我认为,这个事情,还是要慎重处理,低调宣传。正因为如此,香港专家在云湖调研考察两个月之久,我们省里的新闻媒体,基本没有刊发过任何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
对于这个内幕,林宇祥龙海恪乃是叙军高映徽俱皆心知肚明。
香港专家刚到云湖,某御用大腕便在重量级中央媒体上发表“讨伐檄文”,一时之间,齐河市甚至省里的领导,都大为焦虑不安。随后邱明山发表文章,公开抨击该御用大腕,声援范鸿宇。辩论就此升级,不住有重量级人物加入批判队伍,口诛笔伐。
在这样的情形下,青山省的新闻媒体,焉敢随便掺和进去?
现在对方的策略改了,却成了范鸿宇绝妙的“盾牌”。
不过,如果林宇祥龙海恪这样好“对付”,那边也不会委派他们前来云湖了。
林宇祥微微一笑,说道:“范县长,你们这个谨慎的态度,我完全赞同。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谨慎进行是完全应该的。不过现在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个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然,也还是有不同意见存在的,这个很正常。任何事情,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看法。”
说着,林宇祥就望了龙海恪一眼。
龙海恪会意,打开身边黑色的公事包,从里面取出一摞资料,递给范鸿宇,微笑说道:“范县长,这些是最新的资料,请你看看。”
范鸿宇微笑着接了过来。
这是一些报刊杂志文章的影印件。第一份影印件的标题,就让范鸿宇的双眼微微眯缝了一下,竟然又是一篇“讨伐檄文”。
范鸿宇扫了一眼抬头和作者名称,是发表在《号角》杂志上的,最新一期。应该是昨天刚刚出刊,青山省尚未收到。而作者则是另一位御用大腕。这位大腕,较之第一个跳出来批判范鸿宇和云湖县的那位,名声更加响亮,有着非常正式的官方身份,在时事评论界的身份地位极高,隐然是御用大腕的“领袖人物”。此前多次的讨伐批判,这位大佬都不曾亲自出马。
没想到,在香港专家离开云湖一个多月之后,这位大佬却亲自出面,在最高等级的党刊上发表文章,对范鸿宇和云湖县的做法,进行严厉批判!
这位大佬的遣词造句,不见得比其他御用大腕更加严厉,文采也不见得更加斐然。关键是他自己的身份地位,决定了这篇文章的分量。
类似这样身份地位的御用大腕,往往都是“主将”,不到关键时刻,轻易不会出马。他写的文章,表达的观点,甚至可以看做是某一方阵营的“终极表态”。
这篇文章刊发在《号角》杂志上,居然事先没有人和范鸿宇通气,可见对方的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到位,就是想要打范鸿宇个措手不及。
难道要见真章了?
范鸿宇的脑子高速运转起来,双眉微蹙。
林宇祥龙海恪等人,身子微微后靠,端起茶杯喝茶,看上去神态并不如何紧张,反倒有点好整以暇的味道。
事实上,他们一直都在关注着范鸿宇的神情变化。
“大杀器”已经祭出来,肯定要看看对方有何种应对之策。
稍顷,范鸿宇的双眉舒展开来,嘴角浮起一丝笑容,带着毫不掩饰的淡淡讥讽之意。
这就是范鸿宇的真实心态。
不屑一顾!
ps:感谢爱吃西瓜626的万赏!
凌晨先更一章,下午还会有两章更新,月底最后一天,继续向大家求月票!!!(未完待续。。)




绝对权力 第722章 威胁利诱
范鸿宇简单浏览了一遍大佬写的檄文,随手放到最后,目光落在第二份资料之上,却愣怔了一下。
这也是一篇文章,繁体版的,却是香港的报刊。
再看作者,竟然是董全庆。
董全庆写了一篇记述文,描述他在云湖县待了两个月的一些感受。这是一篇文学作品,发表在香港某份报刊的副版之上。
对这篇文章,范鸿宇看得认真多了。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识董教授应用文体之外的真实文采。董全庆不愧是双料博士,香港大学客座教授,这篇杂文单就文采而论,非常出色,甚至略略带着一点婉约派的风格。对于香港专家团此番赴云湖县的公务,董全庆基本没有描述,一笔带过,重点落在云湖县的风土人情之上。
董全庆在云湖待了整整两个月,去过云湖县的几乎所有区镇。
对本职工作,董全庆半点不含糊,其态度之认真,令范鸿宇都佩服不已。真正的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就``是这样子的。
董全庆主要是描述他工作闲暇之余,在云湖乡间地头与“贩夫走卒”们之间发生的几件趣事,以及发掘的种种民间传说和故事。
云湖的风景和风味小吃,也是董全庆介绍的重点。
对于新鲜湖鱼的鲜美滋味,董全庆恋恋不忘,单单看他的文章,就能让人舌底生津,食指大动,向往不已。
这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游记。
对云湖县六月间的抗洪抢险活动,董全庆的文章也花了一定的笔墨来描述。不过董全庆描述的重点,并非香港专家们亲上抗洪第一线,而是同在第一线的云湖县的干部群众。在董全庆的笔下,参与抗洪抢险的云湖县干部群众,部队战士和民兵们都非常的淳朴可爱。大家万众一心。服从指挥,全力以赴,死守大堤,保护家园。
董全庆还专程提到了范鸿宇,而且是指名道姓。
在这篇文章之中,董全庆对范鸿宇极尽赞誉。不但夸赞了范鸿宇在经济建设领域的远见卓识,还指出这位年轻县长“爱民如子”的胸怀。在桥头大堤即将决堤之时,范鸿宇指挥大堤上的人群撤退,自己坚持留在最后,以至于自己被决堤的洪水卷走。
“这不禁让人想起大海战时代那些英勇的船长。在明知战舰已经挽救无望的情况下,坚持让所有船员先撤离,自己留在最后……真正的无畏英雄,令人尊敬的绅士!”
这是董全庆的原话。
仔仔细细看完董全庆的文章,范鸿宇有点晕。
这个董教授,写这样一篇文字,也不跟自己说一声,瞧这夸的,范县长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接下来的几分资料。都和董全庆这篇文章相关,是香港其他报刊对董全庆文的评论文章,俱皆是正面的评论。对董教授等香港专家参与内地的抗洪抢险,表示赞赏和钦佩。同时对范鸿宇表示出极大的好奇。对云湖县的优美风景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说有机会的话,想去云湖县亲眼看看,领略一下大湖美景。
一不小心。还掀起一股小小的风潮了。
龙海恪交给范鸿宇的资料就是这么多。当着叙军这位省委常委的面,范鸿宇不徐不疾,看得十分认真。差不多花了二十来分钟时间。叙军倒也沉得住气,并不出口催促,好整以暇地靠在沙发里一口一口喝茶。尽管在这间办公室里,目前以他的职务最高,其他人和他在职务上没有丝毫可比性,但叙军很清楚,目前主角不是他,他就是个配角。
配角就应该有配角的觉悟。
这个事,还轮不到他亲自出马,等需要他出马的时候再出马不迟。不过真到了那种情况,事情只怕会有些麻烦,不是那么好处置了。
终于,范鸿宇将最后一页资料看完,慢慢放了下来,轻轻舒一口气,这才将材料还给了龙海恪,转向林宇祥,微微一笑,不吭声。
林宇祥笑着说道:“范县长,部里的几位领导都看过董教授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生动,文采斐然。部领导都被感动了。这种不带任何目的性的统战方法,反倒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难怪部领导对范县长在统战工作方面的才华,赞誉有加。让我们三局的所有同志,向范县长多多学习呢。”
1...315316317318319...4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