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官道无疆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瑞根
“哦,看来你虽然悲观,但是还是藏了点儿私啊,我听说你在调研昌西、西梁、丰州等地时,都提出了脱贫工作要有新思路,要因地制宜地展第一产业?怎么,你觉得在农业上大有可为?”杜崇山的消息也很灵通,6为民的一些观点很快就传递到了他的耳朵中。
“有些人又在以讹传讹了,我是说过农业在很多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上大有可为,但是我也说过这不是解决一个地区展的灵丹妙药,有些人总爱把我说的一些话上纲上线,无限夸大,哼,也不多用脑袋想一想。”6为民连连摇头,“我调研过我省贫困地区的情况。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落后贫困地区都属于山区和深丘地区,交通不便,缺乏资源,更没有产业基础。山区农民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匮乏,更缺乏基本谋生技能,而他们大多都生活在本地,不愿也不敢离家去打工挣钱,那对这部分人怎么来解决他们的脱贫致富?所以我觉得可以在精细农业和现代农业上做文章。依托他们现有的土地水热资源,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农业基本知识技能培训,利用现有的土地水热资源和他们的劳动力,尤其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环境,来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提供高端的无污染农产品,来实现增收致富。”
“哦,你是觉得这一快很有市场?嗯,差不多,国内大城市中产阶级群体的数量现在已经膨胀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他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于种类和数量上了,对安全标准要求也日益提高,绿色生态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无化肥激素,这些都成为了眼下网络上的讨论热点,而这些城市中产阶级对这方面尤为看重。”杜崇山点点头,“如果在这一块上下点儿功夫,的确可以跳出窠臼,闯出一条新路子来。”
“嗯,省长。但这一块的容量也就那么大,你要说靠这个就能把一个地方整体经济面貌改变,用脚想一想也不可能。”6为民撇撇嘴,“也不知道是哪个说起风就是雨的。把脱贫的对策上升到了振兴总体经济的高度,这也太夸张了一点。”
“地方经济要展,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二三产业上来。”杜崇山总结道:“只是现在第二产业展遇到了高原瓶颈,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寻找新需求新市场也是一个摸索过程,第三产业的展的内需动力还不足。同样也需要探索,电商产业,通讯服务产业,软件信息业,这些都是你在蓝岛提出来的思路,我们昌江情况和蓝岛不同,但是我觉得有些方面还是可以借鉴的,像电商产业,也包括物流业,这一块上,我们昌江地处长三角外围腹地,沟通闽浙,襟带淮楚,辐射中原,是大有可为的。”
“省长,电商和物流业展,还是要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展,我们昌江和沿海诸省相比还是有些不同的,对于制造业还是根基,现在部分制造业产能结构性过剩,部分产能落后需要淘汰,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没有夕阳的产业,关键在于创新变革,创新变革哪些方面?技术和理念,技术上的创新可以赋予传统商品更新颖的功能和体验,或者就是在制造效率和成本上得到变革,使其更具竞争力,理念的创新可以是开创造出新的需求和新的商品,也可以是消费模式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一言难以盖之,我们昌江的制造业只能走这条路,也只有这条路才适合我们,当然,因地制宜,与之相匹配的第三产业也能够带动消费,促成一二三产业的优化组合,但根基还是在第二产业上。”
6为民的话很直白,没有什么花哨,直言昌江经济的根本。
“为民,说更具体一点儿。”杜崇山皱了皱眉,“第二产业这么大,我们又涉及到这么多地市州,你拿点儿更具体的东西出来。”
6为民苦笑了起来,“省长,您这就是赶鸭子上架了,具体?怎么个具体法?具体到什么程度?你要我说宋州,我就说宋州的机器人产业是个好契机,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一些可以取代简单劳动的工业机器人和自动机械臂等设备会越来越吃香,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这一块市场很大,而宋州有这个基础,还有光伏产业,虽然遭遇了寒冬,但是寒冬之后就是春天,化石能源带来的环保压力在我国越来也显现,雾霾就是一个典型,所以从长远看这一产业也是很有前景的;再比如昌州,航空航天产业是拳头龙头,应该围绕这一块做大做强,把产业链做长,在精细化和专业化上推进和鼓励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要做到极致,这一块值得深挖,”
6为民一口气罗列了好几个地市的支柱产业展方向,但马上就话锋一转:“不过省长,党委政府在市场经济下,必须要做的是让市场规范化法制化,让市场变得更为透明和具有竞争力,可以在一些产业上给予政策上的适当扶持,其他,还是要通过市场自己来实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更适合产业展的环境。”
“我明白,就像你在蓝岛提倡的,法治蓝岛嘛,还有你在宋州推崇的,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建设,这大概就是你的两板斧吧?”杜崇山微微摇头,似乎突然变得有些兴趣乏乏了,“这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啊,宋州在做,丰州也在做,但是其他地市就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了。”
杜崇山的话让6为民也无言以对。
他推崇的征信信用体系建设,宋州和丰州都在做,但是宋州做得更好,因为那时他是市委书记,丰州略差,因为那时他是市长,重视程度一样,但是所处位置带来的力度不一样,效果也就不一样,至于说其他地市州,虽然省里也组织了对宋州征信信用体系建设经验推广,但是说实话那也就是表面文章,真正落实,还是要靠各地市州委政府自身的意识到位,这种上边一阵风,下边敷衍了事的运动式过场,意义不大。
觉察到了杜崇山眉宇间流露出来的一缕疲倦之色,同时也还有几分萧索落寞,6为民心里也微微一震,他不知道怎么杜崇山突然流露出这样的情绪,是工作不顺心,还是另有所想?
“省长,您是不是有什么”6为民试探性的问道。
杜崇山垂下目光,摇了摇头,嘴角又浮起一抹笑容,“你也现了,好像我的心境不太好吧?没什么,就是有些感怀,或者是我年龄的原因吧,来昌江这么多年了,再说气候不适应,但是也有感情了,现在总觉得有点儿遗憾,总感觉在昌江还有些未竟之事,,不过人生就是如此,不如意十之**,为民,你说是不是?”
6为民心中轰然巨响,睁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杜崇山,“省长,您这是?”
“为民,现在还不好说,不过当着你,我也不想说什么虚头滑脑的东西,我感觉可能中央不会放任昌江这样一直下去,我也觉得不合适,我和国钊书记之间有些分歧,但都是工作上的,没有私人恩怨,不过这毕竟影响到了工作,我觉得中央应该拿出一个意见来,再这样拖下去,对昌江对大家都不利,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想法,需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杜崇山笑得很豁达,“所以啊,存在很多可能性,为民,你自己也需要多考虑一些,考虑远一些。”
第二更送到,目标12oo!(未完待续。)





官道无疆 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一百七十三节 攻势要有
6为民离开省政府大院时,脑袋里仍然轰轰隆隆的着响。
此时的他几乎失去了思维能力,始终响着杜崇山的那几句话。
“你自己需要多考虑一些,考虑远一些。”
这话听起来很中性,乍一听,也没有半点倾向性,就像是很普通的叮嘱,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那就完全不同了。
中央不会容忍这样的状态下去,这个观点,6为民也赞同。
一年也就罢了,昌江连续两年都呈现这种不容乐观的状态,中央是肯定有看法的,也肯定会有动作。
比如自己被派到昌江就是一个“小动作”。
但像尹国钊和杜崇山这样人,站在这样的位置,也很难做出退让,更主要的是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更正确,但又无力说服对方。
杜崇山的话语意思很明确,昌江班子会在年后可能面临大调整,这个大调整只能是指主要领导的调整,而且杜崇山的意思也就是他自己离开昌江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昌江真的要换主要领导,6为民当然更倾向于杜崇山,有一份私交在里边,很多工作的开展都更方便,工作氛围也会更融洽,但是他也知道这不现实。
还没有书记和省长不睦中央调整书记的,除非书记年龄面临到点。
更何况杜崇山来昌江的年成也相当长了,而尹国钊来昌江不过两年多时间,仅仅两年多时间就要给一个一把手的政治前途下定论,也不合适,所以走人的只能是杜崇山,这也是6为民基于现实和政治规则做出的判断。
当然杜崇山走人未必就是贬谪,甚至重新跳出一个新天地来也未尝不可,得失还需要用时间来检验。
这些现在都不重要了,关键在于这个消息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这个消息尚未确认,甚至连杜崇山自己也还只是一种怀疑态度中。但6为民觉得这种可能性极大。
杜崇山不会无的放矢,他肯定是从某个渠道获得了一些消息,只不过这些消息也只是来自某一方面,或者说是促成这种事情的动因。但是却不是决定性因素,还要根据其他各类要素的集合,产生最终的化合反应,最终才能看到结果。
不过仅仅只是这种可能性,在杜崇山这种政坛老手面前。就已经足以引起极大的重视了,甚至杜崇山也觉得这种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大。
对于自己来说,这个变化会带来什么?
如果杜崇山走人,省长缺位,势必要产生一名省长人选,苏燕青一直喋喋不休的唠叨这件事情,6为民一直觉得也许苏燕青就是受了曹朗提拔的刺激,觉得自己付出更多,取得的成绩更耀眼,可为什么却不及曹朗这样每挪一步都要获得提拔。但现在看来并不是苏燕青太敏感,而是苏燕青更精准的捕捉到了这一细微变化带来的可能性,相比之下,自己却显得过于迟钝了。
杜崇山走人,省长缺位,带来两种可能,一是中央另行安排人来,二是昌江自行产生省长的接任人选,如果是第二,那么毫无疑问只能是自己。但如果是第一,那就不必说了。
第一和第二两种可能性,取决于中央的考虑,目前昌江省委对这个决定的影响力相当低。因为正是因为尹国钊和杜崇山的不搭,才导致这种结果,所以这种情况下中央不太可能受到昌江省委意见的影响,尹国钊也不会笨得现在试图去影响中央决策。
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也就无所作为,就这样傻呆呆的等着中央的决策。
现在自己该怎么办?
杜崇山传递给了自己这样一个信息,虽然这个信息还很模糊。变数也很大,但6为民相信这是真的,杜崇山没有理由来突然的给自己露个音信儿,从各种因素也能判断得出来,这种可能有多大,而且6为民相信这种事儿也不可能一直没有迹象出来,估计年后很快就会有动静。
6为民是步行省委的,没有再坐车,他需要用冷风来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思考一下自己下一步该有的动作。
只要中央确定了省长人选是在昌江现有班子产生,那么就肯定是自己了,关键在于现在怎么能让中央把视线放在自己身上怎么来让中央认为自己才是最合适的接任省长人选。
等是等不能性就会下降,现在的6为民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大可能性,那么多百分之一的可能性的努力,他都要去干。
6为民就这么一直走了省委大院,甚至到省委大院后,他也没有直接办公室,而是在省委大院内部里边背负双手的漫步。
正月初三,天气阴沉,省委里边不少值班的干部都看到了省委副书记6为民在大院里边散步。
这实在不是一个散步的好时机,不能说寒风凛冽,但是起码温度也就三四度的模样,肯定不好受,可6为民就这么颇为来劲儿的在院子里晃悠,晃悠得本来想早一点偷跑家的值班干部们都不敢跑了。
万一6书记今天这鬼摸了头要突然来查岗了呢?万一6书记今天心情不爽,要找个倒霉鬼来杀鸡儆猴,那岂不是倒霉了?
6为民当然没想到自己的这番动静,弄得省委大院内也是人心惶惶,可他不走,各部委值班的干部就只能老老实实在办公室呆着,时不时的从窗户里探个头出来看一看6书记恢复正常没有,可每一次都让这些干部们很失望,那个身影依然在院子里晃悠。
连秦柯也觉察到了老板的不正常,起码他给6为民当秘书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老板有这么怪异的表现,毫无疑问,老板有心事,而且是无法宣之于人的心事。
一直到接近十二点,6为民才慢慢把思绪梳理顺畅,开始琢磨该从哪几方面来着手。
第一,宣传攻势要有。
这一步,6为民已经考虑好了,既然杜崇山也问及了自己对脱贫工作的看法,那么也就是暗示自己脱贫工作上边很重视,如果在这方面有新思路,可以吸引到高层的注意力。
当然,这个新思路必须要在一定层面的媒体上来展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半月谈这一类的报刊杂志上表一些这一类的文章,应该是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现在网络相当达,如果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来这么一,也能够起到独到的效果,但是从官方的层面上来说,还是传统杂志报刊更靠谱。
单纯的脱贫战略,固然可以吸引到高层的注意力,但是6为民觉得可能在力度上还弱了一点,还应该更系统的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
但是现在自己身份所限,不宜过于露骨的表一些太有针对性的东西,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只能再从党建这个角度来拔高一下了。
谈一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些看法观点,这也是信手拈来的东西,这几个月自己下基层望闻问切,也了解到不少东西,总结一下,6为民觉得还是能够拿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这不是什么难事。
这一轮宣传攻势,6为民还得要找曹朗,这家伙虽然到了文化部,但是宣传这条线上的影响力犹存,这点忙他还是帮得上的。
第二,宣传攻势有了,那么还要有一些侧面策应。
侧面策应很敏感,也很考技巧。
而能帮得上自己的人,屈指可数。
地方上的不行,像花幼兰。
中央的,高立文那里,倒是可以去一去,但是年后去,就有点儿太过于形诸于色了,要去就只能春节期间去,拜访一下,说得过去。
有齐鲁一起工作这层渊源,高立文本来也很欣赏自己,自己了地方,干了这么久,有些感受去拜访和汇报一下,也很正常。
不用多说什么,有些东西大家都心领神会。
还有就是夏力行这边了。
夏力行预计明年十八*大就要下来了,年龄到了,现在也还能帮自己一把。
实际上在这个层面上,已经不是谁能帮自己的问题了,只能说帮自己把自己最光鲜的一面亮出来,让高层注意到自己的优势罢了,仅此而已。
能做的6为民也就暂时想到这么多了,有些事情还不能做,过犹不及,太过露骨,反为不美。(未完待续。)




官道无疆 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一百七十四节 硬实力
对于6为民来说,现在这一切都还只是一种可能,但是可能也要重视,不打无准备之仗,就像苏燕青所说,你需要考虑更深,看得更远,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免事到临头手忙脚乱。
6为民也不认为杜崇山今天把自己叫去说这么一大堆子话会毫无缘由,当然,有可能是他也没有太多把握,只能是一种预测,但提醒自己,这份心意就足以让人动容了。
下午,6为民就给夏力行打了电话。
夏力行听了6为民的介绍之后,也很重视,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夏力行判断能,连杜崇山本人都有这种感觉,那也就意味着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脉资源和消息渠道,杜崇山担任主要领导多年,自然也有他自己的渠道,他这番话绝非空穴来风。
只是怎么来应对,夏力行也还是觉得有些棘手。
6为民提出的两方面动作建议,夏力行觉得可以执行,在他看来,前者更重要,这是正大光明的动作,不需要什么遮掩,至于后者,夏力行觉得不必报太大希望,也无需太多,当然,如果6为民和高立文之间本身关系就很不错,去拜访一下,谈谈感受,汇报一下工作,也有裨益。
从夏力行的几句话里6为民就能够觉察出一些变化。
在这个层面上,要竞争这个省长职位,夏力行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了,的确也是,正部级干部,全国也就那么多个,尤其是一省之长,关乎数千万人,已经不是凭个人关系和或者人脉这一类东西能够左右支配的了,在这个层面上,中央考虑会更加慎重周密。对干部的考察也会更为全面细致,像夏力行虽然贵为政务院秘书长,但实际上已经无力对这一类的人事调整挥多少影响力了。
所以夏力行提到了重心是在宣传攻势上,在他看来6为民的实绩已经不少了。宋州也好,蓝岛也好,还有在中央政研室和中联部的任职表现,都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但是你在地方上。要出任一省之长,中央肯定还会慎重考察,那么从多方面来提供一些更为丰富的经历表现以及一些其他观点看法,会更有助于中央对6为民的综合认知。
夏力行的意见也符合6为民的判断,这种时候,这种程度,再用旁门左道,剑走偏锋,只会弄巧成拙,现在就是比拼综合实力综合表现的时候。适度的挥可以锦上添花,但是过犹不及,不能太过于出格,要掌握好这个度。
把这个问题想透,6为民心情反而平静下来了。
如果杜崇山真的要走,省内是不存在竞争对手的,那么也就是中央对这个问题的考量了,如果在省里产生,一切都ok,如果外派进来。那也就自然什么都不用说,现在还无从判断中央的考虑。
不过6为民觉得恐怕中央倾向于省内产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毕竟杜崇山走,尹国钊又才来没两年。而孙章华和乔国章的离开,本身就让昌江省委班子这一年来变动相当大,如果再从外边进来干部,那昌江班子要重新凝聚起来形成战斗力,恐怕耗时会更长,尤其是现在连常务副省长都还空缺的时候。要形成一个团结且具有战斗力的班子,就更不容易。
心境慢慢平复下来,6为民考虑问题就更为细致周密。
他越来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中央最主要就是对目前昌江的工作不太满意,就是希望尽早重新调整到位,让省里工作能重入正轨,自然也就要从最有利于工作推动起来的角度来考虑,而外派进来的可能性就不会太大。
如果是这样,燕青所说的尽早谋划就真的要认真考虑了。
这个尽早谋划,不仅仅是工作的考虑,也包括人事上的布局,自己一样需要琢磨了,这关系到下一步各项工作能否顺利甚至是有力的推进。
像黄文旭转任宋州市*委书记,祁战歌是走还是留在昌江,都会变得非常重要。
6为民当然清楚,虽然无论是谁担任省长,与尹国钊在工作目标上都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工作思路和方法上不可避免的就会有差异,这些差异就是矛盾分歧的因由,绝大部分分歧矛盾能够通过求同存异协商解决,但是仍然会有一些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只能通过民主与集中的原则来解决。
尹国钊和杜崇山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处理好,才会受到了影响,那么在下一步如果自己真的有望坐上省长位置,6为民也不认为自己就能够和尹国钊做到完全一条心一条路了,这本来也不现实。
那么怎么来解决双方的分歧和矛盾,就显得很重要了,而避不了的是总还是会有一些太过于突出或者难以调和的分歧矛盾要通过民主与集中原则来解决,那么那个时候6为民也不希望自己沦为孤家寡人,而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能够和自己站在一起,无疑也很有必要。
而无疑祁战歌和黄文旭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同盟军。
6为民并不想拉帮结派,但是如果同僚在工作上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很多工作上观点更趋一致,那对自己的工作肯定是一大帮助,他当然愿意见到这种场面的出现。
那么现在他也就可以为有利于这种局面形成做一些工作。
有些事情无法宣之于人,但这种隐藏于心中,总会让人心情受到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也并非完全负面,只是让人有了心事。
一直到初五茅道庵从太原飞来,邀约小坐,6为民才丢开了心事,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
小坐只有四人,除了茅道庵和6为民外,胡敬东当然参加了,而胡敬东也把池枫叫上了。
胡敬东在昆湖担任副市长时分管文教卫体,池枫在省体育局担任副局长,两人交情不错,而胡敬东也知道6为民和池枫关系很密切,加上池枫担任省体育局副局长期间,茅道庵还在昆湖担任市委书记,茅道庵很喜欢体育运动,所以和省体育局那边很熟悉,连带着池枫也和茅道庵比较熟悉,所以并不算外人。
有池枫这样一个性格开朗豪爽大方的女性在席间,的确有助于活跃气氛,虽然一桌只有四个人,但是却被池枫把气氛营造得很好,连胡敬东都现把池枫叫上是个好主意。
“6书记,我还得敬您一杯,谁让您不叫我呢?敬东市长都知道把我给叫上,可您愣是把我给忘了,所以我必须要和您加深印象,要不您这一下桌子,又得要把我们这些跟随您多年打江山的老部下给丢在脑后去了。”
池枫端起酒杯,笑嘻嘻的走到了6为民身旁,一脸委屈模样。
1...11551156115711581159...1263
猜你喜欢